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红楼梦》中贾府衰败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第1页

     

user avatar   li-dong-24-2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个博览群书的人说过,他把《红楼梦》当历史书读,把《水浒传》当政治书读。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擅长以小见大。贾家的衰败,展示的是古代王朝,乃至全人类的发展规律。所以贾家决不会是因为一些偶然原因,而是因为一些普适规律而衰败。
我们看到八十回后期贾府一片萧条:比如贾母吃的红米饭都不够;凤姐治病要人参,却只能找出一些渣末;王夫人要二百两银子都找不出来。
贾琏更是直白地说:
〖所有的几千两银子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
竟要〖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搬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说是抵押,现在还入不敷出,亏空越来越大,还指望什么赎,就是卖那了。
为何贾府落魄至此,大家大多在贾府子弟、皇妃元春上找原因。但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贾家的倒下绝非某一人,某一群体之力。我们看一些雪花的所作所为。
秦显家的刚接手厨房的差,还不到半天就
〖一面又打点送林之孝家的礼,悄悄的备了一篓炭,五百斤木柴,一担粳米,在外边就遣了子侄送入林家去了;又打点送帐房的礼;又预备几样菜蔬请几位同事的人〗。
她肯迫不及待地这么大方,是因为这些送出去的,以后能加倍地捞回来。
贾芸送礼托关系分到一个大观园里种树的差事,然后
〖看那批上银数批了二百两,心中喜不自禁,翻身走到银库上,交与收牌票的,领了银子〗
他是怎么使用的呢?
〖这里贾芸又拿了五十两,出西门找到花儿匠方椿家里去买树〗
贾府支钱去办什么事,接近四分之三都要落入经手人手里。当然了,你可能说这只是树钱,还有其他花费呢。
但贾芸在谋这个差事时,是从高利贷倪二那花大价钱借贷送礼了的。总共借了十五两,贾芸还想〖不如借了他的,改日加倍还他也倒罢了〗。至少也得还二十两吧,即便是这样,贾芸还大喜过望,说明大有赚头,至少有三分之二会被他克扣。
贾芸人品在全书中还算不错的,都贪腐到这种程度,其他人呢?
更加贪婪。
贾府每个姑娘每月二两银子的头油脂粉钱,但她们却都得从自己的月钱里再掏钱托奶娘买。为啥呢,因为管事人〖不知那里弄些来,不过是个名儿,其实使不得〗。
花上几文弄些假冒伪劣来充数,你爱用不用。
甚至让别人替买,买了好的
〖MB岂肯和他善开交,又说他使坏心要夺这MB了。所以他们也只得如此,宁可得罪了里头,不肯得罪了外头办事的人。姑娘们只能可使奶妈妈们,他们也就不敢闲话了〗
不仅自己贪腐渎职,还不允许别人好好干,同事们还都自发遵守。这样的利益集团,这样的潜规则,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有没有人打击贪腐渎职?有。
一个是自己也捞钱的凤姐,一个是自己比较清廉的探春。
凤姐实乃酷吏,婆子们偷着吃酒赌钱,不好好工作,克扣财物,都怕凤姐。凤姐一病倒了,他们就逍遥起来。
有次贾母过生日,尤氏去大观园让俩婆子们传人,她们非但偷懒不去,还说
〖扯你的臊!我们的事,传不传不与你相干!你不用揭挑我们,想想,你那老子娘在那边管家爷们跟前比我们还更会溜呢。什么‘清水下杂面,你吃我也见’的事,各家门,另家户,你有本事,排场你们那边人去。我们这边,你们还早些呢!〗
把尤氏气的要死。
首先她们不履行本职工作,光拿钱不干活。再者,敢这样说话,得罪了宁国府的掌家奶奶,让荣国府被动。如果下次得罪了外面的忠顺王府,北敬王府呢?
必须严格按贾府制度,惩戒一次,以儆效尤。
凤姐说
〖记上两个人的名字,等过了这几日,捆了送到那府里凭大嫂子开发,或是打几下子,或是开恩饶了他们,随他去就是了〗
应该比较合理,既惩治了她们,又趟平了外交纠纷。
但邢夫人为了自己陪房费大娘的面子,又因为对凤姐怀恨在心,在别人面前拿这事做文章,以老太太过生日要喜庆为由,让凤姐放了她们,并且狠狠给了凤姐没脸。
凤姐顿时〖又羞又气,一时抓寻不着头脑,憋得脸紫涨〗。
如果这时王夫人坚定地站在凤姐这边,那也没事。但她或者因为不想得罪人,或者因为不想跟邢夫人闹翻,也说
〖你太太说的是。就是珍哥儿媳妇也不是外人,也不用这些虚礼。老太太的千秋要紧,放了他们为是〗
被自己婆婆打脸,又被自己姑姑抛弃,凤姐〖不由得越想越气越愧,不觉的灰心转悲,滚下泪来。因赌气回房哭泣〗。
贾母作为贾府的核心,她也知道贾府贪腐渎职严重需要整治,知道了这事就说
〖这才是凤丫头知礼处,难道为我的生日由着奴才们把一族中的主子都得罪了也不管罢〗
但,这是两大太太一致通过的决定,她也不好驳回,只能在背地里说说了。
探春也致力于改革弊病,比如将大观园里的很多项目承包给婆子们,让她们除了交一部分钱粮外,其余的收入都归自己。这样既不用专门找人护理,减省了贾府的支出;又能得到一些进献,增加收入;她们护园更加用心,美化了环境;又改善了底层的生活。
所以婆子们兢兢业业。
却有个年轻藕官在那烧纸——以现代的消防设施,有时泰山都要禁止烧香,以防起火——不仅破坏了环境,更造成了火灾隐患。
一个婆子看到了,又急又气,拉着她到李纨那评理去。
这时宝玉挺身而出,不仅为藕官脱罪,还倒打一耙
〖我昨夜作了一个梦,梦见杏花神和我要一挂白纸钱,不可叫本房人烧,要一个生人替我烧了,我的病就好的快。所以我请了白钱,巴巴儿的和林姑娘烦了他来,替我烧了祝赞。原不许一个人知道的,所以我今日才能起来,偏你看见了。我这会子又不好了,都是你冲了!你还要告他去。藕官,只管去,见了他们你就照依我这话说。等老太太回来,我就说他故意来冲神祗,保佑我早死〗
那婆子自然吓的要死,不敢再去追究。
站在宝玉的角度看,自然是拯救了可爱的姑娘,惩治了可恶的婆子,自己太伟大、光荣、正确了。
可站在贾府和婆子的角度看呢?
冬天寒风中的凌晨,夏天烈日的中午,这些婆子们不畏寒暑不怕困倦,起来在这园子干活。她当然是希望好好干能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同时,这样也能增加贾府的收入。藕官破坏别人辛劳的劳动成果,给府里造成安全隐患,理应受到相应的惩戒。但藕官什么事都没有,辛劳肯干的婆子却差点丢掉饭碗。这样的公司不倒闭,还有天理吗?
还有,彩霞经常偷王夫人屋里东西,然后跟玉钏相互指责是对方偷的。后来被发现了,又是宝玉挺身而出,把事揽到自己身上,彩霞安全过关。站在宝玉的角度,甚至站在读者角度,很多人都觉得宝玉太有人情味了。可要站在其余丫头的角度呢?
想一下如果你有个女同事,经常偷办公室的东西,还死不承认诬赖别人。被发现了,却因为经理的二公子见她长得漂亮,就帮她蒙混过关。你会觉得这位二公子做的太好了吗?
盗窃办公室里的东西,是损害大家的收入,因为领导发现东西少了,会从公有部分填补。同时,领导发现经常丢东西,会对大家管理更加严苛。
偷瓶玫瑰露够俩月银钱了,以后还好好工作干什么。只要能跟二公子搞好关系,以后抓住机会监守自盗就行呗。
曹公写这些,绝非是说只有这些人贪腐渎职。而是通过冰山的几角透露:贾府上上下下已经腐败的不成样子了。
以后租出去块地,也不用费心经营了,只要巴结好领导,然后狠狠地压榨佃农,把好处往自己家里搬就是了。
当然了,宝玉等人,肯定也希望贾家人人清廉苦干,让贾府兴旺发达起来。但是嘛,自己还是要使用特权,包庇几个喜欢的女孩子的。清廉是别人的义务,贪腐是自己的权利。
偌大一个贾家,仅仅有凤姐、探春二人苦苦打击贪腐渎职。其他人要么相互碾压,要么公然包庇,要么偷鸡摸狗监守自盗,要么明哲保身,这个背后捅一刀,那个当面扇一巴掌,这个拆个台,那个浇盆冷水。
连凤姐都在平儿的劝说下,也〖我也作个好好先生,得乐且乐,得笑且笑,一概是非都凭他们去罢〗。
贪腐渎职造成的危害,很多时候并不是贪一两就损失一两那么简单。本该用在这项目上的钱被挪走,造成的损失数目远比挪走的那些惊人。
看果子的老祝妈给袭人说的一句话,其实意味深长。
〖这马蜂最可恶的,一嘟噜上只咬破三两个儿,那破的水滴到好的上头,连这一嘟噜都要烂的
比如,贾家要买家店铺增加收入,规划中,用五十两买个好店铺,每年再投入六七十两银子打理,每年差不多能净赚一百两。但那人拿着这五十两,自己先揣了三十两,用二十两买了个烂店铺,自然很难盈利,每年还要往里投钱。他虽然只贪了三十两,几年下来给贾家造成的损失,却足有上千两。
在这种贪腐渎职纵行的情况下,贾府想开源,会经常投上三四千两银子,一文钱没挣,还赔上两三千。贾府要办什么事,本来花一千两就能办成,但因为各层雁过拔毛,结果要投五千两才过关。
那些贪腐的人会不会因为贾家衰败了,就收手一点呢?不会的,反而会变本加厉。比如,现在揽个种树的差事,还是要尽量好好种的,毕竟还要争取下次再揽个差事,种的实在太烂就不会再找你了。贾家衰败了,下次种的起种不起树还两说呢,我还等下次?这次抓紧捞够。你强盛了,我怕你查我亏空,你衰败成这样了,我就吞了这些银子,你能拿我咋地?
越贪腐渎职,贾家越衰败;贾家越衰败,他们越贪腐渎职。恶性循环。
这样下去,怎么会不入不敷出?即使不涉及政治斗争,贾家想维持下去,也只有挪用官银,或走别的什么邪路,填补自己家里的亏空。《雍正王朝》演的曹家因为还不上亏空才被抄家,其实很有道理。当然了,因为亏空太大,铤而走险,政治投机一把,结果失败被抄家,也有可能。

在此说句题外话,封建王朝的贪腐毒瘤会越来越多,上掏空国家,下压榨百姓。这些毒瘤一旦代替了国家的正常机能,这个王朝就完了。比如明末朝廷好不容易弄点赈灾粮食,经过层层盘剥,发到灾民手里壳都没有了。

封建时代只有用大规模的血与火才能扫清这些毒瘤。所以,但凡经过全面战争坐江山的,寿命都比较长,比如西汉、东汉、唐、明、清。没犁清毒瘤,以政变等形势接位的,寿命的比较短,比如西晋、宋齐梁陈等。明朝出了个朱元璋,清朝出了个雍正,对蛀虫大开杀戒,所以明清都有近三百年的寿命。北宋出了个宋仁宗,对权贵可仁慈了,所以北宋一百六十的寿命。当然了,因为古代话语权都掌握在权贵手里,所以朱元璋、雍正一个比一个变态,宋仁宗是最伟大的皇帝。
除了贪腐渎职横行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因素。
很多人认为贾家衰败因为人太少了。我却认为,衰败是因为人太多了。当然了,不是因为贾家人太多,而是因为“别人”。
在没出现技术革命,以及大航海发现新大陆的情况下,一个社会的总资源是一定的。但人口却是增长的。
比如荣国府的一代只有荣国公一人,到了玉字辈,却有贾琏、宝玉、贾环三人,这还不算重孙女,重外孙女。
就像原来一个人有二十亩地,一亩地一年收入十两银子,那他每年能收入二百两银子,过的很舒服。他有四个孙子,他死了之后,四个孙子每人五亩,再加上贪腐加深,每亩地只能收入六两银子(实际上会更加缩水,很可能三两都不到),那他孙子每年只能收入三十两。跟他祖父差了这么多,再传下去差距还会更大。
所以王夫人说
〖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象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多了,能分的资源少了。
你可能会说,那他们去外面抢资源啊,考科举,当大官,银钱就能源源不断地捞到家里来了。
一个国家在和平年代,阶级越来越固化是必然的。整部红楼梦,能跨越阶级的,也就赖尚荣一人,还是抱紧了国公府大腿,经过三代人的努力。
你希望给孩子留下更高的权位好占有更多的资源,别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也希望。
所以在大清,除了几个世袭罔替的之外,都是亲王的儿子只能当郡王,郡王的儿子只能当贝勒,贝勒的儿子只能当贝子。
因为皇位只能一个儿子继承,他也希望其余的儿子有个好权位啊,当亲王去吧。如果你个亲王也能传给儿子的话,那得多少人当亲王了,哪能容的下?所以,亲王的儿子当郡王去吧。同理,亲王的儿子想当郡王,郡王的儿子又得腾地方。难不成你还能争过比你阶层高的人不成?
这就好像,即便到了近代民国时期,知府的儿子弄个局长没问题,知县的儿子弄个科长没问题,局长的儿子进个体制没问题。等到局长的儿子只能靠他爹进体制,以后他想再给自己的儿子弄进体制,就几乎不可能了。能逆袭比他爹还厉害的,你们见过几个?〖将军的儿子能当元帅吗?不能,因为元帅也有儿子〗。
在和平年代,你干的好不好,行不行,并没有标准答案,只要不捅出大篓子,就是上头说了算。他爹是知府,你爹是都头,你感觉你领导会把升迁的机会留给谁?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这个意思。富不过三,穷不过三,通常理解是富人不思进取,所以三代后变穷了,穷人发愤图强,三代之后变富了。但实际上没有那么浪漫,富不过三是指,因为有比你更高的阶层的人,他们的后代也想占有更多的资源,你的后代慢慢地被挤兑成穷人了。刘姥姥的女婿狗儿家,就是这样的例子,也可以说是贾家的缩影——狗儿的祖父能跟王家联宗,地位不会差太远。但一代代穷下去,到了板儿这代,得求贾家接济。没有他们接济,估计就穷不过三了。
贾府倒下了,它的尸体够其他衰落的权贵吃一阵子了;同样,它也没少吃别人的尸体。贾琏说的那个〖再发个三五百万两的财就好了〗,很多人对这是不是侵吞林黛玉的遗产争论不休,其实,这不是特指,而是泛指很多倒下去的权贵。
同时,因为贪腐与权贵挤占越来越多的资源,朝廷越来越穷;如《雍正王朝》里说的,朝廷要赈灾、西北用兵都拿不出银子。也需要适时宰两头失势的肥猪过个年。
很多人,认为贾家败落因为他们不好好读书,考科举。其实,即便考上了科举,也只是拿到了一块进入官场的敲门砖。他们都能让家奴赖家当官,还不能让子弟当官?
他们虽然有国公的余泽跟家产在,但真正有实权的不过是个贾政这个六品副职。皇帝的后代七八代之后还跟平民无异了呢,何况你个国公。玉字辈就算考上科举,再超过他爹,是难之又难。
再说中举非常难靠,全国三年也就几百人。等宝玉当个小官,资产用的差不多了,余泽基本尽了。他们拿什么保证代代有人中举?
维持这个大家族,整天走马斗鸡,风花雪月,偷鸡摸狗,跟考上科举,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所以这些子孙们也就麻痹了,与其苦读书不如及时行乐。
你可能会说,贾雨村一个穷书生,因为有才华,善钻营,会抱大腿,不也当了大官了吗,只要贾府子弟努力,仍旧可以挽救贾家。然而,无论谁推测,贾雨村最后都被〖锁枷杠〗了。放着论爹排辈的正道你不走,你非要走邪道,就算你当了大官,也很容易翻船的。
贾家真正地想逆袭,除非扛旗造反,但在和平年代谁跟你反呢?就算战争年代,死亡率也远远远高于成功率。
当然了

——————————————————————
评论区有的朋友认为我在影射,虽然我喜欢影射,但这次却没有。红楼梦揭示的规律,是属于古今中外全人类的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位答友很精辟地道出了贾家衰败的实质,就是贾家没有培养出一位有实权的官员。

原话大概是贾家从勋位到科举失败!

这其实是一个现象,而不是原因。

说到科举,我们不妨来看看贾家的情况。

贾家是生活艰难连书都买不起吗?

贾家是没钱请教书先生吗?

贾家男丁是缺少天赋怎么学都不开窍吗?

贾家的男丁是需要每日操劳没时间读书的吗?

都不是!只要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愿意全心去科举,最好的教书先生,最棒的饮食,全家都开开心心,哪怕考不中大家都会夸赞不已。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人好好读书科举吗?

并没有!

为什么?答案就在贾宝玉跟林黛玉的那句话里,“缺谁的也不会少咱们的!”

这句话跟历史上那句著名的“何不食肉糜?”何其相似!其本质就是组织上层丧失了危机感而死于安乐。

但你若批评贾宝玉不好好科举,似乎又不妥!因为贾政,贾琏,贾赦甚至贾环都没把心思用在科举上,而且其中不少人不贾宝玉更荒唐甚至是龌龊。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贾宝玉能够一心科举才叫见了鬼!父母天天赌博嫖娼怎么能指望子女学习好?因此贾家衰败的锅肯定轮不到贾宝玉。它实际上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简而言之,贾府跟所有封建王朝一样,由于人为的特权制度而导致组织上层越来越脱离实际,越来越缺少战斗力,而且这种一窝不如一窝的趋势快得超出想象。贾府第一代乃是以军功封爵的,到了贾宝玉这一代真的是跟孔武有力半点关系都沾不上了。

缺少竞争的成长环境会让人丧失血性,贾宝玉从来不觉得自己需要去争点儿什么因为最好的东西都会送到他手上;他也不觉得家族的未来有什么问题,因为家族里甚至没有人跟他这样谈过;他也不认为他的未来会缺钱,因为长辈们都没担心过。

看到贾宝玉的种种似乎跟历史上的宋徽宗特别相似。花鸟皇帝并不是天赋不足,而是他的心思不在政事,因为他做梦也想不到,那些乏味的政事是如此生死攸关。


当然贾宝玉也没想过,他最看不起的仕途经济其实才是保卫他所喜爱的一切的根本。甚至以此为筹码甚至都可以把他心心念念的林黛玉光明正大的娶回家。

说到贾宝玉的爱情,还要再谈几句。爱情这东西除了嘘寒问暖,送吃送喝,谈诗论赋,风花雪月更重要的其实还要有人能够负重前行,能够干脏话。贾宝玉是不屑于干脏活儿的,林黛玉也不屑于干脏活儿。可是世道混沌,总要有人干脏活吧,要不然谁来供养这些阳春白雪?整本《红楼梦》里贾宝玉对林黛玉最在意的婚事没有采取过任何有意义的行动。既没有在家母哪里争取一个明确指示,也没有在王夫人哪里旁敲侧击,以死相逼,更没有上下走动为林黛玉造舆论。整本书里他就只是消极等待,丝毫没有任何作为。因此临到最后,撒泼耍赖也毫无用处,因为局早早就被别人作好,临时抗争都是徒劳。这也不难理解林黛玉为什么总是忧心忡忡了。因为她最在意的事情,贾宝玉压根儿就没办法,没筹划,没行动。而她自己显然是无法跟薛宝钗一样,长袖善舞,精于市侩。

林黛玉是非常聪明的,她很早就看出她与贾宝玉的爱情缺了些东西难以圆满。可是偏偏她又没有办法,自己做不来蝇营狗苟之事,偏偏贾宝玉也做不来。若是劝贾宝玉说这些仕途经济的“混账话”又会让他不喜。这个困局从一开始就无解,而最后贾宝玉也没能拿出什么好方案来,稀里糊涂地娶了薛宝钗。

有些时候会想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是西门庆在贾宝玉的位置上,他会怎么办呢?我猜八成把钗黛都娶了,然后占了薛家的家产,把大观园再扩建他一倍。所以如果贾宝玉有西门庆一半的无耻,贾府乃至林黛玉大概都不成问题。而反过来西门庆若有贾宝玉一半的温情。大概也就不会死于纵欲。西门家的富贵怎么也能传两代。

只是人最大的悲哀未必在于得到或者失去,而在于一个人想要的东西其实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若贾宝玉真有了西门大官人一半的属性,林黛玉大概也是不会有半点开心的。仙草果真是无法存于世间无法接受华美旗袍上的虱子,而人生,哪里又有什么十全十美。

贾府摔倒,自有贾雨村之流爬起。然后五十年后,又一个贾府衰败,又一批公子小姐落难。世上的事,大概都是如此,循环往复。人看似变了,其实还是那些人。局看似变了,其实还是那些个局。人们都觉得自己入错了局,站错了位置,可其实哪里有什么对的局,不过都是自娱自乐罢了。

最后的最后,出家了的贾宝玉大概也无需到田间地头去挑粪拔草,更无需啃树皮吃观音土,乃至易子相食。曹家败落后,曹公到底也是吃穿不愁,否则当他跟灾民们声嘶力竭地呐喊“你们只是吃了自己的儿子,而我可是失去了林黛玉啊!”那场景大概也会极为滑稽。

贾府的悲剧从林黛玉叫刘姥姥母蝗虫的时候就已经注定。可叹这些小姐姐们却没几个活得比刘姥姥更幸福。这不是荒唐,这就是人生,就是困在自己的局中的人生。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到底是人之道长久还是天之道长久?古埃及的法老为了维持其特权甚至立下亲姐弟,兄妹乱伦的规矩,也就是法老的神圣血脉不得与愚蠢的人类相交。几个王朝,最后都信了这套鬼话。而神圣的法老血脉最终既没有神圣也没有纯洁。最后的女法老,埃及艳后杀死了一身遗传病,阳痿,软弱,不堪一用的亲弟弟,托勒密十三世, 而后做了凯撒情妇,为他生了个儿子。等到凯撒被刺杀又做了安东尼的情妇。这位高贵的女法老至今以淫荡之名流传于世。而她的三个孩子都没有活到成年。埃及神圣的血脉,绝嗣!

人之道只是噪声,所有妄图代代富贵清闲的人之道,都是徒劳。


user avatar   fangrum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家族内既无尚文之风,也无好武之俗,一帮混吃等死的家伙,毫无传承感,毫无责任感;

2:身为政治人物,却离权力中心太远,靠着元春的间接关系才能接近一下皇帝,贾政也没见有什么忧心国家大事的机会和想法;

3:文不成武不就,经商务农对社会做点贡献总行吧,也不行。

4:既然是废物一堆,那么政治上站好队不出错总行吧,也不行,抱大腿没见得能抱上什么大腿,反而在上层为了个戏子得罪忠顺王府,在下层为了几把扇子把石呆子收拾的惨绝人寰。

这样的家族要是长盛不衰,那还真没道理了。


user avatar   lu-chen-xi-9-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上明白人还是相当多的,大家分析的很对,贾府败落的真正原因是——社会地位与政治权力不相符,不相符的根本原因是子孙后代太不争气。

在中国,无论古今,有权力的人是永远不会缺钱的。反之,再有钱的人,没有权力的保证,他的钱就像是小儿持万金于闹市,人人皆可得。

经济原因只是贾府败落的表面原因,如果贾府里真出了一个尚书宰相,就算债台高筑,谁敢来要?和珅的钱难以计数,到头来不还是为嘉庆攒钱——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关于红楼梦的问题我答过不少,今天真正好好的说一说,贾府,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所谓“荣国府,宁国府,金银财宝如粪土”。贾府其实是分为两部分的——东府宁国府,西府荣国府,两家住着对门。之所以分为两份,因为他们一家出了两个“国公”。按照明清制度,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国公为最高一等,是超品的(即超越了所有文官的品级),再往上就是郡王亲王了,那是只有皇族才能得到的爵位。作为功臣,最高的荣誉就是封为国公。而红楼梦的世界里,一共分封了八个国公,贾府就有俩!宁国公荣国公哥俩一起帮着皇上打天下,于是哥俩一起被封为国公。这个感觉就类似于开国一共八个元帅,你们家就有俩,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什么感觉。所以在建国初期,贾家的地位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高。

而到了贾宝玉这个时代,这个曾经的数一数二的家庭,只能用四个字概括——外强中干。这个外强中干指的不是钱,而是权力。


我曾经说过好几次,红楼梦里的真正boss并不是贾元春,而是王子腾——贾宝玉,贾元春的亲舅舅,王夫人的亲哥,王熙凤的亲大爷。王子腾在书里从未正式露面,他是个什么官呢?前八十回里,探春曾经说过王子腾的官——九省都点检。这个官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但是有类似的官: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的官职是“御前都点检”。都点检的地位类似于军区司令,那么九省都点检的地位可想而知。到了高鹗的后四十回里,王子腾更是当上了内阁大学士。按照明朝官职(红楼梦的背景主要参考明朝),内阁大学士位比宰相,换算到今天也是常委的级别。

而红楼梦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曹雪芹善于描写人的外貌长相,什么弱柳扶风,什么“病比西子胜三分”,却独独没有描写过贾元春的长相。按说贾元春是贵妃,是皇帝的媳妇,那不当然是国色天香?然而曹雪芹就是没写,这说明什么?说明贾元春长的可能并不好看。

一个亲舅舅是宰相的,并不十分好看的贾元春,能够被纳入宫中封为贵妃,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所以在红楼梦里,王家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里最横的。按照一开始的排名,王家只是第三,因为贾家是公爵,史家是侯爵,而王家只是个伯爵。而到了红楼梦里,王熙凤就可以十分猖狂的跟贾链说“把我们王家的地缝子扫扫,也够你们贾家过一辈子的呢!”。

所以,仰仗着王子腾这棵大树,贾府才能支起一点应有的体面。而贾府本身,则是堕落到了不堪的境地。

明朝与清朝不同。任何朝代为了对抗文官集团,都要巩固自己的基本盘。清朝利用的,是八旗子弟和北京的满洲亲王。而明朝利用的,一是太监,二是勋贵。

明朝的勋贵,除了被朱元璋干掉的那拨,大部分都是皇帝的私党。有的负责镇守地方(如世代镇守云南的沐国公),有的负责在北京掌管禁军(历代禁军统领都是勋贵),有的负责皇帝的个人保卫,而皇帝有了差事,很多情况下也愿意派贵族去。说到底,这些贵族是靠着朱家的江山才能成为贵族的,他们应该与皇族休戚与共。所以即使在明朝灭亡的最后一刻,崇祯帝也将北京的防务交给了勋贵。

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说一句话——一个帮不上皇帝忙的贵族,不是一个好贵族。


贾府的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荣国公宁国公不用说,贾代善贾代化也是有军职的,而且级别还不低。可是到了贾政这一辈,情况发生了变化。贾政成为了整个贾府唯一一个真正的官员。贾政看起来好像是严肃威武,实际上只是一个工部的员外郎(建设部副司长),明制,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在朝堂上跟皇帝对话,贾政属于那种站在殿外的龙套。而且贾政年纪不小,连孙子都挺大了,作为“国丈”的他当了这么多年的官居然还是停留在这个级别,可见他的能力如何。我们从书里也可以看出贾政是一个十分迂腐的人,也许他不是一个坏人,但是在皇帝的眼里,他也不会是一个能干的官员。

至于其他人,宁国府的贾敬作为整个贾府唯一的一个进士,居然弃官不做去修道。而贾赦贾珍也是完完全全的酒囊饭袋,躺在祖宗功劳簿上的废物。其他人如贾宝玉,贾链贾环等更是不堪。一句话——贾府里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可用之材。

所以失去了权力的贾府子弟,交往的就都是一些纨绔膏梁了。真正居于权力核心的人,是不会搭理他们的。看看贾宝玉路谒北静王,贾政和一众人等如临大考,虽然郡王本来也比国公高,但贾府的在真正的掌权者面前的地位也一目了然。

在红楼梦的书里,就没见过哪些当朝大员们来贾府登门拜访,老牌王府们和贾府来往,也多半是看在贾母的面上,贾母和王府里面的老人们有交情,而贾家的子弟已经沾不上王爷们的边儿了。这里说说贾母,贾母的地位是极贵,一品诰命夫人。家里不仅是侯爵,他爹居然是尚书令!尚书令这个官职是隋唐的官职,相当于国务院总理。所以贾母可以在贾府中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代行夫权。这在讲究三从四德(从父从夫从子)的封建社会里是很少有的。




一家子帮不上皇帝忙的贵族,一家子只知道吃喝玩乐树大招风却“运筹谋划者无一”的贵族,不倒台才是不合情理的事。所以在王子腾死后,失去了最后一个靠山的贾府很快就被杀一儆百了。(这里就不扯刘心武的什么政变论了)

贾府的败落,根本在于人的败落。中国历史上恩荫子侄的历史很久,宋朝的时候不仅武将可以恩荫子孙,高级文官也可以。每年朝廷都拿出一些名额来让这些二代们做官。可是朝廷心里也清楚,这些官只能给个虚名,不能做事,所以恩荫的官始终处在朝廷鄙视链的最底层,连举人都不如。靠恩荫的官极少有做大的,而贾府唯一的官,贾政的这个官,还是靠皇上一高兴赏的。指望其他人靠科举谋个一官半职,那完全是没谱的事。

这个劣势,是整个家族的堕落,哪怕有一百个探春为贾府省下所有的银子,也终究免不了堕落的趋势。当一个家族全家都是败家子,留下多大的基业又有什么用呢?说到底,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今天挺晚的了,大家早点睡吧:




user avatar   li-ying-tong-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因太多了,我只分析其中一个点吧,荒疏子弟教育。

当然,这一点估计很令人诧异,贾政可是对宝玉寄予厚望,天天盯着他读书考科举呢。我强烈觉得政老爹一片好心,实在是使得不对路子。

我最近认真想了想,宝玉不爱读书真不全怪宝玉,他这环境能学好出鬼了。宝玉幼时启蒙老师是他姐姐,贾元春。“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宝玉的天资不可谓不高。

那么天资聪颖的宝玉上的到底是个什么学呢?第八回一早就交代了,“原来这贾家之义学,离此也不甚远,不过一里之遥,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给银两,按俸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特共举年高有德之人为塾掌,专为训课子弟。”

注意重点,这是一所义学,立学初衷是有慈善性质的,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换言之,这是贾府出资兴办的一所福利性质的学校,这种学校是给族中子弟提供教育便利的,他本来的目标对象原本就应该是金荣、秦钟这样请不起塾师的穷亲戚,贾芸这样的旁支。

而宝玉、环、兰这样的贵胄公子,上这样的学堂,相对于贾府的条件和贾政对他们的期望而言,简直可以称之为简陋了。他们本应长于名师宿儒之手,与青年才俊游处。可这义学的老师是什么水平,贾代儒是个老儒,没有官职,连举人都不是,他可能是个秀才,甚至可能仅仅是童生。作为贾府代字辈的旁支,掌学实际上也就是个给族里长辈的福利岗,这一点,从之前立义学的初衷可以得到印证。

教书的代儒这种酸腐老儒,连自己孙子都管不好。管事的贾瑞,“原来这贾瑞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每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后又附助着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贾瑞何等没有品行,何等轻浮浅薄,从被王熙凤戏耍的事情看,脑子还不怎么好使。这样的管事者,既无才能,又无人品,社会地位还不及这帮贵公子,他能管好学里才出鬼了。

所以整个学堂,搞基的搞基,吃酒的吃酒,赌钱的赌钱,养娈童的养娈童,打架的打架,斗殴的斗殴,这叫学堂?整一个养蛊学校,难怪薛蟠在里面混的都不想走。前面提到了,“原来这贾家之义学,离此也不甚远,不过一里之遥。”这么近的距离,不指望有孟母三迁的觉悟,但凡稍微上点心,早就该整顿学堂风气了。

这种环境,宝玉能学好那才出鬼。何况宝玉不是不爱读书,他只是兴趣点比较驳杂,杂学旁收,偏才尽有。宝玉虽厌恶“禄蠹”却并不厌恶孔孟之道,他还说过除了“明明德”外无好书,可惜他竟从未遇到过能给他讲好“明明德”的老师。

贾府在干一些七七八八的事情的时候,能量一直是巨大的,不完全举例如下: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收了三千两银子,走节度使云光的关系,拆了张金哥和守备公子的婚约,致二人自尽殉情;秦可卿出殡,用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棺材板;林如海举荐,贾政修书一封,就能让贾雨村谋得起复;贾赦想要石呆子的古扇,贾雨村就能立刻抄了石呆子的家把扇子送来;尤二姐一事,王熙凤自导自演,自己唆使告官自己平事,都察院形同自家衙门……

可叹贾府,官官相护,弄权谋私时关系向来通天,正经该利用资源的时候,却信奉起了人人平等,大家都去念公益学校。

书中处处都有细节印证他们大把的机会在眼前:

网友常以选妃指责宝钗攀龙附凤,可书里清清楚楚交代薛宝钗选秀选的并非妃子,是公主的伴读。我倒是想了些旁的,这说明公主的年龄和大观园这些孩子们差不多大。同理可推,有没有同龄的皇子或者王子们需要伴读?宝玉这相貌出众,聪明隽秀,家世显赫,有没有可能去试一下?

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按一般规律,北静王本人的教育历程还没结束。这个宝玉天天跑人家那里听戏吃酒,两人关系好的很,贾政就不能想着走走关系,直接让宝玉去给北静王侍读都成啊!

李纨的父亲是国子监祭酒,这是怎样的巨佬,而且又是多么亲近的关系,贾政的亲儿媳的爹!直接把宝玉、环儿、兰儿送去拜个师行不行啊!或者送去国子监里进学啊!再怎么混世魔王,我不信宝玉敢闹国子监。尤其贾兰,是李府的外孙,他理应享受到国子监祭酒这样的外公和门庭可能提供给外孙的一切资源。但书里并未提到贾政试图通过李府这层关系为宝贝儿子孙子请名师宿儒。贾兰就在稻香村里,与母亲一起小透明般生活,一直到五十五回,探春理家时婆子来领钱,我们知道他上的还是那个乌烟瘴气的义学。上学的八两银子点心钱还是笔冗费,不知花哪去了。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林如海教女,不指望考科举,只愿她怡情养性,都请了个进士当老师。贾政却把寄予厚望的儿子放到一个酸腐老儒那里教,平时常常半年不在家,由着祖母母亲往死里宠,回家考一考学问,也就是查抄写的水平。另外贾政的官职是延恩赏的,贾政自己都没有考过科举,他的验收质量相当存疑。

说句不好听的话,不怪宝玉天天跟姐姐妹妹们混,他跟着宝姐姐林妹妹们开诗社做做诗,只怕学问还精进些。咱大观园里的潇湘学馆,师资力量都比家塾强些。

还有贾琏,其实吧,王熙凤出场年龄才十七岁,琏二爷的年龄想来也不大,赶紧回炉抢救都来得及,可惜他那个只知道八百两银子买嫣红的爹,算了,当我没说。

贾府子孙不肖、人才凋零,致使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岂独子孙之过!


user avatar   zhaolao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论家族还是国家,衰败的本质就是里子撑不起面子,实力与地位不相匹配,最终,地位跌落到实力所对应的层次上。

————————————

补充一下,贾府,或者说四大家族,还有一个隐藏boss级的头面人物,王子腾。这人是四大家族里职务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个。京营节度使,后升任九省都检点,可谓权势滔天。又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兄长。任谁想动这四家,都要考虑一下他的态度。后来,这位一死,不止贾府,所谓四大家族几乎都土崩瓦解了。

————————————

具体到贾府,核心问题是,贾母之下,没有人能在上层社会撑得起贾家的门面。深层次的问题是,贾家从勋贵向科举转型失败。最终被抄家,逐出上流社会的圈子。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贾母和后来入宫的元春,贾府再也没有一个真正在上层社会有政治影响力的人了,而这两者毕竟是女性,不好抛头露面,元春又是皇妃,更不可能过多施加影响力,也就是说,贾府无人了。种种的奢靡腐败,入不敷出,人多是非多等等,都只是表象。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上流社会的家族,安身立命根本,无非就是钱,社会地位,面子。官宦人家,社会地位几乎等同于官位,钱和面子则往往都是官位的附属品。这三者是以官位为核心,互相支撑的。没钱,就没法笼络人脉,就没法广结善缘,面子就不够,官就不好当。没面子,官做起来就不顺,钱就不好挣。没有官位,钱再多,也是无源之水,现时的面子再大,也终将越来越薄。而一切的核心就是官位,有了官位,稍加运作,钱和面子自然就来了。

唐宋以来,获得官位,最好的途径就是科举。贾府本身是勋贵出身。勋贵做官,往往靠的是皇帝的赏赐,贾政就是典型。这种官,大部分时候,主不了事,没有实权,大都是礼节性的职务或者副职。想要做大官,把家族发扬光大,最好还是走科举的正途。无奈贾府在科举上,是一败再败,正的斜的路都走不通,这也就注定了贾府的衰败是迟早的事。

红楼梦开始时,就可以看出,所谓贾家的门面,其实就剩下贾母的面子了,只不过新近多了个入宫的元春,也不过是烈火烹油而已。去掉贾母和元春,贾府剩下的,不过就是个普通官宦人家,祖上基业比寻常新晋贵人们强一点罢了。从贾政一辈人的社会地位和实力看,是完全撑不起宁荣两个国公府的。

细看贾府中的形势,钱财越来越入不敷出,人脉越来越稀薄,关键就是官帽子越来越小。虽然平常结交的大多是显贵,但很明显的看出,其中如北静王等上流人物,大多只是和贾母有接触,捎带着搭理一下家里主事的贾政,与贾府其余的二代三代并无太深的接触。本质上看,他们只是和贾府早几代人里,官位够高,与自己地位相当的一辈人交往频繁,这也是符合常理的。早年的贾府,毕竟是一门两国公,非皇亲国戚里,也算是顶尖了,结交一些王侯将相,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书中,贾府二代三代人里,并没有一个官位显赫之人,或者前途远大之人,值得现时的王侯将相们去结交。如贾政等兄弟几人,除了袭职,官最高不过是贾政的员外郎(还是郎中记不清了),大致相当于司局级。凭他们自己的官位,根本无法进入上层社会。贾府能有现在的人脉关系,最终全凭祖上的荫庇。可以看到,贾母一死,就很少有什么提的上来的大人物迈进贾府的大门了。而且就贾政这个相对来说的小官,还是皇帝赏的,而非科举考出来的。所以,不管他们如何操作,都注定了他们的一切前途,全都只能看皇帝的心情。靠自己运作,是不可能在官场再有什么进步的。再下一代,本来宝玉的哥哥是重点培养对象,家族未来的希望,可惜早夭。其他几个兄弟又实在不是读书的料。由此,贾府的全部希望,几乎都寄托在了宝玉身上,也就无怪乎贾政对宝玉要求如此严格了。宝玉后来放弃科举这条路,基本也就注定了贾府走上了衰败的绝路,再难有回头的可能。

贾府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其他手段转型。其中最有希望的,就是嫁女儿。通过儿女姻亲,联络那些科场新贵,买一只潜力股。凭借自己家族多年经营的资源,助其上位,进而为贾府提供帮助。这样做,虽然不如自己嫡出的子孙作用大,但也是个办法,至少能保一两代人的富贵。

贾政一辈人中,选择了黛玉的父亲。其人同样是勋贵出身,家世显赫,转型科举成功,任职履历上,先中央,后地方,可谓前途远大,尚书保底,宰相有望。难得的是,和黛玉的母亲,琴瑟和谐,夫妻恩爱。而且家族人丁单薄,将来发达后,不可避免要依靠妻族势力帮扶。进一步,黛玉和宝玉年龄相仿,将来一旦亲上加亲,那就把两家彻底绑在了一起,几乎就相当于贾府自己出了一位科场正途的高官。可以说,如果顺利发展下去,倒真的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无奈,这位也命不长久。一切都成了泡影。

宝玉一辈人中,贾府选择了让元春入宫。这其实是无奈的选择,因为这种行为等同于强化贾府的勋贵的地位,却无助于其转型。元春入宫可以帮贾府续命,但无法帮贾府脱胎换骨,浴火重生。而且宫中形势复杂,一不小心,就被牵扯其中,殃及池鱼。贾府最大的希望就是元春生下皇子,最好还能继承大位,至少也要外封个亲王。这样,也能保贾府一时的平安。但这条路步步荆棘,远远不如科举稳妥和正当。后来的事,其实也印证了这一点。

最后,贾府还有一个举措,就是广结善缘,培养寒门子弟或者门客、小吏进入官场,等其发达后,期盼其念着香火情,给予贾府一定的帮助。且不说人总是会变的,谁也无法预料多年后香火情还能剩多少,就说一旦遇到白眼狼或者惹祸精,反倒给自己招灾惹祸,也是个麻烦事。这种人,培养周期长,不稳定,有些类似于买彩票,求得是万一中奖的侥幸,只能当做闲棋,不能当做正途。

总结起来,贾府衰败的根源,主要是几次尝试进入科举圈子的失败。所以,好好读书吧,筒子们,不管祖上多大的基业,后继无力,总归是不能长久。


user avatar   yongming-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小说啊,

不过搁现实里,满清没了以后,大把贵族后人唱戏,说书都是有的。

要真要讲究的话,就是没有国公的收入和权势,还过着国公的生活才是主要原因。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既不见屹立朝堂简在帝心,也不见吊民伐罪家国柱石,前三排就没个自己人。

作风败坏乱搞男女关系,维持运转全靠烧钱。

凡有用度,必定贪墨挪用,大半中饱私囊。

选人用人,毫无眼光,一水派系斗争。

内部山头林立,整人害人刀刀见骨,冤魂不少。外部官匪盗贼,虎视眈眈,扳倒了就能有几百万两银子到手。




如果这都能不衰败,那就没天理了。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翻了一些答案,有些答主认为贾家可以通过节流来维持,也有些认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其实对于贾家来说都是说不通的


为什么贾家不能“节流”而必须“开源”呢?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贾家如果要留在上流社会,那就必须要和其他贵族世家有互相利用的价值,或者说对皇帝也要有价值,这个价值在于权而非钱,如果有这个价值,那钱自然会来。如果没有的话,再有钱也没用,你还能有钱得过沈万三、石崇吗?

所以哪怕王熙凤省下几千万两白银,也是无济于事。关键还是在于贾家如何能维持住权势。


由于皇权对士族持续上千年的打压,到了明清时代,贾家这种贵族想维持权势无非两条路,从军、科举。

红楼梦的背景基本是太平年景。很难靠军功晋升,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科举倒是靠谱的选择,实际上自明朝以来,一个非世袭爵位的大家族如果连着两三代没有进士的话,要么就此中落,要么转型当商贾,反正就是“贵”不起来了。



——原答案——

贾府这样的大家族,是不会因为简单的“挥金如土”“入不敷出”而衰落的。真正让它衰落的,是贾府已经失去了权势。


其实单看红楼梦开始的时候,贾府里已经没有高级官员和高级将领了,除却贾母和元春这样的女流之辈和贾赦这个世袭的虚职三品,贾府地位最高的居然是贾政这么个工部员外郎。工部员外郎只有从五品,搁到今天最多是个中央部委的正厅,还不是地方官,实际权势可能比不上《人民的名义》里爱看星星的孙区长。


虽然对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来说正厅已经是很大的官了,但你要知道贾府是两个国公府啊,荣宁二公放到现在是可以坐前三排的那种。


你让一个从五品支撑这么大的家族,他能撑得起来才怪呢。贾母还在的时候,跟上流社会还有交集,贾家还能勉强支撑,贾母一死,贾家和上层最后一根线断掉了,必然衰落。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贾府亡于整个上层阶级的腐朽、衰败、无能、不谙世事。

一个个不知道今夕何夕,不晓得人间疾苦,不知道钱从哪里生,米从哪里长。只顾宫里飙车,太庙婚礼、坟头蹦迪。咖啡杯要千两白银,马桶要百两黄金,棺材要南海神木,还得弄个紫檀堡萝莉岛,金屋藏娇。

他们这群十指不沾泥的吸血鬼,既不知道自己家的危机,也不知道家国天下的危机。明明庄园里农场遭了大灾,租税粮食都供不上了,丫鬟婆子们还在食堂打架,作践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明明天下大乱在即,各处兵败,将军阵上亡,大观园里还为了什么蔷薇硝玫瑰露打出了狗脑子。

“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九月里,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一千三百里地,连人带房子并牲口粮食,打伤了成千上万……”

“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的……”

“什么奏凯,败了!”

看得见危机的,要么是病秧子西施,要么是打定主意不说话的杨妃;想要振作,想要有所作为的,偏偏因为出身低贱不受重用,遭各种掣肘各种算计;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休克疗法”,搞承包制私有化,损公肥私,把家底败个干净,换一时安宁。

最愚忠的,因为没文化私心重,目光短浅放高利贷搞金融炒股票,嘴上喊着让贾府继续伟大,却只知道拍桌子刻薄下人,正经事一件干不成,产业继续空心化,机关算尽太聪明,落了个众叛亲离。剩下的都是一群又蠢又坏的蠹虫,强盗打进来,他们还要帮着带路分赃呢。

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世道,到底是谁在养活谁,他们不知道他们吃的“茄鲞”,那几十道工序,无数食材,都是什么人、怎么做出来的。所以,他们都活在梦里,看似身份高贵 ,却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捏在谁手里。

天灾不断,饿殍遍野,盗贼蜂起,内蠹贪婪,外敌入寇,青枫林下鬼吟哦,白骨如山忘姓氏。

《红楼梦》看似讲的是一个家族的末日,其实讲的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啊,大火烧的不只是毛毛虫,更是家国天下啊。《姽婳词》里隐喻了个什么故事?为这时代挣扎、奋斗、并且陪葬的,只是一个不相干的刚烈女子啊,男儿在哪里?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你们都在哪里?

不只是贾府,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到了败落之前,一个赛一个豪奢,一个赛一个轻狂。薛蟠为了抢香菱丫头,能把姓冯的小富二代打个臭死,闹出人命官司;贾赦为了几把破扇子,要把石呆子逼得家破人亡;贾珍葬个儿媳妇,万年不坏的宝贝木材都拿来做棺材了;元春回娘家,贾府赔上血本也要造大观园;更别提那些污七八糟下三路的事情了,焦大骂的好:“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在封建时代,越是到了危机潜伏的末世,人会变的越轻狂不知节制,一个个放浪形骸,把龌龊当有趣,把无耻当风雅。从精英阶层开始,一个赛一个不要脸,一个赛一个不负责任,一个赛一个自私无耻。

你看,就这么一群不知民间疾苦、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吹牛装逼、欲壑难填的人渣,居然是社会精英,时代的中坚力量,你说这个时代该有多脆弱啊,这个社会该有多病态啊?这群不知节制,没有廉耻,目光短浅自私无耻的纨绔子弟掌握的时代,抗风险能力是很差的。

《红楼梦》最后,贾府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的泡沫破灭,大火烧了毛毛虫,食尽鸟投林,剩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所以啊,大家别把那些贵族、富豪、精英看得多睿智多英明。表面光鲜,内里也是一泡污,未必比泥腿子看得明白,更未必比泥腿子高尚。




     

相关话题

  中国人是否普遍仇富?如果是,为什么?如果不是,该如何判定仇富的标准? 
  能分享一下可以写进文章的句子和摘抄吗? 
  高考发挥不理想,复读和择校之间该如何做选择?大家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存在自由市场吗?如果有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斯大林死了以后又是什么状态呢? 
  为什么「工人」和「农民」成了不体面的代名词? 
  如何看待郭沫若的人品? 
  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活中哪些话可以用一些中二的语句代替,产生让人耳朵一亮的幽默效果? 
  辽西会战中,为什么戴朴在国军战局极其不利的局面中能够率领一个旅,成功突围到山海关? 
  为什么汗血宝马会跑到土库曼斯坦去? 

前一个讨论
很多豪车车主那么有钱,为什么要去租婚车?
下一个讨论
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中山陵没被日本人破坏?





© 2024-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