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清朝与俄罗斯关于北亚的争夺,假如你是康熙,你会将北亚拱手让人吗?

回答


清朝与俄罗斯在北亚的争夺是18世纪中俄关系中的关键历史事件,涉及领土主权、边疆安全、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作为康熙皇帝,若面临这一抉择,其决策必然基于对国家利益、边疆稳定和长远战略的综合考量。以下从历史背景、康熙的决策逻辑、可能的策略选择及最终结果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北亚争夺的起因
1. 地理与战略价值
北亚地区(包括外东北、库页岛、黑龙江流域)是连接中国与俄国的要冲,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和交通价值。清朝在此地的势力范围包括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族(满洲)、索伦部、达斡尔部等,而沙俄则通过西伯利亚扩张,试图控制黑龙江流域以获取资源、贸易通道和战略纵深。

2. 沙俄的扩张野心
18世纪初,沙俄通过《尼布楚条约》(1689年)与清朝划定边界,但随后沙俄持续向北推进,试图通过雅克萨(今黑龙江北岸)建立据点。16861689年,沙俄多次侵犯清朝边疆,导致雅克萨之战(16851689年),清军两次击败俄军,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3. 清朝的边疆危机
清朝在东北的统治面临沙俄的持续威胁,同时内部民族矛盾(如满汉矛盾、八旗衰落)和财政压力也加剧了边疆危机。康熙帝需在维护国家统一与应对沙俄威胁之间找到平衡。



二、康熙的决策逻辑:为何不会“拱手让人”
1. 国家利益与边疆安全
领土主权:康熙认为黑龙江流域是满洲的发源地,其领土主权不容侵犯。沙俄的扩张直接威胁清朝的边疆安全,甚至可能引发沙俄进一步入侵中原。
战略纵深:北亚地区是清朝对俄罗斯的“战略缓冲带”,若拱手让人,将削弱清朝对西北、东北的控制力,甚至可能被沙俄利用为入侵中国的跳板。

2. 外交与军事的双重威慑
军事胜利:康熙通过雅克萨之战(1685年)和第二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击退俄军,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明确划定边界。这一胜利巩固了清朝的边疆地位,也向其他列强(如英国、法国)展示了清朝的军事实力。
外交威慑:康熙通过外交手段(如与沙俄谈判)和军事威慑(如封锁俄国港口)迫使沙俄接受条约,避免了直接战争的长期消耗。

3. 民族与政治考量
满洲认同:康熙作为满洲皇帝,将黑龙江流域视为满洲的“圣地”,其领土主权与满洲民族的生存密切相关。若拱手让人,可能引发满洲内部对清朝统治的质疑。
巩固统治:康熙通过平定三藩、统一台湾、收复台湾等举措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北亚的主权问题也是其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一环。

4. 长期战略的平衡
以夷制夷:康熙意识到沙俄的扩张可能威胁清朝,但同时也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如与沙俄建立条约)限制其势力。这一策略既维护了清朝的主权,又避免了与沙俄的长期战争。
经济与资源:北亚地区资源丰富(如木材、矿产),清朝通过控制该地区可确保资源供给,同时防止沙俄垄断这些资源。



三、若作为康熙,可能的策略选择
1. 军事与外交并重
军事威慑:继续以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为依托,确保沙俄不敢轻易侵犯清朝边境。
外交谈判:通过《尼布楚条约》的谈判,明确划定边界,同时要求沙俄承诺不侵犯清朝领土,确保长期和平。

2. 内部治理与边疆建设
加强边疆治理: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军事驻防,加强对索伦、达斡尔等民族的管理,防止沙俄渗透。
移民实边:鼓励汉人、满洲人移民北亚,巩固清朝对边疆的控制,同时开发资源。

3. 国际战略的平衡
与西方列强的互动:康熙通过与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外交往来,展示清朝的国力,同时避免被沙俄孤立。
避免与沙俄的长期战争:通过条约明确边界,避免因北亚问题引发与沙俄的长期战争,将资源用于内政和边疆巩固。



四、历史结果与反思
1. 《尼布楚条约》的局限性
《尼布楚条约》虽然确认了清朝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但沙俄仍持续向北扩张,导致后来的“瑷珲条约”(1858年)和“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中,清朝被迫割让大量领土。这反映出清朝在19世纪的边疆战略逐渐弱化,未能有效遏制沙俄的扩张。

2. 康熙的远见与局限
康熙的决策体现了对国家主权的坚定维护,但其战略也受到当时国际格局和清朝国力的限制。18世纪中叶,清朝的国力达到顶峰,但19世纪由于内部衰落(如八旗衰败、财政困难)和外部列强(如英国、法国)的扩张,导致北亚问题最终被沙俄蚕食。

3. 历史教训
边疆治理的重要性:清朝需在巩固边疆的同时,避免过度依赖军事对抗,而应通过外交、经济和移民政策实现长期稳定。
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清朝在处理与沙俄的关系时,需兼顾自身利益与国际平衡,避免被孤立或被对手利用。



五、结语:康熙的抉择与历史评价
作为康熙皇帝,若面临北亚问题,其决策必然以维护国家主权、边疆安全和满洲认同为核心。康熙通过军事胜利和外交谈判,成功遏制了沙俄的扩张,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清朝与沙俄的长期矛盾。这一历史事件反映了清朝在18世纪的强盛与19世纪的衰落,也揭示了边疆治理的复杂性。康熙的决策展现了其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但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仅靠军事和外交手段难以应对长期的国际竞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用说整个北亚了,就拿阿穆尔地区来说,其实后金涉足的很早

从努尔哈赤时代就开始在撸北亚的达斡尔,鄂温克等族,一直撸到皇太极时代,各种掳掠人口,征收贡赋,或者消灭有力的酋长,等到毛子探险队到达阿穆尔流域的时候见到的当地部落其实是已经不知道被后金轮过多少遍了,很多小村庄甚至因为人丁太少而不得不废弃,被并到更大的村落里。

那些被掳掠而去的北亚土著人口去了哪里?当然是被大清编入八旗里面,以填补明清战争中巨大的男丁损失,然后跟着满洲一起入关,这些人也就是后来所统称的索伦部

某种程度上说,是你清把东北亚大半的资源调入关内以充实自己在汉地的统治力的,这也造成东北亚地区的动员和后勤能力被降到了最低的限度,给毛子在阿穆尔地区的活动带来一定的便利。

所以不是满清拱不拱手相让的问题,是从老奴开始决定要跟大明互扛开始,东北亚这地就注定要被牺牲。至于入关以后就更加不可能放弃汉地的基本盘去争夺北亚了

user avatar

所谓“拱手让人”,是指本来属于你的地盘,或者是两个人在争夺的无主地盘,你给了人家,这叫拱手相让。

而如果这块地盘本来就不是你的,你还怎么能说是“让”呢?

本回答详细内容,请移步专栏《北境之争—清帝国的大扩张时代》。

user avatar

你完完全全误会了。

在清朝皇帝眼里,并不是和俄国人签订了一个平等条约,而是制服了一个不听话的蛮夷,是征服了投降的俄国。就像诸葛亮擒孟获一样,孟获投降并承诺“南人不复反矣”,俄人被围投降后签字画押不再南侵了。在平定罗刹方略中记载的是清朝征服了俄人,给俄人圈了一块印第安人保留地,并对皇帝的功业一通彩虹屁。而当时的清朝眼中这个用地狱恶鬼来称呼的罗刹国,只不过是一群盘踞在极北苦寒之地的食人族(他们之前缺粮时吃过自己人,惊呆了周边的少数民族),一撮接近于无政府的部落,一群未受王化的印第安人而已。

古代中国皇帝的领土和今天民族国家的概念是完完全全的两码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贵为天子,是上天统治人类的总经销商,理论上整个地球的都是皇帝的。能直接收税的地区都是自己的房子,里面住的是自己的子民。不能收税的已知地域是自己的院子,里面不服管教的外族那都不能算作人,是害虫,是一群动物,是要定期清扫的。古代中国对四方蛮族的剿灭有个专有的名词“犁庭扫穴”,明朝对努尔哈赤们的剿灭都叫xx犁庭,比如成化犁庭,把土翻一翻,把害虫都清除掉。而听话的服从命令的蛮夷则从害虫升级为三有动物,虽然还是瞧不起你,但念在你上贡叫主子的份上给你点赏赐,放你条生路。要想再从三有动物升级当个下等人就得到皇帝这个总经销商这里拿个地区代理(册封),过来磕头叫声爹就发给你个王印。

大英国王送礼物给乾隆,乾隆想的不是回礼,而是赏赐,回信(下圣旨)里就夸英王真孝顺,离那么老远还倾心向化,不远万里来认爹,爹十分感动,赏给你这堆东西。。。。云云。包括我们的林则徐林大人,当外国医生出于好意要送一些礼物给他时,他本能的反应不是好意,而是蛮夷来要赏赐的,一听就害怕,因为他是个清官,没钱……所以连忙拒绝,还说进贡要提前预约申请通过才行……

所以你这问题在当时看来十分地无厘头,在你眼中是清朝让出了北亚,可在清朝眼中是征服了包括俄国在内的整个西伯利亚,收降了罗刹国的这帮食人族,把这帮到处抢劫杀人的害虫改造成了三有动物,让皇帝的圣光照亮了这片苦寒之地。

清统一女真设八旗,占了汉人辽东增加汉八旗,征服蒙古设蒙八旗,而康熙收降了40个俄罗斯人,也编入八旗,还给每个人发了老婆,最终演变成今天我国境内的俄罗斯族。

清朝的“外交部”叫理蕃院,后来改成抚夷局,单从名字你就知道清朝对外国的态度是怎样的


万历皇帝:尔为大国君主,朕亦为大国皇帝也......尔若进贡珍品,朕亦以优质绸缎赏赐尔等......

明光宗:先皇在位时,大君主之臣民来此者皆睹天颜。朕今在位,尔之臣民却未前来。彼等一旦前来朕处,必将视若天空之明月。尔之臣民来此,朕必欣悦,并予恩赐。尔进贡珍品,朕必加倍赐予,朕命从阿霸堡送玉杯三十二盏,赐予大君主。

1658年沙皇遣使向顺治帝送国书与200卢布的礼物,顺治回曰:尔所进贡物,朕已收纳,为此特加恩赏。


我看还有说清俄打成平手的。。。。俄国800多人被围,最后剩66人出来投降。。。这是哪门子的平手。。。

北亚至伏尔加河下游的广大地区由蒙古人占据了几百年,清朝皇帝的另一个身份是全体蒙古人的大汗,伏尔加河的土部蒙古,卡尔梅克,新疆准噶尔,中亚哈萨克,贝加尔湖的布里亚特蒙古,外蒙的喀尔喀蒙古,内蒙的科尔沁等等等理论上全受清朝皇帝领导,而他们也确确实实向清朝进贡称臣,彼此有纷争也找清朝皇帝来仲裁,并服从仲裁结果,俄国人不过是抢了一些连蒙古人都嫌破没法放牧的极北无人区占了几个据点安置了几千号人而已。当然就可以合情合法合理的宣称西伯利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user avatar

谢邀

俄罗斯早就已经渗透到黑龙江中流,能将他们赶出上流已经相当不容易,何来放弃一说?《尼布楚条约》更多的是确定势力范围,而且当时也是在那边耗不起,想守住的话,只能继续在那边增兵、屯田,估计还没等北亚拿下来,内地先因为赋役问题反了。

顺治、康熙一直注意地方上的赋役问题,虽然减税额度有限,但还是为发展一些地方的商业活动,对榷关进行免税政策,一堆关口,及至雍正时才开始正常收税。目的就是怕重蹈明朝的覆辙。

至于说耕地什么的,在这里高谈的去过黑龙江吗?为什么最近这几天里联合收割机都往那赶,为什么一个拖拉机手一天1500的工资,为什么一个烧地工管吃管住,一天500?

索伦部与土伯特与蒙古有个最大的不同点,那就是没有“首领”。科尔沁只要几个大台吉归顺了,就可以治下所有的部落;察哈尔只要打败林丹汗,也可以控制;土伯特只要两个大和尚建立臣属关系,也能控制;外蒙古,四部加一大 尚;野人女真(索伦部)则是一堆首领,过去没有一个完整的组织。所以后来对索伦实施过南迁,以使他们更好控制。

在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前,上游不少部落是观望状态,随便可能倒戈俄罗斯,甚至当时索伦某些部是交双份贡物,一份给清朝,一份给俄罗斯。所以在第二次雅克萨之战后,索伦部继续南迁,南迁一直到乾隆时代才完成。

至于雅克萨之战的前因后果,我在另一个帖子中讲的很明白了,关于尼布楚地区当时的状态,侯杨方先生已经讲的很清楚了,这里不再重复。

胖哒二世:雅克萨之战中,为什么中国会胜利?

user avatar

又来了。

晚上睡觉前少喝点,几个菜啊就梦自己是这是那个的。

晚上喝的少了,白天没事的时候想想。现在,鹤岗房子便宜,你去买吗?

我要告诉你雅克萨的房子比鹤岗的房子还便宜,你去买吗?

如果你不去,还有啥说的?

user avatar

大萌为何不从江苏浙江调人去争夺北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