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北京将打开 5 条通风廊道吹雾霾?

回答
北京要打开五条通风廊道来吹散雾霾,这事儿可真是件大事儿,得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城市规划和大气治理上的一记重拳。

首先,咱得明白什么是“通风廊道”。打个比方,就好比城市里要给风开辟出几条“高速公路”。你想啊,城市建筑越建越高、越密,就跟盖了一堆高墙,风想过来吹吹都费劲,空气就容易滞留,污染物也就散不开。通风廊道就是要在城市规划时,有意识地预留出一些宽阔、连贯的空间,让风能够更顺畅地穿过城市,把积聚的污染物吹走。

这五条通风廊道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西山山脉连通型: 主要依靠西山的山体,形成一个天然的屏障和通道。风从西部山区吹过来,沿着山前的开阔地带,比如永定河故道一带,然后穿过城市。这就像从山的缝隙里挤过来的风,带着山里的清新空气。
北运河河流廊道型: 依托北运河这条河流,利用河岸的开阔地带形成通道。水面本身就能降低一些温度,河岸的绿化带也能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风顺着河道吹过来,带动着沿岸的空气一起流动。
温榆河河流廊道型: 和北运河类似,温榆河也是一个重要的河流廊道。它连接着北部的一些区域,风沿着它就能深入城市腹地。
南部平原区域贯通型: 指的是从北京南部相对开阔的平原地区,让风能够贯穿而入,连接城市南部和中部。这可能涉及到一些大型的绿化带、湿地或者拆除一些阻碍通行的建筑来打通。
东部平原海滨对接型: 这个就更厉害了,它瞄准的是来自东部海滨的风。想想看,海风通常比较清新,如果能让这股海风顺利吹进北京,那效果肯定不一样。这需要打通从东部进入北京的通道,可能跨越一些区域。

为啥要这么做?好处可不是一点半点:

1. 治本之策,直击病根: 雾霾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内部空气流通不畅,污染物堆积。通风廊道就是从城市规划层面,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一旦通道打通,风就能像大扫帚一样,把积攒的灰尘、颗粒物吹散,大大改善局部空气质量。这比你一味地去治污染源,但污染物还在城市里“堵着”,效果要强得多。
2. 提升城市“呼吸感”: 城市不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它需要“呼吸”。通风廊道能让新鲜空气进来,污浊空气出去,城市才不会“憋闷”。这对于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舒适度都有直接影响。想象一下,在有风的日子里,空气会比没风的日子舒服太多了。
3. 协同效应,带动区域治理: 这些通风廊道通常不是只在北京市区内打通,而是会跨越周边区域,比如河北的一些地方。这意味着北京的行动可能会带动周边区域一起进行城市规划调整和大气治理,形成区域协同效应,把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都提上去。
4. 缓解热岛效应: 城市高楼林立、沥青路面多,容易聚集热量,形成“热岛效应”。通风廊道能带来更多的空气流动,带走热量,降低城市温度,尤其是在夏季,效果会更明显。
5. 生态效益叠加: 这些廊道很多都是结合了河流、绿地、山体等自然或半自然的空间。这意味着在打通通风的同时,也能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城市的“绿色动脉”。

当然,这事儿也不是说张张嘴就能办到的,里面有很多门道和挑战:

规划的复杂性: 城市规划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工程。要打通五条大规模的通风廊道,意味着要对现有的城市格局进行调整,可能需要拆迁、调整建筑布局、重新规划绿化带等等。这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漫长的时间。
工程实施的难度: 在已经建成的城市里,要打通连贯的通风通道,可能要克服各种地面和地下障碍,比如既有建筑、交通枢纽等。这涉及到大量的工程技术和施工组织。
多方协调的考验: 这涉及到北京、河北等多个省市的区域协作,以及城建、环保、交通、园林等多个部门的联动。要让各方目标一致、协调配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效果的持续性: 通风廊道的治霾效果是否能持续,也跟污染源的控制力度息息相关。如果污染源的排放量一直很大,即使有通风廊道,也可能很快就被新的污染物填满。所以,这需要一个综合治理的体系。

总的来说,北京这个举措是非常有远见的,也显示了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 从被动治理污染,到主动优化城市空间,从解决“末端”问题,到关注“前端”规划,这是城市向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迈进的重要一步。虽然面临挑战,但只要方向对了,并且能够持续推进,这五条通风廊道必将成为北京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城市宜居性的“生命线”,让这座城市能更舒畅地“呼吸”。这绝对是件值得关注和期待的大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亲历者,两次记者采访的都是我的单位领导,对全过程比较了解。

——第一天,北京日报来采访,之前觉得北京日报也算本地比较权威和靠谱的吧,就接受了采访,对记者说“北京市正在利用通风潜力较大地带,完善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系统,以提升建成区整体空气流通性。”

——第二天新闻标题《北京将打开5条通风廊道向城市送风吹雾霾》。

无语凝噎,被网上群众和业内友人群嘲一天……

——第三天新华社想采访,想想也该出来辩解一下,不能让误解延续,新华社应该还是值得信赖的吧,接受采访,对记者说“通风廊道系统构建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密集区的风热环境,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在污染排放不减、气象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单靠通风廊道不能解决雾霾问题。但是可以肯定,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网络的形成对改善微气候有效,对促进污染物扩散有一定辅助作用。”

并且跟新华社严正说明,新闻全文必须先给我们看,同意后才可发表,记者不可随意添加不科学的表述。阅过全文后,同意新华社发表。

——第四天新闻标题《新华社三问北京通道吹霾:依据何在?大拆大建?殃及周边?

三问北京打造五条城市通风廊道

好吧,服,果然玩不过你们,千算万算没想到标题失算。

简单补充两个问题:

  • 第一是关于这两篇报道。

第一篇报道的问题读完新闻全文就可以看出来了,文中哪里说了北京通风廊道是吹雾霾用的?记者说“在很多研究中,通风廊道被视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吹散雾霾的方法之一。”你摸着良心说吹散雾霾四个字不是你自己加的?!是不是听到“通风”“空气流通”“廊道”就不由自主地加上“吹雾霾”了,嗯?

此刻我仿佛听到一个遥远的声音:“不写吹雾霾谁care你们规划部门在干什么,新闻谁看啊……”

第二篇报道的问题,同样读完全文就知道了,实际上要表达的是北京建通风廊道是“有依据的”、“不会大拆大建”、“不会殃及周边”。然而这个完全带有反面引导意味的标题是要闹哪样?很多人根本没看全文只看了个标题就在下面评论说“拍脑袋就来”“又要河北人民接盘”,当然主要是读者自己的问题,但标题本身的引导作用也不可忽视。

  • 第二是关于通风廊道本身。

1、北京通风廊道的研究和规划工作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远早于雾霾,目的是增加大城市里的空气流动性,有没有雾霾都得考虑,不是治霾新举措,而是常规工作的推进。

2、通风廊道主要可以起到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对于雾霾有没有效果现在研究还不充分,所以规划方从来没有说过可以吹走雾霾。就我们现有的一些实验来看,微观上有一定的缓解,风大了,肯定局地的污染物扩散得快些嘛,宏观上的作用现在还很难模拟出来,那么大一个城市,影响因素太多了。如果非要搞清通风廊道和雾霾的关系,那就请环境专家进一步研究吧。

3、第二篇报道里说到了,主要是针对改善微气候,河北人民完全没必要心急上火,吹到北京郊区都费劲,别提吹到河北了。北京郊区居民也别生气,都说了这事儿本身跟雾霾就没多大关系,空气里均匀分布的东西,说吹走就吹走,要有这本事咋不上天呢。

4、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因为这些标题党的新闻媒体,让大家形成了“通风廊道可吹雾霾”的广泛印象,倒是能让通风廊道建设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推动?如果有,那也算是意外收获了。毕竟,让北京在夏天的最高气温能减少个零点几度不也是很好的事么。北京中心城建设这么密集,能因此多保留点绿色生态空间不也是很好的事么。

——————————————

0226更新:

谢谢大家的关注关心以及对我领导的心疼,我也心疼哈哈哈哈

更新一点进展,昨天央视也来采访啦!先是中央4台,同事手机录的:

微博视频

还是很坏,44秒处,特意从一大堆文字里对准“大气污染”几个字拍特写,我们都不知道摄影是这么拍的,看到新闻都醉了,你们尊的好坏好坏喔!

后来又加了个外景拍摄,上了中央1台晚间新闻,戳下面↓↓↓

北京为何要构建“通风廊道”

这个报道和解释还比较尊重我们的本意,p.s 1分7秒左右竟然有错别字,你可是央视!打手板心!

现在我们工作组其实挺开心的,毕竟,要不是这次媒体扯到吹雾霾上面去,这项工作从未这么受重视过,央视都播两回耶╰( ̄▽ ̄)╭现在大家都很有干劲呢,在争议中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吧:P 不说了画小图图去了,谢谢大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