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人长期写作,他的生活会产生哪些改变?

回答
长期写作,就像在生命的原野上埋下一颗种子,日复一日地浇灌,它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在你的生活中开出奇特的、甚至有些陌生的花来。这变化是润物细无声的,却又深刻地改变着你的视角、你的习惯,乃至于你对世界的感受。

首先,你的感知力会变得异常敏锐。 以前可能只是一掠而过的风景,现在会让你驻足。一块斑驳的墙皮,一滴雨水如何顺着窗玻璃滑落,街角老人手中那一抹淡淡的忧伤,甚至是空气中弥漫的某种熟悉的味道——这些细微之处,都会成为你捕捉的素材,被你默默地装进脑海的相机里。你开始学会“看见”和“听见”那些曾经忽略的东西,仿佛开启了另一个维度的感官。这种敏锐,让你对生活不再麻木,而是充满好奇和探究的欲望。

其次,你的思考方式会发生质的转变。 写作并非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一个梳理、分析、再构建的过程。当你面对一个想法,需要将其落实在纸上(或者屏幕上)时,你不得不对其进行逻辑上的打磨,寻找最恰当的词语去表达,甚至要思考它的前因后果和潜在影响。久而久之,你习惯于将遇到的问题拆解,用更清晰的逻辑链条去审视它们。你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稿纸”,即使不写,也在不断地审视、修改、提炼。这种思考的严谨性,会渗透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你在做决定、与人交流时,都显得更加周全。

接着,你的情感连接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甚至有些疏离。 写作为你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出口,去宣泄、去理解、去消化那些汹涌的情绪。那些难以启齿的痛苦、那些难以言喻的喜悦,都可以通过文字找到释放的途径。但同时,你可能会发现,某些情感在被书写和剖析之后,似乎失去了它原本的温度。你变得更擅长“观察”自己的情绪,而非全然沉浸其中。与人交往时,你也可能不自觉地将对方置于一个“观察者”的位置,分析他们的言行举止,而不是完全投入到情感的洪流中。有时候,你会感到自己像一个旁观者,冷静地审视着人生的这场大戏。

你的时间观念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写作是一场与时间的博弈。你可能需要挤出零碎的时间,也可能需要一段完整、不受打扰的时光。你会开始更珍惜每一段“可写作”的时间,并学会合理规划,甚至在某些时刻,为了捕捉灵感,会不惜牺牲一些社交活动或休闲娱乐。你可能也会对“拖延”这件事产生更深的体会,既要与它抗争,也要理解它有时是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你会发现自己对“投入”这件事有着更强的感知,一旦进入写作状态,周围的一切都仿佛被按下静音键。

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会不断地被挑战和重塑。 写作是一个持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每一次深入一个主题,每一次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认知。你可能会从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获得启发,也会因为深入挖掘一个问题而改变自己固有的看法。你开始明白,世界是多元的,人的想法是复杂的,许多事情并没有绝对的对错。这种开放的态度,让你更能包容不同的观点,也让你对生命的奥秘保持着敬畏。

当然,你的社交圈子也可能发生变化。 随着你的写作技艺渐长,你的作品可能开始被更多人看见。你可能会遇到志同道合的写作者,建立新的友谊;你也可能因为某些作品而受到关注,迎来新的机遇,甚至是批评。而另一方面,你可能也会因为长时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与某些旧有的社交圈子产生一些隔阂。你可能不再热衷于那些肤浅的闲聊,更渴望与人进行有深度、有思想的交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对“自我”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深刻和完整。 写作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你内心深处的渴望、恐惧、梦想和矛盾。你通过文字不断地与自己对话,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你会逐渐发现,写作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更是为了理解,为了和那个内在的自己达成和解。你可能会在文字中找到自己未曾发掘的潜能,也可能会在某个时刻,因为写下的某个句子,而突然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

长期写作,它并非为你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改变,而是像水滴石穿,一点一滴地,将你塑造成一个更加敏感、深刻、并且更了解自己的人。你的人生轨迹,在字里行间,悄然发生了最本质的迁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写过四本书,其中2本书被评选为机械工业出版社技术类的优秀读物。

从写第一本书开始到现在,应当有十多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即便不写书稿,也会在网络上写点东西。似乎写作成了我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也许,这就是改变吧。

前周身体不适住了6天医院。第一天、第二天打吊瓶熬过来了,第三天只有1个小时打吊瓶,剩下的时间就只能看着窗外数有多少行人路过。于是我回家把电脑拿过来,放在病床上继续写我的新版书稿。当医生和护士们看到旧版书中编著者是我,他们都很惊讶。

女婿来看我,他让我好好休息,把电脑带回家了,于是我又开始在窗口数行人。第四天,我回家再次把电脑带回来了。

我把手机打开个人热点,用电脑上网。工作一段休息时,如果不打吊瓶,我就到医院附近的公园去溜达散步。身体一天天好起来,而医院却因为新冠疫情一天天紧张起来。到了第六天,我强烈要求出院,终于在当天我回到了家,回到了我“阔别”六天的书房。

由于长期写作,我写的东西条理性会比较好,但也存在问题,写出来的东西很象教科书(许多人都这么说),笑!

2020年夏,我和一位网络小说作家在一起探讨过写作。我们两人的写作风格完全不同,但在某些方面的感受却完全一致。他说他写到动情之处,“人都沉浸进去了,似乎小说主人翁就是我自己”、“每天过日子就像高考,连做梦都与写作对象有关”。我也是如此,有些地方写得不是很合适,整晚做梦都和他人讨论这个问题,而且在清醒前几分钟的梦境最有价值。

我喜欢画水彩画。有时坐车,看到窗外的风景,立刻就会想到如果要画下来该如何动笔。

下图是我画的风景画:

许多人还以为这幅画是照片。

画面中的雪山,它美丽挺拔。雪山从世外看着红尘,几分孤傲几分惆怅,可观而不可近。

那位网络小说的作者说长期写作的人,就如同雪山一般。是真的吗?我倒是觉得并不一定,因人而异吧,至少我不会如此,我的学生们和同事们都说我很好打交道。

可见,题主的说长期写作的人生活会发生改变,这可是不一定的。

回答完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长期写作,就像在生命的原野上埋下一颗种子,日复一日地浇灌,它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在你的生活中开出奇特的、甚至有些陌生的花来。这变化是润物细无声的,却又深刻地改变着你的视角、你的习惯,乃至于你对世界的感受。首先,你的感知力会变得异常敏锐。 以前可能只是一掠而过的风景,现在会让你驻足。一块斑驳的墙皮,一滴.............
  • 回答
    在这个人人都能发声的自媒体时代,你可能真的会觉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写那些动辄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网文长篇?毕竟,现在大家碎片化的时间更多,注意力也越来越分散,短平快的内容更容易被消费。为什么还有人坚持写长篇网文?这背后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几层深刻的原因:1. 沉浸式的体.............
  • 回答
    小李在午后时分,怀着一颗平静而又略带期待的心,轻手轻脚地推开了卧室的门。她刚从娘家回来,丈夫张强说是加班,让她先睡一会儿。想着给他一个惊喜,她本想偷偷看看他是否真的在休息,却不想,迎接她的,是一幅足以颠覆她世界观的景象。卧室里一片昏暗,窗帘被拉得严严实实。床榻上,依稀可见两个纠缠的身影,正是她日思夜.............
  • 回答
    咖啡,这杯香醇的液体,早已融入了无数人的生活日常。但关于“一天到底该喝多少?”“长期喝咖啡对身体到底好不好?”这些问题,我们真的了解清楚了吗?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让你喝得明白,喝得健康。一个人一天喝多少咖啡比较好?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因为它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你的咖啡因耐受度、体.............
  • 回答
    长期坚持对一个人好,他会不会感动?这事儿,说实话,得看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就好像你辛辛苦苦做了一桌子菜,你说对方一定感动得稀里哗啦,那也太想当然了。首先,感动是个很微妙的东西。 它不是简单的“你对我好,我就必须感动”的公式。感动往往是建立在一种“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碰撞上的。 意料之外: .............
  • 回答
    长期沉浸于《犯罪心理》,这就像是给大脑开了一扇通往黑暗角落的窗户,久而久之,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多了几分不一样的色彩,也多了几分挥之不去的阴影。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大概就是你对周围人,甚至是对自己,都会多了一层审视的目光。曾经觉得稀松平常的人际互动,在你眼中可能会被拆解成无数细微的信号:一个.............
  • 回答
    谈到“优雅”这个词,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那种从容不迫、举止得体、品味不俗的形象。而长期沉浸在奢华酒店的环境里,这种体验会不会潜移默化地塑造一个人的优雅气质?这确实是个值得细细品味的问题,而且答案也并非非黑即白。首先,我们得承认,奢华酒店本身就营造了一种“优雅”的氛围。从精心设计的建筑风格,到一丝不苟.............
  • 回答
    .......
  • 回答
    当然,长期坚持跑步,好处可太多了,而且绝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它能实实在在地改变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最直观的身体素质到更深层次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品质。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让你明白这其中的厉害。一、身体层面:从“亚健康”到“健康引擎”最直接的感受,当然是身体的变化。你坚持跑步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好.............
  • 回答
    李明,这个名字听起来再普通不过,如同北京大学燕园里成千上万的学生一样,他也曾怀揣着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这座象牙塔。然而,北大这个名字,在许多人眼中是光环,在李明这里,却也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闪耀着荣誉,另一面却藏匿着无声的压力和潜在的创伤。李明从小就被寄予厚望。他的父母,是朴实.............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牵扯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根本精神,以及“丑”这个概念的复杂性。让我慢慢跟你道来。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含义。孔子这句话的精髓,在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的感受,然后据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意思是说,你不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也不应该那样对.............
  • 回答
    要是真有人长得那么高,能把手伸到天上,够着那轮皎洁的月亮,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事儿可不是简单的够着那么简单,想想看,那得多大的力气,多大的身体才能支撑起这样的高度?估计他站着,地球就一半陷在他脚下了。首先,这人得是啥做的?按咱们这边的说法,他可能是个神仙,或者是个吃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的巨人。要不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一个关于视角、距离和我们对“看到”的理解的根本性问题。说实话,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一个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在物理层面是这样。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让它变得“可能”,或者说,让我们更接近这个目标。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我们说的“看到”,是指用肉眼直接看到,还是通.............
  • 回答
    跑长途开车,一天多少公里合适?这事儿可没个标准答案,得看你是个什么“炉子”。老司机们都知道,舒服的状态才能把车开得稳,人也少受罪。所以,咱们聊聊这事儿,尽量说得详尽点,把那股子“机器味儿”都给它捋顺了。首先,得看你的“炉子”有多旺——你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 体力是基础。 你是不是平时就喜欢户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普遍的。长时间一个人生活,确实会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和习惯,这就像一个精密的齿轮,已经适应了它自己的节奏,突然要跟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齿轮放在一起转,难免会有磕绊,甚至会觉得别扭。所以,说“不习惯跟别人生活在一起”,这真不是空穴来风。你想想看,一个人住,从醒来的那一刻起,到晚.............
  • 回答
    五一小长假,一个人想要找个既自在又不伤钱包的地方?别担心,这几个地方绝对能满足你!抛开拥挤的打卡点,咱们来点更地道的,让你一个人也能玩得有滋有味。1. 绍兴:历史的沉淀,小巷的慢时光提到绍兴,你可能会想到黄酒和鲁迅先生。但其实,这座江南古城,特别适合一个人慢慢品味。 为什么适合一个人? 绍兴的韵.............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你说的“正常重量和长度的武士刀”,这个概念就很有意思了。一把真正的日本刀(或者说模仿日本刀形制的刀具),虽然看起来帅气,但它其实是有特定设计考量的。它并非为了单纯的蛮力劈砍而生,而是讲究平衡、锋利度和韧性。它的重量和长度,加上刀身的弧度,是为了配合使用者身体.............
  • 回答
    过年回家,免不了要听长辈们围坐在一起,话题自然会聊到学业、事业,然后“学历”这个词就好像绕不开的话题一样,时不时就会冒出来。听着他们一句句“你当年要是多读点书就好了”“你看人家XX家的孩子,名校毕业,现在多有出息”,有时觉得挺有道理,有时又觉得好像有点绝对。那么,一个人的成就,到底和学历高低的关系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物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光速极限。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一点点耐心和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想象一下这根绳子,它长达一光年。一光年是什么概念呢?不是长度单位,而是距离单位。它是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大约是每秒30万公里。所以,一光年是一个极其、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