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老李来医院之前能跑能撂的,现在咋说不行就不行了啊,就是你们这群医生给治坏的,你们都是合法的杀人犯!”
在阳地黄医生不算太长的行医生涯中,这样歇斯底里的咆哮,经常能够听到。
问题是:
你家老李在家里能跑能撂的,你来医院做啥?来旅游吗?
支持对医疗过程合理合法的调查,坚决反对无良患者家属在互联网上乱带节奏,企图利用舆论来达到自己讹诈医院的目的。
我是服了现在的新闻。
月经不调是去医院的一个诱因。
作为内行,这新闻我看完后也不知道这个胰十二指肠做了没做。
要是外行,估计以后月经不调也不敢去医院看了!
正确的顺序是因为看月经不调,
发现了卵巢肿瘤,
可能怀疑是种植转移,
所以做了全面体检。
体检结果显示胆总管下段有肿瘤,压迫导致上方胆道扩张。
然后这个手术做了没做,也没个下文,知乎的题目是做了,视频里却没有明确说,典型的为了维权掩盖事实真相,只拿出一个胆总管下端细胞刷检的病理。
我一个内行看到这也是一脸懵逼。
当然死亡证明说明了一切。
患者因月经不调就诊,实际上就有有胆管癌,
手术其实是做了的,一个外科难度前三的手术,
术后出现了并发症
因是小肠穿孔,感染休克,多器官衰竭死亡。
支持维权,但不能扰乱试听,谢谢。
救命!媒体能不能别避重就轻,起这种标题博眼球吸流量了!!!
这标题乍一看还让人以为是简单去看个月经不调,结果被医院治死了。而实际上呢,患者病因是胆管原位癌,死因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跟月经不调没有半毛钱关系。
患者2021年11月21因自觉月经不调前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经超声检查发现该患者双侧卵巢囊肿,需要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虽然叫囊肿,听起来不是很严重,但实际上卵巢囊肿除了生理性的囊肿还包括恶性的卵巢癌。我个人猜测是妇科医生发现该患者肿瘤标志物有问题之后,又给该患者安排了一些排癌检查。患者家属自己说的诱导消费,过度医疗,做了将近4万块的检查,都是为了排查这个原发癌灶到底在哪儿。
我不知道这个患者具体的病情是怎样,也不敢说花4万块检查一下癌变位置到底在哪儿算不算贵。可是把排癌检查说成是”没病找病,肆意从老百姓口袋里捞钱“实在是让人寒心,医生在尽心尽力地帮你找问题,被你诬赖成诱导消费。
经一系列检查确诊该患者是胆管原位癌,原位癌是指具有恶性特点,但尚未突破上皮基膜的肿瘤,它属于早期癌变也叫浸润前癌,但不叫患者家属说的癌前病变,原位癌就是已经是癌了。
妇科医生肯定是肿瘤标志物结合影像学分析才认为该患者疑似是癌,而肝胆外科医认为是原位癌没有浸润和转移才说癌转移可能性不大,倾向于卵巢良性囊肿。手术当天妇科医生还特意征求患者家属意见要不要顺便切除子宫附件,真的是很负责了(本来就有手术指征,该患者51岁,围绝经期,无生育要求)。而且没有开腹探查之前,谁也无法确认囊肿的良恶性,术中发现附件包块是良性,也应该感到侥幸而不是指责。
胆管癌恶性程度和致死率都极高,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有5%,意思就是得了这个癌,能活5年的100个人中仅有5个。胆管癌治疗方法及其有限,传统药物、放化疗都收效甚微。得了这个癌,早期只能手术放手一搏,晚期只有靠靶向药,不然就只有等死。手术是早期唯一具有治愈潜力的治疗方式,但是大部分肝内胆管癌病人初次就诊时就伴有局部浸润侵犯或者远处转移而失去手术机会。这个患者从某一方面来说比较幸运,查个月经不调就能发现胆管原位癌,还在手术窗口期,因此医生建议她们立即进行手术。患者家属说她们根本没得选,医院都不给她们一个保守治疗的机会,这其实不是医生不给她们机会,是这个恶性程度极高的癌症让她们没得选。
机器人手术不是用机器人做手术,而是一个高级的手术刀。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对正常组织伤害大,恢复慢,而机器人手术可以明显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肝组织。但是机器人手术操作复杂,难度极大,手术时间高达5-6个小时,是消化外科天花板级别的手术,对主刀医生的水平和技术有着极高的要求,一般小医院根本做不了也没有设备。手术风险,术前都有谈话,患者家属也有签字,我敢不相信任何一家正规医院敢轻描淡写手术风险,现在有了纠纷,患者家属的这部分表述不敢轻信。
胆总管狭窄,少数细胞呈重度异型增生,这是胆管癌的病理学改变。至于手术方式、吻合位置都要被外行质疑,无力吐槽。
患者12月2日手术,术后出现远端肠梗阻,这是腹腔手术后一个常见的并发症,造成肠梗阻的原因有很多,胃镜球囊扩张术也是对肠梗阻的急症处理。至于操作过程中有没有操作不当,不得而知,期待更多的调查结果。
患者家属说她妈妈身体向来很好,没有任何不适,结果去看个月经不调,人就没了。看到这段挺悲哀的,明明就是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了癌症,家属还单纯的认为只是月经不调的事。如果当时的妇科医生没有那么负责任,给她开点月经不调的药打发回家了,等到胆管癌恶化出现症状后再来医院直接查出胆管癌,按照胆管癌治,不管人能不能活,是不是就没有这事了。
这就好像一个人因为总咳嗽去医院结果发现是肺癌,做了手术后出现术后并发症死亡,家属还纠结于我们只是来看个咳嗽啊。
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患者的诊疗流程没有什么问题,至于手术过程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上有没有操作不得而知,期待更多的调查结果。对于患者的死亡很惋惜也很痛心,但是患者家属的表述有避重就轻联合媒体煽动情绪的部分,医患之间的信任很重要,这起纠纷就是信任被打破的恶果,未来还会有怎样的恶果,真是不敢想。
新闻已死,有事炒作。这则新闻就是明证。
女子月经不调入院,医院检查中发现有癌症,标题居然用“月经不调就诊38天去世”来故意撩拨大众神经。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这不,今天的热搜就有患者砍儿科医生右手),此新闻推波助澜,带血吃馒头。
再看正文报道,大量采取患者一方的说辞,对于医院的说法则语焉不详。“平衡报道原则”去哪儿了?
平衡报道原则是从事新闻工作最基本的常识,也是最基本的操守。一篇好的报道,不仅仅是编排好文笔好,还需要对新闻对象进行多元化采访,不要只体现出一方的看法,要反映多方的见解,使一篇报道更加充实。通俗地说,要给正反乃至围观者方说话或辩解的机会。
而这篇报道,明显没有做到平衡报道。新闻已死,有事炒作。真相不重要,流量大就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