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一个个级别来说吧。
目录:
上面都是一些设计语言变化非常大,或者新创品牌,或者复活品牌,一些一直存续并且设计语言一直处在持续演化的品牌如BMW,它们的设计语言也非常完善,但是由于都是Evolution而非Revolution,没有那种让人下巴砸鞋的错愕感加上我也懒,就不写了。。。
佛系更新开始(意思就是一次写不完拖拖拉拉地写)。。
设计是一个螺旋。十几年前的汽车都是一团圆乎乎的、肉肉的感觉。
但是某德国钣金大厂为了坑死中里毅,从大概2011年开始,启用了一套新的设计语言,这套设计语言的核心是很锐利的小R角线条,而钣金大厂的影响力非常大,又向众多厂商输出了一只手都数不过来的设计总监,一多半汽车都进入了骨感、瘦削的审美时代,特征线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设计元素,甚至成了汽车设计师在起笔后仅次于车轮和必要硬点之后第一个考虑下笔的东西。
很多厂商,包括Mazda在内,都在玩线条,区别仅仅是线条本身的风格——逻辑化,还是更加飘逸,或者是充满丰富的变化和弹性。
总之,设计师玩了近十年的线条。
但是总吃面(线条)是会腻味的,是时候重新吃一吃饼(曲面)了。首个揭开大幕一角的是RX-Vision Concept,2015年。
传统意义上,凹面是汽车设计中的忌讳,但是Mazda就用了,不仅用了,还用得相当令人惊叹。至于为什么令人惊叹, @高绍杰 的回答里已经写了。简单点说,就是曲面+反射。
反射在任何时候都是车身曲面雕刻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在吃面的时候,线条和线条之间的曲面讲究弹性和张力,但是总之是一种向外的张力,(可以参见Chris Bangle的BMW GINA概念车),为的就是在车漆能够反射出干净利落的倒影,要是那里扭曲或者抖动了,马上得把膜揭了修下面的油泥。
而Mazda这次的尝试则是刻意加上了“扭曲”的动作,而且是在主要曲面上大面积运用,这样的胆量可以说不简单。但是效果相当不错,反射线形成了一种很特别的流动韵律效果,到了Vision Coupe Concept(2017年),基本已经成形了,光影效果更加丰富。到今天,这样的设计已经量产了。。
而且令人惊讶的是,在我们组织的FGD当中,消费者并不觉得这样的设计太过于超前或者“怪异”,相反接受程度非常高。而且同为吃饼,它和二十年前、五十年前的风格相比,有一个非常重大的突破。50年前,以Jaguar E-Type为代表的“圆润”,是因为只能手工敲钣金,二十年前的“圆润”,是从“80年代风格”的方方正正中挣脱出来喘一口气,曲面的反射没有错误就OK。而这一次,我猜测Mazda是很注意地调整曲面地走向,让反射顺着设计师地意思走。
别的品牌在雕刻曲面本身,而Mazda则是在雕刻曲面的光影。这是Mazda最打动我的一点。
(这货貌似还顽强地活着)
这部分主要说的是内饰。在设计BEV的时候,不少厂商都容易走向一个死胡同——“科技感”的死胡同。
上次组织了一帮设计师去溜了半天Tesla Model 3。回来之后纷纷表示:
这个内饰吧……刚进去的时候觉得卧槽,简洁明了科技范儿但是吧……时间一长就觉得有一种坐进我们XX车型TaxiLine的感觉,像毛坯(er)房……
划重点:毛坯房……
而就是同样这帮人,在出发之前还在说Model 3的内饰多么石破天惊多么简洁明了大方总之各种夸。回来之后自己光速打脸。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某年的某车展,大众展出了ID CROZZ概念车,有几个货趁着媒体日溜进去了,在里面坐了一下,回来表示:毛坯房……
要说Tesla是造车嫩手也就算了,大众就……当然,概念车毕竟是概念车,和量产车未必一样。但是这也体现出了设计师对“BEV设计语言”的某种解读——
(内心OS开始)电动车……嗯……那一定是要充满科技感的。那什么是科技感呢?从iPhone出现以来科技感的一大特征就是简洁、“减法设计”,剔除一切不必要的元素,嗯……
所以同样作为设计师,坐进这些毛坯房的时候还能感觉到新奇,然后是腻味,继而能够对设计师的想法产生共鸣,也就能理解这种“毛坯房”设计。但是消费者可没这份闲心。
我去啥都没有,连个像样的带扶手箱的扶手都没有,辣鸡……
我敢说大众要是敢把概念车里的内饰搬到量产MEB车上的话大概它就可以重现90年代初的“荣光”了。
有段时间设计师在设计电动车的时候,就是挥舞着大砍刀去解读“科技感”的。但问题是,iPhone可以“简约”是因为消费者的注意力压根就不在机身上,而是屏幕里,但是恰恰就在屏幕里,苹果生态为用户呈现的是前所未有的丰富的内容。拿现在电子产品的“简约”去套汽车,当然是不行的。
Lucid Air是我所知第一个跳出这个思维盒子的概念车。NIO EVE是第二个。
Lucid Air在内饰当中保留了几乎全部现在汽车内饰应有的元素,但是又做了一些处理,让这些元素之间整体感更强,而不是呈现一种细碎的状态,这样在内饰的视觉效果上呈现出的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简洁。再减下去会导致类似Model 3那样的空旷感,而再往上堆东西的话又会滑向现在的量产车。在配色方面浅色面料+浅木纹营造出的也是一种比较轻松随意的氛围,这种氛围就是现在内饰设计当中越来越常见的家居化风格。
EVE也是走的家居化风格,最后量产的ES8看起来也不是毛坯房的状态,虽然细节方面还有很多改进空间(如屏幕与IP的交接设计得实在是很楞——或者说根本没有设计),但是这是一种市场能够接受的状态。如同房子一样,这样的房子:
看起来很美很有范儿,但是当样板房也就算了,真正住人的房子里一定是充满烟火气的,一定是软软的抱枕和靠垫随意扔在软软的沙发上的,厨房的台面上一定是能找到酱油瓶子的,将这些“碍眼”的东西全部都去掉,作为展车或者概念车看着很美,但是真正身处其中日夜相处,评价就会趋于两极化。喜欢的会死心塌地,而不喜欢的就会觉得单调乏味无聊空虚寂寞冷。——而汽车巨头是不喜欢这种两极化带来的风险的,于是此后的BEV,不管是量产还是概念,就比较多元化了。
Lucid打动我的:破解了极简与科技感之间的谜题,让一个不那么极简的设计也很有科技范儿,而这对消费者来说更有亲和力。
(当然不严谨,Lucid到今天都只有一款SOP遥遥无期的概念车,说它有“设计理念”……就当我谝的是Lucid Air这款车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