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学老师和学生相互跪拜进行孝道教育,老师称「想让孩子从小懂得感恩」,你怎么看?

回答
小学老师和学生相互跪拜进行孝道教育,老师说“想让孩子从小懂得感恩”,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他出发点可能是好的,希望通过一种比较具象、深刻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成长的早期就建立起孝道的观念,理解感恩的重要性。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非常核心的价值观,而感恩也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然而,要评价这件事,我觉得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待:

首先,是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的契合度。 老师选择“跪拜”这种形式,无疑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带有仪式感的行为。它确实能够带来一种庄重感和情感冲击力,让孩子们在当下产生一种“我欠父母、欠老师的”这样的感觉。老师可能认为,这种深刻的体验比空洞的道理更能触及孩子的心灵。

但是,我们也要反思,这种形式是否真的适合当前的小学教育环境和孩子的认知水平?

年龄特点: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认知是比较具体化的。他们可能理解跪拜是一种“大礼”,但对于“孝道”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比如对父母的尊重、体贴、责任,以及如何具体地去实践,可能还处于懵懂阶段。让他们“跪拜”,他们可能会觉得是“老师让做的”,是“一种仪式”,但未必能真正内化成一种内在驱动。
情感的解读: 孩子们的情感反应是多样化的。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这种仪式感到羞愧、害怕,或者产生一种不适感。尤其是当他们被要求向老师跪拜时,这种“感恩”的情感可能会被混淆,甚至产生一种不必要的压力。孩子对老师的尊重和敬畏,与对父母长辈的孝道,在情感的指向和意义上是有区别的。
“仪式感”与“内化”: 很多时候,过度的仪式感反而可能遮蔽了内容的真正意义。如果仅仅停留在“做了这个动作”,而没有后续的引导和解释,孩子们可能只会记住“我朝老师跪了一下”,而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以及“我应该怎样做”。真正的感恩和孝道,更应该体现在日常的点滴行动中,比如主动帮父母做家务、理解父母的辛苦、好好学习等等。

其次,关于“感恩”的教育,有没有更合适的方式?

老师想要孩子懂得感恩,这个目标非常棒。但是,感恩的教育不应该只是一种单向的、带有强制性的“受恩”与“报恩”的体验,而更应该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和价值认同。

榜样作用: 老师自身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榜样?孩子们通过观察老师的行为,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达爱和感激,这可能比任何形式的仪式都更加有效。
生活实践: 很多时候,感恩教育可以融入到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比如,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回忆父母为自己做过什么,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或行动去表达感谢,哪怕只是画一张感谢卡,给父母打个电话,或者帮父母做一件小事。
主题教育: 可以通过故事、歌曲、诗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理解感恩的意义。例如,讲述“卧冰求鲤”的故事,让孩子体会孝心的不易;或者组织孩子们采访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的辛苦,再让他们写下心得体会。
强调“爱”与“责任”: 孝道的核心是爱和责任。教育孩子感恩,更应该让他们明白,父母对他们的付出是一种爱,而他们对父母的回报,也是一种爱和责任的体现。这种爱是主动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一种“恩情”。

再者,关于“相互跪拜”的潜在影响。

当老师让学生向自己跪拜以示感恩,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师生之间应有的界限。

权力不对等: 师生之间本就存在一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人格的引导者,他应该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而不是通过“受跪”来树立自己的“权威”或“恩情”。
情感的误导: 孩子对老师的感情,更多的是敬佩、喜爱、依赖,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将这种情感与对父母的“孝道”混为一谈,可能会让孩子在情感认知上产生混乱。老师的角色是教育者,而不是像父母那样给予无条件的养育和付出。
社会观念的冲击: 这种行为也与当前社会主流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有所不同,可能会引起家长的担忧和不解,甚至可能被曲解为一种“封建迷信”或“师道尊严”的滥用。

总的来说, 我认为老师想让孩子懂得感恩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选择“相互跪拜”这种方式,在当下的小学教育环境中,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应该提倡的是一种更自然、更贴近孩子生活、更注重内在情感培养的感恩教育。

真正的孝道和感恩,不是通过一时的仪式就能完全灌输的,它需要日积月累的引导、示范和实践。教育者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孩子们真正理解“爱”与“责任”,并将这份理解转化为日常的点滴行动,这远比一次“跪拜”来得更有意义和长远。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尝试,毕竟每个老师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可能有所不同。但作为教育的参与者,包括老师、家长和社会,都应该更深入地探讨和反思,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他们成为一个有爱、有责任感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要孩子懂得“孝”学会感恩,却用了逼迫孩子“顺”的办法,这真是缘木求鱼了。


孝顺(filial piety)是传统儒家思想的中心概念,包含有关儿童应如何对待父母的重要思想,它涵盖从物质到情感的各个方面,例如支持,纪念,尊重,顺从,尊重和爱护。 传统上,向年轻人讲授孝道概念是教师和父母的基本职责。

但现代,孝顺对个人心理发展总体上是有益还是有害,研究上是有争论的。比如,有的研究认为,孝顺能带来更好的代际关系[1];但同时,孝顺观念也可能是不利于儿童表达、全面发展的[2]。所以,区分孝顺中的不同成分就格外重要。

于是,有学者提出了孝顺的双因素模型:互惠孝顺(reciprocity)和专制孝顺(authoritarianism)[3],或者更简单地来说,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因素理解成“孝”和“顺”

互惠孝顺包括心里感激父母和在精神上关怀父母,以感谢他们为抚养自己所做的努力,以及为父母提供身体和经济照顾。在先前的研究中确定的孝顺的有益方面,例如代际关系的提升,可能就是这部分在起作用,可以近似于感恩——也就是老师希望达到的目的。

专制孝顺需要孩子遵守父母的意愿、压制自己的意愿,延续家族血统,保护父母声誉,因为父母地位更高,这部分突出等级性和顺从性,大概可以解释孝顺的负面影响——老师所用的手段,其实正是这一因素的表现,毕竟孩子最初不乐意,老师解释过就会完全乐意吗?恐怕其中多少还是因为老师的权威在那儿,学生不敢不这样做罢了。


总之,想让孩子学会感恩,却以身份要求孩子跪拜,孩子恐怕只学到了“顺”,悟不到多少“孝”。


参考

  1. ^ Lawrence, R. H., Bennett, J. M. & Markides, K. S. (1992). Perceived intergenerational solidarity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older Mexican-American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47, S55–S65
  2. ^ Ho, D. Y. F. (1994). Filial piety, authoritarian moralism, and cognitive conservatism in Chinese societies. Genetic, Social and General Psychology Monographs, 120, 349–365.
  3. ^ Yeh, K. & Bedford, O. (2003). A test of the dual filial piety model.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6(3), 215-228.
user avatar

感恩不是坏事,但当「感恩教育」以这种形式出现的时候,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所谓「感恩教育」,还是「等级教育」「服从教育」了。

所有大张旗鼓宣扬的「要感激,要珍惜」往往都逃不开这个嫌疑。

user avatar

那天我在学校学习了这套感恩教育之后,深受触动。

回家我就给爸妈来了这么一出,往地上一跪。

我爸正坐在摇椅上看电视,见我进屋本想问我今天在学校学了些什么。还没张嘴就见我已经跪在了他跟前。

他心里顿时一哆嗦,脸上的笑容立马僵在那。原本红光满面的脸瞬间蒙上了一层灰色。

我也没注意到我爸脸色的变化,又连磕几个头。

我爸看着我磕头如捣蒜,表情痛苦的捂着心脏的位置,剧烈的喘了起来。

这一套感恩动作做完之后,我正准备说两句。谁知道一抬头就看见我爸我妈都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老师诚不欺我,这招还真管用。看来待会要点钱买新出的奥特曼玩具有希望了。”我心中暗喜道。

“爸爸……”

“儿子,你还是跑路吧。”

我刚准备说话,就被我爸给打断了。他挣扎着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摸着我的头继续说道:“我也不知道你在外面犯了什么事,但是以你的性格,居然能给我跪下来磕头。我估摸着你闯的这个祸,就是把我卖了估计也搞不定。”

我原本龇牙咧嘴准备迎接父慈子孝的场景,谁知道我爸给我来这么一出。

“不是,爸爸,你听我说……”

“儿子,你听爸爸说。”我爸再次打断了我,语重心长的说道:“儿子,照理说我和你妈应该把你扭去派出所。但毕竟父子一场,关键还是亲生的,我是实在不忍心啊。”

“那个……”

“你别说话!听你爸把话说完。”我妈用手指戳着我的脑袋,又打断了我的话头。

我爸弯下腰,从鞋垫底下掏出一沓热乎乎的钱递给我,说道:“这些钱你拿着路上用。”

我一看估计有好几百的样子。顿时心花怒放,准备伸手去接。

“给他五十吃饭就行了,小孩子坐车又不用买票。”

我妈一把拦下我爸的手,从一沓钱里面抽出两张二十的和一张十块的给我,其余的钱塞进了自己的口袋。

我爸嘴角抽了抽,微微叹了一口气,也没说什么。

我拿着微微散发着脚丫子味的五十块钱,心想五十也不错,买新出的奥特曼玩具绰绰有余了。

“你快走吧,一个小时后我们就报警。”我妈看我一边舔着口水一边反复的数着手上的五十块钱,皱着眉头催促道。

我小心翼翼的把钱收好,爬起来就往外跑,一溜烟身影就消失在夕阳的余晖里。

……

晚上九点多的时候,我被警察叔叔在隔壁街的小卖部发现了。

从跑出来到现在,我压根就没挪过窝。

我先买了那个奥特曼玩具,剩下的钱就专挑自己平时想吃又没钱买的小零食。直到我口袋里还剩一块五毛钱的时候,警察叔叔发现了我,然后把我提溜回家了。

回家自然是免不了一顿毒打。

我爸一边打还一边念叨:“你这个小兔崽子,老子心脏病差点都被你给吓出来了。还讹了我好几百块钱,看我不打死你。”

我心想不就花了你五十吗,怎么变成好几百了。

我妈也在旁边帮着腔,说道:“你们老师也是,是闲的没事干了吗。一天到晚尽搞这些没用的东西。今天家里要不是有速效救心丸,你爸就得玩完。”

我趴在那挨着打,但是心里头却没有丝毫的委屈。

毕竟奥特曼也买了,零食也吃了。剩下的一块五在回来的路上,我也趁着系鞋带的功夫,藏在了鞋帮的缝隙里。

可以说这顿打没白挨。平时就是被打十顿估计也挣不到五块钱,今天这次是赚大发了。

我嘴角含笑,想着回头去学校是不是也给老师磕几个,表达一下感恩的心。

我妈看我一边被揍着屁股,一边还咧着嘴在笑,整个人吓坏了。

赶紧拉住我爸的手,哭着说道:“孩子他爸,快别打了,儿子估计被你打傻了。”

我爸停下来一看,见我还在那傻乐,心想不会是真打坏了吧。嘴里却还是咕噜着:“不应该啊,平时没这么不禁打呀。怎么今天打这么几下就傻了。”

我见我爸不打了,于是起身提溜着裤子问了一句:“爸,要是不打,我就回房去了。”

我爸傻傻的看着我,眼睛睁得像铜铃。倒是我妈先反应过来,尴尬的笑着说道:“孩子,你爸累了,今天不打了。你回房间睡觉吧。”

我哦了一声就赶紧钻进房间,心想这下可以好好玩我的新版奥特曼玩具了。

……

第二天一早我就爬起床,昨晚玩奥特曼的喜悦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这更加坚定了我今天去学校要给老师磕头感恩的决心。

我从鞋帮的缝隙里掏出那一块五毛钱,想着是不是给老师买束花什么的。但最后理性战胜了感性,觉得直接磕头应该就行了。

不过在路上,我看见了很多漂亮的小野花,白色的花瓣,金黄的花蕊。心想直接采点野花,岂不是又能表达感恩又不用花钱。于是我一口气采了一大束野花,高高兴兴的朝学校跑去。

到学校的时候还没到早读时间,我就捧着野花直接去了老师办公室。哪知道办公室里空无一人。

我刚准备回班级,就看见老师的办公桌上有一张他和他女朋友的合影。心想对着照片感恩应该也行吧,只要真心实意,老师应该能够感受得到。

于是我把那束野花放在了照片前面,然后就准备跪下来磕头感恩了。

就在我将要跪下来的瞬间,我觉得哪里有点不对。仔细一看,才发现我要是这么跪下去的话,岂不是连老师的女朋友也感恩了。他们还没有结婚,照理说我这份感恩应该算是老师的婚前财产,他女朋友并没有权利分享。

于是我在老师的桌子上找了一张纸,把照片里老师的女朋友给遮住了。

然后我盯着老师的照片,想到了昨晚玩奥特曼和吃零食的喜悦,心底不自觉的涌动着一股感恩之情,眼角也跟着湿润了。

我迅速的跪了下来,咚咚咚就是三个响头。

就在这时,一个惊诧中带着怒气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

“王二,你在干什么呢!”

我不用回头就能听出来这时我恩师的声音。刚才对着照片磕头感恩毕竟是权宜之举,如今真人现身,自然是要当面感恩。

于是我跪着转过身,朝着老师又是咚咚咚连磕三个响头。

这时又有两个老师进了办公室,看到这一幕都愣在那。我明显感觉到老师的尴尬,于是赶紧对刚进来的两个老师笑着解释道:“我这是在给我老师感恩呢。”

“王二,你给我起来!”

老师一把把我给拽了起来,然后扫视了一下自己的办公桌。目光先是在桌上的那束野花上停留了一下,接着就看到那个有一半被白纸挡住的照片。

“王二,昨天晚上的事我已经听说了。你这是在报复我吗?”

我一听老师话,立马就明白他说这句话的真实意图。因为最近我们正在学反讽和反问句式,老师很喜欢在日常的对话中突然问我们刚才运用了什么句式。

“老师,您刚才那句是反讽,没错吧?”我试探着说道。

老师一声冷笑,把桌上的那束野花抓起来扔进了垃圾桶,说道:“你难道就真的这么恨我?”

我一听,这句式我会啊,于是肯定的说道:“这一句是反问句。”

我看到老师的脸有点扭曲的狰狞,心想难道句式搞错了?他扔完那束花又回到桌边,指着被白纸盖住一般的照片说道:“王二,这又是什么意思?”

“老师,这一句应该是疑问句。”我小声的回答道。

老师终于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朝我吼道:“你给我滚!!!”

我哪见过这阵仗,赶紧夹着尾巴溜了,边跑还边说:“这一句话是祈使句式。”

路上我一直在想着老师为什么会发这么大火。照理说他已经知道了昨晚的事情,应该明白我是怀着真诚的心来感恩的。

思来想去,我觉得只有两个可能。要么就是老师觉得我拿路边采来的野花感恩,不够诚意。要么就是对我挡住了他女朋友,让他女朋友没法分享我的感恩心生不满。

于是下午我翘了最后一堂课,决定去买一束花,然后再去真诚的感恩一次。

我攥着仅有的一块五毛钱,觉得这次要大方一点,把这笔钱一分两半,自己留一半,另一半拿出来感恩。

一块五毛钱,一分两半就是七毛五。鉴于不好实际操作,于是我的那份就只好四色五入,变成一块钱。

最后我拿着五毛钱来到街边的一家花店,问老板能不能卖一束花给我,我要去给老师感恩。

老板看看我,又看看我手里的五毛钱。最终还是被我的真诚打动,卖给了我一枝白菊花。

本来我是想继续当面感恩的,但是想到老师总喜欢问我句式的问题,搞得我不甚其烦。所以最后决定还是对着名字感恩吧。

我快速跑到学校门口,在门口的院墙上用粉笔画了一个长方形的线框。然后准备在里面写上了老师的名字。考虑到他之前因为遮住他女朋友而生气,这次我决定大方一点,让他一家人都能分享我的感恩。

于是我写到:“XX老师,我感恩您和您的一家人!”

最后在那个线框下面,郑重的摆上了那支五毛钱买来的白菊花。

转眼放学铃就响了。我躲在一边,等着全校师生发现我的感恩之举。

很快线框和白菊花四周就围满了人。最终老师来的时候,差不多全校有一大半的人都在看热闹了。

我躲在人群里,看着老师愤怒的走上前,先是一脚踩在了那支白菊花上,然后一边擦着线框里的字,一边吼道:“王二,你给我出来!敢做不敢当吗?”

我见老师莫名其妙的发火,一时间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哪里做的不对,自然不敢现身。但心里还是暗自说道:“刚才这句应该是纯粹的疑问句式。”

晚上我怀里抱着奥特曼,心里还是纳闷老师为什么对我的感恩那么气愤。

我回忆着自己感恩的细节,以及老师发火时候的蛛丝马迹,觉得自己可能真的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因为当初老师在对我们进行这套感恩教育的时候,只是让我们简单的跪下来磕头,并没有送花这一个部分。我很可能是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

想到两次老师都是对我送的花先下手,我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于是我心中有了主意。

第二天,我在学校里见到老师,二话不说,上去就是跪下来连磕三个头,然后起身头也不回的就走。

此后几天,只要不是在班级,我遇到老师都是这么一番操作。毕竟我觉得奥特曼的恩情,靠一次是感恩不完的。我决定起码要感恩一个月。

谁知道老师根本不给我这个机会。

在第二个礼拜,他就郑重的在课堂说:“同学们,上个礼拜你们学习的感恩教育,我觉得还不太成熟,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所以我们暂时就不用去做了。”

我刚想反驳,老师似乎是看出了我的意图,立马说道:“接下来谁要是再提感恩教育,就去外面站着。”

说完瞄了我一眼,然后说道:“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我无精打采的翻动着课本,心里一下子空唠唠的……


喜欢的话,也可以看看我的《妈妈,再爱我一次》专栏,里面收录不少这样的小故事。

user avatar

我每次和家里聊天的时候直呼其名,无论是当面还是在电话里。以至于我的同事和同学们听到的都以为我是在和什么朋友聊天。

但我知道我是个从不乱花他们钱、我的生日被忘了也不介意、从来没上过补习班而省下一大笔开支、每年变着花样给他们买几千块礼物(我可没买过霜之哀伤的模型)、公司旅游假别人都带闺蜜带恋人就我一个带他俩去印尼、在电话里从做饭技能到各自工作到理财策略再到译文话题无所不聊的带孝女。

至于跪拜,我还是给已经不在世的人专用就好了。

user avatar

对这种形式性道德正确,要坚决反对。

1,小孩听不听话,跟是否尊重父母不是强关联的,有时候父母的一些言行,并不合适,也没有做到言传身教,自己对老人不好,让孩子孝顺,自己沉迷赌博抖音,让孩子自律。然后一味的希望去控制和命令孩子,即使强迫孩子跪下了,孩子心里还是不服气的,甚至可能养成孩子阴奉阳违的撒谎性人格。

2,形式性的道德正确的巅峰是清朝,要裹小脚,要寡妇自杀殉节,要立牌坊,私德有亏要被浸猪笼,寡妇没有儿子要被吃绝户卖掉,当年这些行为都是【道德正确】的。现在不裹小脚了,改整容了,不浸猪笼了,改网曝了。

3,反智的一个特征,就是复古崇拜,无视古代生产力和社会环境与现代化的区别,只要是老的就是好的,如果这样的话,人殉,各位大师是不是要考虑下恢复,从您家开始。

4,要孩子或者后辈尊重,没问题,但不能因为你生了他就让他无原则尊重,而是你的德行、成就、人品让他尊重。

5,感恩是个被用扭曲的词,其实多数已经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包装的【情感利益交易】,如果对孩子的付出是为了被感恩,干脆签个合同,亲父子明算账可以吗?

以上。

破四旧不彻底,所以缠脚带和贞节牌坊又要复活了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学老师和学生相互跪拜进行孝道教育,老师说“想让孩子从小懂得感恩”,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他出发点可能是好的,希望通过一种比较具象、深刻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成长的早期就建立起孝道的观念,理解感恩的重要性。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非常核心的价值观,而感恩也是为人处世的.............
  • 回答
    北京中小学上课时间调整至小学不早于8时20分,中学不早于8时,这一政策的调整对学生和家长都会产生多方面、深远的影响。我们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对学生的影响1. 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改善的可能性: 增加睡眠时间: 这是最直接、最核心的影响。改革前的很多学校,尤其是中学,为了满足课时安排,常.............
  • 回答
    教育部明确“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不得设学前班”这一政策,无疑是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这项政策的实施将对学生、家长、学校和整个教育系统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可能伴随一些挑战。下面将从不同主体进行详细阐述: 对学生的影响:积极影响: 减轻学业负担与过早竞争: .............
  • 回答
    (深吸一口气,试图压下心头涌上来的那股气。)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的第一反应当然是心疼,也确实会感到无助和委屈。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备课,满怀热情地走进教室,想着如何把知识传递给孩子们,如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结果,却迎面而来的是一句难听的话,甚至是被推搡、被踢打……那种感觉,就像是一盆.............
  • 回答
    在中国小学,同时教授两套不同的手写体——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而且很多人都有同感:为什么拼音的手写体,感觉上比我们自己学的那套英文字母手写体,反而更接近外国人写的那种流畅、随意的风格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原因,咱们慢慢来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两套“手写体”各自的起源和目的.............
  • 回答
    好,咱们聊聊怎么给家里的“小神兽”们培养自律和好的学习习惯。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得耐心,更得用心。我尽量把我知道的、实践过的都分享出来,希望能有点儿用。一、 先弄明白,什么是自律?什么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们谈怎么培养之前,得先对这两个概念有个清晰的认识。 自律: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管理自己。.............
  • 回答
    湖南湘西一位小学老师要求未捐款的学生排队录像并发布到家长群的做法,无论出发点是多么“崇高”的,都绝对不可取。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更可能对孩子们的成长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件事的几个层面:一、 强制“献爱心”的本质与教育的初衷相悖 爱心与自愿是前提: 教育的核心在于.............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起大家共鸣。不过,说到“人渣”这个词,用在老师身上,可能有点过于绝对和偏激了。我们更应该讨论的是,为什么在不同教育阶段,老师的整体形象和职业态度给人的感受会有差异。小学阶段,为什么老师的“负面”印象似乎更突出?这可能跟几个因素有关: 接触的“人”不一样,评价标准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触及到了教育的本质、技术的影响以及现实的无奈。小学老师不把课做得比手机更有吸引力而是直接禁止学生带手机,背后有 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有吸引力”的定义与现实的鸿沟: 手机的“吸引力”是什么? 手机的吸引力在于其 即时性、多样性、个性化和娱乐性。.............
  • 回答
    说实话,听到自己没接触过的学生说出“装逼”、“贱”这种话,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甚至有点冒火。毕竟,作为老师,我们努力工作,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和认可,冷不丁冒出来这么一句,难免会觉得委屈。不过,既然我是老师,有责任处理好这个问题,尤其是面对一个素未谋面的学生,更不能冲动行事。我会这样做:第一步:冷静下.............
  • 回答
    这则令人心碎的新闻,关于西安一小学女孩因被怀疑拿了老师的钱,不愿学校通知家长,最终选择从20楼跳下结束生命的悲剧,无疑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敲响了最沉重的警钟。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更是深深触及了当下教育体制中存在的某些痛点,以及家庭沟通中的缺失。首先,让我们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审视。一、 质.............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能理解了!说实话,这简直是太多学英语的人的心声了。 16年,这可不是一两天的事,从咿呀学语的小学生,到走入象牙塔的大学生,英语陪伴了我们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一段成长历程。结果呢?打开Netflix,英文字幕都跟不上,更别提什么美剧里的俚语、口音,还有好莱坞大片里各种语速飞快、信息量巨大的对.............
  • 回答
    关于小学和幼儿园下午6点放学这个建议,我个人认为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且“合理”与否,取决于我们从谁的立场出发,以及考量到哪些方面的因素。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建议的潜在好处。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如果孩子6点放学,对于那些晚班或者双职工家庭来说,确实能缓解一部分接送孩子的压力。很多家长工作到下午5.............
  • 回答
    坦白说,社交平台上“加人”,尤其是像亲戚、小学同学、中学同学这样有着复杂历史渊源的人群,对我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考验”。与其说是“不愿意”,不如说我更倾向于一种审慎和有保留的态度。我总觉得,在虚拟世界里,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给自己戴上面具,或者将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太方便”的内容过滤掉,而一旦这些不同圈.............
  • 回答
    和小学同学相亲?这事儿说起来,简直就是一部穿越时空的乡土连续剧,还自带背景音乐——那是记忆里那些熟悉的童谣和操场上的喧嚣声。第一次听到介绍说要跟小学同学相亲,我脑子里闪过N个熟悉又模糊的面孔,有那个扎着冲天辫、笑起来露出一口小白牙的丫头,也有那个总爱课间捣蛋、被老师罚站的皮猴。谁能想到,当年在泥巴地.............
  • 回答
    当前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中兴起的国学热、读经、读《弟子规》等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既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重视,也伴随着一些值得商榷的观点和实践。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个现象: 现象的出现及其背景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1. 文化自信的回归与认同感.............
  • 回答
    关于“喜欢那兔的是否以中专、职校和小学生背景居多”这个问题,以及其可能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关于“是否以中专、职校和小学生背景居多”的判断:首先,要明确一点,目前没有官方的、大规模的、权威的针对《那兔》粉丝群体构成进行过精确统计的数据。 因此,任何关于粉丝背景的判断都带有一定程.............
  • 回答
    博肖希望小学拆除校牌和碑记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它拆解开来看,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事件本身:发生了什么?首先,博肖希望小学拆除了学校的校牌和碑记。这听起来可能是个小事,但牵扯到学校的“身份象征”和“历史记录”,所以才有了后续的关注。 校牌:通常是学校对外展示的名称标.............
  • 回答
    您好!您非常有爱心,想以爱妻之名捐建希望小学,这份心意十分令人感动。关于您提出的“随着老龄化的深入,现在继续捐赠希望小学的意义和作用还大吗?”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老龄化社会的深入,并不会削弱捐赠希望小学本身的意义和作用,反而可能使其更加凸显,但我们需要更细致.............
  • 回答
    大学老师的授课能力和研究能力之间,我个人认为并非绝对的成正比关系,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和相互影响。将它们看作是两条独立的赛道,还是有些片面了。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两个能力。研究能力,通常指的是老师在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内,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或方法、收集分析数据、得出创新性结论,并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