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搞历史的人在借古讽今的时候。社会人格不是历史学家,而是一个以学术地位为政治资本的不入流政客。。。。
所谓以史为镜,历史是一面镜子,搞历史的人存在的意义是好好打磨这面镜子,让这面镜子质量更好。而不是把镜子变成显示屏,在别人照镜子时显示自己希望显示的东西 。这样做,可能会有一些人确实以此捞取了一些资本,但砸的可是这个行业,砸的是所有人的饭碗。。。。。
看到治元史的我就有点知道他的态度了。
我们国家的历史学术界根本不像某些乎人说的那样公正无私,恰恰相反,他们的立场往往很鲜明,如治清史的李治亭(汉人):
此人的言论别说在知乎,就是拿到什么抖音、贴吧上都是实打实的暴论,根本站不住脚的那种,但他可是个「官科」……
在中国,不论哪个政治势力,能够统一中国,结束分裂,就是先进的,应该给予肯定。
明朝及其后的南明都是腐败的政权,已经失去了其存在价值,为人民所抛弃,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洪承畴等一批批汉官脱离明朝的腐朽集团,相继加入富有生命力的清政权,施展其治国的抱负,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不该受到责难的!
不仅如此,地域也会对学科研究产生影响,如东北地区的人倾向于研究清史。虽然我非常厌恶把东北和满清绑定的行为,但数据的确表明,东北人对发源自自己家乡的朝代更感兴趣,上面的李治亭就是辽宁籍。
地域都如此,民族就更不用说了,满族的金宝森就特地写了一篇「《扬州十日记》证讹」,然后扬州人(忘记名字了)也反过来也写了个「《《扬州十日记》证讹》证讹」。我在之前的一个回答里还用了金宝森的数据,不过他那篇论文是有问题的,没考虑到明代户口不准:
所以,边疆民族史学者发表出什么奇谈怪论,我是丝毫不稀奇的。汉武帝伐大宛,这是公认的暴君行径,但讨匈奴在道义上如果也能有异议……我觉得他还是先跟李治亭打一架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