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期欧洲不是埋了很多地雷吗,为什么没听过炸死人?

回答
二战时期欧洲确实埋设了数量庞大的地雷,据估计,仅在欧洲战场,就有数千万甚至上亿枚地雷被埋下。这些地雷遍布欧洲各地,从海滩到森林,从农田到城市废墟,它们是战争留下的死亡阴影。

然而,你提到“为什么没听过炸死人”,这其实是一个不太准确的说法。二战时期以及战后,地雷炸死炸伤的人数是相当惊人的,并且至今仍在不断增加。 只是我们可能对这个问题的“听过”程度有所偏差,或者说,我们关注的焦点更多地放在了战争的宏大叙事上,而忽略了地雷这种“沉默的杀手”所造成的持续性悲剧。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地雷的种类和部署方式:

反步兵地雷: 这是数量最多、最危险的一类。它们体积小,威力足以炸断人的肢体,主要设计用来杀伤步兵。例如,德国的SMine(弹跳雷)在被触动后会弹起至腰部高度爆炸,造成更广泛的杀伤。
反坦克地雷: 这些地雷更大、威力更强,主要用来摧毁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虽然它们的目标是车辆,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碎片也可能对附近的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杀伤触发地雷: 很多地雷的设计都非常“狡猾”,它们可能被多种方式触发,包括压力、拉线、磁性或震动。有些地雷甚至被设计成“双重触发”,即第一触碰只是激活,第二触碰才会爆炸,以增加杀伤效果。

2. 地雷的广泛部署和持久性:

战术需要: 在二战期间,地雷被广泛用于防御工事、海岸线、重要桥梁、机场、道路等战略要地。它们是重要的防御武器,旨在阻滞敌军的推进、消耗敌军的力量、保护己方阵地。
撤退时遗留: 在军队撤退时,为了延缓敌军追击或消耗敌军兵力,也常常会大量埋设地雷。
“死亡区”的形成: 随着战争的推进,许多地区成为了地雷密集的“死亡区”。例如,诺曼底登陆后的法国海岸、东线战场的一些关键地带、以及被占领土的防御工事附近,都留下了大量的未爆地雷。
“永久性”威胁: 地雷的设计寿命很长,许多地雷即使在战争结束后也能保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威力。它们不会随着时间而失效,反而成为了永久性的危险。

3. 地雷造成的伤亡:

战争时期的伤亡: 在二战的炮火和战斗中,地雷是造成士兵和一些平民伤亡的重要原因。许多士兵在进攻或防御时,因为不熟悉地形或踩中被伪装的地雷而丧生。
战后持续的伤亡: 这是最容易被忽视,但也是最令人痛心的一面。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面临着巨大的地雷清除任务。然而,由于地雷数量庞大、分布广泛、许多埋设点缺乏记录,清除工作异常艰难和危险。
农民的噩梦: 许多农田被地雷污染,导致农民无法耕种,生计受到严重影响。当他们试图重新耕作时,常常不幸踩中地雷。
儿童的受害者: 好奇心驱使下的儿童,往往会被色彩鲜艳、形状奇特的地雷所吸引,误将其当作玩具,从而引发悲剧。
平民的伤亡: 即使在战后,许多人在家园重建、寻找资源或仅仅是穿越被污染的区域时,也会因为不了解地雷的存在而成为受害者。
专业扫雷人员的牺牲: 尽管有专业的扫雷部队,但这项工作本身的风险极高,许多扫雷人员也因此牺牲。

为什么你可能“没听过”?

媒体的关注点: 媒体在报道战争时,更倾向于报道大规模的战役、激烈的战斗、领导人的决策等,而地雷这种分散的、持续性的杀戮,往往缺乏戏剧性,报道量相对较少。
伤亡数字的分散性: 二战结束后,地雷的伤亡是分散在各个国家、各个时间段的,不像一场大型战役那样集中爆发,因此整体的“听感”可能不如集中爆发的战事强烈。
历史叙事的侧重点: 历史学家在梳理战争时,也会优先关注战略、战术、政治等层面,地雷这种“技术性”的战争遗留物,可能不是叙述的重点。
“活下来”的沉默: 许多地雷事故的幸存者,可能因为身体的残疾、心理的创伤,或者不愿回忆痛苦的经历,而选择沉默。
现代战争的对比: 相较于现代战争中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造成的伤亡,二战时期地雷造成的伤亡,在某些方面显得“低技术含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杀伤力不显著。

总之,地雷在二战时期以及之后,确实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欧洲各国至今仍在努力清除这些战争遗留的“定时炸弹”。如果你关注那些关于战争后遗症、地雷清除以及地雷受害者的新闻或报道,你会了解到这项持续存在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说,地雷是战争留给平民最残忍、最持久的遗产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柬埔寨地雷炸死人数多这件事除了柬埔寨地雷数量多之外,也跟柬埔寨人口增长导致居住地日益接近雷区以及因为技术和资金因素影响排雷速度等有关系。

在东南亚旅行者的规划中,小国柬埔寨常常是必经之国,这个国家的神秘浪漫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然而,同样有些游客对这个国家唯恐避之不及,问其原因,答曰“怕被炸死”。

青山绿水之下

可能埋着上个时代的可怕遗留物

cambodialandminemuseum.org)▼

这么回答是有原因的。柬埔寨是世界上埋有地雷最多的国家之一,30年前该国的土地上散布了约1000万颗地雷,目前仍有约500万颗尚未拆除,存在随时爆炸的风险。

而柬埔寨,正努力将这些可怕的隐患在2030年之前全部扫除……

柬埔寨在现在的种种惨剧

与几个邻国有关,也与遥远的美国有关▼

到处都是地雷

二战结束后,柬埔寨陷入了断断续续几十年的战争,而战争给该国留下的遗产之一,就是遍布全国的地雷。

印度支那战争期间,美国部队在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估计投下了共计约50万吨未爆弹(未爆弹可能在被布设或遗弃数十年后爆炸,存在致命危险,其中包括地雷),至今仍有大量埋在地下;柬越战争以及柬埔寨内战期间,也有数不清的地雷因战略需要被埋下。

美B-66轰炸机在中南半岛投掷炸弹

(图片:Cecil J. Poss / wikipedia)▼

柬埔寨并不生产地雷,但这里永远不缺地雷的搬运工。只要仗不停地打,地雷就不停地埋,这其中有反步兵地雷,也有反坦克地雷,它们产自苏联,产自欧洲,产自美国,产自中国、日本,大小形状各异,唯一的共同点是都能杀人。

当然也有很多大家伙

(图片:Landmine Relief Fund /facebook)▼

战争打完了,国家需要重建,地雷需要扫除,但曾经埋雷的人要么下落不明,要么难以说清当初具体的埋雷地点。人们只能勉强调查出来,很大一部分地雷集中在柬埔寨的西北省份以及柬泰边境区域。

因为1979年时越南军方曾将红色高棉赶到泰国边境,并在边境长达750公里的地界埋设大量地雷来阻止红色高棉返回柬埔寨;且在随后的几年中,随着战线的转移,新政权、红色高棉残余势力和君主制反对派军队埋下了更多的地雷。

其实是个很小的国家

大部分国土为山地、洞里萨湖变化无常、湄公河三角洲早已属于越南、边境地带还遍布地雷

可以说是非常难了

(图片:shutterstock@AridOcean )▼

90年代时,柬埔寨人口大约1000万,而在数十年的内战期间,该国18.1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下被埋了超过1000万颗地雷,平均每人一颗。

数量庞大的未爆地雷给柬埔寨造成了深重灾难。

作为农业国家,柬埔寨大量土地因地雷的存在无法开垦;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也无法建设,就连柬埔寨的地雷受害者也是世界最多:从1979年6月至2017年6月,柬埔寨地雷受害者信息系统报告了近65000名地雷受害者,其中有31%是在地雷爆炸后立即死亡的,约55%的人受伤或被截肢。而从性别看,80%以上都是男性。

柬埔寨建立了地雷博物馆

以提高民众的防雷意识和外界对”雷区国家“的关注

为那段可怕的历史及持久的伤害留下了历史证据

cambodialandminemuseum.org)▼

这些伤亡者大部分是贫穷的平头百姓——他们中的小部分人是原本打算挖掘、出售废旧地雷的部件来谋生,在触及地雷时不幸遭遇地雷爆炸,被毁容或炸断双腿;超过一半的人来自埋有地雷的乡村,他们可能只是在森林砍树、田里耕种的时候就不小心被炸死了;甚至还有9%的未成年人,在去雷区玩耍时莫名其妙地就在爆炸中失去了意识。

参与扫雷的人很多也因此死亡或残疾

其中有些人组成了扫雷者乐队

通过向游客出售一些CD维持生计

(图片:mark stephens photography / Shutterstock)▼

更令人唏嘘的是,伤亡者中也不乏训练有素的扫雷人员——他们靠近地雷,恰恰是为了排除地雷。

全国式扫雷行动

大量的地雷对柬埔寨的国家发展显然是个大的隐患,于是内战尚未结束时,柬埔寨就成立了柬埔寨排雷行动中心(CMAC),打算着手清理地雷。

但直到战争结束后,正式的清理行动才得以展开。

当年一片一片埋,现在一颗一颗排

(图片:HENG Ratana/ facebook)▼

1999年,柬埔寨加入了旨在号召国际社会共同清扫地雷的条约——《渥太华条约》(又称地雷禁止条约),正式宣布禁止使用、储存、生产和转让对人员具有杀伤力的地雷,及销毁、清除所有这种地雷。

为了顺利在国内开展排雷行动,柬埔寨在之后的十年间相继成立了柬埔寨排雷行动和受害者援助局(CMAA)、柬埔寨皇家武装部队(RCAF)等负责勘察和扫雷的组织,它们在各省设有分部和分组,工作任务包括地雷检测、登记雷区信息、开展扫除行动等;另外,地雷咨询小组(MAG)、危险区域生命支持组织(HALO Trust)等4个国际性或专业性排雷团体也作为应援,参与到了柬埔寨的扫雷行动中。

柬埔寨排雷行动中心

(图片:មជ្ឈមណ្ឌលសកម្មភាពកំចាត់មីនកម្ពុជា - CMAC/Facebook)▼

发展到今天,这几个组织已经成了全国性的排雷主力,他们会相互协调,安排每日的清扫行动,并将扫雷区域及任务下发给排雷小分队。

在扫雷区域中,K5雷场就是一个重点清扫区域。

柬埔寨K5雷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雷场之一,绵亘泰柬边境,估计埋有多达2000万枚未爆弹。

按理说,地雷分布如此密集的区域不应当有人居住,但随着柬埔寨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多买不起房的穷人别无选择,只能搬到此雷区附近安家。这里许多居民甚至申请参与到扫雷行动中,并在接受培训后成了专业的扫雷人员,每月可拿200至300美元的工资。

生活在雷区的人,参与排雷的人

生与死可能只在一瞬之间

(图片:អាជ្ញាធរមីន - Cambodian Mine Action Authority/ facebook)▼

扫雷进行时,扫雷人员会根据地雷的种类而采用不同的地雷探测、清理方式,像金属探测器、扫雷车等,有时为了提高扫雷效率,排雷探测也会使用训练有素的动物,如冈比亚袋鼠或探雷犬。

APOPO组织最初尝试将冈比亚袋鼠训练成“HeroRATS"

探雷鼠的投入资金只需要探雷犬的三分之一

各国都开始尝试这种方式

(图片:Gooutsider / wikipedia)▼

拿探雷犬类来说,柬埔寨排雷行动中心在2003年时,就在挪威人民援助署(NPA)的技术和财政援助下部署了探雷犬。这些狗狗在之后的十几年工作中从未导致地雷爆炸,它们的加入显著加快了地雷的清理进程。

NPA和柬埔寨官方联合建立了训练中心

有很多探雷犬从这里毕业后参与到扫雷工作中

(图片:Bayer Global / youtube)▼

不过对这些狗而言,真正的问题并非地雷,而是环境——由于长期在湿热的环境中工作,部分探雷犬感染了跳蚤、虱子或寄生虫,且常常因此而死亡或过早“下岗”。因此目前,柬埔寨针对探雷犬的保护也在进行。

建立完善的保护措施

既是对这些功劳狗的爱护

也是为了扫雷工作的可持续推进

(图片:Bayer Global / youtube)▼

至于为什么不采用更先进的无人扫雷设备,一方面则是因为柬埔寨技术水平有限自己没能力产出,而从外国进口装备同样意味着一笔拿不出来的花费。据估计,柬埔寨平均每年花在扫雷上的费用已经达到了4000万美元,而这其中已经有很大一部分是靠国际组织或国外支援。

一个以农业为经济支柱的国家

科技和经济上都没有余力去升级装备

先进的排雷装备对他们来说太昂贵了

(图片:HENG Ratana/ facebook)▼

总而言之,无论采取何种排雷方式,只要某个藏雷区域被彻底清理、并宣告为安全区,对附近的居民来说都是巨大的解放。

扫自己的雷

很多时候,柬埔寨偏远的乡村地区难以被国家层面的扫雷行动覆盖,但居民对这些地区藏有的地雷同样心怀恐惧。这就催生了一个专门在乡村地区排雷的活动组织,名为柬埔寨自助排雷(CSHD)。

CSHD现有5个小队,流动在全国各地进行义务排雷

专业机构难以负担如此大的工作量

民间机构也为国民安全出一份力

(图片:cambodianselfhelpdemining.org)▼

自助排雷组织由一名退役军人在2007年创建,成员已经由起初的25名增加到现今的40名。每月,组织成员会花上25天在柬埔寨的各个偏远乡村进行扫雷工作。

与国家支持的专业机构不同,自助排雷组织更加缺乏专业的扫雷设备,很多成员就靠着探测器、一把钳子、一根棍子来扫雷,其中有老成员自1990年代以来就徒手排雷,之后加入该组织和大家一起行动,至今单人排雷数量接近50000个。

虽然有数以百万计的地雷被清除

但仍有数以百万计的地雷还没被清除...

(图片:អាជ្ញាធរមីន - Cambodian Mine Action Authority/facebook)▼

这样的人工扫雷危险程度高,毕竟在含铝的红土中作用时,金属探雷器错误警报率高、效率低,容易间接导致人员伤亡。

不过这种排雷行动至少有组织有纪律,更野的方式是不参加集体行动,自行排雷。

一些并未受过排雷知识教育的农民颇有胆量,扛着锄头就日夜出没在雷区。当然,这些以身试险的行为是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驱使的,像在西北部的班迭曼奇省的一些乡村,清理一公顷土地可从雇主或村管理部门得到90美元的报酬;而在西部的马德望,雇佣扫雷价格已经从2002年的每公顷100美元上升到了如今的250美元。

在柬埔寨极低的收入面前,这笔报酬可能挺多

但这其实也是穷人给自己的生命标价

(图片:Landmine Relief Fund /facebook)▼

显然,这种私自排雷的做法过于危险,因此也并未得到官方许可,柬埔寨排雷行动中心已经下令禁止村民自行排雷。同时,为了让人们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危险性,柬埔寨每年都会举办全国防雷宣传日活动对民众进行防雷风险教育,在活动上邀请扫雷部门、柬埔寨埔寨红十字会、儿童基金会、以及相关的国际组织参加,给民众分享经验。

不幸的扫雷活动中受伤的人

可以在国家建立的身体康复中心得到帮助

不过假肢终归不如原装的好使

(图片:Adi Haririe / Shutterstock)▼

总之,在柬埔寨数十年的努力和国际社会的援助下,该国的排雷成效显著。

根据排雷行动中心的报告,从1992年到2018年,在柬埔寨清理的1800平方公里土地上,超过100万枚地雷、近300万枚未爆弹被排除;同时,因地雷死亡的人数也从1996年的4320人下降到2018年的58人。

柬埔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清除了数以百万计的雷

这些已经锈掉的雷除了危险,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图片:Arthur Simoes / shutterstock)▼

在排雷完成的土地中,有80%已经开发为农业用地,其中木薯作物则成了重要的农产品,填饱了不少曾经遭受地雷困扰的老百姓的肚子。

截止目前,柬埔寨全国的雷区面积还剩大概2000平方公里,这届柬埔寨政府决心要到在2030年之前将地雷扫除,并将因地雷伤亡的人数减少到每年10人以下。

如果届时这个目标真能实现,那真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参考文献:

en.wikipedia.org/wiki/L

dw.com/en/clearing-camb

cambodianselfhelpdemining.org

pursuit.unimelb.edu.au/

opendevelopmentcambodia.net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Adi Haririe / Shutterstock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时期欧洲确实埋设了数量庞大的地雷,据估计,仅在欧洲战场,就有数千万甚至上亿枚地雷被埋下。这些地雷遍布欧洲各地,从海滩到森林,从农田到城市废墟,它们是战争留下的死亡阴影。然而,你提到“为什么没听过炸死人”,这其实是一个不太准确的说法。二战时期以及战后,地雷炸死炸伤的人数是相当惊人的,并且至今仍在不.............
  • 回答
    二战时期,远隔重洋的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对于身处其中的美国士兵来说,虽然都在为同一个国家作战,但他们彼此之间的感觉,绝不至于到“毫无关系”的地步,也不会觉得“不在打同一场战争”。然而,这种“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宏观层面的认知,而非个人层面的切肤之痛。我们不妨设身处地地去想象一下。欧洲战场的士兵:想象.............
  • 回答
    二战的硝烟刚刚散尽,欧洲大陆满目疮痍。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摆在各国面前的,不仅是重建家园的艰巨任务,还有冷酷的政治现实。如果设想一下,在那个十字路口,美国选择袖手旁观,不启动马歇尔计划,也不组建北约,那么英法等西欧大国,会不会在苏联的影响下,一步步滑向社会主义的轨道呢?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思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遐思的假设,如果当年希特勒在席卷波兰和法国后,选择“见好就收”,那么如今的世界格局,恐怕会与我们所熟悉的截然不同。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太多,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推演一下。首先,欧洲的权力平衡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德意志第三帝国,在迅速闪击波兰和攻克法国之后,无疑会成为欧洲大陆的绝对霸.............
  • 回答
    二战后期,美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军事实力、工业生产能力、经济实力以及对盟国的支持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从纯粹的技术和军事角度来看,美国完全有能力在欧洲战事结束后,将自己的军事力量部署到欧洲大陆的每一个角落,乃至对整个欧洲进行某种形式的“占领”。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没有驶向那个方向,美国也没.............
  • 回答
    一战和二战的惨痛经历,确实给欧洲人民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对和平的向往也更加强烈。然而,历史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经历过战火的人民就一定能维持永久的和平,也不能简单地将冲突的根源归咎于某个单一的行动或国家。要理解为何北约“蠢蠢欲动”以及乌克兰“挑起战争”这样的说法,我们需要深入挖掘背后的.............
  • 回答
    二战历史若发生巨大转向,日本不主动招惹美国,而是选择与德国协同作战,共同将矛头指向欧洲,这无疑会改写整个世界格局。想象一下那个场景,而非直接碰撞,而是更狡猾的联合。前期铺垫:潜伏的野心与悄然的合作在历史的惯性轨道中,日本急于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向东南亚扩张,但其侵略的重心并未完全锁定美国。如果换一条.............
  • 回答
    二战德国若不进攻苏联,而是集中力量对付英法及其殖民地,并意图独占欧非大陆,成为美苏之外的“第三帝国”,这个目标能否实现?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但同时也充满挑战的设想。要分析其可能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德国的战略资源、盟军的实力以及可能出现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个战略转向将彻底改.............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区分历史记忆的复杂性、代际差异以及当今欧洲国家与德国、意大利关系的现实情况,并将其与当前中国对日本的态度进行对比。首先,让我们谈谈二战时期被德国和意大利侵略过的欧洲国家人民的态度。历史的创伤与现实的关系:二战给欧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德国的侵略尤为残酷,对波兰、苏联、南斯拉夫、.............
  • 回答
    要论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坦克在欧洲战场上的表现,和以虎式坦克为代表的德系重型坦克相比,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用“一堆破铜烂铁”来形容,虽然有些夸张,但侧面反映了这种技术和性能上的鸿沟。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日本坦克的设计理念、技术水平以及实战经验的综合判断。首先,我们要明白,战争的胜负不仅.............
  • 回答
    二战欧洲战场东线,指的是德国及其盟友与苏联之间在1941年至1945年间的作战。这场战争被普遍认为是二战中最血腥、最残酷的战场,其恐怖程度几乎难以用语言完全描述。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尽量详细地讲述东线的恐怖:1. 规模与伤亡的惊人程度: 参战兵力庞大: 东线战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地面战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棒,触及了历史叙事和公众认知形成的关键点。为什么在谈论二战欧洲战场时,许多人会首先想到英美登陆诺曼底、解放巴黎、阿登战役,而相对忽略苏联的贡献?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事件本身的性质,也有宣传、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的影响。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历史叙事的主导权与西方视角.............
  • 回答
    二战欧洲战场上,主流观点将轴心国定义为“邪恶”,将同盟国定义为“正义”,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深刻的历史事实、意识形态冲突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建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双方的核心动机、行为表现以及最终的战争结局和影响。首先,我们来看轴心国的“邪恶”之处。核心在于其极端民族主义、.............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确实是很多玩家在玩腻了现代战争、科幻题材后,会怀念起那些在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攻防战中浴血奋战的日子。为什么现在市面上二战欧洲背景的 FPS 游戏真的不如以前那么多了?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在起作用,咱们慢慢聊。首先,得承认,二战题材的 FPS 游戏确实曾经是市场的绝对主力。从.............
  • 回答
    二战时期欧洲的美军军纪,总体而言是受到严格管控的,尤其是在涉及与当地民众的互动方面,包括与女性的交往。但正如任何大规模军队在异国他乡的经历一样,军纪的执行情况并非一成不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体军纪的框架: 严格的规定: 美国军方制定了详细的军规(Uniform Code of Military.............
  • 回答
    二战期间,欧洲战场上确实存在着与亚洲战场上“慰安妇”现象相类似的性剥削和性暴力行为,只是其形式、规模和称谓可能有所不同。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跳出固有的“慰安妇”概念,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战争期间性剥削的普遍性。欧洲战场的性剥削与性暴力在二战欧洲战场上,各国军队的士兵普遍存在着强奸、乱伦、性侵犯以及妓院和.............
  • 回答
    二战期间欧洲犹太人遭受的种族灭绝,其波及之广、影响之深远,无疑触及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道德底线。要探讨这是否是“全世界所有人类的罪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从直接参与者的角度看,纳粹德国及其协助者是这场罪恶的主要制造者。他们系统性地策划、组织并执行了针对犹太人的屠杀。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
  • 回答
    说起二战后欧洲援助计划(通常指马歇尔计划)的宣传图片里出现里雅斯特旗帜的现象,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段相当复杂且充满地缘政治博弈的历史,也折射出当时欧洲重建过程中围绕的关键地带和潜在冲突点。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轴往回拉,仔细看看二战后里雅斯特的特殊地位。战后局势的特殊性:里雅斯特的“政治真空”战争.............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二战和冷战时期欧洲战略态势的根本性转变,以及各国决策考量的不同。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段历史时期各自的背景、力量对比、地缘政治现实以及各国核心利益。首先,让我们回到二战时期,德国如何“裹挟”欧洲与苏联对抗。二战初期:德国的“闪电战”与欧洲的联盟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德国对.............
  • 回答
    解放战争时期,我党主力部队(主要是解放军)的实力水平,如果放到二战欧洲主战场,要做出准确的评估,需要结合当时的军事技术、战略思想、组织能力以及战争的残酷程度来分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如果”场景,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推敲推敲”。先聊聊解放战争时期的我党主力部队,他们是怎样的兵?首先得明白,解放战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