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马里兰大学中国留学生杨舒平的毕业演讲? 第2页

        

user avatar   xie-dan-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呵呵。

关于某棋类2017/5/23的比赛,在某B站看某人和某AI的实时图像传播方式,当时间单位累积到一定数量之后,实时图像传播方式出现了终止现象。


回来看到知乎,就看到这个问题。


你讲事实时,他们讲感情的。

空气和自由。

这就很尴尬了。


更别说,这个孩子有鼻炎。中国学生到美国鼻炎好了,是美国留学过的人很多人的经验。


add:知乎都是啥人啊,指出错误不承认,还要你来证明,我就证明下:

昆明的空气在国内大城市是较好的,PM2.5也常常在60-90以上,

市中心可上百。(比对北京经常的500以上确实好很多)

中国的标准也是75以下算良。


但是美国的标准:

12 才算优秀,12-35算良。35-55以上是对敏感人群不健康,55以上对所有人不健康。


杨有鼻炎,常年在昆明就是处于不健康状态,到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在6左右),变得健康,

人生觉得舒适,这很正常。(这种感觉,牙疼和牙疼好了的可以体验下)


我个人的三观观点算起来还是支持发展派的。但是空气质量很差,这是事实,就得承认。

承认落后,才能奋起直追。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杨舒平所提到的洛杉矶大暴动:

1992年洛杉矶大暴动

1991年3月3日晚,黑人Rodney King因超速被警察控制,然后遭到殴打,整个过程被摄像机记录了下来。1991年3月15日,黑人女学生Latasha Harlins遭韩裔店主Soon Ja Du枪杀。

1991年11月15日,在陪审团认定Du犯有主观杀人行为的结论下,法官Karlin判Du五年缓刑、400小时社区服务、500美元罚金;1992年4月29日,涉案的四位洛杉矶警察被判无罪。

即日,自4月29日至5月4日,美国民权运动史上著名的洛杉矶大暴动爆发:

抢劫、袭击、纵火、谋杀遍布全城,财产损失超过十个亿美元。洛杉矶当地警力完全丧失管控能力,最后导致58人被杀,超过2000人受伤,超过11000人被捕。多个城市于同时期联合发生暴动,如拉斯维加斯、纽约、西雅图、芝加哥等,参与人数无法估计;

全国哗然之下,洛杉矶被宣布进入无政府状态,加利福尼亚州陆军国民警卫队、陆军第七师、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分别开进洛杉矶,暴动才被得以镇压。

这是一场矛盾复杂深远的暴动:黑人长期遭受的歧视与警察不公、经济衰退下底层黑人的赤贫化与黑社会化、美国司法为金钱服务的司法不公现象、媒体在被操控和逐利下的歪曲事实。

按照我们习惯的话语体系,这就是赤裸裸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双重爆发,是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的正义反抗。

在美国主流媒体里,这件事到今天还记在“警察暴力”这块牌子下。

Police brutality。

呵呵。

有人一直很好奇为什么黑命贵在美国闹得那么凶那么狠,其实很简单:历史作用力的反动而已。美国黑人和少数族裔长期遭受着系统性的歧视与压迫,他们面对的这个系统是如此强大,以致他们只能通过黑社会化、极端化、民粹化等异化手段来进行抗争。

谁愿意成为深渊?如果能享有起码的社会地位,谁愿意做黑豹党?如果有起码的社区基础设施投入,谁愿意去混被警察格杀勿论的帮派?

我也很喜欢怼圣母,但是黑命贵们拿来宣传的历史苦难是真实的,也是残酷的。这个不能因为他们现在的极端化就无视他们过去的伤痕。

拿1992年洛杉矶大暴动来引申到自由上,在我眼里这是莫大的讽刺。不仅是因为这场暴动里你找不到自由的影子,只看到了无奈且无力的抗争。

更重要的是直到今天,黑人的命运和25年前没有任何改变,除了有了一个黑皮肤的总统。如果说还有什么改变,那就是持续上升的犯罪率与持续下跌的入学率。

能“自由”地讨论这个事件,就是真的“自由”吗?当年在Rodney King案件里操纵舆论的媒体,和今天的媒体有区别吗?演一两个话剧给小资产阶级们流两滴眼泪,广大黑人群众蹲在贫民窟里日复一日地high粉high冰领食品券,这是言论“自由”吗?

我知道我没穿衣服,你以为你穿了?大家都是资本主义,不要以为跨了一个太平洋就有什么本质区别,而且别忘了,你是根正苗红的那一个!

马里兰的空气可能比较甜,但至少对一些美国人来说,洛杉矶的空气,应该是充满硝烟味的。


user avatar   wang-yue-50-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很多洗地的评论完全模糊了焦点,说中国的空气确实不好,氛围确实不自由。她说的确实是大实话,我无从辩驳。家丑不是不可外扬,阿米尔汗让全世界都知道印度这啊那的缺点,但大家知道他对印度爱得深沉。但是哗众取宠的去迎合西方社会的家丑外扬就太过于不堪了。就好像你跟大学同学说,“我爸妈实在没用,家里又破又臭,爸妈还把我管得死死。我一来到你家就好羡慕,好大好香好自由”,你还不许兄弟姐妹啐你声白眼狼嘛?


user avatar   pyl122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


把原文链接贴一下,里面有些更细节的内容。陆道逵校长的经历其实还是很励志的。

THE LIFE OF LOH

然后再补充一句。。我并没有说马里兰大学想要故意搞个大新闻,只是分析了一下这种稿子竟然能拿出来讲的原因。因为马里兰大学不设立Valedictorian, 校长在介绍杨小姐的时候说了一句是Committee挑选的,我假设的是从众多投稿人中选一个出来。如果有马里兰大学在读的知道具体流程请指正。

--------------------------------------------------------------------------------------------------

说杨小姐想出名拿绿卡的都想的太多了。。。看她现在关了FB,撤了个人网站,删了微博(不过漏了人人,可怜的人人网). 她也没预料到事情会搞的这么大。 毕业典礼的演讲稿肯定是学校委员会审过改过的。为什么这种严重偏见,毫无营养的稿子会被选中呢?答案很简单,马里兰大学的校长是个有反共倾向的人。我看了他介绍杨小姐时的骄傲和在杨小姐演讲后的感慨就觉得有问题。所以去维基百科查了一下。

现任马里兰大学校长,华莱士.陆(陆道逵),1946年出生于上海的大户人家,1949年因某些不可知原因,全家人避难到了秘鲁利马。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他的童年,他还竟然真有一篇相关的访谈。我把一些有意思的东西翻译一下。

首先陆校长自认为如果没有共党,他现在就是上海特朗普。这还真没准,他自称祖父母当年在上海市中心拥有五个街区的地产。但是解放战争一打,他们全家就卷铺盖跑到秘鲁去了。本来的奢华生活变成了开杂货店的坚苦日子。不过陆校长没有被命运击败,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杂货铺。他通过努力申请到了美国Iowa州的一所学校。临行前,父母仅给了他300美元生活费。在陆校长落地到迈阿密机场的那一刹那,想必就和杨小姐一样,闻到了自由和民主的味道吧。在美国,陆校长和杨小姐一样也选择了心理学当做专业,但好景不长,因为无法适应美国生活,陆校长挂掉了几乎所有大一的课,最终不得不选择转校。好歹毕业后,陆校长幸运的被康奈尔的心理研究生项目录取了。

在美国的日子里,陆校长亲眼见证了马丁路德金带领的民权运动。他深受触动,决定投身于法律业,为平权运动做自己的一份努力。但法学院哪里有那么好进啊,陆校长的所有申请都被无情的拒绝掉。他不得不去密歇根继续读心理博士,直到六年后被耶鲁法学院录取。

我理解陆校长对大陆政府的不满,一个本可以从小就享受荣华富贵的人,不得不经过无数的挫折挑战才最终获得成功。但这成功和他本来的人生轨迹却还是相差太远了,本可轻松攀登巅峰,但结果奋斗一生历经劫难,最后却只能驻足在半山腰,仰望那本该属于自己的峰顶。


user avatar   Ximingze-comb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在讨论空气好不好闻,言论自不自由。

更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还能把这个演讲和爱国不爱国混淆在一起。

中国空气是不好,坦然承认就好了。言论也不自由,连柯洁和alphago直播,都不想让谷歌标示露出来。更别说让你用google。

然而我想说的,和这些都无关,这里,我比较认同

@王瑞恩

的观点。

这个姑娘只不过还太小,还未能深刻的理解这个社会罢了。

真正的民主自由,可不是单纯的借着空气free,然后延伸到言论free,然后用排比句夸一遍,当着一堆人歌颂一遍这么简单。这文章啊,立意太差了。感觉像是大学生作文。

所有的毕业生代表的演讲呢,按照流程来说,都是要学生去申请,去竞争,然后委员会批准等等。因为这演讲呢,是代表了学校,至少是代表了学院的意愿的。所以文章呢,都会改来改去。所以这篇文章能变成这样,这个姑娘有走捷径的责任,学校自然也有责任。当然,或是这篇文章代表了学院某些人的利益,被归类化罢了。

如果这篇文章,最后把结论归到大义上,比如,归结到深刻的让这种民主和自由落地,至少你要知道尊重自己,努力去改变未来这样的思维,就没听起来那么幼稚了。

相比之下啊,哈佛的中国留学生何江的文章同样简单明了,同样是从一个"我之前经历过的事情"出发,但整篇文章的从自身出发,最后引伸开来,讲到了使命感,最后又回归自我。浑然天成。这就是差距。

懂了没,并不是让你爱国,并不是让你非要回国鞠躬尽瘁balabala,也不是让你非要粉红非要专,一个人连尊重自我都做不到,又何谈不卑不亢的获取其他人的尊重?

诚然,无论是空气,还是民主自由,国内确实做的不尽如人意,至少美国做到了表面上民主优秀。这无可厚非。承认就对了,但如果你非要利用这一点来加强对比,那我只能说,你已经有意或无意的利用了捷径。因为这可以让你更容易的脱颖而出。

学生思维无可厚非,所谓的利己主义也无可厚非,一个人努力奋斗,当然希望自己过的好,我们大多数人,很多时候也难以脱离这种思维,所以无论姑娘是真心的喜欢美国的民主,还是想通过这种对比为自己在美国发展争取一些利益,都很正常,没有任何的错误,承认就好。但是呢,这姑娘实在是还没有发现一个道理,那就是走捷径,是在消耗你未来在社会里的个人机会,其实,你觉得是走了捷径,其实这是一种透支

透支了你在国内的机会,透支了你周围潜在的机会,透支了未来你领悟了其他道理之后的思维和行动改变的机会。其实,这和在国内,那些争先恐后的想加入某些学校组织的人,没什么差别罢了。

然而,很多时候,这样的态度,只能获得一些没思维的,或者有需于这种态度的人的认可罢了。真正能打动那些高水平的人的态度,应该是不卑不亢。承认,但不会瞧不起。

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会羡慕富二代的成绩,更会对那些白手起家的人报以尊敬,同时,这个人如果还能做到不忘本,做到尊重自己,尊重所有他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并努力去改变的人,这样的人,更会让人尊敬。

你有什么态度,反映了你对于这个社会的认知程度。只能说,你还没有遇到真正让你觉得"应该去不卑不亢"的人。

如果穆托姆博说,非洲不自由,非洲没有奋斗精神,所以我来了NBA,NBA代表了美国精神,让我们一起铭记奋斗精神。你觉得他能进名人堂?还不是因为他一直承认自己,尊重自己,更尊重未来每年都在非洲做慈善。一个道理。

不要把情商和阅历不够,当成你在政治方面感性和慷慨激昂的借口。记得,你所利用的每一个思维,在最后都会因为你的利用,而被透支。

小姑娘在文章中提到了让-保罗萨特的名言,然而我要说的是,这位诺贝尔奖的作者其实是一位坚定的"介入文学"的支持者,他坚持作家要投身到改造社会的活动中。而不是只是慷慨激昂的演讲和写作。永远要记得:说起来很容易的东西,做起来却是最难的。

所以《穹顶之下》才值得尊敬,比那些每天吐槽雾霾的人要值得尊敬。即使在这个雾霾严重,言论不自由的年代里,它更值得尊敬。如此简单。

愿你我无论在哪个国度,都能成为这样身体力行的人,用心生活,用力为理想奋斗,而不是成为一个惯于利用,惯于吐槽,惯于慷慨激昂,惯于感性用事的人。

共勉。


user avatar   shadowshi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天校友群讨论了下这个事情,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更加的客观和平和,链接自取。

“辱华”争议背后,那些真正在海外名校留学的人怎么说?| LSE TALK - 知乎专栏

-------------------------------------------------------------------------------------

昨天太晚了,我一写东西就容易写太多,在此补充一下。

一方面,踩中国这件事儿让人觉得不舒服;另一方面,这篇毕业演讲最失败的地方在于有论点,却缺乏论据。

民主自由,公民参与这些东西可不是浅薄的口号式的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反观何江在哈佛的毕业演讲,讲述中国山村的落后也是一种事实。但他的境界在于超脱了事实本身,立足于从细微处要去改变。

抨击中国的缺点不是不可,问题是除了喊口号有没有脚踏实地的做起啊。

--------------------------------------

完整的看完了整个视频。这个视频已经刷爆我的微博和朋友圈了,大部分人是极其愤慨的。很多人说空气质量和言论自由的问题中国的确存在,但我想大部分人并不是因为这个事实而生气,生气的是她跪舔的态度。

妹子是在毕业典礼发表演讲,这种场合之下大部分是感谢学校,同学,父母,老师,然后展望下未来。但用的方法是在这种公开场合贬低自己的祖国,这才是大部分人没办法接受的。

我想单从文字上来讲没办法说明什么,大家可以回原视频去找这个妹子的语气,我听到2分多钟的时候就已经火冒三丈了。

People often ask me: Why did you come to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I always answer: Fresh air. 人们总是问我为什么来马里兰大学读书?我总是回答:新鲜的空气

为了新鲜的空气来到马里兰,而这里的新鲜空气并不仅仅是环境上的fresh,更是指的后面的freedom自由。

如果通篇在夸奖在美国环境好,自由民主,公民参与政治,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但在该妹子的回答中,为了凸显美国的这些“独特之处”用中国来做了反例。而这种反例也恰恰是在真实问题上做了夸大。

Five years ago, as I step off the plane from China and left the terminal at Dallas Airport. I was ready to put on one of my five face masks, but when I took my first breath of American air. I put my mask away. The air was so sweet and fresh, and oddly luxurious. 五年前, 当我从中国飞抵Dallas机场,我已经准备从我预备的五个口罩中挑一个戴上。但是当我呼吸道第一口美国的空气时,我摘下了我的口罩。这空气兼职太甜美,太新鲜了,甚至是奢侈的。

紧接着妹子为了凸显美国空气新鲜拿中国做了反例。视频中讲到“so sweet and fresh, and oddly luxurious”时,妹子简直是一脸陶醉,好像没呼吸过新鲜空气一样。中国的环境问题引人注目,但也不至于孤陋寡闻到认为美国大部分城市也存在雾霾问题吧。准备五个口罩下飞机就戴,这种真实性有多高?

五年前是2012年,那个时候环境问题并没有像这两年在网上讨论的如此热切。我是河北人,从小就生长在重污染地区,2010年去广州读书,2014年去英国留学,2015年回国常驻北京。2010年前我很少戴口罩,戴口罩也是因为冬天冷,上学风吹的脸疼;去了广州空气比北方好了很多,所以也没戴过口罩。去了伦敦感觉伦敦的天是真蓝啊,完全看不到当年雾都的样子。真正让我感觉得不戴口罩不行是2015年回国之后,北京连续的几场重雾霾逼得我不得不养成了戴口罩的习惯。


但要是说2012年,在昆明就有意识戴口罩,惶恐到如斯地步,我对此表示怀疑。更让人愤怒的是如下发言。

I was surprised by this. I grew up in a city in China, where I had to wear a face mask every time I went outside. Otherwise, I might get sick. 我十分震惊。我在中国的一座城市长大,一座不得不每次戴口罩出门的城市。否则我就会生病。

呼吸到新鲜空气震惊了,因为该妹子生活在一个不戴口罩出门就会生病的国家?Excuse me?难道我是金刚不坏之身,每天不戴口罩生活在重污染的环境中,活到现在还没死,每年不生病,简直是奇迹。另外在昆明每次都戴口罩出门吗?

这是赤果果的夸大啊。

中国的确有环境问题,这两年十分凸显,但也没有夸张到每天不戴口罩出门就生病的程度吧。即使是在北京和河北,也没有说每天不戴口罩出门就生病的地步啊。

However the moment I inhaled and exhaled outside the airport,I felt free

What? 因为新鲜的空气,让你感觉到了自由?逻辑在哪里?

首先为什么选择马里兰大学,你说是因为空气。但你是到了马里兰才知道这里空气好啊。你来之前申请之前不知道这里空气好啊,你要知道你还准备五个口罩干什么?

因为空气好,所以让我感受到了自由又是什么逻辑?

好像每个外国人提到中国就一定会提及言论自由,这妹子讲到言论自由,那中国更有的说了,我不一条一条翻译了,网上已经有字幕版出来了。

这个妹子提到了我们在中国不能讨论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和政治问题。What?这两天《欢乐颂2》还因为处女情结上了热搜,大家还积极讨论呢。前些日子台湾作家林奕含之死也引起了对性侵和性教育的探讨。《摔跤吧!爸爸》女权的节奏又带了一波。美联航暴力对待亚裔乘客的事儿还没过去多久吧,在网上引起的轩然大波你视而不见?????

我上大学的时候,因为要搬我们学院到老校区,结果全院学生联名上书,引来了媒体,逼得校长说还没决定搬哪个学院呢。这是学生争取权利的结果啊,照妹子的逻辑,我们这种学生在中国早就应该记大过或者开除了。

你是在中国上的学吗?我以为你是北朝鲜呢……

妹子反复提到Critical thinking,但我觉的在美国五年,如果单以这篇文章评判,妹子显然不够critical。

用中国的不好衬托美国的好,这种吃相未免太过难看。

而广大留学生义愤填膺,完全是因为我们是站在国家身份(National identity)下看待这个问题。

Social identity(社会身份)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

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

每个人都是有多重社会身份的,不同的身份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凸显。比如,在家里我们是儿女,在公司我们是职员,出国之后,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这个国家身份就成为我们最凸显的标签。

当我们走出国门的那一刻,我们的言行举止代表的是中国。你会将自己和其他不同国籍的人能区分开来,你属于中国人这个群体,所以你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我们看到别人说自己的祖国不好会难过,因为我们是用“中国人”这个身份给自己寻找身份认同。

我有一个好朋友,去台湾读书前对台湾那一套简直是顶礼膜拜。结果去读书之后,完全是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再教育,就差入党了。他发现,台湾跟他想的完全不一样。学校歧视大陆的学生,各方面都受到亏待。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是在“大陆人”这个身份下寻找到的。

我们愤怒并不是说中国没有问题,或者怕提出来讨论这种问题。我们愤怒是因为在这种场合之下,用踩低捧高的方式跪舔,吃相未免太过难看。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作为留学生出国之后,祖国仍然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别人是不是看得起你,跟国家是否强大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敢于直面祖国面对的问题,但不代表着我们可以在这种场合,用夸张的手法去迎合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虽然,该妹子已经在微博道歉并说明自己很爱国。但我还是想说,在你站上台的那一刻,你不仅是马里兰大学的学生,你更是一名中国留学生,你的言行和你的祖国形象息息相关。在美国待了五年,在这种场合下都不能够辨别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逻辑还差到一塌糊涂,你说你是无心之失,那肯定也是潜意识。

有人洗白说,什么年代了还把国家比喻成母亲。在英语中祖国是“motherland”,如母亲般养育过我的土地。对于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并不是中国五毛独有的。

一个不尊重自己国家的人,怎么能指望别人尊重你的国家。没有家国情怀的人,终会被家国抛弃。


user avatar   li-xiao-yao-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人50岁,丈夫03年意外过世,自己带儿子至今。事业单位工作,业务优秀,职称也评下来了,目前做行政。在帝都,工资不高,再带个儿子,压力还是蛮大的。曾经数年,周末在外面兼职,直到儿子工作。目前一大一小两套房,大房子和车都给儿子,自己去住上班更远小房子。总之,做了一个母亲能做的一切。

工作上并不开心,我应该是个业务型,不适合行政,每天各种瞎忙,也没什么成就感。

至于想什么,感觉自己只有眼前的苟且,攒钱给儿子结婚,自己熬到退休,那时经济压力就小了。

我的诗和原方,就是退休后能去四处走走,好好锻炼身体,拥有好的生命质量。至于再婚,已经不抱希望,过往的经历让我清醒了,有的男人一听说你是儿子,连面都不想见。交往过的,有的对我各种算计。好容易遇到不算计的,却出轨……呵呵,而我偏偏眼里不揉沙子,即使有时候一个人很孤独,也不想将就。

原本不信命的我,现在信了,任凭命运安排吧!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中生求救楼
user avatar   a-san-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老蓬这已经是很明确了:中国学生别过来,还要回来的话,我可不能保证会发生什么。

理智的人应该想办法离开美国,而不是现在还心存幻想地考虑怎么过去。

诚然中美只要不打世界大战,最终还是会有和好的一天,也许就在大选后,也许三五年,也许等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过程必然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

如今还试图往美国跑的学生,就有可能成为这个“代价”。

写了篇感想: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犹记得早在3月份那会儿,当我发现欧美国家居然没有办法搞定疫情、进而开始甩锅给中国之后,脑海当中立刻写满了“第三帝国”四个字。

从那之后,我又写了不少文章警告还在美国的中国人,如果有条件就请尽量回来,最起码不要继续留在美国,否则犹太人曾经的遭遇可能就是他们未来的命运。

从那之后到今天,差不多也过去将近半年时间了。我看到很多原本计划在美国多留一阵子的人已经踏上了回国的飞机,甚至连14天隔离期都结束了。

各位,未来你们一定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历史上,第三帝国对犹太人下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某篇文章里,我就相对具体地分析过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何那些犹太人总是心存侥幸不愿意第一时间逃离,直到后来想走也走不掉的原因。

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束缚,总是乍一看好像没有特别严重,受害范围也不算大,但不知不觉之间,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必须消灭犹太人”的意识,犹太人注意到自己在德国成为社会另类,哪怕是街头小娃都会怒斥杀死犹太人。

历史上发生过的这些事情,如今都在美国一步步上演。

如果说之前中美之间打贸易战,还可以被理解为国家竞争的一种形式,那么从特朗普开始喊出“CHINA VIRUS”之后,就已经在强化一种中国人和美国乃至其他“自由国家”的人不是一个物种,中国就是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意识。

大家不要觉得懂王看起来像是个小丑,但是当他利用自己强大的舆论工具来推广这个词之后,受众们就会逐渐接受这个设定,下意识地认定中国要对疫情负全责。

所以,特朗普顺理成章地将“中国负责论”写进了下一个任期的章程,毕竟铺垫完毕了嘛。

之后就是对“中国群体”的一种妖魔化宣传,方式大概可以有:

1.中国破坏美国安全(tiktok跟华为);

2.中国正在阴谋颠覆美国政权(拜登亲中论);

3.很多中国人都是来美国窃取情报的。

当网内网络上有不少人还在自满“哎呀,原来我们厉害到能够左右美国啦”的时候,站在普通美国人的立场上,会如何看待我们呢?

恶魔,一个似乎无处不在、无恶不作、无所不能的恶魔。

恰似从中世纪就被称之为撒旦伙伴,千百年来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的犹太人。

可想而知,这些美国人走在街头,看见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可能只是亚洲人)时,心中将产生怎样的恐惧。

所以,当美国高层开始一步步将“中国人”从正常秩序中剔除时,遭遇到的阻力就会非常非常小,最终有了蓬佩奥的这段发言:

也有了美国部分高校赤裸裸驱逐中国公派留学生的现象:

你瞧,这两招乍一看温情脉脉,仅仅只是“考虑限制入境”,亦或者是仅仅只针对“公派留学生”,大多数在美中国人的利益似乎没什么影响。

巧合的是,历史上希特勒也曾经这么干过:

1933年,纳粹政府颁布法律恢复了对公职人员资格的限制。该法律试图将纳粹的反对者排除在外,这些反对者包括犹太人和政治反对派。公职人员必须提供关于其父辈和祖父辈宗教信仰的文件,证明他们属于“雅利安”血统。如果不能证明,就会被开除。

很多犹太人想了想,好像也只是公职人员才受到限制,他们做生意或者当个公司职员啥的又不受影响,怕个球?

等怕了,也晚了。


当前,疫情、经济萧条、大选等多重因素,导致了中美关系短期内不可能稳定。

甚至不排除在某些意外的状况下,发生擦枪走火,毕竟光看最近湾湾跟南海的局势,明天打起来都不奇怪。

乐观主义者可以认为,只要熬过今年困难期,明年一切就要恢复正常了。

但谁又能给未来一个明确的保障呢?

只要两国紧张关系骤然升级,普通人在大国对抗面前,必然是脆弱无力的。

今天也许还能想办法买到去中国的机票,明天所有持中国护照的人就有可能失去自由。

以中国当前实力,保障大陆范围(甚至第一岛链内)国人的安全,问题不会很大。

但距离能够将航母开到珍珠港甚至洛杉矶港的那一天,估计还有很长很长时间。

只是真有这一天,也就不存在中美关系紧张了。

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需要我们做出很多努力,甚至于很多的牺牲与代价。

而目前依然在美国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可能成为“代价”。

所以,哪怕是今天刚下飞机的人,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幸运儿,都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而庆幸。

就算未来中美摩擦进一步升级,我们还是可以坐在空调房间里敲键盘,当个吃瓜群众。

当然了,那些想要继续留在美国的群体,也纯属个人自由。

毕竟1美元的炸鸡特别好吃,美国政府不管对自己做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嘛。


其他的随口答:

扎克伯格到底做了哪些恶?

历史上都有哪些突破普通人想象的真实事件?

外媒称印度国有炼油企业已停止从中企购买原油,你怎么看?

9 月 1 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 620万,新增100万确诊仅用22天,针对疫情目前美国主要在做什么?


user avatar   guo-zhen-yu-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相关话题

  黄之锋、林朗彦和周庭三人涉非法集结案被判刑 7 至 13 个半月,此次判决有哪些意义?会产生什么影响? 
  为什么很多普通人总喜欢以统治者精英的姿态和角度去看待社会问题,作出理智客观的姿态? 
  如何看待中国西藏发现世界级超级铜矿? 
  美欧在打完利比亚又准备要开打叙利亚,真实的动机是什么?为摆脱经济危机并转移国内矛盾? 
  为什么在b站上看见了关于911的视频,一大堆人会拍手称快? 
  东汉在永元之隆之后,为什么迅速滑落? 
  如何看待清朝领土贡献论? 
  如何客观地从技术性能的角度评价台湾雄风三型导弹? 
  金灿荣是不是名嘴?算不算新环境下的公知?对于网民来说有何价值? 
  唐纳德·特朗普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吗? 

前一个讨论
北大学子为何不当场对龙江豪采用暴力?
下一个讨论
最大似然估计和最小二乘法怎么理解?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