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杭州精神分裂女子花1.2万打车到北京,家属称要价过高要求司机部分退款?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也挺复杂。咱们就敞开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个啥情况。

首先,从事件本身来说,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从杭州打车到北京,这事儿就挺不寻常的。要知道,杭州到北京这可是能跑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就算不考虑精神状况,这也不是一般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中间可能涉及的因素很多,比如患者当时的精神状态是否稳定到足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她为什么选择打车而不是飞机、火车?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想法或动机?

然后是关于费用。1.2万打车到北京,这价格听着确实挺高的。咱们可以简单算一下,这一千多公里,就算司机收费相对高一些,比如每公里20块(这已经是很高的出租车收费了),那么跑下来也得两万多。如果司机收费是1.2万,那平均下来每公里也得10块钱左右,这确实比普通出租车要贵不少,但考虑到长途、油费、司机食宿以及可能的时间成本,也不是完全没可能。毕竟,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商务出行,而是需要司机全程陪伴、等待、甚至照顾(虽然说不好司机是否能提供这种照顾)的特殊情况。

最关键的家属的态度,他们认为“要价过高,要求司机部分退款”。这就把事情推到了一个更微妙的境地。
一方面,家属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一个精神疾病患者在他们不知情或无法干预的情况下,独自进行如此长途的旅行,这本身就让家人非常担心。当得知花费这么高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心疼钱,也可能会觉得司机“利用”了患者的特殊情况。他们认为司机应该体谅患者的精神状况,或者觉得司机赚取了不合理的利润。
另一方面,我们也得想想司机的角度。这位司机在接到这个特殊乘客时,他是否知道对方的精神状况?他是怎么处理的?他在这趟漫长的旅途中,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他有没有承担额外的风险?比如患者在旅途中出现突发状况需要处理,或者对司机造成困扰等等。很多时候,提供这种特殊服务,司机也会承担比正常载客更高的压力。

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也很有讨论空间。

法律层面:司机与乘客之间是服务合同关系。合同的价格一旦确定,双方是否应该遵守?如果家属认为合同价格不合理,他们是否有权利要求退款?这可能涉及到合同的有效性,尤其是当其中一方(患者)在精神状态上可能存在某些判断力受损的情况下。但是,如果合同是明确的,且司机也提供了相应的服务,强制退款可能存在法律上的争议。当然,司机在服务过程中是否存在欺诈或者不当得利,是需要证据来判断的。
道德层面:这才是最让人纠结的地方。作为一名司机,在得知或怀疑乘客有精神疾病的情况下,是否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是否应该告知家属?是否应该收取更高的费用?或者,在收费时是否应该更加谨慎和人性化?反过来,作为家属,在患者出现精神状况时,是否应该做好监护和管理?为什么会让患者一个人做出这样的决定并独自出行?

这件事的复杂性在于:

1. 信息不对称和知情权:司机是否清楚乘客的精神状况?家属对此的反应是基于什么信息?
2. 服务与责任的边界:司机的责任是把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还是需要承担照顾和判断乘客精神状况的责任?
3. 价格的合理性评估:1.2万的定价,在市场经济下是司机和乘客(或其监护人)双方协商的结果,但在这个特殊案例中,这个协商过程是否公平?
4. 社会共情与个体利益的权衡:一方面,我们同情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希望他们得到照顾和理解;另一方面,司机也是一个普通劳动者,需要为自己的付出获得合理回报。

我的看法是:

这件事情不能简单地用“谁对谁错”来概括。

司机:他可能认为自己提供了服务,收取了约定的费用,且价格在长途定制服务中并非离谱。如果他没有恶意欺骗或强迫,且顺利将乘客送达,那么收取费用是他的劳动所得。但他可能也有不够周全的地方,比如在收费时是否应该更明确地告知费用包含哪些服务,或者在行驶过程中是否应该主动联系家属报备行程,尤其是在得知乘客情况特殊后。
家属:他们的担心和不满是可以理解的,钱是一方面,更担心的是亲人的安全和精神状况。但他们要求退款,可能需要更充分的理由,比如证明司机存在欺诈行为,或者在服务过程中存在重大失误导致了不必要的损失。简单一句“要价过高”可能在法律上站不住脚,除非能证明司机存在价格欺诈。
患者:她本身是事件的中心,她的精神状况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她的出行行为背后可能有我们不知道的原因,但显然,在没有充分支持和监护的情况下进行如此长途的旅行,对她本身也是有风险的。

最终的处理可能需要双方坐下来沟通,或者借助第三方(如消费者协会或法律途径)来协商解决。 如果司机确实有收取高额“保护费”性质的费用,或者在服务过程中存在不当之处,那么适当退款是应该的。但如果司机提供的是市场价的长途定制服务,且履行了合同义务,那么家属的要求可能就显得有些强硬了。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监护和关爱,社会和家庭都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提供服务时,也要多一份人文关怀和责任心,但也要明确服务的边界和商业的原则。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情理法结合去处理的个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家从95年开始养出租车,99年的时候接过一个从吉林市到北京的活,要价6000,讲价到5500,我们出过路费,看好了,那是99年!我们这里当时的起车费是5块,每公里1块2!对方不是精神病!因为各种各样原因需要长途打车的并不少见。

你还觉得现在杭州的出租车要1万2很离谱?

出租车跑长途都是议价,不可能打表走,毕竟还要算返程的。所以我们要价至少是双倍的打表价钱,是至少!要到3倍的价格也不是很过分,1000多公里一口气跑下来是什么感觉,你们又有几个人体会过?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么远的路程一般都是两个司机轮流开的。

至于说那女的是精神病,精神病就能坐车不给钱了?再说,司机又不是医生,分辨不出有没有病,如果真是疯疯癫癫的那种,司机见了都是远远的躲着走,而且她还能跟司机议价,说明也不是很疯嘛,起码还知道坐车要给钱,比她家里那些人不是正常多了?

看你是精神病家属退你2000买药吃,很仁义了!


2018年5月12日

一直很纠结,不是因为司机退不退钱的问题,而是一直在考虑,是不是我们国家应该发一个《正常人证》,来证明这个人精神没问题,出入公共场合乘坐交通工具什么的一定要出示《正常人证》,否则一律按精神病处理。

就拿这个事情来说,司机没有办法辨别对方是不是精神病,要是有个《正常人证》不就都解决啦?

再看这个事情,司机以为对方是正常人,而与其达成契约,这个契约应不应该有法律效力?如果说因为对方是精神病,契约不成立,那司机才是受害者好不好?因为精神病的几句玩笑话他就要付出劳动,收取报酬也没什么问题,至于说价格,前面已经说过了,1万2偏高但绝对不离谱。

还想提出个疑问,假如:某精神病到我的烟酒商店来,说自己孩子要结婚,订50瓶飞天茅台,1500元一瓶,共75000元。因为当时这个人没有表现出任何精神问题,交定金的时候也能签字,我认为他是正常人,于是我进货。之后他家属找来说是精神病,没人要结婚,还想要回定金,那我是不是就得老老实实的挨欺负,货白进了,得压一大批货款。跟本次事件一样,精神病真的就能为所欲为了?说出的话可以不用负责,给出的钱能要回来,而很多时候精神病人与正常人是没什么区别的,在保护了精神病人利益的同时,谁来保护被精神病人所侵犯的权益?


2018年5月13日

第一次有这么多点赞的很激动,但是。。。

这位同学,如果你想讲道理,随便你怎么说我都不反驳,道理说不明白就地域攻击,东北人怎么得罪你了?你是不是也是精神病,不用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了?


2018年5月15日

啥也不想说了,东北的咋了?别逼我骂你。。。。。。


2018年5月28日

一直在等,也没有后续,看某些新闻报道好像司机躲起来不接受采访,还有些说司机已经跑路了(估计这个不靠谱,万八千块钱还不值得跑路),反正我是不知道之后发生什么事情了。但也就无非2种情况,其一,司机拿出点钱,息事宁人。其二,司机不给钱家属走法律程序。如果是第二种情况,这应该会有报道的,估计很可能就是司机拿钱了。现在好多新闻都是这样,看着看着就没下文了,整的人家憋了八屈的。。。话说这人能拿出1万2呢,别说她是精神病了,我不是精神病也不能随时拿出1万2啊。。。

各位保重,我要在精神病的道路上一去不回了,争取也能达到随时能拿出1万2的程度。。。。。。后会有期!~


我国所有出租车都只可以本地营运,出了本地是不可以载客的,哪怕他到北京有人要做他的顺风车回杭州他也不能拉,所以做长途出租车是至少要收双倍车费的,明白?这是基本常识,难道你们没遇到过在市区打车去郊区的?你看司机是打表还是要你个双倍?人家也得算算空车回来的费用,这个费用当然要由打车的人来出。

别看什么滴滴软件上写着4000多就能走,不信你就试试看有没有人削你。。。逗人玩呐,4000多就想跑北京


本来我以为地域攻击的就够奇葩了,竟然还TM有追到私信去骂我的。原本以为知乎是个交流的平台,看来是我天真了

user avatar

第一个细节:“出租车司机”是在火车站口接的单。注意,火车站口。

第二个细节:女子想去看长城,司机到北京后,将女子放在一个小旅馆,然后就收了钱,自己回了杭州。


各位说司机“付出了劳动就该取得报酬”,还有口口声声说合同契约的网友,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起码的社会经验。

火车站口的出租车,有多大比例是黑车,自己掂量。

正规出租公司的司机,正常思维的出租车司机,有多大概率会接一个1300公里的“大单”,自己掂量。

正常人乘客,咱且不说高铁、飞机,就说出租车的竞争对手滴滴,自己找个1000多公里的城市,看看专车多少钱,行不?

就算是汽运打车,1300公里收12000元也显然远高出市场价了好伐?


至于说一万二“费用合理”的朋友,还有用百度地图算打车费用的朋友,呵呵,电脑估算的4800多的打车费,先不说准不准,起码这个参考价格原本就包含返程、人工、油费的。

我没见谁打个车付完车费还要再给司机油费人工费的。


至于真实成本,我给各位没自己开过车的纸上谈兵学生党们算个帐吧:

1,油费、高速费。

杭州到北京往返大约2600公里,全程走高速,按百公里7个油算(已经很费油了,跑过长途高速的都该有数,就出租车那个排量,老司机压到6个油以内很正常),油耗不超过180升,92号汽油刚涨价,按7块钱一升算,油费1300绰绰有余了。

高速费2600公里应该在700左右,没跑这么远过,估算,应该不超过这个数。

一共2000。

2,保险费、车检费、维修保养费等。

私家车一年交强险、商业险、车检费、维修保养费等,一万块肯定能打得住。

别拿豪车豪车抬杠,你见谁开劳斯莱斯跑出租了?出租车一般是啥价位、啥款型,大家都该有数。

出租车咱就当它商用,各种费用上浮,保险公司也不给出租车公司团购价,一年一万五,够意思了吧?

往返咱算两天,再让司机休一天,三天,可以了吧?

一万五除以365乘以3,呃,123块…

3、上交出租车公司的各类管理费用,这个我不太清楚,姑且按每天300、一共三天来算,900元。

不过要是出租车公司每个月问司机抽9000的人头费,我觉得是太狠了,难以相信。

4、司机本人的人工成本。

这个价格不算透明,毕竟每个师傅的实际收入都不同。按行业平均水平的话,每天应该在300左右。

假设这位司机师傅是行业里的佼佼者,扣出各种成本,每月稳入三万,一天1000。

女子“耽误”了他三天,算3000,够意思了。

6、风险成本。

这个前边保险费里已经给过了。


所以,司机实际付出的硬性成本不超过3000,算上他本人的辛苦费3000,家属认为应该给六七千,还真不算欺负人。

正常司机跑短途,13公里算往返,能收到60么?这得是堵在路上赚候车费才行。13公里往返收120?这是想钱想疯了,不被投诉才怪。连续宰这么100单?


当然,如果还有杠精就是认为,女子自己同意了就是合理,那我们干嘛还要谴责台湾诈骗犯?凭什么骂38元大虾?黑中介坑你钱时还有白纸黑字的合同呢!老头老太太电视购物花光棺材本是不是也是自愿的?

你们呀,真的那衣物,没有骗子的命,得了骗子的病。

user avatar

知乎所谓读书人太多,不知道社会上油子有多少。

读书人爱讲规矩,守法,但遇到恶人,把你卖了你还夸他做的好。

有些人就是这么恶,就是看你弱欺负你,就是趁你不注意占你便宜。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而且这样的人比例不少。

好人比例高没错,但遇到99个好人,遇到一个坏人就完了,所以好人再多也得提防坏人。

所以我反复提醒老婆孩子,不走偏僻路,不走夜路,不坐黑车,去旅游点不要手骚嘴馋。对错和损失钱是小事,惹一身骚就不值了。

这个观点不同意,那么没必要往下看,继续生活在你臆想出来的美好世界里吧。

说回到这个问题,很多回答说有人确实就爱坐长途出租,花的起钱。还有说司机无法判断乘客是否精神病,所以无责。

那么,常识有吗?开出租车的,天天见各色人等,哪个有钱哪个装,哪个好说话哪个不好糊弄,哪个是出来卖的哪个是良家,门清!

你说这样的人精不知道乘客正不正常?不想一下能不能拿到这个钱?

别扯别人,自己设身处地想一想,来一个客人,杭州到北京,你不问两句打不打表?不说包车费用?不先把钱收喽?这钱真能到手里?开车途中不聊两句旁敲侧击一下?这一单要是赚不到钱,得耽误多少活?

这种大活,是属于司机经验范围外的,接一千个未必碰上一个。平时都是五六公里盯着表给钱的主,忽然来一个不讲价的,上来就几千公里的,不奇怪吗?

我相信正常的司机没有十足的把握,是不敢这么做的。敢接这活淌这趟水的,就别装无辜不知道了。

再打个比方,你开水果店,忽然接到一个外卖单子说要2000盘水果拼盘,你不去问下是不是下错单了,而是迅速接了单,飞速做两千盘水果送过去,这样好吗?是,你从流程上没问题,水果拼盘也属于不能退的东西。这钱是该给,但这样做好吗?

按我个人的想法,无非是看人有点病,想捡这个钱包而已。人给你送到了,还能退钱退货咋地。

用句时髦的话说,非蠢既坏。

知乎上这班帮司机说话的,就是给人卖了还帮忙数钱的最好例子。




更新:下面是新闻上复制过来的,从她家人的一面之词里,可以看出司机确实如我所料,利用了精神病人。如果她哥哥说的是实话,一个每天赚30元的人,衣着行为会是花一万二去北京的人的样子吗?会是公务在身不在乎钱的某知乎答主的样子吗?去北京,没有具体地点,司机最后把她放在旅馆里,收钱走了,这是坐实了他心存不轨。

另外还有许多回答在算一万二合不合理。在我看真是傻,在这个案子里,收多少是根据乘客兜里的钱定的。可以说乘客兜里有5万,他就能变着法收5万。


5月10日,记者联系上小君的哥哥,也就是投诉人。

他告诉记者,妹妹十几年前被确诊患精神分裂症,住过七八次院,最近一次在2010年,住院4个半月后出院与父母同住,一直服药控制病情,情况比较稳定。

“小君没成家,跟父母住在自家造的房子。父母盯她盯得牢,每天要看她把药吃下去才放心,她如果不吃药就基本不会睡觉,吃药后一般能睡到中午。服药期间,她跟正常人区别不大,平时还跟附近老人做点手工活,一天赚30块,到现在存了一万多块,自己保管。”

上个月,小君父母打扫房间时发现她房间角落里有很多药粉,这才惊觉,原来小君当着他们的面把药倒进嘴里,回房间把药吐出来了,父母说了几句,小君有点不高兴。

4月26日中午,小君父母喊她吃午饭,没人应,进她房间才发现人不见了,随身的包也不在,立即打电话给小君哥哥,一起到派出所报案,在民警调取的监控中发现了小君的行踪。

“早上4点半,天还没亮她就出门了,还把存了很久的一万多块钱带上了。我在监控里看,她大概走了二十几分钟,到了有‘黄鱼车’的地方上了辆车,民警帮我们联系司机,司机说收了180元送到城站火车站,我让他开车带我跑了一遍,找到小君下车的地点。”小君哥哥说。

去城站干什么?从北京接回妹妹后,小君哥哥问过她。

“她说想去北京,出租车司机说北京太远,车费要好几万,妹妹说没这么多钱,司机告诉她去上海只要一两千,她就上车了。路上司机说自己是杭州人,又说可以付1万2把她送到北京,然后就开车去了……”小君哥哥无奈地摇摇头。

出租车开到北京已是4月27日凌晨,按小君哥哥的说法,小君要去长城,司机没答应,帮她找了家小旅馆,收下12000元现金后开车回杭州。

记者联系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分局站前派出所。民警说,4月29日小君哥哥到派出所报警,说妹妹失踪。民警调看监控,发现小君26日凌晨在城站附近上出租车,民警辗转联系上了司机,司机承认有这回事,女孩说要去北京,他把她送到北京,之后就不知道了。

得知妹妹大致位置后,小君哥哥叫上两名家属乘飞机去北京,5月1日凌晨2点找到那家小旅馆,小君还未离开。

“听旅馆门卫说她住四天了,后面两天只是下午出门买三瓶矿泉水,其他时间不出门,也没吃饭……”小君哥哥说:“她不吃药是不会睡觉的,要是再晚去不知道会不会出大事。”

5月1日中午,小君哥哥和家人把小君带回杭州,吃过饭,家人就把她送到医院,目前正住院治疗。

记者多次电话联系出租车司机,均提示为空号,手机号码属地显示是辽宁本溪。

浙江汉鼎律师事务所主任郑若阳律师表示,从女子哥哥的描述分析,小君有精神病史,持残疾证,事发前又擅自停药,事后被诊断为精神分裂复发,基本可判断打的时处于精神病发作期,属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能力状态。当然,在实践中对成年人是否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有争议,受案法院会根据证据或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书作为依据。

从家属提供的打的过程分析,女子在火车站附近打的去北京,司机报价几万元,又告诉她去上海只要几千,女子上车后司机提议一万二送到北京。从打的地点在火车站门口、女子变换目的地,判断她可能存在精神问题,司机没有报警,还把她送到北京并收一万二千元车费,存在明显过错。不过,这只是乘客一方的说法,且乘客处于精神病发作期间,可信度有待考证。

user avatar

路上有个疑似精神病人,明显家人没看牢跑出来的,不过长得白白净净,你起了心思,哄骗一番弄上了床,几天后警察找来了,你认为你没有责任,是家属没看牢,你只是约了个炮,不知道对面有神经病,你是好人。


警察:“好啊,去跟法官说,看他让不让你做好人。”

user avatar

在我看来这个司机并不是蠢,而是坏,非常非常的坏。揣着明白装糊涂,道德底线非常低下。

看到这么一大堆给司机洗白的,真是疑惑大家到底是没仔细看新闻原文,还是就特别认可弱肉强食的价值观?是不是认为自己说出“你弱你有理”,自己就是强的那一方了?

现在杀人放火碰瓷的用精神病来打马虎眼,反而真正这样的无害的傻得还有契约精神(付钱了)的精神病人被大家一通嘲讽?

几个细节罗列下:

去城站干什么?从北京接回妹妹后,小君哥哥问过她。

“她说想去北京,出租车司机说北京太远,车费要好几万,妹妹说没这么多钱,司机告诉她去上海只要一两千,她就上车了。路上司机说自己是杭州人,又说可以付1万2把她送到北京,然后就开车去了……”小君哥哥无奈地摇摇头。

1、城站是火车站,也就是说女子本身试图乘坐火车去北京,但没坐成(推测是因为没有身份证)。可推测为在火车站附近打的。

2、既然司机在火车站附近接到这样的奇葩订单,心里没有疑惑就不正常了。至少这个司机知道女子无法乘坐火车。

3、司机说到北京太远,车费好几万,到上海便宜,所以女孩上车了,要去上海。(这说明女孩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地),并不是非去北京不可。

“小君没成家,跟父母住在自家造的房子。父母盯她盯得牢,每天要看她把药吃下去才放心,她如果不吃药就基本不会睡觉,吃药后一般能睡到中午。服药期间,她跟正常人区别不大,平时还跟附近老人做点手工活,一天赚30块,到现在存了一万多块,自己保管。”

4、这里就提到了姑娘打工赚钱存了1万多块,推测跟司机要到的1.2万的价格相差不大。司机应当是知道女子身上带了1.2w以上的现金这件事。个人推测下,对话如下:

女子:“我要去北京”

司机:“北京太贵了,要好几万呢”

女子:“我身上只有1.3万。”

司机:“去上海便宜,一两千。”、

女子:“那去上海也行”

女子上车。

司机跟女子聊天套话,大概就是平常人的好奇心,为啥打的不做火车诸类。然后疯狂思索中,既然天上掉馅饼,不然就去北京,接个大的。

司机:“我说小姑娘,都是杭州人,给你打个折,也不要你好几万了,就1.2万吧给你送到北京。”

女子:“好”。

就这么个过程。

5、到了北京找了个小旅馆把女子放下了,说明司机知道女子去北京没有去处,并且没有能力开房入住(原因1,没有身份证,2,精神不正常,无行为能力)。

然而把女孩放下后的结果呢?她身上钱估计所剩无几,没有目的,举目无亲,精神不正常,有一天钱花光了就要流落街头,而她的家人还在千里之外的杭州根本不知道去哪里找女儿。这些司机难道想不到吗?


这个司机一点都不无辜,为啥停机空号联系不上了,自己知道理亏呗,他这一波跟拐卖有啥区别?把一个明知没有行为能力的人放到千里之外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不能动一点恻隐之心,还是个人吗?司机揣着明白装糊涂,他就是钻个空子,他完全可以说不知道对方精神不正常,这女子是个成年人,不是小孩。司机也没偷没抢,打着你情我愿公平交易的幌子,还换来这么一大群知乎众给他洗白白,一口一个司机小哥付出了劳动…

我跟人讨论这件事,别人就反问司机没毛病,你认为司机应当报警或者把女孩送回家?

我倒是觉得他不用这么好,他就是冷漠点,只要是普通的,就算有点小坏的人,也不会接这个单,离她远远的,不给自己制造麻烦,也不给别人制造麻烦,这已经是一般正常底线的人的处事方式了。

这事儿如果把女子换成“老人”,大家会怎么看?一个老年痴呆的迷迷糊糊的老人,带着1万多块钱打的去北京,结果司机个天杀的还真的拉他去了,作为家人会怎么想?

这女子已经付了钱,家人也没说不应当付钱,但不是付这么多钱,司机有诱导拐带的嫌疑(而且嫌疑非常大),没有气愤的想砸了司机已经很克制了,这司机这波操作无疑是给一个有精神病患者的家庭一个雪上加霜的打击。


不要低估了大众的善良。去年冬天很冷很冷的时候,在街上看到一个露宿街头的女子,睡在路边长凳上,当时正好路过几个广场舞大妈,就围上去,把她叫醒,问她家在哪里,说睡在这里这样不行的,告诉她如果没有地方去,可以去旁边银行的ATM机房间里过夜。那女的就起来了,可能以为大妈们是赶她走的,拖着一堆乱七八糟的家当漫无目的的走,也并没有去银行夜宿,而是换了个地方躲在路边草丛和树底下了。我去超市买的面包和水塞给她,她也怯懦的不敢说话,只是接了食物。这就是非常平常的,真正可怜的精神病人,没有想着碰瓷,甚至没有伸手要饭,如果某天饿死了冻死了,也只是默默的饿死冻死了。而那些广场舞大妈,也让我觉得,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很多。

而这个司机,显然是远远低于普通大众人的道德水平的。这个司机无敌坏,良心狗都不系的吃的那种,不接受反驳。给他洗白就是纵容恶人。

user avatar

一个精神状态有问题的女人,她说要打车从杭州到北京。司机就开车?


我说句不客气的话,开车出城,在路上把人卖喽,都神不知鬼不觉。


说句更难听的,这位司机怎么知道这个女人是安全的?出租车打车出远门是出租车司机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事情。有多少凶杀案,都是打车出城,杀人抢钱再抢车。


这个司机,就一点不警觉吗?


这个司机,一点不害怕吗?


出租车司机是最市侩的职业,三教九流什么没见过。


但是,人家就是开车去了北京。


我不知道该不该给钱,因为这是法律层面的事情。


但是,这事做的,比吃了苍蝇还恶心。


天天说和谐社会,但是真当利字当头,总是有人挑战公众底线。


很心酸也很无奈。


索性,人平安无事,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在这个节骨眼上,我还是希望家人多关心一下这位精神分裂的女子,毕竟,她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而不是指责她。


我不知道法律会怎么处理这件事,但是我知道,这位女子一定心里非常难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也挺复杂。咱们就敞开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个啥情况。首先,从事件本身来说,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从杭州打车到北京,这事儿就挺不寻常的。要知道,杭州到北京这可是能跑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就算不考虑精神状况,这也不是一般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中间可能涉及的因素很多,比如患者当时的精神状.............
  • 回答
    杭州良渚遗址申遗成功: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全球认知提升杭州良渚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无疑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仅是一座遗址的“荣誉”,更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有力证明,以及对人类早期文明研究的重大贡献。要评价这一事件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
  • 回答
    要评价杭州某街道办招聘8名工作人员全是清华北大硕士,甚至还有一位地球物理博士的现象是否算“新版读书无用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考察。首先,理解“读书无用论”的内涵。传统的“读书无用论”常常出现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发现一些没有高学历的人通过勤奋、抓住机遇或者掌握实.............
  • 回答
    杭州巨头抱团:阿里、海康、网易等HR联盟的深层解读近期,杭州科技圈传出消息,包括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网易在内的一批头部企业,正在酝酿组建一个高规格的“HR联盟”。这不禁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有些好奇。究竟是什么促使这些身处各自领域、业务繁忙的巨头,会走到一起,并且将重心放在人力资源这个被不少人视为“服务.............
  • 回答
    关于杭州那位在街头崩溃痛哭的小伙,以及他“疑似”被游戏《只狼》里的“剑圣”压垮的说法,这事儿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大家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事情的起因和网络上的解读: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有人在杭州街头拍到一位年轻小伙,情绪失控,在街边放声大哭。视频流传出来后,很快就有人扒出(或者说“脑补”)他可能是在.............
  • 回答
    杭州保姆纵火案,作为一起令人发指的恶性案件,在第一次开庭时,嫌疑人莫焕晶的辩护律师党琳山的表现,无疑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对于党琳山律师的行为,社会各界有着复杂而多维度的看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党琳山律师的辩护策略和目标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作为辩护律师,党琳山的职责是在法律框架内,为他.............
  • 回答
    抱歉,我无法提供关于“杭州高级中学第一个出考场的‘林欢’同学”的评价。原因如下:1. 信息来源不明: 我作为一个AI模型,无法获取实时的、具体的个人信息,特别是像“第一个出考场”这样的个人行为。关于这位同学的任何信息,如果不是公开、广泛报道的,我无法得知。2. 涉及隐私和个人信息: 即使存在这样.............
  • 回答
    从街头巷尾到诗词殿堂:一位外卖小哥的“诗意逆袭”最近,关于一位名叫“张搏”的外卖小哥夺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的消息,像一股清流涤荡了许多人的心房。这位曾经在杭州的街头巷尾穿梭、为生活奔波的身影,如今站在了诗词的最高领奖台上,成为了亿万观众心中的“诗意英雄”。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像是一面.............
  • 回答
    提及2018年9月到2019年8月30日这段时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下沙校区生活区住进了不少成教学生,这在当时确实是校区内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变化。对于这个举措,从校方的角度来看,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为了整合资源,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毕竟,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各个学院和教学点的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都需要一个.............
  • 回答
    西湖边15块一根的烤肠:一场关于“情怀”与“现实”的博弈在烟波浩渺、风光旖旎的杭州西湖,游客们漫步湖畔,欣赏着“苏堤春晓”、“断桥残雪”等经典景致。然而,当口腹之欲袭来,一份15元的天价烤肠,却像一块突兀的石头,搅乱了这幅宁静的画卷,引发了无数的争议与讨论。价格的“傲慢”:何以定如此高价?首先,让我.............
  • 回答
    关于“留学生回杭州硬闯小区”的事件,我必须说,这着实是一件让人挺不是滋味的事情,也挺让人思考的。首先,从最直接的层面来看,这件事情的核心是 规则的冲突 和 沟通的失败。这位留学生,姑且称他为“小李”吧,刚从国外回来,可能经历了一段不短时间的旅程,也经历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隔离期。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心.............
  • 回答
    这篇新闻《儿子想在杭州买套房 妈妈写了一封信拒绝了他》确实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可以说是现代社会中一个家庭财富分配、亲子关系以及代际观念碰撞的缩影,挺有意思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妈妈在这个事件中扮演了一个相当“清醒”的角色。在咱们当今社会,尤其是大城市,房.............
  • 回答
    6月12日发生在杭州的一起网约车事件,一位名叫高女士的乘客在行程中突然开门跳车,这无疑是一起触目惊心的事件。作为旁观者,我们很难去完全揣测事情发生的全部细节和高女士当时内心的真实状态。但是,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审视和评价这件事,希望能更全面地理解这起事件:事件本身:触目惊心与安全隐患的警示首先,从事.............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事儿。9月份杭州那款号称“国内首款”的人造肉食品一上市,立马就搅动了不少人的神经。这玩意儿吧,一出现就自带话题性,有人觉得这是餐桌上的未来,有人则怀疑是不是又一个炒概念的“科技骗局”。这事儿挺复杂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分析一下。人造肉:到底是个啥玩意儿?首先,得明白“人造肉”这.............
  • 回答
    女子打滴滴专车从上海到杭州,对700多元车费不满,只愿出113元?这事儿,说起来真有点意思,也挺让人哭笑不得的。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单行程大概是个什么情况。从上海到杭州,这距离可不是短的,来回怎么也得四五百公里吧?而且是“专车”,一般理解就是比快车更舒适、档次更高的车型,比如BBA级别的。这种车,本.............
  • 回答
    惊艳时光,衔接未来:一次成功穿越的“杭州八分钟”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闭幕式上的“杭州八分钟”,至今仍是我心中一个闪耀的节点。与其说它是一场简单的表演,不如说是一次精心策划、充满巧思的文化输出,一次与未来的对话,一次将杭州的韵味与中国科技力量完美融合的生动展示。从“水墨江南”到“数字未来”的无缝切换.............
  • 回答
    4月5日晚,杭州来福士广场突然被封控的消息,无疑在当晚以及之后几天都在杭州市民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和广泛的讨论。这件事的细节和影响,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突发性与信息传播首先,我们得说说这件事情发生的时机和方式。4月5日是清明假期,很多人可能正享受着假期的最后一天,或者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工作日做准备。在.............
  • 回答
    淘宝天猫总裁蒋凡“高层次人才”资格被中止:一场公众视野下的规则审视蒋凡,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阿里系年轻高管,其“杭州高层次人才”的认定资格被中止一事,无疑在公众视野中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资格的事件,更是一次对人才认定机制、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公众期望的深层审视。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
  • 回答
    最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公布的《2023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将南京定位为“特大城市”,而杭州、苏州和合肥则被划为“一型大城市”,这无疑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分级?我们不妨从多个维度来仔细审视一番。首先,要理解这个“特大城市”和“一型大城市”的划分,不能仅仅看作一个.............
  • 回答
    杭州某小区这桩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挺不是滋味的。一个业主,把小区里400多个车位给承包了,然后这两年时间,这停车费就从不知道多少钱,涨到了450块一个月。这涨幅、这数量,一听就挺吓人的,也难怪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首先,咱们得从这“400多个车位属同一个业主”这事儿说起。这事儿的背后,可能涉及到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