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制片厂在1958年出过一部电影,叫做《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电影《十三陵水库畅想曲》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于1958年出品。该片改编自田汉同名话剧,由金山执导,邓止怡、姜祖麟、吴雪、田陇、张逸生、梅熹等领衔主演。影片讲述了建设十三陵水库的故事,畅想20年后发生的巨大变化
——百度百科《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前半部分讲述了由于十三陵一带连年的水灾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解放之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团结一致,修建十三陵水库。
在辛苦劳作160个昼夜,克服了诸如狂风暴雨等难以想象的困难之后,十三陵水库终于竣工。
如果仅有前半部分歌颂我国勤劳朴实,不怕困难的劳动人民,咱也不会说这部电影。在电影57分钟之后,开始了一段关于20年后的的畅想。
在十三陵水库竣工之后20年,这里变成了五谷丰登,鸟语花香的人民公社。我天朝物资丰富,高度发达,拳打美帝,脚踹苏修,把德法英意日等老牌帝国列强按在地上摩擦。
孩子们在周奶奶的带领下参观
这棵神奇的果树上结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苹果,橘子,鸭梨,石榴,葡萄,甚至还有香蕉。
“这棵果子树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鲜果,长着各种各样的树叶子,它们一年四季开花结实。全国最好的品种都长在上面。前几年有几个外国朋友来十三陵公社休养,到公社里参观,高兴的叫起来说:‘哎呀,这简直是神仙世界’。于是就送了个名,叫‘百灵仙树’。哎呀这世界上哪有什么神仙呢?要真有啊,也是咱们劳动人民。”
“孩子们你们再看这稻子”
“玉米”
“棉花”
“烟叶”
“这些庄稼长得多肥多美啊,这些都是劳动人民的辛苦的结果,但也不要忘了20年前修水库的爷爷奶奶们的辛苦。”
公社的葡萄又大又甜汁水多
陈副院长的私人小灰机
陈副院长带来了火星旅行开航的消息,来回不到一个月。而我国早就完善了登月的旅程,登月犹如家常便饭。
全国上下完成了扫盲运动,过去陈腐的旧思想都被消灭了。
桌子上那经过改良的硕大的果子都是一担一担挑来的,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了原子时代,很多工作都有机器人做,但是人不能因此懒惰下来。
水利控制台可以控制十三陵水库和附近7个姊妹水库的水量,还可以调节气候,解决了十三陵公社和临近公社三千万亩农田的水利。
十三陵纺织厂,年产2500w,产量占全国第九位,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1.5%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兄弟在休养的时候闲不住,来参加体力劳动。
每个社员每年都能分到365条大肥猪,每天都可以吃一条,每一条都在1500斤以上。
老教授一脸震惊“哎呀,这怎么吃的下去啊,这简直要命啊。”
“要不了命,黄教授,我们每一位社员都把创造的财富交给了公社,每人按需索取”
众人哈哈大笑,打开了远距通信器,向准备远征火星的赵院长敬酒。
赵院长开起了玩笑,说自己突然想吃窝窝头,让各位在他回来的时候蒸一笼,然后坐着火箭,在众人的目送中,朝火星驶去。
最后夜幕降临,大家开起了舞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据说这部电影被称为天朝第一部科幻电影,不过介于时代背景,应该是为了配合大跃进时期政治宣传的特殊产物。这就是上个世纪50年代我天朝对于未来的畅想。抛开别的不谈,那个拳头大小的葡萄我是真的想吃啊。
认为可控核聚变会在五十年内实现。
1967年的一个美国宇航员通过时间隧道穿越到了2017年,
当他意识到自己身处2017年的美国,兴奋地问:“请问到2017年为止,你们没有有殖民火星?”
路人:“没有……”
宇航员:“那你们一定已经开发出智能机器人来大规模代替人类进行劳动了吧?”
路人:“也没有……”
宇航员:“那你们肯定已经建立了虚拟世界,每个人都可以在虚拟世界内任意定义自己的人生,所以你们才对现实并不关心?”
路人:“还是没有……”
宇航员:“那你们他妈的这些年在干嘛!!”
路人把自己的iphone举到宇航员面前:“看,我们现在走路的时候都可以玩连连看了!”
————————————————————————
谈一谈航天方面。
近50年来各种技术都极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哪怕近10年来Apple、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这些公司都让我们生活与之前大不相同。但如果说让50年前的那一批航天人看今天,特别是对比其他技术的突飞猛进,我觉得比起他们曾经对50年后的预想,
应该是 失望 二字。
50年前,是1967年。
NASA预算占联邦预算比例图 (来自离开地球表面:一小时读懂人类航天史)
那一年,NASA的总预算达到历史最高点,高达联邦总预算的4.5%,这个比例足够负担今天美国政府在所有公共交通和公立教育的开支。
而这仅仅是NASA一家航天单位的预算,考虑到美国海洋与大气研究局、美国空军、美国情报监察局和美国海军的航天经费,美国那一代航天人真心会觉得生活在最美好的时代,因为有太多的钱支持他们的想法。
苏联的预算估计和美国的非常接近。
人类航天探测简史图 (版权:太空精酿 离开地球表面:一小时读懂人类航天史)
1967年时,人类第一枚航天火箭才出现12年、第一颗卫星才升空12年、第一颗月球探测器才升空8年、第一颗金星探测器才升空6年、第一颗火星探测器才升空6年、第一位宇航员才升空6年。
但是就在1967那一年,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火箭土星五号整箭测试完毕,仅仅在2年后阿姆斯特朗就踏上了月球表面,而仅在4年后,人类的空间站就升入太空,探测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飞船就建造完毕,航天飞机项目开始设计建造。
刚刚踏出大气不久的航天人,在海量资金和关注的支持下,获得的成就感是空前的!
在这种疯狂的氛围下,全世界有点能力的国家都在发展自己的航空航天技术,中国也迅速跟上,研究了自己的第一枚火箭(1965)、第一颗卫星(1970),甚至还提出了中国的载人航天项目、登月项目、卫星导航星座项目、航天飞机项目,不管有钱没钱、有技术没技术,大家都充满野心。
那一代航天人,别说期待50年后了,对20年后的期待都是人类要征服火星建立长期基地了。
然后呢?
1972年尼克松访问苏联,美苏一致放慢了探索太空的脚步,双方都觉得没必要继续竞争技术了,人类的航天探索事业急剧减慢。中国也在同一时期,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航天项目。
冷战这边一结束,全世界所有国家基本都停止了,仅有美国还在独树一帜,欧盟和俄罗斯今天的航天经费比起美国已经惨不忍睹了,中国也只是小零头。
但即便是现在最土豪的NASA,在2017年度航天经费占联邦预算的比例达到历史最低点,仅为0.44%,比起50年前差了10倍还多。50年内,除了对其他行星和小行星的探索实现一点突破(数量极少的探测器),其他的项目要么含恨落幕(美苏航天飞机),要么直接取消(70年代雄心勃勃的火星登陆项目),可谓遗憾。
技术依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距离50年前那一代航天人预想的今天,估计还是差了太多。
所以我总在想,不是现在咱们不行了,而是那个年代实在太夸张了,疯狂的人类,疯狂的航天人,以至于很快触及了人类的天顶科技,导致后来人很难再实现突破。
要我说有什么转机,应该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日本、印度这些国家加入竞争行列,商业航天开始迎来春天,50年后会发生啥?谁敢做个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