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评价康定斯基的艺术理论和艺术成就?

回答
瓦西里·康定斯基,一个响彻艺术史的名字,他不仅仅是一位色彩的魔法师,更是将抽象艺术的理论体系推向了前沿的奠基人。评价他的艺术,不能仅仅停留在画布上那些奔放的线条和跳跃的色彩,更要深入其思想的土壤,理解他如何将内心感受与艺术创作融为一体,并对后世产生了何种深远的影响。

理论的深邃:从可见世界到内在精神的穿越

康定斯基的艺术理论,最核心的便是他对于“精神性”在艺术中的追求。他认为,艺术的根本目的是表达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这种内心世界并非是对外部现实的简单模仿,而是更深层次的情感、灵感和精神的召唤。他的著作《论艺术的精神》(On the Spiritual in Art)便是其理论的集中体现,这本书如同一个地图,指引着艺术家从具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奔向抽象的自由。

他将色彩和线条视为独立的语言,它们能够直接触动观众的灵魂,引起共鸣。他深入研究色彩的心理学效应,认为每种颜色都蕴含着特定的“内在声音”。例如,蓝色能够唤起一种深沉、宁静的感受,而黄色则充满着热情和躁动。这些色彩并非随机组合,而是经过艺术家精心挑选和配置,以达到特定的情感效果。他曾说:“色彩和形式是我所要传达的语言,是艺术家灵魂的直接语言。”

康定斯基对“点”、“线”、“面”等基本视觉元素的运用,也并非随意为之。他将它们视为建筑艺术的基本单位,赋予它们各自的能量和意义。点,可以是静止的、有方向的;线,可以是柔和的、刚毅的,可以是直线、曲线,它们共同构建起画面的节奏和韵律。面的存在,则为画面提供了空间感和结构感。他追求的是一种“视觉音乐”,希望通过绘画来达到音乐所能引起的精神上的震撼和升华。

他反对“为了绘画而绘画”,认为艺术必须具备一种内在的必然性。艺术创作不是一种技艺的展示,而是一种精神的表达,一种与宇宙深层力量对话的尝试。他相信,随着人类精神的进化,艺术也将逐渐摆脱物质的束缚,走向更纯粹、更精神化的境界。

成就的辉煌:抽象艺术的开创与发展

作为抽象艺术的先驱,康定斯基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奠基抽象绘画: 在20世纪初,当欧洲艺术界还在对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进行各种探索时,康定斯基已经勇敢地迈出了走向完全抽象的第一步。他最早的作品,如《即兴》系列,已经开始剥离具象的形态,将色彩和线条作为独立的主体进行表现。这些作品并非一开始就被所有人理解,但它们为后来的抽象艺术开辟了道路,让艺术家们意识到,绘画可以不再描绘“是什么”,而是表达“感觉如何”。

“蓝色骑士”的引领: 康定斯基与弗朗茨·马尔克共同发起了“蓝色骑士”社团。这个社团的宗旨是追求艺术的精神性,强调内在的冲动和表达,反对任何形式的僵化和保守。他们通过展览、出版年鉴等方式,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共同探索新的艺术语言。这股“蓝色骑士”的精神,对20世纪的现代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的许多发展都从中汲取了养分。

风格的演变与成熟: 康定斯基的艺术风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早期,他的作品带有表现主义的特点,色彩浓烈,笔触奔放,如《红色的情绪》、《乘船》。之后,他转向更为清晰、有秩序的抽象风格,如《构成》系列,画面中的几何形状和色彩关系更加严谨,如同乐章般富有逻辑性。后期,他在包豪斯任教期间,他的作品更加关注色彩和形式的内在联系,追求更加精炼和纯粹的抽象表达。

跨越国界的艺术教育: 康定斯基的艺术理念和实践,通过他在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和法国的教学,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艺术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包豪斯教授色彩理论和形式构成,将抽象艺术的理念融入到设计、建筑等多个领域,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和设计师。

评价的维度:超越时代的洞见

评价康定斯基的艺术,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

思想的超前性: 在一个物质至上、理性主义盛行的时代,康定斯基却高举精神性的大旗,将艺术视为一种精神的载体和心灵的沟通。他对色彩和形式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艺术家内心世界的重视,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他预见到了现代社会人心的疏离和对精神慰藉的渴望,并将艺术视为一种疗愈和升华的途径。

视觉的革命性: 康定斯基的抽象作品,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视觉规范。他用色彩和线条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视觉世界,这个世界不依赖于任何具象的参照,而是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情感和潜意识。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能够引发观者内心的共鸣,仿佛置身于一场无声的音乐会。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康定斯基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家,更是一个杰出的实践者。他的理论并非空泛的哲学思辨,而是直接指导了他的创作实践。他将自己对色彩、线条、情感的理解,一丝不苟地体现在画布上,形成了独特的视觉风格。

对后世的影响: 康定斯基的艺术理论和实践,为后来的抽象表现主义、色彩场绘画、极简主义等艺术流派奠定了基础。他的思想至今仍然激励着艺术家们探索艺术的边界,追求更深层次的表达。

当然,任何伟大的艺术家都会有其局限性。对于康定斯基的艺术,也有评论认为,过于强调精神性,有时会显得过于个人化,缺乏明确的社会批判或人文关怀。他的抽象作品,对于缺乏艺术史背景的观众来说,可能也存在一定的理解门槛。

结语

总而言之,瓦西里·康定斯基是一位划时代的艺术巨匠。他的艺术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艺术与精神的内在联系,将艺术从对现实的模仿提升到对内在世界的探索。他的艺术成就,则以其开创性的抽象语言,彻底改变了西方绘画的面貌,并为后世的艺术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评价康定斯基,是评价一位艺术家,更是在理解一位思想家,他用色彩和线条,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精神世界的门。他的作品,依然在以其独特的方式,与每一个愿意倾听的灵魂对话,诉说着生命的色彩与内在的律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邀自来,文长,图多。

问题很细,但涉及的实在是大而多,几乎每一个扩散开去都是一本书的量。

缩水版的结论就是:他的理论不用细究,原著不用多看,了解其诉求,动机,主张,出发点即可。重要的仍然是他的作品。

下面是不缩水版:

评价一个历史上的艺术家,我觉得最需要的就是尽可能回到当时的情境去考虑,在那个具体的环境中,他怎么想,怎么做,如何产生,接触了哪些人,受到了哪些影响,以及后来又影响了哪些人?这样能够相对完整的看到其历史地位。

从事任何一个行业的一个具体的人,对其刺激最大最直接的,是他的同行。放在康师傅身上,其风格产生与形成是其同行的影响(粗略的说就是他看他的同行在做什么,他的视觉环境是什么)、其自身的努力竞争(可以理解为如何在这种上有历史遗产,周边有同行包夹的情况中突围)二者 合力作用的结果。

其风格的形成与变动,除已臻化境的生命最后10来年,有三个时期对其风格形成是比较重要的:“蓝骑士”时期、俄国时期、包豪斯时期。

登上欧洲艺术舞台之前:

1866年康师傅出生于莫斯科,自小就对色彩着迷(《杜尚之后的康德》一书中有他对13、4岁时看到油画颜料的回忆),少年时在一所美术学校学习(Grekov Odessa Art school),23岁时参加过一个民族志调查小组,在沃洛格达地区被当地东正教教堂民居与民间艺术打动,并做过一些研究(俄国地区艺术的影响在其早期作品中能够看出来,后面有图)。进莫斯科大学后,就读法律和经济学,30岁赴德之前在莫斯科参观了一个莫奈的画展,被《干草堆》(太著名,图就不贴了)系列一把击中。

一、“蓝骑士”(也有译为“青骑士”的)时期

1896年以康师傅赴慕尼黑学习绘画。此后直到1914(也有一说是1918,本文采用1914年的说法)年回到俄国,康定斯基的艺术活动基本在欧洲,他也做了大量的旅行。

以下贴一些以康师傅为重心,这段时期较重要的艺术事件及艺术家,还原一个康师傅1900年——1914年的前卫圈子视觉环境,以风格分析为主,每个人贴几张图进行比较,题目尺寸与材质除特别需要说明的就不写了。

此外一些在这段时间开始活跃或者已经拥有江湖地位的大牛们,如克里姆特、蒙克、席勒、莫迪里阿尼、夏加尔、柯克西卡、杜尚、布朗库西等等,个人认为与我要讨论的康师傅的抽象艺术形成关系不是很大,故略去不提。

———————————————————————————

全世界艺术中心在巴黎;

印象派中的一些还活着的雷诺阿、莫奈等已经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获得了世俗上的成功,后印象三杰塞尚、梵高、高更也开始被一些圈内人重视;

有一些重要的人物如纳比派的维亚尔、博纳尔等人已经成名,克里姆特成立维也纳分离派,在这个期间创作出了最为后世所耳熟能详的作品;

皮埃尔·博纳尔(Pierre Bonnard, 1867-1947),1907年作品 ,

爱德华·维亚尔(Edouard Vuillard,1868-1940)1900年作品,

马蒂斯和德朗正折腾野兽派,早期的带有修拉风格的作品受到认可,但成熟期野兽派风格作品毁誉参半;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1901年作品,还比较老实,印象派——纳比派——马蒂斯的线索能看得出来

1906年作品

1911年作品

安德列·德朗 André Derain,(1880-1954)

1906年作品,修拉、高更的影子在里面

同年,略去中间的树的点彩手法,这简直就是高更画哒

1912年,又能看出塞尚和立体主义对他的影响

天才毕加索从西班牙去世界艺术中心巴黎北漂,在看到非洲木雕这种“邪教武功”后大受刺激,其后和布拉克一起初步创立了立体派,之后又开始搞拼贴、材料等荼毒雕塑界;(之前的蓝色时期粉色时期和拼贴作品都不贴了,和康师傅关系不大)

帕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

看了非洲木雕受到刺激,1907作品

立体主义时期,《小提琴手》,1912年,《阿维尼翁少女》就不贴了,贴这张方便和布拉克对比一下。

乔治·布拉克 Georges Braque,(1882-1963)
1906年作品,基本就是野兽派附体

1911年作品《葡萄牙人》,那些笔触我个人不确定是否依然有点彩派留下的影子。描绘一个马赛酒吧中的吉他手,能和上面那张毕加索作品分开吗?

意大利诗人、评论家、公知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1876-1944)于1909年发表未来主义宣言;

艺术家翁贝托·博乔尼在后来的创作中对此回应,成为代表性的未来主义艺术家;

翁贝托·博乔尼 Umberto Boccioni,(1882-1916)

1911年作品,《思想状态1号·告别》(描绘站台上火车出发前的整体情境),火车蒸汽烟雾与人群的透叠关系来自立体派,时间与运动的感觉体现其对未来主义诉求的回应。

《骑士冲锋》,1915年。

《瓶子在空间中的形成》,1912年

德国德累斯顿成立了“桥社”,其中大牛有基希纳、赫克尔等

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 Ernst Ludwig Kirchner,(1880-1938)

1908年作品

巴黎诗人、评论家、公知阿波利奈尔在德劳内、库普卡的展览评论文章中提出“奥菲主义”;

罗贝尔·德劳内 Robert Delaunay,(1885-1941)

1914年作品

能够看出在风格上吸收了部分立体主义、野兽派等,德劳内比较喜欢画点埃菲尔铁塔啊飞机啥的这些代表了先进生产力方向的东西,或许是一种和未来主义在价值取向上的共鸣。

弗朗齐歇克·库普卡 Frantisek Kupka (1871-1957)

1911,《Disks of Newton, Study for Fugue in Two Colors》

1912-1913 《大教堂》 库普卡

将教堂中彩色玻璃与光线的感觉进一步构成与抽象化

看局部,后印象的遗产藏在这里

奥菲主义(又译为俄耳普斯主义)一定程度上批判接受了立体派,在立体派在骨子里是一种新的造型法,因此对色彩是相对不太看重的。色彩与造型之争可以上溯非常久,在前面贴出来的艺术家及后面的俄国构成主义艺术家那里,都能看到吸收立体主义之后的作品多多少少对色彩的放弃,但是从印象派开始色彩就一直是先锋派重要的阵地和武器,无论出于理性的原因(分光法、基于染料化学的色彩理论等)、还是处于感性的原因、或是处于历史的原因(先锋派普遍的对修拉、西涅克点彩的接受),这都是一个必须守住的阵地,德劳内、库普卡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使用饱和度更高的颜色,这种尝试甚至可能影响到了分离派的色彩认知。但个人认为和康师傅的抽象主义关系不大,色彩一直是康师傅的重心。库普卡推进了立体主义,和康师傅差不多同时出现了完全抽象的画面,奈何不属于风格派、俄国构成、包豪斯中任意一派,又没有强力推行的理论,后来还画了一些机器美学的东西,现在提抽象艺术最早的实践者库普卡就排在上面提到的这三大派之后了,这说明抱对一条大腿是多么的重要啊!

泰奥·凡·杜伊斯堡 Theo van Doesburg,(1883-1931),分离派的实际大佬,能量极大,作品风格多变,不太像蒙德里安有相对明确的线索,外加死得早,整体名气上不如蒙德里安。1912年他即敏锐的发现了未来主义的问题,认为管你画飞机啊运动啊速度线啥的,还是在“再现”现实的视觉感受,不是“逼格更高”的纯粹抽象,1913年读了康定斯基回忆自己1903-1913年艺术人生的书之后绘画的根子应该来自内心的世界。作品图就不贴了,但需要提醒的是,他在1920年代和蒙德里安一起折腾出了我们都很熟悉的Excel风格绘画,后来还因为能不能出现到底是只能画X轴Y轴还是也可以出现斜线的问题撕逼了。

皮埃特·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1872-1944)

在这段时间去巴黎“北漂”,受到毕加索等人折腾出的立体主义启发,1917年回到荷兰后和杜伊斯堡、建筑师赫里特·托马斯·里特费尔德(Gerrit Thomas Rietveld,1888-1964)等创立风格派;

1909年作品,颜色上有印象派——纳比派的线索,此外可见点彩这种搞法在当时欧洲是一个理所当然的手段了,你可以小点改大点,但反正最好点一点



1911,著名的树的变体,明显有立体派的方法

最后是康师傅在1911年组建的“蓝骑士”团体中两个人的作品:

弗兰茨·马尔克 Franz Marc,(1880-1916)

1911年作品,野兽派的颜色在这里已经不特别新鲜了吧?

1913,分型很难说没有立体主义的影子,动荡和冲击很难说没有未来主义的影子

康师傅的美院同学,未来的包豪斯同事保罗·克利(Paul Klee,1879-1940)的作品:



1915年作品,简直呆萌

同为1915年

立体主义的分型重构在克利这里更多成为一种装饰元素,而不是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方法论,克利是一个格调巨高的艺术家,蓝骑士时期有点打酱油,他的创作质上的爆发进入包豪斯任教之后非常明显。

总结这段时间,现代主义时期各种言说与宣言是满天飞:未来主义宣言、奥菲主义、风格派等等这其中很多都是在作品尚在形成,还在拉帮结伙搞展览的时候就急急忙忙把一个以"ism"结尾的新发明的词丢出来了——这是一种极强的历史书写的自觉。布拉克和毕加索等等虽然不立言,但也在身体力行的用作品去划清界限推行新的探索性的图示:急匆匆的宣布某个东西死了,过时了,我要推一个新的东西出来,加入到这场狂飙突进中去。艺术家风格的变化是以年为单位的,一方面生机勃勃,但也体现着一种焦虑。这种焦虑近的来自于摄影对绘画的倒逼,往上追溯在学院派与落选者沙龙的对立时期,在德拉克洛瓦与安格尔论战时期,甚至在欧西米德斯往陶瓶上自豪的签下自己的名字,并补了一句“欧夫罗尼奥斯永远也画不出来”的时候就开始了。


再看看康定斯基这个阶段的作品与艺术活动:


1901年作品

《伏尔加之歌》(经评论区知友提醒改正,感谢)1906

1905到1907年康师傅的部分作品,从整体上可以粗分为一部分延续印象派——纳比派光线与色彩的风景、点彩派手法、基于俄国历史风俗的风俗画,后者更趋向与一种装饰性,但我们印象中一种典型的“康定斯基”风格尚未形成。

1907——1908年部分作品,除去左上两张,剩下的是不是很像德朗、布拉克1906年的作品?

基于风格上的比较,有理由相信这个时间康定斯基接触到了野兽派并主动进行画法上的学习和实践,尤其是右上两张和中间一排最右边那张。

1909年康师傅协助建立了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并成为会长(说明江湖地位大家已经认可是一派掌门了)。但由于理念矛盾,在1911年宣布解散后康师傅结集了具有相似志向的艺术家,比如弗朗茨·马克(也是个大牛)建立了“蓝骑士”。和“蓝骑士”年鉴一同发行的,还有康师傅的专著《论艺术的精神》(1911年)。


这两张基本都是1909-1910蓝骑士社团时期的作品,上面截图中除了中间一排最右和左下角那两张,开始出现典型风格的端倪之外,其余的我们可以去和上面桥社的基希纳、蓝骑士社团基友弗兰茨马尔克的作品进行比较,整体画风上是更具有表现主义倾向的。


1910年作品,除了野兽派、表现主义之外,还有点塞尚的影子。

首先,1910年发生了一件事情,康师傅在某一天把他的一张画放倒了,他不经意发现我靠我完全看不出画的是啥,但依然美美哒。在大家的画或有意、或无意的去具象化的时候,这事情是迟早会发生的,不过机缘巧合,康师傅还有他别的优势:

之前

@刘红皓

提到康师傅一直对神智论等神秘主义色彩较重的理论有强烈的兴趣,已经说的非常好了,我再做做补充。对他影响较大的一位是俄罗斯女版仁波切: Blavatsky大姐。康师傅于1909年加入了神智学协会,我不清楚这个协会是否和这个大姐有关(大姐于此前1890年代蒙主召唤了)。但这位大姐的一些理论,例如思维、冥想与创造是以一种几何进程发散:在你的冥想之海中,顿悟及哲思由点开始,然后以三角啊,方形啊,圈圈啊啥的噼里啪啦往下掉,是不是看着有点眼熟?



(这游戏叫《俄罗斯方块》不是没有道理的)

后来康师傅在《论艺术中的精神》及《点线面》中部分的在艺术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这种“俄罗斯方块”理论。虽然看着神棍,但扯上迷狂说的也不是完全没道理。事实上这位大婶儿还影响了另一个抽象艺术奠基人,蒙德里安,他在1909年也加入了其理论在欧洲的影响力。

在视觉层面,

@刘红皓

也提到了《思想——形式》(出版于1901年,康师傅1908年买了这本书)这本书中无名艺术家的插图,这本书主要是说一个印度佛教及藏传佛教中的概念,我看了一下大概的介绍,无神论者如我简单粗暴的按照下面这张图理解就行了:


这本书中的插图有一张是这样的:



上面那个图形几乎就是康师傅抽象主义风格的雏形嘛(该书在线阅读地址:

Thought-Forms by Annie Besant and C. W. Leadbeater

,有兴趣的还可以去找别的插图)。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张插图名叫The Music of Gounod,也就是说这个图形是在试图画出music的视觉形式,这是一种通感处理,马上就能看到康师傅的抽象生涯早期也有类似的实践,但和后来更为纯粹的,放弃通感的抽象是不一样的。现代主义时期有很多艺术家求助于神秘主义,康定斯基是其中一个,包括蒙德里安也加入过荷兰通神论者协会,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中也有东正教、俄国民间艺术中的神秘主义遗产。



1911-1915年,能够看出开始有意识的离开带有具体形象的表现主义,逐渐形成完全脱离具象的抽象风格,结合1911年出版的《论艺术中的精神》,可以明确这是有意而为之的,一种目的性较强的试验,至于这种目的是向音乐靠近,或是向精神靠近,或是像神秘主义靠近,whatever了。


两张作品均为1913年

结合上面的大量别的艺术家的比较图片能够看出:在1912-1913年左右(在现代主义抽象三大门派中最早),他在融会贯通中土八大门派与明教(主要的有印象派——纳比派、野兽派、德国表现主义、在认知方面主要是神秘主义和音乐的启发,间接的有文化上的象征主义,甚至能够追溯到浪漫主义)等武学之后,真正将完全抛弃了具象对象的纯抽象绘画作为自己的创作重心,不仅形成了明确的个人风格,并且著书立说对其进行理论与思考支撑,使得抽象成为一个稳定、持续而又有生命力的普遍命题,能够继续演化下去。

二、俄国时期

康师傅于1914年一战爆发后回到俄国,1918年俄国革命后又有一堆俄裔艺术家、知识分子等返回莫斯科。后因为不喜政治气氛(想想康师傅感兴趣的那些神智论和马克思主义冲突有多大)于1921年再次回德国,1922年在包豪斯开始任教直至33年包豪斯被纳粹关闭。在俄国与包豪斯时期他的抽象艺术从抒情和音乐性转向构成性的研究,这是他艺术生涯中后期比较重大转型,实质上是从感性的抒情性,甚至再现性(早期抽象可以理解为在“画音乐”)转向理性的构成与分析的抽象。

一战和俄国革命之后事实上欧洲有三个抽象艺术的重心:蒙德里安和范·杜伊斯堡搞的荷兰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包豪斯。其中俄国构成主义相对最早,政治光谱最左,包豪斯也偏左,风格派不太关心政治。这三者在认知与形式上互相影响非常之深。

马列维奇、塔特林等俄国先锋派先驱有很多艺术实践和欧洲完全对接甚至脑洞更大。1912年俄国先锋派发表了自己的未来主义宣言,这个宣言最初是颠覆一下传统力量,在俄国革命后,这波儿未来主义者开始全心全意的支持布尔什维克革命,认为这正是未来的方向。

在工业革命之后贫富差距加大,工人苦逼,甚至大量利用童工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时候一个以工人阶级建立的无产阶级国家建立了,眼见着剥削、压迫、不平等和自由就要来了,欧洲的知识分子与艺术家群体都受到巨大的鼓舞。抽象艺术与建立革命社会的激进政治主张,二者之间最为直接的联系出现了,艺术家积极发展新的艺术形式,希望借此带来新的理想社会。

马列维奇从未来主义出发,创立至上主义。其后又出现了若干个艺术运动,力图让艺术服务于革新的新社会,能够看到大量的艺术家投身设计,希望在视觉上把这样一个无产阶级国家从头到尾的洗涤一下,创造乌托邦。艺术家拥护共产主义并全力支持共产党创造理想社会的目标,这一时期从用具到衣服,从居住空间到戏院,所有一切都力图具有机械精简的外观,形式必须服从功能,物品要去除所有装饰,因为其象征着中产阶级价值观和贵族的卖弄炫耀。没有装饰,也没有任何能让人联想起过去的符号,所有元素都与任何阶级、时代、种族或地区无关。面对创造新一个美好的乌托邦的愿景,构成主义发明了全新的图形语汇,力求一种“现代”、“实用”,且没有阶级差别的语汇。

照例先上图片:

康师傅的伙伴马列维奇在吸收立体派及未来主义等元素后在俄罗斯创立了至上主义;

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 Kasimie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

1903年作品,依旧是印象派——纳比派

自画像,1911,不用说了,必然是野兽派的影响

1912年,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影响


《至上主义》,1915

《0号到10号:最后的未来主义展览》,1915,个人认为这个标题说明他放弃了相对世俗化的未来主义,重点转而放在他自己创立的更为超验的至上主义上了。


这张太有名了,一定要贴,《至上主义的构成:白上白》,1918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 Vladimir Tatlin,(1885-1953)

塔特林1913年去了巴黎,怀着仰慕之情拜访了毕加索。毕加索以铁皮、木板、纸片等材料所作的拼贴作品,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他曾向毕加索暗示,愿意留下来作其助手,可毕加索兴趣不大。于是他回到莫斯科,探索他自己的东西。

1910年,自画像,受啥影响不用说了吧


1914-1915,《反浮雕》,在材料选择和加工上受到毕加索些影响,但是放弃任何对现实的再现,纯粹构成和毕加索又非常不一样。

1919年,著名的第三国际纪念塔,这座塔楼是第三国际总部,该组织致力于世界革命。作为绘画、雕塑、建筑统一的艺术形式,并含有理想、实用与纪念合一的主题目的。钢架为红色,异形玻璃在碑身内部隔成几分可供集会、演讲的空间,四块平台以一年、一月、一天和一小时的节奏分速旋转,符合宇宙论的韵律和法则。设计高度400米左右,妈蛋这脑洞是有多大啊。30年左右他又做了个飞行器形状的作品,这里不说了。

压力山大·罗琴科 Aleksandr Rodchenko(1891-1956)

全面的艺术家,作品横跨绘画、设计、摄影领域,老婆也牛

1915年,《舞蹈》,毕加索。。。你真是一个欧洲的幽灵。。。

1918,构成

1924 ,广告,Buy your lightbulbs at GUM [the State Universal Store]

1925年为了扫盲设计的海报,女工人口中喊出的文字是:“书!”优衣库这两年出过一个俄国构成主义专题,把这个印到T恤上了。此外他的摄影作品极好而且非常有名,这里就不贴了。

瓦瓦拉·费多洛夫娜·史蒂潘诺娃 Varvara Fedorovna Stepanova,(1894-1958)

罗琴科的妻子


1923年,运动服设计

嗯。。。这是资本主义国家意大利在1985年对史蒂潘诺娃1923年的作品的复刻

埃尔·利西茨基 El Lissitzky ,(1890-1941)

一位大神,马列维奇的学生,兼伙伴。艺术家、设计师、摄影师、印刷家、辩论家、建筑师。先锋派的重要人物,与导师马列维奇协助发展至上主义。为苏联设计无数展览品和宣传品。大大影响包豪斯、构成主义运动以及风格派,甚至主宰了20世纪的图形设计。他的作品容我多帖几张:

1919,桥的构成研究

1919

1923,构图

1923,《新人类》(个人推测有可能是为雕塑设计的平面稿)

1923,册页封面设计



1923,马雅可夫斯基诗集书籍设计


瑙姆·贾伯 Naum Gabo,(1890-1977)

另一尊大神,雕塑家、建筑师。因为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三维空间的作品展开,这里不贴作品了。值得一提的是,1920年他联合其兄弟发了一个声明,喷了立体主义与未来主义,指摘他们不是真正的抽象与人的精神的凝结(眼熟不?)。


康定斯基在俄国期间并没有投身参与如此高热度的乌托邦建设(没有看到他大量的参与到这种实用性较强的设计工作中),他的工作主要是在学校中教授绘画及帮助博物馆建设。晚些时候因为政治倾向上的原因(想想康定斯基感兴趣的仁波切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差别有多大就能明白了),外加包豪斯正在招兵买马,他离开了俄国。

看看他这点时间作品上的风格变化:

1916-1921年部分作品

除左上角一张风景外,能够看出其抽象风格的一些转变:一种表现主义式的热情、有机感在慢慢让位于一些带有几何感的硬边形状。这里是否有俄国同事们的作品对他的影响

1920年作品

1921年作品

1922年作品

这里勾勒出一个较为鲜活的康师傅的形象:一个对艺术兴趣远大于乌托邦理想与实际的社会改革的人,一个个人主义者。他对左派与俄国革命应该有一定的好感,但超过其个人阈值就不能接受了。至上主义、构成主义同志们对他的影响,更多的不是对社会主义热情、通过艺术拉平阶级差异这些方面,而是在“形式方面”。他在俄国的工作主要是教学,那么在培养社会主义艺术人才时,他必然对当时至上主义、构成主义的形式语言、理论必然是做过相当的研究的。

假设艺术需要表现的是纯粹的精神,那么从总体上说,这个精神不应该是一种偶然性、或者过于具体的精神,而应当是一种普遍性精神,属于整个人类的精神。在风格派那里,普遍性到最后就是垂直与水平、三原色,将偶然性压缩到了最低,即便杜伊斯堡搞45°线,也不是一种“偶然性”,依旧是一种“规律性”。在俄国这里,情况也有些类似:马列维奇后期的作品是黑白的,构成主义同志们虽然没有马列维奇那种偏向神秘主义的倾向——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说马列维奇、康定斯基、甚至风格派要处理的是一种“彼岸的精神”的话,俄国构成主义寻找的则是一种“此岸的精神”——但是在色彩选择上依然做了压缩(看上面的图即可发现)。

康定斯基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种构成性,这种构成的数学色彩,让表现主义的偶然性和情绪性一定程度上被压制(情绪总是偶然和具体的),当抽象在形式上变得简单起来时,它的外延与所指就会扩大。但是要他放弃色彩去搞这种类型的抽象?那还不如杀了他。

三、包豪斯时期

1919年包豪斯在德国魏玛成立,创始人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1922年,左翼艺术家在柏林聚集,参观首届俄国艺术展(Russian Art Exhibition),这是构成主义作品在西方的首次展览,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同年,先锋艺术家两次在德国举行会议,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包豪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举行了会谈,就形成共同合作促进社会计划的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达成了让艺术为重构社会服务的共识,在接下来的多边合作中,将进互助互信。

结果所有这些努力都然并卵了,但当时欧洲三大抽象中心中,相对较弱的包豪斯学校渐渐浮现出来。

先看包豪斯校长格罗皮乌斯1911年接手设计的德国法古斯工厂,使用了新材料,并且其设计理念中重要的一环是:为德国工人提供8小时的阳光。真是又红又专啊!

包豪斯致力于将艺术与技术结合起来,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结合大工业生产,让成本降下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好的、廉价的产品。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

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当然,这些认知包括课程师资等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包豪斯在早年其实是一个表现主义色彩较重的学校。我们都知道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由伊顿创立,他对色彩理论的贡献也很大。事实上他受康定斯基创立的蓝骑士的影响很大,是个表现主义兼抽象艺术家。而且他还是祆教某个分支教派的虔信徒(又一个欧洲现代主义时期在神秘主义中找灵感的),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大大提倡一些神秘仪式与冥想来激发创造力和灵感,还真这么干了,居然还感召了部分学生也入了教。为德国工人提供8小时日照的格罗皮乌斯哪儿能忍,认为我们要服务于工业化的大生产,而不是在这儿借助神秘主义途径去搞个人创作,正好小强人杜伊斯堡为了推广风格派搞营销来到了魏玛,顺便参观包豪斯,也狂喷这种基础教学,无奈之下1923年伊顿离开包豪斯,匈牙利艺术家纳吉填补了他的位置(包豪斯名师众多,不一一去谈了)。

拉斯洛·莫霍利-纳吉 Lazlo Moholy-Nagy,(1895-1946)


纳吉,共产主义者,奥匈帝国解体后支持匈牙利苏维埃政府,俄国构成主义粉。接替伊顿之后包豪斯的表现主义气息渐渐退潮,走到基于理性与构成的,服务于设计与工业生产的轨道上来,纳吉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

《K-VII》,1922年作品,血统纯正的构成主义

《composition-A-XI》,1923年

《composition-A-XXI》1925,

纳吉是个脑洞巨大的艺术家,除了构成外还有借鉴柏林达达的拼贴手法的作品、光效应机械装置等,才华横溢,涉足众多领域。


再来看看康师傅:


1922-1925年

1925-1929年

1929-1931年

《In the Black Square 》1923年,这张黑色方块、白色方块的结合应该是有至上主义的影响。

1924年,《blue painting》,构成主义与至上主义中不太可能出现这么多“偶然性”的色彩,我们在这章中依然能够看出一些风景的元素:山、树、云等。


能够明显看出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进一步摒除偶然性,强调“设计”与构成关系,康定斯基在包豪斯的任务是基础设计、壁画工作室以及艺术理论,在去包豪斯4年后,于1926年出版了《点线面》,这事实上是他吸收了俄国构成主义、包豪斯的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等精神等因素之后的一次理论集成。他在包豪斯教学时曾经做过大量的几何形与颜色关系的系统研究,例如发给学生各种几何形状,然后让他们填色,以此总结形状与颜色件的对应关系。此时康师傅身上的神秘主义进一步让位于更加理性的探索。他的研究与1912年诞生的格式塔心理学形成了对应与参照关系,

@刘红皓

也在回答中提到:“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得以让人对康氏有了更明确和系统的研究”。

在包豪斯期间康师傅除了进一步的理性构成转向外,另外还出现了一个倾向,这个倾向逐渐形成他生命中最后10年的风格。我们要提到他在蓝骑士时期的小弟克利了,克利于1920年来到包豪斯,已经真正是个逼格极高的艺术家了,在包豪斯期间,他来对康定斯基晚年的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

看图:

1921,《微笑的开始》,看面部的一些元素,有康定斯基的影子

1922,《红气球》,克利非常重视颜色与材料肌理搭配

1925,《Horizon,Zenith and Atmosphere》

1926,友情提醒,克利的作品一定要找图片质量好的,一旦走色惨不忍睹。

再贴来几张这个时期康师傅的:

1928

1930,这张不看作者我会完全认为是克利的作品

1934,这种调子、过渡、天真的气质基本是克利的招牌

克利作品中微妙敏感而优雅的色彩、自然朴实的手法、纯真童稚及略带感伤的气质吸引了康定斯基,人到晚年战斗性的主义推行和宣言书的豪情壮志也逐渐退潮。在包豪斯教学期间,康定斯基收集了不少微生物显微镜下的照片,认为这些图像与其作品中一种普遍的精神性在某些方面有共同之处,在精尽微的时候又隐约有致广大的意思,这或许是无意间暗合了宇宙套嵌的观点,神秘主义与理性、有机与构成等难以平衡的元素都逐渐趋于一个平衡点。在1933年包豪斯被勒令关闭后,康师傅最终定居巴黎直到逝世,在那里,风头正劲的有机超现实主义者让·汉斯·阿尔普 (Jean Arp,1886-1966),胡安·米罗(Joan Miro,1893-1983)等人的艺术给了他以最后的启发,与青年时期、壮年时期不同,晚年的康定斯基忘掉了招式,甚至连具象与抽象都并不在乎,留下了最后最简单的作品。

1940

1941


194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一下康师傅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在影响力与江湖地位方面:抽象理论的建立者(没有疑议),20世纪抽象艺术奠基人之一(毫无疑问),影响力广泛(德国表现主义和他直接相关、风格派和他有关,粉丝众多,包豪斯也和他有关),推广到位生命力强(这和相对缺乏弹性、着眼点更为具体因此适用性和普适性不足的立体主义完全不同,抽象艺术将会和具象艺术并行持续下去,这个大门类一旦出现,很难想像其会消亡)。

艺术方面:早年怀揣象征主义与东正教艺术,博采后印象——纳比派、野兽派、表现主义众家之长,青壮年时期独树一帜成地方诸侯,著书立说开宗立派教书育人,直至老年依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以上为对康师傅的评价,相信看了作品对比应该能够得出自己的结论。

最后针对题主的大题目下的几个分问题简单回答一下:

1、康定斯基看淡内容和外在形式,看重作品的精神和意义,可是脱离了客观经验的抽象主义意义在哪里?在学界来看,康的点线面理论能够产生共识么?还是说其价值在于开拓性和探索过程?

回答“脱离了客观经验的抽象主义意义在哪里”本身我觉得没有意义,作品意义是靠看作品,不靠说,说只是一个权衡之策,盯着指月亮的手,不如抬头看一眼月亮,看不出好没关系,了解了他的动机、出发点之后多看作品、历史的看、横向的看、纵向的看,看原作!不行就质量高的图!

《点线面》一书中的理论在现在没那么重要,现在基础课程中被提的也就是一些基本的格式塔心理学层面的东西,例如曲线条比直线条看着活泼啊之类的。康师傅的写作有很强的诗兴和抒情性,还带点神秘主义色彩,说难听点都有些神棍。如果不是专门要搞个案研究仅仅只是对抽象艺术理论有兴趣,我推荐去看格林伯格、美国抽象艺术家和极简主义那波儿人撕逼的理论,全是脑子好用逻辑清楚的家伙,行文清晰而且敌人明确,字字见血,从“理论”的角度,后者看着更像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理论,起码好读。

问题2、3我觉得都可以归结到金线理论去。就是怎么样才是好的问题。一辈子只看乒乓球没看过一场足球赛无论是电视还是现场的人是压根不知道什么是好足球运动员的,看一场很可能会昏昏欲睡。好的足球运动员有金线吗?好的后腰有金线吗?好的中场有金线吗?好的前锋、门将有金线吗?如果你不看比赛数据,能不能自行判断出来?

体育有数据,相对客观,再举个主观点的例子:吃了一辈子川菜从来没吃过粤菜的,怎么去评价淮扬菜?淮扬菜有金线吗?大煮干丝有金线吗?蟹粉狮子头有金线吗?

很多谈到艺术的问题就像是吃了一辈子川菜从来没吃过别的口味的吃了一口淮扬菜就说我操怎么一点不辣没有花椒香气层次不够丰富差评,然后厨师急急忙忙跑出来说我们就是相对中正平和讲究材料新鲜注重本味讲究制作,然后再我操就是难吃差评原来菜都是靠吹牛逼啊其实就是皇帝的新装就是难吃。

当然题主姿势水平比这些人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也不是动辄想搞个大新闻,我的意思是,金线说其实和这些道理是一样的,你去问别人,让别人怎么说?看一个球员是靠说还是去看他比赛?菜好吃是听别人用形容词去描述还是自己带上消食片十几家馆子抡圆了吃过去?还是那句话,了解了他的动机、出发点之后多看作品、历史的看、横向的看、纵向的看,看原作!不行就质量高的图!然后你就有金线了!


4、康定斯基对线条有着极强的敏感,他在点线面中也说线条是最具有张力和表现力的,而他的理论偏重于几何的逻辑,如果他接触到中国书法,会不会意识到自己理论的有限、擦出一些新的火花?

个人认为不会。首先康师傅最敏感的是色彩,其次他理论中提到的线,不是一种绘画性的、能够看出艺术家起笔、拉、提、转折、顿挫、速度变化的线,而是一种构成的线,更偏向几何意义。在他眼中,可能书法中的线都太有“表现主义”色彩了。

文章图片来源:

WikiArt.org - the encyclopedia of painting The Guggen heim Museums and Foundation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瓦西里·康定斯基,一个响彻艺术史的名字,他不仅仅是一位色彩的魔法师,更是将抽象艺术的理论体系推向了前沿的奠基人。评价他的艺术,不能仅仅停留在画布上那些奔放的线条和跳跃的色彩,更要深入其思想的土壤,理解他如何将内心感受与艺术创作融为一体,并对后世产生了何种深远的影响。理论的深邃:从可见世界到内在精神的.............
  • 回答
    明朝(13681644年)的皇室人口与国家财政负担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用户提到的“五千万人口养百万朱姓皇室”这一说法存在明显的数据误差,需要从历史、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明朝人口与皇室规模的误读1. 明朝总人口的估算 明朝人口在鼎盛时期(如万历年间)约为500.............
  • 回答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其复杂性和多面性使其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关键议题。以下从历史背景、运动过程、影响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清政府的腐败与衰落 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因腐败和政治腐败导致国力衰退,无法有效应对列强侵略和内部动.............
  • 回答
    关于“吃牛排蘸黑胡椒汁的人家境一般,有钱人都蘸黑胡椒粉、盐”的言论,这一说法显然是一种带有刻板印象和社会偏见的简化归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对“调味品与阶层”关联的逻辑拆解1. 经济条件与调料选择的关系 这一言论的核心逻辑是:经济条件优越的人更倾向于使用“更高贵”的调味品(如黑.............
  • 回答
    评价历史上的曹丕:一位复杂而重要的历史人物曹丕,字子桓,曹操之子,魏文帝。在中国历史上,曹丕是一位极具争议但又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继承了父亲曹操开创的基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建立并统治魏国的皇帝,其政治、文学、军事方面的成就和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评价。一、政治上的承上启下与制度创新曹丕最大的.............
  • 回答
    评价国内媒体停播202122赛季第28轮英超:一次复杂的多角度审视国内媒体停播202122赛季第28轮英超比赛,无疑是当时中国足球产业和体育传播领域的一件大事,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单一的原因或影响。一、 事件的背景与直接原因首先,我.............
  • 回答
    张学良作为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其在“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等关键历史事件中的表现,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和公众讨论的焦点。评价他的行为,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他个人的经历、性格和政治立场等多方面因素。一、 在“九一八事变”中的表现:一个悲剧性的历史节点“九一八事变”是.............
  • 回答
    “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 这句话是一句非常生动且充满讽刺意味的俗语,它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中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公平、责任分担以及个体生存状态的思考。要详细评价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字面含义与象征意义的解读: “吃地沟油的命”: 字面含.............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圣雄甘地。甘地是一位极其复杂而又深刻的人物,对印度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评价甘地需要从他的思想、实践、成就、局限性以及他留下的遗产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甘地的核心思想与哲学甘地的思想体系是他评价的基础,也是他行动的指南。他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 回答
    韩雪,一位在中国娱乐圈拥有独特存在感的女明星,她的评价往往是多维度的,很难用简单的标签来概括。从出道至今,她凭借着多方面的才华、鲜明的个人风格以及一些独特的经历,赢得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几个方面来评价韩雪:一、 艺术造诣与职业素养: 演技: 早期作品: 早年韩雪出演.............
  • 回答
    谭嗣同:以生命之火照亮改革之路的悲剧英雄谭嗣同,这位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以其鲜明的思想、不屈的斗志和壮烈的牺牲,成为无数后人心中的民族脊梁和改革先驱。评价谭嗣同,需要从他的思想根源、实践行动、以及他所代表的历史意义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思想渊源:融合中西,革故鼎新谭嗣.............
  • 回答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英文原名:Red Star Over China)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以其独特的视角、翔实的记录和深刻的洞察力,让西方世界第一次真正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这部作品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展开,以下将尽量详细地进行阐述: 一、 作品的背景与创作过程要评价.............
  • 回答
    怎样评价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Clash of Civilizations Theory)无疑是20世纪末以来地缘政治学领域最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理论之一。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在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的根本性分界线将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尤其是文明之间的差异。这.............
  • 回答
    评价乌克兰不接受俄罗斯提出的建立奥地利或瑞典模式中立国家的提议,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这个提议的背后,是俄罗斯试图在乌克兰建立一个被其控制的、缺乏实质性主权和安全保障的国家,而乌克兰的拒绝,则反映了其对国家独立、主权完整以及未来安全发展的深刻考量。以下将从几个主要维度进行详细评价:一、 俄罗斯.............
  • 回答
    苏联大清洗运动,又称“大恐怖”(Great Purge),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斯大林统治时期发生的一系列大规模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这场运动的规模之大、手段之残忍、影响之深远,使其成为20世纪最黑暗的历史篇章之一。评价这场运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起因与背景:大清洗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根植.............
  • 回答
    怎样评价俄罗斯方块?——一场永恒的方块消弭之旅俄罗斯方块(Tetris)无疑是电子游戏历史上最耀眼、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评价它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它不仅是一款游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跨越时代和国界的共同记忆。从根本上说,俄罗斯方块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度剖析: 一、 核心玩法的极致.............
  • 回答
    《摆渡人》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就饱受争议,评价两极分化严重。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看看它到底是一部“烂片”还是“被低估的佳作”,抑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某种存在。一、 影片的核心理念与“摆渡”概念的解读首先,理解《摆渡人》的核心理念至关重要。影片打着“摆渡人”的旗号,试图描绘一群帮助他人.............
  • 回答
    王菲的“幻乐一场”演唱会无疑是2016年乐坛乃至整个娱乐圈的一场盛事,而对她在此次演唱会上的演唱功力和综合表现的评价,是一个复杂但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从多个维度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一、 演唱功力:“幻乐一场”演唱会的王菲,相比她年轻时的巅峰状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现了成熟的技巧和独.............
  • 回答
    韩寒在《通稿二零零三》中对中国教育的看法,可以用“尖锐”、“讽刺”、“批判性”和“带有青年人的迷茫与反思”来概括。这部作品发表于2003年,那个年代的网络文学刚刚兴起,韩寒凭借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犀利观察,迅速获得了大量的关注。要详细评价韩寒在《通稿二零零三》中对中国教育的看法,我们需要从.............
  • 回答
    要评价贺卫方教授的某条微博,我需要知道具体是哪一条微博的内容。因为贺卫方教授的微博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法律、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并且他的观点经常引发讨论和争议。不过,我可以提供一个通用的评价框架和思路,来帮助你分析和评价贺卫方教授的任何一条微博。你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来套用具体的内容:一、 理解微博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