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公司不允许员工私下讨论工资,是否合法,有何利弊,为什么?

回答
公司禁止员工私下谈论工资:合法吗?有何利弊?

在职场中,工资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不少公司为了维护内部秩序,会出台规定,禁止员工私下讨论薪资。那么,这种做法究竟是否合法?它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利弊,又是什么让公司选择这样做呢?

一、公司禁止员工私下谈论工资,是否合法?

这个问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答案可能有所不同。

在中国: 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员工之间讨论工资。从法律层面讲,员工讨论自己的收入属于个人自由,公司无权干涉。然而,公司可以在内部规章制度中规定,禁止员工泄露他人薪资信息,这主要是出于保护员工隐私和公司商业秘密的考虑。但如果公司直接禁止“私下讨论工资”这种行为本身,并且以此作为惩罚依据,那么就站不住脚了。 很多时候,公司禁止讨论工资,更多的是一种“潜规则”或者公司文化,而非法律强制。

在西方一些国家(例如美国): 许多国家的劳动法明确保护员工讨论工资的权利。例如,在美国,美国国家劳动关系委员会(NLRB) 明确规定,员工有权讨论工资、工作条件等,以促进集体谈判和改善工作环境。禁止员工谈论工资,可能被视为剥夺了员工的集体谈判权,属于非法行为。

所以,从普遍的法律精神来看,公司完全禁止员工“讨论”自己的工资,在很多地方是站不住脚的,甚至可能是违法的。 公司更多的是禁止“泄露他人薪资”或“散布不实薪资信息”,这与“讨论”是两个概念。

二、公司禁止员工私下谈论工资,利弊分析

为什么公司会冒着潜在的法律风险,或者在法律允许的灰色地带,仍然选择禁止员工谈论工资呢?这背后必然有利有弊。

好处(对公司而言):

1. 维持薪资体系的“神秘感”和“公平感”: 这是公司最主要的考量。如果员工之间频繁讨论工资,很容易发现薪资结构的差异,比如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这可能会引发员工的普遍不满,认为公司薪资体系不公平,进而影响士气和工作积极性。
2. 避免不必要的薪资攀比和内部矛盾: 当员工知道同事比自己挣得多时,即使对方能力更强、贡献更大,也可能产生嫉妒心理,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影响团队协作。
3. 保护公司的薪酬谈判优势: 公司在招聘和调薪时,掌握着薪酬信息的主动权。如果员工对薪酬结构了如指掌,可能会在薪资谈判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增加公司的薪酬管理成本。
4. 防止信息泄露和不正当竞争: 薪资是公司的核心信息之一,不当的薪资信息泄露,可能会被竞争对手利用,从而影响公司的招聘策略和人才竞争力。
5. 简化管理: 避免了员工因薪资问题产生的各种讨论、抱怨和投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管理层的沟通成本和精力。

坏处(对员工和公司而言):

1. 损害员工的知情权和公平感: 员工辛苦工作,有权了解自己的价值在公司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禁止讨论工资,剥夺了员工了解真实薪酬市场信息和公司内部薪酬结构的机会,容易让员工感到被蒙蔽,缺乏透明度。
2. 抑制员工的议价能力: 如前所述,了解市场薪资水平和内部薪酬差异,是员工进行有效薪资谈判的基础。当信息不透明时,员工的议价能力会受到很大限制,可能导致员工的实际价值与薪酬不匹配。
3. 滋生猜疑和不满: “越是禁止,越是好奇”。当公司越是遮遮掩掩,员工越会通过各种渠道去打听,反而会滋生不信任感和猜疑,认为公司在薪酬上有所隐瞒或不公。
4. 影响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 薪资是衡量岗位价值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了解同事的薪资水平,有助于员工评估自己在行业内的位置,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和跳槽决策提供参考。
5. 降低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 长期处于信息不对称和不公平感的环境中,员工容易感到被忽视和不被尊重,进而降低对公司的忠诚度和工作投入度。
6. 可能触犯法律(如前所述):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强行禁止员工讨论工资,是违反劳动法的行为。

三、为什么公司会这样做?

公司选择禁止员工私下谈论工资,主要还是出于 “成本控制” 和 “风险规避” 的考量,以及 维护既有的权力结构和信息优势。

信息不对称是权力的一种体现: 在很多组织中,信息不对称是维持管理层权威和决策空间的重要手段。薪酬信息更是如此。公司希望掌握薪酬的主动权,避免被员工的集体行动所挑战。
“统一管理”的惯性思维: 许多公司习惯于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认为薪酬是公司“单方面”决定并分配的“福利”。员工的讨论和议价,在他们看来是对这种“福利”的“不尊重”或“挑战”。
对“潜在冲突”的恐惧: 公司管理层可能害怕一旦薪酬问题被公开讨论,会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如罢工、集体辞职等,从而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
企业文化的影响: 在一些注重“结果导向”或“个人奋斗”的企业文化中,可能会强调“个人贡献”而非“集体公平”,薪酬的讨论被视为“不够专业”的表现。

总而言之, 公司禁止员工私下谈论工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公司规避一些管理上的麻烦,但这种做法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它牺牲了员工的知情权和公平感,长远来看,反而可能损害公司的整体凝聚力和员工的敬业度。

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做法是,公司在保持一定薪酬保密性的同时,建立一套透明、公平、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并通过公开的沟通和培训,让员工理解薪酬结构和晋升机制,从而在信息公开与管理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真正优秀的管理,不是通过禁止来维持秩序,而是通过建立信任和共享信息来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直接上观点:

  1. 禁止员工讨论薪水,不合法(判例:66Law.cn);
  2. 企业看似获取更多利益,降低管理成本;实则对企业坏处更多。
  3. 本质上说,企业和员工之间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更多时候双方有共同利益
  4.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公司或主动或被动,都开始迈向薪资透明化/部分透明化。

接着说说为什么:

不少答主都或多或少的说了一些:

  • 跟不上市场的薪资结构:老员工涨薪太慢,跟不上市场涨薪节奏;
  • 按闹分配:善于谈判薪资的员工,往往能在年终涨薪和跳槽涨薪中占据更大优势;
  • 公司需求:有时候你急需某方面人才,这方面人才即使实力并不强,也能因此拿到好的市场价格;
  • ……

这些是表象,深层次核心原因有两个:

内部原因——管理层懒政

人才没进公司前,公司给钱的主要标准是外部竞争力;进了公司后公司给钱的标准变成了内部公平性。想要实现两者的平衡,需要与时俱进的人力资源薪酬架构。

这很难。

  1. 涉及到每个员工手里钱的事情,难免触动各方利益。没有C level带头,HR肯定推不动;
  2. 管理和沟通成本会突增。我拿5000,同事拿8000,一旦透明化,我第一个要去找老板谈,每个领导都会突然面对增加的管理成本和沟通成本。

这种推动起来对自己没明显好处,又要动别人蛋糕的事情,换你,你做不做?

但不做是对的吗?我认为这种薪资保密机制,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是饮鸩止渴。

  1. 真正出色的人才不缺市场数据,有太多企业和猎头围着他们,他们会用脚投票;
  2. 缺乏透明的组织里,不会产生高效的工作效率,更别谈高效的沟通合作。
UC Berkeley一篇公开研究文章中提到,公开薪资确实存在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可能性

在文中的案例实验里提到,研究员把同一家公司的人分为两组,一组人的薪资全部透明化,另一组人的薪资依然保持神秘。 两组人被分派做同样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薪资透明化的这一组相比起未公开的,工作产出量上升了10%。

外部原因——市场薪资的变化太快

@第一财经周刊 今年一月的封面故事《涨薪变慢第五年,你的收入还OK吗》里,摘了 @美世咨询 的调研数据:2011-2016年薪酬涨幅一直在降低,2016年只有6.6%

欧美同仁要是看到这文章肯定要跳脚:西欧、北美和日本的公司人在2016年的涨薪率都只有2%。比中国全行业中涨薪率最低的行业还低一半。这种状况已经有二三十年了

而在中国市场,员工们对于工作满意度的最重要衡量还是薪酬。

6.6%的涨薪率,公司可能“感觉自己被掏空”,而员工一看:这点涨幅还不够我吃顿好的呢!

以我为例(相信不是个例),我在看涨薪的时候,不好意思我对标的不是行业中位值,我内心真实对标的是房价涨幅,然后去年房价翻了个跟头……

我内心是崩溃的。怎么涨薪也涨不到我心理价位…

最后总结:

美帝的Glassdoor去年发布了《薪酬透明化研究报告》:

  • 员工希望薪酬更加透明70%的员工认为薪酬透明化将有利于员工满意度的提升;
  • 员工愿意分享自己的薪酬信息。超过五分之三(62%)的受访者愿意从自身出发,促进薪酬透明化的实现,他们表示愿意在匿名环境中分享自己的薪酬信息;
  • 薪酬透明化可以促进企业业务发展。将近四分之三(72%)的员工认为薪酬透明化对企业业务表现有着积极影响。

企业如果认为一味封堵能够堵住麻烦的话,迟早会死。薪资保密,伤害员工利益,也伤害企业的发展

这事,没有赢家。

大中型企业,积重难返,要想真正推薪资透明,所消耗的资源和成本会很高。

但这就是初创企业的机会啊

创业者可以在创业之初就推薪资透明,树立崇尚透明的企业文化。好处包括:

  • 提高效率:透明化避免了员工之间的相互猜疑,而专注于工作上,创造更多价值;
  • 树立目标:了解高层的薪水,让基层员工更想为了那个目标打拼;而且,
  • 雇主品牌:招募员工时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利器,大公司有钱有培训机会有发展前途,初创企业要拼人才,得有些大公司做不到的地方和特色,而大部分人都喜欢公开透明。

最后附上一个薪资透明化的案例:社交媒体初创公司Buffer

尽管在同类社交媒体运营中,Buffer既不是用户数最多的,也不是成立时间最久的。但FastCompany却称之为“世界上最有趣的初创公司”。

因为Buffer堪称世界上最透明的公司,它彻底消除了人们脑海中“商业机密”的概念,每个月都在官网上公布公司的全部信息:股权结构、产品价格、盈利情况、募资过程及Term Sheet等等。Buffer的创始人认为:只有一家彻底公开透明的公司,才能赢得客户和员工的信任

他们不但公开薪资,还公开了“薪资计算公式”,从职务、经验、生活标准、忠诚度等多个维度计算一位员工的合理薪资水平。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观点。 欢迎关注我的知乎专栏和同名公众号瞎说职场

扩展阅读:

Buffer官方博客 open.buffer.com/transpa

薪酬透明后,这家公司离职率竟然下降了40%...

员工人数到达50人之后,这家旧金山的奇葩公司关掉了办公室...

薪资透明化后,企业要用什么留住员工?

user avatar

员工与公司的斗争的主要矛盾集中在薪资待遇和薪资制度一块。

如果让员工互通有无,打破了员工之间的信息隔离,容易让员工有团结起来向公司施压,让劳动者重新作为一个整体与资本进行谈判。

只有把员工从拥有共同利益的劳动者打散为一个个信息封闭、互相猜忌、原子化的个体,从拥有共同利益的劳动者变成互相竞争的竞争者,资本才能更好地在谈判中占的上风,从而攫取更多对员工的控制权,以获得更多利润。

禁止员工讨论公司薪资,禁止讨论公司的变动和其他“机密”等等信息,根本目的是让拥有共同利益的员工们不能拥有更多的共同信息,从而降低员工团结起来斗争的可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