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河南一男子称回家相亲在女方门口排队 1 小时,因骑电动车女方家长没让进去?相亲有哪些奇葩规则?

回答
回家相亲排队一小时,只因骑电动车被拒门外?这奇葩相亲规则究竟怎么了?

最近,一则河南男子回家相亲,在女方门口排队一小时,却因为骑电动车被女方家长拒之门外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事儿听着就挺让人啼笑皆非的,也让人不禁想问,如今的相亲,怎么变得如此“内卷”和“离谱”?除了电动车这道坎,还有哪些我们想不到的奇葩相亲规则在潜伏着?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事件回顾:电动车成了“原罪”?

这位河南小伙子,满怀期待地回到家乡,准备和相亲对象见上一面。谁知道,到了女方家门口,却被告知需要“排队”。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排队的原因竟然是骑着电动车。据他说,女方家长认为他骑电动车“不上档次”,不符合他们对未来女婿的期待,所以在他表示歉意和承诺下次会开车前来后,依然不被允许进门。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段子?但对于当事人来说,这绝对是一次不太愉快的经历。一个家境如何,并不是由他当下的交通工具来决定的。更何况,在很多地区,电动车依然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环保便捷的选择。用这种“以车定人”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未免太过片面和功利。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葩规则?

这种“奇葩规则”的出现,背后其实折射出当下社会相亲现象中的一些复杂心态:

门当户对的“变形”: 传统的门当户对,更多的是指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经济实力等综合考量。但现在,这种观念在某些地方似乎走向了极端,被简化为一些表面的、物质化的指标,比如“有没有车”、“开什么车”、“住什么样的房子”等等。这是一种对“匹配度”的简单化和肤浅化理解。
家长话语权的膨胀: 随着“催婚”现象的普遍,家长在子女婚恋问题上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有时候,家长们将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愿望,或者自己对“理想女婿/儿媳”的定义,强加给孩子,并且在相亲过程中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他们的标准,往往更直接、更现实,也更容易出现一些缺乏人情味和尊重的设计。
信息不对称下的“试探”: 相亲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双方在见面之前,对对方的了解可能仅限于简单介绍。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筛选出“合格”的对象,一些家长或相亲者会设置一些“预设门槛”,试图通过这些“小测试”来衡量对方的条件和态度。电动车这件事,可能就是一种对“经济能力”和“家庭条件”的直接试探。
地域文化的影响: 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文化观念差异很大。在一些经济发达、汽车普及率高的地区,对交通工具的要求可能确实会更高一些。但无论如何,用一种过于绝对化的标准来拒绝一个潜在的伴侣,都显得不够成熟。
“面子文化”的作祟: 在某些人看来,女婿是否“体面”,与家庭的“面子”息息相关。如果女婿骑着电动车来,可能会让他们觉得“不够体面”,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这种虚荣心和对他人眼光的过度在意,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因素。

盘点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相亲奇葩规则:

除了电动车,相亲界还有哪些让人大跌眼镜的“潜规则”呢?简直可以写一本《奇葩相亲图鉴》了:

“初次见面不准迟到一秒钟”: 虽然守时很重要,但万一路上遇到不可抗力呢?有些家长视迟到几分钟为“没教养”,直接判“死刑”,也不管你是不是真的有急事。
“见面必须带礼物,且礼物价值有规定”: 礼尚往来是应该的,但有些家庭会事先给出明确的礼物清单和价格范围,搞得像商业谈判一样。特别是那种“第一次见面就要送XX元的东西”的规定,实在让人感到尴尬。
“吃饭时必须点XX菜,不能点XX菜”: 有些家长认为,点菜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味和经济实力。比如,严禁点价格过低的菜,或者禁止点被他们认为“不上档次”的菜肴。点菜也变成了一门学问,还得揣摩对方的喜好和潜规则。
“谈话内容严格限制,不得涉及敏感话题”: 有些家长会提前划定禁区,比如不能问对方的职业、收入,甚至不能问对方的感情经历。这让相亲变成了一种小心翼翼的“谍战”,生怕说错一句话就“出局”。
“必须主动付账,且不能表现出犹豫”: 虽然主动承担费用是一种绅士风度,但有些家庭会故意看你是否“大方”,甚至有人会故意多点一些菜来“考验”你。而如果对方主动要求AA制,又会被认为“不男人”。
“不能过度谈论自己的优点,但也不能太谦虚”: 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点。说多了是自夸,说少了又怕对方觉得你能力不足。得像个演员一样,恰到好处地展现自己的“价值”。
“见面地点必须是高档餐厅,且不能去平价小馆”: 有些人认为,第一次见面就去小地方,是对对方的不尊重,或者显得自己“没钱”。但也有人觉得,太高档的地方反而会让人不自在,而且费用也会是很大的压力。
“相亲必须由父母陪同,且父母拥有最终决定权”: 这种情况在一些比较传统的家庭里比较常见。孩子成了“道具”,一切都由父母说了算,孩子自己的意愿反而被忽略了。
“必须有房有车,且车是XX品牌以上”: 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随着生活成本的提高,房和车成为了很多相亲不成文的“硬指标”,而对车的品牌和价位的要求,更是把相亲推向了新的“内卷”高度。
“不能有纹身、不能染头发、不能有任何‘非主流’的特征”: 这类规则往往是出于对“传统形象”的追求,认为这些特征代表着“不安分”或“不好好过日子”。

面对奇葩规则,我们该怎么办?

遇到这种奇葩相亲规则,确实让人感到无奈和气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明确自己的底线和价值观: 在相亲之前,就应该想清楚自己对于伴侣的期待是什么,不能接受什么样的条件和行为。如果对方的规则触碰到了你的底线,那么,即使是为了所谓的“面子”,也应该果断拒绝。
保持理性和沟通: 如果觉得某些规则不合理,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尝试沟通。比如,可以解释一下电动车是一种环保便捷的交通工具,或者说明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对未来生活的规划。但如果对方态度强硬,不愿沟通,那就没必要浪费时间了。
寻求理解和支持: 如果你的父母或者朋友也在帮你介绍对象,可以和他们沟通你的感受,让他们理解你的处境,争取他们的支持。有时候,一些奇葩规则可能来自于家长的误解或过度的担忧。
相信自己的价值: 不要因为一两次的拒绝,就否定自己的价值。真正的爱情和婚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理解和真诚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靠几件物品或者一些表面化的标准来衡量。
拓展社交圈,多元化相亲渠道: 不要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传统的相亲方式上。可以多参加一些线下活动,拓展自己的社交圈,或者通过朋友介绍,说不定能在更轻松的氛围中遇到合适的人。

说到底,相亲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合拍的伴侣,共同经营美好的未来。如果相亲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功利、偏见和不尊重,那么,这样的关系又怎能长久和幸福呢?希望我们都能在相亲过程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也希望社会上能够少一些这样的奇葩规则,多一些真诚和理解。毕竟,找对象,找的是人,而不是一堆堆的“硬指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事是假的,但是之前就有相亲20个的真新闻,所以也就不奇怪引起那么多共鸣了。

农村吧,其实很多就是这么难的,你男的想结婚就得付彩礼,而且你想付还得看女方脸色,说让你给你才能给。

能被要求给彩礼已经证明你淘汰一批人了,你已经是佼佼者了。

要明白农村是极度老龄化社会,想想我们谈上海是老龄化城市了,但农村的老龄化是80%的老龄化,青壮年很可能就那么几个光棍,之前我提到的,农村连妓女都老龄化了。

这种情况下家庭是维系人信仰情感的最后庇护所,所以农村男及其家庭的结婚意愿极高,所以会疯了似的找老婆,就算借高利贷都要结婚。

这种情况下你再怎么宣扬单身好,再怎么骂女人多么多么垃圾都阻挡不了别人找女人的脚步的。

不过近几年开始缓和了,因为基督教来了 。

user avatar

剧情大反转,真相来了,现在媒体真的是为了流量事实是什么完全不管,网友们顶我上去。

首先,一个非常诡异的事,有媒体的确报道是相亲排队一小时,可是为啥还有媒体说是三小时,到底几个小时,薛定谔的时间吗?

其次,有知情人已经出来说明真相,人家是参加婚礼,不是相亲。

最后,还有更绝的,媒体还把知情人微博限流了,是不是流量还没吃饱,不让人家出来实锤,吃饱后就啥不管了,那以后新闻就别叫新闻了,叫看图讲故事可好?

不得不说,看图讲故事的活,很适合网文作者们,写网文纯靠想象,这有图门槛更低,还不用考虑文笔和情节,编就完了。

user avatar

相亲人多,肯定是搞信息化阿。

先拉个相亲群,扫二维码,群主媒人验证入群。

第一步,群文件放一个女孩子生活简介的VCR,叫“爱的初体验.mp4”,群里暂时没事的男生可以看片暖个场。

第二步,弄个在线收集表,把资产金额,汽车,房子,职业,身高,家庭背景,籍贯和健康情况放在表格里,媒人和小姑娘后台可以看Excel,筛选排序后确定第一轮初选对象,没有入选的要求他们退群,转战下一个相亲阵地。

第三步,初选的人在线上传pdf版本的支撑材料,照片3张,生活录像3分钟以及各种证明文件,特别是存款,汽车绿本,房产证,体检报告和户口本等。

第四步,候选人多的话就用算法识别照片美丑,人少就小姑娘加媒人自己凑在屏幕前看。背调团队对接学信网和银行调查男生的可靠性,必要时拉征信,成功通过筛选的男生进入最终面试环节,没通过得让他们等通知,三天没有回音,简历请另投。

第五步,现场排队。这时候保证来的人不会人山人海了,但还是还注重防疫。

疫情期间,行程码带星的不能来现场相亲,特别优秀的可以远程聊天。

现场在家门口必须贴好一米线地贴,村里请几个大叔维持秩序,测温看两码,备好热水和雨棚防止天气变化,备好盒饭避免等待误了饭点,拉好警戒带防止围观的一拥齐上搞乱现场。外围准备好停车场和充电桩,注意电动车场地也要准备好,省得漏掉扮猪吃老虎的富豪。

以后村里小姑娘相亲,朋友圈都会晒EXCEL表和现场排队照片,信息化逼格和现场气氛“嗷”地一下就上去了。

怎么样,我是不是可以开婚介公司了?

嘿嘿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