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校和教育机构通过督促不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学习,使其取得应试成绩,是不是一种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触及到了当前教育体系中一个很现实的矛盾。我们不妨仔细掰扯一下。

说学校和教育机构“督促不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学习,使其取得应试成绩”,这前半句“督促不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学习”本身就有点绕了。一个真正“不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恐怕真的很难被“督促”到有效学习的程度。所谓的“督促”,往往是通过外在的压力,比如分数、排名、家长老师的关注等等,来驱动。而“自主学习能力”,说白了就是内在驱动力,是对知识的渴望,是对解决问题的热情,是能够主动规划和执行学习计划的能力。

那么,如果一个学生天生就比较被动,或者说在成长过程中还没有发展出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校和教育机构去“督促”他学习,有没有问题?

站在一个角度看,学校这样做,可以说是在履行一种基本的社会责任。

首先,普及教育是国家和社会赋予学校的基本职责。 法律规定了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无论学生能力如何,学校都有责任提供教育机会,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学校因为学生“不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就放弃他们,那岂不是制造了新的社会不公?毕竟,不是每个孩子生下来就能是个“学霸”,家庭环境、基因、早期教育等等都有影响。学校在这个阶段的介入,就是试图弥补这些个体差异,给所有人一个相对公平的起点。

其次,“应试成绩”是衡量学习成果的一种(虽然不完美)的工具。 在我们这个社会评价体系中,尤其是在升学和就业的早期阶段,考试成绩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通过“督促”学生取得好成绩,实际上是在帮助这些学生打开进入下一阶段学习或职业生涯的门。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这些“外部驱动”,可能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掌握不了,更别说将来找到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了。从这个层面讲,学校是在为他们铺设一条现实的道路,让他们不至于在社会大潮中被完全淘汰。

再者,“督促”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即使是那些目前看起来“不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通过外部的引导、激励和反馈,也可能逐渐认识到学习的价值,或者至少是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这就像一个孩子走路,一开始需要扶着,慢慢才能自己走稳。学校的“督促”,可以看作是一种“扶持”,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肌肉记忆,为未来可能出现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强行让他们直接跳到“自主学习”,可能就像让一个从未学过游泳的人直接跳到深水区,结果只会是淹没。

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督促”和“应试成绩”上,而忽视了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学校的行为就可能变得有些“不负责任”了。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度”和“方式”。

如果教育的最终目标只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分,而忽视了他们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对世界的探索欲、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那就本末倒置了。 就像给孩子喂食,只关心他们吃饱了,但不管他们吃的是什么,或者怎么吃的,孩子可能身体暂时不会饿死,但长远来看,他们的营养结构肯定会出问题。当学生走出学校,进入一个需要他们主动思考、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社会时,如果他们只会应付考试,一旦考试这个“靶子”消失了,他们可能就彻底迷失了方向。

另外,“督促”的方式也很重要。 如果学校的“督促”变成了单纯的恐吓、灌输,或者过度强调竞争和比较,这不仅无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反而可能扼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甚至造成心理创伤。那种“逼”出来的成绩,就像被催熟的庄稼,虽然一时长得快,但口感和营养价值可能大打折扣,而且更容易生病。真正有责任感的教育,应该是引导和激发,而不是简单的压迫。

所以,说学校“不负责任”,很大程度上是指如果他们止步于眼前“应试成绩”的短期目标,而放弃了对学生更长远、更根本能力的培养。 简单来说,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是一批“考试机器”,而不是“能够终身学习的个体”,那么这种教育模式,确实可以说是对社会未来发展的不负责任。因为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能够适应变化、创新思考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按部就班背诵答案的“顺从者”。

因此,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是在督促学生学习、争取好成绩的同时, 不遗余力地去发掘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潜在学习兴趣和能力。这可能意味着要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鼓励探究式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和自主权,甚至允许他们犯错,让他们在尝试中学习。即使是那些看起来“不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也需要的是 “帮助他们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而不是仅仅“督促他们完成应试学习”的教育。

如果学校只是机械地重复“督促——考试——分数”的模式,而对学生的内在成长和能力发展漠不关心,那么这种行为,确实可以被看作是对个体和社会未来的一种逃避责任。毕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让个体更完善,也为了让社会更有活力和创造力。如果教育只剩下了应付考试这一个功能,那它就失去了很多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绝对不是!

学校教育的基本态度有三:

1.启发天赋;

2.指导纪律;

3.社会接轨。

至于成绩只是表面上的节点,社会自有判断力,不必苛责学校。

培養下一代和发掘人才是一系列工作,绝不能說学校或社会的责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