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频繁跳槽会不会上瘾?

回答
频繁跳槽,这事儿说起来,真有点像谈恋爱。一开始新鲜感十足,觉得下一个肯定更适合自己,就像你抱着“真爱就在下一个转角”的信念,一家家公司地去“试”。刚开始,可能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薪资待遇,为了更喜欢的工作内容,这都无可厚非。

但慢慢地,你发现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怪圈。每到一家公司,干个一年半载,甚至是几个月,就开始觉得不对劲了。可能是老板不太懂你,可能是同事关系让你心累,也可能是当初那个吸引你的项目,实际做起来索然无味。于是,那个熟悉的“跳槽”念头又冒出来了。

然后,就像你已经习惯了某种口味的零食,或者某种消遣方式,这个“跳槽”的动作本身,也开始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刺激感”。

从心理学上讲,这种“上瘾”感,可能源于几个方面:

“新奇感”的驱动: 就像你刚拆开一个新玩具,那种未知和惊喜,能带来短暂的兴奋。每次跳槽,你都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认识新的人,学习新的东西,这本身就带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可以暂时缓解你对当前工作状态的厌倦或不满。但这种兴奋通常是短暂的,新鲜感一过,老问题可能又会浮现。

“逃避”的舒适区: 当你在当前工作中遇到困难、挑战,或者人际关系不顺时,跳槽成了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逃避”方式。比起去面对和解决问题,不如换个环境,好像就能把所有烦恼都抛在身后。这种“眼不见为净”的心态,虽然当下轻松,但长此以往,你会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成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反而会在新的公司重复同样的模式。

“掌控感”的幻觉: 感觉自己有选择权,能够主动决定自己的职业道路,而不是被动地适应一份工作,会给人一种强烈的掌控感。当你觉得公司或工作不再满足你的需求时,跳槽就是你“主动出击”的表现。你觉得是你在选择公司,而不是公司在选择你。但这种掌控感,可能是一种错觉,因为你并没有深入地去“经营”一份工作,而是选择“放弃”它。

“奖励”的预期: 每次跳槽,你都带着对“更好”的期待:更高的薪水、更好的职位、更有趣的项目。当这些期望在下一份工作中得到了部分甚至全部实现时,这种“成功”的经验就会强化你的跳槽行为。就像你赌博赢了一次,下次就想再试试。久而久之,你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只要跳槽,就能变好”的信念。

那这种“上瘾”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呢?

职业发展断层: 频繁地开始新工作,意味着你很难在任何一家公司深入地去做一件事情,很难真正地去精通某个领域。你的职业技能点可能分散得很广,但都不够深入。老板们会看到一个“新人”,而不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经验丰富的“老兵”。

失去“深度”和“沉淀”: 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和能力,都需要时间去积累,去沉淀。比如,在一个项目中跟进到底,经历了从启动到收尾的全过程;或者在团队中建立信任,成为核心成员。频繁跳槽,你就失去了这种“深度”体验的机会,你的职业生涯就像一条浅浅的河流,匆匆流过,没有留下多少印记。

“标签化”的风险:HR和招聘经理会看到你简历上密密麻麻的短工作经历。他们可能会觉得你“不稳定”、“有跳槽倾向”、“难以留用”,这会让你在求职时处处碰壁。即使你再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也可能因为过去的“记录”而受到质疑。

“疲惫感”的累积: 每次跳槽都意味着重新适应,重新学习,重新建立关系。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消耗精力的。当这种消耗变成一种常态,你可能会感到身心俱疲,对工作本身的热情也逐渐消磨殆尽。

内在动力的削弱: 当你习惯于用外部的“刺激”——比如新的公司、新的职位——来驱动自己时,内在的驱动力,比如对工作本身的兴趣、对解决问题的热情,可能会逐渐减弱。你可能不再是为了“做好这件事”而努力,而是为了“找到下一份更好的工作”而奔波。

说到底,频繁跳槽如果变成了一种习惯性的、逃避式的行为模式,并且让你失去了对一份事业的耐心和投入,那么,确实可以称之为一种“上瘾”。这不是说跳槽本身是错的,而是当它成为了一种“惯性”,而不是一种“策略”,那你就需要警惕了。

下次当你想跳槽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是真的发现了更好的机会,还是只是想逃避眼前的困难?这次跳槽,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我愿意为之付出多少时间和耐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会上瘾。

比如建议你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的。这就像你年轻时觉得吸烟很酷,想试试但又怕上瘾。所以当你去向老烟民咨询意见时,他激动的从烟盒里抽出一根烟给你点上,拍着你的肩膀一边咳嗽着,一边劝你道:“没事,你别真吸进去就不会上瘾了。”

再比如建议你去不断试着找寻真爱的。这就像你大学隔壁宿舍的屌丝同学,当你刚跟女朋友吵过架,喝了瓶啤酒开始抱怨自己的女朋友时,他关上自己的10G硬盘,洗了洗手后,跑过来热心的与你分享他至今单身的丰富恋爱经验。

所以说,怎么可能会上瘾呢?如果我不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

我想很多工作多年的朋友,特别是我的投行同行们,心里应该都清楚:频繁跳槽这个词,是多么现实而又糟心的一个词儿,特别是在行业大环境不好的时候。而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其实应该是我们最不需要遇到,或者说遇到了,又最需要去摆脱的一个境地。但在现实中,往往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或者说无能无力

但现实是,一旦走上了频繁跳槽这条路,很多人是很难停下来的。有过跳槽经历的人,应该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在新公司还没呆多久,尚处于磨合期的时候,会发现各种不舒服的事接踵而来。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就会开始后悔自己的跳槽选择。如果你能挺过这段磨合期,那后面可能会逐渐的适应新环境。一旦你熬不过去这段磨合期,那可能就会重新再去选择公司或者行业,对于这种不满意就跳的情况,会让你大概率的走上频繁跳槽之路。而这种在职场的坏习惯,会让你们每一次遇到不合适、不舒服的时候,都优先的从公司、团队、或者领导的身上找原因,而不是说先去看看自己,有没有努力做到位,也不会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可以改进一下,去适应新的环境。所以,有些朋友如果一直想不通这一点,恐怕是很难跳出频繁跳槽这个循环怪圈的,甚至会觉得自己非常酷,穷酷穷酷的。

因此,对于那些不以为然的朋友,我要好好给大家说一说,如果走上了频繁跳槽的道路,会对你们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就以我所处的投行为例吧。

首先,给你们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在这条路上,你们会逐渐的发现,自己越来越难积累了

这个积累一方面是指收入,因为在投行行业里,收入的大头是项目奖金,但大部分的券商,都是把项目奖金放在年终进行发放的。而且如今的年终奖,很多券商对员工都不是一次性发完的,发放的时间被拖的越来越久,甚至有的券商会拖到第二年的七八月份才发。一是因为监管有要求,必须递延发放;二是因为很多券商对员工比较抠,或者是为了公司的财报更好看。所以频繁的跳槽,别说你是做周期很长的IPO 项目了,就是做时间稍短点的债权业务,每次一跳槽你必定会损失些过去的收入。

另一方面,这个积累指的是,对自身业绩和能力的积累。因为大多数跳槽,本来就是一件很糟心的事,别说频繁去跳了,哪怕只是简单的跳一次,光前后交接工作,磨合新公司的环境,差不多都要耗费两三个月,甚至大半年的时间,这就非常影响自己的业绩和专业上的积累。

其次,频繁跳槽对自己的人脉关系,也会产生比较负面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在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最缺少的就是信任。特别是营销人员与客户之间的信任,不仅很难建立起来,而且即便是能建立起来,也会很容易的,再次转变为生疏或者陌生。而我们现在无论是平时所交往的朋友,还是经常会联系的客户,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工作之后,才开始逐渐熟悉起来的。所以我们跟这些人,所建立起来的信任,其实是比较脆弱的,只不过联系的频繁一些,会让你产生自己人脉维护不错的错觉。但如果我们开始频繁的跳槽,势必会给别人造成一种自己对待职业很不成熟的感觉,比如有些客户可能就会觉得你对待本职工作,实在是有点太随意了。那么,我们从他们那里所获取的信任感,往往在这个时候,就会很容易土崩瓦解。

当然,“不以为然”只是一方面原因。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确实有些朋友是被迫走上了这条路,也就是所谓的“无能为力”。

同样以我所处的投行为例,来为大家解释下无能为力的点在哪里。确实,我们行业里,有不少的从业人员,一两年就跳一家公司,甚至一年里跳好几家公司的都大有人在,有的连工作内容都换了一个细分领域。所以,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记得好像是马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说员工跳槽啊,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心,受委屈了,一个是钱,没给到位。

没错,这恰恰也是这些从业人员跳槽的主要原因。大家不要觉得说作为正规金融机构的券商,在满天飞的宣传稿里,把自己写出一副到处指点江山、雪中送碳的嘴脸,素质就会比其他行业高了。恰恰相反,券商这个行业,就是因为见到大钱的机会太多了,而有些券商但凡在涉及到钱的时候,无论打扮的再光鲜,也始终掩盖不住,骨子里的那股贪婪劲儿。因此,这个外人看着貌似很高端的行业里,实际上有不少的券商,不是爱伤员工的心,就是爱抠手下的钱,甚至有的两件事还一起做。这就导致确实在很多情况下,投行从业人员对频繁跳槽其实是无能无力的,只能期望在跳槽前,能做好分辨工作。

但你们要理解的是,“无能为力”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能掩盖“频繁跳槽”是一个职场坏习惯的现实,否则就是自欺欺人了。

我说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频繁跳槽,这事儿说起来,真有点像谈恋爱。一开始新鲜感十足,觉得下一个肯定更适合自己,就像你抱着“真爱就在下一个转角”的信念,一家家公司地去“试”。刚开始,可能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薪资待遇,为了更喜欢的工作内容,这都无可厚非。但慢慢地,你发现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怪圈。每到一家公司,干个一年半载,甚至.............
  • 回答
    95后一年跳槽7次,这事儿听起来确实挺让人咂舌的。搁在咱们父辈那辈人身上,简直是不可思议,但放在当下,尤其是95后这个群体里,倒也不是完全没可能。怎么看待“一年跳槽7次”?首先,咱得承认,这确实是挺频繁的。 从大多数人正常的职业发展轨迹来看,一年跳槽7次,意味着平均不到两个月就换一份工作。这给人的第.............
  • 回答
    作为一名 HR,我是否会录用频繁跳槽的人,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这得看情况,得具体分析。简单粗暴地一概而论,要么错失人才,要么招进不稳定因素,对公司都不好。首先,我肯定会关注“频繁”这个词。什么叫频繁?是两年换了三四份工作,还是在同一家公司待了半年就走?这里的“频繁”是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HR 心里的小九九,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透的。但如果你想知道他们到底会不会“嫌弃”你跳槽频繁,答案是: 不一定,但绝对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并进行深入的审视。咱们这么想,一个公司花钱招人,不是为了培养一年半载就让你走人的。招聘、入职、培训,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成本。如果一个人三天两头换工作.............
  • 回答
    .......
  • 回答
    关于“频繁跳槽”,这绝对是个让不少人纠结、让老板们头疼,也让HR们“又爱又恨”的话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背后牵扯的实在太复杂了,不是简单一句“不稳定”就能盖棺定论的。咱们不妨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频繁跳槽确实会让人产生一些负面印象。 这是人之常情,也是职场上的普遍认知。.............
  • 回答
    这篇关于“浙江个人频繁跳槽,信用将成问题?”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剖析的话题。它触及了个人职业发展、社会信用体系构建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多个层面,其背后的逻辑和潜在影响,需要我们细致梳理。一、 频繁跳槽真的会直接“损害信用”吗?首先,我们要明确“信用”的定义。在现代社会,信用通常指的是一个人的.............
  • 回答
    浙江省将频繁跳槽纳入个人征信记录,并可能对购房、购车、购票等产生影响,这无疑是一个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政策动向。要理解这其中的深层逻辑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政策的出台背景与初衷: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策出现。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频繁跳槽可能被视为一种不稳定就业行为。在一些.............
  • 回答
    浙江省近期出台的关于频繁跳槽可能影响个人征信的政策,无疑在社会上引发了相当大的讨论和关注。这是一种颇具新意,但也引发不少争议的举措。要理解这项政策,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政策的初衷与逻辑:首先,我们得琢磨这项政策背后可能的设计思路。为何要将“频繁跳槽”与征信挂钩?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相关部门希望通过这.............
  • 回答
    浙江拟用征信约束频繁跳槽:一把双刃剑,考验着政策的智慧近日,浙江省关于将“频繁跳槽”纳入个人征信体系的讨论,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项旨在规范劳动关系、稳定就业市场的措施,究竟是进步的尝试,还是对劳动者自由选择权的限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一提议,力求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其潜在的影响。政策的初.............
  • 回答
    浙江省关于用征信约束频繁跳槽的提议,这事儿啊,还真挺让人琢磨的。我琢磨了一下,感觉这事儿有这么几层意思,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你得明白,这背后肯定是有一股子想“稳定就业”的劲儿。你想啊,现在企业招聘成本不低,好不容易招来一个人,培训好了,刚上手就能独当一面了,结果呢?人家拍拍屁股走了,去下一家.............
  • 回答
    浙江省关于用征信约束频繁跳槽的设想,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一方面,这背后有那么点稳定就业、降低企业招聘成本的考量;另一方面,也确实触及到了劳动者最根本的自由和权益。咱们一句两句说不清楚,得从几个角度来品一品。首先,得明白这“频繁跳槽”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企业招聘和培训一个员工,那是要成.............
  • 回答
    浙江省近期提出的“用征信约束频繁跳槽”的说法,无疑在人才市场和企业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项政策初衷似乎是为了稳定就业、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企业的用人稳定性。然而,仔细审视,这项措施的落地和影响将是多方面且复杂的,对企业和员工都将带来深远的变化,其中不乏潜在的风险和挑战。这项政策的潜在逻辑与出发点从政策.............
  • 回答
    28岁,大专学历,毕业后频繁跳槽,这并不是什么不可救药的局面,反而可以看作是一个“摸索期”的结束,真正进入“定向发展期”的契机。很多人在这个年纪都会面临职业的迷茫和挑战,关键在于如何认清现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并为之付出努力。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拆解,看看你该如何规划接下来的职业人生。第一步:诚实.............
  • 回答
    最近接触一些做法律相关工作的同行,发现法务这个岗位的跳槽频率确实不低,甚至可以说在不少行业里都算得上是“高危”岗位了。这背后不是一两个原因就能解释清楚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让不少法务人走上了频繁跳槽的道路。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到底是为啥。一、 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与内卷:首先得说,很多法务岗.............
  • 回答
    最近关于美国工资涨幅创20年来最高纪录和员工跳槽变频繁的现象,可不是小事,它背后透露出的信息非常丰富,甚至可以说是一张美国劳动力市场和经济活力的“体检报告”。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1. 强劲的经济信号,但也是“通胀”的另一面首先,工资涨幅创下20年来新高,这本身是个相当积极的经济信.............
  • 回答
    跳槽这件小事:HR 眼中的“合理频次”与“化解之道”职场如同流水,人员的流动是常态。跳槽,作为我们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选择,既是追求更好的发展,也可能成为我们在 HR 眼中的一道“小考题”。那么,在 HR 的眼中,怎样的跳槽频次才算得上是“合理”的?一旦跳槽次数多了,又该如何巧妙地“化解”呢?咱们这.............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