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媒体宣扬“院士一件衬衣穿30年,最后捐出百万毕生积蓄”这样的价值观? 第2页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

卢老师这样的人,的确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旗帜,他代表了一群精神和智力都经受过考验的科学家,正是这群人的旗帜的号召下,中国才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一项项科学成就的奇迹。

但我们要清醒的意识到,这群人的成就其实是“非常态”的,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不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拥有一群这样甘于奉献且还成就逆天的科学家,并能够实现大跨步的科学进步的。倘若我们把这群科学家的行为认知为一种科研“常态”,并迫不及待地套用在今天每一个普通科研工作者身上,那实质上就是在竭泽而渔。

如今这个时代,我们国家已经走向了繁荣富强,已经有相对充裕的资源来提供给每一个科研工作者。我们在缅怀前辈们的伟大的同时,也要树立起新的精神旗帜,比如科研创业。实际上我们已经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了,比如刘自鸿等人。一群具有科学精神的商人引领的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才是处于产业升级阶段的中国最需要的人才。在这个商业和科研紧密交织的阶段,空谈奉献是没办法获得更多进步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强国之间人才,金钱和政策的全方位竞争,不落后的唯一办法就是砸钱给政策来吸引和留住人才。举个例子,颜宁离开清华大学时,我就觉得非常好,因为她的离开意味着给学校的压力,这些压力也许能够带来反思和修正,让她之后的人才们受益。倘若她因为情怀等原因勉强不离开,才是真正严重的问题——我们才会以为我们的体制没有问题,不需要反思和修正就能留住国际顶尖人才,而这样的傲慢会让我们一错再错,步步落后。

卢老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不仅因为他的奉献精神,更因为他干好了他们那代人的事。我们切不可瞎子摸象般只看到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却看不到他无私奉献精神背后的,那真正值得我们继承的干好一代人的事的精神。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贴两张图。



user avatar   DesignerZ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以前就说过,中学生有志于投身科研与制造业的,可以先看看央视的相关新闻和纪录片。

看看这些视频里出现的人的衣着、气质,他们有健康的身材么?他们有穿年轻人喜欢的高端运动鞋么?他们有看着还不错的配饰么?他们的家人过得幸福么?他们的后代有为他们骄傲么?

你喜欢墙上的标语么?

最后,你想不想二三十年后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user avatar   jia-ming-zi-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我来说,这个问题并不重要:

1、“院士捐出百万积蓄”。

重要的是这个问题:

2、“院士有百万积蓄可捐”。

对第一个问题来说,院士本来的价值不在捐助助学,而是在引领科技发展。说实话他捐出几百万对全国的失学儿童来说杯水车薪,其价值远比不上完成一项有影响力的项目。

对第二个问题来说,院士有足够匹配他贡献的收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院士怎么花钱是他的自由。他选择捐款,我们尊敬他,他如果选择买一辆玛莎拉蒂,我们也应该觉得理应如此。

最重要的是,不要过分宣扬这种“自由支配自己的财产”的行为并形成道德绑架之势。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院士做了常人做不到的事,好好宣传一下没有什么问题。至于人们看到了这样的院士就觉得院士就该这样,那是有病要治!

你看世界杯梅西踢球这么虎难道就要全部男人都这样踢球吗?有这种逻辑?

人家品德高,学术精,怎么就不能宣传,怎么就不能让大家学习?宣传一下优秀个人就拉高了整个学术圈的道德水准了?那咱们多放几遍世界杯是不是中国男足就能拿大力神杯了?

说实话,像这种不图享受,一心贡献的人,国家如果不宣传,不奖励,不号召大家学习,那才有大问题。

许多人都在偷换概念,仿佛国家这样宣传了就会亏待知识分子一样。现在的中国可不是大明,给官员开的工资连给老妈吃顿肉都吃不起。咱们国家对科研人才的投入是越来越高。现在的院士,长江学者,杰青,教授,哪个穷了?竞争当然更激烈了,但各种收入那跟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九十年代初,老教授的收入跟工人差不多!那才是不尊重人才。所以多少高级知识分子跑到美国给人端盘子洗碗,一年顶国内十年。

所以宣传没什么问题。而且恕我直言,未来学术型的富人会越来越多,路子也会越来越宽。这个趋势不以宣传导向为转移。


user avatar   windskymagic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八九十岁的院士,能有好几百万的积蓄,考虑到钱不值钱也就是近些年来的事,可以说国家待他们也不算太薄。勤勤恳恳一辈子,学术成就斐然,物质上的收获也不算寒碜。

至于把这些钱用来享受生活,还是清贫一生最后悉数捐出去,则纯粹是个人选择的问题。

对于如题中两位院士这样的,临终前将所有积蓄捐出去的人,我始终怀有最崇高的敬意。这种行为不见得普世「正确」,但很「善良」。你可以把矛头对准媒体,但要是说这些人本身傻,愚昧,虚伪,那就有些过于自以为是了。

另一方面,从国家和媒体的角度来说,连团团都出现了,我不相信上头没意识到这种脱节的宣传会招来反感。更大的可能是,新中国早年穷怕了,现在有钱了还依旧贪图那点情怀驱动下的高层次的人口红利。一旦像西方一样,宣扬那种富有的,如楼上答案所说的「有缺点的英雄」,必然会极大增加国家用人的成本。这才是宣传口的意义所在。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评价个屁啊,用我等普通人的价值观和眼光去评价这种不差钱又实力又强的人才,才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又达不到别人的境界。

祝别人好就行了。


user avatar   bao-lai-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你要了解一下光学的发展史,镜头设计基本原理,基本光学知识储备。

你如果上过初中,就会知道凸透镜成像,一个蜡烛,一个纸板,一个凸透镜,成像是倒立的。那么你能那这么一个凸透镜做相机吗?当然能,但是效果会很差,因为镜头会有色散,会有畸变,中心和周围分辨率不同,然后人们就想出各种办法来消除这些问题,经过大量的实验,人们发现了一些改良的方法,代价是用更多的镜片来相互补偿各自的误差,然后又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光线在各个镜片之间的反射。

最开始全凭经验,所以做出的镜头相对简单,镜头的镜片数很少,光圈也很小,这时出现了一位天才的光学设计专家,我记得是匈牙利人,用一个复杂的方程组为未来的光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要设计一个好的镜头,就得满足这个方程组。

那么如果你想做变焦镜头呢?那就必然在这个方程组里做各种妥协。虽然现在发明了各种新材料镜片,新型的图层,减少了妥协所带来的问题,但并不能消除妥协带来的问题。

所以现在变焦倍数小的,画质相对可以接受,变焦越大,越垃圾。


user avatar   a-san-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老蓬这已经是很明确了:中国学生别过来,还要回来的话,我可不能保证会发生什么。

理智的人应该想办法离开美国,而不是现在还心存幻想地考虑怎么过去。

诚然中美只要不打世界大战,最终还是会有和好的一天,也许就在大选后,也许三五年,也许等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过程必然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

如今还试图往美国跑的学生,就有可能成为这个“代价”。

写了篇感想: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犹记得早在3月份那会儿,当我发现欧美国家居然没有办法搞定疫情、进而开始甩锅给中国之后,脑海当中立刻写满了“第三帝国”四个字。

从那之后,我又写了不少文章警告还在美国的中国人,如果有条件就请尽量回来,最起码不要继续留在美国,否则犹太人曾经的遭遇可能就是他们未来的命运。

从那之后到今天,差不多也过去将近半年时间了。我看到很多原本计划在美国多留一阵子的人已经踏上了回国的飞机,甚至连14天隔离期都结束了。

各位,未来你们一定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历史上,第三帝国对犹太人下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某篇文章里,我就相对具体地分析过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何那些犹太人总是心存侥幸不愿意第一时间逃离,直到后来想走也走不掉的原因。

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束缚,总是乍一看好像没有特别严重,受害范围也不算大,但不知不觉之间,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必须消灭犹太人”的意识,犹太人注意到自己在德国成为社会另类,哪怕是街头小娃都会怒斥杀死犹太人。

历史上发生过的这些事情,如今都在美国一步步上演。

如果说之前中美之间打贸易战,还可以被理解为国家竞争的一种形式,那么从特朗普开始喊出“CHINA VIRUS”之后,就已经在强化一种中国人和美国乃至其他“自由国家”的人不是一个物种,中国就是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意识。

大家不要觉得懂王看起来像是个小丑,但是当他利用自己强大的舆论工具来推广这个词之后,受众们就会逐渐接受这个设定,下意识地认定中国要对疫情负全责。

所以,特朗普顺理成章地将“中国负责论”写进了下一个任期的章程,毕竟铺垫完毕了嘛。

之后就是对“中国群体”的一种妖魔化宣传,方式大概可以有:

1.中国破坏美国安全(tiktok跟华为);

2.中国正在阴谋颠覆美国政权(拜登亲中论);

3.很多中国人都是来美国窃取情报的。

当网内网络上有不少人还在自满“哎呀,原来我们厉害到能够左右美国啦”的时候,站在普通美国人的立场上,会如何看待我们呢?

恶魔,一个似乎无处不在、无恶不作、无所不能的恶魔。

恰似从中世纪就被称之为撒旦伙伴,千百年来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的犹太人。

可想而知,这些美国人走在街头,看见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可能只是亚洲人)时,心中将产生怎样的恐惧。

所以,当美国高层开始一步步将“中国人”从正常秩序中剔除时,遭遇到的阻力就会非常非常小,最终有了蓬佩奥的这段发言:

也有了美国部分高校赤裸裸驱逐中国公派留学生的现象:

你瞧,这两招乍一看温情脉脉,仅仅只是“考虑限制入境”,亦或者是仅仅只针对“公派留学生”,大多数在美中国人的利益似乎没什么影响。

巧合的是,历史上希特勒也曾经这么干过:

1933年,纳粹政府颁布法律恢复了对公职人员资格的限制。该法律试图将纳粹的反对者排除在外,这些反对者包括犹太人和政治反对派。公职人员必须提供关于其父辈和祖父辈宗教信仰的文件,证明他们属于“雅利安”血统。如果不能证明,就会被开除。

很多犹太人想了想,好像也只是公职人员才受到限制,他们做生意或者当个公司职员啥的又不受影响,怕个球?

等怕了,也晚了。


当前,疫情、经济萧条、大选等多重因素,导致了中美关系短期内不可能稳定。

甚至不排除在某些意外的状况下,发生擦枪走火,毕竟光看最近湾湾跟南海的局势,明天打起来都不奇怪。

乐观主义者可以认为,只要熬过今年困难期,明年一切就要恢复正常了。

但谁又能给未来一个明确的保障呢?

只要两国紧张关系骤然升级,普通人在大国对抗面前,必然是脆弱无力的。

今天也许还能想办法买到去中国的机票,明天所有持中国护照的人就有可能失去自由。

以中国当前实力,保障大陆范围(甚至第一岛链内)国人的安全,问题不会很大。

但距离能够将航母开到珍珠港甚至洛杉矶港的那一天,估计还有很长很长时间。

只是真有这一天,也就不存在中美关系紧张了。

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需要我们做出很多努力,甚至于很多的牺牲与代价。

而目前依然在美国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可能成为“代价”。

所以,哪怕是今天刚下飞机的人,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幸运儿,都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而庆幸。

就算未来中美摩擦进一步升级,我们还是可以坐在空调房间里敲键盘,当个吃瓜群众。

当然了,那些想要继续留在美国的群体,也纯属个人自由。

毕竟1美元的炸鸡特别好吃,美国政府不管对自己做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嘛。


其他的随口答:

扎克伯格到底做了哪些恶?

历史上都有哪些突破普通人想象的真实事件?

外媒称印度国有炼油企业已停止从中企购买原油,你怎么看?

9 月 1 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 620万,新增100万确诊仅用22天,针对疫情目前美国主要在做什么?


user avatar   lyc-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子不教,父之过。




        

相关话题

  中国是一个男女比较平等的国家吗? 中国人需要关注女权主义吗? 
  入狱 15 年被判无罪,张志超将领取约 332 万国家赔偿,如何看待这一赔偿结果? 
  如何看待投行女放弃百万年薪只为能在海上追鲨鱼,她的选择值得普通人模仿吗? 
  当年的新闻焦点人物(如彭宇、佘祥林、邓玉娇、朱令、小传旺、原原等),他们现在的生活境况如何? 
  30 平米的房间中放哪些简单便宜的东西,可以帮助提升情调? 
  如何看待吴亦凡微博被注销? 
  朋友之间会存在嫉妒心理吗? 
  如何看待看不起病,放弃治疗的老人? 
  如果一个人给你讲经三天,要收费5000,你如何想? 
  如何看待 17 年前被顶替上大学的王娜娜大学毕业,向顶替者索赔 13 元?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菅义伟曾视察福岛第一核电站,东京电力称核废水稀释后能饮用,菅义伟最终没喝?
下一个讨论
俞敏洪称「外国留学生不应有超本国学生待遇,应一视同仁」,你支持吗?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可从哪些方面改变?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