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真实的知青生活是怎样的?怎么那么多信息在说知青有多苦有多可怜呢? 第1页

     

user avatar   zhu-lao-zh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主40后,1966年高中毕业生,插队山西中条山八年。

除了干活没有别的,这是兵团、农场那些体制内知青的特点,与老三届插队知青有根本的区别。兵团、农场知青除了下地劳动外,只有“生活关”要适应,但不存在生存问题。老三届插队知青则面临的是非过不可的生存关。

体制外的模式,是没有人管理,要靠自己管理自己的。各个知青点情况不同,不但生产队状况不同,知青的组成也很不一样。不但有年龄结构的区别,还有校风的不同,生长环境的不同。所以自己管理自己就要靠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在过生存关上彼此之间会有很大差别。

我所在的大队在山上,22个自然村组成14个生产队,北京知青点分了三处。这三个知青点的生活状况就相差很多。生存问题,是当地农民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但知青所有的都要从头做起,从头学起。

兵团、农场都是国家提供后勤保障的,但插队和农民一样,没有保障。所有生存问题都要自己解决。所有为后勤付出的劳动也都是没有任何收入的。兵团、农场有食堂,食堂炊事员、管理员都挣国家的工资,不用吃饭的人来养活。但农村所有的后勤都是自己负担。插队知青负责做饭的人是不挣工分的,要由吃饭的人来分摊。开始都是队里派人做饭,当然也是知青分摊工分。队里的人也和知青一样非专业,而且往往被怀疑占便宜。知青自己留人做饭,一方面不能保证大家吃饱吃热吃及时,另一方面做饭的人往往比下地的人还要辛苦,还要有责任的压力,却不能像大家一样集体劳动,还有可能因为不够周到而受到埋怨、批评、指责。所以集体灶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分灶。分灶的结果,生活能力差的知青就更加面临巨大的生存问题。

正是因为很多未成年的插队知青,缺少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难以解决生存问题,反映到中央,才会有“此类事全国甚多,容当统筹解决”这个“最高指示”。这个“容当统筹解决”也具体回答了题主的提问。

那么为什么题主看到的似乎都是参加农业劳动的苦、累呢?这是因为兵团、农场知青比老三届插队知青有更多的话语权,那些劳作的苦和累都是这些人反映的。插队知青因为受了太多农村负面的“再教育”,发表的见解往往比较负面。相对比较正面的是体制内的知青。

生产队的工分不可避免的地要有“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和自负盈亏的生产队不同,体制内的知青在收入上没有年龄、性别的区别,完全是按级取酬。既然未成年的知青也挣成年人的钱,享受成年人的一系列待遇,自然会要求他们付出成年人一样的劳力。这也是兵团、农场知青特别感到劳累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体制内知青本来就不存在生存问题,但他们反映的苦和累完全不能说明劳动强度比农民、比插队知青更大。体制内是有带薪节假日的,这是真正的休息。在这种盼望休息的心理作用下,劳动就显得特别劳累。农民和当农民的插队知青不是不盼望休息,而是没有这种不用干活就有收入的真正休息。下了生产队的工,还有自家的活要干,还有自留地要管,喂猪打狗,赶鸡上圈。偶尔需要耽误生产队安排的活,也要和队长事先打招呼,尽管那些上岭拾柴、下山采购等等更加辛苦而且没有任何工分收入,招呼也一样要打的。也就是说没有你喘息的时间。没有盼头,也就没有心理上盼望,也就没有喊苦叫累的余地。

再有一点就是真正农民是要对土地、对收成负责的。和村里的孩子们不一样,和村里刚刚毕业的学生不一样。很多农村出来的人自称“农民”,其实,没有对土地担负过责任的人不能称为真正的农民。没有责任的农业劳动当然也是轻松的,没有压力的,和真正的农民,和真正当农民的知青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因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定义苦,而苦其实无法定义。

举个例子,下图是我14年12月初到泰国时,学校安排的住处,你觉得苦还是不错?

房间大概二十平方,有独立卫生间和阳台,有一个衣柜,一张书桌,一个电视柜(没拍)。

或许张三会说苦,李四会说不会,大家争论不停……而此处的核心问题是,苦不是绝对概念,是相对的,下图是出发前的家,在杭州西湖区,精装交付,装修标准是三千一平方,在这种对比下,我对新住处的评价是“家徒四壁”。


但如果你来自这种环境,还是刚才那间宿舍,依然是一个衣柜、一张书桌、一个电视柜,你的反应就不会是负面的“家徒四壁”,反而是非常正面的“又大又干净!”

明白了这个基本道理,就可以回答问题了。世间本没有苦这个概念,只有落差大。说苦的人,其实说的是落差。我不知道60、70年代中国农村和城市落差有多大,毕竟我没看到,但我知道,中国农村普遍通电是十五(01-05年),通水是十二五(11-15年)。

我小时候,在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镇住过八年,那离青岛市区根本不远,有104、301、304三路公交车直通。但直到97年,镇上都只能买到昨天的报纸,想知道今天的新闻,就需要坐公交车去青岛大学所在的大麦岛买报纸。



user avatar   luo-luo-lai-n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爷爷已经去世多年,据我爸回忆,我爷爷一直认为知青是国家派过来享福的。

我爷爷不知道大城市里生活是什么样的,但是以他所见知青的生活条件,国家照顾水平和劳动强度,远好于农民,导致我爷爷这一类农民一生都处于误会中。


对伤痕文学有句评价:“哭哭啼啼,没有出息。”我爸对此非常赞同。知青下放农村,吃了一些苦,见了更多的苦,回城后写出了漫无边际的苦。我爸看过不少伤痕文学,里面的明里暗里的中心思想都是“我吃了很多苦”“为什么我要受这种苦”“我本不该吃这种苦”“我好惨啊”,比较深刻的也就肤浅的探讨一下“到底是谁逼着我去吃苦”然后批判一番。

没有一个思考过“为什么中国农民这么苦”“怎样让中国人不吃苦”。


user avatar   jiashi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哲学教授邓晓芒有一篇文章《我的优雅生活》,写了他作为知青插队的生活,为我们了解知青生活与精神状态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转引如下:


我这一生,“优雅”二字恐怕是永远谈不上了。不要说前三十年在贫困和饥饿中长大,在血统论的歧视中“脸朝黄土背朝天”地修理地球,好不容易弄了个“病退回城”,又去干最下贱的“土夫子”和搬运工;就说后来这二十多年“时来运转”,和大批“逸民”一起借着“重开科举”的大潮而涌入了高等学府,并且居然占据了一席之地,也只不过是争取到了一个充当高校“打工仔”的机会,每天以“工作狂”式的教学和研究挤榨着自己有限的时间。这样的生活方式,我想没有人会羡慕的,就像没有人羡慕知青当年的下放生活一样。在一般人的眼里,我决不是一个懂得优雅的人,既不热心旅游,也不喜欢娱乐,味觉迟钝,食量狭小,烟酒茶一样都不行,只喝白开水。我常开玩笑说自己是苦命、劳碌命。但如果把“优雅”这个概念的范围扩大一点的话,我自己倒是觉得生活中仍然随处可以找到一种优雅的心境。这种心境比那种外表的优雅更能打动我,常使我欲罢不能。



我最早体验到的优雅是劳动的优雅。刚刚插队的时候,我崇拜的是生产队上一位叫志强的年轻人,他有点儿文化,比我大四岁,高半个头,长得矫健魁梧,是队上头号劳力。每次到十里以外的山上去割青或是砍柴,我都愿意跟定了他,看他如何在满山的灌木刺蓬中用水牛般的赤脚为我踏开一条路,又如何不慌不忙地在我连一半都没有凑齐的时候就砍起了漂漂亮亮的一大担柴,用签担举起一百来斤的一头稳稳地插入另一头里,然后打着“呵嗬”晃悠晃悠地下山。砍柴是当地最辛苦的一件工作,我们知青砍一担柴通常需要一天,有时还要摸黑到家。这门技术我是直到五年以后才比较熟练了,那时我经常上午砍一担,下午再砍一担,也学着捆得漂漂亮亮的,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屋前晒坪里。



插秧是最没有优雅可言的。脚下是山区泥脚很深的水田,又有蚂蟥,有时还有蛇;上面是毒烈的日头,刮风下雨天则是沉重的斗蓬和蓑衣。人整个弯成九十度,如果不用拿秧的手肘靠住膝头,腰就像要断掉了似的酸痛。但手靠膝头怎么能插得快呢?于是就硬挺着不靠。我看那些老农,赤膊的时候简直就看不出腰来,从肩膀直接下来就到了胯部,我想将来我就像他们一样,会把腰都磨掉,磨成一部插秧机器。但后来我也悟出门道来了,就是插秧时不要停止全身运动,不要僵持在那里,每插一兜,身子要有一个起伏,腰部像弹簧一样处于忽松忽紧的状态,就在运动中得到了休息。后来我插秧的速度是队上最快的之一,蚂蟥也不太叮我,它们专门喜欢叮那些半天不挪动一步的人。每插完一垅,我就和几个先上岸的社员聚到一起聊上几句。队长常从他的“红宝书”里撕下一页来,卷上旱烟丝,请我抽一根“喇叭筒”。我就是不会抽烟,也抵挡不了站在田塍上悠闲自在地吞云吐雾的诱惑。



山区每天要做的一件工作就是挑担子。一、两百斤的担子压到肩上,再想优雅也优雅不起来了。我和其他知青习惯了挑担子以后,每个人肩膀上都凭空长出了三个硬得像铁蛋的小肉包,左右各一个,中间的那个最大,是换肩换的。但挑担子一个很重要的诀窍就是扁担要好。好扁担弹性大,又结实。人在行走时总有一瞬间是两脚同时着地,全身呈三角形的稳定性的,这时承受力最强。如果你有一根好扁担,它只让你在这一瞬间承重,然后由于它的弹性,它让你的担子在其他时间处于“失重”状态,你就可以趁此机会昂首挺胸地迈出一大步,等担子回落,你又稳稳地准备好三角形的架势了。我曾经有过一根极好的扁担,是我在江永县城赶墟时,从县农资公司一大堆不起眼的次品扁担中挑出来的。那扁担不知是什么木,带紫色,极为沉重,掂一掂就知道是沉水的那种,用手一压,回力大得惊人;唯一的缺点就是形状弯成了月牙形,搁在肩上翘起像一对牛角,哪里挂得住担子!我猜想这也是它没人要的原因。志强对我说,如果是一百七八十斤的担子,起肩时小心一点,起得肩来它就平了,还是很好用的。我看它不算贵,只要七毛五分钱,就咬牙买下了。后来我经常用它挑重担,压上两百来斤它根本不在乎,还像大鸟的翅膀一样上下翻飞,可带劲啦!由于木纹细腻,浸过汗水之后,它发出玻璃一样光滑透明的紫红光泽。同知青组的树老倌羡慕得要死,总是来借。志强也借过。但有次志强借去挑了一担二百八十斤的牛粪,挑炸了面上的一片皮,没有那么翘了,从此也不敢用它挑太重的担子,但挑个一百五六十斤还是胜任愉快的。那根扁担我离开江永转回老家农村去时送给了树老倌,后来他又给了谁就不知道了,但没有听说挑断过。



回城后,有两年多的时间我在土方队挑土。土方队是临时的民工队,拿计件工资或计时工资。我换过好几个队,只要听说哪里工资更高,我立刻跳槽。最后这个队是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当队长,他在土方队已混了多年,是个老油子了。他手下都是一帮小青年,十六七岁,最小的才十三岁。我算年纪大的,那年二十七、八了。长沙玻璃厂为了盖厂房,要移掉一个山包,队长教我们“放神仙土”。先将山包用二齿锄和洋镐挖出一个五、六米高、十多米长的垂直墙面来;然后在墙面里侧再切入一个两米进深的竖槽,一直切到底;接下来就在墙面的底部挖一条横槽,不断地挖深。当深到一定程度,整个墙面的底部就等于被掏空了,这面墙连同它的一百多方土由于自身的巨大重量便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以至于小山顶上齐崭崭地裂开了一道缝。这时队长带领我们用五六根茶杯口粗、一米来长的铁桩朝裂缝处用大锤垂直打下去,钉到都只剩二十来公分时,再找来两根七八米长的杉木,左右分别用一头卡在两根铁桩之间,利用杠杆原理,十来个年青人分两组一齐用力板动杉树另一头,于是就见裂缝撕拉着山上的草皮树根“喳喳”响着扩大开来。随着队长“一、二、三!”的号令声,巨大的土方排山倒海地倾倒下来,“轰隆”一声摔在地上,就像一头庞大的怪兽被摔得粉身碎骨。由于土被摔碎,省掉了一寸一寸挖硬土的工夫,主要工作就剩下装车运土了,工程进展极快,钱当然也就挣得多了。这项工作最危险的就是挖横槽,其他土方队经常有挖着挖着,土方突然坍塌而把人压死的事件发生,西区劳动服务大队总部几次三番明令禁止“放神仙土”。但经验丰富的队长告诉我们,其实不用怕,只要挖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一看到底下开始掉土渣就赶快跑,不会有事。但每次面对高高的土墙去用洋镐掏它的底部时,每个人都仍然紧张得直冒汗,最后那几镐总是由我带领两三个老成一点的“满哥”(小伙)去干,其他人站得远远地观望。由于我做事稳重,队长很信任我,他不在时通常就由我代理队长职务。另外,挖竖槽的人选也很有讲究,除了手法要好以外,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兼顾全场的安全,队长也把这工作派给了我。我的前任满哥技术不熟练,把槽子挖得七歪八扭的,墙面像狗啃的一样,进度慢、多费工不说,还挖伤了自己的脚。我接手后,凭借下乡十年所练就的掌握各种工具的技巧,我在刚好一肩宽的逼仄的槽体内活动自如,挖出的槽子像用尺子比过的一样直贯到底,清完土后露出来的墙面如同镜面一般光滑平整,这样讲究不光是为了美观,也是为了少做无用功。与汗流浃背的拉车运土比起来,这项工作是一项比较轻松的技术活,后来一直非我莫属。



但我也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掉以轻心,在槽子里随时观察着整个工地上的动静。有一次,一块神仙土没有完全放下来,有一小部分挂在墙体上,但就这一小部分也有几十顿重。当拉车的把堆在地上的土差不多清理干净了时,我一眼瞥见悬着的那墩土突然裂开了一道直缝,我大喝一声:“走!!!”就见那墩土先是往地上一坐,然后往前面直扑过来。所有在上土和拉车的小伙子们各显神通,有的丢下锄头就跑,有的被土车拦住,就从车上一跃而过。随即听到一声巨大的爆响,车子的一对轮胎同时爆裂,连车带土整个都被埋了,篮球大小的土块打出去二十多米,谁要摊上一块,都肯定是非伤即残。大家都惊呆了,我从槽子里跳下来,首先清点人数,十一个,一个没少,心下稍安。再一检查,一个没伤。然后去拖压在土下的工具,哪里拖得动分毫?大家一时间议论纷纷,都为刚才的事情后怕。这时队长来了,听说了整个过程,也惊吓不已,说:“亏得老邓那一声喊,不然就有大麻烦了!”当场宣布今天上午收工,下午再来清理现场。小青年们都欢呼起来。看他们那高兴劲,好像巴不得每天都有这种事发生。



那段时间我的经济条件大有改善,除队长之外,我拿最高的工资,一般每个月可拿八、九十块,甚至有两三个月拿到一百多块。当时一般工人只有三十来块月工资,大学毕业生也不过五十多块。我们的血汗钱是用命拼来的,当然也要显摆一下。按照那个时代“满哥”们的时尚,我买了一辆闪闪发亮的“凤凰”牌单车,一块“东风”国产手表,夏天穿一件缕空透明的短袖上衣,下班时和一大群小满哥们响着一片清脆的车铃声从马路上呼啸而过,回到家左右邻居都用惊羡的眼光看着我。那时我全身晒成古铜色,肌肉鼓鼓,体形健美,自我感觉良好。后来读到《庄子·养生主》,有一段话可以形容我当时挖土的状态,说是庖丁解牛,“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解牛后,“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那个时代所理解的“优雅”,莫过于此了。



我三十一岁考上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攻读西方哲学。命运的反差如此之大,我的感觉却并没有大的改变。当教师之后,我爬格子、写文章,觉得自己就像在插秧。写好一篇文章或是一部书稿,用挂号寄出去的时候,感觉就像砍了一担满不错的柴,捆扎得整整齐齐地挑下山来。学生的一篇博士论文或硕士论文交到我手里,我三下五除二就指出其中的毛病,提出修改意见,就像放了一墩“神仙土”一样,有“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之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听到窗外民工的劳动的吆喝声,还忍不住要探头去看,在心里为他们着急和使劲。见到一丛秀丽的小灌木,就琢磨着能整出一捆结结实实两头齐的柴来。96年底我在昆明开学术会议,会后大家都去西双版纳旅游,费用全免,唯独我一人没有去。想着我和杨祖陶先生合作的《〈纯粹理性批判〉指要》即将杀青,会议结束当天我就坐飞机回到了武汉。我对劝我的朋友们说,走马观花的旅游没有什么意思,肯定没有电视上播的那么美。你要真想欣赏大自然的美,就要在那个地方住上一个月,砍上几担柴。这种怪癖,今天是没有人能够理解了。今天人们能理解的“优雅”是和“小资情调”分不开的,首先是要没有饥饿和贫困之虞,其次是要有别人来为自己服务打点,倒茶倒酒、洗脚搓背什么的,再就是要有休闲的时间,无所事事,心情放松。现在那些国内国外的电视连续剧中展示的不就是这些吗?可我已经没有这个福分来享受这份优雅了,不是没有这个条件,而是没有这份心情和时间。也许一代人有一代人所不同的优雅,但也有可能是现在才开始了一个优雅生活的时代?无论如何,我并不羡慕那些流行的优雅,觉得自己过得挺自在的。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优雅生活。



原载《中外文摘》 2006年第8期


user avatar   chang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得到给人带来的快感远远不如失去给人带来的痛感要强烈


对于大部分知青来说,从城市生活到农村生活是一种生活品质上的坠落

他们接受的是贵族式工业化的教育,却不得不去过贫民式的生活

这种巨大的落差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上的痛苦

对于农村人习以为常的种地生活,相对于没有握过锄头的知青是一种痛感明显的生活体验

某位老人家还因为下放期间住别墅而不满呢

何况是从城市下乡的知青们

没有城市的各种便利以及多姿多彩

有的只是土地与锄头

炊烟流水人家,更多的人不会去关心也不喜欢,包括现在的人也不喜欢

起初高高在上式的体验生活变成日复一日的现实生活

这种痛感会比没有经历过城市生活的农民要来的猛烈

不只是知青

现在的城市小资文青,也不愿意长久地待在农村

他们喜欢的是幻想中的红墙绿瓦小桥流水人家

而不是现实中的收不到快递也没有WiFi需要每天早出晚归下地干活的那个农村

就像是大家喜欢看李子柒的视频作品,但是真实生活中却不愿意永远过那种已经明显超出农村水准的生活

知青很苦很可怜,但是这种生活是农民乃至他们的祖祖辈辈一直这么生活过来的,那么农民苦不苦可不可怜,他们的祖祖辈辈苦不苦可不可怜,他们的孩子苦不苦可不可怜

知青很苦很可怜,但是他们的生活物资是从农民手中仅有的部分里面划走的

土地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按照工分制集体劳动,多一个人分就少了一部分农民的收成

知青下乡这种理想主义政策最终使得知青和农民都不满意

只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大都是知青们的作品,那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写出他们的痛苦与血泪


知青返城后农村招工就停止了

没有出路的农民只能读书、参军、打工

他们没有保障,还要负担经济转型时期的各种苛捐杂税:农业税,交公粮,三提五统,城乡剪刀差等等

待到新时期的养老金和医保也是残羹冷炙聊胜于无,与前期下岗的城市人口的保障形成了鲜明对比

只能说,没有话语权和利益代言人就是这种待遇

有好事的时候先想到的不是你,需要你排忧解难的时候第一个想的就是你

尤其是在阶级固化的今天,利益都被分配的明明白白,谁也不会凭空把自己的蛋糕分给农民

作为农民的孩子,我钦佩当前扶贫的魄力和勇气,但并不看好这种强人政治的结果,但是我也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去解决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

或许我们只能等待这一代农民老去

一份土地把人和农民的身份都拴在了上面,这或许是第一代领导人所未曾想过的画面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知青回城了,那些农民依然还在山上乡下。


我一直就弄不懂一个问题,凭什么知青就不能干活?为什么知青上山下乡干活就会有巨大的精神压力?为什么知青去了乡下农村就很痛苦?或者说,为什么大部分文艺作品里的知青会这么痛苦?

在我想来,这帮文化人去了农村,看到了这个国家还有这样一帮生活如此艰难的人群,不是应该受到感召,从此以后抱着改天换地的精神,努力改善所有人的生活环境,并且目标是“让全国所有人都能过上更好的日子”才对嘛?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描述的都是这帮人一到了乡下就开始自哀自怨,满脑子都是“哎哟我好苦啊,哎哟我命好苦啊,哎哟这里我根本活不下去啊。”

就这个觉悟也能叫知识青年?

毛主席当年一毕业,自己先下农村搞调研,充分认识到了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于是精神振作,明白了自己将来的路要怎么走,明白了为何而战。

估计他觉得自己走这么一遭接受了精神洗礼,大家也应该都会受到同样的精神洗礼,从此以后更加坚定的建设国家。

他是没想到,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是他,还有一帮究竟吃了多少苦不好说,反正叫苦的技术是很高超的人。


user avatar   jax-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让马云来过你现在的生活,他一定觉得苦,让你去印度贫民窟住几天,你一定也觉得苦。同理,知青中相当一部分人不说养尊处优,至少过的是小市民生活,把他们下放到过着猪狗不如生活的农民群体中去,他们就完全无法接受,觉得自己身处地狱。

一年四季几乎没有细粮,一天三顿玉米面饼,没有蔬菜,仅靠食盐水和酱油当菜下饭。——《中国知青人生感悟录》

其实说的是农民当年流行的吃法,把玉米面饼切碎用盐酱油搅拌,俗称拌饼子,很多农民连这个都吃不上,天天吃红薯。


当年公社干活的时候,农民一队,蹲在墙角,知青一队,稀稀拉拉站着,分配活的时候,农民干的多,知青干的少。

1970年8月,财政部统一规定,补贴知青生活补助、工具补助、建房补助、旅费、学习材料费,单身插队的南方一人230元,北方250元。参加新建生产队、国营农场的,每人400元。

到高寒地区插队的,还加路费20元,冬装费30元。知青享受所在单位职工的粮油待遇,1964年每人每月生活费6元,一次发半年,1973年生活标准提高到11元。

1964年,国家规定知青棉布棉花补助为人均25尺、2.5斤,住房标准8平米一人,当年天津一个染布工厂的调查,工人人均3平米一人。

还有医疗补助,每年每人10元,1979年提升为15元。——《中國知青半個世紀的血淚》


虽然知青每人都有国家分配购置农具 的资金,然而只够购买小件,至于大车、牲畜、水井、磨坊等设施,都是用生产队长期累积下来的,知青均分了这些生产资料,实际上是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对于饥寒交迫的农民等于雪上加霜。让他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要求他们跟贫下中农划等号。

知青干得少,表现不好,对农民利益侵害最小,干的越多,对农民利益伤害越大。上山下乡13年期间,降低农民的生活水平来维持知青的生活水平。

知青往往怀有城市贵族的心理,使他们绝大多数都不能够像当地农民一样养活自己,因此欠缺的部分落在知青父母头上,每年要回家探亲往返、换新衣服、携带物品、生活费用等,都由父母补贴。


知青也并没有给农村带来什么帮助,69年届之前的知青,接受了几年教育,能帮农村扫扫盲。69届以后的知青,大多只有小学文化,没有任何助益。回到城市以后,造成治安混乱,引起严打。——《新史记》

知青有很多偷农民粮食吃的,不干活的,有的父母常年供应生活费,以至于拿农民见都没见过的副食品吃不完就扔掉的。

广西文革期间,被打为右派的,就除掉城市户籍,下放到农村去,可见当时看不起农民、城乡生活水平鸿沟是有多明显。


user avatar   wang-ke-14-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由于已经先后有5个人类航天器飞的比冥王星还远甚至直接飞越冥王星——新视野号。所以我想题主问的是人类能不能发射物体环绕冥王星,也就是轨道器或者说环绕器?这个虽然因为目前火箭运力限制很困难,不过通过技术创新和用更大更强的火箭当然能在几十年内实现。NASA还真有冥王星轨道器的方案,其中甚至考虑过着陆以及在冥王星表面像无尾目两栖动物一样跳跃好考察多个地点。

首先这是2017-2018年的NASA创新先进概念研究项目之一冥王星三级跳跃探测器,依靠直径70米的巨型气球在冥王星稀薄的大气层中辅助减速,然后启动主推进系统进一步让探测器被冥王星引力捕获并且最终着陆。当时认为如果立项、钱给够能2029年发射,不需要等百年。

新视野号探测器拍到的冥王星大气

着陆器本身质量大约200千克,减速系统质量大约400-700千克。可以用宇宙神551+Srar 48V固体燃料火箭上面级发射,不需要更大的SLS。着陆后使用剩余的推进剂启动推进系统跳跃飞行考察不同地点。

发射新视野号冥王星探测器的宇宙神551运载火箭
Star 48V固体燃料火箭上面级
冥王星跳跃探测器飞行轨迹预想图
冥王星跳跃探测器再入冥王星大气着陆模拟示意图,注意用80米直径阻力减速气球
冥王星着陆-跳跃器概念设计示意图

有人可能说这是着陆、跳跃器,那轨道器或者说环绕器能不能用冥王星大气阻力减速入轨?当然可以。只不过减速后会进入椭圆轨道,需要启动发动机圆化轨道进入科学轨道。

使用气球减速技术的冥王星轨道器减速入轨示意图

可能有人会说美俄关系不好要停供RD-180发动机了宇宙神5没法用了那即使立项了也要泡汤,撇开SpaceX的重型猎鹰、蓝色起源的新格伦以及巨大的SLS、军方御用的德尔塔四重型版不说,明年就要发射的火神(ST粉也可以叫其为瓦肯,毕竟都是Vulcan)运力比宇宙神551强很多。

注意重型火神-半人马的月球转移轨道运力几乎是宇宙神551的2倍,如果捆绑2个核心级同时把半人马上面级换成还没开发好的先进低温上面级,那运力增长可想而知是宇宙神5无法企及的。

官方也说了火神火箭能去冥王星

除了激进冒险的冥王星气动俘获方案外NASA还有更加稳妥细致的保守型冥王星轨道器方案。

去年NASA提出了一个冥王星系统轨道器及任务后期离开冥王星系统探索柯伊伯带天体的计划。这次是用SLS-Block 2在整流罩里额外加上半人马上面级来发射,豪华多了。如果立项那在2031年发射、2032年飞掠木星来引力加速、途中会飞越其他柯伊伯带天体,2058年抵达冥王星系统,环绕冥王星进行至少9年的详细科考任务。然后离开冥王星系统最晚于2069年遭遇探测其他科伊伯带天体,目前考虑目标中最大的是直径600千米的(470308) 2007 JH43,可能也是矮行星毕竟个头那么大,其轨道也和冥王星相对接近。

整个任务结束也要2070年代以后了。不知道那时现在的知乎大V还有几个活奔乱跳,也不知道中英大赛决出胜负没。

冥王星-柯伊伯带探测器航行轨迹示意图
跳票狂魔SLS不同型号示意图
著名的半人马上面级
冥王星系统轨道器-柯伊伯带探测器示意图

和其他探测器不同的是这个冥王星系统-柯伊伯带探测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热发电机带动3台XR-5静电网格离子推进器来作为主推进系统,当然还有化学燃料的姿态控制系统发动机辅助。探测器本身干质量2076-2699千克,装备了11种科学仪器,携带了3512-3756千克氙气、100千克肼。总发射质量6277-6844千克,这个比卡西尼-惠更斯土星探测器的5712千克还重多,也超过了5000千克的天问1号组合体。

探测器的科学目标聚焦在探测冥王星目前是否还有冰下液态水海洋、冥王星和冥卫一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情况、冥王星是如何演化的等。由于为了节省推进剂和任务整体考虑、还有数据传输带宽等,所以对冥王星表面成像分辨率大约是50米/像素,比不上火星的但已经很不容易了。

由于冥王星和冥卫一可以说是双矮行星系统,互相围绕的质心不在冥王星内,冥王星系统还有其他几颗不规则卫星,所以探测器设计了非常复杂的轨道来兼顾这些高价值目标,不像火星探测器那样专一,自然无法在比较低的轨道上专心科考,上图是部分轨道在冥王星和冥卫一上投影示意图,可见轨迹本身和轨道高度。下图是轨道规划设计,可以说是玩引力的游戏非常复杂。

下表可见这个冥王星-柯伊伯带探测器成本预计为2,871,651,000美元,比卡西尼号的27.98亿美元略贵,而伽利略木星探测任务最贵倒是我意想不到的,大概是因为反复跳票加上用昂贵的航天飞机发射等吧。总体上NASA旗舰级深空探索任务平均花费31亿美元。

好久没写这样的科普了,因为最近状态很不好就没精力细说了,不过对多数人科普而言这点也够了。


user avatar   yu-hua-xia-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wait...這個地方不是割讓給蘇聯了嗎?現在屬於俄羅斯啊。

說話確實硬氣,一般來說俄羅斯也不會去打芬蘭,但是上趕著當小醜這不好吧...

還有,蘇芬戰爭主力不是烏克蘭人?

不會忘了和蘇聯簽的協議內容了吧?主動撕毀協議,美國也不會當你是正常人啊...要是俄羅斯先背刺也就算了,主動搞事情是瘋了?就不能悶聲發大財?

當領導人不用學歷史和地理?


user avatar   hu-hai-san-ren-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难在它直接撩拨起了人心中的欲望,让封王从内部瓦解,而且还让王的非长子们感恩戴德,人人有地封,家家有采邑。




     

相关话题

  我个人认为,九一八事变时,就算张学良全力抵抗,也无济于事,大家有什么不同看法? 
  中国应当从甲午战争中吸取什么教训? 
  如何看待纪录片《二十二》的票房远远超出预期? 
  为什么现在有许多人对洪秀全是负面评价? 
  民国黄金十年和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期间,谁对中国现代化影响更大?能提供数据对比的请详细提供。? 
  以人是自私自利为假设的理论,如何解释有些人或是团体牺牲自己的利益维护他人利益呢? 
  1912年,革命党人为何向北洋军阀妥协? 
  二战轴心国德国,为什么要帮助同盟国中国? 
  为什么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会被世人唾骂? 
  张作霖到底「枭雄」到什么程度? 

前一个讨论
李自成和部下真的烹杀了福王朱常洵吗?或者是被修史的满清所诬陷?
下一个讨论
有什么书可以通俗的理解马克思主义?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