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明显是想搞性别对立,但智商不足用力过猛的典型例子。
你说女子相亲带了俩闺蜜蹭饭,男女网友当场就能在评论区打起来,男的骂女的吸血鬼,女的骂男的是穷逼。
就算这事反转了,被证明是编的,也没有关系。女拳和男拳会持续互殴,并声称“虽然故事是假的,但这种现象在社会中真实存在”,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流量。
但题主脑回路显然异于常人,一上来就是23个亲戚,震慑全场,这拳可就没人打的出去了。
比如,拍个短视频,男的逼女的生孩子,评论区肯定战火纷飞;
但是,男的逼女的生762个孩子,评论就只剩哈哈哈哈哈了。
再比如,某人一生从事多种行业,没有一个成功,这是悲剧。
但不幸到荒谬的程度就是笑话:
"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看了别人的故事,调动自己的情绪,靠的是共情。
共情的前提是,有相似的经历。
就像最近在知乎老上热搜的“博士无法毕业绝望自杀”话题,普通人看了顶多觉得这人挺可怜,科研狗看了却是悲从中来。
人给予陌生人的情绪是相当有限的,这也是大脑的保护机制。中国每天死上万人,每个都要悲伤一次,人就别活了。
当我们共情的时候,其实是陌生人的故事,让我们联想到了自己的经历。你以为你在为陌生人的遭遇愤怒,实际上是在替不幸的自己愤怒。
就拿相亲带人蹭饭的故事来说吧,
男士看到,就想起把自己当ATM的渣女,
女士看到,就想起自己遇到的铁公鸡男,
于是他们就共情了,就愤怒了,你们男人/女人果然都不是好东西。
至于这故事是真是假,反倒不重要了,反正双方都是在为自己的事生气。
但是像题主这样,一下子打包23个亲戚空降餐厅,谁见过这阵仗?谁能和这扯淡玩意儿共情?
因为没法共情,反而可以客观看待事件本身,仔细一看就发现这聊天记录是生成器出品。
其实吧,每次一出这种事,就有人骂自媒体不要脸,我作为一个事实上的自媒体人,还挺难过的。
说伯爵果子狸带带小sama是无良自媒体,没毛病;
题主是无良自媒体?乳自媒体了!
熊孩子玩锤子砸钉子把手指头砸了,高赞回答说现在的工人水平真烂;
黑暗料理大师把一锅菜烧成煤炭,网友评论厨师水平真是良莠不齐;
某人说火箭燃料不能用普通煤,得用无烟煤,吃瓜群众骂火箭专家真不靠谱!
真·工人/厨师/火箭专家:
说到莫名其妙的“自媒体”,我就想到上周的一件事。
某“知乎大V”写了篇公众号文章,卖自媒体课程,说他靠运营知乎帐号年入200万:
在他的指导下,多位宝妈从零开始运营知乎账号,月入过万:
最后作者被人扒出知乎账号,只有400个粉丝……还被永久禁言了。
朋友你这大V的标准是不是定的太低了点啊!
这样一比,称题主为自媒体,倒也没有那么荒谬啦~
请相亲对象吃饭,这种行为我们在法律上称之为好意施惠行为。好意施惠行为一般受道德、习惯等法律规则以外的社会规则调整。
所以,在这个案子中,如果男子答应请相亲女子吃饭,发现女子带了23个亲戚蹭饭,他可以扭头就走。在法律上,女子也无法对其主张任何权利。即使男子曾经答应请客,这种请客承诺也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即使男子没有及时拒绝23名女子的亲戚蹭饭,他也可以在结账时要求AA。当然,女子也可以拒绝AA要求。既然不受法律调整,那么双方纯靠道德约束,就看谁脸皮厚,脸皮厚的可以逃单,但是需要受到道德谴责。
在法律上要想避免23名亲戚蹭饭,就是这样,直接拒绝,把23名亲戚挡在门外。当然可能有人会说,这种做法太生硬,那还搞个屁相亲啊?有没有委婉一点的办法?
当然有!
委婉的办法要从心理学、经济学上找了。要找到委婉的办法,我们先要知道,为什么女子会作弊带23名亲戚蹭饭?真的像她所说的那样,测试男子吗?答案是否定的。
美国有个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就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他发现,公司同事会随手顺走他的笔,但是却不会去拿他桌上的钱,难道作弊、不诚信和钱有关系?什么时候人会选择诚信,什么时候会选择作弊呢?
他做了一个实验,发现作弊与金钱只有一步之遥,只要不直接涉及金钱,发生作弊的机会就会成倍增长。他把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分成3组考试,试卷是20道选择题,答对一道得5毛钱。
3组唯一的区别在于,评卷不一样。第一组,监考老师评卷;第二组,自己评卷,评卷后自行销毁试卷;第三组,也是自己评卷,评卷后自行销毁试卷,每答对一道题,可以拿到一张扑克牌。测评结束后,他们可以把扑克牌换成现金,一张5毛钱。
结果发现,第一组学生平均答对3.5道题,第二组学生平均答对6.2道题,第三组学生平均答对9.4道题。
丹艾瑞里发现,第一组没有作弊机会,第二组作弊了,第三组严重作弊。丹艾瑞里得出一个结论,只要不涉及金钱,人们就不自觉地选择作弊。
那么怎么防止人们作弊呢?丹艾瑞里的答案是默念圣经、宣誓,唤醒道德,另外,把事务和金钱直接挂钩起来,比如为了防止有人顺走同事的笔,就在所有的笔上面标注价格。
丹艾瑞里把这些发现写在了他的著作《怪诞行为学》这本书里。按照他的观点,要防止女子带23名亲戚蹭饭,有以下两个委婉的办法:
1、男子告知所有前来蹭饭的人,都自行准备祖宗牌位一个,在饭前默念誓言:如果我今天是来蹭饭,而不是测试相亲对象的,那就全家死光光。相信这种毒誓应该可以赶走不少蹭饭的人。
2、男子提前告诉相亲对象,这顿饭人均消费1000元。以这种与金钱直接挂钩的举动,打消蹭饭的人的作弊念头。
当然,这两种委婉的办法也有风险,就第一种来说,如果男子敢让女子家属带祖宗牌位还发毒誓,说不定这些牌位会飞到男子头上,男子因此也有了自己的牌位。
第二种来说,也可能会激发贪便宜的宵小之徒的欲望。他们可能第一念头是:
蹭人均消费1000元的饭,还有这种好事.熊猫头jpg
于是可能效果适得其反,他们反而蜂拥而至,那时候可能就不是23名亲戚了,而是230名。
毕竟谁家还不是一个10世同堂的大家族呢!
严重怀疑这是一条假新闻。疑点如下:
1.不到12点饭就吃完了?12点都开始群里讨账了?喝酒没?
2.男主两桌4300,另外两桌15000。主桌反而不如客桌。作者解释说实际4桌饭钱4000多,其余都是柜台拿的烟酒钱。没见过吃完饭还拿酒的。两桌不大可能都是男的,算男女各一桌吧。男的一桌6个人烟钱15000?得拿多少烟?
3.23人或25人开四桌太不正常了。一般都是默认8人一桌。既然是亲戚也都想做在一起吧。
某女适婚,遇媒人言于其母问曰:“今有一男子刘氏适加冠之年,平日公务缠身,夙兴夜寐,未能贪于美色也,令嫒愿否?”
其女闻之,面露喜色,答曰:“正值参星在天、在隅、在户之时,故嫁娶以参为侯。”
媒人遂回与刘氏之母,其母皆喜,问其子,其子曰:“可。”
故刘氏请往谓某女,言可与饮,某女欣欣然许诺。后刘氏旦日从骑来相约,至鸿门,往看之,即大惊失色,但见房中坐有二十三人,皆为某女亲朋。某女数目于刘氏,饮毕,刘氏曰:”吾去去则回。“遂出,至小二处问其管账之事,答曰”1.9万“,刘氏目眦尽裂,绊坎而出,惶惶逃之。
后某女见刘氏徐徐不得回,出门间至小二处问曰,得”郎脱身独去,不能辞”,大怒,言刘氏心胸狭窄,不可结姻;又寻亲朋,众人作鸦雀散尽,呜呼!
我看大家的根本矛盾还是在于这个1.9万和亲朋的“度”上,其实没有什么好吵的,换成“1900”和“闺蜜2个”保证就不太会吵起来了。
只要双方能达成协议,岂不美哉?
过分就过分在这件事没有在饭前具体言之。男女双方的评价标准又不一样,在我看来,没能提前说好,就是过分的,即使男方有这个想法,万一钱没带够,不是也很损人脸面?
我觉得这是假新闻吧,如果一看对方来了20多人,正常人肯定先和女方说清饭钱,就是正常相亲,也就是两个人最好。你带那么多来吃,还让你吃完,那这个男的智商不够啊。就我所知相亲的这些朋友同事,从来没有这种现象,顶多是小姑娘不太放心,拉一个闺蜜来,而且吃饭也控制在正常费用内,没有上来就点几十个菜的那种。
这个新闻我早就看了,首先,我怀疑这个事情的真实性!
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干这事?
虽然,有微信截图什么的,但对于某些“造新闻”的人来说,这都不是个事——“开局一张图,之后全靠编嘛.........”
我后面要说的是建立在这件事情如果是真的基础上:
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其实评价就一句话:“NO 作 NO DIE!”
为什么怀疑这事可能是编的呢?
请注意,报道里说的是:“相亲!”而且看样子貌似是“第一次见面”,正常人有几个会干这样的事情?
如果是真的话,这个小伙子心也太好了,还要负担他房间的4000多元餐费.........
要我的话,遇到这样的女生,我一定是“老死不相往来”,还负担餐费........我当时就会一口不吃,然后离开——你们自己点的,和我没有关系,我只是路过.........
如果真的有这样喜欢“试诚意的人”(不论男女)。
只有一句话送他们:“小心自作自受!”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