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除了欧美和日本以外的国家,很少有优质的主机游戏出现? 第1页

  

user avatar   song-zhu-shi-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美国和日本”倒不一定错,因为美国和日本的确在“发行”(Publishing)这一方面几乎垄断了世界主机游戏市场,如果你要说游戏“出现”的意思是由发行商公布、发售,那这说法确实没有错。

(这个表比较旧,King已经被动视收购,腾讯现在是第一)

再往下,还有美国的Take-two Interactive、Zenimax(Bethesda)、Warner Bros. Games,日本的Square Enix、Sega、Capcom等等,这几个肯定是能入前20的(Koei、Konami不一定)。美日之外能在这题目限定的“主机游戏”的发行商里有一定话语权的,还真就只有育碧这一家。

中国这种游戏市场体系里面,确实很难理解“发行”(Publishing)到底是个什么概念。简单地说,如果一个游戏要在11月11日时在美国全国发售,那么我得在11日0时之前,把一款做好的游戏,压制好上百万张光盘,然后将它们运输到全美国上万家零售商的仓库内,让它们统一在11日一开业就把游戏光盘摆到关键位置销售,这是发行商最本职的工作。而这还只是美国一个国家,如果范围是全世界上百个国家呢?

除此之外,一个游戏要做本地化,要投放广告,要获取授权,要跟出版商、玩具商合作出攻略、画集、周边,这些都是发行商的任务。

如果一个游戏制作组做出来成品后,完全依靠自身资源来将其投放市场,而不借助另一方之力,这种模式称为“In-house”。一步步靠In-house模式做大的,最著名的当然就是暴雪了。而steam平台发达后,In-house模式变得更为普遍,所以中国玩家可能就更难以理解“发行”到底是怎样一码事,把制作跟发行混为一谈,以发行商代表制作组,这些都是很普遍的错误认识。

现在的游戏业采取的比较多的一种形式是:游戏发行商利用旗下资源,将某个制作组收购为自身的子公司,使之只为自己制作游戏。这种情况下,制作/发行二者联系紧密,所以也更有可能让人混淆。

举个例子,《巫师3》是波兰的CDPR做的,他们做好的成品在PC平台上很容易就可以通过自己的GOG加上steam发布,这是所谓“In-house”。但CDPR这个公司之前没有太多在欧美市场投放实体游戏的经验,《巫师3》在北美的实体发行,实际是由华纳(WB Games)承担的,于是北美《巫师3》的光盘封面上,就有华纳的标,而欧洲区又是由Bandai承担的,所以欧洲版上的标就变成了Bandai。

所以必须得承认,美国和日本的巨头游戏发行商手头掌握的发行资源,确实是其他地方,尤其是欧洲没法比拟的。二十多年前那时候,世界游戏市场用的是日本的游戏机,讲的是美国的英语,这两点就足以造就日美两国七八家寡头发行商,因为他们通过早期多年的经营,掌握着授权、物流、宣发、零售等的第一手资源。要知道那时候互联网不发达,网购、电子版都还不存在,实体发行很容易为巨头公司控制。经过后来发展,逐渐垄断了全世界的游戏发行资源。欧洲这种语言复杂,政策又混乱的地方,确实很难形成全球性的游戏发行巨头。育碧早期能够做起来,靠的其实就是在欧洲掌握的发行资源,将美日游戏代理投放到欧洲市场的业务。

于是,尽管欧洲的游戏制作组是百花齐放,但负责卖游戏的一直不是欧洲人自己。英国的游戏制作水平很强,但发行几乎就是全盘依赖英语圈里美国的便利(或者靠日本巨头),最后基本都成了美日巨头的附庸(加拿大的情况也基本类似)。英国以前有个有一定实力的发行商Eidos,倒了后也就归日本的Square Enix了。欧洲大陆发行实力最强的是法国,其次是德国和意大利,但除了育碧做起来(育碧做大后基本是In-house了),法德的发行商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很难打进美国的实体游戏市场。就说育碧,他们能做起来,位于加拿大的根据地对于北美市场的把控也是功不可没,要知道育碧十年前刚起步做发行的时候,干的就是在欧洲一点点代理卖光盘的活,慢慢积累起来资源才得以在现在打通北美市场。所以造成人们将游戏业的地理布局全盘等同于美日也不难理解了,欧洲没那么多掌握话语权的寡头发行商而已。

小测试:请说出Focus Home Interactive、Bigben Interactive、Microïds(这三者在法国)、Kalypso(德国)各自的发行的代表游戏(发行不是制作)。

最后,欧洲人就只能老老实实在自己的领域耕耘了,欧洲制作组从20年前起就不断在制作大量依托于发行成本低的PC平台的精品游戏,依靠自己的几个小型发行商投放,或者大量依靠In-house,定位要么在欧洲自己的零售市场,要么简单通过在线平台来卖。但某些话语体系里面,3A沙文主义,巨头公司、寡头发行商霸权主义统治下,欧洲发行商旗下那堆只能混迹于0~2.5A种姓的作品,就被寡头霸权主义极其拥趸自动排斥成贱民了,然后再通过媒体和舆论进一步灌输到普通玩家心目中,造成这种“世界即美日”的思想也就再正常不过。




  

相关话题

  游戏里有哪些令人感伤的台词?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长弓手地鼠? 
  如何评价早期国产rpg《黑暗圣剑传说》? 
  有哪些游戏拥有很高的美术造诣,却往往被【忽略】不谈? 
  如何看待《最后生还者2》发布后,玩家评价和媒体评价两极分化(玩家大部分给了差评,媒体大部分给了好评)? 
  如何看待腾讯推出「星星守护」平台,用于了解学生游戏行为习惯? 
  为什么国内对游戏管的越来越苛刻了? 
  为何我哥同时玩很多游戏,但是仅限于会玩都不精通,他为什么不专精于一个游戏呢? 
  为什么一些游戏已经有繁体中文版,还有人要求出简体中文版? 
  如果《赛博朋克2077》发售时游戏整体水平极高,但是BUG严重到几乎没法玩,会怎么样? 

前一个讨论
环境工程到底有没有前途?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没有 PC 独占游戏这样的概念存在?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