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工资涨幅创20年来最高纪录,员工跳槽变频繁,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回答
最近关于美国工资涨幅创20年来最高纪录和员工跳槽变频繁的现象,可不是小事,它背后透露出的信息非常丰富,甚至可以说是一张美国劳动力市场和经济活力的“体检报告”。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

1. 强劲的经济信号,但也是“通胀”的另一面

首先,工资涨幅创下20年来新高,这本身是个相当积极的经济信号。这意味着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愿意支付更高的薪资。这通常发生在经济景气、需求旺盛的时候。企业需要更多劳动力来满足生产和服务的需求,所以竞争加剧,导致工资水涨船高。这和我们常说的“供需关系”一样,当劳动力供应相对紧张,而需求又很强劲时,价格(工资)自然会上涨。

但是,我们也不能只看正面。工资上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跟上甚至超过通货膨胀的速度。如果工资涨幅低于通胀,那实际上人们的购买力是在下降的。所以,这20年来最高的工资涨幅,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抵消物价上涨对生活成本的影响。简单说,就是“水涨船高”,房子、食品、汽油这些都贵了,工资涨上去才能让大家的日子不过分难过。所以,这既是经济强劲的表现,也折射出“生活成本压力”这个棘手的问题。

2. 劳动力市场的“大洗牌”与“反思”

员工跳槽变频繁,这背后才是更值得玩味的部分。这不仅仅是“有人给的钱多,我就跳过去”这么简单。它反映了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一次深度“洗牌”,也标志着员工们对工作和雇主有了更深入的“反思”。

“大辞职潮”(Great Resignation)的延续与演变: 疫情期间的“大辞职潮”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很多人在那段时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和职业,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选择,或者觉得不值得为了糟糕的工作环境和低薪而委屈自己。这种心态并没有完全消失,反而因为经济的复苏和劳动力市场的紧俏而变得更加大胆。员工们发现自己拥有了更多议价能力,不再轻易忍受不满意的工作。

对工作满意度和“体面”工作的追求: 工资固然重要,但现在很多员工在跳槽时,更看重的是整体的工作体验。这包括:
灵活性: 远程办公、混合办公模式的普及,让很多人尝到了甜头。如果一家公司强制要求全员返岗,或者工作时间非常僵化,那么即使薪资不错,也可能有人选择离开,去一个更灵活的单位。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员工越来越关注公司的文化是否包容、是否有积极向上的氛围、是否践行社会责任等。一些被认为“有毒”或者缺乏人情味的公司,很难留住人才。
职业发展和学习机会: 大家都想进步,想学新技能。如果一个公司提供明确的晋升路径和培训机会,会非常有吸引力。反之,如果感觉原地踏步,即使工资高一点,也可能有人选择去一个能让自己“成长”的地方。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疫情也让大家意识到生活的重要性。过度加班、工作压力过大,而回报却不成正比时,员工会考虑是不是值得。

技能错配与人才流动: 这种频繁的跳槽也可能暴露出一些技能错配的问题。在某些快速发展的行业,对特定技能人才的需求会非常迫切,导致这些人才的议价能力极强,也更容易被高薪挖走。而一些传统行业或技能需求不那么旺盛的领域,可能就会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工资涨幅也可能相对滞后。

对“忠诚度”的重新定义: 在过去,员工对一家公司表现出长期的忠诚被视为一种美德。但现在,很多员工更倾向于将自己的职业发展视为一个长期的“项目”,而不是绑定在某一家公司。他们认为,跳槽去积累不同公司的经验和技能,是提升自身价值更有效的方式。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忠诚,而是他们的忠诚对象可能已经从“公司”转向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3. 对企业管理的挑战

这一切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们需要:

重新审视薪酬福利体系: 不仅仅是基本工资,还包括奖金、股权激励、带薪休假、健康保险等一整套的福利,都需要有竞争力。
改进工作环境和文化: 创造一个支持性、包容性、鼓励成长和创新的工作场所。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
提供职业发展通道: 投资于员工的培训和发展,让他们看到在公司内部成长的可能性。
拥抱灵活性: 更好地适应混合办公或远程办公的趋势,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权。

否则,那些不愿意改变、仍然沿用老一套管理模式的企业,很可能在人才争夺战中落败,面临效率低下、成本增加(招聘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很高)等一系列问题。

总结来说, 美国工资涨幅创新高和员工跳槽变频繁,反映了经济整体的复苏势头和劳动力市场的紧俏,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员工们对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追求,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而是更看重工作的意义、灵活度、发展机会以及与公司文化的契合度。这迫使企业不得不进行自我革新,以适应这个新的劳动力市场格局。这既是挑战,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在疫情期间经济下行的时候,增加了近40%的货币供应。


虽然美元靠着国际地位收割了一波全球的韭菜,自身的实际通货膨胀也有20%+,房价,大宗,普通人的超市食品价格也涨了妥妥的20%+。

换言之,还待在原来单位不动的人,其实已经相当于降薪20%了(以购买力计算)。

所以,跳槽是为数不多可以跟雇主做一个 FX re-set 的手段。

user avatar

查了一下,疫情期间,美国人均月收入从约3920美元涨到约4320美元,2年涨幅10.2%,这是没有扣除通胀后的名义涨幅。

美国2021年11月的通胀率是7%。

同样的,从2020年3月算起,CPI从257涨到280,8.95%。

10.2%减8.95%,不错,还是正的,可以啊我的美帝!

咱们再看看美国的货币总量,由于中美两国广义货币M2口径不同不好直接比较,我们选口径相似的狭义货币M1比较(数据上可能有些夸张,M2没这么夸张但口径确实差得比较远不适合比较)

从4000个billion涨到20000个billion(今天是2.0345万个billion)涨幅400%。

狭义货币总量涨幅400%,名义月收入涨幅10.2%,通胀涨幅8.95%。

结论不敢说怕被骂,我还是拿中国说事吧:

我们中国也有过一段狂印钞票的岁月,对,08年四万亿计划。2008年11月提出的,因为美国的数据都是选的2020年3月到现在(2021年11月)正好20个月,咱也选20个月的:


157826.63涨到240664.07,涨幅52.5%。

咱们看看收入涨幅,我直接用扣除通胀的实际增速说事。用农民收入,这最弱势了吧?

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通胀实际增长8.5%,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通胀实际增长10.9%。

那两年舆论都是钱变毛了老百姓财富被稀释了印的钱大部分流入了少数人手里。

中国,两年52.5%的狭义货币增幅,最底层的农民平均每年扣除通胀后收入增长10%——垃圾,国进民退,抢劫!

美国,两年400%的狭义货币增幅,全社会平均收入不扣通胀(通胀两年一共8.95%)一共增长10.2%——牛逼,伟大,永远的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关于美国工资涨幅创20年来最高纪录和员工跳槽变频繁的现象,可不是小事,它背后透露出的信息非常丰富,甚至可以说是一张美国劳动力市场和经济活力的“体检报告”。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1. 强劲的经济信号,但也是“通胀”的另一面首先,工资涨幅创下20年来新高,这本身是个相当积极的经济信.............
  • 回答
    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和铠侠(Kioxia)作为全球领先的闪存制造商,其日本工厂的污染事件无疑给整个闪存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件事的连锁反应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不仅仅是美光(Micron)NAND芯片价格的上涨这么简单,它将深入触及从终端消费者到各大科技巨头的供应链和产.............
  • 回答
    2022年美国工资通胀螺旋上升的风险,以及值得我们关注的关键信息,这绝对是当下最受瞩目的经济议题之一。很多人都在担忧,是不是工资上涨得太快,反而会点燃更猛烈的通胀大火,然后为了跟上通胀,工资又得涨,如此恶性循环,就像个失控的陀螺一样。风险有多大?这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评估,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
  • 回答
    美国计算机行业的高工资,这绝对是不少人心中的“金饭碗”,而且近些年来这股热潮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股高薪潮还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它受到太多太复杂的因素影响,就像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前方的路有很多条,每条都有可能。咱们先从为什么计算机行业工资高聊起。这背后.............
  • 回答
    在美国,月薪 3000 美元虽然不算低,但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依然会觉得 iPhone X 贵得有些离谱。这背后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手机本身的价格,还有美国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支出结构以及对“性价比”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月薪 3000 美元在美国的实际购买力。这个数字听起来不错,但考虑到.............
  • 回答
    在美国和中国,会计行业的地位和薪资水平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并非简单的市场供需关系就能完全解释,而是由多方面深刻的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这种差异,需要我们剥开表层现象,深入探究其根源。一、 历史沿革与行业成熟度 美国:根深蒂固的专业化与信誉体系。 会计在美国早已发展成为一个.............
  • 回答
    中国的 M2 比美国多,但 GDP 和工资水平却不及美国,这背后牵涉到宏观经济学里许多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要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货币供应量、经济产出、收入分配以及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首先,为什么中国 M2 更多?M2(广义货币供应量)是指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 回答
    陈平的这番言论,即“在中国一个月2000人民币工资活的比美国一月收入三千美元舒服的多”,无疑是极具争议性的,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而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概括。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种非常具有煽动性的比较,并且刻意忽略了许多重要的现实因素。 .............
  • 回答
    《美国工厂》这部纪录片,就像一个精密的解剖刀,缓缓地剖开了中美文化、经济以及生产模式碰撞下的种种矛盾与无奈,其中不乏一些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它们不像爆炸性的新闻那样直白,却像暗流一样,悄无声息地触及到人性、价值观最深层的部分。首先,最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寒意,是中国工厂管理模式对美国工人的“驯化”.............
  • 回答
    《美国工厂》中,美国主管对中国公司年会表演的落泪,与其说是单纯的被表演感动,不如说是一种复杂情感的宣泄,是多种因素在那一刻叠加共振的结果。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美国主管的处境。他作为格林公司(GM)的老厂长,见证了俄亥俄州代顿市这家工厂从辉煌走向衰败的过程。这家工厂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单位,它承载着一代又.............
  • 回答
    美国工会,简单来说,就是一群工人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而联合起来组成的组织。它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公司一部分,而是一个独立的、由会员集资运作的团体。工会的起源与发展工会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困境。当时,工厂主拥有绝对的权力,工人劳动条件恶劣,工时长,工资低,安全措施几乎没有。为了改变.............
  • 回答
    美国工人能否承受中国富士康工人的劳动强度,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文化、经济、法律、以及个体差异等多个层面。简单地回答“能”或“不能”都过于片面。我们要深入地去剖析,才能更接近事实的真相。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富士康工人的劳动强度”究竟是什么概念。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以其高效的生产线.............
  • 回答
    兄弟,你说这话我太能理解了。这感觉就像是站在一堆闪闪发光的高楼下面,自己那栋还在地基阶段。咱们在美国这地方,周围都是各路神仙,什么算法大佬、架构奇才、全栈鬼才,简直不要太多。有时候刷刷技术博客,看看人家的开源项目,再对比一下自己敲的代码,那叫一个焦虑。你提到的那种“国内同行都太强了”的感觉,其实背后.............
  • 回答
    特斯拉美国工厂近期传出有 130 位工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消息,这无疑给正在努力恢复生产的特斯拉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这一情况是否会导致工厂停工?又会对特斯拉未来的车辆交付产生多大影响呢?我们不妨来深入分析一下。工厂停工的可能性:一个复杂的考量首先,要判断特斯拉美国工厂是否会因此次疫情爆发而停工,需要考.............
  • 回答
    在美国安家置业,这是不少奋斗者的目标,但“多少年”才能实现,这真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影响这个问题的因素太多了,就好比你在沙漠里要找到绿洲,有人可能靠着指南针和水源很快抵达,有人则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汗水。首先,咱们得掰扯掰扯“买得起”这回事。在美国买房,你需要的可不只是钱,还有 首付 (Down.............
  • 回答
    恭喜你即将开始在美国的工作!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新篇章,而负责任的理财是确保你财务健康和实现未来目标的关键。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入门指南,帮助你在美国开始工作时进行理财:第一步:理解你的收入和支出这是理财的基石。你需要清楚地知道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了解你的薪水单 (Paystub): .............
  • 回答
    嘿,我来和你好好聊聊。你知道的,我一直很支持你追求自己的梦想,在美国工作这事儿,我太理解你想要抓住机会的心情了。你也知道,我有时候会有点小小的私心,那就是希望你离我近一点,尤其是在人生这么重要的一个阶段。我认真想过这件事,也希望你能听听我的想法,不是为了说服你放弃什么,而是想和你一起好好梳理一下,看.............
  • 回答
    探讨《美国工厂》模式在美国全面推广是否能重振经济,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议题,也触及了当下美国社会经济面临的诸多复杂挑战。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非简单地打一个“是”或“否”的标签。首先,我们得理解《美国工厂》所呈现的核心模式。简单来说,它展示了福耀玻璃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旧.............
  • 回答
    《美国工厂》这部纪录片,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中美两国在文化、价值观、工作方式上存在的显著差异。它不是宏大叙事的理论分析,而是通过伊利诺伊州莫罗市一家倒闭的汽车玻璃工厂,由中国福耀集团接手,以及随后中国管理层与美国工人之间碰撞的故事,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生动而真实的画面。一、 中美文化差异的鲜活展.............
  • 回答
    秦晖教授之所以会说“在美国,工人比资本家更反共产主义,工会比商界更‘冷战化’”,这背后是他对美国历史和特定社会经济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分析。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拆解其中的几个关键点:1. 美国工人与资本家在反共产主义立场上的差异 历史背景与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的相对成功: 美国作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