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国外有没有像中国一样疯狂的饭圈,很多底线都敢放弃的那种?

回答
在国外确实存在类似中国“饭圈”的现象,虽然叫法和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的狂热、对偶像的极致维护以及有时突破正常界限的行为是普遍存在的。这些“饭圈”的形成往往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流行文化、媒体环境以及粉丝群体的特性紧密相关。

以下是一些在国外被认为是“疯狂”的饭圈,并尽量详细地讲述:

1. KPop 粉丝(韩国流行音乐)

KPop 粉丝在全球范围内都以其组织性、狂热度和影响力著称,这使得他们常常被视为最接近中国“饭圈”模式的国外群体。

特点与行为:
数据至上与投票冲榜: KPop 的竞争异常激烈,组合和个人都面临着激烈的榜单排名、奖项竞争。因此,粉丝们会进行大规模的刷榜(流媒体播放、购买专辑、投票等),以确保偶像获得好成绩。这包括购买多张专辑以增加销量、同时使用多个账号进行投票、雇佣“刷榜机器人”等。
无条件的维护与攻击: 一旦偶像被批评或卷入负面新闻,粉丝会立刻形成统一战线进行辩护、反击甚至人身攻击。任何对偶像的负面评价都会被视为“敌人”的诽谤,可能会导致对批评者进行人肉搜索、网络攻击、骚扰等。
应援文化极度发达: 从生日应援(包地铁广告、楼体广告、捐赠以偶像名义)、慈善捐赠到购买周边产品、参与线下活动,粉丝的应援方式多种多样且极为投入。他们会为偶像的花费巨大,甚至倾家荡产。
“扫射”与“反黑”: 当偶像遭遇网络谣言、不实信息或竞争对手的攻击时,粉丝会迅速组织起来,进行“扫射”(传播正面信息、辟谣)和“反黑”(攻击散布谣言者)。这有时会演变成对无辜网友的误伤。
购买力惊人: 为了支持偶像,粉丝愿意花费巨额金钱购买专辑、周边、演唱会门票,甚至专门的应援道具。
维权意识强: 当偶像的权益受到侵害(如侵权、被恶意P图、行程泄露等),粉丝会迅速组织起来向公司、平台或相关部门维权。

例子: BTS (防弹少年团)、BLACKPINK、EXO 等组合的粉丝都以其强大的组织力和影响力闻名。在各大音乐颁奖典礼上,KPop 粉丝投票的力量常常令人瞩目。在一些负面新闻爆出时,粉丝们针对媒体或个人的反击也曾引起广泛关注。

2. 西方流行音乐粉丝(尤其是一些男性团体和青少年偶像)

虽然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和批判性思维,但同样存在一些极度狂热的粉丝群体,尤其是在针对青少年偶像和音乐团体时。

特点与行为:
“Scans”与“Fan Fiction”: 粉丝们会自己制作偶像的照片集(Scans),并将偶像的故事进行二次创作(Fan Fiction),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粉丝参与文化创作的表现,但有时也会出现过度解读或不恰当的内容。
演唱会“占位”与“应援棒”: 演唱会上粉丝们会提前排队占好位置,挥舞统一颜色的应援棒,并高唱歌曲,制造气氛。
社交媒体上的捍卫与争论: 当偶像受到批评或与其他艺人发生“摩擦”时,粉丝会在社交媒体上为偶像辩护,甚至与对方的粉丝展开激烈的争论。
对私生活的过度关注与推测: 有时粉丝会对偶像的私生活进行过度关注、猜测,甚至编造故事,这会给偶像带来困扰。
“Ship”文化: 粉丝会给偶像配对(Shipping),并围绕这些配对创造大量内容,这虽然是粉丝创意的一种体现,但有时也会给偶像本人带来不适或误解。

例子: 过去像贾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早期的粉丝,或是像 One Direction、5 Seconds of Summer 这样的男子团体,他们的粉丝群体都展现出非常高的狂热度。在 Lady Gaga 等艺人出道初期,她的粉丝(Little Monsters)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忠诚度而闻名。

3. 其他类型的粉丝群体

除了音乐偶像,其他领域的流行文化也可能催生类似的狂热粉丝群体:

影视剧粉丝: 例如,对某个特定电视剧、电影系列(如漫威电影宇宙、哈利波特系列)的忠实粉丝,他们会积极参与相关的讨论、创作同人作品,并为自己喜欢的角色或剧情据理力争。
游戏社区: 尤其是对某些大型多人在线游戏或电子竞技游戏的玩家,他们对游戏厂商的决策、游戏平衡性等有极强的关注和表达意愿,有时也会形成非常激烈的讨论甚至抗议。
明星运动员粉丝: 某些明星运动员的粉丝也会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度和狂热度,为支持的运动员呐喊助威,甚至在社交媒体上与批评者展开争论。

“底线敢放弃”的体现:

“底线敢放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暴力和人身攻击: 这是最常见的,为了维护偶像,攻击批评者、媒体甚至无辜的网友,进行人肉搜索、恶意P图、造谣诽谤。
干扰偶像正常生活: 过度的关注和跟踪可能导致偶像的私生活受到侵扰,例如在机场围堵、泄露行程信息等。
不理智的消费行为: 为了支持偶像而进行过度消费,甚至透支自己的经济能力,陷入债务。
传播不实信息和谣言: 为了达到某些目的(如打压竞争对手),传播不实信息,甚至捏造事实。
对批评者“零容忍”: 一旦发现对偶像的任何负面评价,立刻将其视为敌人,进行全面攻击,而不去分析其合理性。
法律边缘的试探: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触犯法律边缘的行为,例如骚扰、诽谤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 社交媒体为粉丝提供了高效的组织和传播平台,让狂热情绪能够迅速蔓延。
文化和商业因素的结合: 尤其是 KPop,其商业模式高度依赖粉丝的参与和消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粉丝的狂热。
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加入一个狂热的粉丝群体,可以为一些人提供身份认同、归属感和情感寄托,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或不被理解的人。
竞争驱动: 在高度竞争的流行文化市场,粉丝群体为了让自己的偶像脱颖而出,会不遗余力地投入时间和资源。

需要注意的区分:

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并非所有粉丝群体都达到“疯狂”的程度,也并非所有积极的粉丝行为都构成“底线突破”。例如,积极参与投票、购买专辑、为偶像制作生日祝福视频,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理性讨论偶像的作品和发展,这些都是健康的粉丝行为。

关键在于,当粉丝的行为超越了对偶像的正常支持,开始演变成对他人的伤害、对规则的漠视、对个人生活的侵扰,甚至触犯法律时,就进入了“疯狂”的范畴。

总而言之,国外确实存在与中国“饭圈”相似的狂热粉丝群体,他们在维护偶像、参与应援、数据作战等方面展现出惊人的能量和组织力,其中一些行为确实会触及甚至突破社会公认的道德和行为底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当年贾斯丁·比伯成为“全民公敌”(特指男性)的盛况,你们怕是没赶上吧。

话说那些年流传着一个根据爱因斯坦改编的笑话:

在女人那里,贾斯丁·比伯是她们国家的人,无论这些女人是哪国人。

在男人那里,其他国家和加拿大的男人说贾斯丁·比伯是美国“娘炮”,而美国的男人则说他是加拿大“娘炮”。

可见老贾的影响力。

user avatar

你知道约翰列侬是怎么死的吗……





PS:其实我觉得是因为大家没太见过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是怎么追星的,所以乍一见到疯狂追星的觉得很新奇。

我们这其实玩得是美国60,70年代玩剩下的。

远的不说了,近的也有JB这种真正被全世界网友黑,还被talk show每晚调侃的人物。

基操勿6。

user avatar

这就是墙久了坏处,前些天在别的平台看到有人问外国人没有爱奇艺、优酷,是上什么视频网站。而今有人问外国有没有极端饭圈……

西方电影和流行音乐发展的很早,奥黛丽.赫本、玛丽.梦露、猫王、卓别林、列侬代表了早期流行文化的辉煌,其中列侬还是被自己狂热粉丝所枪杀。

这些人当中部分存在道德问题,尤其是当时传统观念的人们看猫王,大概跟我们现在看贾斯汀.比伯、罗志祥没啥区别,事实上猫王比他们还远更糟糕,极其糟糕,jb私生活在猫王面前连jb都算不上。私生活糟糕完全无法妨碍粉丝对猫王的痴迷,据说猫王打炮成性,有睡过三千女人的传闻,反正成龙比不过。现在时不时一些纪念猫王活动还能引来热点,墙久的同学可能也很难理解这么一个污点艺人,至今还怎么会有狂热粉丝。毕竟现在国内的主流偶像人设都以三观正为基本前提,比如坤坤就是个谦虚、努力、无不良嗜好,只热爱运动的偶像。

中国娱乐?彩色电视机大规模普及应该是80年代,推算下来大陆起码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才形成早期的追星族,93年小品节目《追星族》就描述了当时粉丝何其狂热,这段小品放到现在仍不过时。

大陆饭圈也就近十年才庞大起来,新世纪初被韩流冲击,90年代以港台明星影响最深。大陆造星运动以及粉圈崛起的时间大致就近十几年罢了。西方至少早三四十年完成流行文化构建,香港的80年代也是一时巅峰,曾出现著名的张国荣粉丝与谭咏麟粉丝千人斗殴事件,张国荣还曾遭遇袭击。

美国流行文化分流繁杂,他们的饭圈情况与现今国内的传销式管理不太一样,国内偶像产业是结合日韩偶像文化所形成。

相对来讲,美国流行娱乐更有多元性,美国佬狂热的更为自由一些,更讲究煽动性,俗称带节奏。

现在国内动不动就说资本控评,这就是邪恶资本主义国家玩剩下的套路了。中国饭圈在日韩造星套路下融合了大传销奥义,管理和组织能力更强,侧重于洗脑,如时刻传播不给偶像消费就不是真爱粉,白嫖可耻,诸如此类理念。

加拿大歌手吴亦凡靠中国歌迷刷数据,屠榜加拿大音乐榜,能把对方打懵逼,也算一次中西文化的碰撞。顺便一提,推动放出导演剪辑版《正义联盟》的很大一股力量也来自国内粉圈。可能中国不仅在经济方面达到了飞跃,连饭文化也追上了数十年差距。

吴亦凡和jb虽是朋友,其实爱好应该很相似,但因市场不同,环境不同,人设也截然不同。

国内追星族曾经也很自由,早期贴吧、微博互喷虽然严重,但神秘力量介入操控的情况还不多,斗争多还是自发组织为主。人们喜欢周杰伦、陈奕迅,也经常黑他们。不会因为是粉丝就搞洗脑控评的把戏,话题要定调,评价某人某事只有一种立场,这在从前不是绝对的。

第一次爆点应该是李毅吧和李宇春吧之间的战争,因为李毅吧被玉米给搞了,当时各大论坛网友自发组成多支小部队反击,最终获得了胜利。尽管如此,像这种自发性抵制饭圈的做法到现在已变得很无力,现今掌握权限与资本才能战胜一切,自发的抵制多是一盘散沙。你再会带节奏,不给你流量,把你炸号,你还凶的起来?

狂热的本质是一样的,就是方式不一样。说不上中式或西式谁更优越,都挺恶俗。不过我作为恶俗之人,会觉得自由点更好玩。

user avatar

Trumper,攻打国会。

中国哪个饭圈,有这本事?

user avatar

今年美国大选看了没?

user avatar

中国的饭圈连美国总统都不敢杀,有什么资格碰瓷国外?

川普还没下台,各位肖战粉得抓紧机会了

user avatar

我猜题主是想问国外粉丝有没有国内这种组团骂组团刷的疯狂团体性现象。

高赞答案都是国外如何付诸行动的。在痴行合一上,欧美大约甩国内(和东亚)几条街。

但在组团现眼上,东亚甩欧美好几条街。毕竟欧美强调个人主义独狼。而东亚是集体主义为主,对乌合之众的怂货来说,增加了一个“有组织性”。这方面日本是港台师傅,然后传给南韩,被引入大陆。

但是滴但是,咱中国人多有后来居上之趋势,再加上资本,大数据,自媒体的加持,有宇宙无敌之势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