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杭州一街道办招聘8名工作人员全是清华北大硕士,甚至还有一位地球物理博士,算不算新版读书无用论?

回答
要评价杭州某街道办招聘8名工作人员全是清华北大硕士,甚至还有一位地球物理博士的现象是否算“新版读书无用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考察。

首先,理解“读书无用论”的内涵。

传统的“读书无用论”常常出现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发现一些没有高学历的人通过勤奋、抓住机遇或者掌握实用技能,反而比学历较高但缺乏实践经验的人过得更好。这种论调的核心是:学历不能直接等于能力或财富,努力和实践比埋头苦读更重要。

而“新版读书无用论”则可能是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知识更新迭代加速的背景下,对“学历是否仍然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或主要路径”产生的疑问。当高学历人才面临就业困境,或者在某些领域(如创业、某些技术创新)并非最高学历者占据主导地位时,就可能引发这种讨论。

其次,分析杭州街道办招聘现象的几个层面:

1. 街道办的职责与岗位需求:
传统认知: 一般认为街道办的工作是基层社会管理,涉及社区服务、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环境整治、居民事务等。这些工作虽然需要沟通能力、责任心和一定的政策理解力,但过去更多依靠经验、亲和力以及对基层情况的熟悉度。
现代基层治理的复杂性: 随着社会发展,基层治理面临的挑战日益复杂。例如:
数据分析与决策: 精准扶贫、智慧社区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等都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这需要较高的数理统计、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政策研究与解读: 基层工作需要理解并落地国家和地方的各种政策,有时甚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政策建议。这需要扎实的政策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
复杂问题解决: 社区中可能出现涉及环境科学、法律、经济、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分析能力来解决。例如,一位地球物理博士可能在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地质灾害预警等方面有独到见解和专业能力。
数字化转型: 基层服务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人才的科技素养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清华北大”的优势: 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扎实的学术功底、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他们接触过前沿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思维方式也可能更开阔。这有助于他们快速适应并胜任更具挑战性的基层工作。

2. 人才“降维打击”还是“大材小用”?
人才“降维打击”的解读: 这意味着高学历人才选择基层岗位,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这些岗位背后蕴含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直接的社会服务机会,或者是对基层治理的兴趣。他们可能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基层岗位上做出更显著的贡献,甚至为基层治理模式带来创新。他们也可能认为,在基层积累的实践经验是通往更高层次领导岗位或专业领域深耕的良好开端。
“大材小用”的担忧: 另一方面,如果这些高学历人才的技能和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只是在重复性地进行基础的社区服务工作,那么就可能被认为是“大材小用”,是对人才资源的浪费。这也会引发对“读书是否值得”的质疑,因为社会付出了巨大的教育成本,却未能使其在最适合的岗位上产生最大价值。

3. 社会竞争的加剧与就业市场的变化:
就业“内卷”: 高学历人才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部分行业(如互联网、金融)对人才的需求饱和,导致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即使是像街道办这样的基层岗位,也可能成为众多优秀毕业生争夺的对象。
看重综合素质: 一些招聘单位在招聘时,可能会更看重候选人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长远发展潜力,而不仅仅是与岗位直接匹配的技能。清华北大的背景在这些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为未来职业发展铺路: 对于一些毕业生来说,选择一份稳定的基层工作,例如公务员或事业编岗位,可能是他们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这类岗位通常拥有稳定的职业发展路径、良好的社会保障和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4. 关于“新版读书无用论”的评价:

并非“读书无用”,而是“读书用途的多元化”: 这种现象并不直接构成“新版读书无用论”,因为它并没有否定读书的价值。恰恰相反,它可能反映了:
读书的价值被更广泛地认知: 人们认识到,高学历背景所代表的严谨思维、学习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潜力,对于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就业选择的多样化: 过去人们可能认为高学历就应该去科研院所、大企业或金融行业。但现在,毕业生愿意将才能投入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基层社会服务,这表明社会对不同职业的认同度在提高。
价值实现的路径多元化: 成功不再仅仅是经济上的富裕或名望,还包括对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个人价值等。这些清华北大硕士选择街道办,可能就是看到了在基层服务社会、提升治理水平的价值。

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与反思:
资源配置效率: 如果这些高学历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未在街道办岗位上得到充分利用,而其岗位职责又相对简单,那么就存在对高素质人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担忧。这可能促使人们思考:是否可以通过优化岗位设计、提升基层治理的专业化水平,来更好地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
社会价值导向: 如果这种现象被过度解读为“学历越高越好找工作,即使是基层岗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唯学历论”,忽视了技能、经验和个人特质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反而与“读书无用论”的某些反思方向相悖。
基层治理的吸引力提升: 另一种解读是,这可能反映了基层治理岗位本身的吸引力在提升,或者说,相比于其他竞争激烈的领域,基层岗位为这些人才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有社会意义的起点。

总结:

杭州街道办招聘8名清华北大硕士,并不能简单地判定为“新版读书无用论”。

它更可能是一种“读书价值的再定义”和“就业选择的多元化”的体现。 这说明社会日益认识到,高素质人才在基层治理中的潜力,以及基层工作对专业化、科学化能力的需求在提升。
但同时,也需要警惕“大材小用”的隐忧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 如果这些人才在岗位上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那么就值得反思如何优化基层岗位的设置和发展路径,使其更能匹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更能发挥其价值。
最核心的一点是,这并不是说“读书无用”,而是反映了“读书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价值实现的路径也越来越多样化”。 过去认为只有少数几个“精英”行业才适合高学历人才,现在这种观念正在被打破。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些高学历人才在街道办的工作中是否能真正发挥其才能,为基层治理带来积极的改变,而不是简单地用“有用”或“无用”来标签化这种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余杭区的招聘中,博士研究生对应的是副处级待遇,硕士研究生对应的是正科级待遇。以杭州的收入水平来说,博士的年收入大概应该在30万左右,硕士是20多万。硕士生进网易、阿里,也就是这个待遇而已吧?

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如果你可以跟这些清北毕业生交换工作和待遇,你要不要换?

第二,如果你自己去考这些岗位,你能不能考得上?

如果你愿意交换,并且不保证能考上,那这是哪里来的读书无用论呢?

user avatar

这是在就业市场中,生物学唯一一次能跟新闻、软件工程、法律等学科相提并论的案例。

user avatar

逼乎不愧是我逼乎,吹起街道办来都让我差点以为这不是余杭区街道办,这是余杭区国务院的节奏。

直面问题,承认这几年经济形势不好,清北博士只能去街道办很难么?还街道办等于父母官,你问问余杭区坐拥N套房的千万身家老太太把他们当父母官么?什么公务员可以对接马云和他谈笑风生,so? 这次蚂蚁金服上市马云分这哥们股份了么?湖畔大学给这哥们留学位了么?带蒋凡钓鱼的时候叫上这哥们一起了么?人家和你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是和你背后代表的权力吃饭,给政府面子而已,别错把平台当能力。下了饭桌,买房买车买根葱不还是要靠你自己。想走捷径把平台资源变现的的,路子都在刑法里,不怕死的尽管上。

话说回来,读书无用论虽然是扯淡,但本质是建立在对中国老百姓普遍对读书改变命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考上清北就能一朝成为天龙人的高期望的现实中的一种叛逆。

这件事不是证明读书无用论,而是让读书这件事回归正常期望值而已。

请各位正视阶级已经固化,所有专业都在泛天坑化的事实;直面只要你爸妈没钱你怎么折腾都可能不会过得太舒服的惨淡现状;欧美人民和港澳同胞就早早的接受了除非当医生,读书只是一种最不坏的保险选择而已,认清了读书可以帮你兜底,但绝不会让你一步登天,接受你十几年的做题生涯在别人家资本积累面前的确不堪一击的命运。

不要以为进体制内就可以逃过被宰割的命运,体制不是当年那个体制,人家不管分房,更不管你子女教育,京城不少部委进个好小学还要内部做题先pk一场,你一个说白了就是给领导充门面的空军,没人脉没编制的还想重温前人一包到底的美梦,想啥呢?

不要经历了社会的毒打就对体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要在体制内呆久了就认为社会好混,承认街道办就是街道办,进体制就图它稳定不用996,只图稳定不用996,其他能有的福利哪怕过节发盒月饼都算意外收获这样心态才会比较健康,进体制还被逼乎蛊惑,想着自己身为双一流博士肯定秒杀周围那些大专二三本的庸人,一进去就被领导一路重点栽培提拔,终有一天会和马云谈笑风生,大展宏图成为一方父母官,有一个算一个,失望程度一般持平于明明毫不喜欢编程却用最高分学了宇宙机发现出来工资6000还996。

这个问题下你唯一能学到的就是今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也将会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多投简历,降低期望,放下身段,尽早占坑,还有去街道办的这几个专业的博士劝你就别读了,拿个硕士文凭麻溜去萧山街道办赶紧报名就完事儿了,你现在去,还勉强能叫降维打击,你几年后去,叫符合报名资格要求。

user avatar

如果能教街道办事处的大爷大妈们学会用python办公,就是读书有用论,否则就是读书无用论。

user avatar

我没看出有哪儿不妥。

中国最优秀的人才进入基层为人民服务,这不是很好吗?

作为人民群众,你是希望三天两头需要打交道的政府工作人员是清北的博士还是双非的本科?化学生物地球物理的博士都接受了科学的思维观念和正规的学术训练,这使得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更有可能从科学客观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主观臆断。而这恰恰是当前基层部门经常犯的毛病。街道的工作看似简单,做好不容易,特别锻炼人。大家不把街道放在眼里,恰恰说明许多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能力不够,没有把事情做好。

作为政府,网罗天下英才也是理所当然的。只不过有规章条例,要从基层干起积累经验,不能一步登天。古代的进士们也不是一上来就是尚书侍郎,还不是从知县开始。街道的工作做得好,人家不能升迁吗?

最后一句。别说什么浪费人才,谁规定了博士一定要做科研?

杭州市给全国开了一个好头。

user avatar

卷翻天.jpg

user avatar

比起学校来,专业的影响太大了-0-


区域经济学(硕)→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计算机技术(硕)→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新闻与传播(硕)→区发展和改革局

法律硕士(硕)→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


地球物理学(博)→区XX街道办事处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区XX街道办事处

生物学(博)→区XX街道办事处

化学(博)→XX区XX镇人民政府

…………







讨论组>>PI | 青椒 | 硕博 | 大学生 | 海外

user avatar

人才一直都是供大于求,才造成了这种高学历内卷,这也是国内产业升级的必要性。

这波产业升级成功,爬升中高端产业链,清北的学生就业出路就多,这种内卷的现象才会少很多,如果产业升级失败,比这个更过分的事情估计都会有。

总的来说,欢迎人才来杭。

user avatar

基础科学落后成这样,竟然最顶级的大学的高学历人才在当居委会大妈。

中国的科学家=古时候的工匠。

无论政治地位还是经济收入都不如最低级的士。

现代中国和古代中国根本没有任何区别,依然是士商工农。


指望这样的中国能科技领先,真的是想多了。

user avatar

一堆人答不到点子上,我一看都是清北的,我就知道这哪是什么公务员考试,这是余杭区的定向清北人才引进。

给的当然是事业编制了。

那些说学历贬值的,还说什么读书无用论的。

拜托你们自己多上网查查相关资料再发表意见。

这是具体链接。

要说清北值得不值得,得慢慢分析来看。

自己上网查查2018年杭州余杭区清北人才引进公告就可以知道,人家硕士刚毕业就享受的是事业单位正科级待遇,博士毕业享受的是事业单位副处级待遇。

而一般硕博人才引进,是这样的待遇吗?据我所知,大多数人才引进给的都是管理岗八级以及七级的待遇,再加点人才补贴以及住房补贴就完事了。

但余杭区定向人才引进公告还写着:

聘为中层正职期间,根据工作需要且符合任用条件的,可择优提拔为党政机关副处级领导干部,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公务员登记。

表现良好的,提拔副处领导干部。

这难道不香吗?副处领导干部啊!!!

薪酬待遇方面,余杭区给的是30万左右,看岗位差异。


那些说学历无用论的,你体制内啥身份?有编吗?

享受正科或者副处待遇了吗?

拿到30万起的年薪了吗?

没享受到的,还说学历无用论,你可拉倒吧。

酸不酸。

另外我所在的区今年定向选调

来了个清华学生物的硕士

一年待遇所有加起来也就到手11到12万左右。

工资待遇是不高,但人家升的快呀

组织部部长讲,本地定向选调去年有两个男生,刚工作两年就提了正科,这还只是985大学,而非清北硕博毕业生。

换了你进了体制,几年内能升正科?

还读书无用论?

还学历贬值?

简直不了解事实,门外汉瞎点评!

另外多说一点,18年的确余杭区人才引进只针对清北硕博,给的上面的待遇。

19年余杭区人才引进也只针对清北硕博,给的条件差不多。也是硕士事业正科待遇,博士事业副处待遇。

面对一些不怎么想要编制的人,推出了政府雇员灵活用工形式。

有趣的是20年人才引进,就不针对清北定向引进了,而是双一流建设高校!

当然给的待遇就降了很多。

博士给事业正科待遇,硕士事业副科待遇。

外加购房补助和安家补贴,博士是20万,硕士10万,安家补贴是8万和6万。

所以,大家看明白了吗?

18,19年只针对清北的定向引进和20年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引进的差距。

也就事业单位副处以及正科、副科的差距吧

哈哈哈

再多分享一个,一个哈佛博士后,南京大学副教授放弃了学术道路,毅然决然的去深圳南山区街道办当办事处副主任去了。

这什么行政级别?

副处应该有了吧。

从双一流高校副教授→街道办副处

你问问人家值得不值得呢?

另外再补充一点,深圳街道办这种副处级别的公务员,年终绩效应该很高。(这个不能说太明白了,反正年终奖数目很好看)

(副省级城市区直单位都是高配,基本按照直辖市来配的,区直机关正职,区辖各街道正职都是正处。)


最后再给大家贴个图,深圳龙华区教育局来我校招聘的时候,那场面相当的火爆。

相信看我知乎的,应该都不咋了解当今的校招行情。

给你们贴个图就明白了。

QS排名前100硕士或者是985硕博,能去当个小学老师。

都不一定能进的了初高中部!!!

你问问他们,这值不值得??

相比较而言,街道办值得不值得,想必大家有答案了吧?



最后看我回答的,给你们分享个福利。

杭州富阳区最近发布公告,也是人才引进。

乡镇事业编,一年到手差不多十七八万,外加每年补贴六万,购房的补贴15万,还有三万安家费。

说有加起来,前五年至少有23万一年。

竞争压力小,好入编。

我有一个师姐以及同学就是富阳区人才引进,有感兴趣的可以走值乎咨询我呀。


另外虽然人才引进难度低一些,对于硕士而言哈,但是依旧需要大家认真准备结构化面试。

我的建议是找几个小伙伴,大家围在一起练题,然后互相点评,因为答主曾经担任过某图公务员面试助教,当年某图就是这么培训我们的。

大家冲鸭。

另外针对评论区有人认为的

清北毕业生去街道办,完全只是为了图安逸,跟街道办天天泡枸杞的大妈一样,不能发光发热,都应该去华为才行,街道办简直浪费人才的观点。

我反正不能苟同,再普通的工作,也有发光发热的机会呀,清北就不能去基层工作了呀,相反我认为,能主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人一样是最可敬的人。

另外,给你们看看2018年余杭区面向人才引进的专业,你给我说说,他们这专业,去华为能干啥?

学哲学的,汉语言文学,法学的,难道去华为搞公文写作吗?



最后多说一句,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讲,体制也是奋斗的好去处,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涌入体制中去,这些新鲜血液成长起来后,体制就再也不会是养老图清闲的去处了。

整个官僚队伍的年轻化、高素质化必然会推动整个体制结构的跃升发展,那些以往体制里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人浮于事等等才会越来越少。

那样,于国于民,都是极大的利好!!!




有志于入党校系统工作学习的,可以了解我下面内容。


看完上面觉得清北学历真香的,点击下面,给你们来个更香的,保证流口水的那种哦。

另外,答主在知乎写了不少鬼故事,恐怖的啊,猎奇的啊,喜欢的可以点击下面。

胆小的,慎点

喜欢的,点个关注,爱你们,么么哒。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