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鸦战前后西方要大量进口大黄这味药材? 第1页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地说就是远方的和尚好念经。欧洲因为海外贸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粗鄙无文,以暴饮暴食为乐,需要泻药来缓和胀气和消化不良。而欧美当时的医学也是一团糟,偶尔有几次成功案例,就把大黄这种普通的泻药神秘化,泡制各种药酒,制造各种补品,宣称包治百病。那些远东贸易商,尤其是俄国人为了赚贩运利润,也竭力吹嘘这东西的药效,导致大黄需求居高不下。

西方对大黄的认识一直有误,当时育种能力不行,用陈年种子种不出好大黄,没想到中国人往往是切芽茎来种植,保持优质性状——中国人给西方的大黄成品都是切块烘干的。再加上中国优质大黄产地都在西北,远离沿海港口。结果欧洲一直到19世纪才培育出优质大黄,此前越是稀缺越要制造神秘感,越是神秘感越有需求,结果就是被中国人赚了几百年的钱,一斤大黄差不多一两银子(广州出口价)。等到欧洲自己能搞定了,现代医学也发达了。


大黄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种子繁殖:选择3年生,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待种子部分变为黑褐色而未完全成熟前(熟透易于落粒),将种子剪下阴干或晒干,再选其饱满成熟的种子供播种用。种子宜储于通气的布袋中,挂于通风干燥处,勿使受潮,影响发芽率;但不可储于密闭器中。 芽茎繁殖:在大黄收获时,采取母株根茎之芽或有芽的侧根栽植,其分离或切割的伤口,容易腐烂,应涂以草木灰。用芽茎繁殖可以缩短种植时间,且品质优良,不易变种,但难获大量种芽扩大栽培,因此可因地制宜,两种办法同时采用。

论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对大黄的认识

西方人不断尝试从中国移植大黄。很可能从18世纪初叶起,与中国相邻的俄国就寻求从中国人或“布哈拉人”那里获得“真正大黄”的种子。但这些早期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引进的任何种子都没有产出同样优质的大黄。 最初人们以为是大黄种子质量欠佳,来华耶稣会士巴多明则提供了新的解释:“入华耶稣会士巴多明神父于1737年(引者注:乾隆二年)6月10日,对于由皇家科学院寄去的调查提纲,报道了四川一名官员的言论,从而解释了这种植物无法繁茂生产的原因。据这位官吏认为,最好是选择大黄的优质根茎而不是其种子。大黄确实很容易通过分株或根茎切块,而不是通过播种而繁殖。”巴多明的说法并非来自他本人的实地考察,而是转述中国四川官员的看法。 巴多明逝世前一年(1740年,乾隆五年),法国耶稣会士汤执中抵达北京。汤执中是西方著名植物学家、法国人朱西厄(Jussieu)的学生。他在北京及其周边收集到不同种类植物的种子,寄给朱西厄等欧洲植物学家及园艺学家。汤执中曾在京郊采到大黄的种子,朱西厄曾提供大黄种子给瑞典植物学家林奈。(24)可见,汤执中应该也推进了西方社会对大黄的移植。清代前期欧洲诸国引种大黄取得了一定成效,尽管无法产出与中国正品大黄同等优质的大黄。 晚清时期,天主教传教士等各类西人纷纷进入大黄产区,推动了大黄移植西方的进程。1867年(同治六年),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川东教区传教士梵索(Jacques-Pierre Francois Vincot或作Père Vincot),提供一株大黄给法国驻汉口领事布里·德·蒂埃桑特(Claude P.Dabry de Thiersant)。该株大黄随即被送往巴黎引种。

相关回答

1

中国有哪些产品或技术与西方有代差级领先幅度的? - 知乎

2

《帝国时代 2》中萨拉森人为什么可以采野猪肉?




  

相关话题

  明朝遗民钱谦益“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该话的日本演绎版最近被前统战部部长批驳,如何评价? 
  如果你穿越到长征途中,能给红军提供一吨物资,你会提供什么? 
  历史上有哪些最不要脸,最无耻的人或事? 
  为何马超最后去蜀国会郁郁寡欢? 
  如何看待「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怎么看满族文化网富查春兵发表《血色曙光》:汉族作为游牧民族的奴隶五千年? 
  如果古代女性按现代方式化妆,嫔妃会不会因卸妆前后差异过大而被判欺君之罪? 
  东亚(中日韩)历史上有哪些只于某个特定时期存在的社会群体、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或建筑服饰风格? 
  以明朝后期对后金的颓势和自身朝政的糜烂,当初朱棣迁都北京算不算是个败笔? 
  面对一轮骑兵冲锋应该怎样保命? 

前一个讨论
你见过哪些误伤队友或被队友误伤的操作?
下一个讨论
台湾是如何达到 2.2 万美元的人均 GDP 水平和 1 万美元的人均年收入水平的?





© 2024-05-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