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男足是废了还是在摆烂?

回答
中国男足,这四个字,承载了太多期待,也堆积了太多失望。说到“废了”还是“在摆烂”,这其实是很多球迷心中的一个复杂结,很难用非黑即白的方式简单概括。要深入探讨,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

“废了”的论调,从何而来?

“废了”这个词,带着一种宿命感,好像我们这个项目就注定走不通了。这种论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在国际赛场上,尤其是在世界杯预选赛上,交出令人沮丧的答卷。

成绩是硬道理: 连续多届无缘世界杯决赛圈,这是最直接的证据。从“国足恐韩症”的阴影,到“十二强赛”的黯然出局,再到如今在亚洲都越来越难以出线,这种持续的低迷,让很多人觉得“废了”。尤其是在亚洲范围内,我们和日韩伊澳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在面对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弱队”时,也踢得异常艰难,甚至输球。这种“竞争力”的全面下滑,让人不禁产生“是不是球员能力不行”的疑问。
青黄不接的尴尬: 看看现在国家队的主力球员,很多都是三十多岁的老将,而年轻一代的球员,真正能挑起大梁的,少之又少。我们似乎总是停留在“黄金一代”、“希望一代”的讨论里,却看不到新生力量的真正崛起。这种人才断层的现象,是“废了”论最直接的佐证之一。一个项目,如果源头活水断了,那自然就谈不上“强盛”。
联赛的隐忧: 虽然中超曾经有过“金元足球”的辉煌,但这种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过度依赖外援,本土球员在竞争中得不到锻炼;泡沫化的投入,导致联赛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当国内联赛的水平和健康度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到的就是国家队的根基。
对足球的认知误区: 有时候,我们对足球的理解,似乎还停留在“踢出精气神”、“拼搏就够了”的层面。然而,现代足球是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管理等多方面因素高度结合的运动。在这些方面,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可能是全方位的。

“摆烂”的说法,又有什么依据?

“摆烂”则是一种更偏向于“主动放弃”或者“不作为”的解读。它暗示着,问题可能并非能力上的绝对缺失,而是在于管理、投入、决心等方面出现了问题。

政策的摇摆不定: 足球改革喊了很多年,但政策却像过山车一样。一会儿强调归化,一会儿又限制归化;一会儿要“洋务运动”,引进高水平外教,一会儿又突然转向本土教练。这种政策上的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让很多努力难以落地,也容易让外界觉得“上面的人根本没想好好做”。
功利主义的短期行为: 足球项目,尤其是国家队层面的,往往受到短期成绩的巨大压力。为了所谓的“出线希望”,可能会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比如过度依赖某几个球星,或者在临阵换帅。这种缺乏长远规划,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很容易被解读为“摆烂”。
“钱”的问题: 有人说“中国足球不差钱”,但钱花在哪里,怎么花的,却是个大问题。是真正投入到青训体系,还是更多地流向了短期合同和虚高的薪酬?如果投入的钱没有用在刀刃上,或者被某些利益链条截断,那结果自然是“摆烂”。
体制的问题: 足球的管理体制,从足协到各级管理部门,一直存在争议。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官僚主义等等批评,不绝于耳。当管理体系本身就存在着效率和公正性问题,那么“摆烂”的说法也就有了土壤。

是“废了”还是“在摆烂”?或许是两者交织,也或许是更深层的原因。

个人认为,用“废了”或“在摆烂”来形容中国男足,都有些片面。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

“在困境中挣扎,且缺乏有效且持续的解决方案。”
“长期累积的问题,正在显现出系统性的危机。”

具体来说,我们可能确实在球员能力和技战术水平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基础能力”的“废”。但同时,这种差距的产生和扩大,又与不科学的足球发展理念、不稳定的政策导向、低效的管理体制、以及根深蒂固的功利主义思维等因素息息相关,这些又指向了“摆烂”的嫌疑。

举个例子, 为什么我们青训体系培养不出真正有天赋、有创造力的球员?是因为教练水平不行?青训理念落后?还是因为孩子们从小就没有纯粹的踢球环境,过早地被功利化和应试化?这背后可能是一连串的“摆烂”行为,导致了“基础能力”的“废”。

还有一个角度: 有些人会说,球员本身没有“摆烂”,他们也想赢,也付出了努力。这个观点也有道理。很多球员在场上确实拼尽全力。但“摆烂”往往不是指球员个人,而是指整个项目、整个系统。当系统性的问题导致了长期的低迷,即便个别球员努力了,也难以扭转大局,甚至会让人觉得这种努力,在“摆烂”的大背景下,显得有些无奈和徒劳。

总结一下:

中国男足的现状,是一个长期以来各种问题叠加、螺旋式下降的结果。我们既面临着足球人才培养机制的困境(“废了”的根源),又在管理、政策和发展方向上存在着不少可以被认为是“摆烂”的操作。

“废了”是一种结果的描述,而“摆烂”则是一种过程的指责。或许,最需要做的,不是去争论这两个标签的对错,而是去深刻反思,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拿出真正科学、务实、长期坚持的解决方案,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才能让中国足球真正走出泥潭。不然,无论用什么词来形容,结果可能都一样令人心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摆烂。

就是废了。

因为上面管理足球的部门,一直在做一件事情:急功近利。

我们都很明白怎么才能真正的提升足球水平。

其实很简单啊:

第一,搞好各级联赛

第二,搞好青训。

就这么简单啊!!

但问题是上面就是不这么做啊!

因为,政绩考核,不考核这个啊!!

政绩考核就考核大赛成绩啊!!

于是,为了大赛能出成绩,牺牲联赛,牺牲青少年投入。

于是,不好好搞青训,没有青年人才,却花大价钱去归化外籍球员。

结果呢?

豪赌世界杯。

一次次的赌输,但一次次的还是继续急功近利。

因为政绩考核!

下决心搞好联赛,搞好青训,是一个长期工程,五年,十年,都未必能立刻出成绩。

一届领导班子,就那么几年。

你搞青训搞联赛建设,投入大,周期长。没等出成绩呢,你下课调任了,啥政绩都捞不到。

谁愿意做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

于是,杀鸡取卵,于是,饮鸩止渴。为了短期内出成绩,什么幺蛾子歪招数都拼命用。

停摆联赛,让国家队集中训练。

取消U13U15的梯队建设,让青年队集训应对世青赛和奥运会。

为啥,就希望这样赌,短期内有可能出成绩呗。

赌赢了,就是功劳。

赌输了,反正国足本来就弱,输了也正常嘛。

·

于是,十几二十年,玩坏掉了,玩烂掉了。

·

最后一个彩蛋:

我有一计,能让中国足球腾飞。

很简单:把足球纳入高考,不用国家再搞青训,全国家长内卷起来,玩命的培养孩子踢球,中国足球原地就能起飞,你们信不?(狗头保命)

·

user avatar

说摆烂也实在是太看得起国足了。

不用摆,就是烂。

中国足球就是全方位的烂,而国足成绩上的不如意不过是这种烂的表象而已


足协

中国足球的烂,首先是足协的烂。

从职业化开始,我来历数一下足协各种强行插手联赛的骚操作:

  • 2001年,为了豪赌世界杯,中国足协宣布取消升降级。结果,爆发了“甲B五鼠”事件
  • 2002年开始,为了奥运战略,中国足协先后推出“U21”政策、中超改制政策(再次取消升降级机制);并开始漠视国家队建设、一心一意搞国奥队(想想杜伊、福拉多和殷铁生),结果2006年和2010年中国队都没有进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8强赛、国奥队小组赛被淘汰,中国国家队开始走下坡路
  • 2017赛季,足协为了锻炼新人,强推U23政策,结果大量比赛U23球员开场即被换下
  • 2018年年末,足协组织国家男子足球集训队训练营,受到征召的球员放弃联赛,展开包括军事训练、拉练等内容的集训,长期集训却不练球
  • 从各队中U20球员踢中乙

这种贯穿始终的瞎搞造成了以下的问题:

  • 2000年甲A场均1.99万人的现场观众在2005年直接降到了1.03万人,联赛失去了关注度,中国人对于足球本就不浓厚的兴趣更加少
  • 联赛假赌黑横行,导致对足球苗子的吸引力变小,中国足球人才开始出现断档
  • 政策变化太快,投资人根本不敢投资


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名义上的管办分离和事实上的不是。

2015年时曾经出台过一份名为《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文件,确立了“管办分离”原则,即足球管理机构要从体育总局脱离出来。

2017年1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注销,中国足协与总局脱钩,成为拥有自主权的独立民间法人。

“管办分离”的初衷是为了“去行政化”,是为了打破“唯政绩”观:

毕竟,人在体制内,就要“对上负责”;

我只管眼前KPI,哪管离任后洪水滔天


但实际上做到了没有呢?

就举一个上文提到的例子(《足改四周年:红利与困惑》):

某中超俱乐部副总经理表示,U23和外援政策一个赛季多次变化,给俱乐部造成困惑和负担。“政策变化太快,投资人根本不敢投资。”
受国家男子足球集训队训练营征召的球员放弃联赛,展开包括军事训练、拉练等内容的集训,长期集训却不练球。这种封闭训练的效果引起了一些社会质疑。

这种做法,真的摆脱了“唯政绩”观吗?


中超公司

除了“唯政绩”观外,更重要的是利益相关。

就以中超公司为例,我们先来看股份结构分析: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足协占了36%的股份——至于足协是由谁控股的,我想不言自明。


那么这一部分的股份可以给足协带来多大的收入呢?

以2020赛季为例,德勤出具过一份《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2020赛季商业价值白皮书》,其中提到了疫情下的中超联赛赞助情况:

中超联赛总赞助金额超3亿元,覆盖13个行业,是中国最具商业化的顶级赛事IP之一。

加上PPTV给的10年110亿的转播合同(虽然2020年只付了1.5亿元),

理论上,足协可以直接拿走4.7亿元的收入(按照当下的情况来看,实际收入应该不少于1.6亿元)


那么足协的收入是多少呢?

2020年度各项收入合计4.6亿元,费用支出4.7亿元

至于钱是怎么花的、谁来花的,我查不到相关的信息。


改革第一步,就是要革掉足协三分之一的收入——

换你是足协,你愿意吗


另外,中国足协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保护自己的球员,给中国队创造一个良好的备战环境。

以4月6号的新闻为例:足协终于想起来澄清“海参广告是签约赞助商,配合宣传很正常”了。

那么问题来了:

赞助是李铁拉来的,代言人是国足将士在做。

赞助费的大头被用去支援中国体育项目建设了也就算了,为什么不在民意最汹涌的时候来辟个谣,到现在国足流量少了开始假装站出来了?

典型的好处我拿,送死你去。

要脸吗?


跟这群虫豸在一起,怎能搞好足球呢?


俱乐部投资人

一方面,中超联赛每年一度16.14亿元的创收(其中商业赞助为6.14亿元,版权收入约为10亿元)和遍布了五大洲96个国家和地区的转播机构、上亿海外观众通过传播了解中国足球联赛使得中超成为了目前中国最有商业价值的体育赛事IP之一。

但是,同样的,2016赛季全中超近40亿元的亏损也使得大家都在反思:

俱乐部投中超,到底是为了什么


很简单,

为了中超全中国独一份的置换效应

以恒大为例:

2009年11月5日,恒大于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上市当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较发行价溢价34.28%,创下705亿港元总市值的纪录,成为起于内地、在港市值最大的海外企业。

在2010年,恒大地产集团以一亿元买断广州足球俱乐部全部股权,属于恒大队的足球时代正式来临。

到了2014年时,阿里巴巴宣布以12亿元入股恒大足球,占股比例50%,四年的时间里,恒大的股权价值足足翻了24倍。

而借助恒大队的曝光率,恒大集团先后发展了新能源汽车、旅游、体育、金融、健康养老等多元化业务,尤以2013年的恒大冰泉为“经典”的营销案例。

在2020年时,恒大集团以操盘金额4097亿、全口径销售金额4138亿元一跃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第152位。

可以说,恒大集团将中国足球联赛的资源置换效果发挥到了极致。



因为恒大这样顶级的投机客存在,中超深化了其投机者乐园的标签。

所有人都在喝着金元足球的血,却没有人关心中国足球的体系到底应该怎么搭建


人才

足球是一项全民运动。任何国家发展足球的第一步,就是扩大足球人口。

比如我们的邻居日本,2021年拥有注册球员818414人;

比如传统强队英格兰,全境注册球员高达1410万人:

而我们呢?

8000

这样狭窄的选材面,导致我们的梯队无人可选。

举个很现实的例子:

2014年的U16国少队——对应的应该是目前23-24这个年龄段的球员。选择人数是多少?

42人


而在选材的路子上,由于奥运战略的KPI在,导致“三不靠”年龄段的小球员基本没有人关心。

比如说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1989-1990年龄段队伍,2016年奥运是是1993-1994年龄段队伍,由于这两个年龄段也是全运会参赛队伍,往往受到地方俱乐部和体育局的重点培养。而夹在两者之间的1991-1992段就属于“爹不疼娘不爱”,是典型的“三不靠”球队,别说组队,就连踢球的人都没几个。

当年,杭州三超小青队1991-1992年龄段的球员共有6人,其中一人还是门将。能进入一线队的国奥适龄球员也只有27名,中国足球的惨淡前景可以预见。


根据《“十四五”体育发展计划》,五年内实现注册球员150万人即可。

这150万人到底怎么来?

没有人知道。


教练

在小孩子踢球的过程当中,青训教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做得好的国家如日本,从2004年起,日本足协将教练员的认证制度设为S、A、B、C、D 5个等级,另外还增设了针对4岁以下幼儿的教练员资格认定。其中,持有B、C、D级证书的教练员只专门负责对初中以下学生进行指导。

目前,日本共有足球教练82258名,其中S级教练498名,A级教练2286名,B级教练6194名,C级教练27330名,D级教练45950名。


而足球基础比较差的国家如越南,则采取海外青训体系+本土模式探索两条腿并行的发展模式:

  • 由南首富段元德助力越南足协发起青训计划:其所拥有的嘉莱黄英集团出资和阿森纳进行深度合作,创建了嘉莱黄英-阿森纳JMG足球学院,并由温格选中的拉琛-纪尧姆担任JMG学院青训总监,按照阿森纳的青训教案提供高水平的训练,并坚持前往英格兰拉练,和当地的英超梯队进行高水平的热身赛。此外,阿森纳队也会定期出访越南加强交流,甚至带着科斯切尔尼这样的球星跟越南的孩子们一起训练。
  • 同时,越南设立了NPO越南足球天赋与发展基金会,由越南最大的不动产巨头VIN GROUP出资,目标是结合越南足球自身的发展模式,培养本土精英。

而我国的教练总和呢?

不足日本的三分之一。


这种青训教练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小球员的技术缺陷。

举个王大雷的例子:

在2006年的时候,还是天才少年的王大雷去国米试训。在试训结束之后,国米为他的试训过程递交了一份报告,指出他有200多个毛病

他的试训教练,曾经带出过托尔多和布冯博萨里奥说:王大雷拥有无与伦比的敏捷性和力量,当时他拥有成为世界级门将的潜力,但如果他没有好的守门员教练进行指导,会影响他今后的发展。


再比如武磊,我在武磊为什么总是单刀不进?这个问题下看到过鲁能青训的分析,第一点就是青训的训练问题,导致小技术的运动上有瑕疵,等到年纪大了之后再改就很难了。


教育

除了在技术的培养上,好的青训教练的缺失也会体现在选材问题的偏颇上。

如申花的温小将就曾经在采访时提到过他是如何被大连甘井子区少体校的足球队选中的:

也没那么复杂,教练就是从他们队里找了一个队员,让他跟我比一下20米跑,结果他刚一发令,那个队员可能是发力太猛,滑了一下子,然后我就蹿出去了。其实我的速度也不快,但是因为抢了个先机,结果就赢了,教练就把我招进队里了。

除此以外,在很多问及到关于怎么被足球队选上的采访中,速度快、个子高、身体壮都是高频关键词。

这一方面是选材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就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项东西:

球感


而进入体校后,不可避免的,文化课就会拉下——这其实也是我国在体育教育上又一大缺失。


反观卡塔尔队的崛起:

2005年,阿斯拜尔足球训练营在多哈成立,目的就是让卡塔尔的孩子们在全世界条件最好的训练场中,接受最正规、最专业的足球培训。

阿斯拜尔的办学宗旨让最有天赋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成长环境。因此,除了大量引入经验丰富的欧洲青训教练和创造与与巴萨、曼联、切尔西、利物浦等世界级球队同年龄阶段的梯队进行交流比赛之后,还规定参加青训营的孩子们必须和同龄人一样上学——只要学习跟不上,哪怕踢球天赋再高,也会被淘汰

这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先进的青训教育理念:

青训的本质,是对年轻球员文化水平和生活技巧的培养,接下来才是运动科学和教练资格。确保他们即使不能成为顶尖的足球运动员,也能够有足够的能力从事其他职业



心态

除了技术问题之外,中国队比赛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心态问题。

当博拉·米卢蒂诺维奇接过中国队教鞭的那一刻起,他就决定要将“快乐足球”的理念传递给国足球员。

足球应该是快乐的,不要赋予它太沉重的东西。

这其实也是中国队在比赛场内外遇到的最大麻烦之一:

很多看球或者不看球的人,总会被一个理念所困扰:

能不能赢。

但是,足球比赛的根本意义在于Enjoy the game——享受足球这项运动带来的乐趣本身,而不是仅仅盯着比分来看。

这种心态的失衡,容易导致在关键场次当中畏首畏尾,最终更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成绩。

所以,这么多年来,只有米卢一个人成功了。


足球理念

最后,我还是想讲一下足球理念的问题。

虽然作为球迷,我很喜欢将足球的意义拔高。

但归根结底,足球是什么?

往小了说,它是一项寓教于乐的游戏——但根本是游戏;

往大了说,它是一门很赚钱的商业活动,是世界第十七大经济体


我一直在说,要搞好足球,有且仅有两条路并行:

  • 扩大足球人口
  • 做大足球联赛

但在本质上,我们需要去破除文化属性中对于体育的偏见:

  • 商业体育的价值是很高的
  • 体育从业者也可以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名片
  • 体育的意义不仅仅是拿金牌,更重要的是去享受这项运动本身带给我们的快乐

如果我们对于体育的偏见不革除,所有的所谓改革都会变成空中楼阁。


结语

发展足球有且仅有的方法,

就是把足球正儿八经的当作一项产业来搞,老老实实地普及足球运动、扩大足球产业的盘子,而不是想着把足球当作一个支点,用来置换其它的利益


在足球产业中,最难的一件事就是作假——所以足球运动往往也是最为公平的运动之一,也是最没有办法急功近利的一项产业:

只要认认真真搞联赛、踏踏实实做青训,一定会出成绩;

我们要思考的,是:

怎么样鼓励更多孩子从小开始踢球

怎么样发掘更多有天赋的孩子

怎么样搭建青训体系来尽可能地兑现他们的天赋

怎么样做大联赛,让更多的本土球员有球可踢,有高水平的比赛可以踢


永远盯着眼前的成绩看,必然后果就是急功近利,舍本逐末,

结果也就必然是四年又四年,无限蹉跎下去。

当我们蹉跎了三十年后,蓦然回首,

缅甸怕不是都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

user avatar

搞职业足球的四个要素。

1、球迷的归属感。

2、层层递进的青训和稳定的生源。

3、各级稳定的联赛。

4、不能以职业足球为生后的球员的退路。

很遗憾,我国一个都没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男足,这四个字,承载了太多期待,也堆积了太多失望。说到“废了”还是“在摆烂”,这其实是很多球迷心中的一个复杂结,很难用非黑即白的方式简单概括。要深入探讨,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废了”的论调,从何而来?“废了”这个词,带着一种宿命感,好像我们这个项目就注定走不通了。这种论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
  • 回答
    关于日本将福岛核电站处理后的水排入海洋,对中国特别是山东青岛沿海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海洋科学、生态学、食品安全以及公众心理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潜在影响,并尝试用更自然的语言来表述。首先,我们要明白,日本排放的是经过“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处理过的水.............
  • 回答
    “中国男足是一群废物垃圾”这种言论,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和分析,它不仅仅是对中国男足表现的简单评价,更折射出一种复杂的情感和期望。理解这种言论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表达方式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言论的根源:源于巨大的反差和持续的失望这种尖锐的评价并非凭空产生,而是长期以来中国男足表现与社.............
  • 回答
    操心国家队的事儿,这得从根儿上说。真要是让我来领这帮小伙子,能不能进世界杯?这问题,谁也给不了你一个板上钉钉的答案,因为足球这玩意儿,太复杂了,太多不确定性了。不过,既然问到了,我肯定得好好琢磨琢磨。这可不是一句“行”或“不行”就能打发的。要我说,踢世界杯,这事儿得靠“天时、地利、人和”,还得有“命.............
  • 回答
    中国男足,一个承载了亿万球迷期望,却屡屡令人失望的名字。每当国家队比赛失利,球迷的质疑声、媒体的挞伐声便如潮水般涌来。随之而来的,是关于“降薪”的讨论,仿佛这成为了解决问题的万灵药。那么,中国男足究竟需要的是尖锐的批评,还是“刮骨疗伤”式的降薪?这背后,其实是更深层次的体制、文化和发展模式的拷问。批.............
  • 回答
    要回答中国男足和女足是否在同一体制/政策/规则下培养,以及为何存在如此大的水平差距,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中国足球发展的历史、现实以及其中的复杂因素。是否在同一体制/政策/规则下培养?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男足和女足都隶属于中国足球协会(CFA),也都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因此在根本的政策导向、国家足球发.............
  • 回答
    说起中国男足的“耻辱一幕”,这确实是中国足球一段非常伤痛的回忆,也是很多中国球迷心中难以磨灭的阴影。要说最“耻辱”的一场比赛,很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想到2004年的亚洲杯决赛,以及那场备受争议的“道歉门”事件。事情得回到2004年的夏天,那一年亚洲杯在中国举行,本土作战的中国队一路过关斩将,球迷们对国足.............
  • 回答
    中国男足长期徘徊于亚洲三流甚至四流水平,这背后并非只有球员、教练和足协的责任,更隐藏着一些长期从中获益的群体。这些人,或明或暗,都在这个“低水平怪圈”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甚至是发财之道。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些受益者:1. 俱乐部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 “泡沫”中的高薪与奖金: 尽管成绩不.............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让很多中国球迷感到五味杂陈。同样是中国人,为什么在足球这个项目上,女足和男足的表现能有如此大的反差?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因素,绝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掰扯掰扯。1. 根基与发展历史:从“阴盛阳衰”的起点说起首先得承认,中国女足的发展有着更早的起步和更.............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困惑。一方面是中国男足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常常让人扼腕叹息,似乎总是在“亚洲二流,世界三流”的泥沼中挣扎。另一方面,我们又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变化,人均GDP的提升也实实在在地体现在生活水平的改善上。为什么这两个“六七十名”的数字会带来如此截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一提到中国男足,除了他们场上的表现,人们最常听到的“解释”就是“大环境不行”、“青训体系不完善”、“注册球员少”、“根基不牢”等等。这些话语,听起来都有几分道理,但细想之下,却像一块遮羞布,试图掩盖更深层的问题。而就在这时,我们女足姑娘们用她们的汗水和拼搏,在赛场上绽放.............
  • 回答
    要说中国男足的真实水平,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事儿,里面门道不少,也确实让不少中国球迷又爱又恨。咱尽量把话说得实在点,不带那些虚头巴脑的形容词,就看看咱们这支队伍到底是个什么成色。从结果上看:尴尬但并非绝望首先得承认,从国际赛场上的表现来看,中国男足的成绩是挺对不起球迷的期待的。世界杯正赛,对我.............
  • 回答
    要评判中国男足0:3澳大利亚和中国女足4:4赞比亚哪场比赛是今年中国足球界最大的耻辱,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耻辱”本身也是一个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词汇。但如果我们从“预期差距”、“比赛过程”、“历史背景”以及“对未来的影响”这几个方面去细致分析,或许能勾勒出这场比赛背后更深层次的意味。我们先来看看.............
  • 回答
    中国女足女排的辉煌与男足男排的低谷,确实是中国体育界一个非常鲜明也令人费解的对比。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得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从历史、文化、体制、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来剖析。女足与女排的“强”:厚积薄发,传承与体系的胜利 历史积淀与早期投入: 女排: 新中国成立后,排球运动就受到了高度重.............
  • 回答
    中国男足和女足的差距,绝不是一句“精神层面”就能概括的,这背后是系统性的、深层次的差异,涉及到足球发展的方方面面。如果非要找一个“根本”,那也得是“投入”和“土壤”,而这两者又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局面。1. 青训体系的“贫富差距”:根基是否牢固?这是最直观也最关键的一点。 女足: 相对而言.............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我,一个中国人,带领着中国男足,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捧起了那座金灿灿、象征着世界足球最高荣誉的大力神杯!这简直是中国足坛乃至整个国家几代人的梦想成真,那场面,我光是想想,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首先,我的地位。地位的飞升,简直是火箭式上升。 神级人物: 我将不再是“教练”,而是“民族英雄.............
  • 回答
    以一己之力,肩扛中国男足夺得世界杯冠军——这样的球员,无疑是上天赐予中国足球的神迹、救世主、国宝级的存在。他不仅是一名球员,更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一个民族梦想的具象化。他所承载的,是亿万中国人民对于足球的渴望、期待和执念,他的一举一动都将牵动着整个国家的神经。让我们来详细描绘一下,这样的球员会是怎样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琢磨,尤其是在中国体育经历了几次跌宕起伏之后。你会发现,无论是篮球还是足球,一旦我们说要“职业化”、“市场化”,很多人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两种画面:一种是挥金如土、外援满天飞,另一种则是成绩下滑、国家队打不出现象。这就好像一个悖论,似乎越是想把事情做好,越是弄得一团糟。为什么会出现这.............
  • 回答
    斯科拉里执教中国男足?“大菲尔”的名字,总能勾起球迷的复杂情绪当巴西著名教练、“大菲尔”斯科拉里被曝出愿意执教中国男足时,这个消息无疑在中国足球圈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不少涟漪。对于这位曾经带领巴西队夺得世界杯冠军,也曾在中国执教过广州恒大的名帅,球迷们心中的情绪可谓是五味杂陈:有期待,有疑虑,更有.............
  • 回答
    国足1:3不敌越南,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痛的失利,也宣告了中国男足彻底告别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梦想。这场比赛的失利不仅仅是比分上的落后,更暴露了中国足球在技战术、精神面貌以及整体体系上的深层问题。国足在十强赛中还能取得什么成绩?在输给越南之后,国足在十强赛的剩余比赛中,已经完全失去了晋级希望。与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