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大家都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首诗《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这首标题惊世骇俗、内容文艺动人的诗,它的作者余秀华竟然是个来自湖北农村,出生就患有脑瘫的中年妇女。
但是很多人可能都没看过《摇摇晃晃的人间》,这部关于余秀华的纪录片。
去年这部电影在国内部分上映,由于排片原因,叔也错过了去影院看这部电影的机会。时隔一年终于在网上看到这部纪录片,叔感觉有必要和大家来聊聊。
这部纪录片不是关于一个农村脑瘫患者如何逆袭成知名女诗人的,而是更加深入这个人的生活。
余秀华1976年生于湖北省一个农村家庭,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
脑瘫导致了她行动不便以及口齿不清,她一生几乎都在与残疾做斗争,但这并没有影响她思维的清晰。
在记录片中我们看到她跌跌撞撞的行走于麦田之间,嘴里蹦出满怀诗意的词句。
由于残疾,她高二就辍学在家,也试过外出去工厂里做些体力活,却也因为身体原因而最终归家。
这么些年她陆陆续续都在写诗,多少有些读者,随着网络的发达,她的诗得到了极高的传播度,2015年,因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她真正蹿红。
对于她而言,诗歌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抹亮色。
她的诗歌中,对性总是直言不讳,对爱总是充满向往。
但她却说自己从未得到过真正的爱情。
19岁时,父母做主将她嫁给了一个流浪到村里的四川人。
这个男人比她大了13岁,两人之间难言爱情。
对于她的父母而言,脑瘫的女儿能够找个老老实实的男人嫁了就是一种幸运。在这段婚姻当中,她没有选择权。
男人常年在外打工,也就过年会回来一下。
然而就是这短暂的相处,两人之间都有着极重的火药味。
丈夫在摄像机前抱怨:她不让同房,要同房还让我给500块钱。
余秀华其实早早厌弃了这段婚姻,两人在精神上没有丝毫契合,甚至无法交流,在身体上更是拒他于千里之外。
她在诗中写过:
他喝醉了酒,他说在北京有一个女人
比我好看。没有活路的时候,他们就去跳舞
他喜欢跳舞的女人
喜欢看她们的屁股摇来摇去
他说,她们会叫床,声音好听。不像我一声不吭
还总是蒙着脸
一开始结婚之后,她们一家还总是担心丈夫会跑路,这点多少出于残障人士本身的自卑。
后来,她却越来越想摆脱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更多的是因为在精神上她与丈夫根本无法交流。
她也曾多次提出离婚,但是却被丈夫拒绝。
一年到头外出打工的丈夫,不懂为什么要离婚,凭什么要离婚。
离婚,会让他失去唯一的归宿。
他从来不懂她挥洒诗意的内心世界,不懂她向往的一切。
对于妻子的成名,他觉得都是泡影还不如找个稳定工作来得实在。
或许这就是二者本质之间的矛盾吧,不可调和难以言说。
片中拍了一个丈夫在外打工时的饭局,对于余秀华提出的离婚,饭局上的朋友们都忿忿不平。
朋友觉得离婚总该有个道理,因为出名就要把丈夫踢走很不对,他还放狠话:“你要离婚,我让你名都不得。”
丈夫也将离婚归结于自己没钱,在外打工也无法满足妻子。
朋友甚至还说出教科书级别直男癌言论:女人就是猪,只靠你会哄。
这样的他永远不会理解余秀华为何渴望离婚。
余秀华成名那一年,母亲被检查出得了癌症。
余秀华写到:
我从来不相信她会这样死去
因为到现在
她的腰身比我粗
她的乳房比我大
母亲一直是这个家庭的掌权者,决定了她的婚姻和人生。
对于离婚,母亲是坚决反对的。
因为她觉得所有的名利都没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来得重要。
她也害怕周遭的闲言闲语,将整个家庭变成众矢之的,甚至害怕孙子会因此娶不到老婆。
不得不说,她的想法放在她的立场上没错,一个被传统思维所困的女子,她不在乎女儿取得的成就,只想让她安稳。
但这种想法无疑又是自私的。
她对母亲说:“我就是要离婚,我不是为了活给别人看的。”
有钱之后的余秀华,终于拥有了一定的选择权。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离婚,本来不愿意的丈夫,也因为十五万而松口。
办完离婚手续之后的两个人都是满脸笑容。
余秀华是因为完成了一直以来的心愿而笑,丈夫或许是因为解决了问题而笑。
丈夫走时带走了自己的全部家当——一包被子和一个行李箱。
其实结婚近二十年,他在这个家里也没有留下过多少痕迹。
因为女儿的离婚,母亲哭成泪人。
在片中鲜少说话的父亲安慰她:“你做得再好,都没办法让所有人都满意。”意为让她不要过于在乎外界舆论。
在这之后,余秀华也表示自己应该一生都没有办法找到自己向往的爱情,就算有人爱她,自卑以及缺乏安全感也让她无法上前一步。
对于余秀华而言最悲哀的是,离婚如同一场梦,并没有让她的生活改变什么,也没有改变她对生活的厌弃。
其实这段婚姻中,母亲、丈夫、余秀华都没有错。
错就错在命运弄人以及偏僻农村的思维落后与狭隘。
但是封闭的村庄掩盖不了余秀华的才华,残疾的身体阻止不了诗句的迸发,或许这也是不幸中的一丝幸运吧。
有时候叔想想在这个社会的地方,还有好些对自己的人生从不具备选择权的人。
也许只有指望着社会进步教育普及,才能赋予越来越多人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吧。
其实《摇摇晃晃的人间》拍出的只是余秀华的一部分,整部片子以离婚为主线,讲的是她关于离婚这段的心路历程。
然而她作为诗人的心路却表现得不够。
电影中有个余秀华来北京参加关于自己的研讨会的场景,研讨会上每个人念着发言稿评判着她的诗,然后她自己直言不讳“我不知道关于我的研讨会到底值不值得开”。
这种略带滑稽的场景其实更具可看性。
她坐着火车一路北上,看着北京摇曳的霓虹灯,出席各种颁奖各种活动,表现得逻辑清晰而直率。
叔相信电影中只是她的一部分,而婚姻之外她还拥有另一部分强大的灵魂。
这个人间,她必然还要摇摇晃晃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