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总说清朝得国太易? 第1页

     

user avatar   du-zi-qiang-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得国太易?你们误会了。

主要还是清的历史被清有意隐瞒所致,比如说以前在满文老档未公开前,清军攻皮岛只死了几个人,后来解密后,清满八旗死了一千多人以上,至于真死了多下在下估计不下两千人,后金在东北血堆里滚打了几十年,连努尔哈赤自己也死于炮击,何况下面士兵?至入关前满八旗充入了大量汉人士兵很多改了满姓,至于这个比例我估计至少汉人六成占比满八旗,这也是为什么入关一年后迅速汉化的原因。可见这个战争多残酷,必竟明朝枪炮人海战术再差对于十几万的建州女真也是雷廷之击了。

比如辛亥革命时,湖北的满八旗有个将官端方一查老底祖上汉姓后改满姓,他说了句话说当时很多汉人入满八旗改姓又不是他一家,如今革命他也要革命。

打大小金川时京城满八旗几乎大半家家户户作丧事挂白旗,可见战争之残酷。

后金在东北血拼的历史很多都被改了,或者很少宣传。入关后几乎每隔几年就有大起义,后面准葛尔叛乱打了一百多年,又是台湾叛乱,打到乾隆清朝中期才免强进入全国太平,不久到咸丰又遇上近代战争,打得清朝吐血,期间真的太平时间真的很少。

很多看上去很轻松的活,做下去真的不容易,比如明朝推行一条边法怎么也推不下去,后面西南改土归流反反复复,明朝一直未解决北方威胁,然而这一切清入关看上去很轻易解决,那真的是你们自己没多大看历史。

举个例子,准葛尔丹是清北方头号威胁,有多强,领土面积比清小不了多少,而且又有沙俄,瑞典支持火器,清历经三代,远交近攻连沙俄土耳其,在中亚欧洲广派使团,这个战争比汉匈战争规模都要大,而且清还得更强后勤更强士兵,这些事情挑成汉人王朝可以大写特写。

主要是曾国藩的那句创业太易,诛戮太重,得国太巧,误导了大家,清得国在易也没晋朝容易直接内部换权就完。


user avatar   wei-yuan-60-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满洲得国太易、是你明太屑。

如果不是1645年开始先前指望联虏平寇的隆武朝廷终于良心发现般地寻求与闯献农民军的联合、使原西营农民军成为了对清抗战的主力、朝气蓬勃的民军作为注入南明抵抗势力的新鲜血液的话:按1644年下半年坐拥江南的皇明正统弘光朝野那申必出了人类下限的表现、你明真熬不到1662年(悲

1644年
山东出现政权真空 有望被朝廷接收
1645年
薙发令颁布 江南大起义
1648年
李成栋率两广反正
金声桓在南昌反正
忠贞营猛攻长沙 即将光复
1649年
姜镶在大同反正 畿辅震动
1659年
国姓的王师向守备空虚的南都进军

在17世纪50年代到来前尚未在北中国站稳脚跟的满洲贵族连续多个史诗级的战略性失误的背景下、你明精确地错过了所有的翻盘机会

这么屑的朝廷有什么继续存在的必要吗(半恼






就评论区这位仁兄的发言展开谈一谈:

大概是受明朝那些事「启蒙」的影响、许多人对明末农民战争的印象大抵就是:一 路 胜 利 转 进 煤 山(错乱

实际上像图中描述的这种闯军「碰上战斗力稍强的部队被打回原型」之光景、仅仅存在于农战前期部队尚未发展起来、没有充足的战斗经验、在北方疲于奔命的时刻。那时候他们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般的、被生存威胁着拿起武器饥饿的农民参杂着逃兵、在官军的马刀下只能是一触即溃。

然而:到崇祯十三年以后、在长期的流动作战(也就是这位所谓的流寇)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民军已经具备了和官军作主力决战的野战能力以及大城市的攻坚能力、在大规模野战中连战连胜、攻城略地、最后甚至令官军避而不战、不敢交锋。从闯军自商洛杀入河南的千里赤地的那一刻起、民军已经不可能和从前那个在官军的追袭下人头滚滚、漫野奔溃的“流賊”同日而语了:这位仁兄的这种提法、和将新四军与华东野战军混同而言有什么区别呢。

在山海关战役后的混乱局面中、闯军是唯一一支敢于和清军作主力决战还不落下风的军队(怀庆战役、潼关战役)、虽然最终惜败。而就算在李自成牺牲后、大顺军的余部也先后改组为忠贞营、十三家、成为了一支活跃在抗清战场上的力量:而十三家甚至在鄂西的穷山恶水中抵抗到了最后。

另外:“流贼”们的主张大概很明显:嗟尔明朝、气数已尽。他们的目的是推翻已经烂到根子里的明帝国、建立一个平均地产、减息安民的新政权、不会有砍下百姓人头充数的兵痞、不会有饷上加饷横征暴敛的朝廷。

李至一县、县人漫视不为礼。李从者饥、求食。县人曰:「汝官为大明乎?为大顺乎?」诡对曰:「大顺」、乃为设食甚丰、饱餐而去

这则发生在1644年正月直隶某县的轶闻、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做民心所向

如果说那个天下倒悬的时代有一支进步的力量、他们就是。

至于长期流传的所谓「能打天下不能治天下」之类?1647年后进军云南廓清沙定州叛乱后之大西军在滇的的治理证明:在地方范围的实践中、他们做到了。沦落在流贼的「沦陷区」的百姓、活得要比沐浴圣泽的百姓们好的多。某些帝国卫道士眼中面目可憎、烧杀抢掠、恨不得食其皮寝其肉的流贼、给了百姓在乱世中难得的安定生活。

他们不朝气蓬勃,谁朝气蓬勃?


user avatar   zhao-g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满清“得国太易”,你得结合说这句话的人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前后话语境,而不能摘出来单独说。


这句话出自赵烈文和曾国藩的对话。原话挺多,且问答讨论形式,就不全贴了,可以百度。简单说,赵烈文先分析了清朝情况,然后预言了灭亡时间(五十年内,谈话时间1867年)和灭亡方式(中央缺乏控制后地方土崩瓦解);曾国藩又追问清朝是否还有晋、宋那样的偏安苟活的机会,也被否定;再后来曾国藩提出“本朝君德正,或不至此”,赵烈文对此说道“君德正矣,而国势之隆,食报已不为不厚。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


后来说清朝“得国太易”,其实最早就源自赵烈文这句“有天下者太巧”。但是,赵烈文这句话不是有语境的。

首先,这句话的大语境是分析清朝的灭亡命运。灭亡命运的关键在于清朝当时内外威胁、统治特点和潜在危机,赵最初的预言就是通过这些内容来分析清朝命运。但是曾国藩不死心,一再追问,并且在实在找不到好理由情况下抛出了“德”这个观点。其实就王朝来说,“德”如果从中央道德关乎百姓民心角度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仅仅指的是目前朝廷“德”的情况,并不能指建国时候德的情况。老百姓最多认你现阶段怎样,谁管你百年前怎样?汉唐明得国总算正吧,该灭亡时候也没辙。所以说,赵烈文这里更多只是在阐述“清朝必然一定时间内灭亡”这个话题时候,面临曾国藩抛出的比较虚的“德”这个问题,给出的一种同样相对虚一点的回答。主要就是说两点,一是清朝也不是“德”就特别正,二是就算清朝德正,但是“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说白了,德正不正,对后人屁用没有。

所以,赵烈文转了一圈,其实就是应付曾国藩这个“德”的问题。在当时的环境下,德是个不能绕开的话题,但是实际上又是很空的话题。分析具体问题时候说朝廷得国是否有德,纯属唱高调。曾国藩感情上不希望清朝灭亡,但又无法反驳赵烈文的分析,所以才情急之下蹦出这个“德”的问题,赵烈文不能直接说这个没啥意义,所以更多也是顺着领导的话说几句罢了。

但即便如此,赵烈文依然强调“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说明自己并不觉得得国有德没德有多大关系。事实上,不久之后,曾国藩和赵烈文再次谈到清朝命运时候,赵烈文说“三代以后,论强弱,不论仁暴;论形势,不论德泽”这样的话。可见,赵烈文属于一个现实主义者,对于得国怎样这种话题本身是不屑的,但是曾国藩作为领导提到了,还是先顺着说两句,才显得尊重。所以,这里的“得天下者太巧”更多不是一个很严谨的话语。


其次,退一步说,就算只结合赵烈文这句话。结合“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可以看出,这句说的时间点显然是清朝入关的时间。你说从努尔哈赤起兵算,确实也有很多辛苦,很多不易。但是,清廷入关这一步确实是很容易的,从入关到基本统一全国也是历代以来相当容易的。至于后面西南、台湾的问题,站在今天角度看,属于国家统一大问题;但站在封建王朝角度看,其实是很正常的局部问题,对于很多封建王朝来说,控制在一省左右的叛乱是很常见的事情,何况台湾之前并不算真正中央管理的地方。而再后来的三藩之乱确实波及面积大了,但这已经是“守业”问题而不是“创业”问题了。

所以,赵烈文说的这个“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很显然指的就是从清廷入关到基本控制全国这段时间。非得把这句话时间范围扩大,或者用现代国家统一概念去套,显然违背了作者本身的意思。


所以说,清朝得国太易,最初来源不过是结合当时语境的一句,所以说这句话必须结合赵烈文的上下文来理解。抛开语境、抛开原作者的时间限制、抛开封建王朝的建国思想,显然会理解偏颇的。


user avatar   xiang-tian-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我看来,清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是1683年郑氏降清,离努尔哈赤起兵正好一百年。

清朝得国,说奇难无比也是没问题的,不难的话不会打一百年,说奇易无比也是对的,因为明明是easy模式,是他们自己凭本事玩成地狱难度的。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在山东举兵起义的抗清英雄谢迁在牺牲前说:“子民只为自由生活,江山易主非我百姓阻扰,但绝不雍缚异族之习惯,如今逼我汉人子民弃祖万万不能,更勿想吾人替清朝卖命。”谢迁的话和顾炎武的名言其实表达的是同一个道理:“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644年的大明惨到什么程度?崇祯皇帝派出的督师李建泰都成了过街老鼠,不冒充大顺军就没有老百姓给他饭吃。一听说官军来了,县令率领士绅百姓紧闭城门,唯恐官军进城,甚至出现了督师和县令火并这样的奇景。崇祯召唤各路兵马勤王,大家要么压根不来,要么来了之后转头就投靠李自成了。

1644年的大明,不仅民心早就没有了,连绅心、军心、官心都没有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走到这一步,肯定都是妥妥地没救了。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大清居然成功地做到了让很多百姓甚至官员、军阀、士绅怀念起大明来,你说大清厉不厉害。

1644年的清朝做得十分谨慎,强调“有抗拒者必加诛戮,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虽然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完全做到,但是整体来说军纪按照17世纪的标准还是很不错的,已经强于明军很多。多尔衮也试图下过剃发令,但是在汉族官僚和京畿百姓的抵制下,又很快放弃了这个想法。对待汉族官僚们,采取的政策是“急行征聘,先收人望”,有功者加官进爵,无功者也保持原来的品级不变,对明朝官僚勋贵们的财产不加侵犯。与李自成“追赃助饷”的做法相比,显然是大清更受士绅的欢迎。所以只要大顺军的主力一离开,士绅就会立刻发动叛乱投降清朝,整个华北平原几乎都是传檄而定,虽然也有宫文彩等人抗清殉国,但是对清军造成的杀伤很有限。随着李自成放弃陕西,江北四镇和左良玉部崩溃,实际上大明、大顺两个政权都失去了和清朝对抗的能力,张献忠后来也是一战即败,如果清朝能保持这个势头,几年之内统一中国不是问题。如果是这样,其实由清朝统一中国、结束战乱其实也算得上一件好事。反正都是地主阶级当家做主,大清的地主和大明的地主又能有多少分别。统治者是哪个民族的并不要紧,只要能让老百姓太太平平地土里刨食,谁爱当皇帝谁就当去。就像谢迁所说的:“子民只为自由生活,江山易主非我百姓阻扰。”绝大部分的士绅、军阀、百姓都不关心是否改朝换代,只要能让他们继续过原来的生活就行。

但是大清很快用实际行动证明:想过太平日子?想得美!

1644年年末,清廷开始圈地,“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内所有皆其有也。妻孥丑者携去,欲留者不敢携。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离北京最近的通州的百姓哭诉:“去年十二月奉旨分地东兵圈种,约去三千余顷。虽有拨补,率皆名偿实无,更赔纳租赋。忽今月初四日,有差艾大人将通地尽圈牧马,计通地不过五千余顷,前圈种三千余顷,兹再圈二千四百余顷,而通地尽圈,而通民无地播种矣。”清廷对此毫不在意,你们没地种了关主子们什么事?你们爱死不死!

与圈地伴生的,还有投充,虽然这是明朝就已经有的陋习,但大清又把它发扬光大了。

按怀邑地亩自旗圈之后,所余民地无几。奸黠者又将民地投入旗下,名曰带地投充。其始不过借旗名色希免征徭,其他仍系本人为业。厥后所投之主竟为己业,或将其地另卖,或收其家口另派庄头。向之田连阡陌者,今无立锥,虽悔憾而无及矣。

圈地与投充究竟导致多少人失去土地,我没找到统计数字,但从范围来看,顺天、保定、承德、永平、河间各府均在其内,此外,各地的驻防八旗也进行了圈地。结果是“流民南窜,有父母夫妻同缢死者;有先投儿女于河而后自投者;有得钱数百,卖其子者;有刮树皮抉草根而食者;至于僵仆路旁,为乌鸢豺狼食者,又不知其几何矣”。这一暴政一直延续到康熙二十四年才被禁止,持续长达四十年。

有了田地还不够,还得有人替他们种才行,清朝靠征服辽东汉人、历次入关劫掠,再加上圈地时趁火打劫,奴役了大批汉人百姓。这些奴隶过的是猪狗一样的生活,受到残酷的压榨,衣食不周,从事着重体力劳动,还要受到主子的殴打虐待,生下的子孙也要世代为奴,因此,奴隶们每年都大批地逃亡或自尽。后来的康熙还算要脸,还肯承认“必因家主责治过严,难以度日,情极势迫使然”,而顺治则恬不知耻地斥责反对缉捕逃人的汉官:“于逃人一事各执偏见,未悉朕心。但知汉人之累,不知满洲之苦。向来血战所得人口,以供种地牧马诸役。乃逃亡日众,十不获一。究厥所由,奸民窝隐,是以立法不得不严。若谓法严则汉人苦,然法不严,则窝者无忌,逃者愈多,驱使何人?养生何赖?满洲人独不苦乎?”

为了缉拿逃跑的奴隶,清朝制定了极为严酷的逃人法,而且实行连坐制度,对收留逃人的百姓也大加残害。

一丁缉获,必牵一二十家,甚则五六十人。所获之家固倾家而荡产矣;其经过之处,或不过一餐,或止留一宿,必逐日追究明白,又必牵连地方四邻。故获解逃人,必有无数无辜者受其累。凡地方获逃人,先解典史录供,然后解县。县官视逃人如长上,不敢稍加呵叱;惟严讯株连之人,夹者夹,桚者桚,监禁者监禁。逃人亦暂寄监,奉之惟恐不至。蠹吏狱卒,更导之扳害殷实有家者,于中攫取货财。逃人高坐狱中,而破家者不知其几矣。

顺治十年,直隶水灾,百姓大批逃难,但是因为严酷的逃人法,所到之处没有人敢收留他们。“直隶被水诸处,万民流离,扶老携幼,就食山东。但逃人法严,不敢收留,流民啼号转徙。”

很多汉族官员对待自己治下的汉人不像满洲贵胄那样残暴,汉人更愿意接受他们的统治,为了维护八旗勋贵的根本利益,清廷对他们下手也毫不犹豫。广西巡抚郭肇基仅仅因为藏匿了五十三名逃人,就被清廷下令处死,家产抄没。靖南王耿仲明当年从海上叛投清朝,受到皇太极极高的礼遇,为清朝南征北战十余年,立下了无数战功,然而因为他私藏了三百多名逃人,竟然在统率大军进攻南明的路上被逼得自杀。

1645年6月,多尔衮见李自成已死,南明弘光政权也已经灭亡,认为天下已经平定,于是重新颁布剃发令,并要求改用满族衣冠,“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汉族本身也是由多种民族融合而成的。汉族人士可以当皇帝,少数民族人士当然也可以君临天下。无论是哪一个民族为主体建立的中央政权都决不应该强行改变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是一个起码的立国原则。多尔衮等满洲贵族陶醉于眼前的胜利当中,自以为可以为所欲为了。他所说的“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完全是强辞夺理,一派胡言。他自己的祖辈和父亲努尔哈赤在反叛明朝以前,世世代代都是明帝国的臣属,以接受明朝廷的封号、官职、敕书为荣;明朝的汉族皇帝从来没有强迫女真族蓄发戴网巾,遵从汉制,难道不是铁一般的事实吗?清廷统治者把不肯放弃本民族长期形成的束发、服制等风俗习惯的汉族官绅百姓视为“逆命之寇”,一律处斩,这种凶残暴行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陕西河西道孔闻謤是孔子后裔,自以为可以以此为由不剃发,结果多尔衮批示:“剃发严旨,违者无赦。孔闻謤疏求蓄发,已犯不赦之条,姑念圣裔免死。况孔子圣之时,似此违制,有玷伊祖时中之道。著革职永不叙用。”大顺军的叛将王体中杀害上司白旺,人品十分低劣,却坚持不肯剃发,最后被部下王得仁杀死。

这场战争原本只是大明、大顺、大清三家皇帝争夺天下,和老百姓没什么关系,然而剃发令却把整个国家的所有百姓全都牵涉了进来。再加上从1645年4月开始,清军对军纪的约束开始松弛,故态复萌,又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烧杀淫掠。那些原本指望照旧过太平日子的人终于意识到,现在不是大明亡国的问题了,而是全体炎黄子孙要亡天下的问题。

李自成死后,李过、高一功、袁宗第等人原本考虑过要不要降清,然而与清朝接触之后,得知居然还要剃发,李过等人当即决定,去你奶奶个孙子吧!这之后,大顺军余部坚持抗清长达二十年。直到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遇害,李来亨、袁宗第、刘体纯、郝摇旗四部大顺军也选择继续在夔东山区坚守了两年之久。袁宗第、刘体纯、郝摇旗相继兵败遇害之后,整个中国大陆只剩下李来亨部一支孤军,但依旧据守茅麓山长达半年之久,最终弹尽粮绝,全家自尽,将士从死者六千人。

江南各地本来在清军南下时几乎毫无抵抗地投降了,但是闻听剃发令下,江阴百姓首先举义,于孔庙盟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也。”在阎应元、陈明遇两位典史的领导下与清军血战了八十一天,以一座小小的县城死死拖住了清军的主力,给清军造成了重大杀伤。城破之后,清军进行了大屠杀,全城生还者仅五十三人。

侯峒曾、黄淳耀领导嘉定军民起义,但由于临时征召的义军不懂如何作战,被清军李成栋部击败,嘉定城先后遭到三次屠城浩劫。“兵丁遂得肆其杀戮,家至户到,小街僻巷,无不穷搜;乱苇丛棘,必用枪乱搅,知无人然后已。丁兵每遇一人,辄呼:蛮子献宝!其人悉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虽至穷苦,必以一簪一珥系肘间,曰:此买命钱也!遇他兵胁取如前,所献不多,辄砍三刀,至物尽则杀。故僵尸满路,皆伤痕遍体,此屡砍使然,非一人所致也。予邻人偶匿丛中得免,亲见杀人情状;初砍一刀,大呼:都爷饶命!至第二刀,其声渐微,已后虽乱砍,寂然不动。刀声磔然,遍于远近;乞命之声,嘈杂如市,所杀不可计数。其悬梁者、投井者、断肢者、血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藉,弥望皆是,亦不下数千人。三日后自西关至葛隆镇,浮尸满河,舟行无下篙处。”

昆山县爆发了王佐才等人领导的起义,起义失败后,清军屠杀百姓数万。明军黄蜚部与清军大战于得胜港,因风向不利,黄蜚船被火焚,兵败被俘。清军劝降,黄蜚不从,清军斩断了黄蜚的左手,黄蜚被绑至南京,见到洪承畴,用右手指着他叫骂。清军又把黄蜚右手斩断,骂益烈,又把他舌头割下,黄蜚犹呢哑不停,最终遇害于南京水西门外。年仅十七岁的抗清义士夏完淳被俘之后,在洪承畴审问他时说:“不要骗我!洪亨九先生死于大明国事已久,天子曾临祠亲祭,泪洒龙颜,群臣呜咽。汝等何样逆贼丑类,敢托忠烈先生大名,穿虏服虏帽冒充堂堂洪先生,真狗贼耳!”洪承畴汗颜无地。吴日生领导的太湖义军多次攻克吴江县城,清军派兵进剿,被义军凿沉船只,溺死上千人,副将汪懋功也被击毙。大别山区有四十八寨山民联合抗清,皖南也爆发了吴应箕等人领导的起义。陕西有绿营贺珍、武大定反正,与明军将领孙守法、大顺军将领刘体纯合流,把陕西闹了个天翻地覆。山东爆发了谢迁领导的起义,逮捕了献策让多尔衮下剃发令的大汉奸孙之獬,将其全家虐杀。

很多人在吹捧清朝的时候,都把雍正年间的废除贱籍作为一个重要论据,但实际上,清政府做这件事不过是顺水推舟,它自己本身就是造成这种压迫的罪魁祸首之一。到了明末,贱籍制度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各地的农民起义军中,有很多人都是仆役、丐户、匠户出身,李自成的副手权将军刘宗敏在造反前就是个铁匠。在东南沿海,郑成功、杨彦迪等人的队伍中也有很多的疍民。这些所谓的“流寇”“海贼”早就不歧视贱籍了。如果能战胜清军,不管是闯军、西军、郑军中的哪一个统一中国,都是一定会废除贱籍的,而正是由于清军入关,这一压迫制度才又持续了八十年之久。

在崇祯年间,江南已经爆发了大规模的奴仆暴动,有的奴仆暴动失败之后,还“往北方接得流贼来报仇。”张献忠转战南直隶和湖广期间,就得到了湖北的奴仆组织里仁会的帮助。得知李自成攻克北京的消息,江南的奴仆们高呼:“天地迴薄,贵贱翻蹑,我辈何必长为奴乎? ”他们组织了名为“削鼻班”(“鼻”是奴仆的别称,“削鼻”即削去奴籍)的组织,反抗士绅的压迫。清军南下时,奴仆们本以为清军既然和大明朝廷作对,那么或许能解放他们,没想到清军占领了江南之后,立刻镇压削鼻班,屠杀起义军。“截其鼻,悬之市衢,曰:班名削鼻,鼻削示众,遂斩之。”奴仆们自此认清,清朝是比明朝更残暴的敌人。嘉定本来是奴仆暴动最激烈的地区之一,但是剃发令下达之后,士绅和奴仆却联合起来反抗清军。贱籍制度的废除,绝不是出于清政府的“恩赐”,而是这些敢于反抗暴政的英雄豪杰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清军的残暴不仅没有吓倒全国抗清军民,反而把更多的人逼上了他们的对立面。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之后,将弘光朝廷“联虏平寇”的国策改为了“联寇御虏”,原本水火不容的明军和大顺军为了抗清联合了起来,很多奴仆、佃农反抗明朝统治的暴动也变成了抗清运动,广东的刘保领导的奴仆起义军“社兵”就坚持抗清长达三十余年。清政府的睿智操作,生生把原本可以投降的明朝官员百姓都逼成了敌人。清朝明面上说要废除三饷,减轻百姓的负担,实际上为了筹措对南明作战的经费,聚敛剥削也并不放松,清军到了战场上更是直接抢劫,靠屠掠老百姓获得补给。

大清的睿智操作还不止这些,不仅仅要得罪老百姓,得罪读书人,连替他们打天下的汉族军阀都要得罪。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投降之后,立刻被清军关押,清军攻下了郑家的根据地安平,郑成功的母亲被逼自尽。大顺军将领田见秀、张鼐、吴汝义、李友投降之后,也被清廷背信弃义地杀死。

金声桓、王得仁替清朝打下了大半个江西,金声桓仅得提督之职,王得仁仅授总兵。而清朝派到江西的巡抚章于天、巡按董学成都是在北方投降的老资格汉奸,瞧不起金声桓、王得仁这些在南方投降的新汉奸,甚至勒索他们。章于天向王得仁索要三十万两银子,王得仁大怒,打了他派来的人三十板子,一板子算一万两。董学成更加无礼,竟然要王得仁把一个姬妾送给他,王得仁不肯,董学成破口大骂:“我可以让王得仁的老婆陪我睡觉,何况一个歌伎?”王得仁怒道:“我王杂毛作贼二十年,却也知道男女之别,人间大伦,安能跪伏于猪狗之辈以求苟活?”当即把董学成剁成了馅,与金声桓一起反清。

李成栋在江南镇压抗清义军,又为清朝消灭了南明隆武、绍武两个朝廷,镇压岭南三忠,打下了广东全省。然而,清廷却不肯封他为广东总督,和金声桓一样只封了个提督,空降来的总督佟养甲只知道跟在李成栋后面捡功劳,就因为姓佟,就可以骑在李成栋头上。见金声桓和王得仁反了,李成栋也以广东全省反正。

大同总兵姜瓖背叛了李自成,导致大顺军的山西防线崩溃,后来又引清兵进入陕西。然而打败了李自成之后,清廷便又追究姜瓖在反叛李自成时曾经拥立过明朝宗室枣强王的旧事,而且指责姜瓖:“去年冬英王西征路出大同,你心生疑虑。”谁都知道这就是故意找茬,“心生疑虑”算个狗屁罪名,最后清廷又假惺惺地来了个功过相抵,让姜瓖继续当总兵镇守大同。姜瓖本以为自己为清朝立下了这么多功劳,能得到不少封赏,没想到官一点没升,还挨了一顿臭骂。后来为了与蒙古喀尔喀部开战,清军调重兵进驻大同,姜瓖怀疑多尔衮要夺自己的兵权,于是也趁着广东、江西反清的机会在山西举兵反清,反清风潮迅速席卷山西全省,陕北、豫北也有人响应。

苏松提督吴胜兆受到江宁巡抚土国宝的排挤,故而联络舟山明军反清,若不是洪承畴反应及时,差一点被他攻下南京。王光恩被都御史潘士良诬陷,押往北京,他的弟弟王光兴、王光泰因而举兵反清,攻下郧阳、襄阳。南明江北四镇之一的刘泽清,降清之后不得重用,被软禁在北京,见全国各地绿营纷纷反正,也认为“如今处处反乱,清国不会用人,国运不久了”,派人去山东策划反清活动。

郑芝龙、王光恩、吴胜兆、刘泽清、姜瓖、金声桓、王得仁这些人,虽然人品低劣,卖国求荣、屠杀百姓,但是对清朝都是有重大贡献的。可清朝不仅不给他们公平的待遇,甚至还不等卸磨就杀驴。在清朝的统治体系下,满洲人是一等人,汉军是二等人,绿营是三等人,不仅满洲人可以欺压他们,连佟养甲这样的货色都可以骑着绿营将领的脖子拉屎。统一战争还没有打完就这样对待降将走狗,历史上有这么秀的操作的政权还真是不多。最极端的例子发生在1658年,当时满洲大学士麻勒吉前往湖南册封明朝叛将孙可望,在回来的路上,直隶总督张玄锡不肯对他行贿,麻勒吉便以接待不周为由当众大骂张玄锡,张玄锡忍受不了这样的羞辱,愤而自杀,清廷只当死了一条狗,死了也就死了,麻勒吉照样官运亨通。直到乾隆年间,张玄锡一案才被平反,乾隆特批张玄锡可以不列入《贰臣传》。还有孙可望,引清军入云南,彻底断送南明,结果最后的下场是“随出猎被射死”。

到了顺治末年、康熙初年,清朝更是推出了空前绝后的迁界禁海政策,在从山东到广东的整个中国沿海杀光抢光烧光,把中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侵华日军在制造无人区方面的造诣都比不上大清。那么郑家被困死了吗?显然没有,最后还不是施琅带着水师打下来的,迁界禁海政策的残暴程度和脑残程度都高居世界一流水平。

清朝统一全国为什么难?全因为它自己作死。经过了明季的连年战乱,天下的百姓、士兵都已经不想再打了,都愿意过太平日子。不管是谁,只要能迅速结束战乱,恢复和平,他们都愿意接受这个政权的统治,因此才有了清军入关第一年的势如破竹。但是清朝偏不,一定要和中国的老百姓矢志不渝地作对到底,不仅要虐待老百姓,对官员和军阀都要迫害,不仅和汉人百姓作对到底,和回族、傣族、苗族、黎族等少数民族的百姓也要作对到底,这才把明明四年就可以结束的战争打了四十年。而清朝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成功入主中原,实在是因为明朝烂得太不像话了,已经被全国大部分的官绅军民集体抛弃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成立还不到两年,统治水平有限,对占领区的控制力薄弱。明朝之所以能续命这么久,全靠清军入关,使得明朝的旗号成了抗清的象征。但凡统治中原的是一个成熟完善的封建政权,清朝都绝无入关的可能。反过来,以明朝的那个德行,随便哪个中等水平的封建政权都能打败明朝。


user avatar   ju-zi-zhou-tou-11-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确实太容易了

1.如果不杀毛文龙,杀了毛文龙如果不杀袁崇焕,如果所有军队都归卢象升,如果不是催逼着洪承畴和孙传庭出兵。。如果吴桥那只鸡吃了就算了。。。



2.如果崇祯南迁南明绝不会闹假太子案,就不会有左良玉打内战,就不会有后来鲁王,唐王绍武互相内战这些破事


3.如果李自成不在北京拷饷银,吴三桂就不会听信谣言勾结清朝,如果李自成退回西安不急急忙忙的兵出河南吸引了清朝注意力,清朝两个拳头打人未必能成功


4.如果张献忠好好治理四川,不是把四川搞得血流成河,以他的部队后来的战斗力也么会一仗就崩溃了?


5.如果郑成功和李定国能好好配合,如果孙可望和李定国不打内战,如果不是送颗假印给孙可望,如果,,,


明朝的崩溃简直就是多米诺骨牌,任何一张挡住就能行,可就是没有一张挡住。。。


连清朝自己都不理解




嘲笑人家东晋,东晋有祖逖刘昆(特别是刘昆),你嘲笑南宋,南宋有岳飞韩世忠,明的中流砥柱呢?在哪?


user avatar   ji-luo-fu-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清王朝“得中原太易”而已。明王朝在河北的国家机器已经被农民军摧毁了,而农民军在北京维持时间太短,没来得及建立新的政府,就被清军配合前明辽军驱逐了。具备完整国家机器的清政府成为北中国事实上的唯一政权。

题主其实也说了,清王朝在蒙古地区,辽河流域,黑龙江流域的经营一点不易。至少辽河流域,清王朝是经历过从纯粹的破坏者到新统治者的过程的。

而且,早期清王朝没有出现像其他非汉民族政权所出现的继承危机。蒙古汗国察合台系窝阔台系和术赤系的矛盾在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就有,到后来贵由成为新大汗以后,矛盾已经发展到了准备和拔都开战的程度了。

而清王朝在入关之前已经经历了两次政权继承了,第三个皇帝更是个幼儿皇帝。对于早期清王朝这种有原始军事民主传统的非汉民族政权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清朝没有真正做好工作就拿到了国家。

很多人纠结于清朝崛起过程中遭遇了多少挫折,其实那都是小事。

就好像一个人,学习的时候老是挂科,工作的时候老是加班,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学习和工作就更加触及灵魂。

一个每天做课堂笔记做得整整齐齐的人未必就进行了融会贯通了学校的知识,一个天天加班到深夜积极向老师领导汇报工作的人也未必就真的干了什么活(当然啥也不干就更不用说了)。

清朝的格局原本不过就是个西夏。

努尔哈赤的很多政策和当初的西夏是有些相似的。他是赶上了个好儿子,才算突破了旧格局。

皇太极的格局要比努尔哈赤大多了。正是在他的时代,清朝才取得了一系列扩张成果,从东北的新西夏,变成了一个开始整合蒙古东部的后金。

叫后金的时候不是后金是后夏,叫清朝的时候才从后夏变成了后金。

但是这个时候也并不能保证就能入关。

皇太极刚死的时候,清朝内讧的风险很大,疑似被皇太极夺走皇位的多尔衮渴望立功稳固权势,于是进行军事冒险的渴望也明显提升。

在这个时候,巧了,李自成意外攻破北京城,吴三桂毫不意外地决定放弃了李自成投靠满清。

为什么说是意外呢?一开始李自成对崇祯的要求还只是承认自己的地位,炒年糕真不答应。于是李自成就要打一打。结果一进攻,一不小心就从西安打到北京了。这直接导致李自成对北京周边局势还没有来得及做充分了解,就突然接到了一个大活儿。事实上,李自成是在山海关下和吴三桂决战的时候突然被清军攻击的,他压根就不知道清军在场。如果他提前知道,预先做好兵力部署,那么打成柴荣的高平之战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他不知道,因为吴三桂也是突然和清军结盟的(祖大寿这些降将已经做好了工作)。

为什么说是毫不意外呢?因为所谓的关宁军本身就是一个很可疑的武装力量。无论他们是否可疑,渊源极深的祖大寿等人也早已降清了。根据当地的地方志记载,吴三桂一听说李自成攻破北京,就立即从增援北京的路上撤回,做出了联合满清欺骗大顺的决定。当地的地主缙绅还毛遂自荐,主动做使者去欺骗李自成——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后来都被李自成剁了,而且吴三桂和清朝好像也没顾得上奖赏他们,气得他们的同党在地方志里把事儿都记下来了。

亲不亲,阶级分,吴三桂降清是毫不意外的事情。

所以,李自成实际上是被崇祯、、吴三桂、多尔衮联手打了个冷不防,其中崇祯发挥的作用最大。

然后李自成决定立即后撤,组建山西、河南防线。结果山西明军抓住机会反了,李自成的大将被杀、大军也被挫败,被迫直接退守陕西。然后李自成在河南方向的布置取得了成功,打赢了怀庆战役,取得了军事胜利。

南明那群废物一看李自成还很强,立即决定联合清军一起打击李自成……

这样,清军利用对李自成的突袭形成了短暂的军事优势,然后南明东林党那群蠢货决定帮助最强的曹操先干掉孙权再打击刘备,自己好最后干掉曹操,坐收渔利。

在这样奇葩的场景下清朝莫名其妙就得到了半壁江山,北方直接到手——看明史这一段是最奇葩的。

然后李自成准备东征江南,意外战死。李自成所部陷入短暂混乱,然后清军直接杀过来了。来不及整合的李自成余部不得不继续后撤,最后在湖南和明朝联合。

南明这个时候自己也爆发内讧,甚至在这个时候还有心思“争国本”,为福王潞王乃至“王之明”三者谁是谁非大闹一通。然后清军就顺利拿下了江南。

这样,清朝很轻松就得到了江北。

整个过程中只有李自成军和清军进行了比较有价值的决战。

这可是半壁江山啊!值得一提的战役基本上就只有一场怀庆战役。

然后在湖南,苟延残喘的明军又和李自成余部爆发了内战,一部分李自成余部降清、然后再次起义,最终失败。一部分李自成余部坚持继续作战,一直坚持到康熙年间,成为大陆地区最后一支抗清力量,最后被联合防御清军的明军余部出卖,全军覆没。

此后基本上就是南明的武装力量一旦齐心反击,清军就遭到惨败,然后南明就会内讧,清军就赢了……

说实在的,在这个过程中,清军其实没干出什么有价值的事儿。

汉朝统一,用的是秦法,起到的作用是清理了战国-秦以来残留的地方贵族,建立了新社会。

唐朝统一,用的是北朝均田制,起到的作用类似于土地改革,建立了新社会。

明朝统一,恢复了中国治理体系、建立了稳定的抑制兼并的土地制度,也建立了新社会。

清朝统一呢?一个半西夏半后金的统治集团。

清朝的统一,缺课太多了,中间凑巧的事情也太多了。

当时社会历史发展已经到了建立集体会议制的阶段,封建君主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了。所以党派争斗也越来越多。满清自身的部落贵族分权形式,带有集体会议的色彩,能够相对稳定的应对重大问题,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但是清朝自己也没有能力将这个体制制度化并推广下去,反而随着旧的封建贵族消亡而失能。结果就是清朝本身就是落后一代的制度,自己的唯一一点歪打正着的优势也没了,再改革也不敢,后来就变成了社会发展的枷锁。

他们的制度建设根本就没有到得到整个国家的地步,就赶上了好时候,说他们得国太易很正常。


user avatar   zuo-shang-62-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14年至今的库里,可以利用自己历史级的外线投射能力结合跑动能力撕扯对手的防守,最开始库里的无球没有这么强,就像起初的杜兰特一样,名声大噪之后,其他球队的教练组自然会根据你的特点重点看防布置防守战术。科比在争冠的那些年,在球队的意义是强力擦屁股机器,其他四个人怎么跑也跑不出战术了,得分又很难的时候,科比站出来不停的用两分去惩罚对方,最后依靠纯实力改变对方的防守策略,不得不包夹。诺维斯基07年以后基本大成,在进攻中就是面框或背身去冲击对方内线,作为一名内线,在进攻读秒阶段会接到队友的传球打高压球,你会发现他们大部分是为了弥补自己球队的战术不足,或在对方防守战术相对完美的情况下用自身能力强行改变对方防守计划,俗称擦屁股,这类球员是为了解决球队进攻便秘存在的。

也可以这么理解,上述球员,实际上也是一块球队的拼图,他们的功能是不讲理,争冠球队必须有进攻端打高难度球的人。他们在场上是在帮助队友解决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说勒布朗废队友,这是比出来的。

在库里身边,格林,汤普森,巴博萨,大卫李们都有自己的职责,他们都有自己的专职,但同时,也会给他们很大的空间去发挥。

科比三连冠时期是没有这个说法的,那时候他对队友怎么想根本不关心,可以说,那个时期他想赢的不是总冠军,而是全世界,太贪,太自私。08年以后再看,除了阿泰斯特以外,所有队友基本都可以激活,队友进球球未必是他传的,但那个时期他懂得应该给队友一些空间,让他们发挥,也是他电影中说的,我现在终于可以相信队友了。

他们在夺冠时期是为了球队存在的,队友表现的比自己好?那也高兴,哪怕是科比,在两连冠时期也是这样。队友有不足,这些球员是要想办法帮忙的。

勒布朗不是这样,无论是他招募的队友,还是在场上的比赛方式,都是队友在帮助他。

很多人说印象流不好,不懂球才用印象说事,我不这么觉得。我觉得会打球的人才会聊印象。

印象里詹姆斯就不是个得分高手,但明明他得分很高啊。为什么出现这个现象?

骑士1.0时期我没有这个印象,那时候的詹姆斯在我眼里就是个得分狂人,技术有点缺陷罢了。那个时期喜欢詹姆斯的,绝对是真詹迷,你能看出来这个少年一定是地球上最会打球的几十个人之一,飞天遁地,队友得不了分?我来!硬生生顶开防守队员在人家脑袋上劈扣,有激情,有态度。

那时候他很少打easy ball,简单的进球尽量给队友。那时候我觉得,他以后搞不好要比科比强。

热火三巨头时期,詹姆斯彻底废了

技术确实完善了一些,防守也上来了。但他开始不停的打easy ball,在勒布朗三次夺冠的系列赛里,队友出彩的地方很多,但他本人的经典时刻真的不多。

大家总能想起在比赛中他会快下,无人防守暴扣得分。不是说防守反击有问题,而是战术定位中,那个反击得分的人大部分是詹姆斯而不是韦德,甚至年轻的博士跑起来也是很吓人的,勒布朗完全可以保存体力,利用自己的视野和传输能力给出长传给运动能力同样出色的队友助攻,保留体力用来攻坚。攻坚不是没有,但比重很少。

很多伟大的球星带领队友,可以让队友的能力越来越强,球星为了团队做出努力,给角色球员帮助。勒布朗需要队友帮助自己,其实大部分球队只有一个攻坚的关键球员。特别是外线。但詹姆斯自己不够还要再来一个,并不是他不好。他就是这个风格,

我一直觉着詹姆斯和邓肯其实有点像,总是觉得除掉勒布朗的反击暴扣以外,他们两个都是在48分钟内不停得分的那个,都挺稳,对我觉着詹姆斯挺稳。

詹姆斯的球队打系列赛,总能抢七,哪怕很弱的球队,经常就打的很焦灼。具体原因?我觉着是他的球队没有看上去那么强,关键阶段希望勒布朗接管比赛了,结果看到的是韦德站出来了。。。很怪异


user avatar   guijisheng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福王是被马世英拥立的

鲁王只是监国

唐王素有大志,刚烈有谋,称帝但是被郑芝龙裹挟,郑芝龙投降后,唐王战死。

邵武帝是唐王的弟弟,唐王让他继位,他有不能退让的理由。

桂王是福王之外最名正言顺的,属于正常登基。

靖江王,这是一个野心家+傻缺




     

相关话题

  圣经记载的耶稣复活是纯属虚构还是真实事件改编加工? 
  怎样大规模地、快速地提高非洲地区的现代化程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为什么会和塞尔维亚结盟? 
  如何评价曾国藩南京屠城的责任? 
  雷锋如果活到今天,会度过怎样的一生? 
  愚蠢是否比邪恶更可恶,人类的法律是否应该直接惩罚愚蠢的人? 
  有哪些人或组织在历史上背了很多黑锅? 
  这首词网上搜不到解析,是什么意思? 
  俄罗斯凭什么可以征服众多北亚战斗游牧民族和一些中亚游牧民族? 
  假如地球没有大陆,是由大小不一的岛屿均匀分布全球(最大的不超过台湾的面积)会产生怎样的文明和历史? 

前一个讨论
作为一个星战迷,看完《星球大战:天行者的崛起》是什么感受?算烂尾了吗?
下一个讨论
国外大米(比如缅甸)比国内便宜,为什么国家要征求高额的进口关税减少进口?





© 2024-04-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4-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