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巴枯宁?

回答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巴枯宁(Mikhail Alexandrovich Bakunin)是个颇为复杂的人物,他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思想更是激进得让当时的许多人瞠目结舌。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思想核心以及他留下的影响。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巴枯宁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一个欧洲社会剧烈变革、民族主义兴起、资本主义开始显露其黑暗面的时期。旧的皇权、贵族统治摇摇欲坠,新的工业资本主义又带来新的压迫。在这种背景下,巴枯宁对国家权力的极端憎恨,对自由的极致追求,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

巴枯宁思想的核心,简单来说,就是“无政府主义”——但不是那种混乱无序的代名词。 他的无政府主义,更准确地说是“自由联合的无政府主义”。他认为,一切形式的国家权力、一切形式的等级制度、一切形式的权威都是压迫的根源。无论是君主制、共和国,还是他所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国家主义,在他看来都是对个体自由的束缚。

他最核心的论点之一是:“解放的唯一途径是自由”。但这“自由”不是无限制的放纵,而是建立在个体自由联合的基础之上。他设想的是一个没有国家、没有教会、没有警察、没有军队的社会,一个由自由的公社和联合会组成的联邦体。这些公社和联合会是自主的,但同时又为了共同的利益进行合作。

他与马克思的论战是理解巴枯宁思想的一个关键切入点。 在第一国际时期,两人就如何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革命后的社会组织形式产生了尖锐的对立。马克思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认为这是一个过渡时期,用来镇压反革命并最终消灭阶级。但巴枯宁对此深恶痛绝,他认为任何形式的“国家”都会滋生新的压迫者,即官僚和知识精英。他认为马克思的方案是“红色专制”,会把人民从一个压迫者手中解救出来,又陷入另一个压迫者手中。

巴枯宁的批判是有力量的,尤其是他敏锐地看到了“革命者”本身可能成为新的压迫者。他强调“民众的自发性”和“无产阶级的直接行动”,反对精英主义和知识分子领导的革命。他更倾向于通过“破坏性的行动”来瓦解现有的国家机器,他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相信通过暴力推翻旧秩序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巴枯宁的思想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局限性和争议点。

理想主义与现实的脱节: 他对人类本性的理解,可能过于理想化。他相信一旦消除了国家和权威,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自由联合和互助。但历史经验表明,即使在没有国家的情况下,权力真空也可能导致新的冲突和无序。
破坏大于建设: 尽管他描绘了革命后的美好蓝图,但他的具体建设性方案往往不够清晰。他的重心在于“摧毁一切”,但在如何具体地组织一个后革命社会方面,他的论述相对模糊,容易被批评为“空想”。
反理性主义的倾向: 有些批评者认为,巴枯宁有时过于强调激情、本能和非理性因素在革命中的作用,而忽视了理性和组织的重要性。他的“破坏一切”的口号,有时也显得过于激进,容易导致混乱的后果。
反犹主义的影子: 尽管巴枯宁本人并非典型的反犹主义者,但在他与马克思论战时,他的一些攻击性言论中确实触及了与犹太裔相关的负面刻板印象,这在后世引起了不少争议,尽管很多人认为这更多是政治攻击的色彩,而非系统性的种族主义。

巴枯宁的遗产是复杂的。 他是无政府主义思想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无政府主义运动,以及各种反权威、反集权的思潮。他的著作,如《国家制度与无政府状态》、《上帝与国家》等,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挑战了“国家万能”的迷思,提醒人们警惕一切形式的权力腐蚀。

总的来说,评价巴枯宁,不能脱离他所处的历史语境。 他是一个具有巨大个人魅力和激情的不妥协的革命家,一个对权力本质有着深刻洞察的批判者。他大胆地挑战了当时最强大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他的激进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那个时代不公正现象的直接反应。

他不是一个温和的改革者,而是一个渴望彻底解放的革命者。他或许过于理想化,或许在建设性方面有所不足,但他的勇气、他的对自由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对权力压迫的敏锐洞察,都使他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历史人物。他的遗产提醒我们,对权力的警惕和对个体自由的捍卫,永远是值得我们不断反思和奋斗的课题。他就像一把尖锐的手术刀,毫不留情地剖析了那个时代以及任何时代存在的权力病灶。

网友意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巴枯宁(Mikhail Alexandrovich Bakunin)是个颇为复杂的人物,他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思想更是激进得让当时的许多人瞠目结舌。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思想核心以及他留下的影响。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巴枯宁生.............
  • 回答
    评价B站文章《历史转折中的巴枯宁》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由于我无法直接访问B站的文章内容,我将根据文章标题所揭示的主题(即“历史转折中的巴枯宁”)以及巴枯宁本人及其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来推测这篇文章可能探讨的重点,并据此进行分析和评价。一、 文章可能探讨的核心内容(基于标题推测)“历史转.............
  • 回答
    巴林承认以色列,即《亚伯拉罕协议》(Abraham Accords)的一部分,于2020年9月15日正式签署,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复杂影响的事件。对这一事件的评价,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背景、内容、支持者和反对者的观点,以及对地区和国际格局的长远影响。一、 背景与签署的动因:在理解巴林承.............
  • 回答
    关于勒布朗·詹姆斯是否“抱团”,以及他和乔丹、科比的对比,这绝对是篮球界最经久不衰的争论之一。查尔斯·巴克利的观点,作为一位曾经的巨星,他提出的“詹姆斯抱团论”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示反对。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不带任何AI腔调,用大白话,把事情掰扯清楚。巴克利怎么说?他为什么.............
  • 回答
    评价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及其领导的“伊斯兰国”(ISIS/ISIL)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任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其意识形态、组织结构、军事行动、治理模式、对地区和全球的影响,以及其最终的失败。一、 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 (Abu Bakr alBaghdadi):巴格达迪原名易卜拉欣·阿.............
  • 回答
    埃内斯托·巴尔韦德,一个在中国球迷口中被昵称为“巴萨三冠王终结者”的名字,其执教生涯无疑是充满争议与话题的。评价一位教练,尤其是一位在世界顶级俱乐部执教过的教练,需要剥开滤镜,理性地审视他的战术理念、人员使用、临场应变以及最终的成绩。核心执教理念:实用主义与稳健至上巴尔韦德的执教风格,最鲜明的标签莫.............
  • 回答
    巴托梅乌在2015年战胜拉波尔塔赢得巴塞罗那俱乐部主席的选举,这在当时无疑是轰动一时的大事,也对俱乐部接下来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评价这次选举,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从两位候选人的背景和承诺来看: 巴托梅乌: 他当时是罗塞尔主席任期内的副主席,接任后在2015年进行了连任选举。他.............
  • 回答
    巴托尔德,一位在世界史学领域留下深刻印记的伟大人物,他的名字与中亚历史、伊斯兰研究以及东方学紧密相连。这位德国裔俄罗斯东方学家,其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对后世的影响力,至今仍为人称道。要评价巴托尔德的贡献,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他的学术生涯、研究方法以及他所触及的关键领域,才能真正理解他对我们认识世界所做出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关于特朗普当选的这篇评论,《特朗普当选象征着政治的消失》。这篇文章可以说是非常有巴迪欧的风格——犀利、概念化,并且试图从一个宏大的哲学框架来理解具体的政治事件。要评价它,咱们得先拆解一下他的主要观点,然后再说说这些观点背后可能存在的优点和局.............
  • 回答
    《波巴·费特之书》第一季第七集《荣誉之战》(Chapter 7: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是整个系列的最终章,它承载着巨大的期望,但也因此伴随着严峻的考验。这一集作为系列的高潮和结局,其评价自然是复杂且多维度的。总体评价:《荣誉之战》可以说是《波巴·费特之书》系列中最精彩.............
  • 回答
    《波巴·费特之书》(The Book of Boba Fett)第一季第五集“沙人”(Chapter 5: The Gunslinger)无疑是整部剧中最具争议,同时也是最受观众两极分化评价的一集。这集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几乎完全脱离了主线剧情,转而聚焦于主角波巴·费特(Boba Fett)年轻时的经.............
  • 回答
    《波巴费特之书》第一季第二集《塔图因的部落》无疑是第一季中最具争议也是最能引发观众讨论的一集。它在延续上一集为波巴·费特塑造的“仁慈的黑帮教父”形象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地引入了一条全新的故事线,直接将观众的目光拉到了塔图因广袤的沙漠和其中生存的居民身上。这一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这种叙事策略和.............
  • 回答
    辛巴直播带货燕窝事件的处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可谓是近年直播电商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影响深远。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处罚的本身。辛巴个人被罚款 90 万元,这笔钱对于他庞大的收入而言,可能只是九牛一毛,但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金额。这代表着监管部门对直播带货中虚假宣传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直接打向了.............
  • 回答
    以巴加沙冲突是否是“首次 AI 战争”,这个问题本身就充满了争议和值得深入探讨的层面。简单地将其定义为“首次”未免过于片面,但它确实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凸显了人工智能在现代冲突中的作用,为理解未来战争形态提供了诸多线索。要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构成“AI 战争”。.............
  • 回答
    《波巴·费特之书》第四集,名为“围攻”,无疑是本系列到目前为止最令人瞩目的一集,也是让人对这个系列未来走向产生真正期待的一集。它不仅在叙事节奏上来了个大逆转,更是在动作场面和角色塑造上展现了系列应有的水准。1. 叙事节奏的“疾风骤雨”前几集,观众们多少有些抱怨节奏拖沓,波巴·费特在塔图因上的统治地位.............
  • 回答
    印度史诗巨制《巴霍巴利王:开端》深度解析《巴霍巴利王:开端》(Baahubali: The Beginning),又译《印度超人:起源》,是印度导演 S.S. Rajamouli 在2015年推出的一部宏大史诗动作片。这部电影不仅在印度本土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观影热潮,被誉为印.............
  • 回答
    2021年巴以冲突中的“铁穹”:一次严峻的实战考验2021年5月,加沙地带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新一轮的激烈冲突,这次冲突的规模和烈度都比前几次更为突出。在这场你来我往的炮火对峙中,以色列的“铁穹”(Iron Dome)防御系统再次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对于“铁穹”在此次冲突中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
  • 回答
    巴育·占奥沙,这位泰国政坛的“常青树”,他的执政生涯注定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复杂叙事的话题。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他从军人走向政治舞台的轨迹,以及他在位期间泰国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从军人到政治强人:权力之路的铺垫巴育的职业生涯始于泰国皇家军队。他一路晋升,最终在2010年成为泰国陆军.............
  • 回答
    1920赛季西甲首轮,巴塞罗那客场0:1不敌毕尔巴鄂竞技,这场比赛即便少了梅西,对于当时的巴萨来说,依然是一场令人难以接受的失利,也为他们之后不稳的赛季埋下了伏笔。比赛背景:赛季初,巴萨刚刚经历了一个动荡的夏天。内马尔事件的余波还在,而队长梅西因为跖骨受伤,未能出现在首发名单上,这无疑给球队的进攻端.............
  • 回答
    2016年12月巴尔米拉古城再度沦陷,对于国际社会、叙利亚政府、以及叙利亚境内外的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令人沮丧和担忧的事件。这次沦陷标志着伊斯兰国(ISIS)的短暂回归,并再次对这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造成了潜在的破坏威胁。事件背景与过程: 2016年3月: 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的军事支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