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巴格达迪和他组建的「伊斯兰国」?

回答
评价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及其领导的“伊斯兰国”(ISIS/ISIL)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任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其意识形态、组织结构、军事行动、治理模式、对地区和全球的影响,以及其最终的失败。

一、 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 (Abu Bakr alBaghdadi):

巴格达迪原名易卜拉欣·阿瓦德·易卜拉欣·阿里·穆罕默德·巴德里·萨马赖(Ibrahim Awwad Ibrahim Ali alBadri alSamarra'i),是“伊斯兰国”的创始人及核心人物。

背景与崛起:
他曾是萨达姆·侯赛因政权时期的士兵,在美军入侵伊拉克后,转向伊斯兰极端主义。
他早期加入了“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派别——“伊拉克伊斯兰国”(ISI)。
通过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残酷的策略,他在 ISI 中迅速崛起,并于2010年接任其领导人。
利用叙利亚内战的混乱局面,他将 ISI 扩展到叙利亚,并于2013年宣布与叙利亚的基地组织分支“努斯拉阵线”合并,成立“伊斯兰国”(ISIS/ISIL),并于2014年宣布建立“哈里发国”,自己成为“哈里发”。

领导风格与意识形态:
巴格达迪是一位冷酷无情的领导者,以其坚定的意识形态和严厉的统治而闻名。
他信奉一种极端、扭曲的萨拉菲主义(Salafism),主张建立一个纯粹的伊斯兰国家,并以此为目标进行暴力活动。
他的意识形态的核心包括:
“塔克菲尔”(Takfir)原则: 将所有不认同其极端观点的穆斯林视为叛教者,有权对其进行杀戮和奴役。这导致了其与其他伊斯兰组织(包括基地组织)的决裂。
“哈里发国”的建立: 认为建立一个全球性的伊斯兰哈里发国是其历史使命,并以此为号召吸引全球的圣战者。
激进的什叶派仇恨: 对什叶派穆斯林怀有极端的敌意,视其为伊斯兰的敌人。
对异教徒的零容忍: 对基督教徒、雅兹迪人等非穆斯林群体进行迫害、奴役和屠杀。
他非常善于利用媒体宣传,通过精美的视频和文字材料来招募成员、传播其思想和展示其残暴行为,以此来制造恐惧和威慑。

死亡:
2019年10月,美国特种部队在叙利亚发动突袭,巴格达迪被击毙。在被包围后,他引爆了自杀式炸弹背心身亡。

二、 “伊斯兰国” (ISIS/ISIL):

“伊斯兰国”是一个极端的逊尼派伊斯兰极端组织,以其令人发指的暴行、复杂的组织结构以及对地区和全球安全造成的巨大威胁而闻名。

意识形态与目标:
核心理念: 如上所述,其核心是极端扭曲的萨拉菲主义,主张建立一个纯粹的伊斯兰“哈里发国”,并以此为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发动圣战。
目标:
消灭“异教徒”和所有与其意识形态不合的穆斯林。
推翻现有的世俗国家,尤其是在中东地区。
建立一个横跨中东、北非的广阔“哈里发国”。
通过全球范围的恐怖袭击来制造恐慌和动荡。

组织结构与运作:
高度军事化和科层化: “伊斯兰国”并非一个松散的恐怖组织,而是一个拥有复杂组织结构和严密管理的军事化团体。
“省份”制度: 在其鼎盛时期,“伊斯兰国”将控制的领土划分为多个“省份”(Wilayat),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军事指挥官、行政机构和宣传部门。
军事力量: 拥有一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名战士组成的军队,装备精良,拥有步兵、装甲部队、炮兵甚至简易无人机等。他们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攻占城市和地区。
经济来源: 除了外部捐款外,“伊斯兰国”还通过控制石油资源、勒索、抢劫银行、贩卖人口(特别是雅兹迪女性)以及征收税款等方式获得巨额资金。
宣传机器: 拥有强大的宣传能力,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和各种出版物发布信息,招募新成员,制造恐怖氛围,并展示其意识形态。

主要活动与影响:
领土扩张与“哈里发国”的建立: 在2014年达到顶峰时,ISIS 控制了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大片领土,包括重要的城市如摩苏尔和拉卡。他们宣布建立“哈里发国”,并强制推行其极端统治。
极端暴行: “伊斯兰国”以其极其残忍的暴行而闻名,包括:
大规模屠杀: 对占领区的居民进行大规模屠杀,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和持不同政见者。
斩首和公开处决: 以血腥的斩首和公开处决来威慑敌人和恐吓民众。
奴役和性奴役: 将大量女性(尤其是雅兹迪女性)当作性奴隶进行贩卖和虐待。
破坏文化遗产: 摧毁了包括摩苏尔博物馆和帕尔米拉古城在内的许多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迹。
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 在其控制区内外,广泛发动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
对地区稳定的威胁:
加剧教派冲突: 其极端逊尼派意识形态进一步加剧了中东地区的教派矛盾。
制造难民危机: 其占领和战争行为导致了大量人口流离失所,加剧了地区和全球的难民危机。
瓦解国家主权: 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其活动严重威胁了这些国家的完整性和主权。
全球性恐怖主义: “伊斯兰国”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其控制的地理区域。
吸引外国战士: 吸引了数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战士加入,并向其国内输送了恐怖主义思想和技能。
煽动和组织全球恐怖袭击: 尽管其核心力量被削弱,但“伊斯兰国”及其分支仍然在全球范围内煽动和组织了多次恐怖袭击,包括在欧洲、亚洲和非洲。
“孤狼式”袭击: 鼓励支持者在居住国进行“孤狼式”袭击,对全球安全构成了持续的挑战。

军事失败与衰落:
自2017年起,在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的军事打击、伊拉克和叙利亚政府军以及库尔德武装的联合打击下,“伊斯兰国”失去了其大部分领土,包括摩苏尔和拉卡等核心城市。
巴格达迪的死亡标志着其组织核心的重大打击,但其残余势力仍然存在,并继续以游击战和恐怖袭击的方式活动。
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也未能完全消除,全球范围内仍有对其思想的追随者。

评价总结:

巴格达迪和“伊斯兰国”是现代历史上一个极端可怕的现象。

对巴格达迪的评价: 他被普遍视为一位冷酷、狂热且极具组织能力的极端分子。他的领导使得“伊斯兰国”从一个区域性恐怖组织发展成为一个能够控制大片领土、施行残酷统治并向全球散播恐怖的实体。他的个人野心和对极端意识形态的信仰是“伊斯兰国”兴起和扩张的关键驱动力。然而,他的统治伴随着罄竹难书的罪行和对人类文明的践踏。

对“伊斯兰国”的评价: “伊斯兰国”代表了伊斯兰极端主义中最黑暗、最残暴的一面。它不仅在军事上给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更在意识形态上对伊斯兰教本身造成了严重的扭曲和污名化。其对人类生命、尊严和文化遗产的漠视是其最令人发指的特征。尽管其“哈里发国”的实体已经不复存在,但其残余势力和思想的影响力仍然是全球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可以说,巴格达迪和“伊斯兰国”是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扭曲发展的产物,其带来的伤痛和破坏将长久地影响相关地区和全球社会。对它们的评价,也必须坚持人道主义的立场,谴责其一切反人类的罪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题目太大了。要简单介绍伊斯兰国已经非常复杂(之前有些答案介绍了其不同侧面,比如zhihu.com/question/5526),更别提极端主义、伊斯兰教。因此,之前被邀请时选择了忽略。

这次朋友搜集了一堆巴格达迪的材料,我想可以趁机回答一下本题第一问了:巴格达迪(哈里发伊卜拉欣)是谁?

阿布.巴卡尔.巴格达迪,原名伊卜拉欣,1971年6月28日出生于什叶派圣城萨迈拉的一个逊尼派教士家庭。
他的父亲阿瓦德是巴德里部落在当地的一个族长,也是一名逊尼派教士,在当地一个逊尼派清真寺里从事宗教活动,还收徒教授家传的《古兰经》诵读学(很有点魏晋士族各有家学还以家学区分高下的味道)。
巴德里部落是伊拉克一个规模不大的逊尼派部落,有两万多人口,自称18世纪从麦地那迁来萨迈拉;从伊卜拉欣的祖辈开始,又自称是什叶派第十代伊玛目“指导者”(哈迪)阿里的后裔(有些矛盾啊)。然而,这一部落中不但逊尼派占压倒多数,而且还出了好几位逊尼派原教旨主义者:伊拉克伊扎布特党的创始人(同时也是穆兄会元老)阿卜杜尔.阿齐兹(1969年被新生的复兴党政权处决)、世界著名的萨拉菲主义教士苏卜希和阿卜杜萨塔尔,还有2006年指挥炸毁第十代伊玛目“哈迪”阿里长眠地萨迈拉金顶清真寺(真是具有讽刺性)行动的基地组织萨拉赫丁省省长哈伊塔姆。
伊卜拉欣出生的时代已经是复兴党掌权时期,就在他出生后不久的1975年萨达姆正式从病重的第一代复兴党总统(他的舅舅和政治导师)贝克尔手中接管了最高权力,从而开启了现代伊拉克的毁灭之路。在这种背景下,伊卜拉欣的家族进行了一定的转型:伊卜拉欣的父亲还坚持居乡做教士传家学守家业,但伊卜拉欣的两个叔叔走军警路线进入了复兴党政权内部,成了强力部门的官员;而在整个巴德里部落的层面,则出了一位陆军中将。
伊卜拉欣的青少年时代是在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的动荡岁月里渡过的。他的两个哥哥被征召进了伊拉克军队上了前线去星辰大海,结果一个被伊朗人打死,另一个侥幸生存下来成了萨达姆军队的陆军军官。伊卜拉欣本人则因为高度近视而逃过了一劫,得以安心在校学习。然而,他的天资并不充沛,在中学时成绩只是中等而已,英语还险些不及格。这样一来,伊卜拉欣既不可能成为军官,又无法进入高水平的理工科院校,留给他的只剩下一条路:继承家学,进入神学院,成为一名教士。
与此同时,伊拉克的国内局势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91年,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几乎被美军彻底摧毁。随即,伊拉克各地爆发了什叶派和库尔德人的大规模暴动。虽然在美军禁飞区的干涉下,萨达姆政权被迫放弃了伊拉克北部的库区;但复兴党还是成功从巴格达派出自己的预备队,在几个月内平定了整个南部。此后,萨达姆政权加速了自两伊战争以来的教权化,不但收容埃及、约旦等国的大批穆兄会成员和萨拉菲派教士,而且对外支持萨拉菲派传教事业,对内恢复了沙里亚法(甚至包括砍手砍脚之类的刑法)。
1990年代初(按岁数和伊拉克的学制计算,似乎经过了转学或是复读?),在这个举国开倒车的气氛之中,伊卜拉欣进入了伊拉克最高学府之一的巴格达大学。攻读教育学和神学,尤其专攻《古兰经》。1996年,伊卜拉欣从巴格达大学毕业后,又在几位政府官员亲戚的帮助下进入了萨达姆大学专攻《古兰经》诵读学硕士。这所萨达姆大学是萨达姆在1987年亲自创立的,直属于总统府而非伊拉克高等教育部,可以说是萨达姆个人的私立大学;其办学目的就是培养效忠自己的“未来精英”,也包括能够为己建立政教合一国家甚至对外进行扩张服务的伊斯兰教士。因此,进入这所大学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还需要“政治上过硬”。1999年,伊卜拉欣以一篇解读某件中世纪古文书(内容为《古兰经》的诵读方法)的论文获得了萨达姆大学的硕士学位。值得一提的是关于伊卜拉欣的学历还有另一种说法,即他是从现名伊拉克大学的伊斯兰大学拿的学位:该大学是一所完全以伊斯兰神学为中心的大学,由伊拉克政府和穆兄会、萨拉菲派等各国教权派在1989年合办,面向整个伊斯兰世界招生(据说一半学生来自国外),毕业生中包括很多伊斯兰国和其他教权派武装的高级领主。
在巴格达求学期间,伊卜拉欣通过自己的叔叔伊斯玛仪、哥哥朱马和从阿富汗战场回来的导师哈姆丹等人(都是穆兄会成员)与穆兄会保持联系,并且接受了萨拉菲教义。不过,关于他对萨达姆政权的态度则存在争议。一种看法认为,他和当时伊拉克穆兄会的主流派一样支持萨达姆,甚至被萨达姆的情报机关招募为培养“小粉绿”的特务教士;不过也有另一种看法认为,伊卜拉欣更倾向于武力推翻萨达姆,建立纯粹由教士而不是军人掌权的神权国家。当然,也不排除伊卜拉欣是计划打入萨达姆政权内部来传播“隐秘教义”。无论如何,伊卜拉欣当时在这个键盘教权派(当然他们中很多人后来真的成了教权派大老)圈子里是个围观大V发言的小透明:话不多、非常羞涩、不引人注意。对于世俗生活,伊卜拉欣更是没有什么爱好,常常一个人宅在宿舍(可惜当时没有普及互联网,不然大概就刷知乎了;不过他后来还是成了大V,见下文)。
1999年从大学里毕业后,伊卜拉欣到巴格达城西部一个不太富裕的街区当了某个小清真寺的负责人。在伊斯兰国组织创始人扎卡维大杀四方到处炸美军的时候,伊卜拉欣只能蜗在清真寺内的宿舍里看新闻。和许多同类一样,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历史剧变,伊卜拉欣也许就会在这个和父亲差不多的“土豪”位子上靠收天课、吃念经、裁决民间小纠纷、给萨达姆政权上报维稳信息和业余在知乎上发发古文书研究成果(以他的性格应该不会主动手撕其他历史或者宗教大V)过完自己作为基层教长、非著名神学家的一生。
然后,命运的时钟转到了2003年……

2003年,小布什政府指挥英美盟军入侵伊拉克,几个星期之内就摧毁了整个萨达姆政权。
美国政府派到伊拉克做“总督”的民政长官布雷默推行了大规模的“去复兴党化”政策,把当时已经统治伊拉克超过30年的复兴党人完全排除出了政府。这个政策导致的直接结果主要有两个:1、制造出一个巨大的政治真空,因为复兴党政权时期职位稍高一些的公务员就必须是复兴党员;2、把大量拥有军事技能、战争经验和社会关系的职业军人推向失业,导致他们纷纷起兵对抗,为形形色色的反美武装提供了数量丰富的军事干部。
面对旧复兴党人和伊朗操纵下的什叶派教权势力两面夹击,美国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填补这个政治真空,起初寄予厚望的亲西方自由派更是无力结束乱局统治全国。无奈之下,美军只能默许一部有利什叶派教士的宪法和两场有利于什叶派教士的大选(2005年1月和12月)。大选的结果不出意外,亲伊朗的什叶派教士集团获得了国家的最高权力。这意味着美国不得不放弃推翻伊朗神权共和国,小布什控制中东的野心就此破灭;这也意味着伊拉克日益沦为一个什叶派教权国家,而这不可能被逊尼派大众尤其是逊尼派教士接受。
萨拉菲教权派的“天下”兴亡,萨拉菲教士“匹夫”有责。无论是为了家族中失去权力乃至饭碗的复兴党军官,还是为了什叶派教士统治下自己不再稳定的教职,亦或是为了自己青年时代键盘中的萨拉菲理想国,萨达姆的天子门生伊卜拉欣都不能再躲进宣礼塔成一统了。于是,他走出清真寺,成了一名萨拉菲教权派圣战者。这一年,他32岁。

2003年5月美军占领巴格达后不久,伊卜拉欣就开始凭借自己的财力(可以参考知乎有关阿訇收入的答案)和人脉着手组建自己的教权派武装“逊奈(教规)和贾玛赫(教团)民众军组织”(Jamaat Jaysh Ahl al-Sunnah wa-l-Jamaah),自任教法委员会主席。然而,此时的他毕竟还是秀才造反,没什么经验,很轻易地就落入了美军之手。2004年2月2日,他在费卢杰附近被美军逮捕,很快暴露了“伊卜拉欣.阿瓦德.伊卜拉欣.巴德里”的真实身份,因此先后被关押到臭名昭著的阿布格莱布监狱和布卡集中营。在狱中,伊卜拉欣广泛接触到被关押在此的各路反美武装成员,思想逐渐倾向于扎卡维领导的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与此同时,他本人也因善于调解狱中各派反美组织成员矛盾和精通多种才艺(据说包括踢足球,看来不完全是一个宅男?)而声名鹊起。
2004年12月,美军判断伊卜拉欣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小组织头目,从而将伊卜拉欣释放。但此时,伊卜拉欣已经不是吴下阿蒙,而是从监狱这座“特殊绿林大学”毕业的教权派新星。在一名亲戚介绍下,伊卜拉欣很快找到了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要求入伙;然而,后者则建议当时正在不脱“产”攻读博士学位的伊卜拉欣不要放弃学业,以“宗教学者”身份前往大马士革,在那里负责为基地组织展开网络宣传。于是,伊卜拉欣带着自己的支持者欣然前往。在阿萨德总统治下的大马士革,伊卜拉欣不但自己成为大V,还建立起一支(自干?)五第纳尔网军;作为一名非著名神学家,伊卜拉欣领导这支网军始终从基地组织伊斯兰国的教法体系出发来评论事物、发表观点。
像他这样“政治坚定、业务熟练、学识渊博”又有政绩的教士很快进入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机构领导层的视野。2006年1月,基地组织分支发起成立“圣战者协商委员会”(Mujahideen Shura Council),伊卜拉欣领导的组织正式加入其中,而他本人也成为“圣战者协商委员会”教法委员会的成员。
2006年6月7日,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领袖扎卡维被美军炸死。基地组织钦定总部高层出身的埃及人阿布.阿尤布.马斯里接任,此举引起了“圣战者协商委员会”中旧复兴党军官等其他派系的不满。马斯里遂以退为进,在同年10月15日宣布“建国”,国号“伊拉克伊斯兰国”(ISI),以旧复兴党警察准将(不过在萨达姆时期就因为过度倾向萨拉菲派而被迫退休)阿布.奥马尔.巴格达迪(真名哈米德)登基称埃米尔,而自己则在幕后操纵。在这个“建国过程”中,马斯里为安抚众人,不仅拥立了阿布.奥马尔.巴格达迪,还大搞“本土化”,提拔了大批伊拉克人。作为伊拉克本土教士,又与复兴党和外国圣战者都有良好关系,伊卜拉欣也被升官雨砸中,从教法委员会成员被提升为教法委员会总监察长,而后又成为十一人最高协商委员会(名义上是埃米尔的咨询机构,实际上是马斯里控制下的最高权力机构)和三人最高协调委员会(相当于中书省的机构,负责埃米尔与麾下各省领主之间的联络)的成员,步入了“国家机器”的最高层。
2007年3月13日,身为伊拉克伊斯兰国司法系统负责人的伊卜拉欣还忙里偷闲出现在“敌人的心脏”巴格达,到母校萨达姆大学(当时应该已经改名两河大学)参加了博士论文(内容为对一首涉及古兰经诵读方法的中世纪诗歌的解读)答辩,最后胜利过关,被授予《古兰经》学博士称号。造反不忘拿博士学位,也是一段奇谈。

伊拉克伊斯兰国“建国”后,伊卜拉欣在其中步步高升,然而这好景却不长。2008年起,美军强化对伊拉克伊斯兰国的重点打击。2009年奥巴马政府宣布从伊拉克撤军的计划后,美军又进行了临走前的最后一搏:一方面向伊拉克增兵,一方面又投入更多资源收买逊尼派部落酋长。2010年4月18日,因高层被捕叛变出卖了机密,伊拉克伊斯兰国埃米尔阿布.奥马尔.巴格达迪和首相阿布.阿尤布.马斯里双双被美军空袭炸死。伊斯兰国瞬间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内讧、脱走不断,至2011年一度只剩下1000来人,势力大为衰弱。这一胜利使得奥巴马政府错误地认为伊拉克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因此在2011年从伊拉克撤走了作战部队,又支持了2010年底开始的阿拉伯之春运动,从而给了伊斯兰国以复兴的机会。
埃米尔和首相双双被炸死后,乌萨马.本.拉丹领导的基地总部发来指示,要求伊拉克伊斯兰国推人暂代埃米尔,以待其指定继承人。然而萨达姆政权军上校(一说是负责武器开发的陆军上校,一说是防空部队情报机关的上校)出身的时任伊拉克伊斯兰国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哈只.巴卡尔(真名萨米尔)却发动政变,擅自拥立伊卜拉欣以阿布.巴卡尔(意为巴卡尔之父,这是认爹?).巴格达迪的化名继位为伊拉克伊斯兰国埃米尔,同时自居军事委员会主席把持大权。伊卜拉欣上台后,虽然迫于哈只.巴卡尔的拥立之功大量提拔旧复兴党军政官僚担任各种要职,但也作为各方都能接受的人物勉力协调诸将,逐渐恢复了伊拉克伊斯兰国的元气,更趁2011年叙利亚发生革命的机会派遣扎卡维旧部阿布.穆罕默德.戈兰尼返回叙利亚,在2012年1月建立起附庸于伊拉克伊斯兰国的努斯拉阵线(后联系上基地总部而脱离伊斯兰国,自居与伊斯兰国平起平坐的基地组织叙利亚分支,因而与伊斯兰国闹翻)。
2013年叙利亚内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伊拉克伊斯兰国将更多兵力和资源投入叙利亚战场攻城掠地,在当年3月率领教权派联军攻陷拉卡省首府拉卡市。获得这一巨大胜利后,伊拉克伊斯兰国就在同年4月8日宣布改名为伊拉克和沙姆(大叙利亚)伊斯兰国(ISIS)。然而这也就埋下了它与努斯拉阵线乃至基地总部决裂的祸根。与此同时,伊斯兰国在伊拉克也发动了几次对阿布格莱布等监狱的成功袭击,救出大约500名教权派干部,从而大大强化了其组织的力量;而什叶派控制的伊拉克联邦中央政府,则一味地推行削弱逊尼派的政策,从而为伊斯兰国提供了大量群众基础。
2013年底,伊斯兰国与大部分的叙利亚反对派决裂,双方展开全面冲突。2014年1月,伊斯兰国和决定站到其他反对派一边的努斯拉阵线也展开了全面战争;2月,基地组织也将伊斯兰国破门。最初,伊斯兰国在这一系列冲突中似乎处于腹背受敌的窘境,连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叙利亚副王和“影子君主”哈只.巴卡尔也在与努斯拉等教权派联军的冲突中阵亡(倒是为伊卜拉欣去了一董卓),但它逐渐扭转了局势,到6月已经完全控制了除罗贾瓦解放区以外的整个叙利亚东部。

2014年6月,伊斯兰国发动北伊拉克攻势,横扫以摩苏尔为中心的整个伊拉克北部,一直打到了巴格达城下;一部分部队更是围攻伊卜拉欣的故乡萨迈拉,但被什叶派圣战者挡住,未能攻陷这座什叶派圣城。

2014年6月29日,在一系列军事胜利之下自觉是真命天子的伊卜拉欣宣布将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改为伊斯兰国,随后自封哈里发和全球穆斯林的信士长官。7月,他在摩苏尔的努里清真寺(目前已经被伊斯兰国自己炸毁)公开露面发表演说。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在世人面前出现,也是他作为教权派封建主一生所得到的顶点。这一年,他43岁;从离开清真寺起兵造反算起,则是整整十一年。

从那以后,他和他的伊斯兰国就开始了漫漫的下坠之路,直到今天。

知乎有一位教权派大V曾放言“历史上也算有这一笔”了。然而历史上那么多哈瓦利吉派或是什叶派各种小支派领袖自封的哈里发,他又记得几位呢?伊卜拉欣大概确实会进入历史,但他恐怕也只是其中匆匆的过客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价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及其领导的“伊斯兰国”(ISIS/ISIL)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任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其意识形态、组织结构、军事行动、治理模式、对地区和全球的影响,以及其最终的失败。一、 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 (Abu Bakr alBaghdadi):巴格达迪原名易卜拉欣·阿.............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关于特朗普当选的这篇评论,《特朗普当选象征着政治的消失》。这篇文章可以说是非常有巴迪欧的风格——犀利、概念化,并且试图从一个宏大的哲学框架来理解具体的政治事件。要评价它,咱们得先拆解一下他的主要观点,然后再说说这些观点背后可能存在的优点和局.............
  • 回答
    普里颠帝国皇帝巴格一世,一位在其统治时期深刻改变了普里颠命运的君主。他的生命轨迹,从一个边缘王国的王子到普里颠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再到最终被载入史册的争议性人物,充满了传奇色彩,也饱受后人评说。早年与崛起:野心在血与火中孕育巴格一世的早年并非一帆风顺。他出生在普里颠王国中一个相对边缘的家族,当时的普里.............
  • 回答
    巴林承认以色列,即《亚伯拉罕协议》(Abraham Accords)的一部分,于2020年9月15日正式签署,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复杂影响的事件。对这一事件的评价,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背景、内容、支持者和反对者的观点,以及对地区和国际格局的长远影响。一、 背景与签署的动因:在理解巴林承.............
  • 回答
    关于勒布朗·詹姆斯是否“抱团”,以及他和乔丹、科比的对比,这绝对是篮球界最经久不衰的争论之一。查尔斯·巴克利的观点,作为一位曾经的巨星,他提出的“詹姆斯抱团论”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示反对。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不带任何AI腔调,用大白话,把事情掰扯清楚。巴克利怎么说?他为什么.............
  • 回答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巴枯宁(Mikhail Alexandrovich Bakunin)是个颇为复杂的人物,他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思想更是激进得让当时的许多人瞠目结舌。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思想核心以及他留下的影响。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巴枯宁生.............
  • 回答
    埃内斯托·巴尔韦德,一个在中国球迷口中被昵称为“巴萨三冠王终结者”的名字,其执教生涯无疑是充满争议与话题的。评价一位教练,尤其是一位在世界顶级俱乐部执教过的教练,需要剥开滤镜,理性地审视他的战术理念、人员使用、临场应变以及最终的成绩。核心执教理念:实用主义与稳健至上巴尔韦德的执教风格,最鲜明的标签莫.............
  • 回答
    巴托梅乌在2015年战胜拉波尔塔赢得巴塞罗那俱乐部主席的选举,这在当时无疑是轰动一时的大事,也对俱乐部接下来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评价这次选举,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从两位候选人的背景和承诺来看: 巴托梅乌: 他当时是罗塞尔主席任期内的副主席,接任后在2015年进行了连任选举。他.............
  • 回答
    巴托尔德,一位在世界史学领域留下深刻印记的伟大人物,他的名字与中亚历史、伊斯兰研究以及东方学紧密相连。这位德国裔俄罗斯东方学家,其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对后世的影响力,至今仍为人称道。要评价巴托尔德的贡献,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他的学术生涯、研究方法以及他所触及的关键领域,才能真正理解他对我们认识世界所做出的.............
  • 回答
    《波巴·费特之书》第一季第七集《荣誉之战》(Chapter 7: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是整个系列的最终章,它承载着巨大的期望,但也因此伴随着严峻的考验。这一集作为系列的高潮和结局,其评价自然是复杂且多维度的。总体评价:《荣誉之战》可以说是《波巴·费特之书》系列中最精彩.............
  • 回答
    《波巴·费特之书》(The Book of Boba Fett)第一季第五集“沙人”(Chapter 5: The Gunslinger)无疑是整部剧中最具争议,同时也是最受观众两极分化评价的一集。这集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几乎完全脱离了主线剧情,转而聚焦于主角波巴·费特(Boba Fett)年轻时的经.............
  • 回答
    《波巴费特之书》第一季第二集《塔图因的部落》无疑是第一季中最具争议也是最能引发观众讨论的一集。它在延续上一集为波巴·费特塑造的“仁慈的黑帮教父”形象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地引入了一条全新的故事线,直接将观众的目光拉到了塔图因广袤的沙漠和其中生存的居民身上。这一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这种叙事策略和.............
  • 回答
    辛巴直播带货燕窝事件的处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可谓是近年直播电商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影响深远。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处罚的本身。辛巴个人被罚款 90 万元,这笔钱对于他庞大的收入而言,可能只是九牛一毛,但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金额。这代表着监管部门对直播带货中虚假宣传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直接打向了.............
  • 回答
    以巴加沙冲突是否是“首次 AI 战争”,这个问题本身就充满了争议和值得深入探讨的层面。简单地将其定义为“首次”未免过于片面,但它确实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凸显了人工智能在现代冲突中的作用,为理解未来战争形态提供了诸多线索。要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构成“AI 战争”。.............
  • 回答
    《波巴·费特之书》第四集,名为“围攻”,无疑是本系列到目前为止最令人瞩目的一集,也是让人对这个系列未来走向产生真正期待的一集。它不仅在叙事节奏上来了个大逆转,更是在动作场面和角色塑造上展现了系列应有的水准。1. 叙事节奏的“疾风骤雨”前几集,观众们多少有些抱怨节奏拖沓,波巴·费特在塔图因上的统治地位.............
  • 回答
    印度史诗巨制《巴霍巴利王:开端》深度解析《巴霍巴利王:开端》(Baahubali: The Beginning),又译《印度超人:起源》,是印度导演 S.S. Rajamouli 在2015年推出的一部宏大史诗动作片。这部电影不仅在印度本土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观影热潮,被誉为印.............
  • 回答
    文明6的巴比伦DLC,带来了汉谟拉比的巴比伦文明,以及一系列颇具特色和深度的全新机制。作为一款以深度策略和历史代入感著称的游戏,《文明6》的每一次更新都备受玩家关注,而巴比伦的加入,无疑为游戏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挑战。核心机制:楔形文字的威力与独特优势巴比伦文明的核心,围绕着古巴比伦的发明——楔形文字展.............
  • 回答
    2021年巴以冲突中的“铁穹”:一次严峻的实战考验2021年5月,加沙地带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新一轮的激烈冲突,这次冲突的规模和烈度都比前几次更为突出。在这场你来我往的炮火对峙中,以色列的“铁穹”(Iron Dome)防御系统再次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对于“铁穹”在此次冲突中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
  • 回答
    巴育·占奥沙,这位泰国政坛的“常青树”,他的执政生涯注定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复杂叙事的话题。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他从军人走向政治舞台的轨迹,以及他在位期间泰国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从军人到政治强人:权力之路的铺垫巴育的职业生涯始于泰国皇家军队。他一路晋升,最终在2010年成为泰国陆军.............
  • 回答
    1920赛季西甲首轮,巴塞罗那客场0:1不敌毕尔巴鄂竞技,这场比赛即便少了梅西,对于当时的巴萨来说,依然是一场令人难以接受的失利,也为他们之后不稳的赛季埋下了伏笔。比赛背景:赛季初,巴萨刚刚经历了一个动荡的夏天。内马尔事件的余波还在,而队长梅西因为跖骨受伤,未能出现在首发名单上,这无疑给球队的进攻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