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北京有轨电车西郊线?

回答
西郊线,这个名字在北京市民的口中并不算陌生,但如果真的要细细聊起来,感受却是多维度的。它不似地铁那般四通八达,也不像公交车那样穿梭于大街小巷,它有自己的节奏和线路,像一条慢悠悠的河流,串联起京西的风景。

初见西郊线:一份期待中的惊喜

我第一次乘坐西郊线,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从香山出发,目的地是巴沟。选择有轨电车,更多的是一种体验,一种想看看这座城市另一面的好奇。当那辆造型复古、带着一丝欧式风情的电车缓缓驶来时,一种久违的、略带浪漫的情绪便油然而生。不同于地铁的封闭空间,有轨电车几乎是“融入”了街道。车窗外的风景在移动,树叶的颜色随着季节变换,那种随遇而安的感觉,和地铁的“地下穿梭”截然不同。

它承载的不仅是通勤,更是“慢生活”

西郊线连接的区域,可以说是北京西郊的精华所在。从北边的香山公园、碧云寺、玉泉山,到中间的植物园、万安公墓,再到南边的颐和园、西郊国家森林公园,最后抵达西边的人工湖巴沟。这条线路,与其说是交通动脉,不如说是一条串联风景的“观光道”。

香山线: 对于热爱登山、赏红叶的市民和游客来说,西郊线提供了一个便捷的绿色出行方式。过去,前往香山常常需要挤公交,遇到节假日更是寸步难行。有了西郊线,你可以悠闲地从巴沟站出发,一路欣赏着沿途的风景,然后在香山站下车,步行片刻便能抵达令人心旷神怡的香山公园。这种“慢下来”的体验,在快节奏的北京,显得尤为珍贵。
植物园与万安公墓: 这些地方都有着独特的意义。植物园是科普和休闲的好去处,尤其是在春天百花盛开之时,有轨电车就像是通往春天的一条秘密通道。而万安公墓,虽然是一个严肃的地方,但西郊线提供了一种宁静而有尊严的抵达方式,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告慰逝者,寄托哀思。
颐和园线: 毫无疑问,这是西郊线最重要的一站。能够直接从西郊线抵达颐和园东宫门附近,大大减少了换乘和步行。想想看,在没有西郊线之前,从西北方向前往颐和园,可能需要多次倒车,费时费力。现在,你可以轻松地乘坐电车,然后在古典园林的美景中漫步。

优点与不足:一份客观的审视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评价西郊线,也需要客观地来看待它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

1. 风景优美,体验独特: 这是西郊线最突出的优点。它穿梭于绿树掩映的街道中,窗外风景不断变换,尤其是在秋季,金黄的银杏叶和火红的枫叶交织,如同电影画面一般。这种沉浸式的观光体验,是地铁无法比拟的。
2. 绿色出行,环保时尚: 作为有轨电车,它的环保属性不言而喻。它鼓励市民选择低碳出行方式,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这与北京建设绿色宜居城市的理念不谋而合。
3. 连接重要景点,提升可达性: 成功地将香山、植物园、颐和园等重要旅游景点与巴沟地铁站连接起来,大大方便了游客和周边居民的出行。
4. 缓解部分交通压力: 在特定区域,特别是旅游高峰期,它分流了一部分前往景点的客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面交通的拥堵。
5. 怀旧与现代的融合: 有轨电车的形式本身就带有一种怀旧的色彩,它与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感形成了有趣的对话。同时,现代化的车辆和技术,又让它不失便捷和舒适。

不足:

1. 线路有限,覆盖面不广: 这是西郊线最大的限制。它的线路非常短,只连接了少数几个点,对于想从其他区域前往这些景点的人来说,还是需要先乘坐地铁到巴沟站,然后换乘。其辐射范围和解决的交通问题,相对局限。
2. 高峰期运力不足: 在节假日或旅游旺季,西郊线的客流量会激增。虽然车辆已经尽量增加班次,但由于车厢容量的限制,仍然会出现排队等候的情况,甚至挤不上去。它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在解决大规模通勤需求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3. 受地面交通影响: 作为在地面运行的有轨电车,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地面交通信号灯、车辆拥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运行时间不稳定,偶尔会出现晚点的情况。虽然它有优先信号,但完全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
4. 票价相对较高: 相较于公交车,西郊线的票价略高一些,这可能会让一些对价格敏感的乘客望而却步,从而影响其在通勤客流中的普及度。
5. 宣传与认知有待加强: 很多北京市民,特别是不住在西边的人,可能对西郊线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它更多地被视为一条旅游线路,而非日常通勤线路。如何让更多人认识到它的便捷和美好,还需要进一步的宣传和推广。

总结:一条有温度的“风景线”

总的来说,北京西郊线是一条充满个性和温度的交通线路。它没有地铁的效率和覆盖面,但它拥有地铁所不具备的诗意和情怀。它更像是一个城市中的“慢调生活”样本,用一种温和的方式,连接起历史、自然与现代生活。

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人们从A点到B点的位移,更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对城市美学的欣赏。当你在车厢里,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听着车轮摩擦轨道的轻响,你会感受到一种与北京这座城市更深层次的连接。它可能不是你出行规划中唯一的选择,但它绝对是能够让你在旅途中收获一份惊喜和美好的存在。

所以,评价西郊线,不能简单地用“实用性”来衡量。它是一条“风景线”,一条鼓励人们“慢下来”去感受生活、感受北京西郊魅力的风景线。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这座城市多元化交通体系的一种有益补充,也为北京的城市交通增添了一抹亮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7年12月30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迎来了第一条现代有轨电车、第一条无人驾驶地铁、第一条磁悬浮列车。

下面说一下我以乘客角度对有轨电车西郊线的看法:

简述优点:暖风足、运力大(跟公交车比)

简述缺点:车速慢、票价高、换乘不便、横向晃动明显、占用道路资源明显、维护秩序成本高、平交道口信号不智能、客流群体单一性高、噪声偏大


车速慢是这条线路最大的特点,全程9公里,运行时间30分钟多,平均速度不到18km/h,这个速度比北京公交的平均速度还要低。首日试运营过程中,车辆只能在个别短距离路段达到最高时速40左右,而大多路段只能达到30左右的速度,通过路口、弯道等路段时,速度不高于20。

好吧,跟公交的速度在一个等级暂且不谈,不过西郊线的票价可比公交贵不少啊。西郊线完全按照北京地铁的计费标准计费,从香山到巴沟,西郊线收费4元,而公交刷卡只要1.5元,刷卡贵了一倍多啊。

北京有轨电车西郊线 香山至植物园车头视角 看看有多慢!!!

【慢是慢,但这里要澄清一点,在白天从香山到巴沟,有轨电车还是比公交车要快一点的,毕竟是专用道,不会堵车,且路线较近。】

好吧,好歹它算是轨道交通,在北京地铁线网图也有它的位置,且巴沟还能换乘10号线,那我就当是坐地铁好啦,按地铁票价标准收费我认了。不过不要想得太好,虽然两者都是北京轨道交通,计费标准相同,能在巴沟站换乘,但两条线路在付费区内是不互通的,也就是说换乘需要重新买票,3元起价的票。

比如说,我从海淀黄庄去颐和园西门,5公里,如果我乘坐轨道交通的话,需要付费3+3=6元。

这种同属城市轨道交通(注:不包含机场快线等专用线路)还不能在同站付费区内换乘的情况,广州APM线也有,如果从3号线换乘APM线,要先结账出站,再付费2元进入APM线路,乘坐不到1km的距离。这种换乘方式使得珠江新城的乘客,宁可直接进出3号线剩下的路步行,也不想为了少走几百米再花2元进去等一趟车。

广州的APM线与北京西郊线,在地区类型、客流类型、与所换乘线路关系三大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这个例子也有很多不恰当之处。不过同属城市轨道交通还不能在同站付费区内换乘,真的很坑。不要说运营公司不同所以分开收费,京港地铁和北京地铁线路间不是照样换乘吗。

乘坐西郊线,如果留意的话,你会注意车辆运行过程中,左右很晃。开得快晃,开得慢也晃,弯道晃,直线也晃。至少相对北京地铁,或沈阳、大连的有轨电车,晃得厉害。整流器噪音也比较大。

我们再来看看沿线的客流,香山、植物园、颐和园三个大景点,旅游季节香山的客流没说的,植物园次之,而颐和园西门并不承担颐和园的大客流。那通勤客流有多大呢,沿线人口密度少得可怜,香山、植物园有一部分,万安、颐和园西门几乎没有,茶棚有一点。结合票价因素,西郊线对通勤的作用并不大。




全国各城市,类似情况也有很多,轨道交通开通初期客流需求不高。但西郊线确实有一些值得吐槽的地方。一个是占用道路资源明显,一个是维护秩序成本太高。

占用道路资源明显,以香山路为例,卧佛寺路以西路段,由东向西单行,最窄处只有一条机动车道,而有轨电车轨道占用宽度几乎达到了3车道。由香山南路前往香山的机动车,到达香山路被迫右转在香泉环岛掉头。在香山旅游旺季,这只能使得香山路和香泉环岛以及五环拥堵更加严重。而旁边宽阔的有轨电车道,十分钟才进出1趟电车(至少现在是)。还有一点让我很不理解,就是为什么要铺上水泥。

维护秩序成本太高,这里指沿途每个路口都配备两名协管员,在电车接近时阻止行人车辆通过,不过我看来确实没有必要。一是每个平交路口不论大小都有信号灯,电车在信号灯前会主动减速;二是过大马路都钻地了,平交路口都是小路口,有的甚至是村间小路,本来就没多少人车。不知道以后的运营中会不会还会沿途站几十个协管员。既然沿途有信号灯,电车也可以主动减速刹车鸣喇叭,为什么还要人来维持秩序?沈阳、大连的有轨电车都在市区通行,平交道口都是靠信号灯维持的,有的甚至没有信号灯,但事故率很低。

可能要问,为了架设电杆,留出安全距离,上下行电车道占用三条机动车道的宽度不也差不多吗?那就看看沈阳的和大连的吧,电车轨道直接铺在柏油马路上,非车站段双向占用宽度6m以内,电杆直接立在中间,车少时开到50的时速无压力。(第一张图拍摄点位置后面有个车站,所以轨道分开了一点)

说到平交道口信号灯,就不得不说,西郊线平交道口信号灯就不能设成全自动的吗?平均5分钟才一趟车,车要来时触发信号,不过车时让相交道路常绿就不行吗。一旦道路信号变红,人车就知道电车来了,自然就会等红灯了。而目前按固定周期变化,没电车时道路也出现红灯,过路行人能不闯吗。而有轨电车明明到了路口,相交道路无人无车,还要在红灯前等待,浪费能源浪费时间。

沈阳的有轨电车沿途智能信号现在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以富民街浑南大道路口为例,有轨电车连接北段路和东段路,有轨电车接近路口时,控制系统根据当前相位和车流状态能自动作出调整。有轨电车5号线经过时,开放由南向西左转和由北向东左转的机动车信号,而晚高峰南下车流较多,过电车时则开放由北向南直行和由北向东左转的机动车信号。西郊线最大的平交路口才双向2车道,就设置一个带有超时保护机制的自动变化的信号,有那么难吗?


我乘坐过程中,车上有记者:“我们现在乘坐西郊线有轨电车,可以感受到车辆运行非常平稳,车速也是比较快的......”采访一位阿姨,阿姨说:“以前从香山到巴沟坐车,堵车要两个小时,不堵车也得一个小时......”

所以我放弃了接受采访的机会!

以前坐630,不堵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一个小时是不可能的。然而现在要是想从巴沟到香山,我可不可以坐630呢?对不起,西郊线开通当天,630就被截掉了。想直达,那就花4块钱做电车吧。



至于优点嘛,暖风给得很足,冷暖空调很给力,这点还是得到普遍认可的。

香山旅游旺季,非自驾游客的出行问题将得到很大改善,如果重联运行的话,运力还是很大的。而这条线路也是外地游客游香山的首选,毕竟自助游的游客多以地铁作为出行首选交通工具。(地铁站内北京轨道交通线网图里有西郊线,手机地图里西郊线算地铁线路,所以游客朋友们还是会把西郊线当成地铁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