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张一山版《鹿鼎记》?

回答
张一山版《鹿鼎记》,怎么说呢……挺“张一山”的。

一上来就得承认,看这部《鹿鼎记》之前,我对张一山还是挺有期待的。毕竟,他不是那种靠脸吃饭的演员,而是实打实有演技打底的。从《余罪》到《柒个我》,他演繹的角色都有那种“灵”劲儿,能把人物骨子里的东西给抓出来。所以,当看到他接了韦小宝这个角色,我脑子里自动过滤掉了“他行不行”的怀疑,转而开始想象他会怎么把那个浪荡不羁、油滑狡黠的韦小宝给演绎出来。

然而,看完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用力过猛。

这版《鹿鼎记》最大的问题,在我看来,就是张一山试图把韦小宝的“无赖”和“聪明”都变成一种夸张的、甚至有些癫狂的表演方式。韦小宝本来就是个小人物,靠着机灵和运气一路爬到高位,他身上有市井的油滑,也有底层人物的生存智慧,更难得的是,他在见识了权谋斗争后,也并非完全没有良知。但张一山的版本,仿佛把所有这些特质都浓缩成了一种“戏精”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他的表情和动作。你可以说他“放飞自我”,但更多的时候,我觉得他是在竭力地去“演”韦小宝,而不是“成为”韦小宝。他时时刻刻都在挤眉弄眼,咬牙切齿,歇斯底里,甚至用一种近乎抽搐的方式去表达情绪。有时候,观众看到的不是韦小宝在某个场景下的反应,而是张一山在镜头前用力地“表演”韦小宝的反应。这种表演方式,很容易让观众出戏,觉得“噢,他在演戏”,而不是“噢,韦小宝就是这样”。

比如,他处理很多关键情节的时候,都显得过于急躁和刻意。韦小宝初入皇宫,那份小心翼翼、试探和观察,被他演绎成了一种上蹿下跳的滑稽。他想表现韦小宝的“机灵”,但结果更像是在演一个患有多动症的孩子。还有他跟七位老婆的互动,本来应该是各有特色,有爱有戏的,但在张一山版里,他跟谁都是一副“我就是这么吊”的表情,缺乏那种微妙的感情变化和人物关系的发展。

然后是剧情的改编。很多观众对《鹿鼎记》的改编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但这部剧的改编,感觉有点“为了改编而改编”的嫌疑。为了追求所谓的“现代感”和“快节奏”,牺牲了很多原著的细节和韵味。比如,很多本应是铺垫的剧情被一笔带过,人物关系也显得有些单薄。韦小宝之所以能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靠的不光是嘴皮子,还有他对人性的洞察和局势的判断。而这部剧里的韦小宝,很多时候更像是在瞎猫碰上死耗子。

还有一点,就是整体的氛围。金庸的武侠世界,虽然有侠义,但也有江湖的规矩和那种时代特有的质感。张一山版的《鹿鼎记》,因为过度的喜剧化和表演上的夸张,让整个故事变得有点像一部舞台剧,缺乏一种沉浸感。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江湖的沧桑感,都被这些外放的表演给冲淡了。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这部剧的某些片段,张一山也确实展现了他作为演员的功底。比如,他偶尔流露出的那种深情,或者是被逼到绝境时的那种无赖劲儿,还是能让人眼前一亮的。而且,他和其他演员的互动,在一些时刻也能擦出火花。但是,整体来说,他这次扮演的韦小宝,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太想证明自己能演好这个角色了,反而把自己给“演”死了。

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说,就好比你去吃一碗面,本来这碗面食材新鲜,味道也不错,但厨师非得给你撒上一大把胡椒粉,味道就变得有点过于刺激,让人有点招架不住。

总而言之,张一山版《鹿鼎记》,是一个有想法,但执行上出了很大偏差的作品。张一山有天赋,但这次的角色驾驭,我个人觉得,用力过猛,反而失去了原著中韦小宝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智慧和魅力。这也许是很多观众,包括我,感到失望的原因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一般是不给正在上映的电影和电视剧写评论的,因为还没有看完,发表评论难免有失公允。

但是看完了张一山版《鹿鼎记》的第一集,就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了

《鹿鼎记》之于我有特殊的意义,它是我阅读的金庸先生的第一本著作,那一年我十岁,小学三年级。也是我阅读过次数最多的金庸先生的著作,前后不下四次。

《鹿鼎记》之于金庸有特殊的意义,它是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是金庸先生向严肃文学届的一次表态,是金庸先生从汉族主义向中国主义的转变,也是金庸先生第一次塑造不会武功的武侠男主角,这是金庸先生以武侠为外衣,进行历史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的巅峰尝试。

这部小说,却没有被编剧读懂或者刻意没有读懂。把这部巨作变成了”小品合集“

本来张一山的韦小宝,我原来是相当期待的。因为小时候看《家有儿女》觉得刘星这个角色诙谐、顽皮又充满了狡猾与机敏。这和原著中的韦小宝颇为相似。这个角色的塑造者原有梁朝伟、陈小春、周星驰、张卫健、黄晓明。梁朝伟的塑造颇为生动,但是梁版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画质音效都过于老旧了。陈小春的韦小宝非常得原著之精髓,也是笔者的童年记忆,但是基于98年的拍摄条件限制,布景道具难免粗糙了不少。至于周、张的版本其实并不是鹿鼎记,只是同人作品,姑且不论。张一山从以往的形象上似乎贴近韦小宝,这让笔者在之前增加了不少期待,以为这会是梁、陈之后的又一高峰,结果编剧似乎并没有打算写一部好作品。

我们就来看看第一集

一、韦小宝和茅十八

原著中韦小宝和茅十八是怎么一起去北京的呢?原著用了整整一章描述(鹿鼎记一共50章),这一章就完美的刻画了韦小宝的性格和出身

首先,一群盐枭去妓院丽春院闹事,辱骂了天地会,正巧被一个“热爱”天地会的“嫖客”听到,反骂回去,一个妓女听了笑出了声,被欺软怕硬的盐枭打了一个耳光,一个小孩骂着脏话说盐枭打了他妈妈,要与盐枭撕打,又被盐枭了。房中“嫖客”看盐枭打女人,打孩子,甚为气愤。开始跟盐枭大打出手,期间小孩一直在讨嘴上便宜。后来躲进了嫖客的房间,发现嫖客是个有伤之人。又想着嫖客可能打不过盐枭,准备开溜。

结果嫖客成功战胜盐枭,小孩假装勇敢,学着说书人的语气说什么“好朋友讲义气”,惹得嫖客忍俊不禁,而小孩开始继续假装自己有义气,非要送嫖客出去。

后来小孩知道嫖客是江洋大盗茅十八,举报有一千两赏金,又开始犹豫要不要去赚钱,可是在茅十八用“义气”相激,又害怕的情况下又放弃了,不过还是有些小心思。然后在茅十八问他尊姓大名的时候揭示了他叫小宝,但是因为母亲是妓女,不知道父亲是谁,所以回答不出“尊姓”只能说他妈妈姓韦,他也姓韦

后来又随茅十八比武,撒石灰救了茅十八,却被批评。听说茅十八要去北京找鳌拜比武又想看热闹,就央求茅十八带他去,一路上他照顾受伤的茅十八,茅十八给他讲江湖故事。两人到了北京。

这里你能看出什么?

韦小宝就是个市井小混混,他所谓的“义气”不过是评书中听来的虚词,他贪财,听到赏银后瞬间想举报茅十八,胆小,虚荣,但是很机灵。他出身可怜,但是又喜爱热闹。

他为什么和江洋大盗茅十八成了“好友”,很大一部分是茅十八的教导、陪伴弥补了他从小缺失的父爱。我们不难发现韦小宝对那些年长的,爱护自己的男性都充满了依恋,前有茅十八后有陈近南。这也是他的性格。

而电视剧中,这段戏居然没有三分钟。

被简化为,韦小宝发现嫖客是茅十八,茅十八于是大方承认自己是通缉犯,官府来抓茅十八顺便打了送酒给嫖客的韦小宝,茅十八于是和官军开打,韦小宝救了茅十八。韦春花怕官军来找韦小宝麻烦,让茅十八带韦小宝去北京。

这个剧情是不是莫名其妙?

我不禁要问,

一个通缉犯为啥要大喊我就是茅十八?

官军来抓捕盗贼,为什么要无缘无故的打妓院的妓女和妓女的儿子?就因为他们上酒了?

韦小宝为啥要无缘无故救一个盗贼?

哪一个母亲会放心的让江洋大盗带自己的儿子走?还是求着人家带走?你说你怕官军回来抓你儿子,那你让他跟盗贼走是干嘛?坐实你儿子是江洋大盗的同伙?而且你不担心江洋大盗路上被抓?

二、韦小宝和海大富

原著中韦小宝进了京城,看见了一个老太监和小太监(海大富和小桂子),以及摔跤手欺负店小二,于是韦小宝刻意大声跟摔跤手说,我的这个朋友说你们打不过他,引得摔跤手和茅十八比武,茅十八教训了摔跤手。

这里其实可以看出韦小宝的很多侧面,第一,他自己出身于社会底层,所以看见别人欺负店小二这个社会底层,才会想打抱不平。第二,韦小宝很狡猾,他知道自己没能力打抱不平,茅十八又不愿意惹事,就故意挑事,且成功。

电视剧里怎么演的

他们纯为了戏弄摔跤手而大打出手。

请问为什么?你韦小宝很无聊吗?你茅十八不是通缉犯吗?这么高调?

原著中韦小宝和茅十八被海大富抓回宫,韦小宝为了逃跑,偷换了海大富的药,导致海大富瞎了,韦小宝杀死了小桂子,但是为了给茅十八争取更多的逃跑时间,假装自己是小桂子拖住了眼瞎的海大富。自己也失去了逃跑的机会。

从此韦小宝以为海大富不知道自己不是小桂子,开始左右逢源的瞒住身份。而海大富其实早就知道这个小桂子有假,但是盘算了一盘更大的棋。小说正式进入了紧张刺激,波诡云谲的场面,小鬼头和老狐狸的斗法。

电视剧了怎么演的的

打死小桂子的是海大富,但是他竟然让韦小宝假装小桂子,而韦小宝竟然答应了,海大富让他干啥就干啥。

你我不禁要问了,你海大富怎么能觉得一个刚把你眼睛毒瞎的人会配合你表演,你韦小宝又为啥对一个刚在你面前杀了人,把你绑进宫的人唯命是从?

而且既然海大富已经知道你不是小桂子了,紧张感顿时就没了。

比如原著中,别的太监来找小桂子去赌博,韦小宝登时紧张,别的太监一眼就可以看出自己不是小桂子,那岂不是要露馅?然后韦小宝急中生智,巧舌如簧。既体现了韦小宝机智,又让读者捏了把汗。

而电视剧中,别的太监一眼看出这不是小桂子,韦小宝什么都说不出,反倒是海大富说这就是小桂子。不知道编剧这是什么用意。想塑造韦小宝傻?还是觉得观众傻?

三、韦小宝和康熙

原著中韦小宝和康熙是如何认识的呢?

韦小宝在宫里路不熟,迷路了,走进了一间摔跤房偷东西吃,听得有人进来,以为也是偷东西的小太监,于是提议“我陪你玩”,来的小朋友“大喜”,于是两人开始摔跤,来的小朋友摔跤是好手,几次摔得韦小宝狗吃屎,韦小宝靠咯吱对方,偷奸耍滑才能不被对方制服。酣畅淋漓的玩了一场。两人成了朋友,而这个人正是康熙。康熙于是假做自己就是个小太监,约韦小宝明日再来玩。

这里康熙为什么喜欢韦小宝?是因为作为皇帝,其实是没有人敢陪他“玩”的,他是缺少玩伴的,而且别人在玩中也只敢输,不敢赢。(可以参见溥仪《我的前半生》)于是当有人提出陪他玩,才是他大喜的原因,更加惊喜的是他制服了这个小朋友,小朋友不但不求饶,还想进办法要翻盘。这种体会也是前所未有的。

电视剧里怎么演。

韦小宝偷吃,康熙进来,韦小宝就骂康熙,康熙就说你敢骂我,我韦小宝说我还敢打你呢,于是给了康熙一耳光,康熙竟然笑道你真敢打我?韦小宝于是又给了康熙一耳光,康熙于是跟韦小宝约架,然后两人成了好朋友。

编剧,你的康熙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吗?谁会因为自己被打而高兴?纵然他以前没被打过,他也不会因为被打而高兴,而交朋友吧?

编剧,你的韦小宝是有多胆大,明知道是皇宫,自己在偷吃,进来一个人你还明目张胆的骂人?

编剧,就算你没生在古代,你想想现代

一个小孩到了陌生人家,偷吃东西,忽然有人进来,藏进了桌子底下,后来看进来的是另一个小朋友一个人玩,出来说:我陪你玩啊?另一个小朋友于是很高兴。是不是合理的?

按照您的编剧

一个小朋友来到陌生人家,偷吃东西,看见另一个小朋友进来,上去就骂人家,还给人家一耳光,然后对方小朋友非常高兴,因为从没有人打过自己,于是交了朋友???

恕我不能理解。

45集的电视剧,第一集就拍了50回原著的前4回,且是交代人物背景的前四回,然而,我看到的却已经完全不是鹿鼎记了。不知道还不会看后面的,这个评论暂时就先这样吧(待续)

***补充一个信息***

原著中韦小宝是一个小孩,所以他说很多话,比如我要“你做我的大老婆,你做我的小老婆”。如果出自小孩之口,颇有些顽劣戏谑的成分,但是如果演不出小孩子的感受,就会让人觉得油腻无比。

比如一个小孩说,我要娶这个妹妹。和一个中年大叔说,我要娶这个妹妹。就不是一个意思。所以要演韦小宝,演出少年感很重要。

梁朝伟1962年生,1984版韦小宝,22岁。本就是个少年。

周星驰1962年生,1992版韦小宝,30岁。

但星爷长相上当时比较显小。

陈小春1967年生,1998版韦小宝,31岁。

但陈小春把握顽皮、不谙世事把握的很好,像个大小孩。当然当时也有人批评过陈小春版韦小宝扮相有点老。

张卫健1965年生,2000版韦小宝,35岁。

张卫健长相也显小,圆脸白皮肤比较显嫩。而编剧也做了适当改编(台词和剧情)让韦小宝很像一个顽劣青年,减少了韦小宝的少年属性。

黄晓明1977年生,2008版韦小宝,31岁。

但黄晓明长相棱角分明,不属于显年轻的那种。导演也可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设计了少年韦小宝这个角色,这部里也是唯一韦小宝分两个演员的。但是,其实原著中韦小宝并没有长大多少岁,所以说话模式前后没有改变。所以虽然剧中换了晓明哥,可是他依然说着“孩童话”,结果嘛,我就不做评论了。

韩栋1980年生,2014版鹿鼎记,34岁。

仅次于张卫健的年龄,韩栋本身也不属于显小的那种长相,五官很立体。结果如何没有怎么看过那一部,不做评价了。

张一山1992年生,2020版鹿鼎记,28岁

至于张一山能不能演出,有没有演出少年感。留待大家品评吧。

user avatar

看了新版《鹿鼎记》两分钟,觉得很是不妙,这个剧像是个烂片。看了十几分钟,我确信这是部烂片。看了两集,我确信这是部大烂片。

这个剧本快进地飞快,连故事背景都不交代了,如果没看过小说,是看不懂剧情的。剧本问题不少,看到茅十八赞同韦小宝朝敌人眼睛撒石灰,我就觉得编剧压根不懂鹿鼎记,原著里茅十八是大加斥责韦小宝这个阴险偷袭行为的,这就把江湖和天地会一干人等的正直和坚守给表现出来了,剧里的茅十八这样拍和路人甲有啥区别?

演员的话先不提韦小宝,康熙那个演员把康熙演成了一个憨憨弱智,康熙和韦小宝站一起的时候就是韦傻傻和康憨憨凑一对了。当鳌拜来逼他杀苏克萨哈时候,他张开嘴巴,露出了如此温暖纯真憨憨的笑容。原本康熙在鳌拜逼迫下有委屈愤怒焦急,又要强装淡定,然后这些都在哪呢?

滕梓荆把一代大侠陈近南演的猥琐油腻,丝毫不过脑子就要让韦小宝拜师做香主,哪有原著里一番挣扎?总舵主就是这么当的?鳌拜那个演员个子矮,体型肥,脸圆圆的挺萌萌哒,连声音都软萌软萌的,哪里是什么满清第一勇士鳌拜?最关键的是他根本就没在表演。不明白他在逼迫康熙要诛杀苏克萨哈时候,五官做出这种呆滞表情,为啥导演都能在监视器前喊过?导演您是不是当时睡着了?这段鳌拜和康熙的对话,找个大学生话剧团演的都比这个好。我把这段视频放上来,大家自己体会吧

一个演员表演不行可能是一个人的原因,但一群演员的表现出了明显问题,只能是导演的原因了。众演员的表演集体失控,不得不要给导演发张点赞哥

另外有不少人发现剧组把鳌拜的府邸叫成了鳌府,这是很大的错误,剧组明显没有上心,第一,鳌拜不姓鳌呀,人家姓瓜尔佳!哪里跑出来的鳌府?哪怕说鳌拜的汉姓也姓关不是鳌,说鳌拜姓鳌,就跟特朗普姓特一样扯淡。第二,鳌拜当时是公爵,府邸应该叫公爵府,就像奕䜣的府邸叫做恭王府一样。用自己的姓氏命名府邸,张府李府的,那只有民间乡绅才会用。

还有,我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为男主张一山辩护几句,张一山对韦小宝的塑造很不成功,但同样的道理,张一山的塑造失败,导演和编剧的责任居多。一是编剧删除了很多可以塑造韦小宝的情节,原著里是韦小宝弄瞎海大富,杀死小桂子,这表现出他反应机敏,残忍狡诈。后来又认识康熙和他成为好朋友,又被天地会抓去,因为怕死而被迫加入天地会,他在几股敌对势力之间夹缝生存不断逢迎伪饰,从而展现出韦小宝这个人物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左右逢源的本领。而本剧的编剧把这些重要情节删去了,把韦小宝在众多势力之下面临的压力也删去了,韦小宝没有挣扎,没有了在几股势力中艰难的选择,韦小宝的这个人物就缺乏了人物塑造必备的情节,也缺乏了人物塑造的灵魂。于是张一山只能奋力地挤眉弄眼来表现韦小宝的机灵和圆滑鬼怪,然而情节缺乏对人物的塑造的基础,演员这样卖力表演不能让观众对人物感到信服,反而会让人觉得用力过猛,让观众生烦并反感,以至于说是《猴鼎记》。另外好的导演对演员的表演加成是非常重要的,我看过张一山的《余罪》,也看过他的《鹿鼎记》,同一个演员,前者很好,后者很差,原因出在哪?


导演的问题不光光出在对演员表演的把控上,对整个剧的风格把控也是导演要做的。鹿鼎记的原著风格其实是亦正亦谐的,绝不是只有搞笑的内容,它有着大量徘徊在生死之间的险情和挣扎的正剧内容。之前改编成功的《鹿鼎记》影视剧,也是把喜剧内容和正剧内容结合的很成功。拍剧可以多拍拍那些诙谐搞笑的内容,但是决不能把那些正剧内容删掉不拍了。另外,就只是拍诙谐搞笑的内容,本剧做的也很不成功,喜剧拍的不好就成了闹剧。这个建宁偷鸟蛋的片段,就是闹剧而不是喜剧,放上来大家感受一下,反正看得我狂吐老血

当我看这个片段时,我内心感受是这样的

再是这样的

建宁是凶巴巴的公主,但不是隔壁家的二傻子公主!鹿鼎记是一部蕴含人世心酸险恶的喜剧,不是无脑油腻尴尬的闹剧!写到这不由觉得六爷有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鹿鼎记拍成这样,是要向全国人民……

这是最差的《鹿鼎记》影视剧,豆瓣还没开分,但我觉得4分以下是无疑的。《鹿鼎记》和《天龙八部》是我心中金庸最好的两部小说,我自己作为一个写作者,觉得金庸的文字在《鹿鼎记》里已臻化境,感叹写出《鹿鼎记》这样的小说需要极高的写作功力,我看鹿鼎记的时候真的觉得作者一代宗师,高山仰止。一直认为,《鹿鼎记》是四大名著之下,其它诸多华语通俗小说之上的。可是这部剧却拍成了低俗《故事会》的水准,让人只想说

user avatar

马进,出生于天津市,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就职于天津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天津电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导演。

之前是拍摄都市情感剧和农村创业剧。

因此上,把《鹿鼎记》排成《土味三德子历险记》也就有情可原了。

user avatar

曾经有一位叫查良镛的香港记者称周星驰是饰演韦小宝的不二人选,后来很多人都不认可,认为周星驰电影剧情胡编乱造,周星驰本人也夸张了韦小宝性格,显然这位姓查的记者对《鹿鼎记》原著并不甚了解。话说回来,小说改编影视剧好的标准从来不在于忠于原著,而在于如何将原作再结构成一部精彩的影视作品,周星驰其实已抓住了韦小宝的内核,只是运用自己风格夸张地表现出来。剧情基本设定也不同,周版小宝设定是京城人士,并且是成年人,他不需要展现外地人到京城的环境差异与少年气质。这位姓查的香港记者本身也是一位编剧,他应该是看到了这一点,对周星驰给予了高度的认可。

有些观众往往认为不符合原著就该骂,这是犯了把“改编不是乱编”挂在嘴边的毛病。比如,六老师对花铁干的塑造就比原著更入木三分,说明了原著也是有可能被改编所超越的。

其实单从张一山形象看来,他非常符合原作瘦小、小流氓这一形象,比起张卫健那个有情有义,勇敢正直的韦小宝,真是太还原了。只是这部《鹿鼎记》从定位上就走了歪路,面向的观众是偏小的青少年,所以我们的老艺术张一山选择了《家有儿女》时的表演方式,尽可能去迎合小朋友的笑点,于是被人评价为浮夸、幼稚,这才是该剧获得差评的重点所在。事实上张一山作为出道多年的老艺术家,许多小朋友都看他的作品长大,对他真正实力有目共睹,正常发挥决不至于差到如此地步。他和杨紫老师作为成名多年的老艺术家,而今走流量偶像路线拍了许多这类型的剧集,我对此感到遗憾,希望他们可以好自为之,好好反思,不要再玩弄这样的聪明,小聪明啊!

当然,一部剧的风格最重要的还是导演与编剧,在此就不得不提到已不太出名的李添胜,这位导演包揽了80年代、90年代大部分香港金庸剧的制作,包括梁朝伟、陈小春的两部《鹿鼎记》都出自他手。可说是香港张纪中或张纪中是大陆李添胜。两者各有各有的风格,核心粉丝也形成对立的两党,但可以确定他们都有各自认为是经典的理由。

这里还是要侧重说风格,按说李添胜导演、监制的港剧其实也不太符合原著,尤其是人物塑造和剧情方面,港剧做了许多简化与浅白处理,使剧情更易为大众所接受,90年代的金庸剧拉起了一阵收视高潮。所以说将风格浅白化处理未必就不能成功,反而更适合全家老少一同观看,只可惜张一山版《鹿鼎记》的导演可能是对浅白处理有太深误解,将剧情浅化到了低龄观众才能接受的地步,其结果自然难以被上年龄的老同志们接受。

要说的是张纪中监制的金庸系列刚开始时也是差评如潮,随着时间推移好评才多了起来,这自然也是老一辈港剧爱好者,随着年龄增长,对张式武侠有了更深理解才出现的情况。当然,也并不是说张纪中监制的金庸剧改的非常好,而是张纪中对剧集风格把控较好,由始至终他都在追求一种江湖的意境,《射雕》那种“天地都在我心中”的气势,有别于港式“谁是大英雄”的主题,虽是同一部题材,你能看到两种不同的精神。所以张剧没有沦为单纯嬉笑怒骂的低年龄观众剧集。其实你只要忽略掉鼓风机、披头散发以及西游记剧组的造型这些问题,张氏金庸剧值得反复观看。

所以嘛。我希望现在武侠剧、仙侠剧的剧组不要总是只考虑青少年观众的市场,也该为我们这些老同志考虑考虑,谢谢朋友们。

user avatar

张一山是照着《西游记》的猴子演的韦小宝。

张天阳是照着《走向共和》的光绪帝演的康熙帝。

两部经典大作的山寨,伺候一部武侠翻拍,还有什么不足?

……

好吧,正经点说,张一山不必说了,之前作品颇有“韦小宝式痞气”的后生,居然演成这样,

张天阳也是在《军师联盟》演过太监辟邪的,当初逼死了唐艺昕的郭太后,如今成兄妹了,他演出来的小皇帝,可以盖章是任何版本(包括戏说胡改剧)的史上最窝囊最废柴康熙帝了。

再说开场那个鲁智深造型的茅十八,黑色蕾丝外套的韦春花,就是“什么鬼”,而且两人还眉来眼去,“有一腿”?

还有王启年(田雨)的海公公,胖子(刘天佐)的鳌拜,滕梓荆(王阳)的陈近南,都能一个比一个地崩坏,

不止一个演员的表现出了明显问题,演技发挥大失正常水准,自然只可能是编导的缘故了。

2014版《鹿鼎》(韩栋主演),虽然调色不行,情节崩坏,整体水准已经是公认的最差劲《鹿鼎》版本了。

然而,即使是那一版里,不止是韩栋的韦小宝,而且魏千翔的康熙帝,何中华的陈近南,都可以轻松吊打这版。真是没有最差,只有更差的写照。

换言之,2020版《鹿鼎》,是用一群二三线、其中有些公认演技还不错的演员,交出了和一群18线无名氏翻拍的2018版《笑傲江湖》同等水准的答卷:同属于可以竞争【史上最差劲金庸剧】的存在。

开播第一天,豆瓣2.7分,很实至名归的分数。

——然而就是这种水准的电视剧,居然也能上星?还是央视黄金档?还是古装/历史题材被严格限制的当下?

再对比那么多好剧都只能网播,比如今年《爱奇艺迷雾剧场》里哪怕最差的一部,质量都能轻松秒杀之。

不得不感慨,金庸老爷子的余荫有多强了。

user avatar

本来是没兴趣的,但是好多人说是巩汉林主演的,我又特意去看了一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张一山版《鹿鼎记》,怎么说呢……挺“张一山”的。一上来就得承认,看这部《鹿鼎记》之前,我对张一山还是挺有期待的。毕竟,他不是那种靠脸吃饭的演员,而是实打实有演技打底的。从《余罪》到《柒个我》,他演繹的角色都有那种“灵”劲儿,能把人物骨子里的东西给抓出来。所以,当看到他接了韦小宝这个角色,我脑子里自动.............
  • 回答
    《余罪》这部网剧,当年可以说是横空出世,直接点燃了多少年轻观众的追剧热情。要说它好在哪里,我觉得最核心的点在于它的“野”和“真”。《余罪》的“野”和“真”首先,它的“野”体现在剧情的尺度和走向。不像很多国产剧那样,喜欢把主角光环开到最大,把反派塑造得脸谱化,《余罪》里的余罪,一开始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
  • 回答
    鲍鹏山教授的《风流去》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对三国人物,特别是刘备和诸葛亮,进行了深入且常带争议的解读。他并非简单地赞美这些被后世神化的英雄,而是试图剥去历史的表象,挖掘人物背后更复杂、更人性化的动机和行为逻辑。整体评价思路:鲍鹏山在《风流去》中,对三国人物的评价有一个核心的出发点:历史的.............
  • 回答
    《大秦赋》这部剧,可以说是近些年古装权谋史诗类作品里,相当有分量的一部了。它之所以能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背后强大的卡司阵容——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这几位名字单独拎出来,都是在圈里摸爬滚打多年的实力派,各自都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而当他们齐聚一堂,共同演绎秦始皇统一六国.............
  • 回答
    要理解和评价张一兵教授提出的「回到马克思」,咱们得先掰扯清楚,他到底想让我们回哪儿去?这可不是简单的“回到过去”或者“复古”,而是对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深刻挖掘和创新性阐释,旨在重塑我们理解当下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张一兵教授的「回到马克思」,核心是“回到本体论”张一兵教授最鲜明的旗帜,就是强调“.............
  • 回答
    张维为的“一出国,就爱国”这句话,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带有个人体验和价值判断的论断,而非一个普适性的客观规律。它触及到了出国经历与民族认同、国家情感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因此值得细致地探讨。首先,我们得理解这句话提出的背景和可能的意图。张维为教授作为一位中国学者,长期关注国际关系和中国发展,他的很多.............
  • 回答
    《一闪一闪亮星星》这部剧,说实话,从一开始的宣传片花放出,到播出后的口碑发酵,它就自带一种“小众但极致”的色彩。很多人一开始可能觉得是个普通的甜宠剧,但追着追着就发现,这剧有点东西,甚至能让你熬夜爆肝,然后回过头来细品,发现它比想象中更打动人。首先,它的故事内核是这剧最抓人的地方。 穿越、救赎、命运.............
  • 回答
    《完美伴侣》作为一部聚焦都市情感和中年女性困境的电视剧,由高圆圆、张鲁一、王耀庆等实力派演员主演,自播出以来就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要评价这部剧,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题材选择与现实意义: 题材新颖,切中痛点: 《完美伴侣》将镜头对准了中年职业女性在家庭与事业、个人成长与社会期待之间.............
  • 回答
    《新世界》这部剧,说实话,是一部爱的人爱死,恨的人恨透的作品。我第一次看到它,就被那股子“劲儿”给拿住了,尤其是孙红雷饰演的那个金海,简直了,自带气场,说话慢条斯理,但字字句句都透着股狠劲儿。张鲁一饰演的徐天,前期那种愣头青的劲儿,一股脑往前冲,让人又爱又恨。尹昉的田丹,则是这混乱时代里一股清流,冷.............
  • 回答
    济南大学某女宿舍楼下出现的这张告示,确实挺有意思的。说它“有意思”,不是说它有多么深刻的道理,或者多么令人振奋,而是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甚至有点儿出人意料的方式,触碰到了许多人都会有的相似体验。首先,咱们得说说这告示的“内容”。具体内容我没看到,但从大家的讨论来看,它大概率是在抱怨某种噪音,或者某种.............
  • 回答
    对于前央视“一哥”张宏民被网友批“人生失败”的事件,以及如何看待人生评价标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一、 如何看待前央视“一哥”张宏民独自在街头吃雪糕被网友批“人生失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件事的核心:一个公众人物,因为一个看似平常的个人行为,被放大并贴上了负面标签。 事件的表象:.............
  • 回答
    关于网友对苏炳添不当言论的质疑,这事儿啊,得好好说道说道。 你看看,苏炳添是谁?那可是咱中国田径的骄傲,亚洲飞人,两次奥运会闯入男子百米决赛的纪录创造者,是多少人心目中的偶像。 他在赛场上拼搏的样子,那种不服输的精神,给多少年轻人带来了激励?他的每一次起跑、每一次冲刺,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
  • 回答
    这件事情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名女子的行为以及她的辩解都充满了争议,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1. 法律与交通安全角度:这是最核心也是最不能忽视的层面。 违法行为的性质: 高速公路上逆行是极其危险的违法行为。高速公路的设计是基于车辆单向高速行驶的,逆行会直接导致与正常行驶的车辆迎面相撞,这.............
  • 回答
    评价一战后俄国的白卫军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白卫军作为一战后俄国内战中的一支主要军事力量,其行动、意识形态、组成以及最终的失败,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详细评价他们,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白卫军的起源与构成 一战的遗产: 白卫军的出现直接源于一战。随着沙皇俄国在一战中遭受重创,社.............
  • 回答
    一加氢OS 11:一次稳健的升级,但惊喜略显不足2020年8月10日,一加发布了其基于Android 11的全新氢OS 11。作为一加氧OS(国际版)的兄弟版本,氢OS 11在保留原有简洁流畅特性的同时,也融入了不少Android 11的核心功能以及一加自身的设计思考。总体而言,这是一次稳健但略显保.............
  • 回答
    一加手机海外版包装上印着“轻松的使用您常用的Google应用”这句话,这句看似平常的宣传语,其实道出了许多信息,值得细细品味。首先,这句话的核心意图非常明确:向海外用户传递一个信号——“我们是一部功能完整的、符合你们使用习惯的手机。” 这一点放在智能手机竞争激烈的海外市场至关重要。对于许多习惯了Go.............
  • 回答
    要评价一加手机的氢OS系统,咱们得从它诞生之初到现在的演变,以及它在中国和海外市场的不同表现来细细道来。一开始,氢OS给人的印象是简洁、流畅、纯净。那个时候的安卓系统普遍比较臃肿,各种预装软件、花里胡哨的特效,让不少用户感到疲惫。氢OS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像一股清流,把那些不必要的装饰都去掉,留下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一加在 2019 年 5 月 14 日发布的那款备受瞩目的手机——一加 7 Pro。作为一款定位旗舰的机型,一加 7 Pro 的出现,在当时无疑给整个手机市场带来了一股不小的冲击。抛开那些冰冷的参数不谈,单从用户体验和整体设计来看,这款手机确实在很多方面都做得相当出色,也展现了一加在.............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一加8和小米10这两款曾经风光一时的旗舰,对比一下它们到底谁更值得你掏钱,或者说,它们各自的亮点和不足在哪里。抛开那些AI冰冷的数据,咱们从一个真实使用者的角度,把它们掰开了揉碎了聊。先说一加8:那个“不将就”的年轻人一加这几年的策略,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它不像小米那样恨不得把.............
  • 回答
    一加手机在2020年1月的媒体沟通会,可以说是为全年拉开了序幕,也为我们展现了他们对未来技术和产品方向的思考。这次沟通会给我的感觉是,一加不再仅仅是那个“不将就”的性价比品牌,而是开始更深入地探索技术前沿,并试图将这些先进技术落地到用户体验中。整体感受:从“不将就”到“探索未来”的转变以往一加的沟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