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共享赋能平台 = HR黑名单正在建立。
系统性的、去实体化的的压榨模式正在构成。
这些企业是不是好企业?那都是好企业。这些企业里面有没有劳资纠纷?那必然有劳资纠纷。
劳资纠纷是不是都是无理取闹的员工?那必然不会都是员工的问题。
但是,这HR黑名单就可以做到全方位威慑性。
现在哪怕是刑满释放犯都不能在就业上被歧视,这是要做什么。
搞民间私刑制度么?
自己设定标准的打压or提高特定群体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机会,这就是就业歧视。
内部公开传播劳动者求职信息,给劳动者贴上各种标签,甚至进行丑化,这就是侵害劳动者隐私权、名誉权。
现行的法规不要求用人单位向劳动者说明未被录用的理由,这就已经是给这种企业黑名单留下了空间了,结果这HR联盟是更加明目张胆的放在台面上了。
我就讲一个场景。
以前,我在公司做的不开心,遇到了奇怪的老板、神奇的制度、肆意加班的安排,我能比中指走人,走之前我还能说老子要去告你们。
现在,HR谈话不用讲其他的,就说一句话:我是联盟里的人,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
你敢说fxxxck u么?
都是中国人,都是打工人,你说,摸着你不装外宾的良心说,这HR联盟是用来干什么的。
是打麻将好拉群,还是吃鸡好开黑?还是按照宣传的「打造热带雨林式的人才发展新生态」。
以前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江湖上就是传言,说你不能多面试公司,因为你Offer拿多了,会上黑名单的,HR之间信息都是共享的。
这种话我听了就笑一下,这是科幻小说看多了吧,哪里有那么多big brother。
现在,这是真开始组团了,兄弟会真的成型了,真开始共享信息了,之前什么996都是小事儿,你还敢发发恼骚闹腾一下,现在面对这样的攻守同盟,你敢闹么?
这时候不掀桌子,说实话,摩登时代就是咱们所有人的未来。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毕业后选择在私企工作,很大一定程度上就是舍弃了某种稳定,换来某种程度上的自由。
因为在私企工作不需要一个叫做档案的东西,也没有一个叫做人事处的部门,即使是人力资源中心,与之打交道的时候,也仅限于工作相关的事情。
我们常说,工作不开心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在一个地方走入死局了,就跳槽走嘛。
树挪死,人挪活。
很多时候你在一个地方感到压抑得都快透不过气了,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结果辞职后换了一个工作,不仅原来的问题都没有了,赶上好光景的时候工资还能多少涨一点。
这是我觉得在私企工作的仅有的一点优势了。
很多人说,去私企是为了更高的工资。
这也许在以前是对的,但按照目前的这种形势,论收入的性价比,私企未见得就比同等级别的体制内工作待遇要好。
所以,很多人其实和我一样,就是为了这点所谓的自由度。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想上岸而上不了。)
如果这种所谓的HR联盟发展越来越壮大,合作越来越紧密,无异于组建了一个比那个叫做档案的东西更加强悍的体系。
这个体系,如果缺乏了某种层面的监督,就可以变成一个万能的杀手锏。
以前在体制内混的时候,一定要跟领导搞好关系,因为你不知道他会在你的档案里写点或放点什么东西。而这种情况实际上在体制内发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低到大部分人都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因为体制内有监管,有自己的规矩,领导也不能为所欲为。
而现在呢?
细思极恐。
如果最后的一点自由度的优势都没有的话,那只会更加鼓励现在的年轻人赶紧拥抱体制内,赶紧上岸。
我只觉得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删去1000字)
996公共部门没有介入,因为比起失业率、脱贫之类的,矛盾还不算那么尖锐。
然而,HR联盟这一刀,那真是断子绝孙、阉割人生希望。
政委说,我们是一个基于解决问题的公共部门,问题出现了,才会出手解决。
所以说,HR联盟这件事,可能也是一件好事,提供了一个契机。
如果不发展到断子绝孙这种程度,公共部门可能还不会动手。
所谓,不作不死。
使劲作吧!
司法里有一个词叫合谋垄断。是一种非常严重和恶劣的行为,并且可以处以极重的处罚。
这个联盟是否涉及到合谋垄断,应该予以调查。如果这个组织中没有人社机构入驻,就让人很怀疑这个组织本身就是和劳动者权益处于对立的立场。
还有,这个所谓联盟,经过民政部门登记了吗?
全杭州的XXX,都联合起来了?
这个目的其实很明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针对跳槽员工的。从前劳动者还是有跳槽、换工作的自由的,现在这几家企业HR一结盟,信息数据互通,那么劳动者就处于了单方面弱势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劳动者和企业产生矛盾冲突,原本辞职后就可以找到新的工作,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但在HR联盟出现后,劳动者完全有可能被各大企业“全行业封杀”、“全市场封杀”……这是一种“失业威胁”,这会让劳动者在市场上彻底失去议价权……大家没有办法谈涨工资、谈升职、谈待遇,因为这个HR联盟可以彻底封杀你的一切退路,劳动者要么妥协,要么失业。
这相当于在区域内形成了人力资源的垄断,拥有了用人霸权。但资本家们也不要觉得妙计安天下,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你不给退路、不给活路之后,那么处处不留爷,爷就只能投八路了……
原本这些事情还有得缓、有得谈,大家还可以再妥协再商量,你这么搞,就是要加速了,但你确定历史的车轮就是站在你们那边?
我看呐,各位大老板还是要多读读宪法第一条,想一想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掂量掂量“人民民主专政”这几个字的分量。
各位HR们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定位,你们不是老板,你们不是资本家,你们也不是企业的股东,你们和普通劳动者一样,你们也是工人,精神资本家一时爽,被裁员的时候一个下场。
好好的工人,弄什么“工贼联盟”?
楼上一个个想的太多了,这只是一个智库联盟而已,远不到什么黑名单,跳槽陷阱的。
现在的就业市场,对付普通打工人哪用这么麻烦啊。
我就想问一句。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对劳动者的剥削联盟,工会在干嘛?
ps: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邮箱网址:
日本企业曾经出现过一种跳槽陷阱:
A公司想辞退一名员工,于是联络同行业的B公司挖人。B公司向该员工许诺更好的条件,诱惑他跳槽。
经受不住诱惑的员工向A公司递交辞呈,但是随后却被B公司拒收。或者以远低于事先约定的待遇入职,入职后也得不到重用。
以后B公司遇到同样的问题,A公司也会投桃报李,帮对方料理此类事务。
我只是随口说个故事,没有暗示任何东西。
开发钉钉的程序员们,现在你们也要面临资本主义的盘剥了,为什么我一点都不同情呢?
马克思还是想的不够,他只说资本家会卖吊死自己的绳子,可无产阶级也会啊。
邮局港剧,这个事不是阿里主导的,也不应该叫“阿里HR联盟”,应该叫“滨江HR联盟”。正式全称就是:滨江区HR智库联盟。
所以你们把矛头指向资本家偏了一点,其实主导的是杭州市滨江区……,发言介绍的也不是阿里高P而是……不过阿里作为滨江区头号互联网公司必然是重要参与者。
当然,你要说没指偏,我也不反对。
伟大的杭州市就不多说了,这就是杭州(拇指)!
只抬头说一句:
晚明史不可不读。
听说不久之前一个阿里云的人在欧洲讲一个大数据的talk,内容其实还是比较技术流的
结果当场提问所有问题都是问他,「你们对数据的使用是怎么遵守GDPR规定的」,结果主讲人毫无准备,完全答不上来,场面极度尴尬
在国内殷切召唤GDPR,让钉钉这种毫无节操的app及其主子每日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最脸熟的被告」,早日破产也无所谓
本来公司在跟员工的对比中,占尽了优势和主动权,现在公司之间还玩结盟,让强者更强,员工本来就弱势的基础上,又弱势了一分。
能不能也开始来个员工之间的结盟,对抗下。
如果联盟内要共享员工的个人资料,那么有高风险会违反《民法典》和《网络安全法》,如果数量巨大,甚至还会有《刑法》可以用。
《民法典》第1035条:
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网络安全法》 第42条:
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如果《个人信息保护法》生效,那么还可能有年营业额5%或5000万元的罚金在等着这些企业。
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有个特点,就是执法部门特别多:网信办、工信部门、公安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都能管得着,劳动部门也能一并拉进来,而且检察院还能公益诉讼。就算没人执法,法律依据在那里,打劳动官司也方便劳动者多一个选择。
更新:官方辟谣
划重点:HR智库由政府部门倡导发起。
终于有机会说一句:实名反对高赞回答了。你们多虑了。
听过一个道听途说的路边社段子:
某高管欲潜规则女下属,女下属拒绝,然后高管威胁要把她列出HR黑名单。
大家特别害怕的所谓 HR 黑名单真的存在吗?
我理解大家对大型企业压榨员工的担心,比如996就是一定要抗争的。
但是这种所谓的HR同盟,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拉基蒂奇……没有可能对职场人带来啥负面影响。
我知道同学们担心啥。无非是该有的联盟不起作用光发电影票,而那啥居然敢搞联盟针对咱无产阶级……
心情我理解,我就先说说为啥这是一个各怀鬼胎的假联盟
在大家想象中,是不是有一个数据库存储了员工的各种信息?
企业在招人的时候看看他过往在上家公司有没有什么劣迹。
很抱歉没有这个所谓的数据库,可能在部分HR的小圈子里会有一个口口相传的黑名单,但绝没有落在在线文档上的。
来,给大家出道问题,以下五个人哪些会被公司列入黑名单?
正确答案只有4。
其他HR都不会当回事。因为这些情况太普遍啦……
原因很简单
第一、HR的黑名单是防范高风险事件,啥破事都进黑名单,黑名单也太没牌面了。
第二、违规违法传播员工信息,大多数HR都是打工人,而且HR往往对信息保密是最为重视的,不会为了口饭把自己的职业生涯毁了。
第三、黑名单只会在信任度足够高的小圈子里分享,你今天敢把自己的员工名单同步到线上,明天就会被竞品挖空。
之前,有位我认识的博主写了一个关于腾讯的黑料,故事特别长,但是真没写对。
大家往往习惯于把一家公司,甚至是一家公司投资的多家企业认定成利益联盟,统一行动的黑手党。
但在现实生活中,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人之间就有利益纠葛。
别说腾讯系铁板一块,腾讯里随便挑两个团队,都不会协同一致,甚至都不认识。
我也在互联网公司,有时候同事之间达不成一致是很正常的,你有你的 OKR,我有我的业绩指标,凭啥我就要为你服务呢 ?
公司和公司之前的所谓HR同盟,利益点实在是太不明确了。
如果是有员工做出把公司资料库黑掉,窃取公司财物的恶劣行为,别担心。只要公司起诉,下家在背调的时候都查得到。就算公司最后私了,这种恶劣事件在圈内传得极快,有没有黑名单,这个员工的前途都没了。
但是正常离职,就因为人公司里怼过你几句,然后你把自家员工整到黑名单上了,你觉得你的竞品会相信你吗?
美团要招的人才,会因为阿里给上了黑名单就不要了?
HR的OKR或者KPI是啥?
是招人啊。
人招不上来,你一个HR天天被业务团队锤,天天被领导锤,你和谁搞利益同盟啊。
老板一句话能噎死你:
友商建议你不要招,你就不招,你的脑子呢?
还有职场人担心:
以后我跳槽没法涨薪了,我一去面试,对方就把我上家的薪资查得清清楚楚。
别担心,但凡哪家公司敢于把自己的薪酬体系曝光给其他公司,即使不是竞品,人也有足够的动力把你家核心人才全部搬空
对于大部分科技公司来说,人才是企业成功的护城河。
招聘和薪资应当是企业的机密。
苹果当年要做手机之前,招聘手机工程师都是偷偷摸摸的,苹果的HR敢打电话给诺基亚HR做背调?
怕不是通风报信的内奸吧
乔布斯分分钟让你面对疾风吧。
薪资更是如此,到今天为止,虽然圈内的我们也会说「福利留才,文化留才……」但是说到底,薪资留才才是核心。
你把薪资暴露给其他公司?
有人说,这些公司都是杭州的,已经达成战略合作,都是万恶的资本家,他们都上池塘边的学院的……
呵呵,还是一句话,公司是由人组成的,但凡这几家搞薪资透明,我要是王兴,我可以开心了,立马安排人开始挖他们几家的HR……
挖一个HR,能闹的整个杭州鸡犬不宁啊,再推荐一些给腾讯、滴滴、拼多多,感觉就有点拼团抢人的感觉了。
总体来看,这就是一个空喊口号,各怀鬼胎的伪军,基本没有战斗力。
但尽管如此,如果有明确违法的行为,还是建议杭州市政府做点啥。
毕竟做这种事情,对于杭州吸引人才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还是比较清晰的。
感觉这几年阿里有点膨胀了,什么项目都敢领头,做贵司PR真的是心累。
他们应该去看看2010和2013美国司法部和加州州政府对Apple,Google,intel,Adobe等公司在湾区的互不挖角协议的起诉。最后这些公司以超过四亿美元和解。
我当时在Google还领到了几十美元的和解费。
建议中央政府从重惩罚,以儆效尤。
当初我们笑米国GTA6,现在人家笑我们赛博朋克202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