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 @maxdeath 和 @许哲 的结论,但是我认为问题不在于哈希算法,而在于政治。
区块链从设计之初,确实是考虑去中心化的。虽然当时没有预料到矿机这个东西,但是这个只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技术上的问题可以技术解决。事实上只要社区有很强的去中心化的理念,矿机是没用的,比如Monero(门罗币)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比特大陆发布门罗币矿机之后,门罗币社区迅速的作出了反应,决定改算法,让矿机失效。于是万般无奈之下,比特大陆只能按照原来的算法继续挖,生生的创造出一种新币称之为XMC(门罗经典),而门罗币依然保持着只有CPU和GPU才能挖,也就是更加的“去中心化”。
我认为对去中心化最大的挑战,在于对公链的未来发展方向和代码升级的控制权。像比特币的公链,是由Bitcore团队来维护的,但是其实每当有巨大的改动,往往是要在线下经过一番激烈的谈判和博弈,达成共识之后再由bitcore来实施的。而BCH的出现,就是这种谈判破裂的结果。所以,虽然比特币本身是去中心化的,不依赖于可信的中介就可以进行交易,但是围绕着公链发展的政治博弈过程,和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博弈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而另一个巨头以太坊的权力结构,还不如比特币去中心化,更像是威权主义。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以太坊发展之初,因为DAO的漏洞导致了大量ETH被盗,而就通过Vitalik以及其身边少数几个人的影响力,已经足以强行的回滚ETH,并且带走了90%的算力进行分叉,而分叉出来的新币依然采用ETH的名字,真正的以太坊被命名为“以太经典”。
所以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所谓去中心化是应用层面的,在发展层面,无论是开源也好,区块链也好,总是需要一定程度的中心化的。
而EOS和ADA,虽然备受争议,但是确是将这种人和人之间链下的博弈,转移到线上的一个尝试,而链上的博弈,是更加的“去中心”的,所以EOS和ADA的发展方向上,我是很乐观的,虽然具体这个项目成功与否,要取决于其他的很多因素。EOS和ADA背后的理念就是:既然一定程度的中心化不可避免,那么为什么不用区块链本身来规制中心化节点呢?EOS投票的具体的方法和策略,毫无疑问是有改进空间的,但是“一切以链上投票为准”,相当于形式化了比特币和以太坊链下讨价还价的过程。
前段时间,EOS超级节点竞选,有人提到贿选而愤愤不平,但是其实在EOS的环境下,贿选是正常的选举手段之一,甚至于是应该被鼓励的。可以类比一下现实中的美国竞选,企业家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立场和利益选择站队,而政党上台之后在相应的政策上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好处。这本身其实也是一种利益的交换,只是更加的模糊,更加的隐性。
而在EOS的世界里,一切都可以用通证,也就是token来代表。设想一个人拥有相当数量的EOS,数量不足以竞选超级节点,但是完全有可能左右谁来成为超级节点之一。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一个可行的方法就是由某些有志于竞选超级节点的团队给予这个人一些好处,然后收买这个人的选票归自己所用。通过这种方法,超级大团队来竞选节点,小团队和散户可以拿到收买的资金,相当于分享了超级节点的收益。这样的规则比线下的谈判更加的透明,也更加的有序。如果能通过智能合同临时获取投票权,而不依赖于被收买人的信用来“贿选”,就更好了。
所以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技术上的症结,比如对矿机的抵制是一个方面,但是这是一个早晚可以克服的方面;而政治上的问题是更加根本的问题。如何设计出一套机制,能够去中心化的对公链的发展和维护作出决策,这样的公链才能真正称之为去中心化;不然的话,如果离开了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运营团队,公链就玩不转了,那么该工联的技术再好再优秀,也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去中心化”——因为运营团队和其他大的利益相关者就是核心。
区块链公链不仅是投机,也是一场很大的社会试验,这短短几年,政治已经从纯链下的博弈,开始有逐渐往链上迁移的趋势,以后会怎么发展,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