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利物浦工资低更衣室稳定,热刺却崩了呢?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比较,利物浦和热刺在近年来的发展轨迹确实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画面,尤其是在“工资”和“更衣室稳定性”这两个方面。要深入分析,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

一、 利物浦的“工资低”和更衣室的“稳”:是一种主动的价值观选择,而非被动的财务限制

首先要澄清一点,说利物浦“工资低”可能不完全准确,但相较于一些豪门,他们的顶薪球员收入确实不至于天文数字,而且整体工资帽控制得比较好。而这种“相对低工资”背后,我认为是一种主动的价值观和运营策略的体现。

清晰的建队哲学和球探体系: 克洛普时代的利物浦,其成功并非仅仅依靠金元砸钱。他们拥有一个非常出色的球探体系和清晰的建队哲学。他们更倾向于挖掘那些有潜力、有饥渴感、能融入克洛普体系的球员,而不是一味追逐当红炸子鸡。这使得他们在引援时,即便付出转会费,在球员工资谈判上也有一定的底气,不必完全被球员及其经纪人牵着鼻子走。
球员的“为体系和热爱而战”: 利物浦的许多核心球员,如萨拉赫、马内(曾是)、菲尔米诺(曾是)、范戴克、阿利森等,在加盟利物浦时,虽然已经是实力派,但并非是已经达到巅峰且薪资最高的球员。他们选择利物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克洛普的战术理念、球队的上升势头以及对俱乐部文化的认同。一旦他们在这里打出了名堂,俱乐部通常会进行续约,但续约的标准也是基于球员的贡献和球队的整体薪资结构,而非盲目拉高顶薪。
例子: 萨拉赫是顶薪,但他的进球效率和对球队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马内和菲尔米诺虽然工资没有萨拉赫那么高,但他们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并且甘愿为球队做出贡献。当他们的表现下滑或年龄增长时,球队也会有相应的调整,比如引入努涅斯、若塔等年轻且有潜力的球员,他们的薪资结构也更符合球队的长远规划。
“大家庭”的文化塑造: 克洛普本人是构建更衣室凝聚力的关键人物。他强调团队精神、共同目标,并且非常擅长与球员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他本人极具人格魅力,能够将来自不同背景的球员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大家庭”的归属感。当球员感受到俱乐部的信任、战术体系的成功以及队友的互助时,对薪资的计较程度可能会相对降低。
成功的“润滑剂”: 最重要的,利物浦近几年的成功是最好的“润滑剂”。当球队能赢得欧冠、英超这样的重量级奖杯时,球员的个人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都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这种成就感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奖励,能够有效抵消一些薪资上的“不满”。即使有球员对薪资感到不满意,只要球队还在赢球,他们就更倾向于留在队伍中,因为输球和失败对任何球员都是一种折磨,而赢球则能带来更多的曝光、更多的机会和未来更好的合同。

二、 热刺的“崩盘”和更衣室的“散”:是一种经营策略失误和内部“裂痕”暴露

相比之下,热刺近年来的情况则显得更加“动荡不安”,而其“崩盘”的根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定位模糊与短期主义的试探: 热刺在经历波切蒂诺时代的高光后,似乎在球队的定位上产生了一些摇摆。他们既想要成为顶级俱乐部,但又在投入上显得有些“犹豫”。
巨额投资与回报的失衡: 建造新球场耗费了巨额资金,这在短期内必然会影响引援预算。但是,在关键位置的引援上,球队并没有持续投入足以匹配其雄心壮志的水平。孔蒂上任后,俱乐部花费不小引进了库卢塞夫斯基、本坦库尔等球员,但未能形成持续的战力。更令人费解的是,在波切蒂诺时期打下基础的年轻球员,如阿里、温克斯等,要么被清洗,要么状态大幅下滑,并未能得到妥善的培养。
高薪合同的“副作用”: 为了留住核心球员,热刺也开出了相对较高的合同,比如凯恩、孙兴慜。但当球队成绩不如预期,战术体系频繁更换,球员的耐心就会受到考验。一旦有核心球员萌生去意,而俱乐部又无法满足其核心诉求或提供更好的外部机会时,这种“裂痕”就会开始显现。
教练更替频繁与战术不稳定: 波切蒂诺之后,热刺经历了努诺、孔蒂、以及临时主帅等一系列的教练变动。每一次教练的更替,都意味着战术风格的改变,球员需要重新适应。这种频繁的战术调整,不仅影响了球员在场上的表现,也极大地增加了更衣室内部的沟通成本和信任危机。
孔蒂事件是典型: 孔蒂的到来一度带来了希望,但他随后公开批评球队投入不足、缺乏斗志,并将责任推给俱乐部,最终导致了不欢而散。这种公开的“内讧”对任何球队的更衣室都是一种巨大的打击,会动摇球员的信心和对未来的预期。当主教练都对俱乐部管理层感到不满时,球员又如何能保持绝对的忠诚和职业精神?
核心球员的流失与“带不动”的困境: 凯恩的离队是热刺近年来最标志性的事件。作为球队的绝对核心和精神领袖,他的离开不仅仅是实力的削弱,更是对球队信心的沉重打击。
凯恩的“孤独求索”: 凯恩多年来一直承担着进球、助攻、组织甚至精神领袖的重任,但球队却始终未能在他巅峰期提供足够的支持。这种“带不动”的无奈感,最终促使他选择了离开,去追求更高的荣誉。
孙兴慜等球员的“失落”: 孙兴慜作为另一位顶级球星,在凯恩离开后,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当球队整体表现不佳,战术体系混乱时,即使是孙兴慜这样世界级的球员,也难以独善其身,甚至会因为战术安排的不合理而显得“力不从心”。
更衣室内部的“派系”或“不满”: 频繁的教练更替,战术体系的变动,以及对引援策略的不满,很容易在更衣室内部滋生不满情绪和派系。当球员们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或者对球队的未来感到迷茫时,就容易出现“各顾各”的情况。孔蒂在离开前的发言,也间接暴露了球队内部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球员的态度和投入程度。
缺乏明确且持续的长期规划: 相较于利物浦明确的建队思路和克洛普的长期执教,热刺在经历了波切蒂诺之后的管理层似乎陷入了一种“短期主义”的困境。他们渴望成功,但却缺乏一个稳定、清晰且得到球员信任的长期规划。这种不确定性会侵蚀球员的信心,削弱他们的归属感。

总结来说:

利物浦的“相对低工资”是建立在清晰的建队哲学、成功的体系、球员的认同感和由此带来的巨大成功之上的。成功的球队文化和战术体系,让球员愿意为更高的目标而战,并且俱乐部的薪资策略也与球队的整体定位相符。

而热刺的“崩盘”则源于定位模糊、经营策略的摇摆、频繁的教练更替导致的战术不稳定、核心球员的流失以及由此暴露出的更衣室内部的不满和信心危机。当球队无法兑现球员的期望,无法提供一个稳定的发展平台时,再高的工资也难以留住人心,更衣室的“稳定”自然无从谈起。

利物浦就像一个精心打磨的精密机械,每个部件都与其整体协调运作,产生强大的合力。而热刺则更像是一堆散落的零件,虽然其中有优质的零件,但缺乏一个清晰的组装蓝图和稳固的连接方式,最终导致了整体的“崩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利物浦这波人比热刺年轻,热刺的几个关键主力已经到最好的年龄,马上续约的是职业生涯最后一份大合同,一定要拿到最理想的价钱。

维尔通亨32,阿尔德韦雷尔德30,埃里克森27,以他们为代表的这波人他们只要能坚持完这个赛季就可以自由转会,签字费+工资比现在热刺的工资高一大截,所以都不愿意拼命,只想保持健康,挣最后一份大钱。

利物浦其实存在同样的问题,只不过队伍才刚刚打出成绩,距离大规模涨薪还需要时间,萨拉赫和马内刚刚在前两个赛季涨到20万镑,亨德森,菲儿米诺,阿诺德这波人还没法立刻比着要工资,等如果利物浦再拿一两个英超冠军,整个工资体系都要大涨,同样是负担不起,就像苏亚雷斯带着斯特林和斯图里奇拿到了近10年最好的成绩,两人同时要求顶薪,利物浦只能咬牙负担一个,卖掉一个。

不止是这两支队伍,哪怕是贵为皇萨仁也要伸着脖子让球员宰,克罗斯在拜仁比着穆勒要合同,不给转头就去皇马;莱万,本泽马和苏亚雷斯都趁着巅峰尾巴讹到一份大合同,因为换人成本太高,市面上买不到比现在好用的球员,转会费分摊到工资里和加薪比会更亏,所以一般都是尽量加薪续约,除非内马尔这种比着老大要合同的情况。

这种情况以前也发生过,国米5连冠的时候,一开始工资单很低,但是一路加薪下来等到10年三冠王犒赏结束工资单达到了2亿欧元,尤文在电话门前一直连冠,工资单也是高的吓人。拜仁在罗贝里巅峰时一直扣着500万欧元不松口,等到14年以后还是得给主力大幅度涨工资。

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正常现象,因为一个健康的豪门一定要有部分溢价合同,表明好好干,肯定不会亏待球员,这算是收买人心。另外也是确实管用,皇马的贝尔伤伤停停几个赛季,但是关键几场球就值整年工资。反面例子就是切尔西,一直卡着市价谈合同,看似精明,但是失了人心:阿扎尔被拖过了最佳续约时间,丧失主动;库尔图瓦一直不给顶薪匹配,最后用7000万的凯帕来填窟窿,得不偿失。热刺也是同理,这波人前两年稍微溢价到15万就能谈下来,非要精打细算按市价来,生怕亏了,结果现在闹将起来不给20万根本不答应,偷鸡不成蚀把米。就跟普通企业一样,老板太精明,员工肯定有机会就跳槽,不可能指望一直物美价廉996。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