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一战后俄国的白卫军?

回答
评价一战后俄国的白卫军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白卫军作为一战后俄国内战中的一支主要军事力量,其行动、意识形态、组成以及最终的失败,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详细评价他们,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白卫军的起源与构成

一战的遗产: 白卫军的出现直接源于一战。随着沙皇俄国在一战中遭受重创,社会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旧的帝国军队体系崩溃,但许多忠于沙皇、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军官和士兵仍然存在。
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共同目标: 最初,白卫军是一个松散的集合体,其成员来自不同的背景,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十月革命和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他们希望恢复旧秩序,或者建立一个不同于布尔什维克的俄罗斯。
构成多样化: 白卫军并非铁板一块,其成员构成非常复杂:
旧帝国军队的军官和士兵: 这是白卫军的核心力量,他们拥有军事经验,但不少也带有旧有的等级观念和保守思想。
保皇派和君主主义者: 希望恢复沙皇统治,这部分人思想最为保守。
民族主义者: 强烈支持俄罗斯民族的统一和强大,反对分裂。
自由主义者和温和派: 可能因为对布尔什维克激进政策的不满而加入,但他们对旧制度并非全然认同。
地主和资产阶级: 害怕布尔什维克的财产剥夺政策,也加入了白卫军。
部分知识分子和宗教人士: 对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持反对态度。
外国干涉军的支持者: 许多白卫军部队得到了协约国(英、法、美、日等)的支持和援助,也吸收了一些外国志愿兵。

二、 白卫军的意识形态与目标

白卫军的意识形态是其复杂性和内部矛盾的根源。虽然他们都反布尔什维克,但具体目标却不尽相同:

“不预定国体”(Непредрешенчество): 这是白卫军提出的一个重要口号,意思是他们不预先确定革命后俄罗斯的国家政体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等待着通过某种合法途径(通常是立宪会议)来决定。这个口号既是为了团结更广泛的反布尔什维克力量,也暴露了他们内部在政体选择上的分歧。
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 许多白卫军领导人推崇大俄罗斯主义,强调俄罗斯的统一和强大,反对布尔什维克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如允许部分民族自决)。这使得他们在非俄罗斯民族地区的支持度较低。
反共主义和反社会主义: 这是他们最核心的意识形态,认为布尔什维克主义是颠覆社会秩序、摧毁传统俄罗斯的关键。
维护旧秩序的倾向: 尽管有“不预定国体”的口号,但许多白卫军的领导者和支持者,特别是军队中的旧军官,普遍倾向于恢复某种形式的保守秩序,甚至包括一定程度的旧有社会等级和特权。这使得他们难以赢得广大农民和工人的支持。

三、 白卫军的军事行动与策略

白卫军在内战期间(约1917年底至1922年)发动了多次大规模攻势,其军事战略和战术也值得审视:

分散作战,缺乏统一指挥: 早期白卫军在不同地区发展,如高尔基的“人民军”、杜托夫在西伯利亚的部队、科尔恰克在西伯利亚的陆海军、邓尼金在南俄罗斯的部队、尤登尼奇在波罗的海沿岸的部队等。虽然最终科尔恰克被推举为最高统治者,但各路白军之间协调困难,难以形成合力。
外部支持的依赖性: 白卫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协约国的军事援助,包括武器装备、物资和少量部队。但这种援助并不总是充足或协调一致,有时还带有政治附加条件,限制了白卫军的自主性。
政治动员的失败: 白卫军在政治动员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他们未能有效争取到广大农民和工人的支持。许多地区,白军的到来并未带来预期的解放,反而实行了严厉的统治,恢复了地主权利,这进一步疏远了农民。
残酷的统治政策: 为了维持统治和压制反抗,白卫军在控制地区实行了严酷的军事管制和镇压政策,被称为“白匪”(White Terror)。虽然布尔什维克也有“红匪”(Red Terror),但白卫军的残酷性在某些地区同样臭名昭著,加剧了民众的对立。
战略上的失误: 白卫军的战略目标往往不够清晰,有时是推翻布尔什维克,有时是收复失地,但缺乏一个统一且可执行的长期战略。例如,他们未能及时向莫斯科发起致命一击。

四、 白卫军的失败原因

白卫军最终的失败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治上的孤立: 他们未能有效争取到绝大多数俄国人民的支持,特别是农民。其恢复旧秩序或亲西方的倾向与民众的期待相悖。
军事上的分散和协调不足: 各路白军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有效的战略配合,被红军各个击破。
意识形态的内部分歧: 尽管反共是共同点,但在国家政体、民族问题等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影响了力量的整合。
红军的崛起和组织能力: 布尔什维克党展现了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并迅速建立起一支高效的红军。托洛茨基在建立和指挥红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红军在意识形态宣传、军事纪律和后勤保障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外国干涉的局限性: 外国干涉虽然为白卫军提供了一定支持,但其规模、方向和目标并不一致,且未能赢得俄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反而被布尔什维克用作宣传其“反帝救国”的工具。
内部腐败和纪律问题: 部分白卫军部队存在腐败、纪律松弛等问题,进一步削弱了其战斗力。

五、 对白卫军的评价

综合以上分析,对白卫军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勇敢的战士,但缺乏政治智慧: 许多白卫军士兵和军官在战场上表现出了勇气和献身精神,他们是旧俄罗斯军队的残余力量。然而,他们在政治上的短视和策略上的失误,是导致他们失败的关键。
复杂而矛盾的力量: 白卫军的构成和意识形态都非常复杂,他们既有保卫国家、反对专制的理想,也有维护特权、恢复旧秩序的倾向。这种矛盾性使得他们难以形成一个强大而团结的政治力量。
反布尔什维克的象征,但未能提供替代方案: 白卫军代表了对十月革命的强大反抗,但他们未能提出一个能被广大民众接受的、能够替代布尔什维克政权的新方案。
历史局限性的产物: 白卫军是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动荡下的产物。他们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旧制度的衰落和新思潮的兴起。他们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最终被历史的车轮碾过。
争议与解读的多样性: 在俄国历史和国际学术界,对白卫军的评价存在很大的争议。一些人将其视为保卫俄罗斯传统、反对共产主义的英雄,另一些人则认为他们是反动力量的代表,是旧制度的残余。不同的政治立场和历史视角会带来不同的解读。

总结来说,一战后俄国的白卫军是一支由忠于沙皇俄国、反对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各色人等组成的军事力量。他们虽然在战场上表现英勇,拥有旧军队的经验,但由于其复杂的意识形态、政治上的孤立、军事上的分散以及未能有效争取民心,最终在一场残酷的内战中被布尔什维克的红军击败。他们的存在和失败,是俄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俄罗斯乃至世界格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白军成分鱼龙混杂,有封建地主也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也有效忠于这两派的军队,或者独立于他们之外的军阀政客,等等等等,一味地评价好坏那是不可能的,按照国内某些人的理解,白军全是十恶不赦的反革命分子那就很搞笑了,非黑即白的理论不适用于历史评价。

user avatar


后方公然倒卖外国提供的军用物资,前线官兵公然抢劫普通居民……

这…这不是国府吗?!原来你还有个前辈啊!


哦,苏维埃政府虽然在农民运动方面没中共搞得好,但也比白卫军好得多


相关内容:

苏俄内战系列文章预告

正文以时间作为线索,在将历史资料进行整理编排,方便大家搞明白这段历史的同时,还会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基本指导理论,对四个时期的如下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内战时双方自身的特点,这决定了双方采取政策和发起作战的主观条件,有助于我们更准确认识和评析各种具体事例
第二,内战时的国际、国内政治背景,这决定了双方在战争中的立场和目标,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理解到双方的处境以及采取一些具体策略的原因
第三,内战时俄国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情况,这一宏观因素决定了双方在战争中面临的客观条件,有助于我们理解战时双方为什么会遭遇一些特殊情况和采取一些特殊手段


苏俄内战(1)——混乱不堪的1917(上)

  二月革命后,由于波罗的海舰队司令涅佩宁拒绝效忠苏维埃,水兵们便将他当做反革命分子处决了。随后,水兵委员会便开始了对“反革命军官”的清洗,总共有一百多名军官被水兵处决,波罗的海舰队从此完全被水兵控制。
  你们军官过去拿绞刑架对待我们革命水兵,那革命后活该被我们杀全家——在无组织无纪律的情况下,群众的思维和作风就是这么简单。
  一团乱的革命伊始,当然为后来也显得很乱的内战埋下了伏笔。


强击战鹰:有哪些关于俄罗斯(苏联)历史有趣的冷知识?

别说好几路白卫军了,就连一支白卫军内部的政治派系都极其混乱。
有位南俄白卫军的军官因为在大家都在为“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俄罗斯”战斗时,在酒会上说了句“为了联邦制的俄罗斯干杯”,结果被当成不可靠分子开除出了白军,因为他们的敌人——布尔什维克的国家全称就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然而在仅两个月后,南俄白卫军迫于形势需要,不得不和一票形形色色的反布尔什维克头目结盟,结果“联邦制”的口号又被提了出来,这位之前开除的军官也就重新得到启用
还是在南俄白卫军里,有位上校在十月革命后没多久就写了本书,请求科尔尼洛夫将军出版,然后他得到批示:“此书过于右倾不得出版”,等到科尔尼洛夫被红军炮兵炸死,邓尼金成为军队首脑之后,他又申请出版自己的那本书,结果得到批示:“此书过于左倾不得出版”。就这样,这位可怜的上校一直没能出版自己的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价一战后俄国的白卫军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白卫军作为一战后俄国内战中的一支主要军事力量,其行动、意识形态、组成以及最终的失败,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详细评价他们,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白卫军的起源与构成 一战的遗产: 白卫军的出现直接源于一战。随着沙皇俄国在一战中遭受重创,社.............
  • 回答
    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俄军,是一支充满矛盾、但也极具影响力的军事力量。要评价这支军队,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而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其特质、演变和在历史中的作用。1. 军队的构成与基础:俄军的兵源主要来自农奴,他们被征召入伍,服役期通常长达二十五年,甚至更久。这形成了军队中极低的流动性和相对稳定.............
  • 回答
    2022年的俄乌战争是21世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其规模、持续时间、国际影响和人道主义灾难远超以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场战争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起因1. 历史渊源 俄乌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战争,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顿巴斯分离.............
  • 回答
    俄格战争,一场被许多人称为“五日战争”的冲突,在2008年夏天骤然爆发。这场战争的核心是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围绕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这两个分离地区展开的争夺。格鲁吉亚军队作为这场冲突的直接参与者,其表现自然成为了评估战争性质和结果的重要维度。要评价格鲁吉亚军队在此次战争中的表现,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伊戈尔·斯特列科夫(Igor Strelkov,也被称为吉尔金)在2024年3月9日左右提出的关于俄乌战争走向的悲观预测,即俄罗斯面临战败和解体。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斯特列科夫的观点是众多对俄乌战争走向分析中的一种,而且是他极具个人色彩和激进立场的一种体现。他本人曾是俄罗斯情.............
  • 回答
    拜登总统指称普京在俄乌战争中“严重失算”,这一说法背后可能有多重考量,并且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审视其准确性。拜登为何如此说?可能的考量:1. 强化美国及其盟友的立场与决心: 拜登政府一直强调支持乌克兰的独立和主权,并且对俄罗斯的侵略行为进行谴责和制裁。指责普京“失算”可以传递一个信息:俄罗斯的战略.............
  • 回答
    上坂堇,一位以其独特嗓音和多样的角色塑造而闻名的日本声优,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不幸成为了网络暴力(俗称“网暴”)的受害者。这并非一起孤立事件,而是近年来公众人物在特定敏感时期,因政治立场或身份认同而遭受攻击的缩影。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包括她的个人情况、引发争议的原因、网暴的性质,以.............
  • 回答
    关于2017年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联合举行的“西方2017”战略演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不仅仅是一次军事演习,更是一次复杂的政治信号和地缘战略博弈的体现。演习背景与目的:“西方2017”是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之间每隔几年举行一次的大规模联合战略演习,其名称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地缘政治色彩,指向西方国家。.............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CNN关于俄军第三名少将 Andrei Kolesnikov 在基辅阵亡的消息,这无疑是俄乌冲突中一个非常令人关注的进展,也确实透露出一些值得深思的方面。首先,从军事角度来看,俄军连续出现高级将领阵亡,尤其是少将级别这样的高级指挥官,这绝非小事。少将是什么概念?在军队体系中,他们通常是师.............
  • 回答
    国足对阵北马其顿:五次交手,三胜两平,一份值得细品的战绩谈及中国男足与北马其顿的五次交手记录,三胜两平的不败战绩,无疑是中国足球在国际赛场上为数不多能让人稍感欣慰的片段。这份战绩,既不是令人扼腕叹息的惨败,也非辉煌耀眼的胜利,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足球在发展历程中的某些侧面。历.............
  • 回答
    Redmi K50 电竞版首销 1 分钟突破 2.8 亿的战绩,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实打实的“开门红”。要评价这个数字,咱们得从几个维度细细说道。一、市场反应的直接体现:用户热情的瞬间爆发首先,这个 2.8 亿的数字,是用户购买意愿在特定时间点爆发的直接体现。这意味着在首销开启的那一分钟内,就有价.............
  • 回答
    2023年8月10日,肖战与王一博作为《快乐大本营》的常客,再次携手亮相,节目内容和两人互动引发了广泛关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他们的表现及节目亮点: 一、节目整体氛围与嘉宾阵容1. 主持人与嘉宾搭配 本季《快乐大本营》延续了谢霆锋、杜海涛、董子健等固定主持人阵容,节目以轻松幽默的风格为主.............
  • 回答
    TI9 胜者组,VG 对阵 TNC 的这场比赛,堪称是一场跌宕起伏的史诗级对决,尤其是 VG 那个让一追二的剧本,至今想起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比赛一开始,TNC 就展现出了他们惯有的强硬和凶悍。第一局,他们拿出了一套节奏非常快的阵容,尤其是那个毒龙,简直是无处不在,压得 VG 喘不过气来。VG 的前.............
  • 回答
    《战争的逻辑》(On War,德文原名Vom Kriege)是卡尔·冯·克劳塞维茨这部巨著,虽然标题看上去直白,但其内容之深刻、思想之晦涩,足以让无数人望而却步,也让无数军事理论家、战略家乃至政治家奉为圭臬。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是要深入其肌理,理解它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以及它所带来的持久.............
  • 回答
    要评价一本书对战列巡洋舰这一舰种的记述,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并深入剖析其优劣。这不仅仅是看它是否罗列了战列巡洋舰的名字和参数,更在于它能否立体地、有深度地展现这个舰种的历史、设计理念、战斗表现以及最终的命运。首先,历史的呈现是基础。一本优秀的战列巡洋舰专著,应该能清晰地梳理出战列巡洋舰从概念萌.............
  • 回答
    刘语熙在意大利对战乌拉圭的比赛后落泪,这个举动,怎么说呢,挺让人触动的。放在赛后那个特定的语境里,看到一个平时看起来挺要强的女孩子,在那样一个时刻崩溃,确实能引起不少观众的情感共鸣。得先说说当时的情况。这场比赛对于意大利来说,无疑是沉甸甸的。他们在世预赛中遭遇了滑铁卢,没能晋级世界杯,这对于一个拥有.............
  • 回答
    柯洁的绝地反击:LG杯铸就世界棋坛新篇章LG杯 16 强赛上,柯洁以一盘令人惊叹的胜利,再次证明了自己作为中国围棋领军人物的实力,并在这场世界第一人之争的关键战役中,为自己赢得了又一个重要的筹码。这场比赛不仅仅是棋盘上的胜负,更是两种不同风格、不同心路历程的棋手之间的较量,是对双方实力、韧性和意志力.............
  • 回答
    IEM悉尼中国区预选赛的这场对决,VG以3:2的比分险胜天禄,无疑是一场足以载入中国CS:GO史册的精彩交锋。赛前的普遍看法可能更倾向于经验老道的BTRG(天禄)占据优势,毕竟他们是国内赛场上的常客,并且在国际舞台上也有过不少亮眼的表现。然而,VG在这次预选赛中展现出的决心和执行力,狠狠地打了所有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