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拟定推出的 18 位号码卡式台胞证? 第1页

  

user avatar   dang-lei-shui-ning-cheng-shi-x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舉雙手雙腳讚成,早就該那麼辦了。大陸政府的對台部門拉攏了這麼多年的泛藍政黨,到頭來都是場空,還不如直接拉攏台灣的基層民眾,讓他們來大陸看看,親身感受一下大陸。


user avatar   zi-you-luo-ti-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就蹭蹭,我不进来。”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些天,在广州体育中心附近看到一位黑哥们,用手机刷开摩拜单车以后,举起手机,扶着车把,来了张自拍。

不禁想起,一些个去美国留学的朋友,第一次驾车去公路旅行时,对着一个方向盘都能拍上半天;对着刚申请到的信用卡,也能嘚瑟好一阵子(有这么一位,把卡的正反面都发了朋友圈,不知他现在过得好不好)。

但我又有什么资格笑话他们呢?拿我自己来说,也免不了从一些器物或者食物上,产生出对一个陌生国度(或地区)的亲近感。

在我小时候,读一本书就能奖励吃一次麦当劳(于是我变成了一个识文断字的小胖墩),一手掌握不了的牛肉汉堡和甜滋滋的冰可乐,就是我对这个国家的第一印象。后来,我读到珍珠港和奥马哈滩,读到联邦党人和宪法判例,这些历史里总有伴随着一种甜甜凉凉的触感。

您说,对一个孩子来说,哪里会因为什么历史,制度之类厚重的东西,就陡然成了一个陌生国度(或地区)的拥趸呢?在人们感知世界的过程中,往往先看到些具象的东西,麦当劳、可口可乐、福特皮卡、牛仔裤。

对于相当一部分大人也是如此,不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脚不沾地地生活在高处。每天,我大概有这么二十来分钟(大部分是在马桶上或者莲蓬头下)思考一下正义,公平,良知,美德这些玄之又玄的事情,大部分时候,我还是在这滚滚红尘中,与一些器物在纠缠,淘宝和移动支付,高铁和共享单车。

有的时候,对一种生活方式的认同感也并不在高处。早些年,我们的宣传机构打了很多张文化牌,孔子学院,茉莉花,大红大绿的大片,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总感觉和普通人之间还隔了什么 -- 普通中国人的一天,不是孔子和茉莉花,或者说,这些东西隐藏在更深的地方,曲径通幽,要经过很多弯弯绕才能悟出来。普通人的一天,就在于每天睁眼,掏出手机,能用手机干点什么。

对于台湾同胞来说,他们离这种日复一日的凡俗生活之间,还隔了点什么,还需要经过多一道程序才能像这个地方的其他人一样生活,用上同一种器物。现在,种种迹象表明,18位的台胞证能架上这座桥,打通这最后一公里,这非常值得欣慰。

前些年,我们打的是血缘纽带牌,讲的是一个团聚的故事,是当年出去打醋的路上被抓了壮丁带到台湾的孩子,回来时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手里拎着一瓶醋,跪在父母坟前。

只是渐凋零。

面对新一代的台湾年轻人,在这座岛上长大的一代,我们还能继续用这种血浓于水的叙事,去让他们“回归"吗?

也许不行,北京不是他们的家,北京没有小确幸。但北京有别的东西,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社会能够提供给人们的一切便利,一切享受。

从前我们讲,"相逢一笑泯恩仇",什么恩,什么仇,雨打风吹去了,这一代的年轻人没有这些历史包袱,没有那些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复杂情感。我们有的,是同样的揾食艰难居不易,同样的勇敢新世界,人人都要奋力争先。

这不是一个回归的故事,这是一个融入,接纳的故事。大江大海里的鱼上了岸,或许就不是鱼了,不会再回到水中,但我们也可以给他们提供一片新的沃土。我们的对台工作,走在正路上。

--

您说,那位对着摩拜单车自拍的黑哥们,是要对家乡的朋友展示他在这里的见闻,还是要向在这里的朋友炫耀自己的新技能,抑或只是记录一下自己的日常?不管怎么样,他过着和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像我们。

有朋自远方来,说的就是这种感觉吧,

不是风雪夜归人,不是重逢,相遇时也许带着些陌生和尴尬,

没关系的,

来之,则安之。


user avatar   whw195009 网友的相关建议: 
      

18位卡式台胞证会加速台湾的“波多黎各化”速度,人口的虹吸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波多黎各(Puerto Rico)是美国的一个自由邦(境外领土),位于佛罗里达州东南部的加勒比海地区,从佛州南边最大的城市迈阿密(Miami)出发大约需要两个半小时的飞机航程,离古巴很近。今年8月导师外出云游的时候,我偷跑出去到了波多黎各玩耍,去看了首都圣胡安(San Juan)的西班牙风格老城和Vieques岛的荧光湖(Bio Bay),参加了特色的溶洞探险和近海浮潜,是个非常好玩的地方,大致位置如下图所示。

在波多黎各旅行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带上美国驾照(驾照在美国可以当身份证用),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证件,就可以买机票,订旅馆,租车,跟本地人没有任何区别。本地人也可以用自己的驾照去美国生活,甚至移居美国,去享有美国公民的各项权利,特别是政治权利。波多黎各人在本岛没有联邦选举权,但是移居美国本土以后即刻拥有选举权。


但是波多黎各是美国吗?从我的角度来看,是也不是。从迁徙的便利程度来说,同美国各州之间的迁徙和定居并无太大区别。但是从政治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波多黎各是特别的。一方面,由于理论上波多黎各的美国公民权是美国国会赋予而不是美国宪法赋予,使得是否存在国会可以在将来剥夺波多黎各的美国公民权的可能性存在争议,人民在本岛也没有对美国本土选举的参政议政权利。另一方面,波多黎各是天主教和西班牙语为主的地区,这和美国特别是南部各州的福音派(evangelic)基督教教派的文化是相差比较多的。比如我有基督教浸信会(Baptists)的朋友在波多黎各工作,在首都圣胡安想找到一个基督教教堂很不容易,大部分教堂都是天主教的。而且波多黎各的主流人口以西班牙语为母语,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我在波多黎各旅行的几天,就遇到过在圣胡安的沃尔玛超市,问店员洗手间在哪里,对方连restroom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情况。


但是以上这一切,并不妨碍波多黎各人来美国大陆学习,工作,定居,因为从便利性上来说,从南方的波多黎各移居到佛罗里达州,并不和从北方临州佐治亚搬过来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加之波多黎各过去10年来经济的持续衰退(2017年5月3日波多黎各政府已向美国联邦法院宣告破产),失业率高达11%,所以波多黎各移民到美国本土特别是佛罗里达州的人口特别多,现在已经有100多万,而波多黎各本岛不过360多万人。从人口的角度来说,由于波多黎各本岛不能创造特别好的工作岗位和经济环境,波多黎各是在不断人口失血的,年轻,有想法,有能力,有财富的人,普遍移居美国大陆,在波多黎各本岛造成了类似中国中西部省份的人口净流出现象。


这里我觉得需要跟另外一条最近的新闻“台湾学生凭学测成绩可申请大陆高校免试入学资格”结合起来看,我个人认为这是一套组合政策。核心的目的就是便利和加速台湾年轻一代的人口流出,无论是要赴中国大陆工作还是念书。说实话,作为一个内蒙古呼和浩特籍的学生,我非常能理解人口失血是怎么回事。在内蒙古,高考结束后只要能过一本线,基本上都会到外省读大学,因为本省只有内蒙古大学一所211 高校而且综排还是百名开外。比如我们高中班,53个人51个一本,过一本线在内蒙念书的屈指可数,30+的人在北京高校就读。在外地高校毕业后,八九成的人会选择不回内蒙古,目前已经距离本科毕业5年了,回内蒙古成家置业的高中同学依旧屈指可数。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学成之后,回到内蒙古没有太适合的工作可以找,除了政府银行国企这类的地方,选择非常有限。


内蒙古2015年的人口大约是2400万人左右,跟台湾近似,人均GDP大约1.15万美元,是台湾的大约一半。从高等教育的角度说,台湾的高等教育富集水平大致接近于北京,略高于上海和南京,这一点是内蒙古不能望其项背的。台清成交的国际排名类似于国内C9高校,其他台湾前十高校排名也类似于中国的985高校水平。所以预计内蒙古这样的大量本科生外流的现象可能不会非常快的到来,但是台湾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想从事相关的高收入、高平台和高技术的工作,可能在北上广深这些城市实现起来会更容易些。从我个人来说,我是比较支持这样的政策让台湾知名高校的学生更容易在中国大陆找到工作的。因为从高校培养人才的角度说,没有障碍的吸纳台湾人才,会使得中国大陆凭空出现至少10所985级别高校的毕业生数,这对于一些尖端行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实际上这也是美国二战后一直奉行的政策,从全世界获取聪明的脑袋,占领科技的制高点,用科技行业的巨额利润通过税收和社会福利反哺从事普通职业的人口。一个美国剃头大妈的收费比一个中国发型总监的收费贵一个汇率,这终究还是建立在美国研发工程师们的工作所积累和赚取的巨额利润之上的。


通过台胞证的国民身份证化等一系列政策落地,台湾居民前往大陆工作,学习,居住会更加便利。虽然两岸文化不同,部分价值观不同,但这都不会特别阻碍人口流转的趋势,正如同波多黎各的天主教-西班牙语文化并不会太阻碍居民大量移居基督新教-英语文化的美国大陆一样。归根到底,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有时候我常常觉得蔡英文主席是不是真的是我党的深喉,一直以来台湾引以为傲的“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在“去中国化”政策下冲击的支离破碎,这叫自毁长城;经济支柱半导体产业让政治运动和电力瓶颈弄的人心惶惶,这叫自折命根,菜主席这简直是帮着我党唱红白脸啊。其实对于希望一统河山的中国民众来说,台湾的波多黎各化了也不失为一条好的道路。我们通过单方向的台湾居民国民化政策虹吸了台湾的工业人口,造成事实上的台湾“留守化”现象的出现,正如如今的波多黎各或者内蒙古一般。在政治上我们不需要承担台湾“留守化”之后的各类民生和政治包袱,留给台湾的本土政党继续政治斗争,但是在经济上又持续不断的造成台湾的人口搬移,最终达到事实上的统一。最近我注意到两点,一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大力度精准扶贫,二是对台湾问题继续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不动摇。我个人认为,目标一意味着接下来五年的主要目标是集全国之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而武力攻台后的台湾的重建和台湾民众对大陆援助的高预期必然会导致资源倾斜和政治负担,届时生活中的任何问题必然是我党的锅,类似于今日香港的状态,不如继续保留岛内的多党政治,让蓝绿两党继续为岛内民生问题背锅,私下却利用居民便利政策默默人口抽血,使台湾成为中国大陆事实上的波多黎各,也许这也是另一种目标二的“一国两制”,放着岛内蓝绿党争恶斗的活标本于此,对于我党我国也是近在咫尺的警钟长鸣。


最后放一张我在波多黎各圣胡安老城与镇岛神兽Alpaca的合影,我原来一直以为神兽是我天朝特有,没想到竟是原产南美的国际友兽,失敬失敬 ;)



------------------------------------------------更新分割线-------------------------------------------------------

看到评论区里有同学担忧卡式台胞证带来的台湾人口流入而“挤占”大陆工作机会的情况,还有人讨论对于东南亚国家是不是也可以实行类似的政策,我有以下这样的一些看法。


80后90后的同学,从小念书应该会常常感知到一种描述,即是“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似乎在印象里这是初高中课本里的一些表达。这种表述下,常常给人一种认知,既是人口众多是负面的,中国如果没有这么多人口,就能早早的实现很好的生活品质。这其实混淆了“工业人口”和“传统农业人口”的区别。广义上,从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工程师到富士康流水线的工人都是工业人口,而工业人口的规模和质量是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先进国家的核心条件之一,是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所以从工业人口数量的角度说,印度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口太少;从工业人口质量的角度说,美国不是限制移民,而是希望拿EB1“杰出人才移民”签证的人越来越多。中国能在短短几十年内走完工业化早期积累的道路,也有赖于大量传统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的成功转换,而这种转换也事实上造成了中国中西部地区“留守化”人口的现象,留守人口主要也正是那些无力完成自身从传统农业人口转化为工业人口的妇孺老弱,最近几年的精准扶贫政策实际上的主要对象就是他们。


从工业人口规模的角度说,中西部人口失血和留守化现象的出现,正是说明整体而言,东部省份的工业人口数量是不足的。从最近十年国家大力推进各类人才计划的角度说,中国对于高质量工业人口更是极其渴望。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目前不是工业人口太多,而是仍旧太少。未来十年,在少子化效应显现和父母这一代人退休潮的双重压力下,引进工业人口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相比于东南亚和其他外国人,同语言同文字的台湾无疑是更“安全”的一个人口来源地。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移民融合安全的概念。在东亚文化圈长大的人,往往很难察觉社会的秩序,人间的伦理,善恶的标准从何而来,我们会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或者说这是儒道释思想中的某一部分所写的,但是如果一定要界定这个价值判断标准从何而来,仿佛又说不太清,但是明显它又是社会共识,这是东亚文化圈的一个特点,一切礼义都来自于儒道释三教合流的思想体系,或者说,都是来自于“人性”。无论儒家、道家或佛教,基本都是以人性作为起点,来反思宇宙、人世、灵魂及未来之道。相对于亚伯拉罕一神教,儒道释三家并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主宰,所敬畏的“天”和“道”也并没有“神格”(与人格相对)和意识,所谓仙圣佛陀,都是修炼到极高境界的人(或者曾经为人),从这个角度说,儒道释三家其实都是广义的“无神论者”。但是这个世界出了东亚这一块地方,你会发现几乎所有地区的伦理秩序都来源于一处——宗教和神性。曾经有一个巴西的漂亮姑娘问我:“听说你们中国人几乎都是无神论者,那你们社会的秩序从何而来?我们巴西人的伦理道德都来自于天主教和圣经的教导,没有上帝对人的引领,人的社会不就失序了吗?”说实话,当时这个问题问得我一愣,后来想了很久才意识到,可能我们东亚才是特殊的,只有我们才是靠人的互相关系,建立了社会秩序。比如在泛基督教文化中,人和神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反倒是应该保持适当距离不要随便互相指摘。而无论儒释道,都是以人为本,而圣经的真理却是以上帝为本,这是两者最大的冲突。因此,对儒家而言,做人的动机是为了父母、君王或国家,但是在基督教中,信徒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荣耀上帝。


核心价值观的区别会导致人在一些基本判断上产生巨大的分歧,比如初到美国的中国人会奇怪,为什么美国人会为了一个没有任何生产性的堕胎问题和同性恋合法化问题争辩这么多年?因为这涉及了美国北方自由派基督徒和南方福音派/基要派基督徒关于是否“圣经无谬误性”的核心价值观的争辩,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支持的人多,就通过,支持的人少,就不通过,至于每逢重大政治选举就选边站吗?从而往往无法理解和感同身受(无法理解就对了,说明你的价值核心还是中国式的)。这只是一个宗教内部争执导致的价值观巨大差异,除此以外还有和基督教徒因为“三位一体”问题互相视为异端的摩门教(Mormonism)教徒,耶和华见证者(Jehovah's Witnesses)教徒,还有很多天主教、伊斯兰教逊尼派、伊斯兰教什叶派、印度教、锡克教、无神论信仰者……宗教的不同导致核心价值观的不同,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人在很多事物的基本判断上存在天南海北的距离,往往你所坚持的,我认为一文不值,我认为珍贵如金的,你觉得如粪如土。可想而知,把这么多价值观根本性不同的人聚集在一个地方生活还要求一个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多么困难,而在美国,这个最大公约数就是“政治正确”。


加州是美国族裔人口构成最混杂的地方之一,目前拉丁裔是加州第一大族裔,第二是白人,然后是各种各样的少数族裔,其也是价值观最为“多元”的一个州。“多元”的意思就是没有一个价值观是“正统”价值观,只能在各种价值观间求一个平衡,比如说最近几年加州通过了以下政策:明知自己是艾滋病患者,故意去献血,故意去感染性伙伴,也从重罪变成轻罪了在学校推行伊斯兰教义,在课堂讲授各种同性恋性交方式,在各种场所推动男女同厕;开放政策,中东难民蜂拥而入;大麻合法化,大麻店开始遍地开花。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能会惊呼“天呐,这都是什么啊,就没人管管吗?”很好,当你潜意识里觉得“不应该有人管管吗”的时候,说明你的价值观还很中国,大政府什么都得管是儒家文化圈特有的价值导向。


说的绕了一大圈,回归到最初的问题,我认为台湾移民是较为“安全的”工业人口,这是因为我们都还同属于一个儒家文化圈,我们的价值核心都还是“人本主义”,而不是各式各样的“神本主义”,也并不需要某种“政治正确”把我们强行捏在一起,这在社会融合的过程中,阵痛会小很多。而其他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的移民,如果像卡式台胞卡一样给予他们准国民待遇和政治权利,将来必然会出现很多生活在我们周围,却似乎跟我们价值取向格格不入的“外国少数族裔”,如果他们的人口规模到达了一定程度,就必然会导致政策和生活中很多问题的不得不向他们妥协,最近几年欧洲因为中东难民而出现很多混乱的部分原因正是于此,而这也是中国政府一直严格限制给予外国人中国国籍的原因之一。维持恪守中国“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各民族人口始终是国民的绝对多数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广义的“主体民族”,是中国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政府一直对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基督教基要主义的传播十分警惕和打压的原因。因为基于教义,一神教从核心价值观上的“神本主义”不可能跟中国传统儒道释三家的“人本主义”融合,只能替代(比如历史上基督教三次在中国的大规模传教都失败了,主要就是源于皇权对于基督教文化替代的警惕。这里有一个试金石问题,如果你周围有非常虔诚而保守的基督徒,你可以问问他,看他是否支持海外基督教传教力量在中国所倡导的“三化异象”:“教会国度化”“中国福音化”“文化基督化”。如果他支持,你可以再问问他如果中国实现文化基督化,传统核心价值观在实质上消亡了,只保留风俗习惯层面的传统,比如用筷子,过春节等,他怎么看待这个只存在于“地理意义”上的“中国”?如果你真的有机会听到一些基督徒的答案的话,可能会感觉很有意味;))。所以在涉及人口引入政策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从这个角度讲,相较于东南亚和其他国家,台湾移民是可靠的多的人口来源地选项。


以上讨论的命题,可能相对于18位号码卡式台胞证引发的各种效应而言,太过引申了。但是结合最近关于人口政策的新闻:国侨办权威解答“中国绿卡”“华裔卡”如何办理-中新网,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包括台胞证、华裔卡在内的类似的广义“中国绿卡”会变得越来越多。从曾经的人口流出,到将来可能会出现的人口流入,短短十余年间,时代与格局变化之快,令人常常有历史在眼前流过的错觉。朝晖夕阴,气象万千,80-90后的这一代年轻人,可能会过得很有见证感呢。


user avatar   ye-you-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找實習的時候要網申,然而網站都只接受18位,只能跟同學借身分證號碼。。。。


還有每次填個人資料寫身分證號碼的時候,有些不了解的人就問

你怎麼這麼短

這麼短。。。

短。。。。

TMD 你才短。。。。


user avatar   Tshet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9年8月15日删除


user avatar   xi-lu-zhan-wo-yi-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相关话题

  苏联解体前有什么预兆么? 
  是否可从伊朗对待女性的态度看出,其自七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封闭? 
  目前中国程序员和美国程序员的差距在哪里? 
  为什么切·格瓦拉如此流行? 
  不考虑军事和地缘政治类因素,台湾对于大陆的价值还有哪些? 
  如果看待苏嘉全赢得院长之争? 
  韩国总统文在寅祝贺黄大宪夺首金,称扫空了「冤屈」,如何看待其言论? 
  在中国,你反对死刑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需要做什么以促进年轻人不躺平? 
  如何评价台湾网红陈之汉被人连开三枪? 

前一个讨论
小米何时才能彻底摆脱屌丝的形象?
下一个讨论
是不是大部分女人总觉得化了妆,修了图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态?





© 2024-05-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