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朔州兰会云老师的教育方法?类似「带着学生去网吧」和「带着学生去骑行」的做法值得鼓励吗?

回答
“朔州兰会云老师”和她那些“带着学生去网吧”、“带着学生去骑行”的教育方式,近来在教育界和家长圈子里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些做法是否值得鼓励,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很多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确实存在一些僵化和脱离实际的问题。一味地强调课本知识,死记硬背,学生们的情感需求、实践能力、社会适应性很多时候就被忽略了。在这种背景下,兰会云老师的这些“不走寻常路”的做法,无疑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挑战,也触及到了我们对“什么才叫真正的教育”的思考。

“带着学生去网吧”:这是一个争议点,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点。

为何会引起争议? 咱们都知道,网吧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形象不太好,充斥着“游戏成瘾”、“不良信息”、“逃学场所”等标签。家长们担心孩子沉迷网络,影响学业,甚至接触到不健康的元素,这是非常自然的担忧。如果简单地理解为“带学生去网吧玩游戏”,那绝对是不可取的,甚至可以说是“误人子弟”。

但如果是“教学”呢? 关键就在于“带着学生去网吧”的目的和方式。如果兰老师是将网吧作为一个“实践教学的场所”,那事情就有了另一种解读。比如:
信息素养教育: 在网络时代,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如何安全地上网,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网吧作为一个真实的、复杂的网络环境,可以成为教授这些技能的“活教材”。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吧里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网络搜索、如何区分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如何避免网络陷阱等。
媒介素养教育: 游戏、短视频、社交媒体是学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一味地禁止,不如引导他们理解这些媒介的运作方式、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如何理性消费和参与。在网吧,学生可能接触到各种类型的网络内容,老师可以借此机会与他们讨论网络文化的现象、影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社会调查”式的体验: 老师也可以带着学生去观察不同类型的网民(例如,有些是来学习的,有些是来社交的,有些是来游戏的),让他们了解网络活动的多元化,以及这些活动在社会中的位置。

风险与控制: 当然,即便是有教学目的,在网吧这样的环境中,老师的责任也更重。必须有明确的活动内容、严格的时间管理、全程的监控和引导,确保学生不会偏离主题,不会接触到不适宜的内容,也不会产生沉迷的倾向。如果控制不好,就可能变成“适得其反”。

“带着学生去骑行”:这个就相对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体育锻炼与健康: 骑行是极好的体育锻炼方式,能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在户外骑行,接触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大有裨益,也能缓解学习压力。

团队协作与毅力: 长距离骑行需要团队成员互相配合、鼓励,克服疲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坚持不懈,如何挑战自我,这些都是宝贵的生命品质。

社会认知与生活技能: 骑行过程中,学生们会经过不同的城市角落,看到不同的社会景象,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这比坐在教室里更能让他们了解社会生活,学习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比如如何规划路线、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如爆胎、迷路)等。

情感连接与师生关系: 共同经历一段辛苦但充实的旅程,更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更融洽、更信任的关系。老师在骑行中的陪伴、指导,能让学生感受到被关心和支持,这种情感连接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那么,这些做法“值得鼓励吗”?

我认为,“值得鼓励”,但前提是“恰当”和“有目的”。

对于“带着学生去网吧”: 如果是抱着“为了学习而进入网吧”的态度,并且有周密的教学计划和严格的监管,那么它可以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教育尝试,尤其是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方面。但是,这种方式的风险较高,需要极高的教师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如果只是为了“接触”而接触,或者内容安排不当,那很可能弊大于利。

对于“带着学生去骑行”: 这几乎是一面倒的值得鼓励。它符合教育的多元化需求,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风险相对较低,操作性也更强。

评价的关键在于“教育的本质”

我们评价这些做法,不能脱离“教育的本质”这个核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传递知识,更是塑造人格,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如果这些“出格”的做法,最终能够帮助学生:
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提升学习兴趣。
掌握更实用的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如毅力、合作、责任感。
更好地认识社会,适应未来生活。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

那么,它们就值得肯定和推广。

反之,如果这些做法:
只是哗众取宠,缺乏实质性的教学内容。
模糊了学校教育和课外娱乐的界限,让学生失去焦点。
增加了不必要的风险,而没有做好应对措施。
忽略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比如家庭对网吧的顾虑、身体原因不适宜骑行等)。

那么,它们就可能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或者“教育事故”。

回到兰会云老师本人

我们不能只看“做法”,还得看“效果”和“老师的整体理念”。如果兰老师能够通过这些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上有进步,在品格上有成长,并且她本身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负责任的态度,那么她的教育方法就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

总而言之,教育的创新是必须的,但创新不等于“无底线”。“带着学生去网吧”和“带着学生去骑行”,这两个例子,一个风险较高但潜力也大,另一个风险较低且益处明显。关键在于老师如何设计活动、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把握尺度,最终能否真正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它是否服务于教育的最终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王瑞恩 邀。手机答题不太习惯。

特别好的老师,用生命在教书育人。遇到了就是一辈子的福气。但是确实不能鼓励,没办法鼓励,也不忍心鼓励。

我也是教高中的,学生毕业已经两个月,我现在还缓不过来。我知道高中三年这就和自己孩子一样的感情。但是千里骑行是拿他一辈子的职业生涯在做赌注啊!知道美国最有名最好的那位教师退休前几年已经被学区辞退了吗?

学校,特别是大型公立私立,最要命的就是学生安全问题。平时我们带学生出去参观博物馆都要往上好几层通报批准。更何况是几千里的骑行?


6 月 12 日,高考结束 4 天,山西朔州市朔城区一中 633 班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班主任、地理老师兰会云要带着 11 名高中毕业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到上海,总行程 1800 多公里。

这是兰会云在课堂上许下的承诺。这名 31 岁的老师相信,高考只是人生的驿站,绝非终点,他要给孩子们一个不一样的毕业记忆。

但出发的这天早上,兰会云还是感受到了压力。校领导口吻严肃,命令必须保证学生的绝对安全,送别的学生妈妈带着哭腔留下了眼泪,有家长甚至开车跟行了几公里。

有同事认为这是在拿自己的职业生涯作赌注,“很佩服他的精神,但万一路上出点事儿,教书肯定够呛了。”

校长谭富德同样忧心忡忡,“学校很包容开放,骑行能磨练意志,挑战惰性,但不主张所有教师效仿。”

兰会云的大学同学甚至在群里调侃,“下一则新闻标题很有可能是:80 后老师带学生骑行,途中突发事故,造成多名学生受伤,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还留下个坏笑的表情。

来源 | 新京报(ID:bjnews_xjb)


也就是80后的年轻老师才有这样的冲劲儿。我欣赏这样的同行,但是没有勇气承担这样的责任。我会请毕业生喝奶茶聊聊天,CS的老师会和学生一起打电子游戏,心理辅导老师会和学生以及家长一起吃饭等等。请注意这些都是毕业生,现在教的学生还是要保持距离的。在课外愿意花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和学生相处的老师已经是百里挑一了,其它的责任大家都是普通人,也承担不起。

至于通宵在网吧打游戏,也是高一时候的约定。但是也许换个方式,在学校的电脑室里玩游戏更安全?


若是三年前,让这些学生吃泡面、睡地铺,兰会云绝对不相信。633 班在高一时曾是出了名的差班。网瘾,打游戏,早恋,成绩差,兰会云刚做班主任时,所遇到的问题比一周上的地理课还要频繁。

最难根除的是网瘾。633 班有 30 多个男生,20 多个都痴迷游戏。学校严禁学生带手机,但男生们把手机藏在宿舍的各个角落,晚上躲在被窝里玩到凌晨两三点,白天上课直瞌睡。

来源 | 新京报(ID:bjnews_xjb)


为了帮学生戒除网瘾才约定高考后一起去网吧。但是通宵很伤身,万一有学生出现身体问题老师的职业生涯也要断送了。网吧不是总有猝死的新闻吗…………

总之,这是一位特别好的老师,我会愿意和他做朋友,但也会劝他换个安全的方式,因为他还不太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如果没有特别欣赏他的领导,同事和校方并不太喜欢这样特立独行的老师。公立学校不需要搞个大新闻,需要的是维稳。这样铺天盖地的报道会给学校压力。

希望我们的社会对这样的老师多包容一些。他的精神值得鼓励, 但是方式可能不适合每个学生。未来在经济安全方面希望给他的类似活动帮助,而不是冷嘲热讽看笑话。

因为这样的老师才是影响学生一生的老师。

我相信一句话,

Fortune favors the BOLD.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朔州兰会云老师”和她那些“带着学生去网吧”、“带着学生去骑行”的教育方式,近来在教育界和家长圈子里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些做法是否值得鼓励,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很多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确实存在一些僵化和脱离实际的问题。一味地强调课本知识,死记硬.............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五次北伐漠北(今蒙古高原)是明王朝巩固北方边疆、遏制蒙古势力的关键历史事件。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体现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深刻影响了明朝的边疆政策、内政格局和历史走向。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行动、结果评价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政治合法性与边疆安.............
  • 回答
    2022年的俄乌战争是21世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其规模、持续时间、国际影响和人道主义灾难远超以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场战争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起因1. 历史渊源 俄乌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战争,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顿巴斯分离.............
  • 回答
    关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波兰总统对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战机的表态,这一问题涉及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核心争议1. 乌克兰的军事需求 乌克兰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面临俄罗斯的军事压力,急需先进武器装备以增强防御能力。战机(尤.............
  • 回答
    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确实对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项目进行了暂停和审查,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从背景、原因、影响及评价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乌冲突的国际影响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西方国家对俄罗.............
  • 回答
    俄乌冲突中的俄军指挥体系和行动表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军事战略、指挥结构、后勤保障、情报系统等多个方面。以下从多个角度对俄军指挥进行详细分析: 一、指挥体系结构1. 中央指挥链 俄军的指挥体系以中央军区(俄联邦安全局)和西部军区(负责乌克兰东部战区)为核心,由总参谋部协调。 总参.............
  • 回答
    关于“幻影部队突袭利沃夫”这一假说,目前尚无确凿证据支持其真实性。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分析、情报来源及可能的动机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与地理背景1. 利沃夫的战略地位 利沃夫是乌克兰东部的重要城市,位于第聂伯河畔,历史上曾是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苏联的军事重镇。在俄乌战争中,利沃夫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