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
韦小宝的身上是有一股混杂了底层气质的草莽英雄的感觉的,当年的港台演员能表演的比较好,是因为他们大多数人也都是从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实际上,金庸的武侠小说与其说是“武侠”,倒不如说是建立在当时香港社会的秩序想象之上的想象在另一个世界的投射。韦小宝那样底层出身的混混,在当时的香港不能说遍地都是,但大多数人总是见过那么几个的。而有些东西,经历过就是经历过,没经历过就是没经历过,硬靠演其实演不出来。
就像这几年我看一些悬疑或者犯罪题材的影视作品里,年轻一代演员演各种黑社会或者地痞流氓没有一个能演到位的——哪怕这个演员的演技本身还不错。反而是一些老一辈的演员,身上是有那个味的——比如说孙红雷演得黑社会大哥,冯小刚演的老炮儿,都是非常传神的。
可你也怪不了那些年轻演员,毕竟现在年轻一代演员成长的时间段,也是中国社会治安迅速好转的时间段,他们印象中的黑社会或者地痞流氓在生活中已经很少出现了。
有些人在评价演员的时候,总说好的演员是一人千面,演什么像什么。但实际上来说,一个演员的演技总是在一定区间内展现的,而决定了这个演员演技区间的,是他的性格特点、成长环境等。比如说陈道明之前再《楚汉传奇》里演刘邦,演技虽然不能说不好,但他演得也并不是刘邦。陈道明自身的气质就决定了他适合演一些有文化气质的角色,而不是刘邦这种不读书的草莽角色。反过来说,王宝强在《Hello,树先生》里的表演堪称惊艳,可作为一个底层出身的演员,你让王宝强去演陈寅恪,他大概率也是要翻车的。
回到《鹿鼎记》上来说,这个剧也不是不可以拍,但如果要拍的话就需要改编一下。一方面让剧情更贴合当下的观众的喜好,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修改剧情,给角色留出演绎的空间。实际上,在过去我们看到的很多好剧,都是编剧根据演员的特点从剧情到台词不断改出来的。就拿前面的陈道明来说,他的台词功力非常强,自身又带有一种儒雅而不失霸道的气质,因此与陈道明合作的很多编剧,都会给陈道明设计大段的带有一定文采的台词让他去说(比如《康熙王朝》里“歪脖子树”的名场面)。这种改动,就让剧情和人物的性格非常贴合。
在这个问题下面,有人说郭麒麟适合,有人说彭昱畅适合,还有人说XX也适合。其实这个东西适合不适合,要看剧本怎么设计。如果按照《鹿鼎记》的原著来走,新一代演员里少有适合的。但如果对《鹿鼎记》进行大改,到还有一些人适合。理论上说,影视剧改编作为一种二次创作,理论上是可以对原著进行大范围的改编的。只要你改动之后的东西能自圆其说,那就没有问题。而现在影视剧制作的一大问题是,编剧跟演员之间的这种互动没有了,于是很多演员接的都是自己并不擅长的剧本,而制作方也懒得根据演员的特点去改编剧情,最后拍出来的东西自然也就不能看了。
曾经徐峥是多么适合演韦小宝啊!奈何大胡子非得找教主演。现在徐峥已经挎上大泳圈了,脸跟猪肚子似的。不行了不行了!
我推荐何云伟。
底层气质,流氓气息。只要把欺师灭祖的特点收敛一点,就可以了。
这句话有点像周星驰说的,根本没有食神,或者说人人都是食神。
但并非故弄玄虚。
因为与其他金庸小说的角色不同,如果以原著来做标准的话,韦小宝这个角色其实没人能演好。
比如神雕,你可以认为古天乐的杨过是活生生从书里走出来的。没什么问题。
比如天龙八部,你可以认为陈浩民或者林志颖都很符合段誉的人设。也可以。
但韦小宝不行。
因为全书里,韦小宝大部分时间一直是个小孩子。大概13/4岁的样子,而且没有什么明确的外貌描写,除了他妈夸他“鼻子生的好看”,或者经常出现的被吐槽矮以外。大家很多时候都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所以才会有许多扮猪吃老虎的机会,以及那种将英雄豪杰、庙堂高官玩弄于股掌之上的讽刺感。
这里截取原著一个段落,韦小宝被带到神龙岛的时候:
一个少女笑道:“胖头陀,这小孩是你的私生子么?”说着在韦小宝颊上捏了一把。胖头陀道:“姑娘取笑了。这小孩是教主他老人家特旨呼召,有要紧事情问他。”另一个圆脸少女捏了一下韦小宝的右颊,笑道:“瞧这娃娃相貌,定是胖头陀的私生儿,你赖也赖不掉的。”
韦小宝大怒,叫道:“我是你的私生儿子。你跟胖头陀私通,生了我出来。”
一个能被少女都主动掐脸蛋戏弄的小孩子,长得应该不算难看,但肯定是要没攻击性,也看起来很幼稚,才会被逗邻家小孩一样调侃。请问你能把这样的一个形象,放到山鸡的身上吗?那洪兴还不来杀了神龙岛全家?这也是为什么我说,陈小春演的虽好,但那只能说这部剧好看,跟符合原著还是两回事的原因。
但《鹿鼎记》作为一个大制作,是不可能真正找一个10几岁的小孩子来担当重任的。而且审查也不会通过,这不成了未成年人犯罪大全了吗?所以统计一下会发现,演韦小宝的大多是30多岁(周星驰、陈小春、张卫健、韩栋等人皆如此),而年纪最小的,就是梁朝伟的版本,22岁。也被金庸夸奖过十分还原。
2.金庸最喜欢的两个韦小宝
金庸一向对自己的小说改编影视作品十分苛刻,说过不少批判的话,比如斥责观众都觉得是神来之笔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说“徐克不懂武侠”。还说黄晓明的杨过“像是在勾引他师父一样”。
但他对于鹿鼎记倒是有两次高评价,一次是说梁朝伟版本的《鹿鼎记》,“是他认为最好的改编版本”,一次则是认为周星驰来演韦小宝,是“不做第二人想”的好办法。(图片来源于资深星迷美女ztmn1986姐姐)
从梁朝伟跟周星驰两个版本里,我们大致可以看出金庸欣赏的是什么。
首先是形象上,看起来有些娃娃脸,尤其梁朝伟演的时候年纪这么小,加上身材加成,说是高中毕业也有人信。
但这里插一句,资深周星驰黑粉王晶,在多年前《鹿鼎记》电影出DVD版本的时候,作为花絮收录,讲了许多有关周星驰版韦小宝的问题。
之所以说是黑粉,是又黑又粉,一方面极度欣赏周的才华与演技,一方面由于合作不善,总是在各种方面找周的毛病。
在访谈中他特别提到,周比梁朝伟更适合韦小宝的原因,是梁朝伟长得太帅了,“这么帅不需要做韦小宝那些下三滥的事”。这点就有点夹带个人情绪了,因为众所周知,星也算是清靓白净的帅哥。
但从周星驰与梁朝伟两版本的成功,我们多少可以得出一点结论,就是韦小宝应当是个外形上给人一定好感(但不是帅哥),且看来无公害但内里有心机的角色。
我觉得张一山演韦小宝被骂,除了外形因素,更多的是整个剧杂乱无章,让人看的就十分气愤,也迁怒于他。其实他在同辈的演员里已经算放得开了,也演出了一点韦小宝的猥琐跟市侩,但过于放大,而忽略了韦小宝本身是个可爱小孩的外在本质。如果要论外形的话,我觉得早几年的吴磊可能比较适合。或者刘昊然。但前提是他们能放下偶像包袱,而演一个内在很猥琐的角色,否则谈不上是韦小宝,只是一个顶着鹿鼎记外壳的同人剧。
如果是书中的韦小宝,国内恐怕真的找不出哪个男演员能演。
倒不是说这个角色有多复杂,而是韦小宝在书中出场基本都是一个“孩子”:
那老者道:“是么?我听人说的,却是不同。听说这桂公公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孩童,就是狡猾机伶,只怕跟你那个外甥倒有中分相像,哈哈!”
初上五台山时,韦小宝是个“十三四岁狡猾机灵小孩童”,是未成年人,光是这一条就卡死了国内几乎所有童星。
顺带说一句建宁公主应该是比韦小宝大一点点的:
韦小宝见这少女十五六岁年纪,一张瓜子脸儿,薄薄的嘴唇,眉目灵动,颇有英气。
少林寺剃度后:
众人见韦小宝年纪幼小,神情贼忒嘻嘻,十足是个浮滑小儿,居然是少林寺中与方丈并肩的禅师,均感讶异。
葛尔丹也才二十来岁,要让他觉得韦小宝“年纪幼小”,就必须得是个未成年人。
桑结喜道:“是了,小孩子说的,必是真话,押他回店去取。”
桑结心想:“这顽童身子灵便,倘若跳来跳去,只怕师弟一时打他不到。他有恃无恐,必有鬼计,多半他会跳到草堆之旁,引得师弟追过去,那尼姑便在草堆中突施暗算。如是文比,他这小小拳头,就是师弟身上打上七八十拳,也只当搔痒。”
桑洁眼里的韦小宝是个连说谎都不会的小屁孩。
直到赐婚平西王为止,韦小宝的定位始终是个孩子,他靠着年龄优势占了无数便宜。
金庸描写的是一个“身体是小孩,头脑却是大人”的形象,这要怎么演?
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国内演员,童星就太“童”了,偶像派又拿不出演技。到国外找找,美剧《无耻之徒》,剧中的卡尔,演员这时候16、17岁左右,卡尔这个角色应该是十四五岁,虽然是个孩子的外表但拥有成年人的担当,可以说是最接近韦小宝的了,但我们总不好找个白人来演韦小宝吧。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另一种选择
用女演员试试?十五六岁的女演员,化妆化的好一点,扮成十三四岁的男孩子也能说得过去。
说句大实话……原著的韦小宝,基本是无法演出来的。太复杂太多面的一个性格了。
我觉得已有的影视版本韦小宝,接近原著精髓的,可能只有周星驰那版……
陈小春和梁朝伟都极好,但那是电视剧式的、浮面的好。
韦小宝这个角色,很深。
金庸先生在《鹿鼎记》的后记里,说过这么一段:
有些读者不满《鹿鼎记》,为了主角韦小宝的品德,与一般的价值观念太过违反。武侠小说的读者习惯于将自己代入书中的英雄,然而韦小宝是不能代入的。在这方面,剥夺了某些读者的若干乐趣,我感到抱歉。
的确,乍看,韦小宝不适合读者代入。
表面上,小流氓,小无赖,武功不高,手段低劣,油腔滑调……
然而,这些,其实都只是表面。
有些演员演韦小宝,只重表面的小流氓油腔滑调气,那是想岔了。
《鹿鼎记》里,韦爵爷的利益面多得不得了,师父也多得不得了——陈近南、阿九、洪教主和夫人等等——但韦爵爷到最后,武功也稀松平常。
可是陈总舵主和阿九都承认过:虽然韦爵爷有些油腔滑调,依然不失为一个好徒弟。
这很神奇,因为他的师父们,本来是利益冲突、势不两立的。
难得的是,韦小宝很无赖,但大体还是个讲义气的好人,终究大节不亏。明明是个多面间谍,还能做到大节不亏。余则成都没这能耐吧?
师父多,利益面多。
《鹿鼎记》中,韦小宝韦爵爷纵横天下。康熙皇帝,俄罗斯沙皇,平西王吴三桂,神龙岛洪教主,权臣鳌拜,天地会陈近南,大明长公主。
多少人都拿他没辙,任他多面间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妙在他从头到尾,身为多面间谍,大节不亏。不卖国,不卖友,对师父陈近南和好友康熙,都周全到了。
他不是读书人,满嘴粗话,这是表面。
但内里聪明绝顶,应变如神,每个选择都是对的。这其实算金庸给的主角光环:韦小宝太聪明太通透了。这是他表面小流氓气质下的真内在。
这份惫懒之下的通透聪明,非常难演。
王晶导演、周星驰主演的《鹿鼎记》里,陈近南对韦小宝表达过这个意思:
读过书明事理的人,找不到了。只好用一些蠢一点的人。
对付那些蠢人,就绝对不可以跟他们说真话。
他跟韦小宝说的真话是:对面抢走我们的银两跟女人,所以我们……
韦小宝就明白了:就是要夺回银两和女人,其他口号都是脱了裤子放屁关人鸟事。
这段话极为精彩。真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陈近南一说,韦小宝就懂了。
这段其实是电影版自己加的,但其实没关系:《鹿鼎记》本就好在颠覆。电影版不拘泥于原著台词,也行。
因为韦小宝,的确就是这样的:
他武功一般,但深知利益的好处。故此,虽然粗鄙无文,但一边讲义气,一边舍银子,一边利益捆绑。如此在多种势力之间都挂靠得住,无往而不利,终于位极人臣。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周星驰版最好:这一版把派系之分与利益的实质,直接点通透了。
最初热血,想做英雄,于是加入了天地会。
后来等他在天地会、清朝、神龙教、俄罗斯宫廷都有利益,与西藏蒙古领袖都有结拜兄弟之情、有了高官、香主、少林寺高僧等无数身份之后,见过了沧海桑田,知道了所有的真相,韦爵爷决定什么都不干了。
因为他什么都见过了,对政治的真相是什么,一目了然了。
这才是韦小宝。
一个表面地痞无赖,其实脑子里一清二楚的,真正聪明人。
话说,韦小宝的选择,其实多少映射出金庸先生的一些取向。
1950年代,金庸小说第一部《书剑恩仇录》里,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那是矢志反清。
1970年代,金庸小说最后一部《鹿鼎记》里,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逝世了。
那代表着,黑白分明的侠客时代结束了,接下来是清浊并收的韦小宝时代了。
结尾,韦小宝直接问黄宗羲他们这些非要反清复明的学者们:
如果康熙干得不错,干嘛非要反他?
乍看是小说人物的选择,其实有一点深的:
1950年代到1970年代,金庸先生对大陆的态度,是有所变化的。
这是什么意思,懂的都懂。
明白这一点,就能理解韦小宝的矛盾、韦小宝的通透、韦小宝的选择。
一个看似油腔滑调,其实深谙一切规则,在所有地方都能靠利益捆绑与人性弱点保全自己的聪明人,居然还能不出卖师父和朋友,尽量周全。这是何等的通透、轻盈和游刃有余。
陈小春和梁朝伟的表演很好,但他们的韦小宝人设,其实是回避了沉重历史面的。
周星驰那一版,这么直言不讳地说出利益真相,其实是隐约点到《鹿鼎记》暗黑现实的一面了,结尾剧情也算到位。所以我才觉得,那相对接近了。
然而真正的韦小宝,涉及太多了,真的很难演。
而那些只把韦小宝演成一味油腔滑调小流氓的,那就是根本没读懂(或假装没读懂)《鹿鼎记》了。
我觉得张一山适合演孙悟空,
韦小宝郑凯应该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