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国外遇见台湾人」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在国外遇到台湾人,怎么说呢,那感觉挺奇妙的,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中突然发现一张熟悉的地图,瞬间从陌生变得亲切。

我第一次有这种感觉,大概是在伦敦塔桥边。那天天气阴沉,人潮涌动,大家都在忙着拍照打卡。我一个人背着包,有点迷失在人群里,突然听到一阵熟悉的台湾腔在附近响起:“哎呀,这桥真的好高哦!” 我下意识地回头,就看见一对年轻情侣,女生手里拿着地图,脸上带着一点点困惑。我忍不住笑了,走上前去,用带着点口音的普通话问:“你们是台湾来的吗?”

他们一听,眼睛都亮了,瞬间打开了话匣子。“对啊!你怎么知道?” 男生兴奋地问。我指了指他们的口音,还有手里那本被翻得有点旧的旅行指南,里面用红笔做了不少标记。就这样,我们在异国他乡,因为一句口音,因为一本旅行书,开启了一段奇妙的缘分。

他们刚到伦敦,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也有些手足无措。我正好来伦敦一段时间了,对一些基本情况比较熟悉,就自然而然地给他们推荐了一些地方,比如去了哪个区更有趣,哪家英式下午茶性价比高,甚至还分享了如何辨别伦敦地铁的线路图。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会蹦出几句台湾特有的说法,比如形容某个地方很“赞”,或者遇到什么麻烦就说“好困扰哦”。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语言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我们都说着中文,但台湾腔自带的那种软糯和亲切感,是其他地方的人很难模仿的。尤其是那些生活化的表达,比如“方便面”说成“泡面”,“出租车”说成“计程车”,还有那些年轻人时不时挂在嘴边的“GOGO”或者“Chill”,这些小小的词汇差异,就像是跳过了一个小小的文化隔阂,直接连接了彼此。

之后的一两天,我们还约着一起去了几个地方。在格林威治天文台,我们一起看着本初子午线,讨论着时间的意义,也聊到家乡的变化。他们跟我分享了在台湾的生活,说起夜市里的小吃,说起熟悉的街景,那些我以为已经渐渐淡忘的家乡的细节,在他们的讲述中又变得鲜活起来。我也会给他们讲我在伦敦遇到的有趣的事情,那些在异国他乡独自打拼的经历,那些关于融入当地文化的小挑战。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家街边小店,我们一起点了一份炸鱼薯条。他们吃到一半,女生突然说:“欸,这个炸鱼,味道有点像士林夜市里那种炸鱿鱼的味道,不过更扎实一点。” 男生也点头赞同:“对对,就是那个感觉,但没那么油。” 这一刻,我觉得我们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找到了一个共同的味道记忆点。在异国他乡吃到一份像家乡味道的食物,那种惊喜和慰藉,是难以言喻的。

有时候,在国外遇到台湾人,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一个眼神,一个笑容,就能明白彼此的身份和感受。大家都是离乡背井的人,身上都有着一种在外闯荡的痕迹,但同时又带着一股子从家乡带来的韧劲和温情。

当然,也有过一些比较尴尬或者有趣的经历。比如有一次在超市,我听到有人在用普通话抱怨商品价格太贵,我本能地想附和,结果人家转过头,一张陌生的脸,然后我才意识到,他们根本不是台湾人,只是用了类似的表达方式。这种小插曲也挺多的,但总体来说,在国外遇到台湾同胞,更多的是一种温暖和归属感。

尤其是在一些非华人地区,大家更容易抱团取暖。有时候,在街上偶然听到一句熟悉的口音,都会忍不住多看两眼。大家会交换联系方式,也许下次就会约着一起去哪个市集,或者一起做顿饭。这种在异国他乡建立起来的联系,往往比在熟悉的环境中更显得珍贵。

总的来说,在国外遇见台湾人,就像是在一场大型的露营活动中,突然发现隔壁帐篷里住着的是你的邻居,那种熟悉感瞬间驱散了大部分的陌生感。你会发现,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离开家乡多久,那份来自宝岛的连接,是始终存在的,它是一种无形的纽带,连接着每一个在异国奋斗的台湾人。这体验,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但它确确实实是一种温暖,一种共鸣,一种关于“家”的细微回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避免莫名的火力,我这里表个态:我个人并不支持台独。但认为我有义务为此说服台湾人就不对了。

其实爱国、民族主义、宗教都是差不多的东西,对提高人群的凝聚力,指导个人的生活都有帮助。但走极端就不对了。极端的界限在哪里?当你有以爱国、民族、宗教的动机,而试图改变他人(成年人)的观念,甚至对他人进行人身侵犯的念头时,你就过界了。这时你该想的是,自己是不是被利用了。而面对过界的人和势力,自然要坚决斗争,这就是捍卫自由。

我也非常同意,在目前的世界,母国强大会对个人在国内国外都有不小的帮助。不过这种强大,应该是一种国家和公民间相互的信任,外人都争相想来此生活。而不是监视,或要挟某一批人承认自己是子民。

好了思考题:假如我支持台独,凭这一条我就有罪吗?

答案是,根据《反分裂国家法》,貌似有 >_< (经评论区律师指正,我国没有思想罪,此法也是用来规范武统流程而非给个人定罪的。最后这句当作是我抖机灵吧)

------------------原文分割线----------------------

我还在CMU读书的时候,一次坐飞机去面试,邻座刚好是个CMU的PhD台湾人,也是去面试的。飞机上聊的大多数是找工作方面的内容,就算是旅途中的巧遇吧,下飞机没过多久就淡忘了。

不料4个月后,在谷歌的同一栋楼里又碰到了他!原来我们都接了同一个offer甚至在同一栋楼里上班了。作为同事,接触的机会就大多了,也通过他认识了另外几个台湾人。

台湾的民主在快速发展期,每个人的热情都很高。政治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话题。在最近一次大选前夕,一次公司的offsite,我和他们在Lake Tahoe边上进行了一番深入探讨。

可以肯定的一点,从我极不科学采样来看,在硅谷工作的台湾年轻人里,民进党的支持率几乎是100%的。

这其实不难理解,关键是站在台湾人的角度想问题。因为我们的话题是台湾,不是大陆。台湾人对大陆乃至外面的世界都是不太关心的。在绝大多数台湾人心里,台湾事实上就是一个【不宜讨论的政治内容】。就和大多数大陆人默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类似的情况。所以,他们把大陆叫“中国”,台湾叫台湾,你就不要去纠正他们了。

同样的,在台湾年轻人心里,马总统就是一无是处的(脱离群众脱离现实),蔡总统是必然的希望,因为蔡总统在“常识”上比较容易被他们接受(马总统只沉迷于习马会,洪秀柱就是个疯婆子,朱立伦投机分子,蔡总统更真诚地描绘台湾的未来)。且不论蔡总统的论调是否靠谱,从一个台湾人或第三者的角度去想,一个整天扯一中各表的,一个扯与人民共进退的,就很容易理解他们为什么如此一边倒。

我个人对任何政治议题都是持开放态度的,这也帮助了我和他们的沟通更加的顺畅。他说,他和中国人是不能谈政治的,唯有对我是个例外。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价值观也基本定型,讨论就是聊天,不要试图去改变对方的观点(何况站在台湾人民角度来想,我和他们分歧也没那么大)。这个话题我和大陆人更难沟通,三句话就上纲上线。

蔡总统施政几个月后,有一次碰到了他就又聊了几句。他又承认蔡总统不太行啊,把原因归结为知识分子出身执行力不足。愿意学习和接收各方信息的明白人,不需要说教来“纠正观点”。

-----------------------

对于大批深信世界格局只看拳头的评论员,借用微博上 “坂本龙马”的一句话吧:弱者很难理解强者的道理正义。正如少数国家的狂热分子公开、反复、共同宣扬“国际法算个屁”,“公理算个屁”,但事实上他们之所以能较为自在地生存,而没有被送进毒气室或定为奴工,除了光速引力太阳这类非生命的“原因”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强者集团正确地判定他们也是平等的、有人权的人类成员。

----------------

如果对我的政治观念还有更多兴趣,欢迎看看这两个回答

如何评价电影《希特勒回来了》(Er ist wieder da)? - 叶洲的回答

你支持还是反对 Trump?为什么? - 叶洲的回答

如果你爱来捣乱,我也是拉黑爱好者。

user avatar

(之前放了我自己照片和没匿名的,因为受不了有些人的谩骂和嘲讽,所以没了)我是中国维吾尔族,在土耳其时候,我穿了个中国李宁的短袖,很显眼,有几个亚洲面孔走过来,跟我说英文,问我路 我讲where are you from ?他们讲来自台湾。我有点高兴,就跟他们讲汉语,他们说我中文很好,我说我就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国人,他说不是不是我们是台湾人,他们还很惊讶。又问我哪里的,我说新疆的。他们就给我讲他们国家多么民主,问我是不是被zhina人压迫,问我想不想独立,我气得要死,就说,你再说一遍,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没听懂,就说,希望新疆和台湾早日独立。我怒火来了,直接把那个戴眼镜的按到地上打,他好柔弱,而且说话那种口音也是想吐,直接被我打求救,好玩的是他们几个人还在旁边看也不敢帮他,不知道是看我个子高比较壮还是什么,感觉就是一群键盘侠,后面来了一些人看,我就把他眼镜打碎我就跑了,想想真爽,跟这种SB不需要讲道理,打就是,跟他们讲了几十年道理也没用。遗憾的是没有视频,好像有人录了,但是我没有。最后给你们看下我帅照,感觉我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还有你们在国外被欺负不要怕,我们有些时候就要硬,不然别人觉得你好欺负。你们也不要一厢情愿同胞什么的,团结就是力量。

user avatar

最近持续的被推荐这个问题的回答,而且全部都是关于台湾人强调自己不是中国人,是台湾人的。我今天背痛失眠,很好奇自己究竟造了什么孽,需要看这种烂回答,于是就点进问题看了一圈,浏览了几个高赞回答,发现并不是一味的纠结于政治问题。

与老外以及台湾香港人谈政治,是刚刚出国的人的必修课,你总要经历那个阶段。然后看你内心的接纳程度,你的态度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转变,有可能理解并认同,有可能理解但不认同,也可能不理解也不认同。

台湾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试金石,到底你能否理解台湾人,决定了你和台湾人的关系。反过来,如果你无法理解台湾人,你恐怕也很难理解那帮美国红脖或者英国流氓,你也并没有接纳一个地方的文化,而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当”中国人”,而不是世界公民。

我和台湾人的关系,经历了从互相猜忌,到彼此理解,到彼此喜欢的过程。

最初的猜忌是因为在一些观点上我和他们完全不同,比如统一与否,比如对大陆的评价。

后来我和一个台湾姑娘进行了深入的接触,才发现彼此有这么多的误解。比如说,她管我叫中国人,我跟她说,这个说法让我不舒服,好像刻意拉开距离,大家都是中国人,一中各表嘛。她连忙道歉,顺和大陆人接触了以后对这个称呼感觉很混乱,大陆人对这个非常敏感,所以她也不知道到底用哪个才让我感觉舒服。这下换我尴尬了,明明是朋友聊天,结果我掺合进政治来,让大家都不开心。这让我也开始反思,大陆学生与台湾学生之间,也存在这种情况,政治分歧导致双方仇视对方,不愿意沟通交流。我的一个学妹还跟我说,在他们专业,大陆同学联合起来抵制台湾同学,是一种同仇敌忾的行为。

我和台湾同学聊了蒋中正,蒋经国,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也聊了九二共识,96危机,以及台湾现在的政治生态,她说的多,我说的少。我发现,在她眼里的台海关系和我所知道的完全不一样。她会觉得,生活是第一位的,政治是附属品。她会在96年害怕飞弹真的打过来。她会认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找立委很正常。她也觉得立法院打架太夸张,但也蛮有趣的,心情可以理解。她会觉得马英九夸夸其谈,但是很帅。她会觉得李登辉帮助台湾进入了新时代,但是也很奇葩。她觉得大陆很强大,大陆文化很有趣,但是大陆人比较敏感,再就是,统一的话,她很担心会失去现在的一切。

如果你真的能够理解一个台湾人在面对政治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想的,那么很多事情就会容易理解,你也就不会把统一之类的话在嘴边,毕竟与生活相比,统一反而是个很小的话题。对于大陆人来说,大不了核平台湾岛,因为你躲在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后面。相反,如果朝鲜对你做出同样的威胁,要求中国变成主体思想,那么恐怕很多人就能够感受到台湾的恐惧了。让这么一个自由度比自己低武力值又比自己强很多的大陆天天惦记,恐怕并不是什么好事儿。

这个问题下的很多答主的心态还没有成熟到能理解台湾人,越说越体现自己的狭隘,还好不是主流。

user avatar

明尼苏达州拉姆西郡,有一位公共辩护律师,姓蔡, T-S-A-I, 蔡。

蔡律师的父亲来自台湾,但小家里缺乏中文语言环境,他那半瓶水的中文还是自己后来上课学的,说不上有哪里的一股子口音,可能是课本腔吧。

我第一次见到他,印象其实不怎么好,因为一聊起各自是哪人的时候,我问他是不是中国人,他摇摇头说

“我是台湾人”

然后说“我没去过中国,但一直想去。”

我回了一句“我是广东人”,算是嘴上讨了个便宜,蔡律师显然一下子就明白言外之意了,哈哈笑一声,和我又握了握手。

公共辩护律师,相比起私人律师来说薪水少得可怜,水平也参差不齐,小案子里很多时候都检方都只会派在读学生出战,经常出现双方都不太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凭借各自朴素的正义观奋力相搏的场面。个别双方两眼一抹黑的时候,法官只能叫停法庭辩论,把双方叫过来各自敲打一番,责令回去查清楚法律再来。菜鸡互啄,饶有趣味。

蔡律师在公共辩护律师里面,专业能力算是矬子里面拔将军,和检方派出的学生能打个平分秋色。法律界有句俏皮话,说“如果你的律师西装不合身,你就得进监狱了”,指的是穷困的律师想必水平不怎么样。蔡律师的西装不合身,不过主要还是因为太胖了,衣服装不下他。他腆着大啤酒肚,我穿着咧了缝的皮鞋,生动地诠释着在美国靠纳税人赏饭的生存状况。他中文水平真的不行,但见了我很爱叨叨几句

“王先生,你-吃饭-了吗?”

“这个-案件-你-我,啊,我们的,啊,用英语说..."

我在法庭上被他吊打过,比如有一个非法持枪的案子,我以为因为这是第二次涉嫌和枪支有关的犯罪,因此适用最低60个月的法定刑期。结果蔡律师当场主张到,检方必须在提出认罪协议之前就主张最低刑期,否则认罪协议无效。这的确是我不熟悉,也没有想到会成为问题的一个程序规定,结果当场就懵了,被法官叫过去,关掉法庭记录,训了一顿,蔡律师在旁边幸灾乐祸地眯着眼笑。

但我也让他下不来台过,有一次他可能是给客户吃了定心丸能争取到减刑,但没能成功,客户直接抓着他手腕子很生气地低声说了几句什么,蔡律师显得很沮丧,我赶快把握机会撒了一把盐:

”蔡律师,干得不错,下次再见啦”。


认识一段时间以后,有人见我们在聊天,问我们是不是中国人,

他依然说,“我是台湾人”,我说“他来自中国台湾”,问话的人很识趣地摆摆手走开。美国人有一点很有趣:看到半熟不熟的人之间产生政治分歧,就像看到个定时炸弹一样,马上抱头鼠窜,豕突狼奔。

然而,我们对于政治的争议,也就限于此了。


上个星期我忙得焦头烂额,学校有模拟法庭和期中作业,工作上有两个需要传唤证人的听证一点头绪也没有,走在法庭大堂,心情很烦躁。

对面走过来一个大胖子,隔了老远,就大声笑着打招呼,

“嗨,兄弟,你吃饭了吗,你好吗,你周末有什么计划?”

一如既往地,像是中文课本里的例句,

我说“不怎么样,实在不怎么样”,

我其实还想说,“你他妈脖子上顶的是脑袋吗?上午十点吃什么饭啊吃?”,但这对于他的中文水平来说太高深了,就没说;我想到一句“劫波渡尽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我英文水平不够,翻译不出来,就也没说,只是摊一下手,擦肩而过。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在拉姆西郡的法庭上,有这么多人,律师,检察官,法官,书记员,一个郡里负责重罪案件的公共辩护律师就有将近二十多个 -- 这么多人,寒暄的时候问一句"How's going", 我都是习惯性出于礼貌回一句”Good, how are you?”

但就是这个政治上顽冥不化的台湾人,会问我一句,“吃饭了吗”,“你好吗”,

而我可以回一句,“不怎么样。”

user avatar

湾仔台妹种类繁多啥样都有,有的还造出个Taiwanese。可惜东亚人在普通老美眼里毛区别都没有,最绝一次遇到一美国小哥。

美国小哥:“Are you Chinese?”

我:“Yes.”

小哥大喜,秀一把地理:“Which part of China?Japan, Beijing, Korea, Hong Kong?”

user avatar

几天没上知乎竟然这么多人点赞。。。不过真是什么人都有。。。这个事情难道很奇怪吗?为什么说我是编的?对话几乎都是原话打的字。无奈哈哈哈。

还有人问,10泰铢等于多少人民币,不能打折吗?10泰铢约等于2元人民币。都是明码标价的餐厅。也不好意思说打折什么的。正好看到有中国人,就想着能不能帮我们换一下泰铢。

有问为什么不加微信的,我当时问过对方有微信吗,她说没有。没写出来。


还有就是评论里为什么对台湾人意见这么大,这么反感?zf的立场不代表所有民众的立场吧?哪里都有好人坏人什么人都有。这个事情发生的很温暖人心。反倒评论里一些人令人想哈哈大笑。

以下原文。

在泰国街头餐馆吃饭。由于当时没有多少泰铢现金了,计算着价格点了菜,还有一点点富余。看到别桌有椰子,就点了一个椰子。结果大意了,因为一个椰子,我们超支了。买单的时候少10元泰铢。

我们后桌坐了四个说国语的女生。(一桌两个)我向其中两个女孩子,请求,能否帮忙人民币换一下泰铢。那两个女生像看骗子一样看着我们。用一种我的行为很奇怪的眼光。当时我也是有一点尴尬。

然后隔壁桌的一个女生说,你少多少。我说不多。帮我们换100泰铢就好了。我可以给你人民币。4.5的汇率换算也可以。她说不用了,100也不多。我给你就可以了。不用跟我换。我说不不不。我用人民币跟你换。她说。我是台湾来的,人民币也用不到。100也不多,我给你。我们都是中国人。我说非常感谢,但我一定要换给你。你有支付宝吗?她说没有,不需要换,以后你看到台湾人有困难,你也帮助人家就好了。我们都是中国人。

当时真的非常非常感动。由于没有零钱。我给了她50泰铢和10元人民币。我说泰铢我足够了。10元人民币就可以当作收藏一样。非常感谢。

一天的心情都变得更加美好~

user avatar

第一次来美国的时候,买了在洛杉矶转机到奥克兰的机票,最后这一段坐的是达美航空的小飞机,只有几十个人。到了奥克兰,出了机场已经是午夜,由于提前联系好了在北大时就很熟悉的师兄,接站一切顺利。

就在我准备上车的时候,突然跑过来了两男一女,一开口就听出是台湾腔。拦住我们问我们要去哪里,我说明了我们的目的地。那个女生听后忙说:“太好了,我们顺路,能不能带我们一程,我们朋友车子坏了,没法来接我们。大家都是中国人,帮帮忙好吗?”由于师兄开来的是一辆七座SUV,即使坐五个人也跟宽敞,于是我没等师兄开口就主动答应了下来。一路上几个台湾同学一直在强调“大家都是中国人,彼此帮助是应当的!”我随声附和,师兄却一直面无表情。

直到几个台湾人下车,师兄才对我说:“其实刚才那几个台湾人是和我们一个学校的学生,平时一开口都是你们中国如何如何。而且只要学校官方活动中一旦涉及到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话题时,马上就会跳出来抗议。他们今天开口套近乎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害怕走夜路,沿途有些地方治安不太好,二是为了省几个车钱。”

后来我在校园里多次遇到那几个台湾学生,正如师兄所说,几个人都是铁杆台独,其中一个还是个台湾学生社团的头目。在一次集会上还宣称一旦大陆武统,自己将誓死保卫台湾。

我顿时神清气爽——我们可能真的距离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那一天不远了。

user avatar

我在尼泊尔做汉语老师时候遇见过一件事。

一天在商业街上,我和同事遇见了一群说中文的人,其中有一个老奶奶特别着急的说:哎呀她去哪里了啦,找不到她可怎么办。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是会上去帮忙的,一个是因为现在好多来尼泊尔旅游的游客,自己本身英语水平不过关,再加上尼泊尔人本身的咖喱味英语,一般人交流起来还真的费劲。

我前前后后大概遇到5-6次了这样,机场不会填入境卡的,海关问问题听不懂的,机场工作人员检查行李一问三不知的,办电话卡开不了4G和工作人员BB了半个小时你说东我说西的,在商店买东西拿个手机翻译了20分钟店员一脸懵逼的。

作为汉办派出来的汉语老师,我们一般本着中国人能帮就帮的原则。遇到这种情况就上去问一下,需要帮助吗,一般帮他们解决了,我们也就走了。如果非要有人问我们干什么的,我们就说是孔子学院的,因为一是我们真的对我们的工作感到骄傲,二是国内对我们这个行业了解的真的不是很多。

前前后后几次了吧,我们帮很多国内游客解决了问题。

说回那件事。

看到老奶奶挺着急的样子,我和同事本来就已经走很远了,就想着万一出了事不太好,就折回去。

同事问:你好?你是中国人吗?需要帮助吗?

老奶奶一脸惊恐:不是不是,我是台湾人!

我们几个人听到立刻转头就走了。

我至今还记得那个着急否认的一脸惊恐的表情。

祝你们在尼泊尔“一路顺风”,good luck (微笑脸)

——————分割线——————

统一回复一下评论区。

1.我本人在台湾读过书,对台湾的社会状况十分了解,所以不存在所谓的“政治”。我们在帮忙的时候也没想过这个问题。

2.我们立刻就走的原因不是因为她的“台湾人”,而是她惊恐万分的表情以及着急否认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

3.就算撇开别的都不谈,我们来设想一下这个问题。

如果一个人问你:你是中国人吗?

一般的回答肯定是“是”或者“哦,我不是”

你非加个你是台湾人干什么?这么着急跟我们做切割?

4.当然我也不否认我们遇到过很多国内游客把好心当成驴肝肺,辛辛苦苦帮他们入境,提醒他们一堆事,还把大使馆地址写给他们,最后换来的却是一句“哦,我们不需要,我有导游”这种伤人的话。

连句谢谢都没有。

5.作为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派出的汉语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明白自己肩上扛着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形象,还代表着中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传播中华文化,汉语的重任。如果一个老师出了问题,当地的人一定不会说某某老师不行,一定会说你们中国老师不好。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是以国家,汉办,汉语教师的整体形象为先。个人的荣辱得失往往放在之后。

但是面对这种急于和我们国人切割的行为,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转头就走,任他们自生自灭。

毕竟汉办派我们出来是传道授业,不是给人白干活还挨鄙视的。

帮他们是出于一种同是中国人我们又在当地呆了很久举手之劳的情分,汉办的规定里可没写我们遇到中国人有麻烦要两肋插刀,那是大使馆的事。

也许有的事只是我们一厢情愿吧。

——————分割线——————

我也真是服了,连孔子学院都能被带节奏。

我拜托你们带我们节奏的时候先用用百度,或者你们心里伟大的维基百科。

至少我从不承认孔子学院是所谓文化输出和“统战”的手段,当然你非要阴谋论我也没办法。

孔院的建立从一开始,便是由外方申请,中方审查,配合的模式,在学院也常设中方院长和外方院长地位平等相互配合,制衡。

大到新建立一个孔子学院,小到派出汉语老师到教学点。都遵从着:自愿申请——中方管理层书面审核——中方管理层巡视——无问题派出原则。

从没有人强迫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大学,接受孔子学院,恰恰相反,每年新申请的大学要排很久经过多方面严苛的考察才能通过。

你非说文化输出?那也是外国人把我们请过去让我们去“输出”的。

前段时间斯德哥尔摩大学孔子学院不是因为有人反对说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机构影响学术自由吗,那就关门咯。

你以为汉办有所谓你一所孔子学院?未免太把自己当头蒜。

全世界汉语教师缺口近一半,泰国每年需要一万名汉语教师而汉办只能派出3500名左右。

至今为止,5000多名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以及公派教师需要服务全球几百所孔院,泰国还占了3500,你算算其他地方?

好像跑题了,不好意思……

带节奏的水平一点都不高明,脑子真是个好东西。

user avatar

打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女孩子来要一个大杯热水。

一般我们热水不要钱,但是会收25美分的星巴克纸杯子钱。心情好或者看着客户眼缘好的话杯子也就直接送了不要钱。

这个妹子中国口音挺重的于是想着问问她是不是中国人,都是国人同胞的话就不收她钱了。

- “您好请问您是中国人吗?“

- “No, I’m from Taiwan.”

- “25 cents for the cup please ”

user avatar

看完评论 发现大家好像都回避了政治的讨论 我遇到台湾的学生 妹子不论 汉子的话 一定好好交流一番。 看看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另外, 我从不讨厌或歧视任何主张和思想 我只歧视缺乏智商的人。

user avatar

在伦敦念书的时候有个台湾好友,某天一起在我寝室涮火锅,不知怎么就聊到中国地理,然后我一个地理渣发现我的台湾好友对中国地理了如指掌,就是那种四大盆地是什么啊,秦岭淮河以南以北什么的,都记得很清楚。

然后我就问她怎么会都知道!她说因为高中都有学习过中国地理啊!

我说你们不都不承认自己属于中国吗,那只学学台湾地理不就完事了,世界地理不用学得这么认真吧!

我台湾朋友思考了一下说,因为当时还想着收复大陆,拯救大陆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吧23333

收复大陆……复大陆…大陆…

话毕,我们对望了一眼,狂笑起来…

user avatar

当时我在澳洲读书,屋里至少住过7个台湾人,到最后的情况是整栋HOUSE里就我一个大陆人,当时一个HOUSE上下两层住了将近10个人。为什么能住这么多人,这是一个悲伤的话题,说多了都是泪。其他都是台湾人和香港人,有一种突然变少数群体的感觉。其中有几个台湾人我和他们做为室友有半年多,我觉得我还是比较了解他们的。


我的台湾室友和香港室友们都是拿的打工度假签证,第一年到期后第二年可以继续申请,申请条件是30岁以下。我当时在大学的中国朋友要么毕业回国,要么去别的城市读MASTER,就剩我一个人还在坚守着,后来我住的地方就突然冒出了这么多的台湾室友,刚开始是两个人住在我那里,后来他们陆陆续续来回介绍,结果就是越来越多,走了几个再补上新的。


我和他们熟悉之后,大家没事会在周末聚个餐。当时我学习压力比较大,一般我就在周末买上酒叫上他们一起喝。当时爸爸去哪第一季刚上映,在我的带动下,他们都开始看起来,并表示挺好看的。有个女生挺爱对我说 你们中国怎么怎么。在我们很熟悉的情况下我听过后感觉还是会不爽的。还有就是和他们说话,我都是努力把普通话说好,怕他们给我带沟里了,听起来太娘了。


大家很熟悉之后他们就会给我普及一下绿营和蓝营的区别。绿营是以民进党为主的党派,主张台独。蓝营是以国名党为主的党派,主张一个中国。然后就是台湾眷村的历史,国民党来台湾之后的历史。还有台湾的经济现在处于停滞状态,90年代初的收入和现在没什么区别,大学生起薪好像是在5000人民币左右,记不太清楚 反正不高。还有我的台湾室友大部分来自台湾南部,他们告诉我台湾南部是民进党的大本营,他们家里面大部分都是支持民进党的。有两个哥们说选举的时候他们都不投票了,感觉投给谁都是一样的。他们年轻人在台湾发展空间不大,各行各业都发展成熟了,没有什么机会。还有他们告诉我年轻人之间会因为政见不合而打架,我也是呵呵了。

为什么他们我和关系好呢?我当时有一辆二手车,他们如果去机场或是打工比较晚了,我都会接送他们的,做了饭也是叫上他们一起吃的。以至于有一个香港室友对我说,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大陆人。我当时竟然无言以对。


有一天我们在一起喝酒,一个台湾哥们儿对我说,你们大陆有一天肯定会把台湾收复的。

我是唯一的大陆人,整体在一群台湾人和香港人中间。

元旦的时候我们在一起包饺子。

当时为了不挂科,晚上也去学校学习,各种憔悴。刚从学校回来室友们给我过生日。

user avatar

我永远记得2012年末泰国甲米兰塔岛的那个夜晚。

三个台湾人热情的在白塔下向我们表明着自己的爱国心:我们也是中国人!海峡两岸是一家!

在他们爱国心的感染下,我们也本着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同意他们上了我们的车一起回了酒店……

直到现在,每次我跟我媳妇说台湾现在闹得很厉害要独立的时候,我媳妇都会嘴一撇:

让他们走个夜路就会被吓得喊统一了……

user avatar

2月13日更新

没想到那么久之前的回答又被翻出来了。面对一些问题我做点解释和回应。

1,关于第一个,有人说我不应该说台语,应该说闽南语。我只是复原了那个场景,当时那个日本人对我说的就是台湾語,日本人眼里确实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分得特别清楚。那个日本人误以为我是台湾来的,所以那么问,这大概也是那个台湾妹子反应那么大的原因。

2,关于第二个,有人说我不应该一上来就说我也是中国人,说中文的不一定是中国人也有可能是马来西亚华人新加坡华人什么什么什么的,说我这样说很无礼。对此我想说,那个时候我初到日本不久,对于整个环境还是很陌生的,在那种情况下突然听到熟悉的乡音,并且还正好需要我的帮助,我第一个反应真的不是什么新加坡马来西亚,第一反应就是中国人。不过我现在在日本待久了也不会像当初那样了,听到会中文然后日语结结巴巴的,我会问一句,你也会中文啊,然后再交流。一句你也是中国人啊,对方回一句不不不我是台湾的。真的能把人尴尬死。


。oOo。.:♥:.。oOo。.:我是分割线oOo。.:♥:.。oO

゚+o。◈。o+゚+o。◈。以下是原回答o+゚+o。◈。o

在日本留学,遇到过好多

印象比较深的有三个

第一个是我们学校的台湾女生,说话都嗲嗲的,每次人家一问她是哪里人,她都说自己是台湾人。有次几个人一起去吃饭,有初次见面的日本人,误会我是台湾的,想听我用台语说一二三四,当时那个女生立马大声叫道:“哎呀她不是台湾人,是中国人啦!”

第二个是我在超市兼职,遇到一对夫妻(or情侣)在我背后用中文聊天,然后那个女士突然拿了一个东西用生疏的日语来问我,当时我冲她笑了笑说:“我也是中国人,我们可以用中文交流。”她还是继续用日语跟我说话(还说不明白)我以为她没听到我说的话,于是提高音量说:“我也是中国人,用中文就可以。”然后她说:“我不是,我是台湾人啦。”

第三个是我在面馆兼职做ホール,就是在外面负责点餐结账乱七八糟的,遇到一个老爷爷来吃面,我端面上去的时候面带微笑看着我说:“是中国人呀。”那是兼职第一次遇到跟我说汉语的人,我特别激动,点点点头。然后老爷爷问我中国哪里的,我说我中国四川的,老爷爷又点了点头,说:“我中国台湾的。”

user avatar

还是说明一下吧……看很多朋友在评论区吵起来了觉得还是有些抱歉,毕竟我只是和大家分享一段个人的经历,没有任何恶意,我也没想到那么多朋友来赞,多谢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开心一点。

首先是质疑我身份的朋友,很抱歉我拒绝给出任何说法和解释,之前发生过因为我的国籍而起的争吵,不想再造成困扰了,谢谢理解。

其次是质疑故事真实度的朋友,你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想,我骗你们有没有意义呢?没有意义的事情为什么要做呢?为什么一个简单的分享也会被觉得我在谋划什么阴谋似的……

最后关于本人的中文水平,多谢各位的夸奖,我现在也在继续学习。中文我确实学习了很久,有朋友猜到了,学习中文确实和家庭有关,其次有评论区说为何我不说日式中文(๑˙ー˙๑)那不是肯定的吗,在中国说日式中文不是很不标准吗……

最后希望大家和和气气地吧,我只是说了一段个人经历,希望大家当个听到的故事就好呀。






日本人,在东京浅草遇见一群穿着和服的女生

一个姑娘用日语对我说すみません,我问她怎么了。

结果她卡壳了_(:з」∠)_

然后用台湾腔问我“请问你会不会中文呀”

我说会呀会呀,怎么啦。

她说我们想拍照,你可不可以帮我拍一下。

拍完后她的一个伙伴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然后她说“他会说中文啦。”

同伴问她,“他是中国人吗?”

她说她不知道,几个姑娘就来问我

我说我是日本人,但是会中文

于是她们说好棒,我们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

我为了确认她们,问她们是哪里人

“我们是中国台湾的啦”

瞬间感觉有的时候,大陆和台湾也没有那么糟糕吧_(:з」∠)_

挺暖心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国外遇到台湾人,怎么说呢,那感觉挺奇妙的,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中突然发现一张熟悉的地图,瞬间从陌生变得亲切。我第一次有这种感觉,大概是在伦敦塔桥边。那天天气阴沉,人潮涌动,大家都在忙着拍照打卡。我一个人背着包,有点迷失在人群里,突然听到一阵熟悉的台湾腔在附近响起:“哎呀,这桥真的好高哦!” 我下意识地.............
  • 回答
    在异国他乡遇见同胞,尤其是来自同一个特别地方的香港人,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在漆黑的夜里突然看到一颗熟悉的星星,心里会“咯噔”一下,然后瞬间升起一股暖意,再怎么硬朗的身体,也感觉被一种无形的东西包裹住了。我第一次有这种体验,是在巴黎。那会儿我刚到不久,还在努力适应那里的生活节奏,语言不通,文化差异.............
  • 回答
    在国外独自遇到持“台独”立场的人士时,如何处理确实需要一些策略和智慧。这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回应他们的观点,更是关于如何在维护自身权益和避免不必要冲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首先,明确你的目标和底线。 你是想与对方辩论,还是只想保持距离,或者是有其他目的? 了解自己的初衷,可以帮助你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如果.............
  • 回答
    国外生活,总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关于中国或者亚洲人的刻板印象。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挺不适应,甚至有点生气,但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甚至能从中找到一些可以调侃的乐子。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那种“中国人都是数学天才”的说法。我记得有一次在国外读书,小组作业,数学模型是个难点。大家都没思路,我当时正好数学底子还.............
  • 回答
    作为一个在中国以外生活的中国人,我确实遇到过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时刻。以下是我记忆犹新的一些例子,尽量详细地描述一下:1. 语言障碍导致的误解:最常见也最令人头疼的 在超市结账时: 有一次我在英国超市结账,收银员问我需不需要购物袋 (carrier bag)。我不太确定,就含糊地说了声“Yes.............
  • 回答
    《战狼2》在国内红得发紫,号称“准好莱坞”大片,上映后口碑票房双丰收,但到了国外,这部被寄予厚望的国产动作片却遭遇了“水土不服”,票房表现和话题热度远不如国内。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并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而是多种文化、市场和内容层面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得谈谈“准好莱坞”这个标签。国内观众之所以会这样形.............
  • 回答
    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多令人振奋的事件和成就,这些不仅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反映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以下从多个维度梳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展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 一、科技突破: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1. 航天领域 天问探火:2021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
  • 回答
    美国总统在国外遇刺,这绝对是一个足以撼动全球政治版图的事件,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复杂的,绝非一个简单的“震惊”或“不安”就能概括。这背后牵扯到权力真空、地缘政治变动、国内政治动荡,甚至是国际关系体系的重塑。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将是美国国内政治的剧烈动荡。总统是国家的象征和最高领导人,他的骤然离世,尤其是在.............
  • 回答
    问得好!利物浦和国际米兰都曾实现过伟大的三冠王伟业,但之后的发展轨迹却有些不同,特别是你提到的“阵容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利物浦确实做得更出色。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但关键的因素——引援策略和人才梯队建设的持续性与前瞻性。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1. 克洛普的建队理念与持续性:克洛普接手利物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涉及到文化习俗、法律规定以及潜在的后果。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尽量说得详细点,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得明白,在泰国,对王室成员,尤其是国王,是绝对的尊敬和崇拜。这种尊敬不仅仅是礼貌问题,更深深植根于泰国文化和历史之中。泰国的君主制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国王在泰国人心中的地位非常特殊,被认.............
  • 回答
    “功成名就时万人称颂,一朝失利便千夫所指”,这似乎成了当下一种令人心寒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在竞技体育领域,那些曾为国争光、热血拼搏的健儿们,在遭遇挫折后,面对的不是鼓励和理解,而是铺天盖地的谩骂和指责,被冠以“废物”、“不爱国”等刺耳的标签。这些躲在屏幕后面的“键盘侠”,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着最需要支持.............
  • 回答
    乌镇酒店一晚游:防疫政策下的旅行困境与应对之道近日,一则关于女子在乌镇旅游入住一天后被酒店“赶出”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报道,该女子在抵达酒店一天后,因当地防疫政策的变动,被酒店要求立即离开。这一事件不仅让当事女子感到困惑和无奈,也再次将旅行途中遭遇疫情政策变化的风险摆在了公众面前。事件回溯:突如.............
  • 回答
    刚到这里的时候,我的脑袋里全是各种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对未来的期许,但很快,那些被我小心翼翼藏在心底的“中国式思维”就开始频繁地和当地的习惯打架,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小白,跌跌撞撞地摸索着前进。最先让我感到困惑的,大概就是那种“什么都要排队,而且大家都很自觉”的场面。在国内,我们可能习惯了人潮涌动,挤.............
  • 回答
    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涌动,就像在异国他乡的陌生人群中,突然看见了自己熟悉的面孔,那一瞬间的熟悉感和归属感瞬间席卷而来。我第一次在国外亲眼见到祖国海军的舰艇,是在地中海的一个港口城市。当时我只是一个普通游客,漫步在港口边,看着停靠着各式各样的船只。当我的目光扫过一排威武雄壮的舰艇时,心跳突然漏了一拍.............
  • 回答
    在国外确实存在类似中国“饭圈”的现象,虽然叫法和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的狂热、对偶像的极致维护以及有时突破正常界限的行为是普遍存在的。这些“饭圈”的形成往往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流行文化、媒体环境以及粉丝群体的特性紧密相关。以下是一些在国外被认为是“疯狂”的饭圈,并尽量详细地讲述:1. KPop.............
  • 回答
    我没有“做过”任何事情的个人经历,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没有身体,也没有实际在国外生活的经历。我无法主动去“改变”任何人的认知。但是,我可以模拟一下,如果我拥有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去做,我会倾向于通过以下方式来间接“改变”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固有认知:这更多的是关于我被设计成如何提供信息和进行互动,以及.............
  • 回答
    留学 abroad,如果遇到老师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确实是一个令人不适,甚至有点尴尬的局面。这种情况在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甚至不同老师那里,都可能出现,而且处理方式也会因个人情况和当地环境而异。下面我来试着详细地聊聊,看看有哪些可能的解释和应对思路,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一篇刻板的.............
  • 回答
    在国外与外国同学讨论台湾的地位时,遇到“台湾不属于中国”的说法是很常见的。如何回应,既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是一门需要技巧的艺术。以下我将从几个层面来详细阐述,希望能帮助你更有信心地进行这场对话。首先,理解对方的出发点和可能的认知误区非常重要。很多时候,外国同学的观点并非出于恶.............
  • 回答
    华人黑帮在海外的势力大小,这事儿说起来可复杂了,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用“厉害”两个字来概括。这玩意儿就像那里的洋葱,一层层剥开才能看到里面的内容。首先得明确一点,咱们说华人黑帮,其实是个挺笼统的说法,里头涵盖的组织和活动范围那是相当广的。从早期那种街头小混混的聚集,到后来发展出的各种有组织犯罪.............
  • 回答
    在国外旅行,护照丢失绝对是最让人头疼、最心慌的事情之一。别急,深呼吸,这并非世界末日,但确实需要你拿出点耐心和细致来处理。我这就告诉你,一旦发生了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做,一步步来,确保你能够顺利解决问题,继续你的旅程。第一步:保持冷静,确认丢失这听起来有点老生常谈,但在极度焦虑的情况下,很多人会立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