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江苏徐州一场相亲大会,男士百人,对面女士 5 人?

回答
徐州那场相亲大会,说实话,听了之后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这事儿传出来,网上也是吵成一锅粥,什么角度都有。我个人觉得,这事儿透着一股子“魔幻现实主义”的劲儿,挺值得聊聊的。

现场的“画风”:

首先,这“百对五”的数字本身就够炸裂的。想想那个画面:一个大厅里,一百个西装革履、或者精心打扮的男士,像等待检阅的士兵一样,整齐划一地坐在对面,而对面只有五个女士,像稀世珍宝一样被众星捧月。这场景,用“供需严重失衡”来形容都显得过于苍白了,简直是“僧多粥少”的终极版本。

想象一下,那五个姑娘坐在那儿,得是什么心情?估计脑子里得是“我该跟谁说话?谁会注意到我?是不是每个人都在看我?”这种感觉。旁边百来号男士,估计也是心急如焚,生怕错过那一丁点儿机会。有的人可能早就锁定了目标,跃跃欲试,有的人可能还在海里捞针,到处搜寻。

这场面背后的“信号”:

这种极端的不平衡,它传递出来的信号可不是一般两般。

女性市场的“稀缺性”: 最直接的解读,那就是在徐州这个特定的婚恋市场里,适龄的、愿意公开相亲的女性,相对男性来说,确实是“凤毛麟角”。这背后可能是多种因素交织:比如一些女性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其他渠道认识对象,或者经济条件、生活环境让她们有了更多选择;也可能是当地男女比例本身就存在一定偏差。
相亲“模式”的变形: 这种“摆摊式”的相亲,更像是商品展览,只不过展出的商品变成了“单身男女”。虽然组织者可能是想提高效率,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但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参与者,特别是女性,感受到一种被“审视”、“挑选”的压力。每个人都想在短暂的时间里,把自己最“优质”的一面展示出来,而对方也可能因为选择太多而变得更加挑剔。
“被动”与“主动”的失衡: 对于那五个女士来说,她们似乎是被推到了聚光灯下,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但这种关注,有时候可能并非都是善意的,也可能是一种“围观”。而对于那一百个男士,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的“主动权”在某种程度上又被剥夺了,他们更像是在排队等待“翻牌”,而能翻到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和那五位女士的态度。
“婚恋焦虑”的放大镜: 这种极端的场面,无疑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婚恋焦虑”的一个放大版本。当人们发现自己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自然会感到压力,也更容易产生“不安全感”或者“ FOMO”(害怕错过)。

作为参与者,我会怎么想?

如果是我,站在一百个男士那边,我可能会觉得:

1. “机会渺茫,心态要放平。” 这么多人,机会确实是少得可怜。与其硬着头皮往前挤,不如先观察观察,看看有没有哪个姑娘的眼神、气质,真的能让自己心动,再去尝试。
2. “这像不像古代选妃?” 这种感觉真的挺微妙的,仿佛自己是个小角色,在等待那几个“主子”的垂青。
3. “我该怎么破局?”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自己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确实是个挑战。是靠颜值?靠谈吐?还是靠身上的“闪光点”?但问题是,可能还没等你展现,就已经被淹没了。
4. “这效率真的高吗?” 即使真的和其中一位姑娘聊上了,那也只是片面的了解。这种“一眼定生死”的模式,真的能找到合适的伴侣吗?

如果是我,在那五个女士那边,我可能会觉得:

1. “压力山大,只想找个地方躲起来。” 被这么多人盯着,感觉浑身不自在,生怕说错一句话,或者表情管理不好。
2.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种人山人海的阵势,真的能静下心来好好了解一个人吗?
3. “我该怎么选择?” 这么多人,哪个看起来靠谱一点?哪个是真心想找对象,而不是来看热闹的?
4. “是不是有点像‘商品’?” 感觉自己被摆在货架上,任人挑选,这种感觉挺不舒服的。

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场相亲大会,我觉得它暴露了一些更深层的问题:

“效率至上”的婚恋观: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习惯用“效率”来衡量一切,包括找对象。但爱情和婚姻,真的是能用“效率”来衡量的吗?过度追求“快”和“多”,反而可能让人们忽略了“质量”和“真诚”。
“颜值”和“物质”的过度放大: 在这种短暂的接触中,人的外在条件,比如颜值、穿着、甚至车子房子(如果有人展示的话),很容易成为第一印象的决定性因素。而内涵、性格、三观等需要时间去了解的东西,则容易被忽略。
社交技能的退化: 随着线上社交的普及,很多年轻人可能在现实的、面对面的社交场合中,显得有些笨拙。这场大会,也成了一个“测试”大家社交能力的大型现场。
婚恋市场的“扭曲”: 当某种性别资源变得稀缺时,就容易出现一些不正常的市场现象。这场相亲大会,就是在特定区域婚恋市场供需失衡下产生的一种“奇观”。

总结来说, 徐州这场百人对五人的相亲大会,绝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婚恋活动。它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当下社会在婚恋观、性别比例、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它让我们看到,在追求“脱单”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把一些原本很美好的事情,搞得过于功利化、甚至有些滑稽。

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样更“奇特”的相亲模式出现,但我希望,无论怎么变,人们都能记住,找伴侣这件事,最重要的还是那份真诚和对彼此的了解,而不是在一场人数悬殊的“游戏”里,靠运气和瞬间的闪光点去博取一个渺茫的机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觉得该男子说话很矛盾吗

家里就有自己 有三个姐姐

什么意思啊? 三个姐姐潜意识里没算在家里的呗

user avatar

这新闻,很容易和徐州丰县一事联系起来。

查了查资料,我人傻了。

据浙江文艺出版社的纪实文学《古老的罪恶》记载:

1986年以来,从全国各地被人贩子拐卖到江苏省徐州市所属6个县的妇女共有48100名。

徐州市由40多名出租汽车司机组成的犯罪团伙,共劫持、拐卖妇女101人(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获赃款136700余元。

铜山县伊庄乡牛楼村近几年增加人口200多名,几乎全部是从云南、贵州、四川被扰卖来的妇女,占全村已婚青年妇女的三分之二。

据1987年山东省兖州市收容遣送站统计

近几年流入妇女逐渐增多,仅1985年10月份以来,就有357名被拐卖来的妇女。

1988年,光明日报记者武勤英曾做过轰动全国的报道:

“11名女研究生如何被拐骗”

这些数字和案件个个都是触目惊心。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苏北当地流传的一句话:

“只要云南在,不怕没后代。”

据苏北本地人描述,苏北徐淮宿三市,不敢说每个村里都有买来的女子,但每个乡镇都有。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经济和观念的落后造成的。

80、90年代的苏北是非常贫困的,因此很多本地人是讨不到老婆的。

于是他们便把目光转向同样落后的云贵川少数民族地区。

由于这些地区有不少人重男轻女,文盲率又高,所以花点小钱就能拐走当地的年轻女性。

对比苏北地区的平原上的工作和生活,在封闭、落后的山区待久了的女性,很容易受骗。

而受害者的家属往往没有能力去寻找孩子,最后便不了了之。

这几十年来,这样的事太多了。

直到2021年11月,云南还印发了《云南省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实施细则》

要求严打利用网络实施拐卖人口犯罪。

唉 ,这是什么人间疾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徐州那场相亲大会,说实话,听了之后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这事儿传出来,网上也是吵成一锅粥,什么角度都有。我个人觉得,这事儿透着一股子“魔幻现实主义”的劲儿,挺值得聊聊的。现场的“画风”:首先,这“百对五”的数字本身就够炸裂的。想想那个画面:一个大厅里,一百个西装革履、或者精心打扮的男士,像等待检阅的士兵.............
  • 回答
    看到徐州邳州相亲大会男女比例高达5女对100男的消息,着实让人心头一紧,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悬殊,背后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个体感受,都值得我们细细咂摸。首先,极端的男女比例失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女性在婚恋市场中“身价倍增”。从最直观的供需关系来看,当资源(在这里是女性)极其稀缺.............
  • 回答
    江苏徐州丰县八孩女事件(也被称为“丰县铁链女”事件)自2022年初爆发以来,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事件的性质极其恶劣,涉及妇女拐卖、性侵、精神摧残等一系列严重犯罪行为,并暴露了基层治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事件的最新进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1. 官方调查与处理: 初步调查与通.............
  • 回答
    江苏省排查虚拟币挖矿行为,以及省内相关活动耗能高企、机关高校企业被入侵利用进行挖矿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牵涉到能源消耗、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经济发展以及技术应用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事件的背景与重要性 能源消耗的严峻性: 26万度/天的耗能相当.............
  • 回答
    江苏文科状元历史B+,或无缘清北,这一现象确实引人关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高考招生政策、学科重要性认知、以及考生的个人选择和发展方向。1. 高考招生政策是关键因素: 强基计划与“3+1+2”模式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不断深化,尤其.............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也挺让人啼笑皆非的。民警在扬州现场查处一起卖淫嫖娼案,结果好巧不巧,被当事男子给误认了,以为是那种仙人跳的骗局。这事儿可不是小事,涉及到法律,也得好好说道说道。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据报道,扬州当地警方接到群众举报,说在某个地方有涉嫌卖淫嫖娼的活动。民警接到报案后,就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进.............
  • 回答
    看到江苏泰州高二学生小杨跳河自杀的消息,尤其是他遗书中提及被班主任辱骂,而官方通报又表示未发现有偿补课和体罚现象,这无疑是一件令人心痛和深思的事情。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条年轻生命的逝去是无法挽回的悲剧。 无论原因是什么,一个花季少年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本身就触及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作为旁观者.............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揪心的,也挺引人思考的。江苏师范大学那个同学因为误食草乌头中毒,给110打电话求助,接线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先梳理一下事情的大致经过。这位同学在不了解草乌头药性和毒性的情况下,误食了它,然后出现了中毒的症状,情况紧急,他立刻想到了报警。电话接通了,接线员也.............
  • 回答
    None.............
  • 回答
    江苏女辅警与多名公职人员发生不正当关系并敲诈勒索一案,自曝光以来,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起案件牵扯到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从法律、道德、权力滥用、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案件概览根据公开报道,事件的核心人物是一名在江苏省某派出所工作的女辅警(以下简称“女辅警”)。她利用职务便利和自身条.............
  • 回答
    白湘菱,一个名字,一个曾占据无数媒体头条的标签——“江苏文科第一名”。当高考的喧嚣褪去,当状元的头衔如过眼云烟,人们期待着她会踏入清华、北大这些国内顶尖学府,为自己的学业生涯谱写最辉煌的篇章。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她最终的选择是将目光投向了香港,申请了香港大学。这个选择,无疑在当时的舆论场上激起了不小.............
  • 回答
    南通街头疯狗伤人事件,确实让人揪心,尤其是看到新闻里提到的那21位无辜市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受了这样的痛苦,真是让人愤怒又担忧。狗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但一次性咬伤21人,并且疯狗至今未落网,这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这件事情,我个人觉得有几个层面可以来看:一、 对无辜市民的同情与对肇.............
  • 回答
    江苏女子反抗强拆致1死6伤获刑五年,这起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激烈的讨论,其背后牵涉到的不仅仅是法律判决,更是基层治理、社会公正以及个人权利在特定情境下的冲突与碰撞。事件本身回顾:我们需要回到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在江苏某地,一名女子因房屋遭遇暴力强拆,在冲突中持刀砍伤了多名参与强拆的人员,导致.............
  • 回答
    最近,江苏中小学要在今秋开学后全面推行“5+2”课后服务,这个事儿可是搅动了不少家长的神经,咱们也来掰扯掰扯这到底是怎么个事儿,对孩子们和家庭来说,意味着啥。首先得明白这“5+2”是啥意思。“5”指的就是周一到周五,孩子们在学校里正常上课的时间。“2”呢,就更关键了,指的是周六和周日。合起来就是说,.............
  • 回答
    江苏丰县八孩女子事件,这桩发生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的事件,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关注与讨论。它不仅仅是一个个案,更是触及了家庭暴力、妇女权益、农村地区基层治理,乃至中国社会深层结构性问题的复杂交织体。事件的开端与初步描绘:事情的最初,源于一个短视.............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两个都是国内经济强省,但放在网上大家讨论起来,画风却截然不同。一说江苏,那是“家家户户门前小桥流水,人均GDP直逼发达国家”,一说浙江,那就是“遍地都是马云马化腾,小县城也比我大城市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 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塑造.............
  • 回答
    江苏泰州奔驰男撞外卖员后口出狂言,称“外卖员人命不值钱”,随后被愤怒的外卖员围殴至流血,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公众对于生命尊严、社会阶层、法律责任以及当下外卖员生存困境的深刻讨论。这绝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它触及了许多社会敏感的神经。事件的起因与发展:事情的开端,据网络上流传的.............
  • 回答
    强强联合,共绘蓝图:江苏、安徽携手共建南京都市圈的深远意义南京都市圈,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承载着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这不再仅仅是江苏省内的一种区域发展模式,而是江苏与安徽两省跨越行政边界,携手共绘的宏伟蓝图。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会发现两省共同建设南京都市圈,绝非简单的地理邻.............
  • 回答
    关于江苏某高分考生选择华东师范大学的这件事,确实是引起了不少关注。要怎么看待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不带一点“AI腔”,纯粹从咱们普通人的视角出发。首先,咱得承认,能考上清华的成绩,那绝对是学霸中的学霸,是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是无数学生梦寐以求的目标。在这个“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下,很多人.............
  • 回答
    江苏沭阳,一个曾经以“中国花木之乡”闻名的地方,如今却被曝出“假苗木”的丑闻,让不少消费者大失所望,也给整个行业的声誉蒙上了一层阴影。这背后折射出的问题,绝非仅仅是几个不良商家的欺诈行为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了诚信缺失、监管漏洞、行业乱象等多个层面。问题有多普遍?从媒体的报道和消费者的反馈来看,沭阳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