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战争的逻辑》一书?

回答
《战争的逻辑》(On War,德文原名Vom Kriege)是卡尔·冯·克劳塞维茨这部巨著,虽然标题看上去直白,但其内容之深刻、思想之晦涩,足以让无数人望而却步,也让无数军事理论家、战略家乃至政治家奉为圭臬。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是要深入其肌理,理解它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以及它所带来的持久影响。

首先,《战争的逻辑》并非一本关于如何“赢得”战争的战术手册,更不是一本描绘战场硝烟如何弥漫的写实作品。克劳塞维茨的意图,是通过一种哲学和理性化的视角,去解构战争的本质,探讨它与政治、社会、人性的复杂关系。他最核心的观点,也是最常被引用的,便是“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以另一种手段的介入”。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洞穿了战争与和平的界限,将战争置于政治的框架之下。这意味着,战争的发生、进程乃至结果,都必须服务于政治目标,而脱离了政治的战争,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方向,沦为一种纯粹的暴力冲动。这种将战争政治化的视角,在那个时代是具有革命性的,它将战争从一种江湖道义或者纯粹军事技术的领域,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和政治决策的层面。

书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是“战争的二重性”,即战争既是国家意志的产物,又是暴力、偶然性和情感的混合体。克劳塞维茨用“战争之雾”来形容战争的不可预测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它给身处其中的个体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混乱。这意味着,即便是最周密的计划,在战场上也可能因为各种不可控的因素而变得面目全非。这种对战争内在混乱和不可预测性的深刻洞察,提醒我们不能用线性的、机械的思维去理解战争,而要认识到其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他所提出的“摩擦”(friction)概念,就是用来描述这些导致实际行动与计划之间产生差距的各种细微阻碍,比如疲劳、天气、通信不畅、士兵的犹豫等等。

更值得称道的是,克劳塞维茨并不回避战争的黑暗面。他承认战争的本质是暴力,是冲突的升级,是可能导致毁灭的。但他同时也看到,在战争的残酷背后,隐藏着某种“辩证”的力量。当一方的暴力达到极致时,往往会激起对方更强的抵抗,这种互相作用,正是战争得以发展的动力。他用“登高望远”(culminating point)来形容一方攻势可能达到的顶点,超过这个顶点,优势可能会逆转。这种对战争动态性的理解,让他的理论超越了静态的军事分析,更像是一种对战争过程的辩证法阐释。

然而,《战争的逻辑》也并非完美无瑕。它的语言风格艰涩、概念抽象,初学者很容易被劝退。克劳塞维茨自己也承认,他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教育”(education),而不是为了提供现成的答案。他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引导读者去思考战争的复杂性,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战争的“公式”。此外,书中的某些观点,例如对“英雄主义”和“军事天才”的看法,在现代社会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他过于强调个人意志在战争中的作用,而忽略了技术、经济、社会结构等更宏观的因素。

尽管如此,《战争的逻辑》的价值依然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深刻影响了德国军事思想,也对世界军事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谋部到后来的战略家,都在反复研读和解读这部著作。它教会了我们认识战争的本质,理解政治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并警惕战争的内在混乱和不确定性。它提醒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慎地对待战争,因为它一旦爆发,其逻辑将是严酷而难以驾驭的。

总而言之,《战争的逻辑》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反复品味的巨著。它不是一本容易读懂的书,但如果你愿意付出努力,它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对战争和政治理解的全新视角的大门。它所提出的洞见,即便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更深刻地理解冲突的根源和应对之道。它是一部属于思想家的作品,也是一部值得所有关心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人去深入探索的经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东西写的这么烂真好意思出书......

还有一堆臭虫在那捧

无非是把一堆参考书揉在一起...忽悠忽悠看书少的吃瓜群众

他列出的参考书我基本都看过,还夹杂了一堆地摊垃圾网文

居然还有板有眼的写上引用123,实际上他没写出来的,照样还是引用的

全篇引用率我估计70-90%吧

当然,对于连这些参考书都没看过的人来说,这东西当然新奇

【希特勒并不想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只是想要一连串的阶段性胜利】

这个观点又不是他提出的

至少,李德·哈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就提过

就在第一章阐述二战起因的那部分,我记得是在前10页以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战争的逻辑》(On War,德文原名Vom Kriege)是卡尔·冯·克劳塞维茨这部巨著,虽然标题看上去直白,但其内容之深刻、思想之晦涩,足以让无数人望而却步,也让无数军事理论家、战略家乃至政治家奉为圭臬。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是要深入其肌理,理解它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以及它所带来的持久.............
  • 回答
    六日战争,这场发生于1967年6月的短暂而决定性的冲突,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要理解这场战争,我们需要拨开迷雾,追溯其复杂的起因,辨明是谁率先点燃战火,并审视其深远而往往充满争议的结局。战争的导火索与深层根源六日战争并非一夜之间爆发的孤立事件,而是长期积累的区域紧张局势和政治博弈的必然.............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俄军,是一支充满矛盾、但也极具影响力的军事力量。要评价这支军队,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而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其特质、演变和在历史中的作用。1. 军队的构成与基础:俄军的兵源主要来自农奴,他们被征召入伍,服役期通常长达二十五年,甚至更久。这形成了军队中极低的流动性和相对稳定.............
  • 回答
    图书馆战争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对“媒体良化法”的解读,无疑是整部故事最核心也是最具争议的设定。它并非简单地将媒体描绘成压制思想的工具,而是呈现了一种更为复杂、也更令人不安的权力运作。想象一下,在一个看似自由的社会中,政府认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民精神健康”,必须对出版物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管.............
  • 回答
    “我的战争”,一个曾经让我以为会是关于二战老兵的纪录片或是有深沉历史厚重感的电影名字,然而当它以一种“旅游”宣传片的形式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着实被这巨大的反差感给惊到了。这视频,与其说是宣传片,不如说是某种“特定叙事”下的行为艺术,其高明(或者说令人咋舌)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将“旅行”的表层概念,与一种.............
  • 回答
    曹丰泽关于侵华战争的言论,在中国社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些言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内容、出发点、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与主流历史认知的差异等。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曹丰泽的言论内容是什么。 虽然具体的言论可能随着时间有所变化,但其核心观点似乎是: 否定侵略性: 认为日本在侵华战争.............
  • 回答
    台湾《苹果日报》那篇题为“不要吹响战争的号角”的社论,确实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反映了台湾社会在面对日益紧张的台海局势时的一种复杂心态。 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社论的主旨与情感基调:社论的核心立场是反对战争,呼吁和平。它明确表达了对战争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的.............
  • 回答
    德国统一战争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们以卓越的战略眼光、严谨的战术部署以及坚定的意志,在普鲁士走向统一的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腓特烈·卡尔(Friedrich Karl von Preußen)亲王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军事生涯和指挥风格值得深入探究。要评价.............
  • 回答
    卧烟社的《走向战争的日本》系列,算是在国内一批对近代史,特别是二战史感兴趣的观众群体中,引发了不少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个系列,得从几个维度来看。内容深度和信息量:卧烟社的视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料”。它不像一些快餐式的历史科普,而是试图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和细节。在《走向战争的日本》系列里,他没有.............
  • 回答
    抛开战争的残酷和德国阵营的立场,仅从军事指挥才能和个人品格来审视二战时期的埃尔温·隆美尔,他无疑是一位值得浓墨重彩描绘的传奇人物。他的军事生涯如同其标志性的“闪电战”,迅猛、精准,充满了出人意料的胆识,也因此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誉。战场上的鬼才:战术的创新者与执行者隆美尔最耀眼的舞台无疑是北非战场.............
  • 回答
    姚大力老师对于汉朝与匈奴之间战争的看法,无疑是在既往宏大叙事和传统解读之外,注入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视角。他并非简单地将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视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更不是一边倒地赞颂汉朝的“伟业”,而是试图从一个更为复杂、更贴近历史肌理的层面去审视它。首先,姚大力老师很鲜明地挑战了那种“华夏中心论”的简.............
  • 回答
    关于王洪光将军在2020年前后宣称台海战争会爆发的言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了军事战略、地缘政治分析以及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政策立场等多个层面。要评价这一言论,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切入,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后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一、 王洪光将军的背景及其言论的影响力首先,理.............
  • 回答
    评价昭和天皇裕仁生前表达的对侵华战争的悔意,需要将其置于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并审视其表达的性质、时机、影响以及是否真正反映了其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多维度解读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肯定”或“否定”来概括。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裕仁生前确实有一些表达,被解读为包含对侵华战争的悔意: 战后的“.............
  • 回答
    《我的战争》这部电影,说实话,上映的时候我没太当回事,觉得又是那种歌颂战争、展现英雄主义的老一套。但那天刚好在电视上瞥了一眼,就鬼使神差地看了下去,看完之后,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有几分触动,也有几分膈应。先说说它想讲什么吧。电影以朝鲜战争为背景,但它着力描绘的不是宏大的战略或是伟大的胜利,而是几个年轻.............
  • 回答
    《我的战争》这部电影,说实话,我刚看完的时候,心里是挺复杂的。它试图讲述一段中国现代史上至关重要的事件——抗美援朝战争,但呈现出来的效果,怎么说呢,褒贬不一,也让我思考了很多。首先,从题材和立意上说,这绝对是个宏大且有意义的题材。用电影这种视听艺术来纪念和反思那场战争,致敬那些“最可爱的人”,这本身.............
  • 回答
    《我的战争》预告片:历史的厚重与青春的激昂初次看到《我的战争》这部电影的预告片,一股扑面而来的时代感和一股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青年人的热血与激情,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这并非一场简单的战争叙事,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通过年轻人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预告片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场景的真实.............
  • 回答
    《这是我的战争》(This War of Mine)是一款以二战背景为题材的生存类游戏,以第一人称视角描绘了平民在战争中的生存挣扎。其最新DLC“最后的广播”(The Last Broadcast)于2023年发布,作为游戏剧情的延续,该DLC通过广播这一媒介,进一步拓展了游戏的世界观和叙事深度。以.............
  • 回答
    海贼王中的克比在“顶上战争”中的那一嗓子,绝对是全剧中最令人难忘的瞬间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角色的高光时刻,更是作者尾田荣一郎想要传递的核心理念的一次爆发。那一刻的克比,绝非偶然的英雄要评价克比在顶上战争中的表现,不能脱离他之前的铺垫。从一个胆小怕事、被海军海军上将阿龙欺负的小男孩,到追随“红发”香克.............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电视剧《战火熔炉》(也称为《我们的战争》)。这部剧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内涵以及演员们的精彩表现,在众多战争题材电视剧中脱颖而出,但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空间。总体评价:《战火熔炉》是一部非常有野心且成功的战争题材电视剧。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宏大的战场叙事,而是将镜头聚焦在战争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