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双盲的意义是为了让信息变为公共信息。
中医必须做双盲。
比如说桂枝汤用于风寒表虚证有效,中医粉都知道这个有效,可中医黑都不知道,原因是因为这条信息不是公共信息。
那就得把桂枝汤用于风寒表虚证有效这条信息公开出来,大家才知道桂枝汤用于风寒表虚证有效。
怎么公开?
做双盲。
不要跟我说确实是有效却不能做双盲这种话,你骗鬼。
中医粉都知道有效,你说不能做双盲,那他们怎么知道有效的?
肯定是能做的,纯中医标准的课题比较少。
要是真正按伤寒论上的或者其他的中医疾病的标准来找病人再给方测治愈率应该还不错的。
但是之所以此类课题较少个人估计可能就是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因为写论文都得投稿发文章的,搞审阅的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搞现代医出身的,很多医学类文章也是通用现代医学的标准,中医大夫想发文章确实也是没办法,很多时候都只能削足适履。搞一些和现代医学不冲突的中医项目。一般都是拿现代医学下面某一个病进行一个辩证分型,然后再去做个分组。
第二纯中医的项目拿基金有一定难度。拿不到基金就不可能开展研究。很多研究都是必须和现代医学对接的才方便发文章,尤其是发英文版sci的,老外有几个懂中医而且会用中医理论指导看病的?所以其实削足适履的工作做的就非常多。
或者是纯粹的特色优势非常明显的,现代医学绝对空白的区域,比如针灸类的研究可能话语权还比较大,不过开山之作压力都会是相当大的,前人不给套路就得自己去创造,就好比针灸组的的对照,假针灸组的设计就是个难题。
第三 科研讲求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而不是一味的搞验证。你说你把伤寒的方验证了一下,效果不错,不过基本上没人鸟你,中医老大夫会说你他妈不是废话么,老子用了几十年从小就知道。现代医学的人也不会鸟你,因为可能压根都不知道你的研究是搞得啥玩意儿。因此做中医研究的人也很痛苦,必须得做一些两面讨好的研究,但大多时候老中医根本不屑于读啥论文,所以中医科研人员更多的迁就和屈服的还是现代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