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法国为什么允许美国收购阿尔斯通公司?

回答


法国在2007年拒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收购阿尔斯通(Alstom)的交易,这一事件是法国政府在关键产业安全、经济自主性和战略利益方面的立场体现。以下是详细分析:



1. 背景:阿尔斯通的特殊地位
阿尔斯通是法国的国有控股企业,成立于1971年,是全球铁路运输和电力设备领域的巨头。其核心业务包括:
铁路设备:提供机车、信号系统、轨道维护等。
电力系统:涉及发电、输电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工业设备:如压缩机、涡轮机等。

阿尔斯通在欧洲铁路基础设施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产品和服务是欧洲交通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法国政府将其视为国家工业竞争力的核心资产,尤其在铁路领域,法国的“欧洲铁路联盟”(TER)依赖阿尔斯通的技术和设备。



2. GE收购阿尔斯通的背景与动机
2007年,通用电气(GE)提出以约310亿美元收购阿尔斯通,意图通过整合其铁路和电力业务,扩大在美国和全球市场的影响力。GE的动机包括:
技术整合:阿尔斯通的铁路技术可增强GE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竞争力。
市场扩张:通过收购进入欧洲市场,尤其是法国和德国。
财务回报:GE希望通过收购实现资产多元化,提升盈利能力。



3. 法国政府的反对理由
法国政府(尤其是当时的总统萨科齐)明确反对GE收购阿尔斯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国家安全与产业安全
关键基础设施风险:阿尔斯通的铁路设备直接关系到欧洲的交通安全和能源供应,若被美国公司控制,可能影响法国的主权和安全。
技术依赖风险:GE的美国总部可能对阿尔斯通的技术研发和决策施加影响,导致法国失去对核心技术的控制权。

(2)经济自主性
法国工业竞争力:阿尔斯通是法国工业的重要支柱,收购可能削弱法国在欧洲铁路市场的竞争力,导致本土企业被边缘化。
就业与税收:法国政府担心收购会引发大规模裁员,损害国内就业和财政收入。

(3)欧盟竞争与地缘政治
欧盟战略利益:法国希望保持欧洲在铁路和能源领域的技术主导权,防止美国通过收购削弱欧洲的工业基础。
地缘政治考量:法国与美国在战略上存在分歧,反对美国通过经济手段影响欧洲关键产业。

(4)法律与监管程序
欧盟并购审查:根据《欧盟并购条例》(2004/24/EC),成员国政府可要求欧盟委员会审查交易,若认为交易威胁国家安全或公共利益,可否决交易。
法国政府否决权:法国政府认为GE收购阿尔斯通不符合法国国家利益,最终否决交易。



4. 交易失败的后果
GE放弃收购:2007年12月,GE宣布放弃收购阿尔斯通,交易失败。
法国政府的胜利:法国政府成功保护了阿尔斯通,避免了美国资本对关键产业的控制。
后续发展:阿尔斯通在2014年被中国中车集团收购,成为全球最大的铁路设备制造商之一,但这一交易未引发法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可能因中车与法国的经济关系更紧密。



5. 法国政府的长期立场
法国政府在2007年的决策反映了其对关键产业(尤其是军工、能源和交通)的保护主义倾向:
国有化与国有控股:法国政府长期通过国有化(如法国电力公司EDF)和国有控股企业(如阿尔斯通)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反对外资控制核心产业:法国法律(如《法国外国投资法》)限制外资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收购,确保本国产业安全。



6. 可能的误解与澄清
用户提到“法国允许美国收购阿尔斯通”,这一说法可能源于以下误解:
时间混淆:2007年的交易被法国政府否决,但可能有其他时间点的交易(如2023年中车收购)被误认为是法国允许的情况。
法律程序的复杂性:法国政府在交易中可能采取了“有条件批准”或“暂停审查”的策略,但最终否决了交易。
后续发展:法国政府在2014年中车收购阿尔斯通时未提出反对,可能因中车与法国的经济合作更紧密,或因法国政府更关注中车对欧洲铁路市场的整合。



7. 总结
法国在2007年拒绝GE收购阿尔斯通,是出于对国家安全、产业自主性和经济利益的考量。这一决策体现了法国政府在关键产业领域保护本国利益的坚定立场,也反映了法国与美国在战略和经济利益上的分歧。尽管法国在2014年允许中车收购阿尔斯通,但这一交易未引发类似争议,可能因中车与法国的经济关系更紧密,且中车的收购更符合欧洲铁路市场的整合趋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欧洲政治不能和中国一样看国家,欧美每一任首脑都有自己的想法。法国卖阿尔斯通是在萨科齐任内干的,萨科齐是布什官方评价的“愿意与美国合作”

萨科齐竞选的时候就被对手称为“美国先生”,他自己也没有很强的法国情节,他爸爸是匈牙利人,他妈妈是法国希腊犹太混血。萨科齐竞选一成功就说我们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永远和美国在一起。他第一次设立了法国国家安全会议这个部门,首长是前驻美大使。而在他之前,法国是反对美国发起的伊拉克战争的。他甚至于还说自己的ipad里面全是猫王的歌,连慢跑的动作都是美国式的。

就这么个总统,批个收购还不是轻松?他下台的时候已经大势已去,只有当时的部长不签字,没问题,换个部长呗。

萨科齐这个人,说难听点,有点刚愎自用。性格十分强硬。而且反复无常。他是法国第一个在任上离婚又结婚的总统。靠第一个老婆的关系开始政治生涯,第二个老婆是小三上位,然后这个小三又绿了他,之后又和歌手闪婚。政治上也没有很稳定的操作,之前还会见达赖,抵制北京奥运会。后来经济危机了,又跑到北京访问。

user avatar

这种行为再狠

能比得过抛弃美国国父路易十六再造之恩来得狠吗?

说了多少次啦,近现代国家不要拟人化。

在高度权力集中的强君主国度才有那么一丢丢可能进行拟人化分析。

具体到阿尔斯通这个事情上,法国政府其实并不想允许阿尔斯通被收购。但无奈软实力方面和美帝差距太大了,如果强行阻止阿尔斯通的能源部门被通用收购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代价法国很难承担得起。

要说贿赂,跨国巨头哪有不贿赂的?尤其是涉及重资产投资的,你不贿赂,项目很难推进,又不是当年可以开炮舰去打人家首都郊区的年头了。

亚非拉广大区域的很多国家的法治程度都很低,去做大项目不贿赂压根儿没法玩。

美帝的企业贿赂吗?美帝的大项目一样要贿赂当地统治者,实权派,官僚。

美帝偶尔也会自查自罚自己的跨国企业这种行为,当然不可能是罚在关键口子上,力度也是见仁见智。

那么法国能以行政命令或紧急立法来刹车,强行阻断收购?

第一,紧急立法来不及,第二行政命令代价高。

法国政府知道收购已经即将完成的时候,马上走程序进行符合法国宪法的紧急立法已经来不及。别人成交绝对会在你立法完成之前成交,后法不能管前案。

走行政命令阻断的话,是可以的,但是代价很高。

不了解西方的文化的话,多数人至少应该知道中国的一些基本历史文化吧。春秋五霸,总该有所了解,尊王攘夷总该有所了解。

西方世界也有西方世界的“周天子”

这方面美帝十分巧妙,周天子并不是美帝自己,而是美帝主导的一系列价值观和自由世界规则,而这些价值观和规则体系只是又“恰好”对美利坚合众国这个上帝应许之国最合适最有利。

法妖你可以行政阻断,但这就是破坏“自由世界精神”,破坏“商业自由”,“财产自由”,属于“苏维埃式行政干预”。

莫说美帝屁民怎么看,就是法妖内部的屁民许多人都认为阿尔斯通虽然是国之重器的命脉,但重要性没有超过“自由世界的规矩”。

如果紧急立法追溯管理前案就破“契约精神”。

何况,你的行为不符合欧美“周天子的礼制”之后,自然要受到霸主诸侯的惩罚。

包括但不限于在国际银行业清算系统,在英美银行系统内财产,大量地区,跨国际合作协会内部,对法妖进行惩罚。

用不着动用硬实力,动用依托于硬实力的软实力层面,就能狠狠伤害你。

那好,那我法妖不阻断了,我也找你几个企业的跨国贿赂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互相伤害,报复,威慑?

首先,法妖在立法层面上,没有料敌机先,或者说好听点儿,没有霸权主义思想。这一层已经是落了下风,你无法可依,没有提前声明超级长臂。

其次,法妖在北非西非耍耍这些还是可以的,这地方的支付和清算系统,各种行业标准协会都在法妖控制之下。

可国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儿。

别看美帝的工业家底大量被自己的国贼和墨西哥人掏空(墨西哥工业产值世界前七,靠的就是掏美帝家底)

但是,各种协会,标准制定,都还捏在手里。

你跨国做生意,即使别人愿意要你的西非法郎,也必定是由底层信用锚是美元资产的金融机构来担保,才会接受你西非法郎的支付。

底层信用锚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个金融机构,在极端情况下,不考虑所有的账面资产,因为你的账面资产可能在结构上早已经被其他债务锁定,或者是无法成交的理论估值,那么你剩下的能够立刻变现的美元资产,到底是多少?

这就是你的底层信用锚。

美元现金,美国国债,处于美英绝对控制范围下的可随时变现的优质不动产等,都可以算作你的底层信用锚。

穿透到金融机构层层掩护最核心的底层资产稳定锚,必须有相当数量的美元资产,否则无法进行,也找不到客户愿意找你进行,跨国大宗交易,不管是并购还是别的什么。

即使是法妖,也是一样。

所以,互相伤害,法妖承担不起。

即使是今天的中国,要在这层面上和美帝彻底翻脸,代价也非常惨烈。

当然,美帝可能比我们更惨,因为我们目前在中端制造业也是绝对霸主,这和法国大不相同。

还有一种情况是俄罗斯那样的。

早就被盎撒人制裁的在它们系统内没有多少资产了,不是被没收就是跑了。

那么,和别人进行贸易,被排斥在美元英镑资产底层信用锚的机构体系之外,毛子该怎么办?或者别的国家该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求助于曾经也坐在王座上的前任王者,盎撒人货币彻底称王之前的老国王——黄金。

只有曾经的货币之王黄金,才能够不受任何制约的具有全球人同等认可的跨主权货币底层信用锚资格。

而法妖的悲哀之处在于,即便是黄金储备,也有一大半在美帝“保护”之下。

user avatar

首先明确GE拿走的阿尔斯通的发电部分业务,轨道和输配电业务是留在阿尔斯通的。其中输配电业务和很多年前阿尔斯通卖给阿海珐后后来联合施耐德电气共同按照50/50方案买回来的,不完全属于阿尔斯通。

阿尔斯通公开宣称的交易目的是扩大其在轨道领域的规模,并成为一家专注于轨道领域的公司。

最终的收购方案是GE和阿尔斯通在法国成立一个50对50的合资公司,阿尔斯通把发电部分业务转移到这个合资公司,通用给现金,并且把其铁路信号部门整个卖给阿尔斯通。

法国政府在这个收购案中扮演的角色:当时阿尔斯通的绝对大股东布依格公司持有阿尔斯通56%的股份,首先布依格把依照法国政府的要求,把其中一部分的股份卖给了法国政府,政府最终获得20%的股份,成为有最大表决权的股东。

所以实际上这笔交易是必须经过法国政府的同意才能生效。

收购的对象是阿尔斯通的发电部门业务,主要涵盖了发电机、新能源发电业务和蒸汽轮机以及燃气轮机业务。实际上通用主要感兴趣的是燃气轮机业务,因为阿尔斯通的燃气轮机和通用的燃气轮机性能和特性差不多,是市场上的直接竞争对手。(不包含核电站的核心技术,这个技术掌握在阿海珐公司手里)

当时阿尔斯通的三个业务中,发电部门是最不赚钱的,所以想脱手。通用电气承诺收购后在法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所以获得了工会的支持。从法国的角度看,这个部门卖给别人确实比较敏感,因为法国的核电站装备的全部是阿尔斯通的发电机和蒸汽轮机,法国海军舰艇上安装的是都是阿尔斯通的燃气轮机。所以最终的妥协方案是成立50对50的合资公司挂靠这部分业务让通用进来,在商业和管理上以通用电气主导。所以最后的结果是通用暂时吞下了竞争对手。

从欧盟的角度来说,阿尔斯通和西门子之间这部分业务构成竞争关系,换成通用并不影响竞争,而且西门子也是一个有效的替代品。所以割掉这个肉不可惜。但是阿尔斯通的重型燃气轮机比较敏感,因为这个东西在欧洲是独一份,所以后来欧盟批准这项交易的条件是把军用相关的燃气轮机出售给意大利的安萨尔多公司,通用拿不到。

至于为什么会允许?可能是被美国抓住了小辫子吧。但如果熟悉欧盟的人应该知道布鲁塞尔的一帮官僚比较崇尚自由贸易,他们对美国没什么警惕性。这个收购的性质我认为拿来和美国打压华为类比不一定合适,因为当时法国和美国之间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当时欧盟经济还没走出欧债危机,而美国已经复苏,中国更是到处买买买。更像是通用电气乘虚而入。

但其实这两年法国在交通领域发展得不错,毕竟阿尔斯通和空客各自把庞巴迪给瓜分了,不知道这后面有没有什么筹码交换。

为什么阿尔斯通会想专注叫交通领域?因为感觉到当时南北车的威胁了咯。

其实当时阿尔斯通和西门子重组发电业务和轨道业务应该是最好的选项,为什么阿尔斯通不愿意,这才是应该问的问题。(当时西门子发了offer给阿尔斯通之后,阿尔斯通总裁直接通过媒体放话说想都不要想)(PS而且后来阿尔斯通和西门子轨道的合并案也被欧盟以反垄断的名义给否了)

顺便说下“美国陷阱”这本书在亚马逊上的好评度很高

最后说三个冷知识:

世界上电力领域实际上是两大家族:通用电气和西门子。阿尔斯通的名字ALS-THOM,实际上来源于两个前身公司,阿尔萨斯机械制造公司和Thomson-Houston Electric Company,而这个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实际上就是当时通用电气在法国的分支。所以从渊源上说阿尔斯通和通用电气本身就是有亲缘关系的。

另外一个冷知识,阿尔斯通在1998年破产过,破产之前的公司名字叫GEC-阿尔斯通-阿尔卡特,这个公司因为破产被拆分,英国的军工部分卖给了英国航太,剩下的部分按照业务拆分成了阿尔斯通和阿尔卡特,阿尔卡特后来收购了美国的朗讯贝尔,再后来变成了现在的诺基亚。

最后一个冷知识,通用电气公司的最大业务是……投行(确切说是金融服务)


补充回答

根据我最后链接中给出的信息,法国政府在这个50/50的合资公司里面持有以下权益:

  1. 绝对否决权
  2. 公司一半的部门总监需要是法国人,并且CEO必须是法国人,CEO在出任前必须经过法国政府的约谈和同意,那些部门总监里面必须有一个人是法国政府派出的。
  3. 所有相关知识产权都归该公司持有
  4. 保持法国的工作岗位并且创造1000个新的岗位,如果违反法国政府有权采取重罚
  5. 合资公司的总部需要位于法国
  6. GE在欧洲的燃气轮机业务的总部也要放在法国

同时西门子没有被优先考虑的明面原因是违反欧盟的反垄断规则。


我印象中外资进入中国关系到国民经济支柱领域的条件也是差不多的,一般要求必须成立合资公司,然后合资的绝对控股方是中方。

而通用收购阿尔斯通的最终方案也是成立一个法国人控制,通用经营的合资公司,实际上就是防止通用以商业名义窃取或者瓦解阿尔斯通的这个发电设备相关部门。法国政府的方案就是告诉通用,合作可以,但是休想全部拿走。至于如果你要裁员,对不起脏水都泼你身上。


继续补充回答,通用电气公司因为扩张过快,2019年遇到了破产危机。正在到处出售自己的业务,其中当年吞下的阿尔斯通发电业务也在潜在的出售之列。根据目前(2021年9月)的报道,法国电力集团正在对此和GE谈判中。


很多人说当时的经济部长Montebourg是反对收购了,是马克龙出卖法国利益,那么我给你看一张照片


照片的左边是阿尔斯通总裁Kron,右边是GE总裁Immelt,中间的这位就是你们所谓的极力反对的收购的Montebourg先生,这笑得,比任何一个人都开心。照片是收购协议的签约仪式,注意桌子上的协议是三份,没有Montebourg的大名,收购无法完成。墙上的照片是法国国家图书馆,可以推测照片的地点是在政府的办公室。

照片的拍摄日期是2014年6月,而马克龙取代Montebourg取代经济部长,是2014年8月。

一个人是怎样的,那要看他做了什么,而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虽然后面Montebourg一直在指责马克龙没有动用否决权去取消收购案,那是因为马克龙是他政敌啊,要不,收购案上的字,怎么是部长先生的名字呢?


还有很多人认为这位Montebourg被马克龙取代是因为他反对收购阿尔斯通,真是造谣没成本

Montebourg被马克龙替换的原因是,部长先生在8月末,在世界报记者对其采访中,为了逼宫,抨击总理Valls的经济紧缩政策。当时Valls和奥朗德的反应是息事宁人,结果第二天,他和他关系密切的教育部长Hamon,还有一些同党地议员,在一场党内公开活动中又一起措辞强硬地表示要求总理重新考虑经济路线,Valls总理认为这两位部长有意顶撞,引发政府的分裂,踩了红线,所以次日决定解散内阁,重新组阁。在新的政府中,马克龙取代了Montebourg的位置。

这事真的和阿尔斯通一点关系都没,部长先生自己顶撞上司,搞政治自杀,谁也拦不住。



说点个人的,2014年8月,我刚刚换了工作,我很清楚记得那个夏天,美国经济复苏,失业率下降到历史低点,而法国失业率超10%,经济停滞不前,欧洲央行启动QE大放水。马克龙当上经济部长的时候才37岁,所有的法国人都说这个国家疯了,37岁就可以执掌一个国家的经济。但是马克龙上台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松绑法国工商业的营业时间限制,第一次我开始发现周末和晚上七点之后也可以逛商店了。当时我有同学刚刚和GE法国签了工作合同,然后入职的时候直接去了阿尔斯通。我有前同事在GE工作,见面就是谈这个收购案。

那个时候除了轨道和能源领域的人,在中国几乎没有人关心这个案子。甚至很多人不知道阿尔斯通这个公司,提到阿尔斯通很多人的反应是打NBA的一个球员。这个案子在中国被广泛传播,是因为美国打压华为。但是得搞清楚,是两个案子看上去相似,但是关键人物身份不同。美国绑架华为的是老板的大女儿,企业的CFO,副总裁,也是潜在的继承人,抓的是华为的要害人物。而美国抓的阿尔斯通那个高管,是阿尔斯通锅炉部门的销售总监,只是一个高级雇员,两者身份差了很多。身份不同构成的压力也不一样,更何况皮耶鲁西在收购案之后,最后还是吃了两年半的牢饭。

最近美国和法国交恶,然后知乎上黑马克龙的论调突然多起来了,有些说法,不惜牵强附会,歪曲事实,到底背后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这种论调,令人深思。


我看到这个回答,从通用的后续情况角度说的,比我分析得还明白



相关资料

user avatar

张松、法正、孟达是蜀中最有野心的一批精英,他们眼看着天下大乱,非常想趁乱为自己的家族捞一把。

对于他们这种位置的人来说,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如果自己所属的势力强大了,在吞并其他势力的时候可以兼并很多产业。如果自己所在的势力被打败也没关系,只要表现出了足够的战斗力,大势力在接收地盘的时候还会给他们更多的特权,以便能尽快动员他们的力量去打别人。被宰的只是君主和百姓,大士族永远只赚不赔。后世的日本就是这样成就了一大堆超级富豪。

但现在他们遇到的问题是,自己的主公刘璋什么都不想干,就想等着最后被和平接收。但这恰恰是这些大士族不想看到的,一旦成为最后被收编的势力,自己就什么价值都没有了。

于是他们推出张松去联络曹操,想通过将蜀中送给曹操来获得更大的利益。但张松发现曹操对他很傲慢,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一气之下就去投奔了刘备,邀约刘备入川来取代刘璋。

对他们来说,投奔更强大的势力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只要自己获得更大的获利空间就行了。

user avatar

因为法国的公知当了总统,而中国的公知也就写写日记,在网上阴阳怪气一下。

user avatar

欧洲政客很多并不为自己国家利益考虑,就如同袋鼠国一样,你你觉得莫里森像是为澳洲思考的人吗?

举个例子,不说远,我就说现在,欧盟也有个外交关系委员会,最近授权了搞了一项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是欧洲人认为,美国和中俄的冷战正在进行,但是不认为自己国家参与了,欧洲人也并不想参与其中。

但是整个民调结束后,知道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怎么建议的么?

原文啊,我不篡改一个字:

就本身而言,这种地缘政治观点的差距并不一定是西方联盟重要性下降的标志,但是这是一个信号,如果危机时刻到来,布鲁塞尔可能被指责是欧洲的美国传声筒,而不是世界的欧洲传声筒。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民调显示,人们对北京的怀疑越来越多,对莫斯科的意图负面看法也没改变,他们还发现对美国态度的“拜登红利”,然而我们最新调查显示,冷战的框架可能会排斥更多选民而不是吸引他们,政策制定者需要以一种新的方式为强调的大西洋联盟提供理由。

这说的还能更明确点么?自己都在说可能会是美国在欧洲的传声筒了,明明欧洲人不想掺和这种事,硬要逼着欧洲人掺和,还要“以一种新的方式”。

现在的欧洲这么萎靡,不是没有原因的。

所以再看看法国,没什么可奇怪的。

user avatar

嗨,你一个“洗别待戳”之人,被盯上就认命呗。

美国说白了不还是那几招:

1,抓高管和董事。

2,冻结银行转账。

3,技术封锁。

4,大价钱收买。

欧洲的有钱人谁能摆脱和美国的联系?而且,美国在欧洲那么多苟退。美国要搞你,即使法国愿保你,你就常年窝法国吧。那天去阿尔卑斯滑雪就被扣留了。谁愿一直扛下去?资产缩水不说,人生自由也没法保障。

银行这一块就不用说了,美国动用金融制裁,欧洲哪个银行敢不配合?欧洲可没有昆仑银行。

欧洲企业有谁敢说只在国内采购部件?美国拉动苟退一技术封锁,谁能顶得住?能像华为这样断臂自救?股东早不干了。华为可不是上市公司。

最后,软硬兼施,打压的同时给点甜头。你要继续扛,公司前景不妙。你要接受收购给你加个市值的110%,股东们业务还能多赚点,岂不美哉?

但话说回来了,同样一个技术,在法国人手里和在美国人手里,效益可就不是差一点点。美国人拿下技术,可以迅速地拥有美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进而进行全球收割。技术在法国人手里,法国人没有这么大的能量。


欧洲早晚要被美国吃干抹尽!

user avatar

那啥,法国一开始是要出手救阿尔斯通的,当时财政部部长蒙特堡态度极为强硬,先是通过法案让法国政府介入阿尔斯通案件,接着积极联系西门子和三菱重工联合出手抵制通用的恶意收购。

本来西门子和三菱重工联合收购提案比通用的高30亿的,但美国司法部很快对阿尔斯通开出了几十亿美金的罚单。

西门子几年前就被罚过13亿美金,看到几十亿美金的罚单立马和三菱放弃了收购。



国家层面的救助陷入僵局,美国又接连逮捕了几个阿尔斯通的管理层,资本主宰下的公司是向利润看齐的。

现在利润赚不到不说自己人身安全还可能受威胁,其他的高管股东也就提议举起双手,就当他们是德国人。

皮耶鲁奇知道自己基本被放弃了,在里面压力过大就承认了行贿。

皮耶鲁齐前脚承认,美国后脚就加大制裁力度,阿尔斯通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于是就同意了通用的收购。

换届时蒙特堡黯然立场,新的部长上台。



令人没想到的是等协议真正执行的那一天,司法部改变了原定的收购计划,要求阿尔斯通必须上缴7.7亿美金罚款后,如果不交那通用的收购费用减少7.7亿美金,最重要的是平等合资变成通用控股80%

控股80%意味着阿尔斯通这个法国商业巨头,将会变成了美国的RBQ。

但那位新上任的部长没有任何反应,妥协速度比最近马克龙总统服软的时间更短。

哦,对了,那个新上任的部长也是马克龙。

游戏结束。



法国从全球能源市场技术的主导者变成了一个辣鸡,而且国家主权也在一步步沦陷。

不要以为我在开玩笑,美国后来强制要求跟法国电力签署合作协议,如果不同意就停止法国所有电站的维护,让法国陷入用电困难的境地。

时不时威胁法国要让她的海军瘫痪,因为法国航母需要阿尔斯通上的电子元件。



华为顶得住,首先是国家这个强力后盾,美国人根本没想到中国官方能为华为背书三年。

其次是华为从上到下根本不服软,你要制裁就制裁,劳资说一个怕字算我输。

最后就是孟女士三年时光顶住了巨大压力,根本不谈什么认罪从轻,我没犯罪就是没犯罪,别给我整这些花里胡哨的。

而法国除了前任部长蒙特堡看清了美国彻底搞垮法国的本质后奋起反抗了一会,最后黯然离开之外一样都没有。

user avatar

法国这样的中等发达国家,勉勉强强的常任理事国,法美关系价值远大于法国崛起,于是出卖阿尔斯通就是划算的的生意。

我发现我在知乎答题,跟辅导孩子小学数学应用题差不多,咆哮体:You, tamade, give me an equation.

user avatar

先占坑,这件事说起来不复杂,不能以我国的眼光看待这件事,也不能用二战后的法国眼光看待阿尔斯通事件时的法国。

user avatar

因为网上那篇所谓的“阿尔斯通是法国华为”的文章就是在扯淡、蹭热度。(20年写的回答怎么突然这么多人,请想喷人的直接先看最后一段,我寻思我开头不就把华为和阿尔斯通有啥区别写清楚了吗?)

再在开头补一段吧。好多人都在评论问高管的书是假的吗?别的我不知道,至少关于电力核电这方面还真是假的。首先书里面说因为收购阿尔斯通,法国核电被美国控制,然而法国的核设施是法国的国家计划,和阿尔斯通没关系,有关系也是和核电巨头阿海珐集团的关系。阿尔斯通的技术只是核电站的常规岛电机,在这部分所有烧热水的电站都是一个套路,也算不上什么核电站的核心技术(核岛才是技术核心)。 其次他又说因为收购,电力系统被美国控制,可是电力系统和阿尔斯通也没啥关系,产出法国95%电力的法国电力集团,法国政府基本全资国有,这才是法国的“国家电网”呢。(我分明在后文中把上面这段想表达的信息解释得明明白白,为什么评论区还是一大堆拿这个来质疑?真就看都不看直接喷呗)

言归正传,为什么阿尔斯通会选择出售自己的电力业务?实际上,其实就是欧美调整能源结构,导致阿尔斯通的以燃气轮机为代表的电力设备业务本身在并购时就是半死不活的状态。这点就是和华为最大的不同:在过去的几年里,华为是中国纳税额、营业额最大的民营企业,世界五百强排名49位。而被网上一些蹭热度的自媒体吹成法国“民族之光”的阿尔斯通电力呢?在世界500强甚至没有排名。可以参照的是,阿尔斯通被收购前的母公司布依格财团,世界500强排名是286名。而法国其他的高科技公司排名又是多少呢:大国企法国电力,110名;标致汽车101名;空中客车116名。可见与华为承载我国产业升级的重任不同,阿尔斯通根本就不过是法国璀璨的制造业群星中的一颗罢了。那篇文章却大言不惭地说,“它在法国的地位,就好比苹果之于美国,索尼之于日本,华为之于中国一样”,不免滑稽。有些人确实是乳法乳过头了。真以为世界七大工业国之一的法国是一个靠旅游业和红酒撑门面的落魄贵族了?当然,阿尔斯通的确很强,但是是强在核电常规岛和轨道领域,而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为什么法国最终选择了通用的计划

的确通用的出价更低,但是其所提供的协议和三菱、西门子协议的内容也是完全不同的[1]。与西门子、三菱要求完全并购阿尔斯通电力不同,通用与法国政府达成的协议是:1.阿尔斯通完全出售燃气轮机业务;2.另外的电力设备、蒸汽轮机、其他业务三个部分业务分别成立三家美法各控股50%并由法国人担任股东的合资企业所主导;3.法国政府购买布依格财团所持有的阿尔斯通股权,使法国政府成为阿尔斯通的最大股东。法国总理在此并购案完成之后,大呼这是“法国的胜利”[2][3]。因为通用的方案,使得阿尔斯通电力从被外国完全控股的境地摆脱了出来。而最终接受了并购的阿尔斯通电力,短期内法国的工厂不关,法国的工人不裁,企业控制权还保留在法国人手中。这样一个正常的并购案,被某些阴谋论者添油加醋用来割韭菜,实在是奇观。开局一堆图,内容全靠编。

顺便一说,当时在美国收购阿尔斯通并购案进行的同时,2015年阿尔斯通也收购通用的交通信号部门;2020年阿尔斯通还收购了庞巴迪的高铁业务部门。那是不是可以说明法国反向肢解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制造业?而且法国泰雷兹集团也收购过一些美国企业,是不是也可以说是反噬美国高科技产业?

那篇文章提到了《美国陷阱》。美国也有一本书叫《法国对美国的背叛》,里面内容跟《美国陷阱》完全是相反的,里面讲法国怎么通过不正当手段破坏美国高科技产业竞争力云云。总之这些书并不客观。而且阿尔斯通也不是第一次出售业务,1999年因为债务问题就出售过一些部门。对于这些信息,我只能说,兼听则明!


最后,讲讲阿尔斯通和法国核电站的问题,现在国内误解太多了,隔三差五就能看到什么“美国收购阿尔斯通,法国核电站全归美国管”的神奇言论。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法国的核设施是法国的国家计划,是大国企法国电力搞的,和阿尔斯通没关系,有关系也是和核电巨头阿海珐集团的关系。阿尔斯通的技术只是核电站的常规岛电机,在这部分所有烧热水的电站都是一个套路,也算不上什么核电站的核心技术(核岛才是技术核心)。

所以为什么说“法国核电站归美国管”这种论调很荒谬呢?正如上面讲到的,按照法国和通用的协议,通用完全获得的只有阿尔斯通的燃气轮机业务 ;阿尔斯通电力的剩余三个部分:蒸汽轮机、电网设备、其他业务,分别成立了三家法国和美国各占50%股份的合资企业来进行经营,且在这三家企业中,协议规定法国人具有主导权。核电站所使用的是蒸汽轮机,也就是说美国人连法国核电站的常规岛都染指不了。又何谈美国控制法国核电站呢?

最后的最后,阿尔斯通真不是法国华为,并没有中文互联网上吹得那么神乎其神,也没有被美国整的那么惨。这种文章,营造出一种“美国就是大坏蛋,全世界都被美国坑,所以全世界都是我们的朋友”的氛围,是要坏大事的。固然看着爽,看着咬牙切齿,但是违背事实,终究是爽文罢了。

ps:在阿尔斯通被通用收购之前,阿尔斯通的最大股东是布依格财团,之后通过各种换股和交易,阿尔斯通的最大股东成了法国政府。就是真的从阴谋论角度来思考,是美国想抢阿尔斯通还是美法政府合起伙来抢民间资产可能性大?


没想到这个答案又稍微有了点热度,那就顺着再往下写写吧。有人老拿着美国抓高管这个事情不放,然而事实上抓高管根本就不影响阿尔斯通最后的结局。因为阿尔斯通电力部门的收购最终需要法国财政部和欧盟反垄断委员会点头。只要法国财政部和欧盟反垄断委员会不同意,就是把阿尔斯通领导层全抓了也不行。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还要数这个欧盟反垄断委员会,你要是知道了他之前的战绩,就知道他绝非善茬。也就是说,不是说抓了高管,阿尔斯通的领导层在监狱里怂了,几个被威逼利诱的难兄难弟在监狱里一合计,阿尔斯通就可以决定卖了。领导层都抓了,法国财政部、反垄断委员会不同意一切也都是扯,而这就是那篇文章最大的bug。美国再牛逼,法国政府和欧盟层面他是不敢动的。这几年乳欧乳法盛行,真以为欧洲是老蒋呢?

另外,还有人在下边说什么阿尔斯通的电力部门是属于法国的两桶油、国家电网一样的核心竞争力,大型国企,不能用利润来衡量。说这话前为什么不想想,如果真的这么重要,为什么其控制者不是法国政府,而是一家私人财团呢?这话一出,你让法国真正的石油巨头、石化巨头、国家电网——道达尔、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法国电力情何以堪啊!况且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就是电力部门,阿尔斯通也不是全盘给出,唯有燃气轮机并入了通用而已。其他业务都还保留着,今天去阿尔斯通的网站上,还能看到阿尔斯通为核电站提供常规岛电机的消息呢。事实也证明,出售燃气轮机业务是正确的选择,看看信心满满接收此业务的通用怎么又把这块儿自己给玩砸了就明白了。

(当年收了阿尔斯通燃气轮机业务的通用,现在已经亏得妈都不认识了)

好多人还说《美国陷阱》。那我就说说这书如何扯淡,在此书中,作者讨论了法国的电力行业如何如何被美国控制云云,还有法国核电站控制权如何归了美国之类。然而实际上法国的电力系统是典型的国家垄断,其程度甚至可以与中国相媲美(产出法国95%电力的法国电力集团,法国政府基本全资国有)。而关于法国核电站的问题,上文中我已经解释了,就不再冗述了。事实都出现错误、还故意引导阴谋论,故此书是不是真的靠谱呢?我想是需要打问号的。

最后那些说我是在洗白美国的朋友们还是省省吧,我想我第一段就已经说明白了华为和阿尔斯通到底有什么区别,那些疯狂转进、脑补的还是去训练一下阅读理解吧。分明我是在抨击自媒体和阴谋论割韭菜,倡导兼听则明。此文的一切资料都是来自于国内外媒体的报道和阿尔斯通、通用网站上找到的信息,而网上广为流传的那篇文章,唯一的信息源就是翻来覆去地复读《美国陷阱》罢。

参考

  1. ^收购时的四家争斗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13354
  2. ^工业部长:法国的胜利 https://news.bjx.com.cn/html/20140624/521106.shtml
  3. ^通用官网上对三家合资公司的介绍 https://www.ge.com/news/press-releases/ge%E5%AE%8C%E6%88%90%E5%AF%B9%E9%98%BF%E5%B0%94%E6%96%AF%E9%80%9A%E7%94%B5%E5%8A%9B%E4%B8%8E%E7%94%B5%E7%BD%91%E4%B8%9A%E5%8A%A1%E7%9A%84%E6%94%B6%E8%B4%AD
user avatar

因为就是法国把自己玩脱了。

别以为是 “经济与工业振兴部长 蒙特伯格(Arnaud Montebourg) 顶住了压力,打死不卖。”实际上就是他卖的。

只不过他机关算尽太聪明,玩脱了罢了。

按他的方案,阿尔斯通电力-锅炉&涡轮公司 将拆分为独立公司,GE主持阿尔斯通的经营。而法国政府将获得以35欧元每股入股,并成为持股20%的第一大股东,从而实际上成为准国企 的条件。GE要负责阿尔斯通的扭亏为盈。这是当时法国社会党很流行的公有私营模式思路。


西门子坚持完全合并重组方案。似乎很不法国。因此法国就把西门子给踹了。当时实际上只有两个买家,GE和西门子。(中国想买你肯卖吗?你又不肯。谈都不谈。)

蒙特伯格4月30日拉西门子入局,6月22日把西门子踢了,同意GE收购方案。同时被扣在美国大牢里的皮耶鲁齐被批准保释(但仍旧被软禁在他在美国的住处,不能回法国),阿尔斯通和美帝司法部和解。

西门子气的发公开信大骂法国愚蠢。


蒙特伯格是8月27日被解职。阿尔斯通早就已经被他批准出售了。

蒙特伯格被解职的原因是他和欧洲央行及德国财政部,为法国紧缩问题公开吵架。

法国自己的银行当时自己仍然陷在08金融海啸+10欧债危机后的持续性巨额亏损之中,不仅没有能力购买更多法国国债来填补赤字困境,而且还需要国家帮助才能防止破产和进行重组。结果就是法国国债市场随时可能步南欧PIGGS的崩盘后尘。

那样的话,法国财政就将破产。

而欧洲央行融资救助法国银行业,和维持法国国债市场的条件,就是法国必须实施紧缩政策。从财政赤字占GDP的10%,一口气紧缩到3%以内。

欧盟要求欧洲各国实行严格的财政纪律,遵守欧盟条约的赤字规定。

2014年紧缩目标眼看完不成了,2015年达到赤字3%以内的目标多半也达不成了。因此欧洲央行及德国财政部多次敦促法国加倍紧缩。

蒙特伯格就跟他们吵起来了。最后布鲁塞尔就给巴黎施压。这是法国2014年第二次内阁崩溃。2014年4月已经崩溃重组过一次了,8月这次再次崩溃重组。所有反紧缩派被开除,紧缩派增员。




法国人啊,想的太美,结果当然就玩脱了。为什么玩脱了,因为法国在必须完成加倍紧缩任务的情况下,无力出那么大一笔钱,以35欧元每股入股,并成为持股20%的第一大股东。

美帝又不是吃素的,你不是要和解吗,要做法国国企吗? 天价罚款麻烦你法国掏一下?

入股没钱,代付罚款也没钱。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一百亿难倒奥朗德。

GE这时候出来说,你法国究竟有没有钱? 你没钱就别入股了,罚款也由我来出把,折算成股份进去,以后我来当阿尔斯通大股东你说好不好啊?


最后的致命一击是工会跳反。因为阿尔斯通当时在法国紧缩政策下同样陷入困境,政府订单越做越亏,(2013年年底)已经不得不做出裁员15%的决定,结果GE宣布说,如果我们GE成为阿尔斯通大股东,那不仅可以不裁员,还可以多雇佣1000人,并且可以全部是工会会员。工会一听,直接跳反。


奥朗德一看连工会都跳反了,行吧,那还坚持个屁啊。赶紧投降吧。(确实GE在奥朗德任内没有裁员,一直等奥朗德2017年6月任期结束之后,GE在法国阿尔斯通的首次裁员是在2017年11月发生的,之前几年GE在欧洲裁员都是裁德国的荷兰的意大利的分公司员工)

没钱嘛,那只好饮鸩止渴。归根结底还是法国整体实力不行了,国际上受制于美帝,欧盟内受制于德国,国内政治又四分五裂难以聚集合力。实力拉跨、战略无能、战术还自作聪明。不然的话,知道是国之重器,那就几百亿几百亿的输血去救他啊。


法国搞成这样,干脆让女勒庞当总统算了。

user avatar

我发现不知道是不是我没表述清楚,很多人没看懂,说我给美国洗地?

我来总结一下我这篇回答的中心思想:

  1. 这个问题是问为什么法国人肯卖阿尔斯通,我认为有一定的原因,是阿尔斯通的业务不赚钱,回答的第一部分用武汉锅炉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而阿尔斯通在本次交易后转型到轨道交通,并且成为世界第二大轨交供应商,侧面说明了阿尔斯通支持本次交易的一部分合理性。
  2. 皮耶鲁齐犯罪了,他行贿。(他本人已认罪)
  3. 孟晚舟没犯罪。(她本人也没有认罪)
  4. 由于以上的2和3,华为和阿尔斯通不一样,中国政府救助孟晚舟是合理合法的不是想某些人和某些势力鼓吹的是“中国人耍流氓”。
  5. 我并不认为美国人抓捕皮耶鲁齐或者拘禁孟晚舟是正确的,整篇回答中也并未提到这一点。我支持皮耶鲁齐犯罪,并不代表我支持美国政府逮捕他。(皮耶鲁齐是向印尼人行贿,美国人是“长臂管辖”)

以下是原回答。


首先,美国通用收购的不是阿尔斯通整家公司,而是阿尔斯通的锅炉业务。而阿尔斯通为什么肯卖,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原因:锅炉业务不赚钱。就拿世界上最大的锅炉制造厂,武汉锅炉,来看好了。当年阿尔斯通就收购了武锅,结果亏的姥姥都不认识。[1]

通用收购了阿尔斯通的锅炉业务,也就相当于接盘了武锅,整治了好久,然而还是避免不了亏损。2020年的时候打算给它卖了,然而一直没找到接盘侠。[2]

就在昨天,终于找到了有人愿意接盘。[3]

而阿尔斯通剥离了锅炉业务之后,开始进行产业转移,把重心转移到轨道交通上,现在是仅次于中国中车的世界第二大轨道交通供应商。 [4]


其次,阿尔斯通高管案与孟晚舟案有一个重要的区别:阿尔斯通的高管皮耶鲁齐的确犯法了。

皮耶鲁齐当年是行贿,这是妥妥的破坏国际贸易公平的行为。商业行贿这件事在任何国家都不合法,当年在中国也是批判的。[5]

而孟晚舟和华为则只是违反美国国内法律的“禁止和伊朗做生意”这一条,放在其他国家并不违法。更何况当年孟晚舟和华为是在香港谈的这个生意,美国起诉并扣押孟晚舟是妥妥的“长臂管辖”,把商业政治化。

现在某些人(或者某些势力)尝试把华为和阿尔斯通划等号,把孟晚舟和皮耶鲁齐划等号。这是在变相的说孟晚舟是罪犯,中国强大,所以保护了一个罪犯,暗地里的意思是“中国政府耍流氓”。这是完全错误的!孟晚舟不是皮耶鲁齐一样的罪犯!

的确,如果中国政府不够强大,孟晚舟会遭受更加悲惨的命运。但这是中国政府在合法保护本国公民,和法国政府,还有阿尔斯通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我们在赞美中国强大的同时,要谨防被某些势力给带到沟里去。


评论区有人说阿尔斯通不仅卖掉了锅炉,也卖掉了整个电力系统。事实上当时电力系统并不是卖掉,而是成立了合资公司(当然,理解成卖掉一半也行)。因为阿尔斯通也负责法国核电站的运营,所以法国不可能让你卖给美国。

另外评论区有人说我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我这回答是在说华为和阿尔斯通不一样,华为没犯法而阿尔斯通犯法了,这也叫昧着良心吗?华为和孟晚舟明明没犯罪,为什么要和一个有犯罪历史的企业相等同?同样在这件事情上,中国政府完全是做的合理合法的,为什么要和其他国家一样被扣上“五大流氓”之类的帽子

现在很多人在潜移默化的带节奏,说中国和其他某些常任理事国一样,都是“流氓”。但是暗地里的意思,就是中国比某些国家强不了多少,都是“流氓”国家。要知道常任理事国不等于“流氓”,某些常任理事国是“流氓”,不等于中国也得耍流氓才行。

某些人和某些势力,就是想把中国拉下水,让中国和他们一样变成“流氓”,这样才能让他们心安,让他们觉得“中国也不比我们强到哪去”。

要记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从来就不是一个“流氓国家”。爱国当然是好事,但是盲目的爱国,说“中国就是强大,中国就是耍流氓”,就没那么好了。

参考

  1. ^ 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3/0104/c1004-20078679.html
  2. ^ 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3/0104/c1004-20078679.html
  3. ^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6660527.html
  4. ^ https://companies.caixin.com/2021-01-30/101658318.html
  5. ^ http://finance.sina.com.cn/blank/fgaesthl.shtml
user avatar

这是法国人民的选择。

你看,2013年至2014年美国连续抓捕了阿尔斯通多位高管,并以天价罚单相威胁,强硬要低价收购阿尔斯通。

但凡有一点良心或者爱国心,都知道这种情况下,卖出阿尔斯通是卖国行为吧?

时任法国经济与产业振兴部部长蒙特伯格就认识到这一点,顶住了压力,打死不卖。

蒙特伯格在2014年5月迅速通过一项立法:法国的支柱性企业(能源、运输、医疗等),外国企业在收购时必须通过法国政府的同意。

法条还规定,即使经过法国政府同意以后,还需要欧盟反垄断协会同意才能成交,双重保险。

同时蒙特伯格还引入了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等企业来参与竞价,通用你不是想贱买吗,有竞争对手抬价你怎么贱买,法国政府是不是有理由不卖?

你看,法国政府不卖,欧美垄断协会不准,竞争对手抬价,是不是固若金汤,无论怎么看也输不了?

嘿,那句话怎么说的,没人能在法国投降前占领阿尔斯通!

说这话的人是不了解法国人投降的癖好。

法国人2014年5月宣布立法抵抗美国的野蛮抢劫,2014年8月宣布开除“擅自开战”的前经济部长蒙特伯格,新部长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签字同意出售阿尔斯通。

新部长叫马克龙,现任法国总统。

阿尔斯通抵抗战一共打了不到三个月,法国人就投降了。

所以不要奇怪前几天为啥美国人敢不顾盟友的感受,抢了法国和澳大利亚的几百亿美元核潜艇大单,毕竟法国总统是马克龙啊,美国人知道这是个软蛋,2014年就知道了。

那我为啥说这是法国人自己的选择呢?

因为卖阿尔斯通的总拍板人,还得是当时的法国总统奥朗德,马克龙只是没骨气,奥朗德是必然和美国有皮炎交易。

法国人自己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2016年一项民调显示,奥朗德的支持率只有4%。

你没看错,没少个0,不是40%,就是4%。

当初不是你们自己选的总统嘛!才四年就嫌弃人家啦!法国一群渣男渣女。

奥朗德也有自知之明,任期满了以后宣布不参加连任竞选,是法国历史上唯一没有竞选连任的总统。

还算要点脸。

问题是吧,法国人接下来选了马克龙!

马克龙啊!那个上任第一件事卖阿尔斯通的家伙!15岁和老师女儿谈恋爱,结果反而上了女朋友的妈也就是自己老师,拆散老师家庭还娶了她的那个马克龙!

不能因为他叫马克龙你们就觉得他是小甜甜啊!

法国人你们是怎么想的,先是觉得奥朗德靠谱,现在觉得马克龙更靠谱?!

你们还好意思嘲讽美国人选了特朗普?!

人家特朗普下台时支持率还有50%呢!

所以法国为什么允许阿尔斯通贱卖给美国?

因为法国人一定要选没骨气,好收买的总统,还不是选一次,还连续选。

最近的四任法国总统:

希拉克因腐败被判罪。

萨科齐因腐败被监禁。

奥朗德支持率低到不敢连任。

马克龙丢了核潜艇大单,拜登一通电话就投降了。

法国领导人就这样的风格,指望法国政府能硬起来?

很快法国又要选总统了,马克龙如果连任,不知道还能卖点啥……

也许埃菲尔铁塔?

user avatar

因为包含当时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内的法国政府选择了投降。

当年的事件中,法国政府高层中只有法国经济与产业振兴部部长的蒙特伯格是抗争派,非常努力的组织力量进行反击。

一方面,紧急成立专案组调查阿尔斯通案,随后,蒙特伯格提出了一项立法,并迅速获得通过:法国的支柱性企业(能源、运输、医疗等),外国企业在收购时必须得到法国政府的同意。

在取得立法层面的突破后,蒙特伯格马上开始采取行动。他向通用电气CEO伊梅尔特转交了一封信并提醒他,在法国,“能源部门的收购项目,特别是核能,都需要经过政府的批准”。

此外,他以确信美国人正在勒索阿尔斯通为由,寻求法国对外安全总局的帮助,但被拒绝。

于是蒙特伯格在工业领域发起反攻。为了推迟通用电气的收购,他转而联系阿尔斯通的另一大竞争对手——西门子,西门子很快回应了他的请求。

西门子CEO乔·凯飒在其致法国财政部的意向书中提议,由西门子接管阿尔斯通的能源部门;作为交换,西门子将其大部分铁路业务出售给阿尔斯通,包括其高速列车ICE(以及54亿欧元的订单)和机车业务。

据这位德国富商称,他的提议是“建立两个欧洲巨人绝无仅有的机会:法国成为运输业巨头,而德国则成为能源业巨头”;凯飒还说,准备把核能业务交还阿尔斯通,以“使法国的利益得到安全的保障”。

由于这个提议相当有分量,蒙特伯格成功地使阿尔斯通董事会推迟了向通用电气出售股权的决定。他初战告捷。

为争取时间,蒙特伯格还拒绝与准备签署协议的通用电气CEO伊梅尔特会面,并警告阿尔斯通董事会“这次出售可能违反证券交易所的规定。”

随后,为了促成交易的达成,西门子还拿出了更有利的方案。

德国人联络了能源领域的另一巨头——日本三菱公司,联合拿出了一个新的方案:

西门子和三菱并不打算收购阿尔斯通,而是提议在企业之间构建一个稳固的工业联盟。三菱提议和阿尔斯通在水电、电网和核能领域分别创建3个合资企业,法方出资60%,日方40%。西门子则收购阿尔斯通的燃气汽轮机业务,作为交换,向对方出让自己的铁路信号业务。

蒙特伯格满怀激情地支持这项解决方案。在他看来,这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既避免法国企业被收购,又能获得切实的经济利益。

然而,蒙特伯格的努力在美国人的威胁和国内投降派的面前如同螳臂当车。

先是美国政府放出威胁:如果西门子胆敢和阿尔斯通组建合资公司,那这个合资公司就要面临10亿美元的罚款。西门子果断退出。

接着,时任法国总统的奥朗德全面接手收购案,同意了通用电气的收购协议,马克龙取代蒙特伯格成为新任经济部长。

2014年6月初,马克龙(经济部长)、瓦尔斯(总理)和蒙特伯格齐聚总统府。蒙特伯格依然极力推荐西门子和三菱的提议方案,并请求依据政府刚刚通过的《反恶意收购法令》阻止通用电气的提议。马克龙发言称:

【“和西门子合作困难重重,社会影响也极为恶劣。更何况阿尔斯通的领导层坚决反对这一决定。”】

马克龙拒绝使用一票否决权,生生地把法国制造业的“掌上明珠”推入美国人的怀抱。

user avatar

很简单啊,因为早就没啥“法国”了。

截至目前,世界上拥有独立国格的国家有且仅有三个:中,美,俄。

“五常之下皆蝼蚁”的梗大家已经晓得了。这个世界上五常之外的国家,至少处于某一个五常的势力范围下(注意,是势力范围,不是地理范围)。某些格外倒霉的,处于不止一个五常的势力范围下(比如日本,韩国,朝鲜,阿富汗)。

而再往上,即便是五常,也不是平等的。

英,法两国的殖民体系早就被美国所裂解(变成了他美国自己的霸权基石),而且经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等领域与美国深度绑定,被美国渗透乃至控制(是真正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只是像中国这种只做做生意)。

卖给美国,尚且能换一夕安寝,“仍不失封侯之位”。

否则,议会,社会组织,工商业界,学界,司法界……到处都有美国的人——哪怕是你自己国内的“诸界”。分分钟办得你灰头土脸。

法国已经不是法国人说了算,就这么简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