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很多音乐从业者和听众口中的「音乐是一种感觉」? 第1页

  

user avatar   peng-fei-14-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人对一件事缺乏基本的信息量和知识而无法判断时,总是喜欢谈感觉,因为除了感觉,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支持他的逻辑思维。所谓外行看热闹......

中国又是恰恰喜欢把知识玄学化的国家。常常把直觉和经验放到理论分析之上的位置,这可能也是很多我国文化中被西方人不能理解的部分。例如中医和气功,直到今天很多内容仍然缺乏数据和理论支持,也是矛盾和争议的焦点。对于生老病死这么要命的事都看感觉,源于对文化的继承。

例如做菜,中餐的大厨都是一把抓,具体什么料放多少还真是看感觉。据传某些来自科学气氛浓厚国家的人对中餐的配料严谨和精确到克以后反而没那么好吃.....当然这可能是谣言。

中国的传统教育讲究言传身教,师傅带徒弟那种,这种教育讲究感觉和悟性,但缺乏严谨的总结归纳以至于无法在大人口基数上普及。而西方那一套更善于把知识量化,抛弃大部分的感性成分。也能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通过载体把知识传播出去。

这种思维方式当然也反映在彼此的文化艺术上,在世界艺术史中,早在文艺复兴之前,西方已经开始研究透视和解剖学以更加精确的还原我们所看到的影像,这都需要建立在大量的数据和知识量基础上。而东方的绘画更加注重写意成分,并不十分热衷于忠实的还原生活,以至基于透视的绘画方法在清末才开始传入我国,对于绘画解剖学的研究更是民国以后才开始的。

欧洲的音乐教育也是一样,有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基础。在音乐学院里没有老师会跟你谈感觉,因为他们认为感觉是每个人最独特而宝贵的天赋,也是无法教育和复制的。所有的技术和理论最终只是用于支持你去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因此在他们的音乐教育中,理论与分析的学习层面往往是比较严格苛刻的,在实践与创造时又的确没有太多的禁忌。在毕业前,学校要确认你学到了所有他们认为所有有必要的技术和知识,至于你学会了以后怎么用,他们并不十分在意。在那里,谈技术和理论之外的内容似乎是教师素质低下的表现。而大量的技术与理论学习的确会影响一个人对于音乐的感觉和自我的表达。他们在招生时对于乐感出色的学生会有一定的额外照顾,也是因为他们认为一切技术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来解决的,而感觉有时并不能。

中国.......真的很难讲,目前来看,即便是专业院校,每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差距实在太大了,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软硬件结构上,更多时候也会体现在教学理念上。好一些的学校例如央音和上音还是非常重视技术化和理论化的教学的。但中国音乐教育中教师习惯把自己的审美情趣带入到教学中这个普遍存在,而有时恰恰是教师的审美抹杀了学生的音乐天赋中最有创造力的一面。

总之,当你和人聊音乐时,如果发现对方除了感觉什么也说不出时,请果断停止。接下来必定进入互相伤害的环节。因为感觉各有不同,而技术和知识才是共性,这不是说我们在聊音乐时不可以聊感觉,感觉恰恰是音乐交流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如果缺乏共性的知识基础而单纯聊感觉无异于鸡同鸭讲。所以,请选择有一定知识量的对象交流。不然不仅在交流中你一无所获,还让你觉得秀才遇上兵....啥也说不清。

最后加一句

我觉得很多人把音乐理想化了,认为它可以是不需要任何付出和学习就能理解的。我觉得它和搞对象差不多,有些人在意你的灵魂,他们可能有点性格,对你也有一定的要求。而有些人对你百依百顺,你想听什么他就说什么,但他也许真的只是在乎你的那点钱。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网易云音乐对海外地区用户执行版权地域限制政策? 
  如果把土星环做成一张唱片,播放会听到什么声音? 
  如何看待电影《湄公河行动》配乐疑似涉嫌抄袭? 
  如何使自己的演奏更加活泼灵动? 
  有哪些好听的台湾民歌? 
  现在的00后还会有人喜欢陈奕迅这种70后的“老”歌手吗? 
  你心目中歌影两方面都很厉害的明星是谁? 
  如何评价罗大佑? 
  一个音乐盲如何才能听懂莫扎特、贝多芬、巴赫的作品? 
  如何评价 Linkin Park 的新专辑 Living Things ? 

前一个讨论
心灵杀手(AlanWake)的剧情解析?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个别“老北京”群体的排外情绪?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