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演技差的流量明星知道自己演的烂吗? 为什么都要去当演员呢?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让人好奇的,也挺能引起大家讨论的。那些在镜头前表情僵硬、台词念白像背课文、肢体动作夸张得像在演二人转的“流量明星”们,他们心里到底有没有数,知道自己演得糟吗?为什么明知道演技是硬伤,还要一股脑儿地往演员这行里挤?

这事儿得分开来聊,挺复杂的。

关于“知道自己演得烂”这部分:

理论上讲,但凡是做一件事情,稍微有点自觉的人,多少会对自己的表现有个评估。更何况,演戏这事儿,虽然有“当局者迷”的成分,但总不能完全没点认知吧?

客观反馈是存在的: 电视剧播出了,电影上映了,观众的评价像潮水一样涌来。好评差评,就像一面镜子,虽然会被过滤,但总会有一些声音能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如果一个人真的完全听不到外界的声音,那他不是装睡就是真的有点“迟钝”了。而且,他们背后有经纪人、有公司,这些团队的人,为了职业生涯,多多少少会给艺人一些“反馈”,即便这些反馈可能经过美化。
对比效应: 他们和真正的实力派演员在一起拍戏,或者看其他优秀的演员的表演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就算不往高处看,看看同期其他年轻演员,甚至一些配角,如果自己表现得明显不如人,心里多半也会有点数。
技术上的学习曲线: 演戏不是天生的,需要学习技巧。如果他们去上过表演课,或者有指导老师,老师的评价肯定不是“你演得真好,你就是天才”。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应该能感受到自己和优秀演员之间的差距,以及需要提升的地方。
但,“知道”的程度是关键: 这里有个重要的区别,是“知道自己需要进步”和“承认自己演得烂”之间的差别。很多时候,他们可能知道自己还需要努力,知道自己没到最佳状态,但会不会直接就承认“我就是烂演技”?这就很难说了。

为什么会有人即使演技差,还是要当演员?原因才是真正值得深挖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可以说是赤裸裸的利益和现实考量,跟艺术追求的关系,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1. 高回报与金钱的诱惑: 这是最最核心的原因。演员这个职业,一旦成功,尤其是成为所谓的“流量明星”,回报是几何级的。天价片酬、广告代言、商业活动、粉丝经济,这些加起来是一笔天文数字。相比之下,很多其他职业,即使再努力,也很难达到这种财富自由和名利双收的程度。对于一些人来说,演戏可能就是他们看到的最快、最直接的通往财富和名声的道路。
2. 名声与光环的吸引力: 谁不想被万众瞩目,被鲜花掌声包围?成为演员,尤其是出现在大银幕或电视荧屏上,就意味着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关注度。被粉丝追捧,被媒体报道,这种被“看见”的感觉,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这种光环效应,往往比扎实的业务能力更能吸引人。
3. “流量”作为一种“资本”: 在现在的娱乐产业里,“流量”本身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资本。公司和资本看重的是艺人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只要有粉丝基础,有话题度,就有变现的可能。这种情况下,艺人即使演技不佳,也可能因为“流量”而被选择,被包装,甚至被捧红。他们的“流量”本身就为他们争取到了演戏的机会,反过来又巩固了他们的流量,形成一个循环。
4. 入行门槛的误区(相对而言): 相比于一些需要极高天赋、极长年苦练才能进入的领域(比如一些高精尖科学、传统艺术等),成为演员的“入行门槛”在某些时候显得“灵活”。有关系、有资源、有长得好看、有公司力捧,这些有时候比扎实的演技更能敲开演艺圈的大门。尤其是对于一些有背景的人来说,演员可能是一个相对“体面”且容易获得的职业。
5. 对“演员”职业的浅层认知: 有些人可能对演员这个职业的理解比较简单,认为只要上镜好看,能把台词念出来,就算完成了“表演”。他们可能并不真正理解表演的深度、技巧和情感表达的复杂性。或者,他们认为只要有人愿意给他们机会,自己就能学好,就能演好,而忽略了天赋和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6. 被公司和团队“推着走”: 很多流量明星背后有成熟的包装和推广团队。这些团队的目标是最大化艺人的商业价值。在他们的规划里,可能演技的优先级并没有那么靠前,而是更注重人设的打造、话题的制造、粉丝的维护。艺人本人,可能也是被团队这样包装和推着前进的,他们自己也很难完全脱离这个既定的轨道。
7. “曲线救国”或转型思路: 偶尔,也可能存在一些人,他们并非一开始就以“演技派”自居,而是想先通过“流量”积累人气和资源,然后再寻求转型,提升演技,成为真正的演员。但这条路走通的例子并不多,更多的是被流量的光环所困,演技始终停滞不前。

总结一下:

那些演技差的流量明星,他们可能“知道”自己离优秀演员还有很大差距,但他们更清楚地知道,成为演员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名利和财富。在当下的娱乐生态中,“流量”可以让他们获得很多本不属于他们技能水平的机会。因此,他们去当演员,与其说是出于对表演艺术的热爱,不如说是对“演员”这个职业所带来的巨大回报的一种务实选择,即便这个选择是在用“演技”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很多年轻的演员,虽然拥有流量,但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演技,渴望得到认可。但不得不说,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他们的声音往往被淹没在那些“演技差”的标签之下。至于他们自己心里怎么想,除了当事人,谁也无法完全确定。但从结果来看,那种对金钱和名利的极度追逐,往往是压倒一切的理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看到一堆这样的杯子,你难免会喷他们:不能保温呀,装水太少呀,杯子把手太烫呀……。

但是如果你看到这样一个杯子,你还会喷他不能保温?你还能喷他装水太少?

同样一个道理,流量是一种资源。演技是一门技术。你向一座金矿问它会不会做骑自行车?!

如果是这样的人:

演的烂,当然不能去当演员了。

但如果是这样的:

那怎么能去不演戏呢?

所以,资本聪明着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