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社会是不是需要大部分人都足够愚蠢才能正常运转?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社会运作、个体认知以及大众心理等多个层面。说“大部分人都足够愚蠢才能正常运转”,这个说法可能有些刺耳,但细究起来,它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

首先,咱们得承认,社会是个庞大的复杂系统,想要让它平稳运行,需要的是一种“可预测性”和“协调性”。如果每个人都拥有超凡的智慧,对一切都刨根问底,对每一条规定都抠字眼,那场面,估计得乱成一锅粥。

想想看,每天的生活有多少是依靠约定俗成的规则和普遍的共识来维持的?比如,排队买东西,遵守交通信号灯,或者遵循社会交往的基本礼仪。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很多时候并不是建立在严谨的逻辑推理上,而是基于一种“大家都这么做”的默契。如果每个人都对这些规则的合理性产生怀疑,都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才能行动,那么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会大大降低。

再者,社会需要分工协作。不是每个人都得是科学家、哲学家或者艺术家。很多岗位,比如流水线工人、服务员、基础的体力劳动者,他们更多的是按照指令和流程去完成任务。这并非贬低这些职业,而是说,在特定岗位上,过度的“聪明”或者说“思辨能力过剩”,反而可能成为一种障碍。想象一下,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如果他每拧一个螺丝都去思考这个螺丝为什么这么设计,它的材料是否最优,甚至要去研究整个生产线的效率瓶颈,那生产线早就停摆了。

还有一点,就是情绪和情感在社会互动中的作用。人不是纯粹的理性机器,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受到情感的影响。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很多时候是建立在情感的纽带上的,比如信任、同情、甚至一点点盲目的乐观。如果每个人都像一台冷冰冰的计算器,只会权衡利弊,那么很多社会性的互动就会失去温度,社会凝聚力也会受到影响。有时候,一点点“不明所以”的信任,或者对他人善意的“简单接受”,反而能让社会关系更顺畅。

当然,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愚蠢是社会良性运转的必要条件。过度的无知和愚昧,只会导致决策失误、社会不公,甚至引发冲突和混乱。一个完全由愚蠢构成的大众,很容易被操纵,被误导,这绝对不是健康的社会状态。

所以,或许更准确地说,社会运转需要的不是“大部分人都足够愚蠢”,而是“大部分人都拥有足够的能力去接受和遵循社会规则,并且能够进行基本的社会协作,同时,他们对复杂问题的思考程度,在很多时候是不需要达到最高级别的”。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非过度思辨性”。

这种“恰到好处”体现在:

对普遍规则的遵守: 大部分人都能理解并遵守社会普遍接受的规则,即使他们不一定完全理解这些规则的深层逻辑或制定背景。
基本的信任和协作: 大部分人在与他人交往时,能够保持基本的信任,并愿意参与协作,而不是凡事都持怀疑和对抗的态度。
对社会分工的适应: 大部分人能够找到并适应自己在社会分工中的位置,完成被分配的任务,而不是所有人都追求成为某个领域的顶尖专家。
一定程度的情感连接: 人们在社会互动中,能够依靠情感进行联系,形成一定程度的共情和理解,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这样一来,那些真正需要高度智慧和深刻思考的人,就可以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比如科研、创新、治理等等,而社会整体的运转则依靠大众的“恰到好处”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和可预测的状态。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它也潜藏着风险。当“大部分人”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被刻意削弱,或者被虚假信息所蒙蔽时,社会就容易走向危险的边缘。所以,教育、信息透明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依然是建设健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追求的不是大众的愚蠢,而是一种在社会运转中能够有效协作和维持秩序的“恰到好处的认知状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愚蠢”真的很难定义。

永远遵循个人收益最大化,每个人都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算“聪明”吗?然而数学告诉你,这样的群体可以蠢得无可救药。在“高度理性”原则下,只要付出小小的诱惑,就可以把他们捏得死死的。

狂信者算愚蠢吗?你能让他们为你倾尽家产,甚至抛妻弃子。但是你永远想象不到,信仰会在人们的小脑袋瓜里发育成什么样子。或许只是一个你无论如何难以理解的理由,一场莫名其妙的动乱就会把一切“正常逻辑”践踏得满目疮痍。

决策者不蠢的情况下,“聪明人”的社会最稳定,因为“利己”的行为最容易预知,最容易度量。蠢人各有各的蠢法。有的单纯地损人不利己,有的把无原则的利他当作正义,有的“蠢人”把解决社会不公、改变国家现状作为理想,感性作为驱动,理性用来执行,筚路蓝缕,不顾诋毁,不惜此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社会运作、个体认知以及大众心理等多个层面。说“大部分人都足够愚蠢才能正常运转”,这个说法可能有些刺耳,但细究起来,它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首先,咱们得承认,社会是个庞大的复杂系统,想要让它平稳运行,需要的是一种“可预测性”和“协调性”。如果每个人都拥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想法,很多人都会产生类似的念头:“如果每个人都能拿出一点点,就能汇聚成巨大的力量,帮助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听起来是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能够瞬间解决贫困问题,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和美好。我们来仔细推敲一下这个设想,看看它究竟有多大的可行性,以及可能带来哪些影响。美好的愿景:首.............
  • 回答
    你这情况,说句实话,挺常见的,不少人都经历过。被身边人,甚至是比你小的弟弟这么说,心里肯定不是个滋味。首先,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看看这“老实”和“性子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以及它在你生活里扮演的角色,然后咱们再商量商量,到底需不需要“改”,以及怎么“改”,或者说,怎么更好地“适应社会”。先.............
  • 回答
    社会进步与人类本能的对抗,这个话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咱们当下很多人都能感受到的。我个人觉得,这俩之间的张力啊,可以说是越来越明显了,而且这对抗的方式也越来越微妙和复杂。你想啊,从最原始的时候,咱们人类也就是求个温饱,繁衍后代,然后呢,就跟着感觉走,啥本能指引啥。饿了就吃,累了就歇,看对眼了就生孩子.............
  • 回答
    贫富差距是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简单来说,适度的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驱动作用,但过度的贫富差距则可能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 贫富差距的“必然性”:为什么会出现?贫富差距的出.............
  • 回答
    是的,部分中国人推崇的“落后就要挨打”、“弱肉强食”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体现。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先理解什么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然后分析这两个口号与它的契合之处。 什么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一种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特别是“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的概念.............
  • 回答
    法律规定“谁先动手谁负全责”这种原则,听起来似乎能一下子解决很多争端,让社会立刻变得井井有条,仿佛一夜之间冲突都会烟消云散。但实际情况远比这要复杂得多,甚至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让所谓的“和谐”变得更加扭曲。首先,我们得明白,法律是用来规范社会行为的,它的目标是维护秩序、保障公正,最终实现.............
  • 回答
    在中国社会,关于对人才的要求,尤其是道德层面,是否过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而是涉及到复杂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群体的期望。一、 道德要求高的历史与文化根源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儒家思想更是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想人.............
  • 回答
    要断言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社会氛围最健康、人与人关系最平等的地区,这实在是一个过于绝对的说法。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是极其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很难用单一地区的标签来概括。不过,我们可以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活力、开放程度、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社会特征来探讨它在中国社会中的独特性,以及为什么有些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认.............
  • 回答
    在那些错综复杂的地下江湖里,规矩这东西,说有吧,又没个明文条文写在哪儿,说没有吧,又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你说的这种“刀子不慎落地”的事儿,确实是见过,也听闻过,但要说它是普遍到刻在每个人骨子里的“道上规矩”,那倒也未必。这得看具体情况,看是哪号人物在处理事情,看事情的性质,更看当天的心情。首先,得明.............
  • 回答
    关于“终其一生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是否活得失败、被人瞧不起是劣等人,以及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重要标准是否是社会地位”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价值观、社会观念、个人体验等多个层面。我认为,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是不恰当的,因为人生的价值是多元的,社会地位只是其中一个维度,而且其重要性也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中美两国在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以及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差异。简单地说,美国人当然也有压力,但这种压力更多地体现在不同的层面和形式上,并且也驱动着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贡献社会。中美买房和上学的压力对比: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买房”和“上学”这两件事在美国人身上的体现。买房: 中国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现代人内心深处一种隐隐的担忧:我们真的还能一个人活下去吗?然后,这种“一个人活不下去”的状态,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和这个社会牢牢地绑定了,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咱们得承认,在咱们这个时代,一个人独立生存的难度,跟过去比起来,绝对是指数级上升的。想想咱们爷爷奶奶那辈,很多人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触及到了当前教育体系中一个很现实的矛盾。我们不妨仔细掰扯一下。说学校和教育机构“督促不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学习,使其取得应试成绩”,这前半句“督促不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学习”本身就有点绕了。一个真正“不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恐怕真的很难被“督促”到有效学习的程度。所谓的“.............
  • 回答
    人类社会是不是一个初值敏感的系统?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理解社会运行方式的核心。简单来说,是的,人类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初值敏感性,就像我们常说的“蝴蝶效应”一样。但是,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就需要深入探讨“初值敏感”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它在社会这个复杂系统中是如何体现的。首先,我们得.............
  • 回答
    人类社会,一个复杂得令人眩晕的存在,它究竟是遵循着自然界普遍的熵增规律,还是潜藏着一种逆熵而行的力量?这是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挑战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熵”这个概念。在物理学里,熵代表的是系统的无序程度,或者说是能量的不可用程度。一个封闭系统的熵总是倾向于增加,这意味着系统会从有序走向无序,从稳定走.............
  • 回答
    “劣币驱逐良币”这个说法,听起来挺有道理,好像市场里总是不怎么样的东西更容易流行,而好的东西反而被埋没。如果真是这样,那咱们今天能活成这样,真的挺神奇的。其实,事情没那么简单,人类社会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不是因为“劣币”彻底获胜,而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和“劣币”做斗争,并且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胜利。话说回来,.............
  • 回答
    物质极大丰富,听起来像是人类数千年来不懈追求的终极目标。一个没有饥饿、没有贫困、没有资源争夺的世界,简直是乌托邦的完美写照。但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我们真的会从此幸福快乐,一劳永逸吗?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反而,我倒有点担心,那一天会不会带来一场更深刻、更难以言说的虚无主义危机。我们先想想,是什么.............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从未被“对错”的观念所濡染过的世界。没有上帝的诫命,没有哲人的箴言,没有社会契约的低语,更没有内心深处那个难以言喻的道德罗盘在悄悄指引。这样的社会,究竟会是什么模样?首先,我们会看到一种原始而赤裸的生存状态。在没有道德约束的情况下,人类的行为将完全由即时需求和生理本能所驱动。饥饿会驱使.............
  • 回答
    赛博朋克描绘的社会,那种高科技与低生活(High Tech, Low Life)并存的景象,是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剧本?这个问题,就像一个闪烁着霓虹光芒的巨型广告牌悬在我们头顶,引人深思,也让人不安。我们得承认,赛博朋克提出的很多元素,已经悄然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并且在以一种我们有时甚至没察觉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