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不带情绪地回应审稿意见?

回答
不带情绪地回应审稿意见是学术研究者的一项重要技能,这不仅能帮助你以更客观的态度改进论文,还能给审稿人和编辑留下专业、严谨的印象。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建议,帮助你做到这一点:

第一步:冷却心态,理性分析(即刻反应后的“刹车”)

当你收到审稿意见时,尤其是当意见包含批评或你认为不准确的观点时,第一反应往往是情绪化的。这是人之常情,但要有效回应,你需要克服这种情绪。

1. 暂时放下,给自己留出冷静的时间: 不要立即开始回复。刚看到意见时,你可能觉得委屈、愤怒、沮丧或不解。这些情绪会阻碍你客观地理解意见。深呼吸,离开电脑几分钟,做些放松的事情,比如散步、听音乐,或者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让情绪缓和下来,才能理性地处理信息。
2. 识别并区分“事实”与“个人评价”: 审稿意见通常包含三个部分:
事实陈述: 例如,“您在图3中的X轴标签不清晰。” 这是一种客观描述,需要你核实并修正。
建设性批评/建议: 例如,“您在讨论部分没有充分探讨XX理论对您研究结果的意义。” 这通常是审稿人认为你的论文可以提升的地方,是改进的机会。
主观评论/语气: 例如,“作者的表述有些含糊。” 或者“我认为这个方法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这种评论可能带有审稿人的个人偏好或理解偏差,也可能是他们想让你进一步阐释的地方。
3. 理解审稿人的角色和目标: 审稿人是该领域的专家,他们的职责是帮助期刊提高论文质量,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原创性和价值。他们不是针对你个人,而是针对你的论文。即使意见听起来很严厉,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你的研究做得更好。
4. 认识到建设性批评的价值: 大多数审稿意见,即使是批评性的,都包含宝贵的建议。你的目标是识别这些建议,并利用它们来提升你的论文。有时候,审稿人指出的问题是你自己忽略的。

第二步:逐条梳理和理解审稿意见(拆解与消化)

一旦心态调整过来,就可以开始细致地处理每一条意见。

1. 打印或复制所有意见: 将审稿意见整理到一个易于查看的地方,方便逐条标记和修改。
2. 逐条阅读,深入理解:
仔细阅读每条意见: 确保你完全理解审稿人的意思。如果某个地方不清楚,可以暂时标记,稍后再回过头来仔细思考。
分类处理: 可以将意见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需要修改的客观错误: 例如数据错误、图表问题、拼写错误、引用遗漏等。
需要进一步解释或澄清的: 例如方法细节、结果分析的逻辑、概念的定义等。
需要进行额外实验或分析的: 有些审稿人可能会要求你补充实验来验证你的结果或回答更深层次的问题。
理论性或方法论的质疑: 审稿人可能对你的理论框架或选择的方法提出疑问。
语言和表述问题: 针对论文的清晰度、流畅性、学术表达等。
3. 建立“回复表”(Response Table/Matrix):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创建一个表格,包含以下几列:
审稿意见编号/描述 (Reviewer Comment)
你的理解/分析 (Your Interpretation/Analysis)
修改方案/行动计划 (Proposed Action/Revision)
论文修改之处 (Location of Revision in Manuscript)
是否已完成 (Status: Done/Not Done/Partially Done)
(可选)你的理由(如果不同意)(Your Justification for Disagreement)

这个表格能帮助你系统地管理和回应每一条意见,确保不遗漏任何一项。

第三步:制定修改方案并执行(实际操作)

在理解了所有意见后,你需要规划如何修改。

1. 为每一条意见制定具体的修改计划:
对于客观错误: 直接去论文中进行修正,并在回复表中注明修改的位置。
对于需要解释的: 思考如何清晰地、有条理地进行解释。这可能需要在论文中增加新的段落或修改现有表述。
对于需要额外实验的: 这是最耗时也最可能被拒绝的部分。你需要评估可行性。如果可行,立刻着手;如果不可行或你认为没有必要,你需要提供强有力的理由来解释。
对于理论或方法质疑: 回顾相关文献,重新审视你的论点,并思考如何用更清晰、更严谨的论证来支持你的方法或理论。
对于语言问题: 可能需要请母语专家或有经验的同事帮助润色。
2. 优先处理最重要的意见: 通常,审稿人会区分“主要修改”(Major Revisions)和“次要修改”(Minor Revisions)。优先处理Major Revisions中的关键点。
3. 专注于改进,而非争辩: 即使你不同意某条意见,也尽量从建设性的角度去理解。即使最终决定不采纳审稿人的建议,也要提供一个礼貌且有说服力的理由。

第四步:撰写回复信(礼貌、专业、详尽)

回复信是与审稿人沟通的关键载体,其专业性直接影响审稿人和编辑对你的印象。

1. 使用礼貌和专业的语言:
开头: 感谢审稿人对你论文的宝贵时间和专业意见。例如:“We sincerely thank the reviewers for their insightful comments and constructive feedback on our manuscript titled ‘[Manuscript Title]’ (ID: [Manuscript ID]).”
称谓: 可以统称为“Reviewer 1”, “Reviewer 2”等,避免使用“您”。
语气: 始终保持谦逊、尊重和专业的语气。即使你不同意,也要避免使用带有攻击性、不耐烦或轻蔑的词语。
2.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总览: 可以简要说明你对审稿意见的整体处理态度(例如,感谢他们的建议,并已认真修改)。
逐条回应: 按照回复表中的顺序,逐条回应每一条审稿意见。
引用审稿意见: 清晰地引用审稿人的原话或编号(例如,“Reviewer 1, Comment 3”)。
说明你的行动: 清楚地说明你做了什么来回应这一意见。
指出修改位置: 指明修改后的内容在论文的哪个页面、哪一行,或者在哪个具体部分(例如,“This change has been made in the Methods section, page 5, lines 120125.”)。
引用你的回复(如果不同意): 如果你认为审稿人的意见有误或无法采纳,你需要提供一个非常有说服力且基于科学证据的理由。引用相关文献、清晰的逻辑推断或提供额外的论证支持你的观点。
3. 详细说明修改内容:
不要只说“已修改”: 而是具体说明“如何修改”以及“修改后的内容”。例如,如果审稿人建议增加一个对照组,你应该写:“We have now included an additional control group (Group D) as suggested. The new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Figure 3, and the corresponding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re updated in Section 3.2 (page 7, lines 180195).”
突出改进之处: 在回复信中,可以适当地强调你的修改如何提升了论文的质量,如何解决了审稿人提出的问题。
4. 处理不同意意见的技巧:
避免直接反驳: 尝试从审稿人的角度理解为什么他们会提出这个意见。
提供证据: 如果你认为审稿人误解了你的工作,用清晰的语言解释你的方法或结果,并用证据(数据、图表、文献)来支持你的解释。
提出替代方案: 如果你不能完全按照审稿人的建议修改,可以提出一个你认为更合适或更可行的方式来解决审稿人关心的问题。
求助导师/同事: 如果遇到特别困难或难以理解的意见,不要独自承担,向导师或有经验的同事寻求帮助。
5. 校对和检查:
在发送回复信之前,务必仔细校对,检查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确保回复信的逻辑清晰、易于理解,并且没有遗漏任何一条审稿意见。
检查你的论文修改是否与回复信中的描述一致。

第五步:修改论文本身(执行并完善)

回复信是你的“承诺”,论文的修改则是你“兑现承诺”的实际行动。

1. 使用“修订模式”(Track Changes)或高亮显示: 在修改论文时,使用学术期刊常用的“修订模式”,或者用不同的颜色高亮显示你添加或修改的内容。这能让审稿人一目了然地看到你的修改。
2. 确保修改的全面性: 不仅要按照回复信中所述进行修改,还要检查其他可能受影响的部分,确保整篇论文的一致性和流畅性。
3. 重新审视图表和数据: 如果审稿人对图表或数据有疑问,务必仔细检查,必要时重新制作图表或进行更深入的数据分析。
4. 仔细检查参考文献: 确保所有引用的文献都正确无误,并且在参考文献列表中列出。

总结性的心理建设和行动原则:

把审稿意见看作是“免费的专业指导”。
你的目标是让论文变得更好,而不是赢得争论。
专业和礼貌是沟通的基础。
系统化处理,避免遗漏。
清晰、准确地表达你的修改和理由。
即使不同意,也要保持尊重和理性。

遵循以上步骤,你就能以一种不带情绪、专业高效的方式回应审稿意见,并最终提升你的学术成果。这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每一次与审稿人的互动,都是你提升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的机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难得写点干货,希望能对刚入行的科研工作者有点帮助。

  1. 都到了投稿、审稿、修改这一步了,目标已经明确了,那就是发表,其他和发表无关的心态都是不必要的,乃至于有害的。比如说在选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讲点情怀:拒绝选水题,要选真正有意义的;比如说在做数据分析和模型推导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拒绝糊弄读者,要把好的和不好的结果都写上去;但是现在写也写完了,杂志也投了,剩下的步骤,就不要参杂太多的感情因素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对文章的个人感情因素在这个阶段往往会成为阻碍而非动力。

2. 对审稿人的态度上要表现出绝对的、不打折扣的尊敬。审稿人可能是在读博士、是小学校刚入职的教员……这些都不重要,即便你自己是个大教授,但是只要对方是审稿人,都要在回信的态度上表示出对对方意见的尊重,和花费时间精力来读这篇文章的感谢——哪怕你看了审稿意见,觉得审稿人肯定是和配偶吵完架之后花了20分钟草草读了一下就给你胡乱写了一通,完全没有领会你文中精妙的模型和如此有深刻意义的结果——请参考第一点。

3. 大多数情况下,审稿人的意见还是有用的。审稿人提到所有的点,都需要明确的回应,不能装看不见。这个时候又分成两种情况:可以改的和不可以改的。前者没什么好说的,时间精力都允许,改就是了;后者往往是数据条件不允许,或者需要重新做实验,或者难度特别大。对于这一种,基本上就要自己想变通的方案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总结自己研究局限的时候加上审稿人提到的这个点,说明因为客观限制,确实无能为力;还有就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做一些额外的测试,给审稿人回复说,虽然您要我做的因为限制做不了,但是我做了另外一个测试,这个测试和您要我做的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相关,可以作为一个侧面证据。

4. 一般来说不仅仅审稿人会给意见,编辑也会给意见。所以在第一次审稿意见发来的时候,要尽快的琢磨透审稿人ABCD对你文章的态度,以及编辑对你文章的整体态度。更直接一点,就是谁是你的朋友,谁是你的敌人,谁暂时是敌人但是是可以转化成朋友的。

有的审稿人是铁杆忠,整体对文章很欣赏,提的意见都不是对文章本质的挑战,这种没什么好说的,一般来说这样的审稿意见也不会让人觉得不爽。

有的审稿人比较苛刻,但是话没有说死。大意就是「如果你满足了我说的,我就支持你;否则现在这个水平,我反对」,这种中间派就是几乎要不惜一切代价都需要来争取的。

而对于铁杆反,在审稿意见中表达了强烈反对意见,甚至于不给修改机会的,这个时候处理起来就需要有一点点策略——因为有强烈反对,编辑居然没有拒绝,还把文章发给你修改,这说明编辑即便不倾向于你,也至少是「善良中立」的。所以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到「争取其他审稿人和编辑的支持」的可能性。

我有一个同事的例子就是如此。在投组织行为的顶刊Organisational Studies第二轮修改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愤怒的审稿人,明确的表示对第一轮的修改特别不满意,认为「新修改让文章变成了一团无意义的乱麻」。这个时候,继续争取这位『愤怒』审稿人的支持显然不现实,因为这意味着要得罪其他对自己有善意的审稿人。这个时候我这位同事的处理就相当的有艺术,他就以极大耐心来回复愤怒审稿人的意见,故意写的特别的详细,特别的温和,这样有两个好处:

  • 如果这位不再愤怒了,问题就解决了;
  • 如果依然愤怒不满,如此详细和温和的回复,也让编辑和其他的审稿人看在眼里,而编辑有了『同情』之类的心理,对自己也是很大的利好。

归根结底,真正决策的是编辑,我们所以写的『给审稿人的回复』,其实真正对象也是编辑,是用『给审稿人的回复』作为信号来影响编辑的决策!所以遇到铁杆反,并不意味着文章发不出来了,而是要说服其他人,这位铁杆反之所以和大家意见不一致,并不是我文章的根本缺陷,而是其他原因。后来这位同事的文章也顺利的得以发表。

最坏最坏的反应,就是自己也情绪化的回复对方,这样的话,双方都上了情绪,编辑几乎肯定会站在审稿人的一方,那这篇文章就没什么希望了。

user avatar

回答审稿人意见,当然要带情绪的,不过是带上认可审稿人的意见、感激审稿人的无偿劳动的情绪。本来审稿就是件义务劳动,还是要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感谢的。有些人自己扪心自问,审稿人的意见是不是真的就是在为难你了?我看不见得。许多人(包括我)投稿的时候,都会觉得特么的老子工作这么出色,瞎子也不难看出来这结果是显然重要的,所以一般都会将审稿人的意见视作对自己工作甚至对自己的否定,当然会带着不好的情绪去写回复。所以啊,还是看了审稿意见之后,仔细想想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到位,写得不到位,然后再去好好修正。

我自己的投稿历程中,只要是我自己认为确实是有价值的工作,自己看结果、写文章的时候都是以一种欣赏的、自恋的眼光在看的时候,一般都很容易中,审稿人也都很认同,甚至是审稿人在替我吹这个工作的价值。相反,连我自己都觉得是个半吊子的工作,写的时候都勉为其难地在写,审稿人当然会提很多搞不定的问题,因为问题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所以,文章中不中,审稿意见尖锐不尖锐,根本上还是取决于自己工作的价值。

当然,内在的功夫,在知乎上是讲不来的。外在的功夫,也就是舔的功夫,还是可以讲几点自己的处理办法,也算对这个问题有个交待,不至于被认为是答非所问了。

1、回复里第一句就直接开始舔:我们很感谢审稿人与编辑的义务性的工作,你们的工作对本文帮助很大。

2、不要放弃任何添的机会。一般审稿人开头都会对所审论文来一小段总结,当然,这经常就是你自己的摘要或者结论,一般只是陈述性的语句。

这段能舔吗?能!

怎么舔?您对本文的工作非常了解/您对本文进行了一个精确的总结/您的总结表明您对本文进行了细致地阅读/我们相信您对本论文的意见是极为专业的/您的工作态度让我们非常尊敬/您是一位非常负责的审稿人。

3、强调高光时刻。

啥叫高光时刻?就是审稿人的评语中有类似:这个工作非常有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进展/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这个方法非常有趣、聪明/这个现象是值得详细考察的。

这能舔吗?这是最能舔的好吧!

许多人以为对评阅意见的回复一般就只包括对质疑的意见的回复,或者对审稿人要求的补充工作的说明,对于评阅人的肯定性意见一般就忽略了。错!大错特错!

这种高光时刻是最不能错过的。因为它是最容易舔的,也最能舔出效果,最能拉进作者与审稿人之间距离的。而且,假如一份回复里面只有对审稿人的负面意见的回复,当然会增进两方之间的对立的。

这怎么舔?非常感谢您对本文给出的极好的评价/您深刻意识到了对本文内在的价值,我们非常欣喜/您对我们工作的认可让我们收获了极大的自信/您给予了我们非常高的荣誉,鼓舞了我们在这一领域从事进一步的研究。

4、审稿人的明显误解

这能舔吗?能!

怎么舔?首先上来就感谢审稿人,即使是问题也感谢。可以说:我们很感激您提出的这个问题。但是既然是明显的误解,接着就解释这个误解。解释之前,得来一句:这种误解可能是由于我们没有充分地、详细地解释这个方法导致的。这样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一下。然后才是具体的解释,尽量详细一点。记住,就算是审稿人的误解,也不能只解释,什么修改也不做。怎么修改?你就在论文中加上一些详细的解释、说明就好。然后在回复中明确告诉审稿人:为了避免读者产生类似的误解,我们在论文中增加了如何如何的说明,什么什么的解释。最后总结性地再添一句:您的问题对于我们提高论文的质量极有帮助。

其实说是舔,也不一定是舔。有些人写的文章,本来就没写明白,确实容易导致别人的误解。当误解产生后,作者天然就认为这是审稿人在为难自己,压根就不想想是不是自己没写明白。


最后总结一下吧:


心态!还是心态!

对自己,对别人,都要有点B数!

还是成果本身的价值最重要的。

user avatar

想来每位SCI论文作者,在经历数以周记甚至数以月记得论文撰写后,最期待的就是能见到accept这个字样。然而好事多磨,在自己眼中近乎完美的论文,在审稿人的眼中似乎有些瑕疵(需要小修),有时甚至是歪瓜裂枣(需要大修)。那么面对审稿人下的“战书”(comments&judgements),以下几个大招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审稿人的“刁难”,赢得这场不见血光的战斗。

首先,先礼后兵,礼貌开头。不管审稿人是挖苦还是赞美你的工作,都要先虚心接受。

比如:Thank the reviewers for these precious comments concerning my manuscript entitled “文章题目”. These comments are all valuable and very helpful for revising and improving my paper,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my researches. We have studied comments carefully and have made corrections which we hope meet with approval. (你的提议太有用了,我论文的质量蹭蹭蹭就上去了!我们相当仔细研究了你的建议之类的话)The responds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 are as follows: …….

其次,细节修改,不容小觑,一一作答,有礼有节。当审稿人要求很容易被完成时,必须尽量满足。

比如:Comment #1: 图中需要补充比例尺
回复:As for the referee’s concern, we have added scale bars to the Figures.

Comment #2: 部分图片没有显著性差异
回复:As for the referee’s concern, we have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asterisk in figures.

Comment #3: 通篇语言问题不过关
回复:We are very sorry for the mistakes in this manuscript and inconvenience they caused in your reading. The manuscript has been thoroughly revised and edited by a native speaker, so we hope it can meet the journal’s standard. Thanks so much for your useful comments.

Comment #4:补充缩写词的全称
回复:As for the referee’s concern, the full descriptions of the abbreviations like IHC, MTT.etc have been supplemented in the revised manuscript.

Comment #5: 裂解液成分有问题
回复:We are very sorry for the mistake. Lentivirus-transduced cells were washed twice with PBS, and suspended in a lysis buffer (2% mercaptoethanol, 20% glycerol, and 4% SDS, in 100 mM Tris-HCl buffer, pH 6.8). The information for the lysis buffer has been corrected in the materials and methods.

遇到补实验,怎么办?

当然,在轻松搞定这些论文细节的修改后,同学们最最担心的就是审稿人会认为实验数据不够分,不足以支撑整个论文,要求补实验!比如:你丫怎么就用了一个细胞系,这个问题的说明起码要两个细胞系,快去补!


相信此时各位小伙伴的内心是崩溃的,补实验这么耗时耗力的事儿,可不可以不做呢?如果评审意见符合以下三种情况,那么最靠谱的做法就是尽快完成实验补充。

  1. 如果补实验这个问题是几个审稿人提出的共同问题,那么各种童鞋应该严肃对待,且必须回答和进行实验补充。
  2. 期刊会将你的回复返回给原审稿人时,而非新审稿人时,此时也需进行实验补充;
  3. 期刊若只给一次返修的机会,那也必须补实验了。

除此之外,如果你真的不想补实验,就需要尽量跟审稿人据理力争一番,当然此时答复审稿人时仍需要保持一种尊重的态度。

1)以往的文献若已经能回答审稿人的问题、支持你不补实验时,可在和审稿人争论时旁征博引(其他文献),并在报告中补充过程和实验细节,同时可补充一些相似实验来增加一些容易实现的实验结果来增强审稿人信心。

举个栗子:Comment #6: 文章需要补充正常皮肤作对照
回复:Indeed, it will be more convincing if we get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n normal keratinocytes. However, the normal skin cell line TE353.SK that we recently obtained could not be cultured stabl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ur lab at this time. We are also collecting human tissue samplesfrom patients with primary melanoma and benign nevi.

Based on our data, XXX expression will be analyzed in clinical samples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the correlation between XXX expression and the prognosis of melanoma will bedetermined in our subsequent investigations. Therefore, the referee’s concernis of importance for our further study, and we will show the results in our next paper for XXX.

2)补充动物实验,是审稿人最爱发的一招。此时只能见招拆招,如果能补上自然是给了漂亮的回马枪;但是若是实验条件有限或者时间来不及,根本无法满足审稿人的要求时,也要尽量在回复里委婉的说明客观原因,表明自己确实努力过了,但是事与愿违啊!


此外,写作者还需要说明将来一旦条件可行了,则必然完整进行这个实验;并将审稿人的这一问题当作本文的一个不足,在Discussion里讨论一下,也是可以的。

举个栗子,Comment #7: 文章需要补充动物实验
回复:We are appreciative of the reviewer’s suggestion. Indeed, it will be more profound if we get there levant results in vivo. We have purchased 10 thymus-null BALB/c nude mice(female, age 4-6 weeks) from the Animal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XXX tumor were established in nude mice according to a previous report (我们去买了若干只小鼠,按照文献的方法操作). Briefly, …(实验操作方法).

Unfortunately, the tumours could not grow after inoculation for three weeks(满怀欣喜的接种到动物身上,然而实验这东西,哪能一遍就成呢,我们做了一遍,结果没能成瘤,实在是悲剧了). The limitation of technical condition may be the main reason. Also, we doubt that the cell viability could be insufficient to initiateosteosarcoma tumorigenesis in vivo due to the long-distance transport.Therefore, we seek for the editor’s tolerance and understanding. Many thanks for your kind help!

3)投稿的文章已经能够说明某个问题了,最后表明要求补的实验正在做,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继续研究。

举个栗子,Comment #8: 文章需要补充某个具体实验
回复:“We understand that…(要补充的实验)maybetter reveal the…However, in the presentstudy, we mainly focused on…(本文研究重点), andwe think that…(已有的实验)may not beoptimal, but should be sufficient to draw a conclusion that…(研究得出的结论)”或者“The…(某个实验)underinvestigation in our laboratory. Unfortunately, results are unavailable at thispoint.”

4)有时候,补充实验结果真的没那么重要,也可以在最后的Discussion里淡化这方面的讨论,并回答审稿人“We agree with the reviewer, and have toned down our conclusions.”

5)最后,尽量把校正的部分一一列在回复报告里相应的地方,而不要让审稿人到文章中去找你修改的地方,且尽量使得文章格式符合该期刊格式。


更多内容,请在微信搜索公众号“解螺旋”

点击下面的链接可扫码添加我的助理微信,私信不回问题:

解螺旋-酸菜老师

传播科研最前沿知识;

中国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现在添加还可领取10G科研资源大礼包!(内含:SCI写作投稿技巧、数据库使用教程、国自然工具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