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一张图,说这个是紧缺专业的…大概只有陶法师所言,紧缺的不是这个专业的人才,而是这个专业的京籍人才。那么多行业要求北京户口,连滴滴司机都要京籍了,不多培养一点北京户口的人才够用么
++++++原答案
转一篇我校校媒的稿子,里面有几个人物特写,大家可以从更多的角度了解这个计划:
深度 | 双培计划:名校里的“中等生”这篇文章已经被删了,试试这个链接
http:// wwwbuild.net/qingxintim es/470932.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如何评论嘛,我的态度也很简单:利用优质高校资源帮助其他高校发展当然是好事,但从双培计划里,我能看到的只有对教育资源本已优先分配的北京和北京人的再一次额外照顾。
这几天的新闻,从滴滴司机的户籍限制,到卡民办学校的脖子,再到双培计划,其实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要让北京成为“北京人”的北京。不仅要规定只有北京人才能在北京工作,还要规定只有北京人才能在北京上学,现在这个双培计划更好,那些考不上好大学的北京人,还要费尽心思让他们进一流名校。我只感觉不寒而栗。
今天北京户口的小孩让北方工业大学已经不够了,还得让他们上人大、上清华;明天光让他们在名牌大学学习两三年已经不够了,还得让他们拿名牌大学的餐费、饭补、奖学金;后天光给他们发名牌大学的肄业证都不够了,还得让他们拿名牌大学和原来的普通高校两边的毕业证。
我就一个问题:凭什么?
在社会阶层日益固化的今天,高考几乎是受自身所在阶层影响最小的选拔途径了——当然,也有很多看起来有问题的地方,比如竞赛加分、贫困地区加分、校长实名推荐、甚至三好学生加分等等。但不管怎么说,这些林林总总的加分总归还有一个名头。至少也不是人人都能拿竞赛一等奖的。但是看到双培计划,我真的怎么都说服不了自己,为什么他们就能上名校呢?就因为他们是北京人?
真的要实行“双培”“多培”或者任何联合培养,我是支持的。但是在今天的环境下,清华北大人大的资源是有限的,别的不说,我们学院的女生宿舍安排一直都是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不应该从最急需教育资源的地方开始吗?要搞双培,我希望从郑州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或者这些急缺教育资源的省份的其他学校开始。而不是让重本率已经超过四分之一的北京考生再受一次照顾。
事实上,堵不如疏,如果真要解决北京人口问题,最根本的方式难道不是提高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让人才自然而然地流向其他地方吗?如果真的在河南、在河北也能享受到堪比北京的教育,又怎么会有那么多北京土著看不起的“外地人”非得挤破头了要挤进北京呢?又怎么会有那么多北京本地的小孩宁愿上北京的这些市属高校,而不愿意到其他地方生根发芽呢?
我想起前些时候,滴滴司机的户口限制刚出来的时候,我和一个辽宁来的司机聊天。他说,北京精神讲爱国、讲包容,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啊,北京都不包容我,又有哪里能包容我呢?
我听了,不禁心有戚戚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