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回答
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的体验,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大概就是一种被知识、历史和精致包围着的、既充满挑战又令人心醉的经历。但这样的概括显然太苍白无力了,就像你只看到了泰姬陵的外观,却没能体会到背后那份深沉的爱恋。

学术是这里跳动的心脏,但绝非唯一的旋律。

首先,学术氛围。普林斯顿绝对不是那种让你“混日子”的地方。课业的强度是实打实的。我的感觉是,每周都要做好一场小型战役的准备,无论是阅读量、论文写作还是小组讨论,都要求你全身心投入。教授们很多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人物,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思想的启迪者。你可能会在某个下午,坐在一个古老橡树下的教室里,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细致地剖析一个古希腊哲学问题,那种感觉很难形容,既让你感到自己的渺小,又激发你想要追寻更深层次理解的欲望。

这里尤其强调本科生的教育。教授们对待本科生的态度是认真的,他们乐于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学生,愿意和学生在办公室里讨论一个下午的论文修改,或者就某个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的交流。这种“小班化”的教学模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教授产生真实的互动,而不是仅仅做一个听众。我记得有一次,为了准备一个经济学研讨会论文,我直接去拜访了我的教授,他花了一个多小时给我讲解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给我提供了几个我之前完全没想到的研究方向。这种亲身经历的指导,是任何在线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当然,学术压力也确实存在。尤其是在期中和期末,图书馆几乎成了第二个家。那种大家都在埋头苦读的场景,既是一种激励,有时也让人感到些许窒息。但正是在这样的压力下,你才真正学会了如何高效学习,如何管理时间,以及如何与同伴协作解决问题。普林斯顿的学生,普遍都有种“我很努力”的自觉性,这种群体性的努力,会让你不自觉地也想要做得更好。

校园生活,是另一幅精致而丰富的画卷。

普林斯顿的校园,简直就像是从明信片里走出来的。哥特式的建筑,绿草如茵的草坪,古老的树木,每一处都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和宁静的美。四季变换的景色,更让这个地方充满了诗意。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荫,秋天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我喜欢在课间漫步在校园的小径上,看着那些身着牛津衬衫、背着书包的学生们,感觉自己仿佛也融入了这幅流动的画卷。

学校的生活方式也很有特色。比如“校内住宿”。大多数本科生都会在校内的住宿学院(Residential College)居住,这些学院不仅仅是提供住宿的地方,更像是一个小型的社区。学院会有自己的活动安排,包括社交聚会、学术讲座、文艺表演等等。这为认识来自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朋友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我所在的学院,每两周就会有一次集体晚餐,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感觉很像一个大家庭。

社团活动更是丰富得令人眼花缭乱。从学术型的研究社团,到体育类的校队和俱乐部,再到艺术类的戏剧、音乐、绘画团体,总能找到属于你的位置。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历史剧社,大家一起排练,从服装道具到舞台设计都亲力亲为,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最终在舞台上呈现出自己作品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这种课外活动的参与,不仅让你发展兴趣爱好,更能锻炼你的领导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脉的深度和广度,是普林斯顿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普林斯顿的学生群体,可以说是来自全球各地的精英。他们聪明、有才华、有抱负,而且非常多元。在这里,你遇到的同学可能是在辩论赛上战无不胜的领袖,可能是某个科学领域的小天才,也可能是某个艺术活动的组织者。与这些人交流,你会被他们的思想和视角所启发,你会意识到世界之大,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这种与杰出人才的交流和碰撞,是无价的。

更不用说校友网络了。普林斯顿的校友遍布全球,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种强大的校友网络,不仅仅是未来的职业发展资源,更重要的是,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发现总会有校友愿意伸出援手,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我曾经因为一个实习机会发愁,在校友平台上发了条信息,不到一天,就有几位校友主动联系我,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内部推荐。

挑战与成长,是这段经历的底色。

当然,在普林斯顿的学习和生活并非没有挑战。高强度的学术压力,来自四面八方的竞争,对自我认知的不断挑战,以及远离家乡的孤独感,这些都是会遇到的。你可能会经历失败,可能会感到迷茫,甚至会怀疑自己。但正是这些挑战,让你有机会去认识自己,去发掘自己的潜能,去变得更加坚韧和成熟。

你学会了如何面对压力,如何从失败中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普林斯顿提供的资源,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更包括心理咨询、职业发展指导等等,它们都在默默地支持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总的来说,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是一段充满意义的旅程。它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更是为了在这个环境中,与顶尖的师生交流,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和成长,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在这个过程中,塑造一个更强大、更成熟的自己。这是一种让你在学术上感到充实,在精神上感到富足,在未来拥有无限可能的体验。它教会我的,远不止课本上的知识,还有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追求卓越,以及如何去理解这个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的时候学习压力非常大,这种环境导致我成天深居简出,性格也比较孤僻。当时那种情况下,我肯定是没有办法客观地评价我的母校。

不过,现在我每次回顾大学生活时都感恩不尽,虽然我的母校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作为地道的美国人,我在普林斯顿上学的体验跟中国留学生肯定不一样。但我对美国主流大学生的印象跟某些中国朋友们倒是大同小异。如果有其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老美玩知乎的话,我估计他们可能会不认同下面我对母校的一部分评价,尤其是后半部分。


优点:


1. 每个教授的履历都非常优秀,获得诺贝尔奖的知名教授非常多。对于很多大学本科生来说,能在诺贝尔得主手下学习的机会真的非常难得。


2. 普林斯顿大学的外语课都非常棒,有不少学生只学了一到两年的外语就已经能说得相当流利了。我本人就是在普林斯顿开始学中文的,大三暑假时就有了去北京留学的机会。普林斯顿大学有不少中文老师来自中国的孔子学院,他们都非常了不起。


3. 宿舍、花园、健身房、游泳池、哥特式建筑、餐厅、便利店、咖啡厅、酒吧等这些校园内外的硬件设施都非常完善,普林斯顿校园也被誉为全美最漂亮的校园之一。


4. 当学生读到大三时,很多课程的学生总人数不会超过12名。教授平常使用研讨会模式进行教课,学生可以一起讨论、辩论、发问等等。


5. 普林斯顿的学费虽然贵得离谱,但普林斯顿大学的人均奖学金量排名全球第一,招生制度相对来说也比较公平。除了一部分著名的华尔街富豪或者美国明星的孩子之外,普林斯顿的招生部门首先看的是每个申请人的学历,不看家庭的经济情况,只有学生录取后才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经济状况分配奖学金。在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下,大多数大学是公立的,学费比较合理,所以名校没必要提供大量的奖学金。但在我们美国的私立教育制度下,名校每年的学费超过5万美金,这笔巨大的开销连一般中产阶级都承担不起。不过,普林斯顿大学对美国贫穷学生倒是比较仁慈,申请人的经济地位与被录取的可能性无关。** 学生被录取后,富二代家庭需要支付全额费用,但其他的学生都是各尽所其能,按需分配,也不需要去贷款。在美国,这样的私立大学真是挺不常见的。


备注:**(与其他的美国大学相比,普林斯顿的招生制度确实比较公平,不过富二代学生在普林斯顿还是大多数。这个现象主要是固化的社会阶层决定的,因为富有家庭可以从小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私立教育,孩子长大以后在SAT能轻易考到高分。父母甚至可以掏几万美金找个专业辅导员给孩子代写申请书。)


缺点:


1. 学习压力很大,学生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我记得一个和我住在宿舍同一楼层的女孩自杀了。她留了一张便条,大意是“我无法忍受这个大学的学习压力,加上所有的学生都这么装逼,到处假装自己很了不起,这种恶性的环境令我疲惫不堪”之类的话。她的这张便条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


2. 出行不便利。普林斯顿大学位于新泽西州的农村。普林斯顿市总人口还不到三万,公共交通不完善,出校园玩或者买东西非常不方便。


3. 教学资源有限。报名导论课的大一大二学生平常人数超过150名,但是教授都是在大厅里发表演讲。虽然本科生每周必须去上两次补习课,但补习课是由研究生教的,研究生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教学能力还不足。此外,本科生的考试、作业、以及文章都是由研究生评估的。每一节导论课至少有三个研究生协助教授,但每个研究生的考核标准都不一样,这对本科生来说非常不公平。研究生的年龄还比较小,性格也不够成熟,有些研究生仅出于竞争目的而喜欢给本科生非常低的评分。这个现象在很多普通的美国大学确实很正常,但与Liberal Arts Colleges(文理学院)相比,常春藤学校的导论课真是太烂了。


4. 普林斯顿教授们当中有一部分是自恋狂。他们看不起本科生,不怎么喜欢给他们教书。相对于其他美国私立大学,普林斯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交流时间比较少。虽然每个教授有义务每周定义90分钟的"Office Hours"(辅导时间),所有的学生在这个时间内都可以随便去教授的办公室寻求学习帮助,但是有些教授对学生非常不耐烦。有时候我去教授的办公室寻求帮助时,教授的态度让我觉得自己像是恬不知耻地在浪费国王陛下的宝贵时间。


5. 学生的生活方式。每个美国大学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独特文化。整体来说,普林斯顿学生比较喜欢“Work hard, play hard”(努力工作,努力玩)的生活方式。他们每周都是一样的生活套路:周一到周四努力学习,周四晚上去party,周五恢复,周六又去party,周天再次恢复。


那么,普林斯顿学生参与的party是什么类型的呢?他们喜欢去"Eating Clubs"玩,这是普林斯顿富二代很早之前就建立的一种特殊的高档兄弟会。其他美国大学的兄弟会位于普通的别墅里,学生每个周末可以随便去这个房子花天酒地。可是普林斯顿的Eating Clubs稍微有点不一样,每个Club位于巨大的豪宅里,会员们首先享受五星级厨师准备的一顿饭,吃饭后才能去喝断片、抽大麻、打架、脱下自己的衣服、约P、边听音乐边“grinding”(指的是在公共场合模仿爆菊动作的一种恶心的“跳舞”方式)等等。

相信我,我说得一点都不夸张,这些图片里的行为在美国大学生的party很常见,普林斯顿学生的素质一点都不比其他美国大学生高。

几乎所有的普林斯顿本科生都会加入Eating Clubs,每人每年都需要掏几千美金的会员费。不加入Eating Clubs的学生被视为奇葩,我就是所谓的奇葩之一。

结论:


由于难以忍受的学习压力以及低素质美国大学生龌龊放荡的生活方式等原因,普林斯顿四年的读书生涯不一定是良好的体验。但是,当我毕业后,我才知道我在普林斯顿确实受到了非常优秀的教育,这一点是无可讳言的事实。

user avatar

现在白天要搬砖,晚上有空就写答案,这个问题太大,只能不定期更新。其实本来想完全写好再贴出来的,但由于不断的收到邀请那就写多少贴多少吧。还有以下回答中夹杂的英文纯粹属于笔者为了表述方便就不翻译了,如果看不喜欢请见谅。

----------------------------------------------------------------------------------

既然是个人的就读感受,那就先说一下个人情况:刚读在普林读完两年本科的工科生,主修在电子工程和航空工程上,同时上了不少计算机系的课,但也在历史和国际关系学院选过不少课,可以说对普林的文史和工程专业都有一定的了解。课外混迹于击剑俱乐部,还在residential college里的和其他各种学生活动上做tech support,所以虽然不是party animal但各种诡异的gathering没少去。我在这里写的东西都多是个人感受,而不是那些学校网站上能查到的公开信息,所以信息可能会有点碎片化。以下所有信息都针对于本科生。

---------------------------------------------------------------------------------

整体气氛

我最喜欢普林的一点就是虽然所有的学生生活和做事都非常的driven,但并没有所谓的必须去“融入”的“主流”。学术上无论你是个码农,还是醉心理论物理,还是喜欢研究拉丁经典,还是专注于creative writing,还是研究东亚历史,还是斯拉夫文学,在校园里和别的学生谈起你所学的东西的时候,别人都会真心觉得很cool,甚至会想听你继续讲细节。而校园日常上无论是当个geek,当个橄榄球校队的主力,喜欢加入greek society常常party,还是喜欢喝下午茶纵横古今,都不会觉得是个outcast,也不会成为所有人追求的明星。简单的说就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舒服的圈子和朋友,但同时又对别的圈子和朋友报以开放而欣赏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真的有点像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式的社会,因此普林也被自己的学生戏称为orange bubble。关于普林的气氛其实有各种传言,比如说这是最保守的常青藤校,有说这是非常elitist的地方,但我个人觉得其实这无非是个大家都能很舒服的找到自己想找到的位置,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地方罢了。

学术

学术强度:这个村子真心非常的学术——不是很学术,是非常的学术。在各种本科生学术压力排行榜上普林基本是和MIT,Caltech,HMC等工科狗(本人也是工科狗!!!)聚集校排在一个等级的,其主要原因来着于学校对于本科教学的重视,对课程严谨性的要求,和在打分的时候对A的数量的严格控制(毕业生的中位数GPA只有 3.0)。此外普林使用的是一年两学期的semester system,但每个semester的长度其实和西海岸quarter制的学校的一个quarter差不多,导致进一步压缩了教学的时间而增加了教学的强度:所以实话说开学的时候除了第一周以外几乎每个星期都是在一种半混乱式的自由里撑过来的。除了这种硬性的要求之外,学术强度上的压力其实还来自于peer pressure。普林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东西都是真正抱着很强的兴趣和热情的(其实不然基本撑不下来),除了课的事情之外,往往还会去额外探索和自己所学相关的事情,可能是和教授一起做research,或是去参加hackathon,但无论怎样,都会形成一种对academic interest不断追求的氛围。There might be an easy way out at Princeton, but you will mostly not even try to search for it.

学科“鄙视链”:首先必须说明其实普林并没有什么真正的鄙视链,因为大家都觉得各个学科都很cool,但在一个多数人都喜欢把自己push到极限的环境里,有些相对“轻松”的学科就不幸成为了茶余饭后笑话的对象。此外虽然普林有一流的历史,文学,经济和国际关系学院,但其物理,数学,和各个工程系的强势传统,还是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了一种只有非常quantitative,math intensive,或是theoretical的学科才是最intellectually challenging的印象,所以就产生了以下的没品笑话:很多刚到普林的学生都会以为自己能挑战数学或是物理专业(这两个专业每年最终毕业的人都只有20个上下),但数个星期后就开始感叹自己的智商不足只要转战计算机,电子,航空,机械等工程系,但发现还是不行,之好去学金融工程,接着继续换成了经济专业,发现还是不成,于是在历史,心理,文学,艺术史等等。。而最后一些实在不知道想干什么的就去了国际关系学院——虽然在每个系大家都真心表达了自己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和对理想主义的追求,但四年后大家都在华尔街的某投行见面了。

学术上的限制和自由度:其实上一段中那个笑话中还是包含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普林的学生在选课和选专业上都非常的自由,但在一个非常强调academic rigor的地方,这种自由其实是一种高台上的舞蹈,虽然这个台子的确非常的大。。普林的本科理论上分为文理学院和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两个学院,授予的学位分别是Bachelor of Arts (非工科的所有课程,包括pure science)和Bachelor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其实只有工科)。文理学院无论是准备学什么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在Quantitative Analysis,Science,Historic analysis,Social analysis,Ethic and morality,Cognitives,Language and arts这几个方面都有涉猎,同时必须学习或者证明自己熟练掌握除了英文以外的一门语言(传言说曾经有那么几年programming language也被算成一门语言。。。)。工程系的类似要求由于专业课程的繁重则稍微放缓,只需要在四年内涉猎上述领域中的4个,总计上7门人文课程就行了。所以类似于在线代课上发现英国文学专业的学生,或是在fine arts的课上发现电子工程狗都在普林都是非常正常的。这种设置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对鼓励学生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探索各个领域,以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但除了这些要求,和每个学期至少四门课的底线之外,文理学院的学生在大一和大二的选课可以说是完全的自由,无论是选什么难度,什么专业的课,选几门,都可以想学啥就学啥——前提是你自己能学下来。文理院的人理论上到了大三以后才需要决定专业,但有意思的是有不少的学生常常会在大一就很明确自己想干嘛,然后大一上大二的课,大二上大四的课,大三上研究生的课,结果有些被虐成狗,但更多的乐在其中——这也许和普林在招学生的时候非常看重academic passion有关系吧。而工程院虽然理论上也有同样的自由度,但由于需要和大量的departmental requirement战斗,所以会显得相对的苦逼很多,整天camp在lab什么的基本是take for granted,具体就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T T,如果学术压力可以量化的话,那么占本科人数35%左右的工院绝对贡献了超过70%的学术压力指数。反正在普林期中期末的时候大家都会complain自己事情太多,但只要你说你是工院的,基本会是这样的情况:

<图片来自于9GAG>

普林本科的工院可以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academic pressure cooker,坏处很明显,在普村学工程的机会成本实在很高,即使只是为了学出个马马虎虎的水平也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放弃不少其他的精彩的东西,但好处除了专业水平的提升以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二选好专业后,周围的同学没有一个不是抱着对专业真心的喜爱和热情来学习的:如果只是为了找工作之类的话根本不会有动力读下一个学期。这种特殊的小氛围让我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一种在实用学科中尤其可贵的理想主义,和一种带着足够的底气的冒险精神。大家追求的从来都不只是当今行业中最赚钱的和最热门的,而是对未来的可能性的探索,比如quantum computing,比如photonic transistor,比如hypersonic flight。

校园

普林作为米国建国前建立的四所大学之一,在校园风格上还是非常受牛津和剑桥的影响的,

其实当年选择普林的时候校园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毕竟每天被学术和学术之外杂七杂八的事情压的半死不活的时候,能在回家的路上抬头就是风景也是非常不错的事情。

<待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的体验,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大概就是一种被知识、历史和精致包围着的、既充满挑战又令人心醉的经历。但这样的概括显然太苍白无力了,就像你只看到了泰姬陵的外观,却没能体会到背后那份深沉的爱恋。学术是这里跳动的心脏,但绝非唯一的旋律。首先,学术氛围。普林斯顿绝对不是那种让你“混日子”.............
  • 回答
    在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读书,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震撼”。这不是那种让你惊呼“哇塞”的浮华震撼,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对智识边界的不断拓展,是对数学之美和严谨性的极致体验。刚踏入这里,你首先会感受到的是一种压迫感,不是来自同学之间的竞争,而是来自这里浓厚的学术氛围。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数学的味道。走在校园.............
  • 回答
    普林斯顿大学一名美籍华裔博士生在伊朗被捕,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不仅仅涉及个人命运,更触及了国际关系、学术自由、国家安全等多个敏感领域,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从个体的角度来看,这位博士生的处境令人同情。 任何一个在异国他乡求学的年轻人,其主要目标应该.............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引人深思的。三个普林斯顿的学生,在疫情这个特殊的时期,弄出了一个叫“桃花源”的度假区,让不少美国大学生能在那儿过一段“无口罩,无社交距离”的大学生活。这事儿一出来,就有人叫好,也有人质疑,众说纷纭。为什么说这是一种“美式桃花源”?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在我们都习惯了各种限.............
  • 回答
    急诊科工作是一种高强度、高压力、高责任的职业,需要医护人员在极端情况下迅速反应、精准判断,并在有限时间内做出决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描述急诊工作的体验: 一、工作环境与节奏1. 24小时轮班制 医护人员通常需要在凌晨至深夜轮班,轮班周期为8小时或12小时,且经常连续工作(如“三班倒”)。 .............
  • 回答
    在美国拿3000美元月薪与在中国拿3000元人民币的等效性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将从汇率、生活成本、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税收与福利体系等方面展开详细对比: 1. 汇率换算:3000美元 vs 3000元人民币 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当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约为 7:1(2023年数据),因.............
  • 回答
    在科研领域,工业界与学术界的关系并非简单的“谁领先谁落后”,而是存在复杂的互动和互补。工业界在某些技术应用、商业化和实际问题解决上可能领先于学术界,但学术界在基础理论和长期研究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以下从多个领域详细分析工业界领先学术界的情况,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其背后的逻辑。 1. 人工智能(AI):.............
  • 回答
    在当前的科研环境下,我确实有长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颠覆性科学研究的信心,但这种信心并非源于对环境的盲目乐观,而是基于对科研本质、历史规律和未来趋势的深刻理解。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基础科学研究的长期价值与支撑体系1. 基础科学的"慢火炖煮"特性 基础科学(如量子物理、生物进化、宇宙学.............
  • 回答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器官的功能是否以“节省能量”为优先目标,是一个涉及生理学、进化生物学和能量代谢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能量效率与功能需求的平衡1. 能量代谢的限制 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需要消耗能量,但能量获取和利用效率是进化中的关键约束。器官的进化必须在功能需求与能.............
  • 回答
    在国家和民族的大是大非问题中讨论科学与事实是否具有意义,这是一个涉及哲学、政治、历史和社会实践等多重维度的复杂命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这一问题。 一、"大是大非"的本质:价值冲突与认知分歧所谓"大是大非"通常指向关乎国家主权、民族认同、历史真相或核心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复杂的权力结构.............
  • 回答
    日本的新闻节目或综艺节目在呈现中国相关内容时出现灰蒙蒙的画面效果,这一现象确实存在,但其成因并非单一,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技术层面、主观创作意图、文化视角与政治语境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技术原因:自然环境与拍摄条件1.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问题 中国部分城市的空气污染(如雾霾.............
  • 回答
    在中文互联网语境中,“东百人”和“瑞典人”这两个词的出现通常与地域刻板印象或网络玩笑有关,但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构成对东北人的歧视。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说明: 一、关于“东百人”的可能含义1. 字面误解与误写 “东百人”可能是“东北人”的误写(如“东”+“北人”被错误简化为“东百人”)。在.............
  • 回答
    在美国,参议员(Senator)和众议员(Representative)在社会上享有非常高的地位,他们的社会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参议员的地位通常略高于众议员:一、 在美国政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影响力: 立法权力的核心: 美国国会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三大分支(行政、立法、司法)之一,掌握着.............
  • 回答
    在科技允许的情况下,一个完全密封的盒子中装满水,并且盒子的体积不断缩小,会发生一系列令人着迷且极端的情况,这涉及到流体动力学、材料科学、热力学以及可能的量子效应。让我们详细地探讨这个过程:1. 初期阶段:水的压缩与压强升高 水的不可压缩性(近似): 水在常温常压下被认为是不可压缩的流体,这意味着.............
  • 回答
    从1789年到1852年,这63年对于法国来说是历史上极其动荡和变革的时期,被称为“长达63年的革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你会经历难以置信的起伏、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以及个人生活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体验。让我们详细地描绘一下生活在法国这段时期可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一、 从旧制度的阴影到革命的黎明(1.............
  • 回答
    在广岛投下原子弹的飞行员是“蒂莱恩人”(Enola Gay)号B29轰炸机上的机组人员,他们是执行此次任务的美国陆军航空队成员。关于他们投下原子弹后的生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核心机组人员的身份与主要人物: 保罗·蒂贝茨(Paul Tibbets): 他是“蒂莱恩人”号的机长和任务.............
  • 回答
    在太空引爆核武器不会产生我们熟悉的蘑菇云,原因在于蘑菇云的形成机制。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蘑菇云的形成机制:经典的蘑菇云,是我们观看核试验录像时最常见的景象,它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大气层: 蘑菇云的形成离不开地球的大气层。核爆炸产生巨大的热量,会迅速加热爆炸点附近的空气。2. 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在战场上,坦克兵和步兵都面临着极度的危险和压力,但他们的经历和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要说谁的幸福感更高,并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幸福感”。 在战场环境中,“幸福感”可能不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那种轻松愉快的状态,而更多地是.............
  • 回答
    在酒吧喊一次“这轮酒我请”,花费的金额没有一个固定答案,因为它会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影响。就像你问“一顿饭要花多少钱”一样,得看你在哪个餐厅、吃什么菜、多少人一起吃。为了让你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我们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1. 酒吧的档次与定位: 平价小酒吧/学生酒吧: 这里的酒水价格相对较低,可能一.............
  • 回答
    在中国建立一个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游说体系,其可能性、挑战与演变方向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分析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法律法规以及历史文化背景。一、 何为“政治游说”(Lobbying)?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政治游说的概念。通常意义上的政治游说,是指个人、组织或团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